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2

合集下载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各种理论。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比如,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事实上,在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

在游戏中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而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中学生发展品德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发展品德发展的特征

1中学生发展品德发展的特征:A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的结构更为完善B品的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初中阶段品的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的发展趋向成熟。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有效的说服(低正高正反)。

树立良好榜样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给与恰当的奖励于惩罚。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1创设有利环境,宽松心里环境,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内容,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答错问题的心理恐惧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发培养创课教授创思,发散思维,自我设计,推测和假设,头脑风暴,3心里健康的教育意义: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4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他主要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应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由低到高的6层次。

情感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5个等级每一级由若干连续的子类别构成。

接受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反映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分为直觉模仿操作连贯习惯化。

4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和方法: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能效感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相互试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5构建主意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给学生所传递的,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

学生观: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

教师观,教学观6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的实用言语7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充分的示范与讲解必要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8组织粗略常用的方法: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引言品德是指人们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中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其品德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身心发展与品德发展1.身心发展对品德发展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快速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情感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其品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身心健康与良好品德的关系良好的身心健康是中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基础。

只有保持良好状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家庭教育与品德教育1.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孩子优秀品质和道德素养最重要的场所。

父母应该承担起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的责任。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应该注重方法和方式,如言传身教、榜样引领等多种方式,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学校教育与品德教育1.学校教育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学校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在这里,中学生可以接受到全面的品德教育。

2.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自主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五、社会环境与品德发展1.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中学生品德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和学校合作培养优秀人才的意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六、结论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人才。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全面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不仅包括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还包括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全面性体现在中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知识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内心真正感受到道德的力量,进而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准则。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面临的道德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中学生品德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培养中学生的品德时,要关注当下社会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三,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因此他们的品德发展也会有所差异。

有的中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他们的品德发展相对较快;而有的中学生可能在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措施。

第四,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系统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这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家庭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第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社会教育则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补充,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延续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品德培养。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人群,他们的品德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中学班主任和老师的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此进行简述。

第一,性格特点鲜明。

中学生由于受到天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截然不同。

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脾气温和、稳重,有的性格外向、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因此,中学生品德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灵活地选择教育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教育。

第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在中学阶段,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

这就要求品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来认识自身,从而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

第三,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中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需要与各种人进行沟通交流,因此,社交能力也逐渐增强。

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和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最终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责任感逐渐加强。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学业和生活责任,这也促使他们的责任感逐渐加强。

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懂得自己对自己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责任,最终产生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格。

第五,价值观逐渐形成。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例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等,这些价值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正确的道德标准,懂得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懂得爱国、爱民族、爱人类。

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影响和塑造他们的未来。

总之,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稳定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品德教育师们的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具有指导意义。

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对于中学生来说,品德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塑造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追求独立性。

在品德发展中,中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需要学会区分是非、善恶,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他们应该具备诚实守信、正直守法的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中学生应该培养和展示爱心、友善、宽容、乐于助人等美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三、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地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们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预防不良习惯的形成。

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们应该学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应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中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七、注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注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开始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和行为规范逐渐确立等。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这是指中学生在品德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责任。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还包括价值观开始形成。

中学生在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和选择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思考什么是对错、好坏,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例如,他们可能会对诚实、友善、公平等价值观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努力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

第三,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还表现为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中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行为,他们逐渐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还包括行为规范逐渐确立。

中学生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接受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和问题,逐渐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行为规范。

例如,他们会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守时等,这些行为规范会渐渐成为他们的习惯和自觉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开始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和行为规范逐渐确立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学生在品德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中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社会适应与责任担当、价值观培养与道德选择、情感体验与人际关系建立。

首先,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努力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培养自律、自信、自立等品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挑战,逐渐成为一个有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意识的人。

其次,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还包括社会适应与责任担当。

中学生逐渐从家庭环境走向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适应社会的规则和价值观,并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

同时,中学生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包括学习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等。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成为一个有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的人。

第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价值观培养与道德选择。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选择。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诚实、正义、公平等,同时也能够学会正确的道德选择,如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最后,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还包括情感体验与人际关系建立。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和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培养情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有情感体验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人。

