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最新版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https://img.taocdn.com/s3/m/3eeff5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2.png)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引言: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上臂端的两个突起之一——肱骨髁的骨折。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肱骨髁的外侧骨折(稍多于内侧骨折),而男性发生此类骨折的几率明显大于女性。
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往往与剧烈的冲击或摔伤有关,特别是在运动或高能量创伤中容易发生。
在解剖上,了解肱骨髁上骨折的位置和特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决定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恢复效果。
解剖图示:肱骨髁上部位包括两个突起:外侧髁和内侧髁。
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示前,值得注意的是肱骨髁的外观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这里提供的是一种典型的解剖示意图,仅供参考。
- 肱骨外侧髁:肱骨外侧髁是肱骨上骨折的常见部位。
它位于肱骨的上方和外侧,有时也被称为“大结节”。
解剖学上分为两个部分:肱骨外髁和肱骨内髁。
肱骨外髁比肱骨内髁更突出,形状呈三角形,在骨折中可能会受到损伤。
- 肱骨内侧髁:肱骨内侧髁位于肱骨的上方和内侧,稍微较肱骨外侧髁平坦一些。
在肱骨髁上骨折中,肱骨内侧髁也可能受到损伤,尤其是在严重的创伤中。
解剖图描述:肱骨是人体上臂骨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锁骨和肩胛骨之间。
肱骨髁上骨折通常发生在锁骨和肩胛骨之间的上臂部位。
以下是一个对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描述。
- 图1:整个肱骨髁上的详细解剖图,包括外侧髁和内侧髁。
这个图示显示了肱骨髁的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
- 图2:肱骨外侧髁的解剖图。
它显示了外侧髁的三角形形状以及和肱骨内髁的相对位置。
- 图3:肱骨内侧髁的解剖图。
它显示了内侧髁的相对较平坦的形状和和肱骨外髁的相对位置。
这些解剖图的目的是帮助医生和解剖学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肱骨髁上骨折的范围和特征。
日常临床中,医生可以通过这些解剖图来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运动或高能量创伤中。
了解肱骨髁的解剖学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提供了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示,包括肱骨外侧髁和内侧髁的详细图示。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2aef67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e.png)
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猿手,出现拇、示、中指不能 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及对掌,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感 觉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
定义: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 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 损伤机制: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系间接暴力所致。
好发年龄:以小儿多见,5-12岁。
临床表现:肘关节肿胀,功能障碍,压痛明显, 限于肱骨髁上部,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肘 关节骨性标志倒等腰三角形 伸展尺偏型 伸展桡偏型 屈曲型
伸展型:系由间接暴力造成,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 位,手掌着地,地面反作用力经前臂传达到肱骨下端, 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上而下的身体重力而将肱骨上 端推向前方而形成骨折。占90%
屈曲型:多由直接暴力造成,肘关节在屈曲位肘尖着 地,暴力经尺骨鹰嘴,把肱骨髁推向前上方的骨折。
治疗
保守治疗: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复 位原则:先做远侧骨折端的侧方移位的整复, 后做前后方移位。石膏托屈曲90固定。
手术治疗:手法整复失败或存在血管、神经损 伤的骨折类型。
治疗不当的后果
缺血性肌挛缩 神经损伤 肘内翻畸形
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 拇指不能背伸,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有感觉障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55d8ed83c4bb4cf6ecd1dc.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约占四肢骨折中的5%,占肘部骨折中的60%左右,而且以伸直型骨折为主[1]。
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就是肘内翻,尺偏型骨折儿童肘内翻的概率达到50%[2]。
最近几年,国内外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标签: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来说,在强调应用最佳疗法让骨折断端能解剖复位的同时,还要关注固定位置、固定方法。
现在研究热点集中在整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刺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3]。
在骨折治疗的同时还要预防和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缺血挛缩、肘内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肱骨髁上骨折可划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而伸直型又可分为桡偏型与尺偏型,90%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伸直型。
若得不到恰当治疗会引起肘内翻、神经血管受损、Wolkmann 缺血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研究进展[4]。
1.1 闭合复位外固定疗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是该类骨折的最基本疗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骨折儿童。
复位要求需获得断端完善对线、彻底纠正骨折断端旋转畸形及前后或侧向倾斜,尤其是尺偏移位骨折,多数主张矫枉过正,将桡侧嵌插,稍分离尺侧,有助于预防肘内翻[5]。
①夹板固定方案:这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夹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国内有研究者在84例伸直型闭合骨折治疗实验中应用小夹板固定患肢在屈肘900位置,并加垫使得骨折远端呈桡侧倾斜和桡偏位、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结果发现82例患者治疗良好,仅2例出现肘内翻[6]。
