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

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

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星期三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大溪小学骨干教师示范课听课活动。

聆听了卢海燕老师执教的《6的乘法口诀》,受益非浅。

卢老师的教学亮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觉得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卢老师以谜面的形式出示,先让学生说说这谜底是什么?谜面有几个字,你是怎么知道的?激起学生的兴趣,随后让学生回答共有几个字?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老师先指一名学生编出一六、二六的乘法口诀,再指名学生整理出6的其余几句口决。

这样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根据数字,教师放手让学生合作编口诀,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整理知识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成功编写口诀,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卢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才有了感悟口诀特点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回答,当卢老师提出问题,读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学生汇报:下面每个得数都比上面多6。

教给学生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和实用性。

为了巩固6的乘法口诀,卢老师由易到难设计了六个练习,第一是摆1个六边形要用几根小棒?摆2个、4个、5个呢?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熟记口诀。

第五是摘星星练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最后设计的一道练习题是解决问题:一排有6只蝌蚪,3排一共有几只蝌蚪?这个问题设计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同时也开阔了学生思路,学生很轻松的算出。

9乘法口诀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9乘法口诀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9乘法口诀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篇:听《9的乘法口诀》之听《9的乘法口诀》之心得体会在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老师把主题图由原来的龙舟赛图换成了《西游记》的主题曲,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歌词里面有两个数在本课里也会遇到,“七十二、八十一”这对于学生很好地记忆这两句口诀应该说印象是更为深刻的。

本课时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前面只学了1-6的乘法口诀,已经几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口诀的能力,以及有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背整个口诀表了,至少也有可能听大人说过9的乘法口诀,从学生的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课堂生成部分学生已能熟练地背诵九九乘法口诀,我灵活机智地调整了教学程序,把“编出9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所以编口诀并不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

而在这节课中重视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设计了五角星图,让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作业,经历探究几个九就是比几十少几的规律,让学生明白用相减的办法同样能得到结果,对记忆每句口诀的得数有一定的帮助。

并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一个记忆力比赛,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速的记住9的乘法口诀。

孩子们开始仔细地观察,认真查找每个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有的说“几个9,积的十位就是几减一”;有的说“积的个位和十位的和是9”;有的说用前一句口诀加9等于后一句口诀的积;有的说用手指来记口诀……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已经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尽量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在练习部分我做了以下的设计,师生、同桌、男女生对口令;到孙悟空的花果山摘桃子,增加趣味性,适合低年级,更吸引学生的目光,并与开课的动画片主题曲呼应。

乘法表的收获

乘法表的收获

乘法口诀技巧心得分享:竖向背诵: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

横向背诵: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

拐弯背诵: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要形成长久的记忆,可以每天背诵两个十分钟(将一天白天时间分成两个时段,每个时段背诵十分钟),并且随机抽取一个背诵时间段,边背诵一边在纸上默写,这样更能加深长久的记忆背诵的时候,不经要背诵,还要学会理解(例如:五五二十五,这是五个五相加等于二十五,)。

还要熟练利用这个口诀的周边关系(例如:六七四十二,四十二加一个七等于四十九,四十二减六等于三十六等关系)这样才能加强对乘法口诀表的运用。

体会:以前以为分数乘法很难,但是学了后发现原来这么简单,交叉相乘,有约分的要约分,只要记住这两点,一切都解决了。

现代的称为bhinnarasi的分数似乎起源于印度在Aryabhatta(c。

ad 500),[引用需要] Brahmagupta(c。

628)和Bhaskara(c。

1150)的工作。

他们的作品通过将分子(Sanskrit:amsa)放在分母(cheda)上。

但没有它们之间的条纹,形成分数。

在梵文文献中,分数总是表示为一个整数的加和减。

整数被写在一行上,其分数在两行的下一行写成。

如果分数用小圆⟨0was或交叉⟨+ was标记,则从整数中减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志出现,就被理解为被添加。

历史:最早的分数是整数倒数:代表二分之一的古代符号,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

埃及人使用埃及分数c。

1000 bc。

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用分数略有不同的方法分开。

他们使用最小公倍数与单位分数。

他们的方法给出了与现代方法相同的答案。

埃及人对于Akhmim木片和二代数学纸莎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表示法。

希腊人使用单位分数和(后)持续分数。

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c。

530 bc)的追随者发现,两个平方根不能表示为整数的一部分。

《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体会

《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体会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体会
我非常喜欢听7的乘法口诀的课程,这个口诀的规律非常有趣和易于记忆。

在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如何计算7的乘法表,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个口诀来进行快速计算。

