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与日本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中国与日本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9e01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c.png)
中国与日本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随着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逐渐正常化,中日两国旅游业也逐渐走出了矛盾与争议,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会对中日两国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一、行业规模据日本观光厅和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数据,2019年日本接待了前往日本的外国游客共计319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达到了986万人次,占比为30.9%。
而同期,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总人次为70.42亿人次,其中出境游人次为1.49亿人次,占比为2.1%。
从巨大的市场规模来看,日本旅游业发展要落后于中国。
但是在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上,日本却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二、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无论是在旅游产品还是服务质量上,日本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日本的旅游景点有着非常高的美学和文化内涵,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非常齐全和完善的,可以为来自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非常丰富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而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之路还很长。
中国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自然、人文、餐饮、住宿等多个方面。
但是对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却一直是旅游业最大的难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中国的旅游服务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服务。
三、旅游消费水平日本世界级的旅游景点、优质的旅游服务、便利的交通设施都需要较高的费用维护。
因此,在旅游消费水平上,日本显然要高于中国。
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消费相比,通常出现相对更高的消费支出。
而日本依托发达的国内市场及高品质服务,其旅游消费指数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而中国旅游消费的总体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旅游商品和服务上,中国旅游市场存在着门票价格波动大、住宿价格贵、交通条件限制等问题。
四、旅游类型相比较而言,日本旅游业中,自由游、深度游和文化旅游更为受欢迎。
游客可以在日本的美食和文化中放松、感受传统,同时,也对生态旅游、体验旅游越来越感兴趣。
与此相比,中国旅游业中,海岛游、休闲度假和文化遗产游更为主流。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四篇精选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四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05ac464f01dc281e53af0bc.png)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
但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如对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端。
其中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面对中日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式下,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提出的5点主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明确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原则,妥善解决问题,确立共同利益,构筑长期发展的框架。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战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恢复以来表述中日关系时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关键词。
涉及中日之间的历史时,人们常常用两个相互关联的时段来概括和定义。
一是从古至今中日间长达2000年的交往史,谓其主流是好的;二是近代以来那一段“不幸”的历史。
这里的“以史为鉴”,不言而喻特指后者。
而且,它与战后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形成为前提性逻辑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在长期使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当时的“未来”,已经流变为“现实”乃至“历史”。
如战后已一个甲子,中日关系正常化也已迎来35周年,在这样一段不算很长但也不算短的、“未来”不断衍化为“现实”与“历史”的过程中,日本人是否已经以那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为殷鉴、痛定思痛,重塑民族灵魂与国家形象了呢?对于战后日本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国家的根本发展方向,在今天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这已日益成为一个在很多场合、特别是一些重大场合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问题,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起侵略罪行。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f5b4b4de45c3b3567ec8b39.png)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现状目前,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还在僵持对抗,事态不断升级。
中国上下游行抗议此起彼伏,各地游行队伍中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抵制日货。
” 由涉及领土主权争端,而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经济领域。
如何“抗日”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当政治诉求通过和平方式无法实现时,即将面临爆发战争的风险。
然而对于中日两国,当今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仅为了6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爆发战争,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角度上看,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尤其中国大陆,一贯是“政治问题经济解决,经济问题政治解决”,于是“抵制日货”首当其冲。
据央视调查,9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日本产品。
有网友认为,经济制裁也是一种武器,并且同样能达到军事上反制的效果。
并提出可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减少、拖延或停止从日本进口商品。
日本是依赖出口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1年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
排在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韩国分别占12%和6%。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如果中国启动经济制裁,日本企业将遭受严重损失,或引发日本经济危机,日本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二是增加对日本国债的投资交易,大举做空;或大量购买日元,逼迫日元大幅升值,等等方式,给日本经济造成通胀,搞垮日本经济。