综上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社会适应与责任担当、价值观培养与道德选择、情感体验与人际关系建立。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德观念开始形成。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开始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会开始关注公平、正义、诚信等品德观念,并尝试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这些观念。

2. 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行为。

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他们会努力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追求品德上的完美。

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水平。

3. 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4. 人际关系逐渐复杂。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

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对自己友善,有的对自己不友善。

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也会学会辨别和拒绝不良影响,避免与不良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5. 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高。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他们会学会自我管理,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6. 问题意识逐渐增强。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

他们会对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和不合理现象产生疑问,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会通过思考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品德观念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问题意识的增强等方面。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价值观念建立、行为规范养成、情感态度培养等。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意愿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中学生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个人,还是社会的一员,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困境,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

他们逐渐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中学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且努力去实现。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判断和选择,积极追求真、善、美,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四,中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接受更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

他们逐渐养成了早起、做作业、遵守交通法规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他们还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循社会公德,遵守道德底线,形成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中学生逐渐培养出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经历身心发展的变化,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而复杂。

他们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和亲情。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关心他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应对情感问题和冲突。

他们还逐渐形成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价值观念建立、行为规范养成和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

这些特点的形成和发展,将为中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提供基础和保障。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PPT课件

科尔伯格通过这些回答来了解被试者进
行到底判断的依据。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将 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包括 两个阶段,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 发展阶段论:
三个水平
六个阶段
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应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提出 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 请求。
两难故事
Ben应不应该偷药, Why?
法官该不该判Ben的 罪,Why?……
有一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 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Ben,只有该 国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可 以救她。但是该药造价昂贵,且药剂 师又以十倍于它的成本来销售。Ben 尽全力才凑到要价的一半,无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得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 允许赊账。但是药剂师拒绝了他,并 高调的宣称他发明的这种药就是为了 赚钱。Ben无路可走,只得在夜间闯 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 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 不能采用偷的方式。
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 最重要的。 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 样急需这种药,要考虑所有人 的生命价值。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 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 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及少数青少 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 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 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 妻子的死负责。 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 反对:要救妻子的命是合情合 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 理的,但偷东西时犯法的。 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 不道德的。
三个水平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下面将从思想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首先,思想品德培养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阶段,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自主的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责任以及个人的追求。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中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辨别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估并选择正确的道德准则。

其次,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是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融入社会,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中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可以通过校园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参与社团组织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最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诱惑,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管理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这一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性,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总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思想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教育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中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仅需要满足知识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着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1. 整体性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的外化和表现,道德行为是道德情感的体现和归宿。

2. 层次性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从低级到高级、从表面到深层的逐步发展。

这种层次性体现在中小学生道德认知的难易程度、道德情感的稳定程度和道德行为的挑战性等方面。

3. 可塑性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同时,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可以在受到挫折后,主动反思和调整,以恢复道德认知和情感的健康状态。

二、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趋势1. 社会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道德标准也不断提高。

中小学生需要面对不同的道德困境,如网络道德、校园暴力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以应对新的道德挑战。

2. 多元化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中小学生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理解和尊重。

这种文化多元性对中小学生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他们更加需要具备开放、包容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心态。

3. 关注社会热点当今社会中存在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等。

中小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关注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其中的道德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道德发展过程中。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反映了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既表现在内心也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中。

一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渐渐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认真对待学习,特
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坚持按时完成作业上班、独立思考,努力巩固知识,认真钻研新课,主动求知若渴,大胆试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求自身增长和提升能力。

二是培养自觉意识。

初中生逐渐在自控、自律、自创、自负上有了必要的认识和体会,了解自身是社会的一分子,认识到自身义务和责任,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
进行社会公益、热心助人等;在帮助家人中担负起应尽的责任,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优
点和缺点,表现出良好的品行和优秀的行为习惯。

三是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初中生对自身发展充满兴趣,充沛的活力,他们认真学习,以勤奋学习,以大量读书来获取知识,补充能力,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将学习
作为自己事业的最重要的工作,斗胆试错,随机应变,调整心态,增强抗挫能力;深入思考,增强创新意识。

四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生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综合的思考,理性的
思维,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绝不服从思想上枉法和逆从的意图,绝不会改变原有的信念,
会把原则放在第一位,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衡量时代发展,做出正确的抉择。