首先,我学到了7的乘法表的规律。

我意识到,当我们将7乘以任何数字时,结果的
个位数总是以7为周期循环。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知道7乘以某个数字的个位数,
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结果。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个口诀进行快速计算。

这个口诀的关键是将要计算的数字
与7的个位数相乘,然后在结果的前面添加一个数字。

例如,在计算7乘以8时,我
只需计算8乘以7的个位数,即8乘以7等于56,然后在结果的前面添加一个数字7,所以7乘以8等于56。

通过这个口诀,我可以更快速地进行7的乘法运算。

不仅如此,在课上老师还教了一
些小技巧和练习题,让我更好地掌握了这个口诀。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学到了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也学会了如何利用
它进行快速计算。

这对我的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让我对乘法运算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

我非常感谢老师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有趣和实用的课程。

乘法口诀教学实践心得(3篇)

乘法口诀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乘法口诀教学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乘法口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还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现将我在乘法口诀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注重创设情境,将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5的倍数,如5本书、5个苹果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应用。

2. 游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

如“乘法口诀接龙”、“猜数字”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巩固乘法口诀。

3.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用扑克牌、小棒等教具进行乘法口诀练习。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1. 适时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注重适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个位数都是7,从而帮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

2. 举例说明,增强记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我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8的倍数,如8个气球、8个苹果等,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记忆8的乘法口诀。

3. 互动教学,激发思维在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思考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1.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掌握得不够扎实。

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2. 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学体会乘法口诀教学

《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学体会乘法口诀教学

《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学体会乘法口诀教学
作为乘法口诀的公开课教学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乘法口诀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积极学习。

首先,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乘法口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对于年幼的学
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和掌握。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
例如使用卡片游戏、歌曲和视频来教授乘法口诀。

通过这些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学
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乘法口诀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数字的组合,更重
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本质和规律。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将乘法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乘法口诀的应用例子,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
到实践中。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练习能力。

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我设计了一些记忆技巧和练习方法,例如制作记忆卡片、口诀竞赛等。

通过反复的记忆和练习,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
不仅对乘法口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
也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听课心得体会三篇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听课心得体会三篇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听课心得体会三篇一,《口算乘法》听课反思4月12日,再次聆听了苗**老师和葛**老师讲的《口算乘法》,我深刻地感受到同课异构这种研课形式的价值。

虽然两位老师的设计完全不同,但都对口算乘法进行了整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都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算法,让学生明白了乘法的本质,那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乘法最终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法,结合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来计算得数。

苗老师的课设计的比较新颖独特,她先用计数器拨了2、20、200,让学生读数,然后问:“为什么我拨的珠子都是2颗,你们读出来的数却不一样呢?”让学生体会了2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结果也不同,从而为学习今天的知识做了一定的铺垫。

接着,她把学生之前学习的有关乘法知识进行了一次整合,由表内乘法2乘3开始,到整十数乘一位数20乘3,再拓展到整十数、整百数相乘,由易到难全部串联一起,让学生感受计算时数末尾的0先去掉,计算出结果后,去掉了几个0再添上几个0.为本节课教学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做了铺垫。

整节课,课堂容量比较大,也体现了口算乘法一通都通的算理和算法。

另外课堂练习题设计的既有梯度又有针对性,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葛老师的课也对口算乘法知识进行了整合,从复习表内乘法到整二,《口算乘法》听课心得体会今天苗老师和葛老师重新设计了《口算乘法》,颇受震撼。

苗老师课堂语言简洁,教学设计新颖,从复习口算乘法入手,层层递进,一位数乘一位数到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整十数乘整十整百数,从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再到带零的乘法,3个例题融合一起,设计有层次,都从三个层次的探究引发学生总结,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零。

葛老师课堂语言丰富能够感染学生,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设计整堂以乘法口诀贯穿其中,充分利用学具让孩子理解算理,明白算法,理法交融,发现口算乘法的本质,课堂练习量适中,让学生把口算乘法的基本技能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

教学乘法口诀的心得

教学乘法口诀的心得

教学乘法口诀的心得导言: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然而,教学乘法口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乘法口诀。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习惯。

教师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前,应该尽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的孩子是视觉学习者,他们通过看图表或数学公式来记忆口诀;有的孩子是听觉学习者,他们通过听教师的解释和朗读口诀来记忆。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教授乘法口诀。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故事法、联想法和互动教学等。

教师可以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教授乘法口诀,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记住。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联想法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例如将口诀与自己喜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记忆的关联。

此外,互动教学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三、灵活运用游戏教学孩子们对游戏往往更感兴趣,并且能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来教授乘法口诀。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乘法口诀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对口诀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布置一些与乘法口诀相关的装饰品,提供一些乐器或学习工具,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表扬和鼓励。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乘法口诀。

