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流程手册

合集下载

DE_流程手册_6a.3.2.1项目详细计划制定

DE_流程手册_6a.3.2.1项目详细计划制定

-保密- Page 1 of 5
埃森哲版权所有,仅供江苏电力公司和苏州供电公司内部使用
项目详细计划制定
1. 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苏州供电公司配电运营部制定集成的基建项目(从施工招投标到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施工计划与采购计划。

2. 控制目标
❑ 建立整合的详细的项目计划,将采购计划整合入集成的项目计划中,共享采
购提前期、采购进度及采购支出等信息
❑ 能通过项目计划的调整,确保项目计划的可实施性
3. 主要涉及部门
❑ 配电规划 ❑ 工程管理经理 ❑ 工程项目经理
❑ 实施单位
❑ 服务商(设计)
4. 主要前提和假设
❑ 工程管理经理负责制定项目详细计划的规范,负责制定标准WBS 模板,并在
本部门内推行实施;
❑ 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制定集成的项目实施计划与采购计划,明确项目各阶段
人、财、物的配置,从而确保项目各阶段的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计划性,确保项目采购供货的及时性;工程管理经理负责年度计划、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审批
❑ 在必要时(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内部项目协调等)对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调

5.主要控制点
❑工程管理经理在分别总结各类工程实施经验基础上,制定各类、各种特性的WBS标准模板。

❑工程项目经理按照工程管理经理制订的项目实施方法统一实施基建项目
-保密- Page 3 of 5
埃森哲版权所有,仅供江苏电力公司和苏州供电公司内部使用
6. 流程说明
项目详细计划制定
-保密- Page 5 of 5
埃森哲版权所有,仅供江苏电力公司和苏州供电公司内部使用
7. 主要涉及文档/信息流程。

资产支持票据展业指引手册

资产支持票据展业指引手册

表 2:信托公司参与 ABN 业务的报酬提取参考标准
参与类型
比例报酬
(或)固定报酬
成为交易安排人
约为发行余额的 0.2%-0.3%/年
(或)200 万元/年
仅提供信托通道
约为发行余额的 0.05%/年-0.1%/年
(或)50 万元/年
三、基础资产类型
ABN 基础资产类型多样,可以是企业应收账款、租赁债权、信托受益权等财 产权利以及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相关财产权利等。以基础设施、 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相关财产权利作为基础资产的,发起机构应取得合法经 营资质。基础资产为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的,其底层资产需要满足本指引对基
在实际审批中,对于基础资产的判断和审核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近期在交 易所发行资产证券化相对不畅的不动产类财产,交易商协会的规定相较而言更宽 松一些,例如以购房尾款、物业费等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票据目前仍可以正常 申报,而对于股权过户型 REITS 和抵押型 CMBS 结构的资产支持票据,交易商协 会仍持欢迎态度,且已有多单正在审批流程中。总体而言,对于基础资产的筛选, 我们也必须紧密贴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禁止性、引导性产业政策的思路,例如以租 赁债权作为基础资产的项目,应尽量避免资产涉及“两高一剩”类。
承租人/债务人
《租赁合同》/ 《债务合同》
发起机构
(委托人)
发行收入
基础资产
资产服务机构
(可与发起机构相同)
《资产服务协议》 信托公司
(受托人) (发行载体管理机构)
转付
《保管协议》
募集资金
保管银行
承销银行 (承销商)
特定目的信托
(发行载体)
《承销协议》
划付本息
募集资金

资产管理 公司资产剥离流程手册

资产管理 公司资产剥离流程手册

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剥离流程手册1. 概述资产剥离是指公司将不再需要或不再具备经济价值的资产从财务报表中剥离的过程。

这些资产可能是过期的设备、废弃的土地或是与公司战略不符的业务部门。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明确的流程和指导原则,以确保资产剥离过程的高效性和合规性。

2. 流程概览资产剥离的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资产评估2.决策与审批3.准备与整理4.执行与监控5.结束与归档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3. 资产评估在进行资产剥离前,必须对待剥离资产进行评估,明确其价值和可行性。

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资产分类:将待剥离资产按照类型、价值等进行分类,有助于后续决策和操作的进行。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对同类资产的需求和价格走势,评估资产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

•资产估值:通过专业评估师或内部团队进行资产估值,得出资产的正式估值报告。

4. 决策与审批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公司需对待剥离资产做出决策并进行相应的审批。

审批程序应明确各级审批人员,并确保审批过程的透明和可追溯。

决策与审批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决策会议:由决策者组成的会议,讨论待剥离资产的评估结果、剥离方案和预期效果,做出最终决策。

•审批流程:根据公司内部的规定和流程,对剥离决策进行层层审批。

5. 准备与整理在获得决策和审批后,需要进行资产剥离所需的准备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文件整理:整理与待剥离资产相关的合同、证书、报告等文件,确保文件完整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资产清册:编制待剥离资产的清册,包括资产名称、规格、数量、状态等详细信息。

•内部通知: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告知资产剥离的决策和时间安排,以便他们作好协调和支持的准备。

6. 执行与监控剥离资产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控进展,确保过程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要工作包括:•协调与合作:与相关部门、团队进行协商和合作,确保资源和支持的到位。

•监控进度:制定项目计划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进度,妥善处理延误和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 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四个阶段, 历经取得存货、 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 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
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 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 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 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 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 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也有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 活动较为简单,其存货业务流程可能只涉及上述阶段中的 某几个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
资产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目的与依据 :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 无形资产 。
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能,保证资产安全,根据有 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 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8号—资产管理指引。
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 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实物流”管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在全面梳理资产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环节之后,企业应当对发现 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 相关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 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 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 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 章”。