还有人研究选择超肘关节固定屈肘在1100左右、前臂旋前或中立位,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7]。
②石膏固定: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前臂旋转及屈肘角度。
在前臂旋前位时,外侧桡骨压迫肱骨,内侧尺骨拉动肱骨,这种力学结构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8]。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384d9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e.png)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
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 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 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
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
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
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
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
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发现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
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医学教育|网。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
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胳膊肱骨髁上骨骨折治疗方案
![胳膊肱骨髁上骨骨折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6491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b.png)
胳膊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上端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和固定:在诊断确认骨折后,首要的治疗目标是保护骨折部位,防止进一步移位和损伤。
这通常通过施加适当的固定装置来实现,如石膏绷带、夹板或外固定器。
固定装置的选择将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患者的条件而定。
疼痛管理:骨折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可以使用疼痛管理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
常用的疼痛管理药物包括非处方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或者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处方的止痛药物。
物理治疗:在骨折开始愈合后,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和指导相关的康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康复。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来重新定位和稳定骨折断端。
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如钢板、螺钉)或外固定器的应用。
手术决策将基于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和活动要求等因素。
康复和随访:治疗后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康复计划,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活动。
随访定期进行,以监测骨折的愈合进展和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出现胳膊肱骨髁上骨折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05f29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b.png)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关节复位:将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复位到正常的关节面中,使关节恢复正常对位。
2. 长度复位:将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复位时,要保持骨折部位的长度与对侧正常肱骨相当,以保持肱骨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旋转复位:确保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在复位时,旋转不偏斜,使上下臂的转动关节正常。
4. 骨折稳固:骨折复位后,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使骨折断端稳定。
内固定可以使用钢板、钢钉、螺钉等,外固定可以使用外固定支架等。
5. 软组织恢复:在骨折复位后,要确保周围软组织的正常复位,包括肱骨骨膜、肌肉、韧带等,以促进愈合。
复位标准的具体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来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来确保骨折复位的
准确性。
同时,骨折复位后需要进行正位、斜位和旋转位等不同角度的X线检查,以评估复位质量和术后效果。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e3dabf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2.png)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预 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ABCD
科学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质等营 养物质,有助于骨折愈合。
注意安全
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意外跌倒、碰撞等导致肱骨 髁上骨折的伤害。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与后遗症
常见并发症
感染
骨折部位可能发生感染,需要使用抗 生素和及时清创治疗。
神经损伤
骨折可能压迫神经,导致手臂麻木、 肌肉无力等症状,需及时解除压迫并 进行神经修复。
血管损伤
骨折可能损伤到供应手臂的血管,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需及时修复血管。
骨不愈合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需要采取植骨等措施促进愈合。
在骨折愈合后期,可以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以恢复患者的运 动功能和体能。
04
肱骨髁上骨折的预防与 护理
预防措施
强化骨骼健康
安全运动
避免高风险行为
定期体检
保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摄入,加强体育锻炼,
以增强骨骼强度。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避免过度冲击和摔倒。
避免进行高风险运动或 活动,如极限运动、攀
限。
韧带拉伤
韧带拉伤也可能导致肘部疼痛和肿 胀,但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畸形或功 能障碍。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肢体感觉异常或 肌肉萎缩,需要与肱骨髁上骨折进 行鉴别。