五、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学习乘法口诀需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不断巩固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5的乘法口诀心得体会

5的乘法口诀心得体会

5的乘法口诀心得体会第一篇:5的乘法口诀心得体会《5的乘法口诀》听课体会今天听了魏善成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听完课我的确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想。

一、尊重学生原有认知,找准新课切入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魏老师正是从学生原有认知出发,复习题设计合理恰当,以一组看图列式题复习了乘法的意义,而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基础。

魏老师了解到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诵了,只是对于口诀的意义不甚理解,所以魏老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会背关于5的哪些口诀?”“你明白这些口诀的意义吗?” 第一个问题出来后,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尽情展示自己。

当第二个问题出来后,学生顿时无语了,课堂上静静的,他们陷入思考当中,正是愤悱之时,激发了学习新课的动机,产生了学习新知的渴望,这时教师提出用小棒摆图形的方法来探究这些口诀的意义。

导入环节的设计巧妙有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实例。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效果明显。

刚进入二年级学习的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魏老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探究5的乘法口诀意义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两句乘法口诀是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师生共同完成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扶着学生上马。

剩下三句口诀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挑一句口诀摆图形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以看到学生摆的图形各式各样,有鱼、小房子、王冠等形状,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多样性,这里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当然这也只是收获之一,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摆图形学生理解了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操作探究一般分这三个步骤:1、提出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算理。

3、脱离实物,学生思考明确算理、新知。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感悟范文10篇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感悟范文10篇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感悟范文10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感悟范文1听了程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本人的拙见。

为了突破本文的重难点,教者在引入、新课、练习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功夫。

首先由学生很熟悉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题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填表格、自编、小组讨论的形式,编导7的乘法口诀,起到较好的突破重难点的效果,再通过理解口诀,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思路,且融入了数学游戏、对口令、卡片游戏等趣味性活动中,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符合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多,方法多样,对促进课堂效率大有帮助。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教者在各方面体现出来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也较明显,也谈谈本人的教学建议:1、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可多样化。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乘法口诀的推导和运用,但是,教者在处理本环节时,太过依赖多媒体的操作,几乎全部过程是通过电脑显示的,不利于学生理解,本人认为在学生小组合作得出口诀时,可以把过程示范性地板书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明确口诀的来龙去脉,对于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帮助的,然后把剩下的其它口诀用小黑板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学生口答,教师把正确的答案粘贴在小黑板上,这样的过程,既是全班学生共同记忆的过程,又能起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更亲善点。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说明,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教者的表情基本上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化,不论是在学生能说会做的时候,还是在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

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成功的教学设计外,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也很重要。

实践证明,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的成功率是较高的。

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

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

7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7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7的乘法口诀的听课心得体会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想法。

1、课前热身有效。

让学生一齐背2-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东西很愿望在集体中表现,因而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背一背还能有效的沟通了本课与旧的联系,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情感铺垫。

2、情境创设有趣。

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动画片,教师在播放一小节动画片后突然停下来,问:“还想看下去吗”,很好的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问“想看要买票哦,如果每张票7元,2张票要几元呢”很好的引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而且程老师有意识的把动画人物与本课知识结合起来,贯穿始终,让学生感觉生动有趣。

但在课开始播放动画的时间有点长,因为动画内容本身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只是一个引子。

导入的语言还不够简炼,提问的有效性还不够。

3、自主探索不够。

在理解口诀的意义和口诀的编排上教师包办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合作完成对表格的填写后,教师没有很好的利用表格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在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中都是一问一答式完成的,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没有很好的落实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练习设计多样化。

通过对口令、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但练习内容比较单一,练习层次不明显,而且体现不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种的练习设计只能培养学生计算的技能,不能真正形成能力,也体会不到数学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5、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教师虽然有意识的注意了评价和鼓励对课堂产生的积极效用,但整节课学生个体发言的很少,多数都是集体问答,评价和鼓励方式都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个体产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
笔记评课记录
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听课体会
潘老师的这节《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课中潘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得出9的乘法口诀,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

在指导学生记住9的口诀时,潘老师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一个是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得9,还有一个是几乘9的积的十位比几少一。

可喜的是前一个学生能发现规律,但后一个规律只有一个尖子生能说得出,其他同学哑口无言,这样就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不起来。

值得探讨的是: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有好多,为何限制这两个?如相邻的每两个得数都相差9;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

(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请谅解。

)。

《用7和8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doc

《用7和8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doc

《用7和8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心得体会】今天聆听了时老师的《用7、8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受益匪浅。

