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1 2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一、课堂学习1.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
明确: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应作何解释?明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3.诗歌的主题是“恨”,那么形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明确: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点明主题,照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问题探究1.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明确:(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2.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
明确:①李隆基:情深意重②杨玉环:美貌忠贞3.本诗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抒情手法,试找一两处分析。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案1)预习案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长恨歌
《长恨歌》导学案(预习、研习)姓名_____日期_____学案编号_____一、单元重点1、以意逆志,用自己的经验感受去猜测作者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人,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2、以意逆志①、注意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往往与_________有关;“杨柳”,多有_________的意思;“玉门关”和“阳关”同为边塞要地,有戍边将士驻守,所以这两个词,也和______有关。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杜牧《山行》:“山行”之路,作者是悠然自得,还是行色匆匆?3、知人论世1、结合杜甫、诸葛亮相关背景,想想《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名句分别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心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名句①、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③、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④、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二、《长恨歌》1、题解《长恨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_______诗(叙事、抒情),以______和______的爱情故事为题材,“长恨”是这首长诗的主题,“歌”是一种诗歌体裁。
2、疏通大意细读7~8页原诗赏析,辅助理解原诗。
4、解释诗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②、雪肤花貌参差是。
③、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④、玉容寂寞泪阑干5、补齐下列名句①、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 掌握诗歌中写人、抒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3. 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学习重点和难点: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体,反复抒情,层层渲染,回环往复。
学习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分角色诵读,完成问题的探究。
第一﹑二课时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三、自主预习(1)参照课下注释,自读《长恨歌》1遍。
要求:用笔标出读不准、读不懂的地方(语意、句意不懂的地方可组内解决,也可在第二课时解决)。
(2)听名家诵读。
要求:1、听准字音。
2、字音辨识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3、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
(3)再次自读诗歌1遍。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4)层次划分,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三课时一、诗歌赏析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参考:2、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李白)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如:4、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学生寻找,讨论。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5、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
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预习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渔阳鼙鼓霓裳羽衣千乘万骑因利乘便跨下坐骑花钿委地翠翘金雀天旋日转椒房阿监监视监狱耿耿星河翡翠衾寒临邛道士西厢玉扃珠箔银屏仙袂飘飖含情凝睇钗擘黄金二、给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1.黄埃散漫风萧索2.云鬓半偏新睡觉3.遂教方士殷勤觅4.临别殷勤重寄词三、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移注重点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中主要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并追溯了唐玄宗治下的历史背景。
本篇文章将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导学案。
一、教材中阅读指导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影响;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
二、课内导读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长恨歌》的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晚期,唐朝处于全盛时期。
然而,唐玄宗时期也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东都长安陷落,唐朝政治和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
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杨贵妃是唐玄宗宫廷中出现的一个知名人物,她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但是却有着非常美丽的容貌。
杨贵妃的出现让唐玄宗对她青睐有加,为了和她在一起,不惜废黜宠爱已久的王后,并将她册立为后妃。
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一度非常深厚,唐玄宗在她身边包容她的一切,并宠爱有加。
唐玄宗因为杨贵妃的美貌而变得专注于个人感情,而忽略了朝政和民生,这也造成了许多政治和文化上的变化。
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来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他用了寓言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于这段感情的认识和感受,使得整篇诗文很具有艺术性。
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作者在写作《长恨歌》时,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这段爱情对于整个唐朝的影响。
在作者心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一种精神的饥渴,一种对于个人欲望的崇拜,也是唐朝政治和文化衰落的一种象征。
1---《长恨歌》导学案全面版
740)玄宗使 逐段进
她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
745)册封为贵妃。白
行整合。
居易这么写大概是“为尊者讳”。
小组内
3、杨贵妃受到宠爱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哪几句是宠爱的
顶峰?
