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的典型模型教案资料
高中物理教师必修的匀速圆周运动详解教案
![高中物理教师必修的匀速圆周运动详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a0d8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1.png)
高中物理教师必修的匀速圆周运动详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参数;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物体在一个圆周上运动,且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为圆周,物体的运动方向沿着圆周切线方向,与圆周半径垂直的方向称为切向方向。
(2)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它的方向不断变化,因此物体会产生一定的加速度。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始终朝向圆心,大小等于向心加速度。
(3)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规律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物体的角速度ω也不变,可根据公式ω= v /r得出。
但是物体的角位移Δθ会不断增加,根据公式Δθ=ωt得出,其中t为运动时间。
物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加速度始终指向圆心,所以可根据a = v²/ r (a为向心加速度)及F=ma推出向心力F=mv²/r。
2.教学演示(1)匀速圆周运动的演示通过实验室中的设备,可模拟出物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速度和加速度的演示通过实验室中的设备,可让学生亲自测量并比较物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通过比较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3.教学练习(1)课堂测试通过出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和计算题来测试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程度。
(2)实践演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地球上的物体在绕日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等。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7359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1.png)
高一物理是学生们接触到的新学科,其中匀速圆周运动作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我们如何将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呢?教学目标: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机械、电学等方面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公式在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时,我们可以采用运动学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当物体在圆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运动轨迹为圆周,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参数:该运动的参数有半径、圆周长、周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
(3)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v=ωr,T=2πr/v,a=ω²r,F=mω²r。
通过上述概念和公式的介绍,同学们可以初步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匀速圆周运动在机械领域的应用(1)离心式离心机:离心式离心机是一种利用离心力来进行分离、浓缩、纯化等操作的设备。
该设备利用匀速圆周运动原理,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器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效果。
(2)自行车转向:自行车在转弯过程中,利用车轮的转动实现匀速圆周运动。
通过调整转向角度,可以实现自行车的转向,这就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应用之一。
(3)行星运动:行星围绕恒星或恒星围绕中心旋转的运动状态,都是匀速圆周运动。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阳系、星系等宇宙运动的规律。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机械领域的应用,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匀速圆周运动在电学领域的应用(1)旋转鼓电感:旋转鼓电感是一种利用匀速圆周运动原理来实现电感变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通过电机驱动,将鼓状电感器以匀速旋转的方式,实现电感值的变化。
(2)离心式离子泵:离心式离子泵是一种利用离心力来排除气体分子的真空泵,其原理类似于离心式离心机。
高一物理教案: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
![高一物理教案: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535db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a.png)
高一物理教案: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匀速圆周运动作为一种经典的运动形式,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被广泛应用。
本教案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运动形式的特性。
1.圆周运动基本概念(1)圆周的概念圆周是由一个定点O和到该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点P所构成的图形。
定点O称为圆心,定值称为圆的半径。
圆周上的每一点P均与圆心O的距离相等。
(2)圆周运动的概念当一个质点以半径为r的圆周作匀速运动时,其圆心角的大小是恒定的,即该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也称为等速圆周运动。
2.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1)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可以通过以下物理量进行全面描述:-角速度ω-线速度v-周期T-频率f-圆周位移s-圆周位移角度θ-圆周位移速度vθ-圆周位移加速度aθ这些物理量的表示方法如下:-角速度ω:单位时间内圆周位移角度θ的大小,通常用弧度数计量,即ω=θ/T。
-线速度v:单位时间内质点在圆周上运动的线路长度,通常用m/s表示,即v=2πr/T。
-周期T:质点绕圆周一周所需的时间,通常用秒数计量。
-频率f:质点绕圆周所做的运动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通常用Hz计量,即f=1/T。
-圆周位移s:质点在圆周上的位移长度,通常用m表示,即s=rθ,其中r为圆的半径。
-圆周位移角度θ:质点在圆周上所绕的角度大小,通常用弧度表示,即θ=ωt。
-圆周位移速度vθ:质点在圆周运动中的位移速度,通常用m/s表示,即vθ=rsin(θ)/t。
-圆周位移加速度aθ:质点在圆周运动中的位移加速度,通常用m/s²表示,即aθ=rω²cos(θ)。
(2)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由一个以圆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形成。
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将质点在$t=0$时刻所处的位置记为$(r,0)$,$t$时刻质点的位置为$(r\cos{\theta},r\sin{\theta})$。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9f200de009581b6ad9ebc5.png)
A humble heart is a heart like a weed flower, not making fun of the outside world or caring about the world'sridicul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匀速圆周运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德育目标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匀速圆周运动及其描述2.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四、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能够转动的圆盘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曲线运动中,轨迹是圆周的物体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如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1.速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观察、举例】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轨迹都是圆;开门或关门时门上各点的运动,轨迹都是一段圆弧。