资产管理手册

资产管理手册

资产管理手册一、引言资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经营和管理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手册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体系,规范和优化资产管理过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资产管理目标1.保护资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防止损失和浪费。

2.提高利用率:充分挖掘和利用资产的潜在价值,提高利润和效益。

3.优化配置: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需求,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和结构调整。

4.降低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降低资产管理风险。

5.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流程和管理方法,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操作效果。

三、资产管理原则1.全面性原则:资产管理需全面考虑组织的各种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2.综合性原则:通过综合利用各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3.安全性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护,防范各类风险和损失。

4.规范性原则: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5.灵活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资产配置和管理策略。

四、资产管理流程1.资产采购与登记(1)明确资产采购需求,编制采购计划。

(2)组织采购活动,确保采购合规和公平竞争。

(3)采购完成后,进行资产登记和入账。

2.资产使用与维护(1)确定资产责任人和管理人员。

(2)制定资产使用和维护规范,确保资产正常运行。

(3)定期巡检和保养,及时处理资产故障和异常情况。

3.资产清查与盘点(1)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核对资产状况和数量。

(2)记录和更新资产清单,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遗失和损坏。

4.资产处置与报废(1)根据资产使用寿命和价值,制定处置和报废策略。

(2)组织资产处置,确保合规、高效。

(3)记录资产处置过程和结果,销毁或报废资产。

五、资产管理风险控制1.风险评估与防控(1)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

(2)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隐患。

(3)定期检查和评估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财务管理手册

财务管理手册

财务管理手册一、引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决策、资金筹集与运用、财务分析与评价等方面。

本手册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财务管理指南,帮助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规划与预算管理1. 财务规划的重要性财务规划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它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资金需求和投资决策等重要内容。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与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2. 预算管理的原则与方法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控制预算,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协调。

在预算管理中,企业应遵循合理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灵活性的原则,采用适当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控制手段,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和控制。

三、资金筹集与运用1. 资金筹集的方式与渠道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满足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需求。

常见的资金筹集方式包括自筹资金、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而筹资渠道则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票发行和私募融资等。

2. 资金运用的原则与方法资金运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等方面。

在资金运用中,企业应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流动性与盈利能力相平衡、投资组合的多样化等原则,并采用适当的投资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益和安全性。

四、财务分析与评价1. 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财务比较分析等,而财务指标则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等方面。

2. 财务评价的方法与工具财务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银行业风险管理策略与流程手册

银行业风险管理策略与流程手册

银行业风险管理策略与流程手册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管理定义与目标 (2)1.1.1 风险管理定义 (2)1.1.2 风险管理目标 (2)1.2 风险管理原则与框架 (3)1.2.1 风险管理原则 (3)1.2.2 风险管理框架 (3)第二章风险识别 (3)2.1 风险识别方法 (3)2.2 风险识别流程 (4)2.3 风险识别工具 (4)第三章风险评估 (5)3.1 风险评估方法 (5)3.1.1 定性评估方法 (5)3.1.2 定量评估方法 (5)3.1.3 综合评估方法 (5)3.2 风险评估流程 (5)3.2.1 风险识别 (5)3.2.2 风险分析 (5)3.2.3 风险评价 (5)3.2.4 风险应对 (5)3.2.5 风险监控 (5)3.3 风险评估指标 (6)3.3.1 财务指标 (6)3.3.2 非财务指标 (6)3.3.3 宏观经济指标 (6)3.3.4 法律法规指标 (6)3.3.5 内部管理指标 (6)第四章风险分类 (6)4.1 风险类型划分 (6)4.2 风险分类标准 (7)4.3 风险分类流程 (7)第五章风险控制 (7)5.1 风险控制策略 (7)5.2 风险控制措施 (8)5.3 风险控制流程 (8)第六章风险监测 (9)6.1 风险监测方法 (9)6.2 风险监测流程 (9)6.3 风险监测工具 (10)第七章风险预警 (10)7.1 风险预警机制 (10)7.2 风险预警流程 (11)7.3 风险预警指标 (11)第八章风险应对 (12)8.1 风险应对策略 (12)8.2 风险应对措施 (12)8.3 风险应对流程 (12)第九章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3)9.1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3)9.2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3)9.3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施 (14)第十章风险管理组织与职责 (14)10.1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4)10.2 风险管理职责分配 (14)10.3 风险管理培训与考核 (14)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1.1 风险管理定义与目标1.1.1 风险管理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在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通过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以达到降低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企业财务规范手册

