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联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2. 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3. 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其相关技术;4. 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数据表示方式;5. 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6. 了解计算机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7. 熟悉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和指令执行过程;8.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与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1.3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技术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1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与体系结构2.2 存储程序与指令执行过程2.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缺点与应用3.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3.1 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2 存储器的类型、层次结构与访问方式3.3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技术4. 数据表示与运算4.1 数字系统和编码方式4.2 二进制运算与逻辑电路4.3 浮点数表示和运算5. 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1 指令系统的概念和分类5.2 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5.3 指令的执行和流水线技术6. 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6.1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6.2 程序和算法的性能优化6.3 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处理与分布式计算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2. 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学术研讨等形式,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综合素质;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标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学时:60学时二、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本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介绍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整机概念有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和对硬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也为研究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研究和训练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电路,而他的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课程在他的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五、课程的教育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五大组成部件的概念、功能以及整机的工作原理;理解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运算器的计算方法,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和常用编码;理解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掌握基本的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和实现的基本逻辑电路框图以及浮点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指令的概念、功能以及指令的各种寻址方式和指令类型;知道存储器层次结构和主存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CPU的功能及组成;理解几种常见的外围设备的信息交换方式;了解常用的外围设备和使用方法;理解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2.方法、过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整机系统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通过“完整工作过程”的研究和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9. 控制器和时钟 - 控制器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 时钟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 异常和中断处理
10.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 -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安全保护机制 -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的示例,不同学校和教师可பைடு நூலகம்会有所不同。该 大纲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基本概念到高级技术,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和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 成和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的示例:
1. 引言 -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计算机系统概述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
6. 输入输出系统 -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 输入输出接口和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 中断和DMA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7. 总线系统 - 总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总线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 总线的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
8. 计算机性能与指令级并行 - 计算机性能的度量和提升方法 - 指令级并行的概念和技术 - 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3. 数据表示与处理 - 二进制数系统和数据表示 - 整数和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 数据的编码和压缩