地球和各个行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圆周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也是牛顿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综合应用。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0196f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4.png)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并能够应用于解题;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讲台;2.黑板和粉笔;3.实验装置:弹性绳、小球、圆盘;4.教学PPT。
三、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匀速圆周运动是指圆周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弧长相等。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速度大小恒定,方向沿圆周运动的切线方向;•加速度大小始终为零,方向指向圆心。
3.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3.1 速度公式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度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弧长,Δt表示时间间隔。
3.2 周期公式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周期公式其中,T表示周期,r表示半径,v表示速度。
3.3 频率公式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频率公式其中,f表示频率,T表示周期。
3.4 加速度公式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为零。
4. 实验示范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匀速圆周运动,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解题实例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描绘匀速圆周运动的生活实例,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讲解:系统地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和特征,并通过实例演算,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3.实验示范:通过展示实验装置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数据,加深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4.解题实例:通过实例的问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练习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检查与讨论:与学生一起检查实验数据和解题过程,讨论其中的问题和疑惑。
6.总结与拓展: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更高级的圆周运动变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4e4b5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6.png)
2.各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公式运用、实际问题分析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4.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设计梯度性的例题和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6.加强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旋转木马、自行车轮等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点,如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断变化等,并与直线运动进行对比。
4.详细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匀速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有哪些区别?
b.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是如何产生的?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运动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那么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板书和PPT,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
2.结合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讲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师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2882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b.png)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教材《物理》。
3. 实验器材:小球、细线。
4. 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回顾并复习相关内容。
2. 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小球在细线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哪些物理量与问题需要研究?二、概念讲解与实验演示(10分钟)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利用小球和细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观察小球的运动特点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三、问题分析与计算方法(15分钟)1. 分析小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问题: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功等相关计算。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利用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力与功的计算等。
四、解题示范与训练(15分钟)1. 解题示范:通过示例题目,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2. 学生训练: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题,并互相交流提问。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拓展讲解:引入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与公式,如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
2. 应用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回顾所学的计算方法与解题技巧。
3. 反思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重点知识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2.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加速度的计算- 力与功的计算拓展内容:- 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注意事项:1. 熟悉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61be6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7.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4.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5. 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相关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利用公式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运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公式,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
3. 公式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公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自转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当增加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和实际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匀速圆周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2篇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887f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0.png)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匀速圆周运动年级:高中物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以及单位的转换。
3. 理解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并能进行相互转化。
