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1)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1)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1)提要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制度经济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制度与制度效率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流派入手,进而介绍并分析其中关于制度效率的观点及其产生分析的原因。

关键词:制度;制度效率;文献综述一、制度经济学主要观点与流派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已经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而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

马克思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变化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并认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上,都存在着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历史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数阶段就会被抛弃,并让位给较高级的形式。

”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

尽管“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印证了哈耶克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的观点,以至于马克思所论述的包含意识形态的理论受到了质疑,但是到新制度经济学时代,马克思的理论被认为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

如果说休谟提出的“稀缺性”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给出了制度分析的起源,那么凡勃伦第一次将制度同经济学正式结合起来。

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

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度变化而变化。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一、关于制度经济学1. 制度经济学的概念与特征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学派,其研究对象是经济行为的制度化、组织化及制度本身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其主要特征包括关注制度及其演变、重视不完全契约、关注信息不对称及代理问题等。

2.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

其中,制度环境包括评估制度环境的经济利弊、制度设计则是为了改善制度环境而进行的行动,而制度变迁则是指制度的演变过程。

3. 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应用方向包括政府无效性、共享经济、法律及产权保护、合约设计和组织治理等方面。

在实践中,制度经济学常被用来解决经济系统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4.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及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度经济学将继续关注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制度环境、提高制度效率以及加强国际制度合作等方面的研究。

5. 制度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挑战制度经济学优势明显,但仍存在模型偏置、脆弱性及缺乏实践验证等局限性。

在未来,需要加强实证研究、推进学科交叉、加强人文关怀,以保证其有效性。

二、关于制度效率1. 制度效率的概念与特征制度效率是指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经济系统所能实现的最优化资源配置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能力。

在制度效率中,不同制度环境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及社会效益是对制度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

2. 制度效率的评价指标制度效率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效率和环境效益等。

其中,资源配置效率指实现了最优资源配置的能力,收入分配效率指资源分配合理性及公平性,环境效益则是指经济体系对环境的影响。

3. 制度效率的调节因素制度效率的调节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金融因素以及政策因素。

具体而言,技术因素指可用技术的先进程度,文化因素则指社会信仰、价值观及社会规范,法律因素则指法律体系的公平性和法治程度等。

4. 制度效率的优化手段优化制度效率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环境、减少不完全信息影响、加强保护产权等。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S引言新制度经济学发轫于罗纳德·科斯的两篇宏文,《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

前者成为后来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开端。

后者将外部性问题引入新古典经济学,并开创了产权经济学,与企业理论相结合后又有了企业的所有权治理结构理论。

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与这一系列理论联系不甚密切的是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斯·托马斯。

本文拟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早期经典文献做一梳理。

试图厘清新制度经济学早期关注的问题的探索过程及其脉络。

、交易费用与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最核心、最具原创性的概念就是交易费用。

通过它,新制度经济学将经济学从完美的经典物理的世界带回了有摩擦力的现实世界。

新制度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不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理论,产权理论,还是宪政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都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

这一概念如此重要,但到目前为止,交易费用仍没有统一的定义,每个经济学家根据他研究的主题,以便于说明问题,采取了各不相同的定义。

科斯的在《企业的性质》(1937)中首先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他指的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也即发现价格的成本,具体包括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

肯尼思·阿罗(1969)给交易成本下的定义是“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巴泽尔则认为是“产权换手的成本”。

张五常在《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中对科斯的交易费用做了极大地拓展,他认为发现价格的成本包括了信息费用,考核费用,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而且交易成本并不等于发现价格的成本,除此之外,他将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也纳入了交易成本范畴。

在文章的结尾处,张五常这样写道:“沿着科斯的思路贯穿着这些转变,我强调了发现价格的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考核费用和谈判费用。

但这些费用发生变化时,不同的契约就产生了。

我并不主张价格决定就是关系到契约或组织形式的所有选择的那种唯一的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摘要: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展开对制度及其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研究,他们把制度因素引入了经济分析^p ,认为制度对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政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阐述,以此来对新制度经济学流派进行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p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理论政策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西方经济学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而第三次革命“新经济史学革命”之后,便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