总之,随着初中生人格的发展完善,他们会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意识、勤奋好
学的习惯以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等良好的品德修养,为正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阶段的特点。

一、初中阶段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年龄介于12到15岁之间,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有以下特点:1. 对道德规范的初步认知:初中生在道德认知方面还比较初级,对于道德规范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得到的。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如不撒谎、不偷窃等,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道德问题可能理解不深刻,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伴的影响。

2. 不成熟的道德判断能力:初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一个道德问题,容易受到情绪和个人意志的支配。

他们常常以自身的喜好或感受作为判断的依据,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对后果的预见能力。

3. 对他人感受的认识不足:初中生在道德认知上缺乏对他人感受的深入认识,他们对于他人的需要和想法不够敏感,很容易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并不十分善解人意。

4. 遵从权威的倾向:初中生对于权威的遵从倾向比较强烈,他们往往会将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作为标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这也导致初中生在道德判断上容易受到权威的引导,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 对道德规范的更深入认识:高中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能够理解并积极尊重一些比较复杂的道德准则,如公正、尊重他人等。

他们开始从自我为中心转向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2. 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评估一个道德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思考。

他们更加注重道德的理性和客观性,能够预测行为后果,做出更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决策。

3. 关注他人感受的能力发展:高中生的道德认知逐渐提升,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他们能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考虑他人的感受,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具有更强的合作精神和同理心。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晶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

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

并努力加以提高。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

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

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

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的发展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品德和个性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进行解释,并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描述。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

中学生正处于接触社会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触到不同的人、事、物,接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他们可能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可塑性强。

中学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品德还处于塑造的过程中。

他们的品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培养得到改善和提升。

因此,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来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与自我意识相结合,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努力塑造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还包括主动性和选择性。

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进行选择和决策。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自主选择和实践来发展自己的品德。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还表现为社会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也与社会密切相关。

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行为和品德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社会性的特点,他们需要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包括多元化、可塑性强、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主动性和选择性以及社会性。