4. 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实验设备:转速计、跑道、滑轮、丝线等3. 实验材料:小球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并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沿着圆周运动轨迹,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2. 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 = 2πr/T,其中v为线速度,r为半径,T为周期。
3. 解释角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线速度的关系:ω = 2π/T,ω为角速度。
Step 3:计算练习(15分钟)1.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半径和周期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根据线速度和半径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角速度。
Step 4:实验演示(15分钟)在课堂上进行小尺寸的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演示,利用转速计、跑道、滑轮、丝线等设备,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通过测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摩天轮、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意义。
Step 6: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和实验验证。
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和实验演示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拓展应用的部分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abe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c.png)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能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例子,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包括圆周运动、半径、角度、角速度等概念的解释。
3.相关公式(20分钟)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周角公式、线速度公式等,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应用。
4.实例讲解(20分钟)选择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车轮的转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通过解析实例来体验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过程。
5.计算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练习,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的计算。
6.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公式,并进行板书归纳。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引入和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3.计算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练习题评估: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拓展概念:引入变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车辆转弯、摩托车倾斜等情况的分析与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公式,并通过实例和计算练习进行了巩固。
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演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d2cf8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c.png)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知识点概述在物理学中,匀速圆周运动是指质点按照一定半径和速度做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知识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种物理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受力分析和牛顿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二、学习目标•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掌握求解圆周运动各种物理量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概念•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和与圆周运动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向心力是什么?•圆周运动中有哪些物理量?•圆周运动中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种物理量,包括圆周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等•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与圆周运动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 计算实例•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如何计算圆周运动中的各种物理量•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解决问题4. 受力分析•圆周运动中作用于物体的力的分类•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方法•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受力情况5. 实例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圆周运动的特征和物理量•运用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难,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
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重讲解求解各种物理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例讲解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和圆周运动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牛顿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759f53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如旋转木马、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速度不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物体在圆周路径上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2. 特点:(1)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速度不变。
(2)速度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与线速度成反比。
(3)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三、知识点讲解(20分钟)1.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1)v=ωr(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2)a=v²/r(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3)T=2πr/v(周期与半径、线速度的关系)2. 概念解析:(1)角速度:物体在圆周路径上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2)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四、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 判断题: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2. 计算题:一辆汽车在半径为100米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汽车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答案:线速度v=10πm/s,向心加速度a=5π²m/s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所讲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点。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2fcd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2.png)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公式,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3. 让学生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3.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