4. 存储器层次结构 - 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缓存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3. 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4. 掌握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3. 存储器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和结构指令集和指令系统指令执行过程CPU性能指标5.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技术中断和直接内存访问(DMA)总线和接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
3. 使用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内存条、硬盘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视频、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章:8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10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2. 教学难点: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指令执行过程输入输出系统的接口技术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2. 第二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 第三周: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四周:中央处理器(CPU)5. 第五周:输入输出系统6. 第六周:综合练习与实验九、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认识实验二:数据表示与运算实验三:存储器测试实验四:CPU性能测试实验五:输入输出系统实验2. 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讨论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分享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各种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3)熟悉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及总线系统;(4)学会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2 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分类和格式;(2)寻址方式;(3)指令的执行过程。
2.3 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结构和功能;(2)流水线技术;(3)多核处理器。
2.4 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概述;(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只读存储器(ROM);(4)缓存(Cache)和虚拟存储器。
2.5 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2)中断和DMA方式;(3)总线系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验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学术网站、论坛,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目录摘要 (2)前言 (3)正文 (4)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 (4)1.1设计目的 (4)1.2设计原理 (4)二、总体设计 (7)三、详细设计 (8)3.1运算器的物理结构 (8)3.2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 (11)3.3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分析 (12)3.4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14)3.5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18)四、系统调试 (27)总结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设计要实现完成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主要设计部分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微指令的设计。
其中运算器由运算芯片和寄存器来完成,存储器由总线和寄存器构成,使用硬布线的方式实现控制器,从而完成设计要求。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的设计;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
此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 增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更进一步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关系。
不仅能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理解,更能增加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对硬件操作,让计算机有条不紊的工作。
正文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1.1设计目的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连线控制器的认识,建立清晰的整机概念。
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历史发展、指令系统、CPU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总线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体系结构。
3.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常见指令的执行过程。
4.熟悉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简单的CPU。
5.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原理,熟悉常见的存储器技术。
6.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原理和常见的接口技术。
7.掌握计算机总线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三、课程具体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2周)-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CISC和RISC指令集架构2.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周)-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ISA的设计原则-MIPS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CPU设计与实现(4周)-CPU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单周期CPU与多周期CPU的设计比较4.存储器层次结构(3周)-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映射方式- Cache的设计原理和优化策略5.输入输出系统(2周)-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与设计-DMA和中断的处理机制6.总线结构(2周)-总线的分类和特点-总线的时序与仲裁机制-PCI和PCIe总线的基本原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汇报,共同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问题。
