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康复ppt课件_图文.ppt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cfd8a7d4d8d15abe234ef1.png)
细胞此段称十二指肠球Duodenal bulb,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但是十二指肠溃疡,不会转变为
癌症。
降部: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8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 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紧 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 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 指肠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总管和胰管在此处,组成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附近有一壶瓣,可以关闭胆总管或胰管,引起相应疾病。大乳头 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 水平部 Horizontal part: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 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 此部前面下行。肠系膜上动脉夹持的部分的胰腺组织,称钩突。此处若病变,早 期中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危及生命。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 迫水平部,引起肠梗阻。 升部 Ascending part: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 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 Duodenojejunal flexure,移行 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 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十 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
3天更新一次分泌重碳酸盐与渗透至粘液层的酸中和防止酸直接与上皮细胞接触造成损伤胃粘膜屏障是指胃粘膜具有防止胃液自身消化抵御食物或药物等损伤因子的刺激进而保护胃粘膜细胞阻止h逆向弥散同时阻止na从粘膜细胞扩散到胃腔的生理功能的特殊结构
癌症。
降部: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8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 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紧 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 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 指肠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总管和胰管在此处,组成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附近有一壶瓣,可以关闭胆总管或胰管,引起相应疾病。大乳头 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 水平部 Horizontal part: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 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 此部前面下行。肠系膜上动脉夹持的部分的胰腺组织,称钩突。此处若病变,早 期中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危及生命。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 迫水平部,引起肠梗阻。 升部 Ascending part: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 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 Duodenojejunal flexure,移行 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 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十 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
3天更新一次分泌重碳酸盐与渗透至粘液层的酸中和防止酸直接与上皮细胞接触造成损伤胃粘膜屏障是指胃粘膜具有防止胃液自身消化抵御食物或药物等损伤因子的刺激进而保护胃粘膜细胞阻止h逆向弥散同时阻止na从粘膜细胞扩散到胃腔的生理功能的特殊结构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dbdfdfcc22bcd126ff0c84.png)
(1)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3
第一节 胃炎 P278
一.急性胃炎
二. 慢性胃炎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4
一、胃炎(gastritis) 胃粘膜的炎症性病变 常见、多 发 急性胃炎:原因较清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胃 炎:自身免疫、胆汁返流、急性迁延,幽门螺杆菌
a.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 b. 正常胃粘膜橘红色→灰白或灰黄 c.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出血、 糜烂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8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 CAG)
② 光镜:
a. 粘膜全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15
TH E AUTO N O M IC N ERV O U S SYS TEM
Helicobacter pylori H . p y lo r i is g r a m - n e g a tiv e s p ir a l fla g e lla te d b a c te riu m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依据病因、胃粘膜 病变分型 gastritis)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5
(二)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病因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 3)自身免疫 4)胆汁返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药物、环境因素、遗传因
HP感染、 2. 胃液消化作用 → 胃粘膜屏障破坏→胃液自身消化→消 化性溃疡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PPT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7f3010453610661ed9f499.png)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1,胃炎
5, 肝炎
2,消化性溃疡
6, 肝硬化
3,肠炎
7, 肝癌
4 ,胆囊炎
1
认识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 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
主要功能是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出粪便。
2
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概念: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
49
(二)致病性
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
水平传播
性传播:不少见。 密切接触:有可能
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
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50
临床表现
• 急性肝炎 • 慢性肝炎 • 重型肝炎 • 慢性HBsAg携带者 • HBV与原发性肝癌
类型: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