虽然自20世纪初以来就有凡勃仑、康芒斯为杰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却一直未能进入经济学的视阈。

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制度决定绩效”真正引起主流经济学的侧目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制度经济学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的宽泛,但是按照威廉姆森的论述来讲,则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是社会理论层面,主要包括习惯、传统、道德、信仰等。

(2)是制度环境层面,主要包括正式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产权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官僚机构等正规制度。

(3)是治理机制层面,这是一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层次,尽管财产很重要,但界定和实施契约的有效的有效的法律体系是不完全的。

(4)是与组织治理结构关联不强的其他问题所构成的层面。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旧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吸收了大多数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甚至可以说在整个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创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制度经济学虽然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有很大的继承,但是对之的超越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并且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新古典方法的改进及其超越还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企业性质理论的文献综述(全文)

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企业性质理论的文献综述(全文)

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企业性质理论的文献综述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企业不过是投入和产出的生产函数,企业唯一的功能是根据边际替代原则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最大的产量或最低的生产成本。

企业组织背后的制度因素被忽视了,因而长期以来企业理论被称为"黑箱"。

企业的契约性质第一次由科斯揭示出来,被称为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先河。

企业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生产函数,而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

新制度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形成了企业性质中不同的流派。

一、交易费用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性质理论是由科斯首先提出来的,在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并将之用于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

他认为作为价格机制替代物的企业,实质上是企业家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长期契约。

在企业内部契约中,生产要素所有者为获得一定酬劳而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具有一定强制性权威的企业家的指挥。

张五常进一步进展了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出现是用资本市场代替产品市场,或一种契约方式代替另一种契约方式。

市场交易的是产品或商品,企业交易的是生产要素。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两个市场是不可分割的,因为顾客向生产要素所有者支付的款项等于向产品销售者支付的款项。

而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市场分离的前提。

杨小凯和黄有光在《专业化与经济组织--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一书中,通过消费者--生产者两分法、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一般均衡契约模型。

认为作为促进劳动分工形式的企业,尽管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但当劳动分工经济收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时,企业就会出现。

由于不同的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因此,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一种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在改进交易效率的同时,还能幸免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从而促进劳动分工。

由于对治理者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及其产出水平的测量要花费极高的成本,所以,治理者的剩余索取权安排是一种有效率的产权结构。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概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体中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的影响的学科。

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被定义为一组规则和约束,这些规则和约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

制度的效率则是指制度对社会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和制度效率的视角,综述了相关的文献,旨在了解制度经济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有关制度效率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制度经济学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理论框架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在制度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而制度规则的性质和设计会对经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可以分为形式制度和非形式制度。

形式制度是指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契约等规则,它们通过强制执行来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

非形式制度则是指一种非正式的约束机制,如社会规范、习惯和道德规范等,它们通过社会压力和公众舆论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

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来实现的。

首先,制度可以影响经济主体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提供正确的经济激励,从而促使经济主体做出适当的决策和行为,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其次,制度可以影响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协商和执行成本等,它们是进行经济交换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交换的顺利进行,增加整体经济效率。

另外,制度还可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和高效。

制度规则的不完善或不合理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配置。

相关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近年来,关于制度经济学和制度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一方面,许多研究探讨了不同制度对经济效果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 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 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By Liang Jinhui, Zju1.The Nature of the Firm, Coase2.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Coase3.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Alchian4.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Tiebout5.Might Makes Rights, Umbeck6.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Olson7.Spontaneous Order, Sugden8.Culture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Grief9.The Economics of Convention, Young10.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Qian and Weingast11.Reversal of Fortune, Acemoglu, Johnson and Robinson12.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North and Weingast1.The Nature of the Firm, Coase (交易费用的存在促使新的经济组织的产生)文章的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一般认为价格机制协调经济系统的运作,而在企业内部企业家协调生产,为什么企业这种组织是必需的呢?二、资源配置由市场进行还是由企业家来决定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在边际点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的组织成本,或是等于由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成本。

科斯的目标是发展一个真实而易于处理的企业理论。

文献综述范文 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 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摘要:关键词:(略)一、前言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和经济发展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

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

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

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1)模型派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

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

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2)结构派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