4. 向心加速度的含义:表示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时刻变化,产生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指向圆心,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5. 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向心加速度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加速度的产生。
2. 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匀速圆周运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和特点。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曲线运动的特点。
2. 新课: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3. 公式讲解: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讲解公式中的各物理量。
4. 例题讲解: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加速度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4cba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1.png)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匀速圆周运动(1)用多媒体投影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3)举例: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4)通过电脑模拟:两个物体都做圆周运动,但快慢不同,过渡引入下一问题。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a: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与t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线速度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4)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5)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6)得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圆周运动教案(最新7篇)
![圆周运动教案(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ff4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圆周运动教案(最新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线速度的平均值以及瞬时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极限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用比较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圆周运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分析传动装置中主动轮、被动轮上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某物体做曲线运动,如何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呢?生: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二)新课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在日常生活常见的曲线运动____圆周运动,那么什么叫圆周运动呢?生: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师:组织学生举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
生1:行驶中的汽车轮子。
生2:公园里的“大转轮”。
生3:自行车上的各个转动部分。
生4:时钟的分针或秒针上某一点的运动轨迹是圆周。
师:演示1:用事先准备好的用细线拴住的小球,演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小球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演示2:教师在讲台上转动微型电风扇,让学生观察电风扇叶片的转动,注意观察用红色胶带选定的点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生:它们的轨迹都是一个圆周。
师:很好,以上我们所观察的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轨迹都是一个圆,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我们称它为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那么什么样的圆周运动最简单呢?师: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aab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4. 实例分析: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5. 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图片: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3. 教学素材:自行车模型、圆形轨道等4.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
2. 新课: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以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为例,分析其物理量的计算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并进行计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物理量计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思考如何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更有效地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匀速圆周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汽车行驶、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d0f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4.png)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3. 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例分析中的运动方程求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利用数学工具,分析实例中的运动方程。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实例分析。
2. 教学素材:相关实例视频或图片。
3. 数学工具:计算器、纸笔等。
六、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七、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八、实例分析:硬币旋转九、实例分析:汽车匀速圆周运动十、总结与拓展六、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1. 概念: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现象。
2. 特点:a) 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断变化。
b) 加速度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 向心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七、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1. 线速度(v)计算公式:v = 2πr / T,其中r为圆周半径,T为运动周期。
2. 角速度(ω)计算公式:ω= 2π/ T。
3. 向心加速度(a)计算公式:a = v²/ r = ω²r。
八、实例分析:硬币旋转1. 实例描述:将硬币放在旋转桌上,观察硬币的运动。
2. 分析步骤:a) 观察硬币的运动轨迹,确认其为匀速圆周运动。
b) 测量硬币的旋转速度(线速度)和旋转周期。
c) 计算硬币的向心加速度。
九、实例分析:汽车匀速圆周运动1. 实例描述:观察汽车在弯道上的运动。
2. 分析步骤:a) 观察汽车的运动轨迹,确认其为匀速圆周运动。
b) 测量汽车的速度(线速度)和运动周期。
5.6.1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5.6.1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7fff5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8.png)