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16
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 和侵袭(损害)因素平衡失调 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为主 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
• 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
疼痛性质:
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烧心)或剧痛
疼痛部位:
GU—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DU—上腹正中或偏右
20
疼痛特点
疼痛的节律性: • 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 GU:进食→疼痛→缓解
1,胃炎
5, 肝炎
2,消化性溃疡
6, 肝硬化
3,肠炎
7, 肝癌
4 ,胆囊炎
1
认识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 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
主要功能是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出粪便。
2
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概念: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
49
(二)致病性
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
水平传播
性传播:不少见。 密切接触:有可能
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
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50
临床表现
• 急性肝炎 • 慢性肝炎 • 重型肝炎 • 慢性HBsAg携带者 • HBV与原发性肝癌
类型: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
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16
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 和侵袭(损害)因素平衡失调 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为主 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
• 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
疼痛性质:
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烧心)或剧痛
疼痛部位:
GU—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DU—上腹正中或偏右
20
疼痛特点
疼痛的节律性: • 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 GU:进食→疼痛→缓解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cb7b23a417866fb94a8e39.png)
反应性(返流性)胃炎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3629b7e87101f69f319521.png)
(二)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 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
(三)自身免疫损伤 如恶性贫血
(四)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分泌黏附素,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 白及细胞空泡毒素,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中降解胃黏膜表面黏液,破 坏它们的屏障作用。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最常见的胃黏膜疾患,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发现。 病理变化: ⒈炎性病变限于胃黏膜上1/3。 ⒉浸润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 ⒊黏膜浅层水肿、浅表上皮坏死脱落,可见小出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镜下观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 由表浅性胃炎发展而来。根据病因不同分为 A、B两型。 A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内因子抗体,国外多见。
B型:吸烟、酗酒、APC药物有关。国内多见,与癌变 有关。
病理变化
大体 1.胃黏膜呈灰白色或灰绿色。 2.病变呈局灶性,萎缩的胃黏膜变薄,与周围正常胃黏
• 黏膜屏障功能降低→→H+逆向弥散进入胃黏膜→→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2)触发胆碱能神经→→促进胃蛋白酶分泌,加
强胃液的消化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80%~100%。 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0%~80%。 加用抗生素治疗溃疡病,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
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较
小较深
病理变化
光镜: • 溃疡底部分四层结构
➢ 渗出层 ➢ 坏死层 ➢ 肉芽组织层 ➢ 瘢痕层
慢性消化性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
疤痕组织
临床与病理联系
1.规律性上腹痛(本病特点) (1)溃疡周围炎使胃壁内神经感受器敏感性增强。 (2)胃肌痉挛。 (3)胃酸作用刺激病灶。 (4)溃疡部位神经末稍暴露、胃酸及食物刺激。 2.胃酸分泌增高: 返酸、嗳气
(三)自身免疫损伤 如恶性贫血
(四)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分泌黏附素,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 白及细胞空泡毒素,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中降解胃黏膜表面黏液,破 坏它们的屏障作用。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最常见的胃黏膜疾患,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发现。 病理变化: ⒈炎性病变限于胃黏膜上1/3。 ⒉浸润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 ⒊黏膜浅层水肿、浅表上皮坏死脱落,可见小出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镜下观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 由表浅性胃炎发展而来。根据病因不同分为 A、B两型。 A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内因子抗体,国外多见。
B型:吸烟、酗酒、APC药物有关。国内多见,与癌变 有关。
病理变化
大体 1.胃黏膜呈灰白色或灰绿色。 2.病变呈局灶性,萎缩的胃黏膜变薄,与周围正常胃黏
• 黏膜屏障功能降低→→H+逆向弥散进入胃黏膜→→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2)触发胆碱能神经→→促进胃蛋白酶分泌,加
强胃液的消化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80%~100%。 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0%~80%。 加用抗生素治疗溃疡病,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
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较
小较深
病理变化
光镜: • 溃疡底部分四层结构
➢ 渗出层 ➢ 坏死层 ➢ 肉芽组织层 ➢ 瘢痕层
慢性消化性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
疤痕组织
临床与病理联系
1.规律性上腹痛(本病特点) (1)溃疡周围炎使胃壁内神经感受器敏感性增强。 (2)胃肌痉挛。 (3)胃酸作用刺激病灶。 (4)溃疡部位神经末稍暴露、胃酸及食物刺激。 2.胃酸分泌增高: 返酸、嗳气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70456da5e9856a5612609c.png)
一、饮食与慢性胃病有密切关系 二、药物使您受伤的胃雪上加霜 三、精神压力大是胃病元凶之一
.
