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品德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4.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林崇德将儿童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分为彼此联 系的六个年龄段: (1)0~1岁(婴儿期),主要是适应性时期;
(2)1~3岁(幼儿),这是品德萌芽阶段; (3) 3~6、7岁(学前期) ,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时期; (4)6、7~11、12岁(小学阶段) 品德发展协调期;
(2) 环境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 实践活动是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必要基础。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2.品德发展的动力
品德发展的动力是指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的内部矛盾。
这种内部矛盾是:在作为主体的儿童与青少年同作为客体的 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与青少年提出 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同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重点)
(一)遗传素质的影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遗传素质影响 智力的发展;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个 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遗传素质既给品德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 又给品德发展提供了某种倾向性,使人虽不大可 能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品德,但容易发展与 遗传素质相适应的某些品德。
4.公正阶段(10~12岁)
主转 义变 因到在 素公皮 增正亚 长关杰 的系看 结的来 果主, 。要从 原可 因逆 是性 利关 他系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人的道德发展水 平,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 段。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 6章
教学目的:
品德心理
1. 重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品德、 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 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概念、 道德信念、道德理想 2. 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3. 掌握品德心理结构及其特征。
4. 了解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5. 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 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 求,是对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 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
品 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 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 部分反映。从反映内容上看,道德反 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 概括得多 。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道德动机
内部动力
道德意志
支配
道德行为
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唯知派和行为派——对品德形成的看法
品德结构中的心理成分不但是交互发展的共同 体,而且是和外部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开 放系统。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哪一种成分是核 心,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取决于主体与情境的 关系、事件的性质及完成事情的难易程度。品德 的核心是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着的。品德的发生、 发展不是服从于线性决定说,而是服从于辩证决 定论。同一种行为可能同多种道德认识与情感发 生联系,道德认识与情感同行为之间的联系也可 能存在着种种冲突。总之,品德的结构是发展变 化的,它是主体与外界环境双向互动,相互开放 的运行关系。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Observational Learning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Observational Learning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观察学习的结果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社会学习中榜样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
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 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 人们的观察学习。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品德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个体品德不能脱离 一定的道德环境和规范,心理学对个体品德 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发展。
6. 重点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 7. 能够正确分析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 原因,并能正确对待。
8. 掌握学生不良品德转换与矫正的几个 过程。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名人名言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 缺陷。 ——但丁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讨论题
面对无力交付住院费的危重病 人,医院如果停止用药就违背 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如果 继续用药医院又会不堪重负, 医院到底应该作何选择?
道 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 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以 行为规范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 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规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品 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 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形成、发展 和变化既受社会规律制约,又受个体的生 理、心理活动规律制约。品德支配和调节 着个体的道德行为,属于个体意识的范畴。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品 德 心 理 概 述
一、品德和道德的涵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 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 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 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 信念系统驱使和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一)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水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 平 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 二 欢或被人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 : 习 阶段4: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俗 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 水 会秩序,因此,个人有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 平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 : 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 。
1.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说明 :成人榜样对儿童
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 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2. 品德教育的实验 : 实验结果表明,榜样能
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模仿是学 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
(5)11、12~14、15岁(少年期) ,这是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
(6)14、15~17、18(青年初期),这时品德发展的
明显特点是成熟性。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林崇德的研究还认为:
2.5~3岁,5.5~6岁,小学三年级、初中二 年级是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 变化的关键期。
他们的品德发展到了青年初期就达到了成 熟期。到了成熟期,每个人的品德结构和个性 特点就基本定型了,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成熟 前的人可塑性大,应抓紧训练、培养;成熟后 并非不能再发展,但可塑性小,较难训练、培 养。因此,抓紧成熟前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三)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品德心理结构的复杂性
2.品德心理结构的整体性 3.品德心理结构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4.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一、学生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和班 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
四 道德情感 因 素 论 ”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
四种心理成分处在一个互动的、 开放的统一体中。它们的发展有阶 段性的,但它们是不能单独地割裂 开来,而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 相互促进的 。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道德认识
思想基础 、依据
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道德情感
深化
交融
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 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物质利益关系、 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 展而制定了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是这种社会 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道德以力量。 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个人为了 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所接纳,就必须遵守 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是人的这种社会性需要(归属、 交往与尊重的需要) 促使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发 展与完善自我品德。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 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 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 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 与权威的标准。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阶段5:以社会契约为定向
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
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 9~15岁,多属习俗水平; 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 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 段发展的,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 柯尔伯格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了解道德认 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 效地进行品德教育是极为有益的。
动的义务。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 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 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水 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 平 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 三 求而改变。 : 后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习 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 俗 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等等 水 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并根据自 平 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行为完全自律。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 德 心 理 结 构 的 特 征
品 德 心 理 成 分 的 交 互 作 用
品 德 的 心 理 成 分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
道德认识
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 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 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 自我意志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 持良好的行为。 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 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 理过程。道德意志的过程一般经历下决心,树 信心、立恒心三个阶段。 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品 德的外显成分,是实现道德动机达到道德目的 的手段。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Kohlberg
(1927-1987)
Bandura 1925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 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7、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这个观点中有三个重要内容: 一是动力产生于活动、实践之中,统一于活动、实践 之中,并实现于活动、实践之中; 二是新的需要是这对矛盾的活跃的一面; 三是新的需要能否获得满足,关键在于原有的心理水平。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3.教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措施到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得 到明显的发展,这个过程不是立刻完成 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量变质变的过程。 林崇德确定了六个方面品德发展的参数 作为品德质变的依据。它们是:时间、 速度、稳定程度、协调性、量变与质变 及个体差异。
水 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 平 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一 : 阶段2:以相对功利为定向 前 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 习 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 俗 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 水 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 平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 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 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二)国内品德发展的研究(略讲) A、品德发展阶段论的跨文化研究
B、关于品德发展的新探索(林崇德)
1.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条件
(1)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品德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