三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
在税收、环保、劳工权益方面对日企进行严查。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民间网友的观点,那么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主要国有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发出声音建议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如果中国制裁日本,日本经济将严重受损,而中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日本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近10年对华保持贸易盈余,累计达2000亿美元以上,至今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中国一旦实施经济制裁,对处于衰退边缘挣扎的日本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论文1500字左右
![中日关系论文15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853dfcdf28ea81c758f578c6.png)
论中日关系发展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
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
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
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
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
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0691b34a32d7375a417804e.png)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
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
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
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
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
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竞选演讲中他也曾说:“以前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今后将及时闭嘴。
自由主义视角下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现象的分析及预测
![自由主义视角下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现象的分析及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aa8b574471fe910ef02df8af.png)
(一)1972年—20世纪90年代
这个时期中日呈现“战略伙伴”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中日达成了多项贸易协定,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经贸关系,表现出一种“政热经热”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因为两级格局下,面对苏联的威胁,中日共同利益大于矛盾,要通过经济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日本试图使中国变为抵御苏联的前沿阵地;中国改革开放要求加强与外国联系,日本拥有双边经贸关系地域优势。
参考文献:
【1】崔万田、战岐林:《“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1期,第20—27页。
【2】朱丽莉:《中日关系的现状、趋势与对策》,载《辽宁经济》2007年第2期,第20页。
【3】孟宪凤、赵连泰:《中日关系发展走向及其展望》,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第47—50页。
三、预测——中日关系发展趋势
中国历来主张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中日关系之所以在小泉时代出现冰点,主要由于小泉政府不顾大局的各种行为。在日本政权出现变化之后,中日关系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随着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中日间经济交流会愈发深入,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正在加强,不管哪个政党执政,发展经济必然是重点,改善政治关系来促进经济交流是必然选择。中日关系中有些挑战不可避免的,诸如领土、能源、意识形态等问题仍存在严重分歧,当这些分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爆发,便会成为阻碍中日关系的消极因素,但中日关系的大趋势仍然是和平前进的,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波折。
●分析: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是互惠互利的一种选择,总体呈“互动双赢”格局。日本资金、技术能够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也可使日本充分受益,缓解经济颓势。二者形成了内在互动机制,经济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
中日关系未来发展取决于日能否回归理性
![中日关系未来发展取决于日能否回归理性](https://img.taocdn.com/s3/m/9086ccd749649b6648d7470f.png)
中日关系未来发展取决于日能否回归理性万顷东海怒波汹涌,惊涛昼夜不息地拍打着令普天下华夏子孙共同牵挂的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
从今而后,钓鱼岛每一天的气象变化,将通过荧屏传入神州大地每一户人家。
钓鱼岛是中国的!这华夏子孙共同的声音,从今而后将更加响亮地传遍世界。
日本对钓鱼岛的“买”与“卖”,注定是一场自编自演、非法无效的闹剧。
这一挑衅丝毫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性质,同时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野田政府不仅单方面背弃了上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搁置争议”的默契,甚至声称中日根本就不存在领土争端,对两国领导人当年的共识矢口否认,这是令人震惊和无法接受的历史倒退。
野田政府这种倒退,严重挤压了中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议的外交空间,对中日关系、日本社会气氛及日本未来走向,产生了多重毒害。
日本众议院前议长河野洋平近日公开批评,日本外交理应秉承理性和诚实,以史为鉴,不能无视大局和原则。
但野田政府所作所为,却距离“和平外交”越来越远。
理性和诚实,首先需要建立在以史为鉴、诚意接受历史教训的基础上。
67年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书面接受盟国所有要求,其中便包括放弃其“以武力或贪欲攫取的土地”。
显然,日本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是对二战结果的公然否定,对战后国际秩序构成严重挑战。
不论中国还是其他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都不可能容忍日本否认二战成果。
这场“购岛”闹剧,不仅深刻暴露了日本政府的不理性和不诚实,也令人回想起上世纪日本走上军国主义不归路的沉痛教训。
当年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并非一朝一夕的突变,而是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极右势力如同无人拘管的野驴,从军部到内阁再到操控社会舆论,不断积蓄非理性能量,最终冲昏整个大和民族的头脑,给邻国和世界,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灾难。
如今,在这场购岛“闹剧”中,野田政府非但不思约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极右翼政客,反而出于国内政治利益考量,与其一唱一和,对右翼势力百般纵容,日本政坛甚至出现希望冲破战后和平宪法的危险倾向。
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58c87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虽然中日两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走向了缓和和发展。