企业财务规范手册

企业财务规范手册第1章财务管理基础 (4)1.1 财务管理概述 (4)1.1.1 基本概念 (4)1.1.2 目标 (4)1.1.3 原则 (5)1.1.4 方法 (5)1.2 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5)1.2.1 组织结构 (5)1.2.2 管理制度 (5)1.2.3 人员配置 (5)1.2.4 信息系统 (5)1.3 财务政策与流程制定 (5)1.3.1 财务政策制定 (5)1.3.2 财务流程制定 (5)1.3.3 财务政策与流程的实施 (6)第2章预算管理 (6)2.1 预算编制与执行 (6)2.1.1 预算编制原则 (6)2.1.2 预算编制程序 (6)2.1.3 预算执行 (6)2.2 预算调整与控制 (6)2.2.1 预算调整条件 (6)2.2.2 预算调整程序 (7)2.2.3 预算控制 (7)2.3 预算分析与评价 (7)2.3.1 预算分析 (7)2.3.2 预算评价 (7)第3章资金管理 (8)3.1 现金管理 (8)3.1.1 现金管理原则 (8)3.1.2 现金收支管理 (8)3.1.3 现金储备管理 (8)3.2 应收账款管理 (8)3.2.1 客户信用管理 (8)3.2.2 应收账款回收管理 (8)3.2.3 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8)3.3 应付账款管理 (9)3.3.1 供应商信用管理 (9)3.3.2 应付账款支付管理 (9)3.3.3 应付账款风险控制 (9)3.4 融资与筹资管理 (9)3.4.2 筹资管理 (9)3.4.3 融资与筹资风险控制 (9)第4章财务报告与分析 (9)4.1 财务报告编制 (9)4.1.1 报告编制原则 (10)4.1.2 报告编制程序 (10)4.1.3 报告编制要求 (10)4.2 财务分析方法 (10)4.2.1 水平分析 (10)4.2.2 垂直分析 (10)4.2.3 结构分析 (10)4.2.4 对比分析 (10)4.3 财务比率分析 (10)4.3.1 偿债能力分析 (10)4.3.2 营运能力分析 (11)4.3.3 盈利能力分析 (11)4.3.4 发展能力分析 (11)4.4 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 (11)4.4.1 财务预警 (11)4.4.2 风险管理 (11)第5章资产管理 (11)5.1 固定资产管理 (11)5.1.1 范围与定义 (11)5.1.2 采购与验收 (11)5.1.3 使用与维护 (12)5.1.4 折旧与减值 (12)5.1.5 处置与报废 (12)5.2 无形资产管理 (12)5.2.1 范围与定义 (12)5.2.2 确认与计量 (12)5.2.3 摊销与减值 (12)5.2.4 处置与报废 (12)5.3 投资性房地产管理 (12)5.3.1 范围与定义 (12)5.3.2 确认与计量 (12)5.3.3 投资收益管理 (13)5.3.4 处置与报废 (13)5.4 长期投资管理 (13)5.4.1 范围与定义 (13)5.4.2 确认与计量 (13)5.4.3 投资收益管理 (13)5.4.4 减值与处置 (13)第6章负债管理 (13)6.1.1 短期借款管理 (13)6.1.2 应付账款管理 (13)6.1.3 预收账款管理 (13)6.1.4 其他流动负债管理 (14)6.2 长期负债管理 (14)6.2.1 长期借款管理 (14)6.2.2 债券管理 (14)6.2.3 租赁负债管理 (14)6.3 债务重组与清算 (14)6.3.1 债务重组 (14)6.3.2 债务清算 (14)6.3.3 债务违约处理 (14)第7章所有者权益管理 (14)7.1 实收资本管理 (14)7.1.1 实收资本的确认 (14)7.1.2 实收资本的核算 (15)7.1.3 实收资本变动处理 (15)7.2 资本公积管理 (15)7.2.1 资本公积的确认 (15)7.2.2 资本公积的核算 (15)7.2.3 资本公积的运用 (15)7.3 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管理 (15)7.3.1 盈余公积的确认 (15)7.3.2 盈余公积的核算 (15)7.3.3 未分配利润的确认与核算 (15)7.3.4 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运用 (16)第8章税收筹划与合规 (16)8.1 税收政策与法规 (16)8.1.1 税收体系概述 (16)8.1.2 增值税政策与法规 (16)8.1.3 企业所得税政策与法规 (16)8.1.4 个人所得税政策与法规 (16)8.1.5 税收优惠政策 (16)8.1.6 国际税收协定 (16)8.2 税收筹划方法 (16)8.2.1 税收筹划概述 (16)8.2.2 税收筹划基本原则 (16)8.2.3 税收筹划方法 (16)8.2.3.1 合法性原则 (16)8.2.3.2 事前筹划原则 (16)8.2.3.3 整体性原则 (16)8.2.3.4 实施细则 (16)8.2.4 税收筹划案例解析 (16)8.3.1 税收风险管理 (17)8.3.2 税收合规检查 (17)8.3.3 税收争议解决 (17)8.3.4 税收风险防控策略 (17)8.3.5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17)第9章内部控制与审计 (17)9.1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7)9.1.1 内部控制概述 (17)9.1.2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17)9.1.3 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与维护 (17)9.2 内部审计与评价 (17)9.2.1 内部审计概述 (17)9.2.2 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 (17)9.2.3 内部控制评价 (18)9.3 外部审计与协调 (18)9.3.1 外部审计概述 (18)9.3.2 外部审计协调 (18)9.3.3 外部审计结果运用 (18)第10章信息化管理 (18)10.1 财务信息化概述 (18)10.2 财务软件选型与实施 (18)10.3 数据安全与备份 (19)10.4 信息化管理与优化建议 (19)第1章财务管理基础1.1 财务管理概述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及监督等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计划。

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手册

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手册

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手册一、前言财政资金管理是保障政府部门和单位正常运转、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

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内部控制手册。

本手册旨在明确财政资金管理的各项流程、职责和控制要点,为相关人员提供操作指南和规范。

二、财政资金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或浪费。

2、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保障资金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3、保证财政资金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防范财务风险和违规行为。