03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
药物治疗
通过手法复位使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 位置,常用石膏固定来维持复位后的 位置。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714ce510581b6bd97f19eaba.png)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 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 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 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功能锻炼
●第一阶段:骨折早期,伤后1—2周 此期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可以进行手指握拳和 充分伸直、屈曲,肩部和上臂肌肉做收缩活动,此 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 肿胀消失。 ●第二阶段:骨折中期,伤后3—8周 此时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可进 行划圆圈运动、双臂上举运动。 ●第三阶段:骨折后期,伤后9—13周 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 屈伸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活动迅速恢复至正 常范围,肢体肌力接近正常。可以进行举臂摸头、 反臂摸腰运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c9fe94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6.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骨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期,由于骨骺尚未完全闭合,骨骺软骨相对较薄弱,容易发生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部分发生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分型。
1.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两种常见的分型:内侧滑车骨折和外侧滑车骨折。
(1) 内侧滑车骨折:内侧滑车骨折是指肱骨髁内侧滑车骨折,常见于儿童跌倒时用手支撑地面引起的骨折。
内侧滑车骨折的特点是肱骨髁内侧滑车骨折线呈斜行,常伴有肱骨髁后滑移。
(2) 外侧滑车骨折:外侧滑车骨折是指肱骨髁外侧滑车骨折,常见于儿童上肢受力过度引起的骨折。
外侧滑车骨折的特点是肱骨髁外侧滑车骨折线呈水平或近似水平,常伴有肱骨髁外旋。
2. 症状和诊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伴有明显的疼痛、肿胀和局部压痛。
在肘关节的运动中可出现明显的受限和疼痛。
医生可以通过进行肘关节的检查和X光片的拍摄来确诊肱骨髁上骨折,并进一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分型。
3. 分型治疗原则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分型决定了治疗的方法和原则。
(1) 内侧滑车骨折治疗原则:对于内侧滑车骨折,治疗的原则是保守治疗,即采用保守矫正和固定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采用短臂石膏固定,保持肘关节在90°屈曲和前臂在中立位。
固定期一般为3-4周,固定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2) 外侧滑车骨折治疗原则:对于外侧滑车骨折,治疗的原则是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放还原和内固定的方法。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4. 并发症和预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肘关节僵硬、肘关节不稳定和骨折愈合不良等。
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预后,一般来说,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但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骨折的类型和分型、治疗的及时性和方法、康复训练的效果等。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最新版本ppt课件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最新版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e2aeefd0a79563c1e72e6.png)
学习交流PPT
25
肱骨髁上骨折悬吊牵引
学习交流PPT
26
肱骨髁上骨折
Graham 伸直位牵引
学习交流PPT
27
4.开放性骨折
• 伤口小,污染不重者,清创缝合皮肤后按闭 合骨折处理。
• 软组织损伤重者,在清创同时固定骨折。
学习交流PPT
28
• 5.有血管神经损伤,陈旧畸形愈合骨折:
• 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应穿过 两层皮质,否则会导致骨折旋转不稳定。
• 伸直型又根据远侧骨折块移位方向又可进一步分 为三型:
• ①尺偏型(即伸直内收型) • ②桡偏型(伸直外展型) • ③单纯伸直型(无侧方移位)
学习交流PPT
10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桡偏型
学习交流PPT
11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尺偏型
学习交流PPT
12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无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39
• 3.神经损伤
• 以正中神经,桡神经多见,多为挫伤,约80% 能在6-8周内自行恢复,否则行神经探查或神 经松解。
学习交流PPT
40
• 4.肘内翻
• 晚期并发症。
• 肘关节携带角:儿童较成 人小,平均5º左右。
• 携带角消失,前臂纵轴向 内侧偏移为肘内翻畸形。
学习交流PPT
41
学习交流PPT
21
• (1)矫正重叠移位:首先伸直肘关节纵向 牵引,肘不宜过伸以防对臂丛的过渡牵拉。
• (2)矫正侧方及旋转移位:
• (3)矫正前后移位:
学习交流PPT
22
• (4)整复后用长臂石膏托固定,应包括腕关节, 控制前臂旋转。肘关节尽量屈曲约110º。在决 定石膏固定位置时应考虑骨折原始移位方向。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8e40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9.png)
THANKS
感谢观看
肌力训练
进行上肢肌力的训练,如握力器、哑铃等,以增 强肌肉力量。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疏导
01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Fra bibliotek家属参与
02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康复信心建立
03
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分享康复经验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康复
信心,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
对于难以复位的关节内骨折,可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关节镜引导下,将骨折复位并 使用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康复治疗与随访
早期康复锻炼