4.相关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参考书: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4版)(Patterson和Hennessy编著)2.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英文版)(David A. Patterson和John L. Hennessy编著)3.《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其实践》(胡伟编著)六、评分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一.实验计算机设计11.整机逻辑框图设计12.指令系统的设计23.微操作控制部件的设计54.设计组装实验计算机接线表135.编写调试程序14二.实验计算机的组装14三.实验计算机的调试151.调试前准备152.程序调试过程163.程序调试结果164.出错和故障分析16四.心得体会17五.参考文献17题目研制一台多累加器的计算机一实验计算机设计1.整机逻辑框图设计此模型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1.运算器又是有299,74LS181完成控制信号功能的算逻部件,暂存器LDR1,LDR2,及三个通用寄存器R0,R1,R2等组成。
2.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时序电路、控制存储器及相应的译码电路组成。
3.存储器RAM是通过CE和W/R两个微命令来完成数据和程序的的存放功能的。
4输入设备是由置数开关SW控制完成的。
5.输出设备有两位LED数码管和W/R控制完成的LR0LR1LR2寄存器AxBxCxR0-GR1-GR2-G数据总线(D_BUS)ALU-GALUMCNS3S2S1S0暂存器LT1暂存器LT2LDR1LDR2移位寄存器MS1S0G-299输入设备DIJ-G微控器脉冲源及时序指令寄存器LDIR图中所有控制信号LPCPC-G程序计数器LOADLAR地址寄存器存储器6116CEWE输出设备D-GW/RCPU图1整机的逻辑框图图1-1中运算器ALU由U7--U10四片74LS181构成,暂存器1由U3、U4两片74LS273构成,暂存器2由U5、U6两片74LS273构成。
微控器部分控存由U13--U15三片2816构成。
除此之外,CPU的其他部分都由EP1K10集成。
存储器部分由两片6116构成16位存储器,地址总线只有低八位有效,因而其存储空间为00H--FFH。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总线的数据送入数码管显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1. 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和结构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等,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的详细介绍。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和CPU的工作原理等;2.熟练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计算机的数据表示方式;3.能够使用计算机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4.具备分析、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和组成部分的能力;5.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打下基础。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2.指令系统和CPU的工作原理;3.存储系统;4.I/O系统;5.总线系统;6.计算机的组成部件;7.计算机原理问题。
4.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讲授和演示;2.实践操作和课堂练习;3.课程设计和讨论;4.实验教学和开发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教学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特别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作业和小组讨论;2.平时考核和实验操作;3.期末考试;4.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等。
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的提高,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教学指导。
6. 结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该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来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将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分析和讨论。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
2. 实验环境:本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一台支持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计算机;- 软件环境: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如Xilinx ISE、ModelSim等。
3.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计算机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指令集、寄存器、运算单元等。
3.2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
设计包括指令集的设计、寄存器的设计、运算单元的设计等。
3.3 系统实现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现。
具体步骤包括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进行电路设计,使用Xilinx ISE进行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最终生成bit文件。
3.4 系统测试在系统实现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主要是验证系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运行速度、吞吐量等。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指令集:支持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等;- 运算单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计算机的结构,功能,性能,介绍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课程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计算机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包括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
3. 掌握主要软件技术,包括汇编语言,编译语言,操作系统等。
三、内容安排
本课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的构成,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2. CPU:架构、指令集、运算法则和程序控制。
3. 存储器:存储器的类型、特性和性能。
4. 总线:总线的结构、架构及特点。
5. 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设备接口、通信协议。
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基本语法,程序编写及调试。
7. 编译语言程序设计:编译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语言、数据结构、程序编写及调试。