归纳整
理,组间
——以下几方面
师
1、杨的媚态 2、杨的打扮 3、对比描写 4、两人的游乐 5、 交流完 善补充。
生
杨的亲人的待遇
用有关
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 800)进士,任翰林 资料,对
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 842), 作 者 自
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 75 岁。 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
然情况 以及文
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学成就、
何?”乐天因为 《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 窒乱
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 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
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
学生自
(二)诵读训练
由诵读。
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二、 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意,扫情文字障碍。
①重点字词句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椒房阿监青娥老:青春的美好容颜。
耿耿星河欲曙天:天色微明的样子。
师
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生
互
雪肤花貌参差是:差不多。
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
动
②名句
【完整版】《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深闺()回眸()粉黛()鼙鼓()骊宫()城阙()花钿()萦纡()逶迤()踌躇()临邛()钗擘()2、解释诗句中划线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怜门户生光彩:宛转蛾眉马前死: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玉容寂寞泪阑干:临别殷勤重寄词:3 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
4、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周至县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
课堂探究1、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内容2、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诗眼是什么?3、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4 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法5 故事的真实情节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6 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7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束,有什么作用?《长恨歌》答案课堂探究2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诗眼,是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歌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地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3 诗歌从”汉皇重色”写起,极力地铺陈渲染宫廷的爱情生活,辉煌而浪漫,在结构上,与后面的爱情悲剧形成对比,爱情的“喜“反衬出后面无尽的“恨”,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长恨”的原因4 A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B以乐景写哀情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 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情景交融5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6 艺术特色有A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B 运用想象的艺术手法C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D 刻画人物形象细致生动7 唐明皇:荒淫误国而忠于爱情的君主形象杨贵妃:妩媚恃宠、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命运悲惨的女子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课后拓展划线语句采用正面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来表现杨贵妃内心的彷徨、激动与急切的以及她的美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最生动形象诗人对贵妃的容貌产生无限的美的联想,采用比喻的方式加以表达。
《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长恨歌》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唐玄宗杨贵妃红颜薄命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和灿烂,同时也呈现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学习这首诗,既可以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艺术的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
一、背景知识1.唐玄宗杨贵妃:身世显赫,容貌绝佳,因才能卓越,又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成为了唐朝后宫的“太皇太后”。
然而,由于她的地位和影响不断壮大,嫔妃互相攀比和钩心斗角也随之愈演愈烈。
最终,杨贵妃在安禄山叛乱中被迫自杀,结束了短暂而悲惨的生命。
2.长恨歌:诗歌分为七十九段,约为一千五百多字。
它以杨贵妃的生命经历为主线,由诗人白居易所叙述,并穿插着历史典故和诗人个人的感受。
整首诗历时三年完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品。
二、重点内容1.中心思想:《长恨歌》以杨贵妃的命运为切入点,描绘了唐代女性的生活境遇和神韵,突显了情感战胜了地位和境遇的主题,表现出诗歌家深刻的悲痛和怀念。
2.诗歌结构:《长恨歌》分为七十九段,每段都有各自的描述和连贯性,整个诗歌由情节,典故和诗歌家的抒发交替构成,读者可以从中考虑到诗歌家的杰出写作技巧及富有想象力。
3.艺术手法:《长恨歌》兼顾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运用了唐代诗歌家的典雅繁复的表现手法,通过诗歌家的意象化、抒情化、叙事化的方式,达到了情感和意蕴的最大化。
三、学习方法1.精读原著:《长恨歌》是一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每段都充满深刻的语言和充满情感的写作手法,通过逐段读这首长诗,领会诗歌家的极致追求和人性深度。
2.揣摩典故:《长恨歌》中融入了不少典故和历史背景,包括《诗经》、《史记》等。
通过了解这些典故及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诗歌家的意图。
3.多角度思考: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从主题、结构和手法方面来考虑,还需从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等方面来考量,从多角度去思考,《长恨歌》才能展现出其崇高的文学价值。
长恨歌导学案2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白居易的相关资料;2、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3、细细品味本文诗歌语言的魅力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重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2、细细品味本文诗歌语言的魅力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预习诗歌: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钗钿()2.、作者简介白居易,字_____,号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并称“元白”,而且倡导了_________________运动,揭露时弊。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____________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二、赏析诗歌:(一)整体感知1.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__________”,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__________”至“________”,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2讨论诗歌的主题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为什么恨?第二课时探讨交流诗歌:1、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2、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4.《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5.《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长恨歌》导学案一(教师)
第三部分: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第一部分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答: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
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长恨歌》导学案.doc
《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学生版).doc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doc《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许文艳李慧审核人:张海敏【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内容。
②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品味语言,学习诗歌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理解诗中所塑造形象及其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李、杨彼此对爱情的坚守,感受李、杨爱情悲剧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揣摩诗歌的情感内容。
【知识链接】“以意逆志”: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就是说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 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理解,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知人论世”:就是理解某个人的作品,应该了解这人的生平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可以说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
” 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自主学习】一、关于作者白居易(77 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长恨歌》导学案(学生版)编制人:许文艳李慧审核人:张海敏【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内容。
《长恨歌》 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经历。
2、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探讨其深层原因及社会影响。
4、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复杂的爱情。
(2)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典故和修辞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如爱情与政治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照。
(2)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创作背景《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当时白居易三十五岁。
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李、杨之事,感慨不已。
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四、文本解读1、诗歌内容《长恨歌》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开篇就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杨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唐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不理朝政。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引发了安史之乱。
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缢死,唐玄宗在逃亡途中对杨贵妃思念不已。