在固定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肌 肉收缩训练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和防止肌肉萎缩。
定期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观察骨折 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同时,要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神 经损伤等。
06
总结与展望
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来,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深入,揭示 了该骨折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中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X线、CT和MRI等,对肱骨 髁上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 的治疗方案。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如跌倒时手部着地、肘部受到撞击等 。
发病机制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肱骨髁上部位因 应力集中而容易发生骨折。同时,由 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骨折后容易发 生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2、正中神经损伤。
(1)第一、二指不能屈曲,第三指屈曲不全。 (2)拇指不能对掌、对指。 (3)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及背侧远端皮肤感觉
障碍。 (4)后期前臂部分屈肌和大鱼际肌萎缩(猿
掌)。
精品课件
3、桡神经损伤。 (1)虎口区皮肤感觉消失或减弱 (2) 垂腕畸形、伸指障碍
精品课件
4、受侧向暴力影响,各型常伴有桡偏、尺偏移位。
尺偏型
桡偏型
精品课件
伸展型骨折移位分类
I型:骨折无移位 II型:远折端后倾或同时横向移位,后侧
皮质仍完整。 IIa单纯远折端后倾,后侧皮质完整。 IIb骨折有横向移位或兼有远折断倾斜。 III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皮质无接触。
精品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内、 外髁上2cm范围内的骨折,多 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尤以 5~8岁儿童的发生率最高, 为儿童的常见骨折,发病率约 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
精品课件
一、解剖生理
1、 肱骨髁上为坚质与松质骨的交界处,结构扁 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两窝间仅隔一层薄 骨片,成为应力上的弱点。
精品课件
4、肘内翻畸形。 图(8)
年令越小发生率越高,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 为:
(1)远端尺偏移位未纠正。 (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 (3)内侧皮质塌陷,失去支撑,愈合过程中自动
尺偏。
精品课件
预防肘内翻畸形
①闭合复位后肢体应固定于有利骨折稳定位置, 伸展尺偏型骨折应固定在前臂充分旋前和锐角屈 肘位;
精品课件
2、 肱骨下端参与肘关节构造,有二个生理角度: 前倾角30~50度。 携带角10~15度。 鲍曼角10~20度。鲍曼角改变2度相当携带角改变5度 骨折后可使上述角度发生改变,影响功能。
精品课件
3、肱骨下端周围有重要血管、神经通过: (1)前外侧:桡神经 。 图(1) (2)前中部:正中神经、肱动脉 。 图(2) (3)内后方:尺神经。图(3)
精品课件
四、并发症
1、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又称Volkmann氏肌挛缩。原因:骨折
块和血肿的胀力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使血管
受压、痉挛,导致前臂屈肌缺血、水肿,神经
麻痹(肌肉缺血2~4小时可发生功能障碍,
8~12小时即不可逆坏死。神经缺血30分钟即
感觉异常,12~24小时造成不可逆损害)最后
肌肉坏死,疤痕挛缩,发生畸形。
精品课件
(三)注意事项: (1)局部严重肿胀时,原则上暂不施行手法 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 3-7天肿消后再整复。 (2)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解除断端 对血管的挤压,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严密观 察,如无好转,行手术探查。
精品课件
伸直型骨折治疗
Ia型 可不必整复,使用长臂石膏后托 固定患肢于屈肘位90-120度,前臂旋转中 立位2-3周。 Ib型 此型骨折有移位趋势,要求固定 于稳定位置,即尺偏型骨折需固定于屈肘 120度,前臂最大旋前位,桡偏型骨折固定 于屈肘位90-100度,前臂旋后90度位。远 段后倾角度须矫正。
精品课件
二、病因病机
1、伸直型:占90%,多见。 跌倒时肘关节伸直、手掌撑地,尺骨鹰嘴向前施加应力 致干骺端骨折。 骨折多为斜行,近端向前方、远端向后方移位。 容易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伸展型可分 1.尺偏(内收)型:内侧骨膜完整,外侧骨
膜断裂,远折断常内旋,向尺侧移位,内 侧皮质常压缩,易内翻愈合。 2.桡偏(外展)型:病理机制与上相反。
②通过手法过度复位骨折使内侧骨膜断裂,消除 不利复位因素;
③骨折复位7-10天换伸肘位石膏管型,最大限度 伸肘,同时手法矫正远段内倾;
④不稳定骨折或肢肿严重不容许锐角屈肘固定 者.骨折复位后应经皮穿针固定,否则牵引治疗;
⑤切开复位务必使复骨折正常对线,携物角宁可 过矫,莫取不足。内固定要稳固可靠。
精品课件
IIa型 此型仅后侧皮质保持连续,手法复位要 轻柔,以免失去稳定。内侧皮质压缩 明显者,单靠前臂旋前固定难以防止肘内翻或携 带角丧失,有条件可经皮穿人钢针固定。
精品课件
5、肘外翻畸形。(少见) 6、迟发性尺神经炎。 7、关节功能障碍 8、骨化性肌炎
精品课件
五、治疗
(一)无移位骨折: 屈肘90°,超肘关节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3周。 图(9)
(二)有移位骨折: 1、手法整复: (1)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精品课件
(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 其复位。
精品课件
2、屈曲型:只占2~10% (1)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暴力经肱尺关节向上传导 所致。 (2)骨折远端向前上 方移位。 (3)血管、神经损伤 机会较少近端可挫伤 尺神经。
精品课件
3、粉碎型 (1)多见于大龄儿童和成年人。 (2)内、外髁劈裂,骨折线呈“T”字或“Y”字形。
精品课件
5P征
肢痛难忍(Pain) 桡动脉搏动消失(Pulselessness) 皮肤苍白(Pallow)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肌肉无力或瘫痪(Paralysis)
被动牵拉痛
精品课件
前期出现症状: (1)前臂和手部皮肤苍白、发凉、发麻,疼痛剧烈。 (2)手指不能伸屈,被动伸屈时疼痛加剧。 (3)桡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诊断
1、伤后肘部肿胀、疼痛、肘关节呈半伸位,不 能屈伸活动。
2、移位较大者,局部明显肿胀、有皮下瘀斑和 张力性水泡。图(4)
3、伸直型骨折:肘部呈‘靴状’畸形,肘后三 点关系(肘三角)无改变。图(5)
精品课件
4、肱骨髁上压痛,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5、X片显示骨折。图(6)
(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 其复位。
精品课件
(4)粉碎型:尺骨鹰咀牵引,配合手法复位。 图(10)
2、夹板固定: (1)伸直型:屈肘90-110度,固定3-4周。 (2)屈曲型:先伸肘位(40-60度)固定3 周,后逐渐改为屈肘90固定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