(二)原则1、合法性原则:财政资金的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

2、安全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资金的安全存储和流转,防范资金风险。

3、效益性原则: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金的价值最大化。

4、制衡性原则: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三、财政资金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一)组织架构设立财政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资金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财务部门负责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等。

(二)职责分工1、财务部门(1)负责制定和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2)组织编制财政资金预算,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

(3)办理资金收支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4)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

2、业务部门(1)提出资金使用需求,编制本部门的资金预算。

(2)按照预算和规定使用资金,确保资金用于指定的业务活动。

(3)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资金的核算和监督。

四、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一)预算编制1、各业务部门根据工作任务和目标,结合历史数据和实际需求,编制本部门的资金预算。

2、财务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进行汇总、审核和平衡,形成单位的年度财政资金预算草案。

3、预算草案经财政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预算执行1、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指标,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安排使用资金。

GBT33173:2016 IDT ISO55001:2014资产管理体系一整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

GBT33173:2016 IDT ISO55001:2014资产管理体系一整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

GBT33173:2016 IDT ISO55001:2014资产管理体系一整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一、资产管理体系手册二、程序文件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1XX-XX-01组织及环境分析控制程序2XX-XX-02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3XX-XX-03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4XX-XX-04方针/目标控制程序5XX-XX-05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6XX-XX-06信息交流控制程序7XX-XX-07文件控制程序8XX-XX-08记录控制程序9XX-XX-09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0XX-XX-10知识管理控制程序11XX-XX-11运行控制程序12XX-XX-12变更管理控制程序13XX-XX-13外包控制程序14XX-XX-14监视和测量分析控制程序15XX-XX-15绩效评估控制程序16XX-XX-16数据分析控制程序17XX-XX-17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8XX-XX-18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9XX-XX-19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0XX-XX-20持续改进控制程序21XX-XX-21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记录目录0前言0.1资产管理手册实施令0.2体系负责人任命书0.3公司简介0.4组织架构和职责0.5资产管理方针、目标0.6资产管理手册目录与标准章节对照表0.7标准条款、部门责职对照表0.8手册管理说明1范围1.1总则1.2应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范围4.4资产管理体系5领导力5.1领导力与承诺5.2方针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6策划6.1资产管理体系中应对风险与机遇的措施6.2资产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划7支持7.1资源7.2能力7.3意识7.4沟通7.5信息要求7.6 文件化信息8.运行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变更管理8.3外包9绩效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10改进10.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 预防措施10.3持续改进附件服务流程图附件二组织架构图附件三职能分配表。