首先,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当前,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而且彼此间有着很多经济合作的机会。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扩大双边贸易额,并且在一些重要领域开展合作,例如科技研发、环保技术等。
此外,中日两国还可以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其次,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和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当前,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相对稳定,双方都希望维持良好的邻邦关系。
双方可以加强高层互访,增加政治对话的频率,交流各自的政策和立场,增进互信。
另外,两国还可以加强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共同推动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再次,中日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将进一步加深。
随着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和接触的增加,人文交流将成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双方可以加强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举办更多的文化展览、艺术表演、体育赛事等,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加强教育领域的合作,例如学术交流、留学生交流等,培养更多懂得彼此文化和语言的人才。
最后,两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中日两国已经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合作机制,例如政府间经济对话、高层人文交流等。
未来,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这些合作机制的作用,通过定期会议和磋商,解决各类问题和争议,推动合作的深入展开。
同时,也可以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协调,例如气候变化、反恐等,共同应对挑战。
综上所述,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一个逐渐走向缓和和发展的过程。
这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以合作为基础,处理好现存的问题和争议,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扩大经济交流和人文交流,建立更为稳定和持久的邻邦关系。
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形势与政策 - 论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 - 论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24f0dead51f01dc281f14f.png)
论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在中国,一旦涉及到中日关系,似乎就一定要牵扯上抗日战争、侵略、南京这些敏感词汇,中国人的仇日情结就像男人骨子里剔除不去的处女情结一样坚固牢靠。
可实际上,日本人到底触痛了中国那片逆鳞?杀了太多的人?奸淫掳掠?杀人放火?都不是,抗日战争让我们愤怒,愤怒的源头不是对方的罪过,而是我们自己的懦弱。
让我们痛苦的、谈之色变的东西,是那个任人宰割却无力还手的旧中国,是那个受尽欺辱却只能含着血泪等待救赎的旧时代,是那个外交上失败得一塌糊涂导致我们只能傻呆着受人欺凌的旧政治。
在日本人眼里中国是个大盘子,钧窑的质感,上等的釉色,绝佳的诱惑,关键是盘子里放着大鱼大肉,不仅能让他们吃饱,更能让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脱离那个海马一样的小岛。
中国对日本的吸引力使得日本变成了穷凶恶极的侵略者,他们借着欧洲的战火,把灾难带到中土大陆上来。
幸而日本人没能成功,这个大盘子没他们想象中那么容易下嘴。
二战后中日关系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状态,日本始终觊觎着东海对面的肉,而整个国际趋势和中国日渐鼎盛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又让他忌惮万分,战争手段在新世纪明显行不通,中国可不是伊拉克,美帝国说打就打说要就要,日本也不是美利坚,二战的“小男孩”给他的领土和人民都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创伤。
日本需要中国,中国是他的金库,日本国内有世界顶尖的汽车技术、电子技术、次加工技术和色情产业,包括其软实力——漫画。
但这些高端的技术需要市场,美国有钱,却不太给日本面子,欧洲较远,更何况欧洲作为现代工业的源头自己有足够精良的产业,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场还是亚太地区,尤其中国——地大、人多、有闲钱、有虚荣心,同时自己缺乏生产实力。
日本不可能跟中国翻脸,一方面从经济上来讲,他会失去广袤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容易应付的敌人。
加上日本国内国民对战争和破坏的抵触情绪及许多学者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督促着日本政府采用和平的外交手段来解决中日双方的矛盾。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1239c106c175f0e7cd137aa.png)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摘要: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
现状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在的综合,它是历史的沉淀与推进,也是未来发展的触点,认清现状,得先从处理中日之间的问题开始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关于日本军国主义与国家正常发展需求的关系问题。
军国主义是日本二战前一段时期所奉行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模式,而许多人将今天日本谋求正常国家也就是要求取得集体自卫权看成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这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当今的日本不可能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一个原因是日本今天已没有这种必要;二日本国民也不会答应这样做;三是国际社会和国际机制的制约。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需求,而应坚决反对日本在走向正常国家的过程中的军国主义思潮。
第二,关于日本历史问题与中日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日本历史问题是关于日本政府对二战时期侵华战争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日历史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及其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性。
因此,既不能像某些人所主张的那样,可以忽视日本的历史问题;同时也更不能将历史问题看成是中日关系的全部,除历史问题以外,中日间还有其它许多重要事情和问题要做要解决,事实上,当今中日所表现出来的台湾问题、东海问题,能源竞争问题等,哪个问题都不比历史问题轻松。
因此,在历史问题上,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又要顾全中日关系的大局。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发展中日友好“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精选】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36a538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7.png)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摘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始终缠绕在战争,合作,争执中,始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种矛盾突出,使得中日关系在战略、政治和经济层面呈现出微妙的互动过程。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前受之前一系列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困难固然存在,但友好与合作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冷中见热、经济合作火热、安全合作深化、民间交流频繁。