5.6.1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建模过程,了解函数y=A sin(ωx+φ)的现实背景,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2. 依托现实情境,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用函数y=A sin(ωx+φ)模型来刻画一般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建模过程.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三、教学过程1.承上启下,激发兴趣引导语:我们知道,单位圆上的点,以(1,0)为起点,以单位速度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其运动规律可用三角函数加以刻画.对于一个一般的匀速圆周运动可以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呢?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让学生感受到之前只是研究了一个特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般的匀速圆周运动,从而明确目标,激发兴趣.2.新知探究,构建模型2.1 模型的建立问题1:筒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它省时、省力,环保、经济,现代农村至今还在大量使用.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示描绘了人们利用筒车轮的圆周运动进行灌溉的工作原理(用信息技术呈现筒车运动的实际情境).图1假定在水流量稳定的情况下,筒车上的每一个盛水筒都作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将这个筒车抽象成一个圆,水筒抽象成一个质点,你能用一个合适的函数模型来刻画盛水筒距离水面的相对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吗?预设的师生活动:请学生叙述建模的构想.预设答案:因筒车上盛水筒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可以考虑利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它的运动规律.问题2:与盛水筒运动相关的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预设的师生活动:从圆周运动这个视角下进行整体分析:角速度、半径、初始位置、圆心角及建系,同时帮助学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预设答案:如图2,相关的量有:水车半径r,水车中心距水面的高度h;水车转动的角速度ω;初始位置所对应的角φ;水车转动的时间t;盛水筒距离水面的相对高度H;若以O为原点,以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s坐标系.设t=0时,盛水筒位于P0,以Ox为始边,OP0为终边的角为φ,经过t s后运动到点P(x,y).于是,以Ox为始边,OP为终边的角为ωt+φ,并且有y=r sin(ωt+φ). ①所以,盛水筒距离水面的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是:图2H=r sin(ωt+φ)+h.②函数②就是要建立的数学模型,只要将它的性质研究清楚,就能把握盛水筒的运动规律了.由于h为常量,我们可以只研究函数①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筒车模型引入和建立三角函数的数学模型,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表示其上质点匀速圆周远动,引出这一课时的核心内容.2.2 模型的巩固和应用例.如图3,摩天轮是一种大型转轮状的机械建筑设施,游客坐在摩天轮的座舱里慢慢地往上转,可以从高处俯瞰四周景色.某摩天轮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为120 m,转盘直径为110 m,设置有48个座舱,开启后按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游客在座舱转到离地面最近的位置进舱,转一周大约需要30 min.(1)游客甲坐上摩天轮的座舱,开始转动t min后离地面的高度为H m,求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H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图3 (2)求游客甲在开始转动5 min后离地面的高度;(3)若甲、乙两人分别坐在两个相邻的座舱里,在运行一周的过程中,求两人距离地面的高度差的最大值(精确到0.1).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提问:你打算选择什么函数模型来刻画这个实际问题?为什么?预设答案:摩天轮上座舱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质点在圆周上做匀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游客距离地面的高度H 呈现周而复始的变化,因此可以考虑用三角函数模型来刻画.预设答案:摩天轮上座舱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质点在圆周上做匀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游客距离地面的高度H 呈现周而复始的变化,因此可以考虑用三角函数模型来刻画.如图4,设座舱距离地面最近的位置为点P ,以轴心O 为原点,与地面平行的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1)设t =0 min 时,游客甲位于点P (0,-55),以OP 为终边的角为π2-; 根据摩天轮转一周大约需要30 min ,可知座舱转动的角速度约为π15 rad/min ,由题意可得 ππ55sin()65030152H t t =-+,≤≤. (2)当t =5时,ππ55sin(5)65375152H =⨯-+=.. (3)甲、乙两人的位置分别用点A ,B 表示,则2ππ4824AOB ∠==.经过t min 后甲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ππ55sin()65152H t =-+,点B 相对于点A 始终落后π24rad ,此时乙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π13π55sin()651524H t =-+.则甲、乙距离地面的高度差 12πππ13π55sin()sin()1521524πππ110sin sin()030481548h H H t t t t =-=---=-,≤≤当πππ15482t -=(或3π2),即t ≈7.8(或22.8)时, h 的最大值为110 sin π48≈7.2 m . 设计意图:本例与筒车问题相呼应,且取自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一步体会圆周运动与三角函数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建模思想,体现数学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学习效果的一次检测.3.归纳小结,文化渗透问题3:用函数y =A sin(ωx +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路径和过程?预设的师生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小结.预设答案:图4函数y =A sin(ωx +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核心思想.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建模过程,进一步了解函数y =A sin(ωx +φ)的现实背景,体会三角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并且进行数学文化渗透,鼓励学生积极攀登知识高峰,进一步体会学习研究三角函数的必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摩天轮常被当作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深圳前海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如图5所示,某摩天轮最高点离地面高度128米,转盘直径为120米,设置若干个座舱,游客从离地面最近的位置进舱,开启后按逆时针匀速旋转t 分钟,当=15t 时,游客随舱旋转至距离地面最远处.以下关于摩天轮的说法中,正确的为:A .摩天轮离地面最近的距离为4米B .若旋转t 分钟后,游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米,则π=60cos()+6815h t - C .若在12t t ,时刻,游客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则12t t +的最小值为30D .12[020]t t ∃∈,,,使得游客在该时刻距离地面的高度均为90米预设答案:BC 图5设计意图:该问题与本节课的两个例子联系紧密,4个选项的思维难度坡度明显,层层递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目标。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fd4a3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4.png)
缀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
3.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向心力的计算。
2.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直线运动,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物体在做什么样的运动时,它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却在不断改变呢?2.新课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
我们来了解一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圆周路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的运动。
3.知识讲解(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运动轨迹为圆周(2)向心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向心力的大小为F=mω^2r,其中m为物体质量,ω为角速度,r为半径。
(3)向心加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ω^2r。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公式推导我们来推导一下向心力公式和向心加速度公式。
(1)向心力公式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为向心加速度,所以F=mω^2r。