ppp项目管理操作流程

ppp项目管理操作流程

PPP项目操作手册1一操作基础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机制”,是指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与私人组织社会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挥双方优势,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的方式,提高质量和供给效率,最终实现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本质上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等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即建立政府与企业“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模式,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格局;PPP模式的核心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因此,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机制和制度设计;推广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可以将适度的市场竞争引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在实现社会福利、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也能够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的效率和能力;PPP模式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选择、社会力量合作伙伴确定、组建项目公司、融资、建设、运行管理等过程;项目收入来源主要分三类,一是完全依靠使用者付费,二是政府支付服务费用,三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O、BTO、股权转让、委托运营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与BOT原理相似,都是由“使用者付费”,但它更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全过程合作;2二总体要求1打破地域垄断和所有制限制;政府通过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等;鼓励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跨地域参与市场竞争,培育具有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的大型市政公用服务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以市代县、城乡一体化中的同类项目进行打包,扩大市场规模;2落实费价政策;将市政公用服务价格收费或政府支付服务费作为合作伙伴的经营收入来源;政府要合理确定费价标准,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在合作伙伴履约的前提下及时足额支付服务费和补贴,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保证投资者的合理收益;政府支付的服务费应通过竞争程序确定,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向用户收费的各类市政公用产品价格,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成本监审并及时调整到位,价格不到位的,政府应予以补贴;城镇综合管廊项目要明确各入廊管线行业费用分摊和价格标准;3规范运行操作;按照城镇市政公用各类专项规划筛选适宜PPP的项目,强化项目前期策划和论证,做好信息公开;通过竞争机制选择合作伙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由政府与市场主体合作组建项目公司SPC,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养和服务;政府与合作伙伴、项目公司通过合同或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的权、责、利;强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1、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开展PPP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是决定项目成功的首要环节;筛选PPP项目要符合当地城镇市政公用方面各类专项规划的要求,加强前期策划,可委托有一定业绩和能力的设计或咨询机构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规模与期限、技术路线、服务质量和标准、规划条件和土地落实情况、投融资结构、收入来源、财务测算与风险分析、实施进度计划、资金保障等政府配套措施等内容;城市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咨询机构、运营和技术服务单位、相关专家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项目财务的可持续性;实施方案须经地方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2、通过竞争机制选择合作伙伴;城市政府应及时将项目内容,以及对合作伙伴的要求、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应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开招投标方式,综合经营业绩、技术和管理水平、资金实力、服务价格、信誉等因素,择优选择合作伙伴;3、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城市政府必须与中选合作伙伴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协议主要应包括:项目名称、内容;范围、期限、经营方式;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服务费标准及调整机制;特许经营期内政府与特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担保;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移交的方式、程序及验收标准;项目终止的条件、流程和终止补偿;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以及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4、筹组项目公司;中选合作伙伴可依合同、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筹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按合同进行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项目公司独立承担债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合同经营期内享有项目经营权,并按合同规定保证资产完好;项目公司的经营权未经政府允许不得私自转让;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在合同期满后必须无偿移交政府;4把握PPP模式运用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长期的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关键在于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由“经营者”转变为“监管者”、“合作者”;发挥投资人在整合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政府核定经营收费价格以及以购买服务方式补贴标准,实现项目建设运营的自我平衡,既要保障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又要避免企业出现暴利和亏损,实现“盈利但不暴利”;三是建立平等的风险共担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应该平等参与、诚实守信,按照合同办事,依据对风险的控制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度转移风险至合作方;企业主要承担投融资、建设、运营和技术风险,政府主要承担国家政策、标准调整变化的宏观风险,双方共同承担不可抗力风险;四是建立严格的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政府对PPP项目运作、公共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和综合考核评价,认真把握和确定服务价格和项目收益指标,加强成本监审、考核评估、价格调整审核,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进行社会评价;健全完善正常、规范的风险管控和退出机制,禁止政府为项目担保,防范项目风险转换为政府债务风险;对未能如约、按量、保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应按约坚决要求企业退出并赔偿,投资人必须按合约规定及时退出并依法赔偿,严格责任追究;对防范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引发项目风险应注意及时规避;5实行分类指导,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根据行业经营特性,分类明确财政、用地、价格以及行业管理的重点政策,细化标准,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投资、补贴与价格协同机制;形成合理的项目筛选、推出和开放过程,强化项目策划,建立项目储备库,建立引资项目长效机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招商合作方式和条件,重点推进条件成熟项目的招商招标工作;各部门不得另行设置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附加条件;6试点先行,逐步规范;优先在城镇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网一体、污泥处理处置、供水厂网一体、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等方面的新建、改扩建和运营项目中,优先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进行试点推进,通过总结经验,逐步规范完善,为后续扩大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提供指导;7建立信用评级和黑名单制度;各地要依托专业信用评价体系对项目涉及的政府支付能力和企业信用进行评价,信用评级将作为金融和财政支持的参考;对合作企业、咨询机构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咨询机构将予以通报;3基础设施项目分类及应用PPP的方式1城市基础设施分类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行业性质及用途,分为以下七类;1、涉水项目:包括城镇供水、排水、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和管网以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等;2、燃气和能源项目:包括管道燃气、CNG燃气、LNG燃气、加气站、加油站及管网等;3、环卫环保项目:包括垃圾收运系统及生活垃圾焚烧、卫生填埋、填埋气利用工程,餐厨垃圾焚烧处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4、城市道路交通及园林绿化项目:包括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5、综合管廊项目:包括城市共同沟、综合管廊等;6、供热项目:包括热源厂、供热管网、换热站等;7、市政公用设施管养项目:包括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市政照明、道路桥梁维护、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等;2应用PPP的方式按照上述七类项目的经营特性及向使用者收费的可行性,实施不同的PPP模式;1、采用合资合作和特许经营方式;此类项目收费或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健全,可以通过“使用者付费”实现投资回报的项目;如涉水项目中的城镇供水,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CNG燃气、LNG燃气、加气站等项目,城市供热等项目;2、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组合方式;此类项目虽然可以回收部分投资、保本或微利经营,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回收期长或者垄断性等特点,单靠市场机制难以达到供求平衡,需要政府参与投资经营,并且应以控股和参股等方式进行;准经营性项目实施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如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城际交通、公共交通项目,涉水项目中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厂网一体化项目,环卫环保项目中的垃圾收运系统及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卫生填埋、填埋气利用工程,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收运处一体化项目;3、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