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 ;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 ;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 ;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 ,以及“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

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

(3)阶段派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

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 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

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

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读书笔记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读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交易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综述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交易中有关经济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以及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交易组织的规模变动和边界确定,交易制度和结构的最优选择等(Coase,1937,1969williamson,1975;North,1990)。

从而围绕其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构建起整个理论体系。

对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交易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展开。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科斯看来,“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他强调经济学研究必须指向现实世界。

诺思将新制度经济学界定为“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诺思认为需要在制度变迁中对现实世界进行理解和研究。

柯武刚和史漫飞则具体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以及这些规则和规则集的实施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还与制度如何在经济环境的变迁中演化有关。

简而言之,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

”’这些论述都是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包括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科斯所说,与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的理论研究不同,新制度经济学的鲜明特征应该体现在,它研究来自于现实世界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去分析制度的产生和变动,从而揭示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分析,科斯(Coas。

,1960)在《社会成本问题》中阐述了对财产权利进行界定的经济意义,从而说明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

德姆塞茨、斯蒂格勒和波斯纳等人(nemsetz,1965;stigler,1965;Posner,一972)对自然垄断问题进行了产权分析,认为进行竞争性投标,可以将对市场提供服务的权利赋予最高出价者,疏解自然垄断带来社会福利损失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试图通过对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探索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论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包括形式制度和非形式制度,它们共同影响着个体和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的不完善和不透明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新制度经济学着重研究制度变革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制度的完善能够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因此,研究制度变革对市场机制的影响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也强调了个体和组织在制度环境下的行为。

制度的变革会对个体和组织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个体和组织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以及制度变革对其行为的影响。

总的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度变革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制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论文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察制度变革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其中,《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文由道格拉斯·诺斯以及奥利弗·威廉姆森两位知名学者共同撰写,是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论文探讨了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在理论上为我们认识经济制度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奥利弗·威廉姆森的《市场和层次结构:分析经济组织》也是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论文。

该文强调了市场和层次结构在经济组织中的作用,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并且分析了交易费用在不同市场结构和组织形式下的变化。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企业组织形式和市场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综述发表时间:2019-11-08T10:11:08.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范洁[导读] 摘要:新制度学派一方面继承了制度学派的传统,以制度分析、结构分析为标榜,并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比过去的制度学派更加注意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批判资本主义的缺陷,并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山西财经大学 030006 摘要:新制度学派一方面继承了制度学派的传统,以制度分析、结构分析为标榜,并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比过去的制度学派更加注意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批判资本主义的缺陷,并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学习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增加对产权、交易成本等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的认识经济社会问题的本质.本文主要概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权制度、交易费用,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产权;交易费用;研究综述 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由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所命名,对应于继承凡勃伦和康芒斯传统的美国制度经济学,该学派又被称为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等。

新制度经济学家主要包括罗纳德•科斯、奥里弗•威廉姆森、阿曼•阿尔奇安、哈罗德•德姆塞茨、道格拉斯•诺斯和张五常等人。

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于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以科斯的两篇著名的文献《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为开端。

后来在诺斯、德姆赛茨、威廉姆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进一步的发展下,形成了以制度和产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的经济学。

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面临“滞涨”,占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表现的无能为力,人们开始怀疑国家干预的有效性,渴望自由市场的回归。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制度经济学派也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最为瞩目的成就之一是新经济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在西方人们把新制度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提并论,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时代它将越来越多的对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那么它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它有哪些流派和体系?这些流派的观点是什么?(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其产生阶段,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其发展阶段。

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1937年11月,科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科斯首次提出了交易存在费用的观点,这篇论文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然而科斯的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只是到了1960年科斯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社会成本问题》才受到重视,1960年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首次明确使用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分析了交易费用与产权制度安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运用交易费用将产权制度问题纳入到经济分析之中,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1966年斯蒂格勒对“科斯定理命名”引起许多学者对交易费用和产权问题进行研究的兴趣,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得以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将已有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应用于企业制度的研究,分析企业的目标和行为,形成了以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代表的企业产权结构理论和张五常为代表的企业性质论。

有些学者则将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分析近代社会制度的变迁,由此形成了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