胃病的症状
• 胃炎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最常见 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 泻、食欲不振。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 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前或在饮 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严重者可有柏油 便、黑便或血便。
•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 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 的消化。
• 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 保暖不要受寒。
• 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 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 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
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 症改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 特点: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
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
❖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 要病因
❖ 自身免疫 壁细胞抗体(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 内因子抗体(intrinsic factor antibody,IFA) IFA与内因子结合导致 VitB12吸收障碍 常见于A型胃炎
• 十二指肠胃反流 – 胆汁反流性胃炎
• 其它因素 – 吸烟、酗酒、浓茶、咖啡、 过冷过热及过于粗糙食物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NSAID 等 – 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肝 硬化门脉高压致胃黏膜供血 不足,营养不良
.
分类-根据病理
.
临床表现
❖ 常见病 ❖ 男性略多于女性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
胃病的症状
• 胃炎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最常见 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 泻、食欲不振。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 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前或在饮 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严重者可有柏油 便、黑便或血便。
•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 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 的消化。
• 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 保暖不要受寒。
• 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 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 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
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 症改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 特点: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
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
❖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 要病因
❖ 自身免疫 壁细胞抗体(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 内因子抗体(intrinsic factor antibody,IFA) IFA与内因子结合导致 VitB12吸收障碍 常见于A型胃炎
• 十二指肠胃反流 – 胆汁反流性胃炎
• 其它因素 – 吸烟、酗酒、浓茶、咖啡、 过冷过热及过于粗糙食物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NSAID 等 – 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肝 硬化门脉高压致胃黏膜供血 不足,营养不良
.
分类-根据病理
.
临床表现
❖ 常见病 ❖ 男性略多于女性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消化系统常见病PPT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2ab7caaef8941ea76e055a.png)
临床症状
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 节律性上腹痛。
十二指肠表现为两餐之间疼痛(饥饿痛), 进食后可缓解; 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约一小时疼痛,经一至两 小时后缓解。 老年患者缺乏典型节律性疼痛。
并发症
出血 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十二指 肠球溃疡则不会。
NSAID相关性胃肠粘膜损伤的防治
胃粘膜保护剂:米索前列醇 抑酸剂:PPI及H2R拮抗剂 根除HP
胃
癌
早期:指病灶局限且深度不超过黏 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病变的范围, 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黏膜下层, 侵及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 或浆膜外者称晚期胃癌。
癌前状态
诊断标准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加活检 对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 1 、男性 40 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 吐或黑粪者 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 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 5、大于2cm的胃息肉 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治 疗
大肠息肉的治疗
可行肠镜下切除治疗,息肉大且切除困 难者可先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 择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胃息肉和肠息肉都属于癌前病变,特别 是腺瘤,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及早行镜 下切除可以预防其癌变的发生。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目前推荐以质 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为基础加上两种抗 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可选用的抗生素 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 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如情况允许应立即停药,如不能停止使 用应给予质子泵抑制剂长程维持治疗。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材料PPT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材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93b0a8453610661fd9f43d.png)
非静脉曲张出血:PPI,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 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35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三、寻找出血病因
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规律性腹痛,肝 硬化病史,用药史等
胃镜检查 腹部CT、B超检查 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X线造影:应在出血停止后进行
36
下肢浮肿,伴纳差、乏力 既往“慢性乙肝”病史 查体: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
肿
13
问题
初步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
鉴别诊断?
尿毒症 心功能不全 自发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下一步检查?
腹部B超、肝功能、腹水穿刺
14
肝硬化
病因:
一、病毒性肝炎 二、酒精中毒 三、营养障碍 三、营养障碍 五、循环障碍 六、代谢障碍 七、胆汁淤积 八、血吸虫病 九、原因不明
18
肝硬化
诊断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三系↓) 肝功能(胆红素↑,肝酶↑,蛋白↓ ) 凝血功能(凝血时间↑ ) 肝纤维化指标 腹水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消化道造影
特殊检查
胃镜、腹腔镜、肝活组织检查
19
腹水
肝脏缩小,表 面凹凸不平
脾脏增大
20
肝硬化
一般治疗:休息,易消化、低盐饮食 药物治疗:抗纤维化、抗病毒 腹水治疗:
胃癌伴幽门梗阻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腹膜炎 肠梗阻
下一步检查?