此类项目经济上的显着特点是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以非盈利为目的,使用功能不收取费用或只收取少量费用;如涉水项目中的城镇排水、雨水收集利用、排水管网、水环境治理项目,市政公用中的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市政照明、道路桥梁维护、园林绿化管养项目等;4PPP项目承接主体的准入条件按照PPP项目形成特点和项目特性,需要规范设置必要的社会投资人准入门槛,保障社会大众和政府的权益,主要方面如下:1信用与信誉良好;投资人要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重合同、守信用,具有社会责任感;2具有建设营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同类工程的业绩、资质或经验;投资人或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要有良好的业绩与技术能力,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资格,经验丰富;3资金充足,具有较强的财务与融资能力投资人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实力与融资能力,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及同类项目成功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模式;4专业知识与技术力量雄厚;投资人要具备专业的PPP人才、技术人才、财经人才与管理人才团队;5设备配置等要素实力良好;投资人要拥有专业的设备及完成服务所必须的其他重要要素资源;6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近三年内没有发生过重大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投资人主动防范的意识强、措施得力,合规性较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遵从合同合法合规运营;在设置具体PPP项目准入条件时,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准入条件设置的规范、合理和可操作性;5PPP模式运作的基本流程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在PPP模式中,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发起和项目准备两个部分;1、项目发起;项目发起阶段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启动准备和前期调研:组建项目实施班子、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开展项目调查等;实施PPP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复杂、专业程度极高;一要组建一个PPP项目实施团队,由市政府牵头,规划、建设、土地、发改、财政、审计、国资委、法制办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分工、目标任务和实施工作计划安排等;三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或机构梳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拟新建项目和存量项目,决定可以通过PPP模式运作的具体项目清单,构建PPP项目库;2、项目准备;项目准备阶段工作主要是项目策划实施方案研究和编制:一是聘请顾问团队;二是项目协议;三是开展项目的前期论证,确定项目范围和实施内容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内容和总投资;四是前期沟通,研究项目模式,设计项目结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五是设计项目主要商业原则;六是财务分析,编制财务模型;七是确定投资人比选方式和原则确定投资人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及招标方式;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八是组织相关单位讨论方案;九是实施方案公示和报批;在项目实施的最初阶段,需要考虑项目的可融资方式和财政是否负担得起,并要评估传统方式与PPP方式之间的效率比较,分析该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方式,拟定项目协议;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负责研究项目模式,设计项目结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关键是设计项目主要商业原则,进行财务分析,编制财务模型;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并报市政府批准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二项目招投标实施阶段;项目招投标实施阶段包括协议编制、竞争性程序、签署协议三个部分;1、协议编制;细化研究协议文件编制:研究和分析项目的技术、商务边界条件如:投资、运营成本与收益测算,回购总价、回购期限与方式,回购资金来源安排和支付计划;落实建设内容分工、投资范围投资建设期限、工程质量要求和监管措施;研究和编制项目协议等法律文件项目移交方式及程序、项目履约保障措施、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等;落实招标条件;2、竞争性程序;主要包括:发布项目信息;投标人准备投标文件;制定评标标准、评标细则和评标程序;成立评标工作组,开标、组织评标;编写评标报告,推荐候选人;与候选人澄清谈判;3、签署协议;先草签项目协议,中标人在约定时间内办理好项目公司成立的有关事宜,资金到位,政府配合完成资产交割及项目审批有关事宜,正式与项目公司签约;三项目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两个部分;1、项目建设;首先,项目公司与各联合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包括贷款合同、设计合同、建设合同、保险合同以及其他咨询、管理合同等;其次,项目公司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项目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开发的过程进行监督,出现不符合合同的情况及时与项目公司沟通,并确定责任主体;工程验收试运营合格以后,开发阶段结束,项目进入运营阶段;2、项目运营;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约定特许经营期限;在整个项目运营期间,项目公司应按照协议要求对项目设施进行运营、维护;为了确保项目的运营和维护按协定进行,政府、贷款人、投资者和社会居民都拥有对项目进行监督的权利;四合同终结阶段;转移中止是项目运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项目移交和项目公司解散等内容;1、项目移交;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要将项目的经营权或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向政府移交;在移交时,政府应注意项目是否处于良好运营和维护状态,以便保证项目的继续运营和服务提供的质量;2、项目公司清算;项目移交以后,项目公司的业务随之中止;因此,项目公司应按合同要求及有关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清算、注销等相关手续;6实施PPP模式的法律文本要点一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项目的法律文本概述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项目在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类型的法律文本,主要包括资格审查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及项目合同的法律文本;上述文件构成了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项目运作实施的法律文件体系;在正确把握各个文件的高年、内容和格式的基础上,能科学合理地编制并运用相关文件对于确保项目的规范运作及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二资格审查法律文本1、资格审查文件的概念;资格审查文件是指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的,能够证明其具备参加投标竞争资格条件的文件;2、资格审查文件的内容和格式;从实务操作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项目资格审查文件的核心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资格审查申请文件、资格审查申请文件格式、资格审查的原则和程序、资格审查标准等方面;以下列举资格审查文件的一般性参考内容及对应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及资格审查方式予以灵活运用;1项目概况;向潜在投标人介绍项目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招标人、项目规模、招标内容等;2资格审查申请人需要提交的申请文件;包括公司章程及法律地位证明、项目经验和业绩资料证明、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证明、财务能力及实力证明、公司履约记录等;3联合体需要提交的资格审查申请文件;对以联合体形式参与投标竞争的潜在投标人,除要求每一联合体成员均需提交第2条要求提交的申请资料文件,还要明确联合体的牵头人条件及相应的其他要求;4资格审查原则和程序;告知潜在投标人资格审查的原则和程序5资格审查申请文件的特定格式;告知潜在投标人资格审查申请文件的格式要求;6资格审查标准;包括经验和业绩记录的资格评审标准、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资格评审标准、财务能力和市里的资格评审标准、法律要求的资格评审标准等;三招标法律文本1、招标文件的概念;招标文件是指招标人向潜在投标人发出的,旨在向其提供编写投标文件所需的资料并向其通报招标投标将依据的规则和程序等内容的书面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投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2、招标文件的组成和内容1招标文件的一般构成;一般包括:招标公告和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拟签订合同、技术条款等;招标公告是公开媒体上发布的,邀请非特定多数投资人参加项目投标的正式文件,适用于公开招标;投标邀请书是非公开的、邀请特定多数投资人参加项目投标的正式文件;适用于邀请招标,或者公开招标经过资格审查后符合资格条件的情况;投标人知悉招标公告或者收到投标邀请书后,可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由以下几份文件组成:投标人须知、拟签订合同包括合同主要条款和合同样式、技术条款包括拟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规格、使用要求以及图纸等,以及附件和其它要求招标人提供的材料;投标人须知包括招标项目概况、对投标文件内容的要求、对投标文件格式的要求、参与招投标的原则和程序、对投标报价的要求、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附件和其他要求投标人提供的材料;拟签订的合同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合同格式,是招标人事先草拟好的;主要体现了招标人的意志,合同的实质性条款和内容要求投标人必须响应;本着与资本市场需求匹配并提高招标成功率的原则,合同一般都会按照签署第五章提到的风险分配原则,在内容中合理分配双方的责、权、利;技术条款包括拟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规格、使用要求以及图纸等;这部分内容可以使投标人更加详尽地了解拟投标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其是否参与项目投标以及投标报价决策提供参考;各类招标文件都包括前述几项基本内容;针对不用类型项目,有关部委又结合行业特点,对招标文件的内容构成做了一些特殊规定;比如,对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增加了“对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必须提供工程量清单”;对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范围”和“对勘察设计进度、阶段与深度要求,勘察设计费用支付方式,对未中标人是否给予补偿及补偿标准”等规定;2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必须列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文件中必须包括项目的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标段、供气和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也就是说,招标人根据项目特点和招标项目的具体要求,还应将其他许多重要内容作为实质性条款列入招标文件;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发布的工程施工、货物、服务以及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等管理办法的规定,除了招标投标法规定之外,招标文件中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还应当包括:明确规定投标保证经的数额、方式和交纳方法;明确规定投标有效期和出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基础设施交付期限和提供服务的时间;明确规定是否允许价格调整及调整方法;明确规定是否要求提交备选方案及备选方案的评审办。