近十年来有些学者还将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本问题研究,由此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新制度经济学并使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具有理论基础意义的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新制度科学家如科斯,威廉姆森,诺思,德姆塞茨,张五常等都采用这一范畴作为分析工具。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制度与经济进展和增加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制度与经济进展和增加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制度与经济进展和增加理论综述摘要:关键词:(略)制度与经济进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路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专门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进展和增加相关。

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增进经济增加和进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增加和进展。

一、经济增加与进展理论回瞻1.马克思经济增加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马克思以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确实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进展。

生产力老是在必然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

先进的生产关系会增进生产力的进展,掉队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进展。

一个持续一按时刻跨度的相对稳固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进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加和进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发。

2.西方经济增加理论要紧流派的论述(1)模型派他们以为:社会经济的增加或进展是增进经济增加的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

他们将各类增加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加(通经常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信函数关系,成立各类经济增加模型,说明经济现象。

最闻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加模型,新古典经济增加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和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提倡的剑桥经济增加模型。

这些经济增加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加与短时间、中期经济增加上间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加要与生产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慢慢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加中的作用,轻忽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结构派他们以为,经济增加和进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加与扩张进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进程。

要紧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动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进展型式”理论;和“两缺口理论”,和“平稳与不平稳增加”的理论等等。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它对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新的研究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和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和组织的质量决定了经济效率与效益的高低,同时也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释。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综述。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1. 制度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制度的重要性。

它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社会规范等各种制度都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在协商、契约和合作方面的行为。

它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企业、市场、政府等各种机构的决策和活动方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和效果。

2. 组织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组织的重要性。

有些企业会出现明显的优势,即能够以低成本生产较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和利润。

这种优势往往不仅是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差异,而是生产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优势。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企业都是权力和信息的互动,而组织形式对实现这个过程的成功或失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3.信息的不完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完全是制度和组织发展的原因之一。

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市场效果,包括经济主体的交易和合作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和组织需要做出补偿、解决合作或交易的问题,并为市场创造一套相对稳定的协商和约束机制。

4.博弈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还强调了博弈的重要性。

博弈是指一个人行动的结果取决于其他人的行动选择,而其他人的行动选择又受其行动的结果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大多数经济交易和协商伴随着信息不确定性和信任博弈。

因此,了解博弈行为和决策原则对于制度设计和组织运行至关重要。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市场失灵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对交易和协商的基础条件不足及其影响的分析,提供了对市场失灵之“黑匣子”(市场失灵的机制)的更深刻认识,从而有了更多的措施和决策的范式。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理论》课程论文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年级:2014级学生:张镨心学号:2014201491课程:区域经济理论指导老师:骆玲2015年1月7日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一、理论产生背景1、现实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紧密,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革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

为更好地解释经济增长,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

而分析工具和经济理论的进步,也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思路。

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经济增长研究的新成果———新经济增长理论。

2、理论背景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历经兴衰,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第二次高潮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第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三次高潮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次大高潮都共同关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人困惑的问题:经济增长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如果可以,增长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做出了重要的说明,但他们难以就人类漫长的经济增长史给出一致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因而,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在上世纪60年代末衰落了。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Romer, P.)、卢卡斯(Lucas, R.)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潮流。

