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作者:刘鸿洲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22期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相互结合,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提升、激发兴趣、培养德才兼备应放在首要地位,从而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应该包括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某一阶段或课时学生的学习所达到的标准提出的要求,有科学概括地选择适合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的安排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引导教学活动的方向,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教什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清楚的把握尺度、掌握方向和注意某些问题,以免使教学的重、难点偏移。
2.规范功能。对于明确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学的规范,对于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以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泛化。
3.沟通功能。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具有沟通功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课堂教学变得融洽和谐。
4.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且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5.评价功能。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6.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一定的激励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告诉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使之成为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教师有激励作用。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1.注意目标的明确性,避免盲目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通过本节课或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必须是明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掌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八年级(上)《探索勾股定理》(教材p3),制定教学目标是:掌握勾股定理内容及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设计时尽可能少用“了解”“理解”“体会”等字,使目标更明确,更易操作。
2.注意目标的过程性,避免目标的结果性
对于数学教学目标更应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侧重于过程教育,例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时,可设计目标为: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的过程,使学生的空间感得到加强,这一设计注重了目标的过程性。
3.注意目标的针对性,避免目标的偏差性
目标的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应有针对性,目标设计应针对不同的行为主体,即设计是对学习者而言设计,不是对设计者而设计,因此在设计时应陈述成“通过学习,学生已学
会……”“学生已探究……”“学生已掌握……”等。
4.注意目标的全面性,避免其片面性
数学课程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会“做数学”和“用数学思考”的创新精神,因此在目标的设计时,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应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避免模糊性
在这一设计过程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目标确定之后,学完这一部分内容后,能够对目标进行量化检测,以便确认目标的完成效率。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节中,目标中有会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在学习完本节课后,让学生用弦图验证勾股定理,是否已掌握,这一目标中的行为词“会”是可操作的。
6.注意目标的创新性,避免其陈规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例如在学习《同类项》这一节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创新能力。知道上述同类项的概念及相关性质后,编写一道含有同类项式的三次四项式,该题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作用,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较多体现。
7.注意目标的层次性,避免目标的统一性
对于行为个体的差异应分层次制定目标,不可一视同仁,不同学习段的学生分别制定各自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过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目标过低,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应分层次。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制定低层次目标:会画三角形,会表示三角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简单应用;高层次目标,掌握上述内容基础上,能运用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