展望未来,中日须加强在东亚安全机制、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合作基础,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在此论文中将大胆预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局面,即“大体维持现状”、“长期持续恶化”、“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并从世界、地区、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战火,冷战,和解,合作与交流,紧张与缓和中交织前行。
战火中的中日两国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基调,它将长时间的影响两国人民在对待两国发展的态度看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
但因两国对待外来文明和侵略的态度和做法不同,这两个国家的也将迎来不一样的命运。
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加上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对外扩张谋求发展道路的野心,使得它迅速将它的魔爪伸向了贫弱的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掠夺中国大量的赔款和土地,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日本对外抢掠的野心,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中日甲午战争实际意义来讲只是战火中的中国和日本的一个彩排。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硝烟弥漫之前,日本又自导自演在中国掀开它接下来惨无人性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的一个又一个的序幕。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中日关系的现状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中日关系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5d72ba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2.png)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中日关系的现状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国,是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国土面积大,与许多国家接壤,其中包括日本、朝鲜、泰国等。
自古以来,我国与各国相处融洽,关系友好,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十分复杂。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1、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第一,领土争议存在。
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
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
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
第二,台湾问题。
日本把防守范围扩大至台湾,在美对台协防时将可能提供后勤保障,在台独问题上态度暖昧。
福田访华时公开表明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人联合国,不支持“人联公投”。
这是迄今日本领导人对台的最鲜明态度,但同时福田又强调说是“不支持”而非“反对”,其原因在于日国内亲台势力的掣肘。
第三,历史问题仍未解决。
参拜靖国神社,由于福田政权的运作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为缓和党内矛盾,福田虽不主张立即修改宪法、不赞成参拜靖国神社,但在自民党大会通过的《xx年自民党运动方针》里仍保留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和“制定新宪法”的内容。
而自民党内部历来鼓动“参靖”和“修宪”的势力仍伺机而动,一些把缓和与中国关系当作权宜之计的战略派政治家也显示出故态复萌的苗头。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6323a11e87101f69e31958b.png)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王焕英 Y30150777 工程151摘要: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特别是东海和钓鱼岛争端问题。
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受到中日两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受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仅从中日经贸关系的角度,分析两国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际形势;经济从近年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来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概括起来,可以说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可以预见,友好发展仍将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和基本走势[1]。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步伐的加快,中日关系的发展难免出现矛盾和分歧,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在特殊时期、特殊问题上陷入局部对抗的可能。
一、中日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1. 双边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直接投资国,同时又是中国政府间资金合作的主要伙伴。
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4年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目前,日本的国际贸易占GDP 比重为30%左右,中日贸易额为3000 多亿美元,占日本国际贸易总量约20%,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而且近年日本一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
2.直接投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此后形成了三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80年代初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投资波及到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
到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461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量的9%左右,超过欧盟25国对华累计直接投资的总和。
另外,中日在生产领域分工合作进展也非常迅速。
中日关系-论文-形势与政策
![中日关系-论文-形势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cf8e0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a.png)
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相信,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多极化多极化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 现状及走向现状及走向目录:一:一 中日关系现状;二中日关系现状;二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利与弊;三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利与弊;三 中日安全环境;四境;四 如何正视中日关系;五如何正视中日关系;五 破解中日关系的策略及展望。
破解中日关系的策略及展望。
引言: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
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
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中日关系是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日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
对此,日本是极为重视的。