企业内控手册之融资管理流程手册

企业内控手册之融资管理流程手册

企业内控手册之融资管理流程手册背景融资管理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融资管理也涉及到资金的筹集、风险的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融资管理流程,确保融资过程中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本手册旨在为企业内部融资管理提供规范和参考,并帮助企业建立一套高效、安全、合规的融资管理流程。

融资管理流程1. 融资需求评估在进行融资前,应该进行融资需求的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融资目的:融资资金的用途是什么,是用于企业投资扩建、资产投资等还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融资金额:所需融资资金的具体数额;•融资期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偿还所借资金;•融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银行手续费等;•还款来源:偿还所借款项的来源,如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等。

在进行融资需求评估后,需要对融资方案进行谈判和确定。

谈判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融资人(借款方)的信用状况;•融资人融资额度的评估;•融资人偿还还款的能力;•抵押担保物评估;•融资人的财务状况分析;•监测渠道、管理措施等。

2. 融资方案制定在确定融资方案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融资方案,包括融资用途、融资金额、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还款来源等。

在制定融资方案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合规性:融资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稳健性:融资方案要安全可靠,注重风险和资金的保障;•契合度:融资方案需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财务规划;•灵活性:融资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未知风险。

3. 融资协议起草融资协议是融资方案的具体体现,应该起草恰当,明确权利义务,保护公司利益。

在起草融资协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融资主体:确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身份,分别列出其具体名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等信息;•融资对象:明确融资的具体对象、用途等;•权利义务: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融资金额和期限、借款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措施、违约责任等;•违约条款:在协议中写入违约条款,以规范双方的行为。

dherp 手册

dherp 手册

Dherp手册:开启数据治理新时代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管理和治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Dherp手册作为一款数据治理软件,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管理和治理解决方案。

本文将围绕Dherp手册展开详细阐述,探讨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以及Dherp手册在数据治理中的作用。

一、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管理和治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数据治理是指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数据治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从而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做出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不断发生,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数据治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规范数据的访问和使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3.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数据治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竞争力。

二、Dherp手册在数据治理中的作用Dherp手册是一款数据治理软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管理和治理解决方案。

Dherp手册的主要作用如下:1.数据质量管理Dherp手册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数据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及时处理。

Dherp手册可以自动化地检测数据质量问题,提供实时的数据质量报告,并支持数据质量问题的追溯和修复。

2.数据安全管理Dherp手册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规范数据的访问和使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Dherp手册可以自动化地检测数据安全问题,提供实时的数据安全报告,并支持数据安全问题的追溯和修复。

资产管理手册实用范本

资产管理手册实用范本

资产管理手册实用范本一、引言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以及资产的安全和增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操作,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个实用的范本,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

二、资产管理目标和原则1. 目标良好的资产管理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并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的价值增值。

2. 原则(1)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资产管理活动的规范进行。

(2)全面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所有资产及其状态,包括各类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财务资产等。

(3)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资产管理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4)价值最大化: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和管理,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资产管理流程1. 资产采购管理(1)明确需求:根据业务需要和预算,制定资产采购计划,明确所需资产的种类、数量、规格等。

(2)供应商评估:评估潜在供应商的信誉度、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3)合同签订:与供应商协商采购合同的相关条款,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资产验收:对采购的资产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预期要求并无质量问题。

2. 资产入库管理(1)标识登记:对新入库的资产进行标识编码,并建立相应的资产登记册。

(2)存放安排:根据资产的特性和需求,合理安排其存放位置,并确保安全和便于管理。

(3)库存管理:定期盘点库存资产,更新资产信息,及时核实资产的存量和变动情况。

3. 资产使用管理(1)制定使用规定:明确资产的使用范围、使用期限、使用条件等,并向相关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

(2)维修保养:定期检查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行。

(3)变动处理:对于资产的变动,如调拨、借出、报废等,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4)问题解决:及时解决员工的资产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指导。

资产管理手册

资产管理手册

资产管理手册资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以确保资产能够获得最大化的价值和回报。

资产管理手册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有关资产管理的政策、流程和操作指南,旨在帮助企业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资产管理手册的编写和管理,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资产管理手册的编写1.明确目标和范围:资产管理手册应明确界定其目标和范围,涵盖企业的各类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并确保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相一致。

2.制定政策和流程:资产管理手册应明确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流程,包括资产的申请、购置、领用、分配、报废、维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以确保资产的合理运用和有效控制。

