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单收缩 刺激强度与反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维微调器,可 将夹持的换能器 上下轻微移位。
张力换能器
结扎跟腱的线与换 能器的悬梁端相连, 并保持垂直。
此线的延展性应小,尽
量短些(15cm以内),并 适当绷紧。松紧程度视零 点偏移而定,即不可偏离 太大,且注意记录前调零 (快速归零)。
三、实验观察与记录
1. 单收缩的分析记录
张力传感器与输入通道Ⅰ相联,输入信号类别选 “张力”;调快扫描(走纸)速度;打开刺激菜单, 采用阈上刺激参数作单刺激,对骨骼肌单收缩进行记
4.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
利用电脉冲刺激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可观察到收缩 总和的现象。实验证明刺激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增 加,收缩的强度亦增加。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或直
接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 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 最适刺 激强度。
骨骼肌收缩实验
(1)
实验内容
肌肉标本收缩的描记
及单收缩的分析
刺激的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要求进一步学习、掌握刺激器的使用;熟习张
力传感器的使用。
实验的背景知识与实验原理
1. 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 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 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肌收缩的生理
注意事项
1. 标本兴奋性必须良好,经常滴加少量任氏液保持湿润。
2. 不进行正式记录时,电子刺激器输出应断开,以免不必
要的、频繁的刺激。 3. 刺激器两输出端不要短路(碰在一起)。 4. 用刚能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强度刺激,不要刺激过强而 损伤神经。 5. 当直接刺激神经失效时,可直接刺激肌肉。原因是神经 与神经肌接点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丧失其兴奋性。
每一单刺激的方波,波宽不变,调节其电压幅度来改 变刺激的强度。
①启动刺激,观察到出现肌肉的最小收缩。测量收缩 幅度并记下刺激强度,此时的刺激强度为阈强度。 ②按相同间隔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刺激强度与肌 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③当刺激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后,肌肉收缩幅度不再随
刺激增加而升高。记录此时的收缩曲线和刺激强度。
录。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灵敏度)应适当进行调节,
防止波形出现“削顶”。若记录曲线的基线严重偏离,
应对记录系统“调零”(传感器)。
2. 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打开仪器系统的电源开关后,启动仪器的计算机软 件界面,选择实验项目“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
响”。调节延时至最小,波宽1ms,选择“强度递增单
刺激方式”进行刺激。放大倍数一般设为10~20倍或灵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 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
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理化性
质和理化效应制成的换能器种类繁多, 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 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 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 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惠 斯 登 桥 式 电 路
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
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
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图. 张力换能器应变片粘贴示意图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 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
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
张力换能器在使用中要注意 :
(1 )记录肌肉收缩类实验指标时,张力换能
器金属弹性悬梁外露的前端向下移位(下拉), 收缩曲线为正立的,即肌收缩时,基线上移,舒 张时下移,较为符合一般描记观察的习惯。
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 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
(2)在使用时,不能用手牵拉弹性梁和超量加载。
张力换能器的弹性梁屈服极限为规定量程的 2 ~ 3 倍,
如50g量程的张力换能器,在施加了150g力后,弹性悬
臂梁将不能恢复其形变,换能器被损坏。 ( 3 ) 防止水进入 换能器内部。张力换能器内部没 有经过防水处理,水滴入或渗入换能器内部会造成电
路短路,损坏换能器。
实验操作
一、制备标本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观察与记录
1. 单收缩的分析记录 2. 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
一、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二、连接装置和仪器设备
肌动器
双凹夹
换能器
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腓肠肌
刺激输出 肌槽(板)
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实验装置示意图
一维微调器 实 验 装 置 图 换能器正面(贴标 签面或有平衡暗调 节孔的一面)向上。
即从初始刺激开始,按强度递增方式发出一组组刺激,各组刺激
之间的周期由组间延时参数确定。
√
由“默认” 改为“偏下”
1-1. 实验结果的纪录与分析
阈刺激
最适刺激
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观察记录前,按以下步骤进行预试: ① 选定实验项目后,在弹出的刺激器参数设置菜单中,首先将“强度递 增刺激”模式改为“单刺激”,刺激波宽设为1ms,并将默认的刺激幅度适当 调高。 ② 点“开始采集”快捷键,查看显示屏上是否出现扫描线,进一步“调 零”和调节“扫描速度”。 ③ 在连线扫描的基础上,点“刺激”键,给予标本单刺激,观察标本有 无反应,显示屏上是否有收缩波出现。如果标本没有收缩反应,在确定标本 活性正常的情况下,这时应一边增强刺激方波的电压(刺激强度),一边再 刺激观察,同时要注意,仪器有无正常的刺激输出,刺激电极是否与标本接 触良好。如果有收缩反应,却记录不出收缩波形,则应检查换能器、采集系 统、信号输入连线等,并调节仪器灵敏度等参数,直到显示出收缩波形。 ④ 在确定仪器、标本、装置等均无问题,能记录到肌收缩波形的前提下, 实验条件不变,进一步改变(减小)刺激电压,测出刺激的“阈值”。 ⑤ 将刺激参数调回“强度递增单刺激”的模式(组内刺激脉冲数为1), 以稍低于“阈值”的刺激电压,作为起始刺激强度,再视标本活性的高低, 调整好刺激递增的电压值(步幅),可调小一些,反之,可将“步幅”调大 一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横纹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 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
(所谓总和指骨骼肌收缩的叠加效应)
通过收缩的总和,骨骼肌可快速调节其收缩强 度,而心肌则不会发生总和。由于在体的骨骼肌 的收缩是受神经控制的,故收缩的总和是在中枢 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它有两种形式,即运
动单位数量的总和与频率效应的总和。
张力换能器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
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 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R1、 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 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 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如 图所示。
图. JZ100型张力换能器结构示意图
现象与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
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 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 仅 1 ~2 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 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
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
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 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 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 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 能器弹 性悬 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 持一 致 (即与横梁成 90 度)。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 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
6. 使用张力换能器,记录前应注意调零。
( 4 )换能器与记录仪或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配 合使用时,为了精确测量,需要调零和定标(自动平 衡类产品不需换能器调零)。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 张力和缩短。肌肉收缩效能(performance contraction)表现为 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 / 或缩短程度 ( shortening ), 以及产生 张力或缩短的速度(velocity)。
起始刺激 强度需要 进行调节
步幅需要 进行调节
强度递增刺激(单刺激)方式:仪器系统以程控方式设置的 一种刺激方式,可在点击“开始刺激”后,按基本设置参数自动 以强度递增方式发出刺激脉冲。即自动的每刺激一次,强度递增 一次。刺激前,需确定初始刺激强度、组间延时,以及各组(次)
刺激之间的强度增量。参数确定后,用鼠标单击刺激命令,系统
敏度30g/div,滤波频率为100Hz,扫描速度为1.0s/div。
放大倍数、滤波频率及扫描速度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 在实验模块默认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极慢扫描速度下,大致相等时间间隔后,给以强度
逐渐增加的单刺激 ( 实验模式中的“ 强度递增刺
激” ) 。直到确定出最适刺激强度后,停止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