时老师课堂上的语言简明、清楚、利索,环节条理分明,重难点突出,驾驭课堂能力很强。

本节课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复习的内容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化本节课先用齐背、口诀接龙倒背口诀、补充口诀等方式充分地复习了乘法口诀,为本节课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做了铺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教学。

在《用7、8的乘法口决求商》教学上这个起点就是《用2至6的乘法口决求商》,在这堂课中我能很清楚的看到时老师所运用的迁移教学法,让学生有已有知识的经验自己探究新知。

三、注重培养学生地学习能力(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叙述用口诀计算24÷6=?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先让学生说出——想:6乘几得24,再说6乘4等于24。

我平时在处理类似地题目时,就很少让学生自己单独说想的过程,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想。

虽然这只是个很小地例子,但是可以看出时老师平时教学中就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地培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做题之前先观察的习惯。

比如在完成练习一时,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说一说怎么算比较快?为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

《优美家》读书心得【心得体会】这本书是毕淑敏写的,书中记录的都是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以及遇到的一些大人们觉得正常但是并不符合他们心理认知的一些事,从而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以为虚荣心很高的母亲,在怀孕初,对孩子满怀希望,希望她的孩子能全部遗传她和老公的优点,长得比一般人都好看。

可结果呢?生下来之后,孩子是天生的兔唇,这位母亲表现的很冷漠,奶也不喂孩子。

仿佛这个孩子的到来与她没有关系,甚至说是她的难堪。

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去咨询医院能不能做手术,为了防止别人嘲笑她。

听课反思 看视频《5的乘法口诀》数学体会

听课反思 看视频《5的乘法口诀》数学体会

听课反思看视频《5的乘法口诀》数学体会
看了视频宁亚茹老师《5的乘法口诀》一课,我有几点体会:
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

宁老师让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等方式,使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的过程中。

其实高年级也应该这样,要想提高学生成绩,也应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下功夫,看自己的课堂该如何展示,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虽然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看似简单,但也要让学生自己数一数、算一算,自己列式得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总结算式的意思。

这比学生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要好得多,就像学生自己说的,忘记这条乘法口诀,也可以从另一条口诀中推导出来。

宁老师让学生自己摆点子图,列出算式,并用一句话总结,体现了学生为主导的作用。

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让学生评价学生,这也是教学的重要一关节。

宁老师最后问:哪个学生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某某同学给我留了深刻印象,他发言清楚等。

当堂评价,又是学生们自己的相互评价,必定是学生自己更容易理解,更能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的热情。

二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9的乘法口诀本日听了张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犹如提壶灌顶,由浑浑然顿觉耳聪目明。

现将听后所感概括如下:在这节课的传授伊始,张老师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音乐,并发起在这首歌曲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几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星星图引出本课的传授。

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光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领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火线口诀的基础上举行传授了,应该说学生敷衍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明白,在这里张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表现了“《课程标准》中发起: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印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的物质。

在讲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纪律,都是议决合作学习举行的。

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历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概括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敷衍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特殊明白。

我想张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

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议决自己编口诀,培育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要领,同时他们在编口诀历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西席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纪律,编出后该怎样记着呢?张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觉隐藏的纪律,寻找印象口诀的途径。

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纪律时,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主体身分,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纪律后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秘密。

在帮助学生印象9的乘法口诀时,张老师让学生学习用双手印象9的乘法口诀,生动形象,学生学得愉快、扎实,随后又运用多媒体出示“9元超市”和“9言诗”来进一步稳固9的乘法口诀,学生积极性很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反思体会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反思体会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反思体会评课稿《口算乘法》听课体会今天听了刘老师的《口算乘法》,这样的内容在我这个新教师看来真的是太简单了,但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实际是最难讲给学生听的,尤其是让学生听明白更是难上加难。

能把简单的内容讲的有深度和水平才真的是厉害。

听课的体会有以下几点:1、对教材把握。

刘老师可以讲这样简单的课程讲的明白透彻这与刘老师对教材的研读透彻有很大的关系,老师把很简单的口算拿出来讲一节课,而且这节课一点也不空洞很充实,学生不但会口算而且将算理(就是学生心理算的过程)说的头头是道,我惊讶于学生的说的如此清楚明白。

刘老师不但把这部分口算知识讲的明白而且还在讲课的同时把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这节课刘老师渗透给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推理”,在最后的练习中有一道题目让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去判断,把推理这种数学思想透彻的渗透给学生。

2、学生训练有素。

学生在课堂的有精彩的表现这与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老师有自己的授课风格,有自己训练学生的方法和自己授课的特色。