腹部平片、腹部CT、胃镜+活检
9
胃癌
早期胃癌:
上腹轻度不适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或胃 炎相似。
进展期胃癌:
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 ,或近期上腹痛 频率加快、程度加重
35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三、寻找出血病因
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规律性腹痛,肝 硬化病史,用药史等
胃镜检查 腹部CT、B超检查 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X线造影:应在出血停止后进行
36
下肢浮肿,伴纳差、乏力 既往“慢性乙肝”病史 查体: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
肿
13
问题
初步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
鉴别诊断?
尿毒症 心功能不全 自发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下一步检查?
腹部B超、肝功能、腹水穿刺
14
肝硬化
病因:
一、病毒性肝炎 二、酒精中毒 三、营养障碍 三、营养障碍 五、循环障碍 六、代谢障碍 七、胆汁淤积 八、血吸虫病 九、原因不明
18
肝硬化
诊断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三系↓) 肝功能(胆红素↑,肝酶↑,蛋白↓ ) 凝血功能(凝血时间↑ ) 肝纤维化指标 腹水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消化道造影
特殊检查
胃镜、腹腔镜、肝活组织检查
19
腹水
肝脏缩小,表 面凹凸不平
脾脏增大
20
肝硬化
一般治疗:休息,易消化、低盐饮食 药物治疗:抗纤维化、抗病毒 腹水治疗:
胃癌伴幽门梗阻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腹膜炎 肠梗阻
下一步检查?
腹部平片、腹部CT、胃镜+活检
9
胃癌
早期胃癌:
上腹轻度不适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或胃 炎相似。
进展期胃癌:
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 ,或近期上腹痛 频率加快、程度加重
2021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康复完美版PPT
![2021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康复完美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8149c658fb770bf68a55b7.png)
6.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进展自我锻炼,如跑步、 游泳、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球类等锻炼
还可选择休闲性作业活动,在娱乐活动中到达治疗 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思考题
1.慢性胃炎的定义是什么? 2.慢性胃炎的安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第二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定义:
如果出现出血、穿孔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劳动、就业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发生ADL能力及其相关活动受限、社会交往受限和劳动能 力下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康复治疗 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早期介入
六、安康教育
4.饮食调节 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防止长期饮浓 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的粗糙食物,以免 胃黏膜损伤
5.预防疾病发生 防止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吲 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保护黏膜屏障、 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一般患者其日常生活活动不会受限
性溃疡,亦可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 〔3〕碘离子透入疗法:
方法参见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 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触的其他部位的溃疡,包括食管、胃肠 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梅克 尔(Meckel)憩室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 层,与糜烂不同
病因:
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大于防御因素时所致
5.其他病症 可伴有反酸、胃灼热、嗳气等消化 不良病症
体征:
上腹部压痛 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 胃溃疡偏左上腹 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
患者的肌力下降
〔二〕心理功能障碍 焦虑、抑郁
如慢性胃炎迁延不愈,尤其是出现恶性贫血会影 响患者的心理功能,出现焦虑、抑郁
〔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还可选择休闲性作业活动,在娱乐活动中到达治疗 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思考题
1.慢性胃炎的定义是什么? 2.慢性胃炎的安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第二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定义:
如果出现出血、穿孔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劳动、就业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发生ADL能力及其相关活动受限、社会交往受限和劳动能 力下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康复治疗 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早期介入
六、安康教育
4.饮食调节 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防止长期饮浓 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的粗糙食物,以免 胃黏膜损伤
5.预防疾病发生 防止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吲 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保护黏膜屏障、 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一般患者其日常生活活动不会受限
性溃疡,亦可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 〔3〕碘离子透入疗法:
方法参见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 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触的其他部位的溃疡,包括食管、胃肠 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梅克 尔(Meckel)憩室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 层,与糜烂不同
病因:
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大于防御因素时所致
5.其他病症 可伴有反酸、胃灼热、嗳气等消化 不良病症
体征:
上腹部压痛 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 胃溃疡偏左上腹 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
患者的肌力下降
〔二〕心理功能障碍 焦虑、抑郁
如慢性胃炎迁延不愈,尤其是出现恶性贫血会影 响患者的心理功能,出现焦虑、抑郁
〔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