这些特点对于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初衷:言传身教让学生节俭
下午,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张老师,在得知记者来意后,他说:“这
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没什么。” 自己1960年参加工作,当时正 是全国困难时期,所以知道粮食的可贵。早上的事发生后,他告诉学生 要懂得七个字:做人、求知、上大学。首先做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求 知,短期目标是上大学。
责、很认真、很敬业来表示对张老师的看法。她说,张
老师已60多岁了,曾担任过师大附中的教导主任,做事 很仔细;但张老师也很幽默,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像 爷爷一样和蔼可亲。记者随后让班里的同学将自己对这 件事的感受写出来。一些同学在写感受时低声哭泣,他 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自 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 (2)权威阶段(6~8岁)。他律阶段 •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尊 重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 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 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 的要求。皮亚杰把儿童绝对驯服地服从规 则要求的倾向称为道德实在论。他指出, 此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对儿童的道 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朋友:你做得真棒! 你把座位让给他,我要真心把您夸;
一夸您的人品好,二夸您有好爸妈;
人人都把您来学,神州开遍文明花; 文明花啊文明花,开了千家开万家。
• 3.道德行为 •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 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 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 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 联系
• 首先,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个人品德是社会 道德在个体的具体表现,两者都受社会发展规 律的制约。 • 其次,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 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 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 最后,社会道德本身是由许许多多的品德集合 构成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
• (1)初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 初中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根据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 初中生的道德判断发展基 本处于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满足社会的希望、 舆论, 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要。 • 认知能力还有局限, 所以, 他们常常处于一种“似懂非懂” 的状况。如, 用偷窃的东西来捐赠, 通过打架斗殴为弱者 鸣不平, 利用考试作弊帮助学习差的学生提高分数等。表
第二讲 探索中学生品德的发展
• • • 一、中学生品德概述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理论 三、中学生品德形成
一、中学生品德概述
• • • 一、品德的含义与结构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 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 的特征。 品德有优劣、好坏之分,例如,尊老爱幼、助 人为乐、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敬 业奉献等是优秀的品德,而自私自利、损人利 己、目无尊长、损公肥私、好逸恶劳、违法乱 纪等则是不良甚至是恶劣的品德。 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学 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一种个体现 象,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一定 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凝结。
• (2)高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 当代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 认识水平都有 了很大的提高, 其思想意识发展具有明显 的理智性, 并带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 高中生的情感变化明显区别于初中生。
• 首先, 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都很强烈, 易动感情也很 重感情。 • 其二, 高中生的情感情绪有一定的稳定性。
9月中旬,吕教授的钱包被偷了!钱包里有2000多元现金、身份证、 老人优待证和两张自己的名片 。 一个多月后的10月中旬,吕教授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正是被盗的钱包, 财物证件等都在 。 11月10日,吕教授又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件 ,信中写道:“吕先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偷了你的钱包,看了你的名片,也听了别人对你送名片的乙(应为
• 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 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 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得到发展的。 据此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阶段 • 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 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 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 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皮亚杰认 为,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是使儿童摆脱这 种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
‘议’)论,我才知道自己的次(应为‘罪’)恶……”“我(受)生 活所迫,受人梭(应为‘唆’,编者注,下同)使,干了一段时间坏
事,象(像)一只死老鼠,一个多月来我都很难受。我用了你一百多
块钱,以后我会想办法还你,但说不准时间” 署名是“一个没有面目的人”,写信的日期是“10月28日”。
“可能是受了我钱包里那名片的影响吧!”吕教授解释说,他的 名片上有两首赞美乘车让座者的诗,其中一首是《朋友:你做得真 棒!》。他认为,就是这两首小诗的内容感动了小偷,让他在心灵 上有了“转化”!
• 区别
• 首先,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但不以某一个体的存亡为转移。品德则依赖于某一 个体存在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 • 其次,道德的内容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品德 的内容往往只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社会道德 要求的局部反映。 • 再次,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发展受社 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 的反映,它的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 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 最后。道德是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品德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其三, 高中生的高级情感有了很大发展。
(2)高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 高中生的意志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 首先, 独立性、自觉性逐渐增加。 • 其次, 果断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 第三, 坚持性达到了较高水平。 • 其四, 高中生的自制力比初中生有所增强。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理论
•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学震惊的举动,他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然后,张老
师就要将饼子放进口中。就在这时,那位扔饼子的同学站出来,并 冲上讲台阻止老师。一位在场的同学告诉记者:“张老师和那位同
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
下午,记者趁下课的间隙采访了事发班级的同学,学生 们向记者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一位学生一连用很负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 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 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道德抉择。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 的核心和基础。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 信念。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 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 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 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 配作用。
•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道德判断和道 德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道德 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 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 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
•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 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 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 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 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 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 渍。 • 皮亚杰的两个问题: •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 (3)可逆阶段(8~10岁)自律阶段 • 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应该绝对 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 德行为的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用来 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因此,规则已经 具有了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 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 守,我也得遵守。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 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 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由此可见, 儿童的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外界的约束,并具 有自律道德水平的初步萌芽。

• ※ 我相信法因人而立,而非人因法而生。 • ※ 我相信勤俭乃有序人生之根本,节约应为健全 经济之先决。政府如次,商业和个人也如此。 ※ 我相信诺言神圣而不可违背,君子出言当如立 约。唯此一念至高无上,金钱、权利、地位皆不 可与之并论。 ※ 我先为他人提供有益服务乃人类共有之则。唯 有经历牺牲之火,方能净化、驱除自私之心。
面上是在帮助他人, 其实质却违反了道德准则。
(1)初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 初中生在情感的发展上没有十分明显的进 步。
• 心理学家称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处在“急风暴雨期”、 “心烦意乱期”。

首先,情绪的易感性突出,其次, 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深刻。
(1)初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 初中生的意志行动已经出现明显的广阔性、社会性。 初中生已经把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紧密地联系起来, 经常主动地从事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而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受暗示, 总是被动地顺从和执行 。初中生在小学的基础上, 意志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 展。在良好的班集体中, 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集体的要 求去自觉地行动。意志的持久性进一步增强, 对于自认 为重要的、感兴趣的事情一般能主动克服困难去完成, 但这种持久性还很不稳定, 遇到“诱惑”时容易分心, 遇到困难时常会退缩。初中生意志的果断性水平还比较低 。
老师将学生扔到垃圾桶的半个烧饼捡出来当众吃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