每一件事情学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予以回应,这样的课堂民主和谐,人人参与。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准确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到位,完全掌握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学生完全跟着的老师的思路走,一堂引人入胜的课学生当然不会想去干其他的事情了。

第三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组织能力强,这与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在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答案的同时,还会组织好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想清楚听明白。

表达不清楚再好好想一想,或者听完其他同学的叙述后再自己叙述一遍加深印象。

3、丰富的课堂语言和评价的及时准确。

我印象最深的这节课就是刘老师的课堂语言,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这时我明白数学老师也会“花言巧语”数学课堂上学生也要会说话。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及时,我在课堂只会说“真好”“真棒”,没有针对性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来及时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
赖小芬
“7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分段教学中第二段的第一课。

本课设计与教学,廖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

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听完廖老师的课,我也想用一句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来表达我听课后的感受: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犹存。

细细想来,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在以下两点:
一、注重“亲历性”,落实“主体性”。

新课程特别重视变革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本课中,让学生编写7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和运用7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廖老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编写口诀,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特别是在如何记忆方面,老师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西游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口诀,对于特别难记的口诀,让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规律,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探究心和创造欲,学生想出了“联系上句、下句记忆,或者用以前学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等方法”,孩子在交流碰撞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师生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口诀已经生发了感情,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为鲜活、生动的师生学习场景图,尽展在我们面前。

新课程理念在新教师的教学中体现的这么好,真是难得,可见廖老师对这节课付出了多少艰辛。

二、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有的课堂教学平淡无味、波澜不惊,甚至死气沉沉;而有的课堂教学则波澜起伏、热情洋溢,如沐春风、充满活力。

原因何在?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这种极大反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激情”。

而廖老师却让课堂成为“激情燃烧”的地方,能用激情来经营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她的激情,能用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课堂上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堂课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和谐愉悦。

可以说廖老师用激情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对学习的热情!
一、要很好地关注细节: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成功在细节”。

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细节的正确把握,是一堂课出彩的关键。

而在廖老师的这节课上,几处细节的处理还不是很到位,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与总结。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课开始时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掌握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数学知识。

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每一位老师都要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课中,廖老师通过奥运帆船引入本课,师:小朋友,暑假看奥运会了吗?说说看你喜欢哪个运动项目?(学生自由说)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廖老师
也有。

是什么呢,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奥运帆船比赛的一小段视频)师:我喜欢什么项目啊?(帆船)对了,廖老师不但喜欢帆船比赛,还喜欢做帆船呢。

(课件出示7个三角形摆成的小帆船。

)师:瞧,这就是我做的帆船,猜猜我是怎么做成的呀?生:用了7个三角形摆成的。

师:真聪明,廖老师摆这只帆船就用了7个三角形。

摆一只怎么够呢?再来一只,两只帆船用几个三角?……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更加爱学数学了。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是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情境?情境都合理有效吗?一句“廖老师还喜欢做帆船呢!”让我不禁思考:这符合实际吗?做帆船好象是孩子们更喜欢的事情吧?我们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呀!这一处不防这样处理:师:“很多小朋友也很喜欢帆船运动,瞧,这是几个小朋友摆出的帆船,猜猜看他们是怎样做成的呀?”……我想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关于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问题。

本课中,廖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好的口诀写在书上,学生兴趣很浓,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

但不到两分钟,老师就让学生停止了活动,而且在学生讨论期间,老师不停地说着“动作快!”“停笔”等词语。

从这些可以看出,廖老师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后面的汇报内容每个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吗?尊重学生,体现主体性又谈何而来呢?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3)关于古诗的情境创设,要富有人文性。

本课中,廖老师能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乘法口诀的应用。

在课的最后老师出示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直接告诉学生,在古诗中也有乘法口诀呢,小朋友们找找看。

我想,在这一环节,如能配上繁星点点的夜空,再配上教师富有诗意的吟颂,把孩子们真正带入到这首古诗的意境中去,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也有乘法口诀,我想这样的设计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
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时时注意渗透人文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数学教学沐浴人文的阳光,我相信数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细节——事情不大,学问可不小,而且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又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注意它,研究它,采取符合你自己和你的学生情况的技巧来处理它,那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很愉快的经历。

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

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二、再谈教学激情。

整节课廖老师激情洋溢,从课始到课末,始终处于浓烈的激情之中。

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这是我们要追求的和谐课堂吗?教师有必要整堂课都这么激情吗?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些安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激情,更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煽情”技术。

如营造意境时的抑扬顿挫和娓娓动听等;掌握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技术和策略等;重视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等。

以“激情唤醒激情,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课堂才是
我们应该追求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