二、相关理论分析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rmar, E.),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思想,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分别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人们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这一经济增长模型的提出不但带来了动态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复归,而且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 学文献综述
◆ 张旭
(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 院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要 】 新制度 经济学试 图运 用新 古典 经济 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 制 的成 本 ” 实 际上 是 一种 交 易 费 用 。 科斯认为, 企 业 为什 么会 出现 ,
成、 运行和演化 , 通过探 究, 去发 现制 度 是 如 何 影 响 经 济运 行 活动 , 其 原 因 是 由于 企 业 在 协 调 生产 时所 花 费 的成 本 相 比之 下 , 比通 过 新制度经济学摒 弃 了传统 的假设 , 即制度是 外生 , 进而强调制度重 市场交易所花 费的成本低。 他认为企业的替代市场机制, 主要是因 要性 。本 文主要从新制度 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 企 业理论 、 产 为有市场交易的成本的存在,同样 因为企业组织交易也是有成本 权理 论和 制 度 迁 理论 四 个 方 面的 相 关 文 献进 行 梳 理 。 导 致 企 业 也不 能无 限扩 大 为 一个 大 企 业 所 以 ,根 据 经 济 学 的边 际
【 关键词 】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费用 企业理论 产权 理论 制度 变迁 原 理 , 企业 规 模 是 有 边 界 的 。 理 论 , 威 廉 姆斯 的企 业 理 论 是 对 科斯 企 业 理 论 的细 化 和 发 展 , 使 后 者具有可操作性。 威廉姆斯 的企业理论是一交 易费用为基础 的, 在 威廉姆斯理论中, 交易是通过某种 明确或不明确的合约进行 的, 经 新制度经济学 的产生和发展 济组织 问题就是一个合约 问题企业 为什么会产生就是交易者为什 新制度经济学 发源 于罗纳德 ・ 科斯 ( R o n a l d ・ C o s a s ) 的两 篇巨 么要 定立 合 约 的 问 题 。威 廉 姆 斯 常 常将 交 易 费用 比喻 为经 济 世 界 著, 1 9 3 7年 的 《 企 业 的 性 质》 和 1 9 6 0年 的 《 社 会 成 本 问题 》 , 之 后 在 的摩 擦 力 。 哈耶克 、 布坎南 、 斯蒂格利茨等人 的努力 下发扬 光大, 逐步形成了 张五 常 的 企业 理论 是 对 科 斯 企 业理 论 的重 新 解 释 和 发 挥 。张 包括交易费用理论 、 企业理论 、 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 五 常对 于 企 业 理 论 的 一个 主 要 观 点 是 : “ 企业 ” 只 是简 述 在 不 同 于 论体系 。 普通 产 品市 场 ,其 所提 供 的合 约 安 排 下 这样 的 组 织 活 动 的 一种 行 二、 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为。 张 五 常 关于 企 业 理 论 的 另 一 个主 要 思 想 , 是 他 认 为 企 业 与社 会 ( 一) 交易费用理论 的 边 界 是很 难 确 定 的 , 这 是 由于 企业 规 模 具 有 一 定 的模 糊 性 。 张 五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交易费用理论文献综述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

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本文将只对其中的交易费用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一、交易费用的定义尽管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并且交易费用理论也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最核心、最具原创性的概念,但是关于交易费用的定义却在不同经济学家那里有不同的解读。

“交易费用”的概念首先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1937)提出,他认为交易费用是为完成交易所必需的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搜寻交易伙伴和交易价格、进行交易谈判、订立交易合约、执行文易和监督违约的行为并对之制裁、维护交易秩序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即发现价格的成本,具体包括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

肯尼思·阿罗(1969)是第一个使用就“交易成本”这一术语的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

威廉姆森(1985)则把交易成本规定为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的代价和费用;张五常(1983)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成因在科斯的分析中,科斯并没有专门分析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团。

科斯首先赋予“交易”以稀缺性,或者说,他首先认识到交易(活动)的稀缺性,就使分析“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有了基础、但科斯并没有明确指出;稀缺就是产生交易费用的根源尽管他实际上已经揭示出了这一点,他只是从实事出发,把交易作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但他没有分析其产生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姓名:郭兆凯学号:20125587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

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

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

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

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

”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

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

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

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

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通过价格机制生产的最明显的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科斯在此所说的“价格机制的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交易费用。

科斯认为,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其原因是由于企业在协调生产时所花费的成本相比之下,比通过市场交易所花费的成本低。

他认为企业的替代市场机制,主要是因为有市场交易的成本的存在,同样因为企业组织交易也是有成本导致企业也不能无限扩大为一个大企业所以,根据经济学的边际原理,企业规模是有边界的。

威廉姆斯的企业理论是对科斯企业理论的细化和发展,使后者具有可操作性。

威廉姆斯的企业理论是一交易费用为基础的,在威廉姆斯理论中,交易是通过某种明确或不明确的合约进行的,经济组织问题就是一个合约问题企业为什么会产生就是交易者为什么要定立合约的问题。