8.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概念、基本功能结构,虚拟存储器,任务调度,工作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等。
四、课程评价
课程主要采用学习报告、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 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目的 (1)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1.3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系统特点 (2)1.4微指令格式分析 (2)1.5指令译码电路分析 (5)1.6寄存器译码电路分析 (6)1.7时序分析 (7)2 总体设计 (9)2.1数据格式和机器指令描述 (9)2.2机器指令设计 (11)3 详细设计 (16)3.1控制台微程序流程的详细设计 (16)3.2运行微程序流程的详细设计 (19)4 实现阶段 (31)4.1所用模型机数据通路图及引脚接线图 (31)4.2 测试程序及结果 (33)心得体会 (35)参考资料 (36)1 需求分析1.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设计。
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8位指令系统结构(ISA)的设计和实现,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建立起整机系统的概念,掌握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基于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和实现一个8位指令系统结构(ISA),通过调试和运行,使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指定的功能。
设计过程中要求考虑到以下各方面的问题:(1)指令系统风格(寄存器-寄存器,寄存器-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器);(2)数据类型(无符号数,有符号数,整型,浮点型);(3)存储器划分(指令,数据);(4)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等);(5)指令格式(单字节,双字节,多字节);(6)指令功能类别(算术/逻辑运算,存储器访问,寄存器操作,程序流控制,输入/输出)。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和汇编语言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理解和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主要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指令系统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并运用微程序设计(Microprogramming)思想,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自行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结构(ISA)。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掌握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硬件和软件维护。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层次结构2.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器3.计算机中央处理器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5.计算机总线和I/O系统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相关阅读资料和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层次结构;2.理解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和原理;5.了解计算机总线和I/O系统的工作方式。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1.深入理解计算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2.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以下方式:1.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2.实验评估:通过实验室实践,检测学生对本课程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2.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3.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实验设备;4.教学软件:计算机模拟软件。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表所示: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实验时间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层次结构2课时2课时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器4课时8课时计算机中央处理器4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实验时间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4课时8课时计算机总线和I/O系统2课时4课时七、教学总结本教学设计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重点和难点、评估、资源和进度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从而可以想到如下指令: (1)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XRD ::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定外设读数据。
EMWR EMWR:: 程序存储器EM 写信号。
写信号。
EMRD EMRD:: 程序存储器EM 读信号。
读信号。
PCOE PCOE:: 将程序计数器PC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EMEN EMEN:: 将程序存储器EM 与数据总线DBUS 接通,由EMWR 和EMRD 决定是将DBUS 数据写到EM 中,还是从EM 读出数据送到DBUS DBUS。
IREN IREN:: 将程序存储器EM 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 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uPC。
EINT EINT::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ELP:: PC 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转。
MAREN MAR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
MAROE MAROE:将地址寄存器:将地址寄存器MAR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OUTEN OUT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 里。
里。
STEN STEN:: 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中。
RRD RRD:: 读寄存器组读寄存器组R0-R3R0-R3,寄存器,寄存器R?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第一篇:CPU设计计算机中心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负责执行指令,完成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的所有运算和数据传输。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设计一块CPU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CPU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首先,需要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其次,需要掌握数字逻辑、硬件描述语言和电子工艺制作等知识和技能,以实现CPU的具体功能。