3.风险评估和控制:资产管理手册应对各类资产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4.制定安全措施:资产管理手册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对资产的防盗、防火、防损等安全措施,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明确责任和权限:资产管理手册应明确各个岗位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落实到位。

二、资产管理手册的管理1.建立文档控制制度:资产管理手册应建立相应的文档控制制度,确保手册文件的版本控制、修改审批和审核追踪。

2.培训与沟通:资产管理手册应定期进行培训与沟通,使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资产管理手册的要求和流程。

3.监控与评估:资产管理手册应定期进行监控与评估,检查资产管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调整。

4.持续改进:资产管理手册应采取持续改进的态度,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三、资产管理手册的注意事项和建议1.适应企业实际情况:资产管理手册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考虑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确保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

2.合规和法律要求:资产管理手册应符合相关的合规要求和法律法规,确保资产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手册

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手册

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手册为了加强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适用于医疗行业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分类1.1 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医疗行业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使用,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

1.2 分类医疗行业的固定资产分为以下几类:1. 房屋及建筑物2. 医疗设备3. 信息化设备4. 办公设备5. 交通工具6. 其他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2.1 采购1. 根据业务需求,提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

2. 经过审批后,开展采购活动。

3. 采购完成后,进行资产验收。

2.2 使用1.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需建立使用台账,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2.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2.3 盘点1.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确保资产数量与账面一致。

2. 对盘点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核实并处理。

2.4 处置1. 固定资产处置需经过审批。

2. 处置方式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等。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3.1 固定资产采购制度1. 制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

2. 严格按照采购流程进行操作。

3. 采购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3.2 固定资产使用制度1. 制定固定资产使用规范。

2.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

3.3 固定资产盘点制度1. 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计划。

2.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

3.4 固定资产处置制度1. 制定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2. 加强对处置过程的监督。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程管理。

2. 提高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与监督1.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2.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的监督,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

本手册旨在为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我们应共同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为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RWA计量与管理手册

RWA计量与管理手册

RWA计量与管理手册1. 引言本手册旨在介绍RWA(Risk Weighted Assets,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RWA是衡量银行风险资产的指标,是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RWA计算和管理,银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确保业务的稳健运营。

2. RWA计量的基本原理RWA计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资产的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资产的风险权重是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来确定的,风险越高,风险权重越大。

RWA计算公式为:\[RWA = EAD \times LGD \times PD\]其中,EAD(Exposure at Default)表示违约敞口,是债权敞口的度量;LGD(Loss Given Default)表示违约损失率,是在违约情况下银行可能损失的资金比例;PD(Probability of Default)表示违约概率,是违约可能性的度量。

RWA计量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类资产按风险加权计算,并进行综合加总,得到整体的风险资产水平。

这样可以更精确地衡量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3. RWA计量与管理的方法3.1 风险权重的确定风险权重是衡量不同资产风险的关键指标。

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通过法规或内部模型来确定。

常见的风险权重包括标准法定权重、内部评级权重和基于VaR(Value at Risk)的权重等。

3.2 EAD的度量EAD是违约敞口的度量,表示在违约情况下银行可能损失的金额。

EAD的度量方法因资产类型而异,常见的度量方法包括标准方法、内部评级法、推定方法等。

3.3 LGD和PD的测定LGD表示违约损失率,是在违约情况下银行可能损失的资金比例。

PD表示违约概率,是违约可能性的度量。

LGD和PD的测定主要依据资产的违约历史数据或市场数据进行估算。

3.4 综合计算与报告根据风险权重、EAD、LGD和PD的数据,进行RWA计算,并进行综合加总得到整体的风险资产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流程
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流程手

(组织人力版)流程编号:P
版本号:2002-1
项目
办公用品配置管理流程
生效日期修改版本编制人:
失效序号
序号日期
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办公室对电脑、桌椅、办公设备等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控制目的
合理使用资源,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
执行部门
经理办公室、各资产使用部门、总经理或董事长
关键控制点
真实性:各非经营性资产使用部门在填写资产登记表时,应如实填写本部门使用非经营性资产的数量、规格及使用情况等
效用性:经理办公室在制订综合计划时,在保证满足各部门需要的前提下,把握成本的增加,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益;
手册
(组织人力版)版本号:2002-1
步骤负责部门具体操作
1.1.1各使用部门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根据本部门的实际需求,
制订本部门电脑、办公设备等的需求计划,具体包
括品种、数量等;
1.1.2经理办公室汇总各部门的需求计划,并依据上年度的实际运做
和下年度公司的整体经营规划,平衡各部门的需求
并制订公司整体的需求计划;并将整体需求计划报
送总经理审批;
1.1.4总经理总经理对经理办公室提出的整体需求计划进行审
定,如需与董事长进行沟通,则经与董事长商定后
进行最终审定。

审定结果回交至经理办公室;1.1.5经理办公室经理办公室接到总经理批复后,按批复要求统一购
置,并下发各使用部门;同时,全面、系统地记录
各部门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总量、分布、及构成情
况,建立相关资产管理登记帐册;
1.1.7各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在资产管理登记帐册上签字确认;1.1.8经理办公室按各使用部门已签字确认的登记帐册造表,提交财
务部。

经理办公室自留一份备案。

手册
(组织人力版) 版本号: 2002-1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流程
审核
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董事长
审核

综合需求计划
平衡各部门需求制订综合需求计划
否 各资产使用部门
提交需求计划
统一购置下发
登记造册
财务部 帐册表
接收使用
结束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