威廉姆斯常常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经济世界的摩擦力。

张五常的企业理论是对科斯企业理论的重新解释和发挥。

张五常对于企业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企业”只是简述在不同于普通产品市场,其所提供的合约安排下这样的组织活动的一种行为。

张五常关于企业理论的另一个主要思想,是他认为企业与社会的边界是很难确定的,这是由于企业规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张五常认为,由于企业从其本质来看,也是一种合约,因此,企业的内部交易与市场交易之间的区别也就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了。

3.产权理论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创始人,在科斯看来,产权是资产所有者行使一定的权利,而对于这种权利,科斯认为是一定的而不是无限的;而且,产权的使用不仅,使用者不仅可以获得收益可,而且也会面临使用过程中痴线的成本和损失。

阿尔奇安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德姆塞斯给产权下的定义:“产权包括一个人或者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科斯是通过他的两篇论文阐述产权理论的。

即《联邦通讯委员会》、《社会成本问题》。

以“交易费用为零”作为假设前提的。

由交易费用为零得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被称为“科斯第一定理”。

而现实世界交易过程总是有摩擦的有障碍的。

于是,由交易费用大于零又得出“科斯第二定理”。

其内容是:“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年发表的《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

该文分析了古典业主制企业剩余索取权,监督权和经营决策权安排给企业主,为什么是最优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监督者激励问题,提高企业绩效。

所谓的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收入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

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他的《佃农理论》以及与该理论相关联的合约理论。

张五常认为:“不管是什么合约安排······只要产权是排他的和可以转让的,这些安排就不存在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私有产权制度“是按照生产资源本身的某些特点来规定权利的”,因而交易费用最低,配置效率最高。

张五常认为,就私有财产来说,其使用权是根据财产本身固有的特性或者特征来划定的。

张五常进一步认为:私有产权制度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共有财产制度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照生产资源的某些特点来规定权利的。

后者是按照被剥夺了生产性人力资本的人们的一个特征(即地位)来规定权利的。

4.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是要说明制度变迁的原因、机制和过程。

这里所说的“制度变迁”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制度的建立、变革或者破坏,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

舒尔茨分析制度变迁的切入点是农业中的制度变迁。

他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所使用的方法是供求均衡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建立在两个关键概念的基础上面:一个是制度功能的经济价值,另一个是经济均衡或者制度均衡。

舒尔茨认为,导致制度由供求均衡走向非均衡主要是一些改变了对制度服务的需求因素。

1971年,戴维斯和诺斯合著的《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书中通过对美国经济史的研究,为制度的产生、成长、成熟和衰亡提供了一个粗略的理论框架,为制度变迁提供理论上的解释。

戴维斯和诺斯主要分析了促成利润增加从而诱致制度创新的四种因素:(1)规模经济;(2)外在性;(3)风险;(4)交易费用。

戴维斯和诺斯说:“当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下,由外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所引起的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一种新制度的创新可能会允许获取这些潜在收入的增加。

”拉坦认为制度变迁是由一系列因素诱导出来的,对制度变迁需求的诱因又不同于对制度变迁供给的诱导因素。

在制度变迁的需求理论方面,拉坦主要继承和肯定了诺斯和托马斯、舒尔茨等人的研究成果。

拉坦在制度变迁理论上的主要成果是提出制度变迁的供给理论。

拉坦认为制度变迁的供给与技术变迁的供给有类似之处。

但是,拉坦强调,制度变迁的供给是由社会科学和有相关专业知识进步诱致的,并不表明制度变迁完全依赖于社会科学和相关专业的新知识的研究成果。

三、结语新制度经济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所述的范围非常有限,所参考的文献也很有限。

该论文仅仅就所阅读很参考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和归纳。

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当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时候,权利的界定是重要的,制度对资源配置会产生很大影响。

科斯理论的另一个重要逻辑是,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的资源配置效率是不同的,所以关于制度的合适选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不管是对于单个合同制度,还是对于宪政制度,以及企业和市场的制度,另外,还有制度变迁的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更接近现实更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从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的理论入手,加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应用于企业中形成的理论对企业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袁庆明:《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2]简兆权,刘益:《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费方域:《企业的契约性质——张五常的企业理论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4]张五常:《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