设计一块CPU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根据需求和实际应用,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可以参考现有的CPU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2.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3.使用仿真工具进行验证。
使用仿真工具模拟CPU的运行过程,验证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的正确性和功能实现。
4.设计和制作PCB电路板。
将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转换为PCB电路板设计,并制作出实际的电路板。
5.测试CPU的性能和功能。
对制作出的CPU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功能可靠性。
CPU的设计和制作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完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设计和制作一块优秀的CPU需要耐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二篇:存储器设计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需要具有读、写、删等常见操作,设计一块性能良好和容量适中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存储器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电子工艺制作和人机交互等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存储器设计的主要步骤:1.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
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场景,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包括SRAM、DRAM、FLASH等。
2.设计存储器的电路和控制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09计算机03 班姓名:** 学号:********完成时间:2012年1月3日一、课程设计目的1.在实验机上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及对应的微指令(微程序)并验证,从而进一步掌握微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指令系统与硬件结构的对应关系;2.通过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综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并进一步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3.培养综合实践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针对COP2000实验仪,从详细了解该模型机的指令/微指令系统入手,以实现乘法和除法运算功能为应用目标,在COP2000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全新的指令系统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之后编写实现乘法和除法的程序进行设计的验证。
三、课程设计使用的设备(环境)1.硬件●COP2000实验仪●PC机2.软件●COP2000仿真软件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1.详细了解并掌握COP 2000模型机的微程序控制器原理,通过综合实验来实现(1)该模型机指令系统的特点:①总体概述COP2000模型机包括了一个标准CPU所具备所有部件,这些部件包括:运算器ALU、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左移门L、直通门D、右移门R、寄存器组R0-R3、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中断向量寄存器IA、输入端口IN、输出端口寄存器OUT、程序存储器EM、指令寄存器IR、微程序计数器uPC、微程序存储器uM,以及中断控制电路、跳转控制电路。
其中运算器和中断控制电路以及跳转控制电路用CPLD来实现,其它电路都是用离散的数字电路组成。
微程序控制部分也可以用组合逻辑控制来代替。
模型机为8位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为8位,但其工作原理与16位机相同。
相比而言8位机实验减少了烦琐的连线,但其原理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
模型机的指令码为8位,根据指令类型的不同,可以有0到2个操作数。
指令码的最低两位用来选择R0-R3寄存器,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用指令码做为微地址来寻址微程序存储器,找到执行该指令的微程序。
而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中,按时序用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位。
在本模型机中,一条指令最多分四个状态周期,一个状态周期为一个时钟脉冲,每个状态周期产生不同的控制逻辑,实现模型机的各种功能。
模型机有24位控制位以控制寄存器的输入、输出,选择运算器的运算功能,存储器的读写。
模型机的缺省的指令集分几大类: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移位指令、数据传输指令、跳转指令、中断返回指令、输入/输出指令。
②模型机的寻址方式表1模型机的寻址方式(2)该模型机微指令系统的特点(包括其微指令格式的说明等):①总体概述该模型机的微命令是以直接表示法进行编码的,其特点是操作控制字段中的每一位代表一个微命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其输出直接用于控制。
缺点是微指令字较长,因而使控制存储器容量较大。
②微指令格式的说明模型机有24位控制位以控制寄存器的输入、输出,选择运算器的运算功能,存储器的读写。
微程序控制器由微程序给出24位控制信号,而微程序的地址又是由指令码提供的,也就是说24位控制信号是由指令码确定的。
该模型机的微指令的长度为24位,其中微指令中只含有微命令字段,没有微地址字段。
其中微命令字段采用直接按位的表示法,哪位为0,表示选中该微操作,而微程序的地址则由指令码指定。
这24位操作控制信号的功能如表2所示:(按控制信号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说明)COP2000中有7个寄存器可以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但在某一特定时刻只能有一个寄存器输出数据. 由X2,X1,X0决定那一个寄存器输出数据。
0 0 0 IN_OE 外部输入门0 0 1 IA_OE 中断向量0 1 0 ST_OE 堆栈寄存器0 1 1 PC_OE PC寄存器1 0 0 D_OE 直通门1 0 1 R_OE 右移门1 1 0 L_OE 左移门1 1 1 没有输出COP2000中的运算器由一片EPLD实现. 有8种运算, 通过S2,S1,S0来选择。
运算数据由寄存器A及寄存器W给出, 运算结果输出到直通门D。
S2 S1 S0 功能0 0 0 A+W 加0 0 1 A-W 减0 1 0 A|W 或0 1 1 A&W 与1 0 0 A+W+C 带进位加1 0 1 A-W-C 带进位减1 1 0 ~A A取反1 1 1 A 输出A2。
计算机中实现乘法和除法的原理(1)无符号乘法①实例演示(即,列4位乘法具体例子演算的算式):以0011×0100为例0 0 1 1 被乘数0 1 0 0 乘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0 0 0 部分积为00 0 0 0 (0)乘数最低位为0,部分积加0,被乘数左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乘数右移一位。