(2)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所以a=ω^2r。
5.实例讲解现在,我们来讲解一些实例,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式。
(1)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根长度为L的绳子系在天花板上,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求小球的速度v和向心力F。
解:由圆周运动的特点,我们知道小球受到向心力。
根据向心力公式F=mω^2r,我们可以求出向心力。
又因为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速度v=F/m。
(2)一辆汽车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行驶,速度为v。
求汽车的向心加速度a。
解: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ω^2r,我们可以求出汽车的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教案资料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3655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教案资料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常用公式及相关计算方法。
3.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匀速圆周运动的常用公式。
3.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段车子在圆形赛道上匀速行驶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兴趣和思考。
2.概念讲解-定义:一个物体在圆周上做匀速运动时,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特征: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随时间发生变化,物体对圆心的加速度恒定且指向圆心。
3.公式讲解-周期(T):匀速圆周运动每绕一个圈所需要的时间。
-角速度(ω):物体在圆周运动时,角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ω=Δθ/Δt-线速度(v):物体在圆周运动时,沿圆周走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
v=Δs/Δtv=ω×r-加速度(a):物体在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但其方向随时间变化,称为加速度。
a=v^2/r4.实际应用-水平转盘问题:题目中通常给出转盘的半径、转速和人的质量等信息,通过应用相关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卫星轨道问题:通过分析卫星的运动特征和相关公式,解决卫星轨道问题。
5.练习与实践-设计小实验:使用细线和重物,设计一个在桌面上沿圆周做匀速运动的装置,观察和记录相应数据,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练习题:提供一些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和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当v小于gRtan时受到指向外力 侧( 的或 摩压 擦
3.拱形桥问题
(1)凸形路面 N
v
a向
G
G
N
m
v2
r
N G m v2 (失重)
r
注:当 v g r
时汽车对桥的压力为零。
(2)凹形路面 N
a向
v
G
v2 N G m
r v2 NGm G r
供,图 2-1 所示为赛车做圆周运动的后视图(赛车正垂直
纸面向里运动)。赛车以最大速度 vmax 行驶时,地面对赛车的 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fmax。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利用正交分 解法列方程
水平方向有 Nsin θ+fmaxcos θ=mvmrax2 竖直方向有 Ncos θ-fmaxsin θ-mg=0 联立以上两式得
三维设计章末小结:专题冲关 p30页第3题
3.如图2-7所示,OM=MN=R。两个 小球M、N质量都是m,a、b为水平 轻绳,且沿同一条半径。两小球正随 水平圆盘以角速度ω匀速同步转动。 小球和圆盘间的摩擦力可以不计。求: (1)绳b对小球N的拉力大小; (2)绳a对小球M的拉力大小。
解析:(1)对球N,受力如图甲所示,其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2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析] (1)赛车在水平场地转弯时,由静
摩擦力提供其转弯所需的向心力。当 v=72
km/h=20 m/s 时,赛车所需的向心力
v2 F=m r =400 N<600 N, 可见静摩擦力可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故赛车
不会发生侧移。
图 2-1ຫໍສະໝຸດ (2)若将场地建成外高内低的圆形,则赛车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向心力由重力 mg、支持力 N 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来提
平抛+圆周运动模型
作业: 1、完成三维设计及课时跟踪训练; 2、整理错题集并做好第一次段考的复习,段考之后 将对每个人的笔记本(包括错题集)、三维设计进行 一次大检查,尤其是物理平时不交作业的并且成绩不 理想的。
(空气阻力不考虑)
6.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其x方向分速度vx和y方向分速度 vy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左图中的(a)和(b)所示,则
右图中最能反映物体运动轨迹的是 ( C )
vx
0
(a)
t
vy
0
(b)
t
11. 在同一高度处,分别以相等的速率竖直上抛 物体甲、竖直下抛物体乙,最后都落到地面.那
么( AB )
(超重)
4.圆锥摆问题
F拉
l
F向
mg
rlsin F向mgtan
F向mgtan
F向
mg
tan
5.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关于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的问题,中学物理中只研
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
态。
(一)绳模型(无支撑)
生活中的绳模型(无支撑)
水流星(无支撑)
[例证1] 某游乐场里的赛车场地为圆形水平面,半径 为100 m,一选手和赛车的总质量为100 kg,车轮与地面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00 N。
(1)若赛车的速度达到72 km/h,这辆车在运动过程中会 不会发生侧移?
(2)若将场地建成外高内低的圆形,且倾角θ=30°,并 假设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为保证赛车的 行驶安全,赛车最大行驶速度应为多大?(取g=10 m/s2)
vmax=
fmax+mgsin mcos θ
θr≈35.6
m/s。
[答案] (1)不会 (2)35.6 m/s
作业:
1、复习完善第二章笔记; 2、完成三维设计章末小结(看)p31页;阶段检测(二)
高一年级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4.物体竖直上抛后又落向地面,设向上为速度的正方向,
则它在整个过程中速率v跟时间t的关系是图中的( A )
A.它们的位移s甲=s乙 B.它们落地时的速度v甲=v乙 C.它们的速度增量Δv甲=Δv乙 D.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甲<t乙
12. 如图所示,小车A以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
运动牵引物体B上升,在此过程中(BC )
A.物体B减速上升 B.物体B加速上升 C.绳子的拉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 D.绳子的拉力小于物体B的重力
1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 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 L=1.6 cm.若小球在平抛运 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 a、b、c、d 所示,则小球平 抛的初速度为 v0=_____,小球在 b 点的速率为_______。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g=10 m/s2)
13. 0.80m/s;1.0m/s
Fb=mω2·2R=2mω2R。 (2)对球M,受力如图乙所示,其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a-Fb′=mω2R Fb=Fb′ 解得Fa=Fb′+mω2R=3mω2R。 答案:(1)2mω2R (2)3mω2R
课时跟踪训练质量检测(二)p101页
答案:A
F拉
l
F向
mg
答案:CD
过山车(无支撑)
(二)杆模型(有支撑)
能过最高点的条件: v0
匀速圆周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找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圆心位置和半径。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4)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出外界提供的合 力 F 合。 (5)根据向心力公式 F=ma=mvr2=mrω2=mr4Tπ22=mvω, 选择一种形式确定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 (6)根据 F 合=F 建立方程求解。
匀速圆周运动的常见模型分类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
N
F
G
向心力F由车轮与路面间的静摩 擦力来提供。如果转弯时汽车速 度过快,则这个静摩擦力不足以 提供汽车所需的向心力,汽车就 容易滑出路面,造成交通事故。
2.汽车(或火车)在倾斜路面上转弯
mtganmvR 临 2 v临 gR tan
(1)当v等于gRtan时不受摩擦力(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