回宫后,唐玄宗更是日夜思念,“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最后,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与唐玄宗相见。
但两人的爱情最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结局告终。
2、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及安史之乱的爆发。
导学案长恨歌
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目标:通过学习《长恨歌》这首唐诗,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深入探讨诗人对国家兴衰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一、背景介绍《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唐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二、诗歌赏析1. 诗歌结构《长恨歌》共有九十九句,每句五言。
整体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展现出诗人的抒情和叙事技巧。
2. 内容概要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借此抒发了对时局混乱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3.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三、主题探讨1. 政治隐喻杨贵妃在诗中象征了唐朝的国家命运,她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内乱。
2. 爱情意蕴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表达了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和珍惜,也反衬出国家政治腐败的对比。
四、学习反思通过学习《长恨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刻,更能够从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中,思考当代社会的伦理和价值观。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1. 背诵《长恨歌》的部分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学习反馈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和作业展示,共同提升学习成效和交流能力。
希望大家在学习《长恨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高尚品质的文学人。
以上为《长恨歌》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诗歌要旨和学习方法,共同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恨歌》的诗意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文学之人,书写精彩人生的新篇章!。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表达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表达,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学生笔记二、自主学习1、注音(1)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解释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从春游夜专夜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g、东望都门信马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多仙子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l、含情凝睇谢君王m、但令心似金钿坚(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b、可怜光荣生门户c、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d、临别殷勤重寄词e、雪肤花貌参差是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研读这首诗,勾画出重点字词,对精彩的语句做好批注。
2.牢记:先熟读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预习案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结构思路。
一、【课文导引】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他直言不讳地写了一些讽喻诗,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2、写作背景: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二、【自主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回眸.( ) ②粉黛.( ) ③骊.宫( )④霓.裳( ) ⑤翡翠衾.( ) ⑥鼙.鼓( )⑦仙袂.( ) ⑧衣钿.( ) ⑨凝睇.( )⑩钗擘.( ) ⑪萦纡..( ) ⑫马嵬.( ) ⑬阑.干( ) ⑭绰.约( ) ⑮迤.逦( ) 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u)粉黛(di)骊(l)宫霓(n)裳(chng)临邛(qing)鼙(p)鼓仙袂(mi)衣钿(din)千乘(shng)钗擘(b)马嵬(wi)阑干(ln)绰约(chu)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教案一、课前检测:每日一练(齐读)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6.(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二、课堂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了作者及创作背景,了解了李杨其人,整体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鉴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析恨过渡:长恨歌,实为歌长恨,这是有多长的恨呢?诗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诗中之“恨”:谁恨?恨什么?怎么表现恨?(提示)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
四、知人过渡: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李杨两人的爱情经历了一个极乐到极悲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共恨,对于李杨两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知人论世,既要知作者其人,我们还要知作品中人,对于李杨两人,有以下几种看法,你怎么看?请大家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情男?杨贵妃:祸国殃民的红颜?忠于爱情的痴情女?五、逆志过流:爱情是美好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之常情,但往往事事难料,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著名的匈牙利诗人他在《自由与爱情》中写到“生命。
”,历史上很多革命战士他们也是,为了自由,为了民族解放宁愿舍弃爱情,甚至舍弃生命。
但我们的唐玄宗是爱江山更爱美人。
诗言志,诗人创作诗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思想情感之上,那白居易这首诗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呢?关于诗歌理解有四、拓展体悟(一课一得)学习是为了得到1.从这首诗你受到怎么的启发?唐明皇的“长恨”可以避免吗?2.你觉得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3.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鉴赏诗歌?五、作业1.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2.对比阅读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第1课时导学案1.作家作品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是中唐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人民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用词尖锐,主题鲜明。
作品主要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背景简介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
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了。
3.字音识记①云鬓.()②马嵬.()③龙驭.()④衾.寒() ⑤鼙.鼓() ⑥骊.宫()⑦玉扃.() ⑧钗擘.() ⑨回眸.()⑩霓裳.() ⑪临邛.() ⑫仙袂.()4..词语解释①可怜..光彩生门户:___________________②尽日君王看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云栈萦纡..不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剑阁: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到此踌躇⑤天旋地转回龙驭..星河欲曙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耿耿5..名句赏析请赏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6.简要梳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野人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
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
8.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游襲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
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第2课时导学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深闺.(ɡuī)回眸.(móu)玉扃.(jiōnɡ)马嵬.(wéi)B.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C.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D.衾.寒(qīn) 临邛.(ɡónɡ) 钗擘.(bò) 霓裳.(chá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凝脂回眸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鸳鸯含情凝睇云栈萦圩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临邛道士D.仙袂玉扃银屏迤逦逍遥容与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御宇..凝脂:白嫩而润滑的皮肤..多年求不得御宇:皇帝的宫殿 B.温泉水滑洗凝脂C.椒房阿监青娥..下黄泉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老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 D.上穷碧落4.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B.缓歌慢舞凝丝竹C.温泉水滑洗凝脂D.梨花一枝春带雨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足见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展示了她的魅力之不可抗拒。
B.“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写唐玄宗沉湎美色,这正是他日“长恨”的外因。
C.“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三千”与“一身”形成对比,突出了杨贵妃得宠专房,独占君心。
D.“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二、课内精读(2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9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6.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段表现了唐玄宗什么样的心情感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课外拓展(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1.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①,颜子无心羡老彭②。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注】①《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泰)山为小。
”②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
老彭:老子和彭祖,相传都是长寿之人。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写几种事物和前人事迹,后两联写人生道理,二者紧密关联,脉络清楚。
B.颈联写何必恋生忧死,也不要嫌弃自己,厌恶人生,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C.最后一联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些许的消极情绪。
D.诗人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抽象深奥的哲理,议论说理平白浅近,通俗易懂。
13.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