0 0 0 0 部分积0 0 0 0 (0)乘数最低位为0,部分积加0,被乘数左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乘数右移一位。
0 0 0 0 部分积1 1 0 0 (1)乘数最低位为1,部分积累加被乘数,被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左移一位,乘数右移一位。
1 1 0 0 部分积0 0 0 0 (0)乘数最低位为0,部分积加0,被乘数左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乘数右移一位。
(0) 1 1 0 0 计算完毕,结果为00001100 即:0011×0100=00001100②硬件原理框图:乘法指令硬件原理框图R0,被乘数,左移R1,乘数,右移R3,部分积,最终积被乘数送W中间结果送A③算法流程图:初始化(2)无符号除法①实例演示(即,列4位除法具体例子演算的算式): 以01001010÷1000为例 被除数:01001010 除数:1000000010010000100000000001开始始初始化 被乘数,乘数,积乘数末位为1?计算部分积 被乘数左移一位,乘数右移一位结束 Y N乘数为0? YN00000010 一位00001000000001010000010100001000000010100000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000010②硬件原理框图:被除数右移,下一位落下除数送W,作为减数减法有进位相应位置为0,否则为1被除数/中间结果与除数做差大于0,结果即为余数中间结果送A,作为被减数③算法流程图:…………除法指令算法路程图3.对应于以上算法如何分配使用COP2000实验仪中的硬件(1)无符号乘法表3 无符号乘法的硬件分配情况(2)无符号除法表4 无符号除法的硬件分配情况4.在COP2000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全新的指令/微指令系统 设计结果如表所示(可按需要增删表项) (1)新的指令集(设计两个不同指令集要分别列表)下图为实验过程中指令系统的截图(2)新的微指令集助记符状态微地址微程序数据输出数据打入地址输出运算器移位控制 PC PC_FATCH_ T0 ->00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01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02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03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PUSH A T1 04 FFFF9F ALU直通堆栈寄存器ST浮空A输出+1T0 05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06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07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POP A T1 08 FFFF57 堆栈寄存器ST寄存器A 浮空A输出+1T0 09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 0A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0B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ADD A,#II T2 0C C7FFFF 存贮器值EM寄存器W标志位C,ZPC输出A输出+1 +1 T1 0D FFFF90 ALU直通寄存器A 浮空加运算+1T0 0E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 0F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T2 49 FFF7F7 寄存器值R?寄存器A 浮空A输出+1T1 4A FFFA93 ALU直通寄存器R?寄存器A标志位C,Z浮空与运算+1T0 4B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GOTO MM T1 4C C6FFFF 存贮器值EM寄存器PC PC输出A输出+1 写入T0 4D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 4E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4F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GC MM T1 50 C6FFFF 存贮器值EM寄存器PC PC输出A输出+1 写入T0 51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52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53 FFFFFF 浮空浮空A输出+1GZ MMT1 54 C6FFFF 存贮器值EM寄存器PC PC输出A输出+1 写入T0 55 CBFFFF 浮空指令寄存器IRPC输出A输出写入+1 如下为实验过程中新建微指令的截图5.用设计完成的新指令集编写实现无符号二进制乘法、除法功能的汇编语言程序(1)乘法4位乘法的算法流程图与汇编语言程序清单:LD R0,#03HLD R1,#04HLD R2,#00HLOOP1:LD A,R1SHR ALD R1,AGC LOOP2LD A,R0SAL ALD R0,AGOTO LOOP1LOOP2:LD A,R0ADD R2,ALD A,R1SUB A,#00HGZ FINALGOTO LOOP1FINAL:END(3)除法(选作)4位除法的算法流程图与汇编语言程序清单:LD R0,#4AH;被除数LD R1,#08H;除数LD R2,#00H;商LD R3,#4AH;余数;R3暂时存放中间结果;切记不能用两个存储器操作数LD A,R0HR AHR AHR A ;第一次----不带进位右移三位SUB A,R1PUSH A ;中间商,暂存第一次差GC LS0;减不开转LS0,减得开继续ADD R2,#08H;商的第四位为1,带寄存器的加减法都会使A中值改变POP ALOOP0:PUSH AAND R0,#04H;得被除数第三位SUB R0,#00H;判断被除数第三位是否为0POP A ;中间结果GZ NEXT0;若为0,跳转至NEXT0;若非0,继续SAL AADD A,#01H ;非0即1 ,还原为1GOTO TAG0NEXT0:SAL A;直接左移,原被乘数的第三位(中间结果的最后一位)为0 TAG0:SUB A,R1 ;继续做差,需要带进位GC LS1;减不开转LS1PUSH A;减得开,继续ADD R2,#04H;商的第三位为1POP ALOOP1:PUSH ALD A,R3LD R0,APOP APUSH AAND R0,#02HSUB R0,#00HPOP AGZ NEXT1;被除数的第二位为0SAL AADD A,#01HGOTO TAG1NEXT1:SAL ATAG1:SUB A,R1GC LS2;减不开转2PUSH AADD R2,#02H;商的第二位为1POP ALOOP2:PUSH ALD A,R3LD R0,APOP APUSH AAND R0,#01HSUB R0,#00HPOP AGZ NEXT2;被除数的第一位为0SAL AADD A,#01HGOTO TAG2NEXT2:SAL ATAG2:PUSH ALD A,R3LD R0,APOP APUSH ASUB A,R1GC NEXT3PUSH AADD R2,#01H;商的第一位为1POP AGOTO TAG3NEXT3: ADD R2,#00H;商的第一位为0 POP ATAG3: LD R3,AGOTO FINALLS0: ADD A,R1GOTO LOOP0LS1: ADD A,R1GOTO LOOP1LS2: ADD A,R1GOTO LOOP2FINAL: END6.上述程序的运行情况(跟踪结果)无符号乘法程序的运行过程SUB A,#00H 13 3400 将寄存器A中的数据与立即数A相减送至A,影响标志位+1+1写入EM:34R2:0CA:0CR0:0CR1:02GZ 19 15 5419 无条件跳转至19 +1写入写入+1EM:54R2:0CA:0CR0:0CR1:02实验过程中的截图如下:无符号除法程序的运行过程汇编指令程序地址机器码指令说明微程序PC PC 运行时寄存器或存储器的值LD R0,#4AH 00 144A 将立即数4AH送至R0寄存器C7FBFFCBFFFF+1+1写入+1 EM:14A:00R0:4AR1:00R2:00R3:00W:00LD R1,#08H 02 1508 将立即数08H送至R1寄存器C7FBFFCBFFFF+1+1写入+1 EM:08A:00R0:4AR1:08R2:00R3:00W:00LD R2,#00H 04 1600 将立即数00H送至R2寄存器C7FBFFCBFFFF+1+1写入+1 EM:00A:00R0:4AR1:00GOT0 70 65 4C70 无条件跳转至70 C6FFFFCBFFFF 写入+1+1写入EM:08A:09R0:4AR1:08R2:09R3:4AW:01FATCH 70 00=03 机器占用,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