1989年后日本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1997年日本又将外交目的明确表述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展望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47aec7e31b765ce05081477.png)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展望一、中日关系现状: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愈发错综复杂:一方面两国各领域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深入,为两国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为以后两国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空间;另一方面,遏制、破坏两国关系的一些敏感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给两国正常的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日关系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近日,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10ba0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e.png)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中日关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两个邻国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日关系经历过战争、冷战、和解和合作等多个阶段。
本文将阐述中日关系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进程1. 古代时期中日两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
中日的文化交流始于东汉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日本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影响,汉字、书画、诗歌、哲学等文化传统与中国基本上相同,弥漫着中国的影响。
并且,由于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距离较近,导致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着中国古代的诗歌、祭祀、礼仪等传统。
2. 近现代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后续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使中日关系变得紧张。
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1945年日本被击败,关系持续紧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本开始恢复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两国商业交流逐渐展开,1954年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周恩来总理首次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关系得以改善。
1980年代,中日关系迎来了“和平友好时期”,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协议》。
1984年两国互设驻使馆,1987年达成“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经济领域的合作。
3. 当代时期21世纪初,中日关系再度陷入波折。
2001年,安倍晋三就中日平常大使馆遗失的文件事件引发争议,2005年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更是导致两国争议加剧。
此外,钓鱼岛主权问题、东海海域划界、历史问题等引起了中日间的矛盾。
2010年,中日两国达成《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但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日本对华敌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总有起起伏伏和曲折感。
此外,中日双方还开展了多轮领导人会晤,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大。
两国已经成为相互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在国际关系中,中日也有很多相同的责任和利益,如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平衡等问题。
日元的未来趋势是
![日元的未来趋势是](https://img.taocdn.com/s3/m/78179f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8.png)
日元的未来趋势是日元作为日本的货币,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日元的未来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日元的未来走势。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日元的未来可能会受到日本经济状况的影响。
随着日本经济步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率下降。
日本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对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
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日本央行可能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日元贬值。
其次,政治因素也会影响日元的未来趋势。
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货币的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如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国内投资,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提高投资者对日本经济的信心,进而推动日元升值。
但是,政府如果采取紧缩政策,削减开支,可能会导致经济疲软,日元贬值。
此外,国际关系也对日元的未来有重要影响。
日本作为一个出口型经济体,国际贸易对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如果发达国家对日本商品有较高需求,可能会增加日本的出口量,进而推动日元升值。
然而,如果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形成保护主义趋势,日本的出口量可能会下降,导致日元贬值。
此外,金融市场的走势也对日元的未来起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通常会将资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投资工具中。
如果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可能会增加对避险资产的需求,推动日元升值。
但是,如果金融市场稳定,投资者更倾向于风险资产,可能导致日元贬值。
总体而言,日元的未来走势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都可能对日元产生重要的影响。
尽管预测未来走势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观察和分析,更好地了解日元的走势,并在投资决策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模式
![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de293d0d15abe23482f4d6f.png)
未来的中日关系将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换言之,未来的中日关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到我在前面已经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即东亚处在国际格局的转型之中,中日关系已经并仍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这中结构变化表现中国正迅速走向强大,日本正急切地谋求“正常国家”地位,争取政治大国地位和相应的“军事权利”。在东亚格局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可以预见,中日之间将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或者已有的战略性问题也已经或将会经历新的变化。
第三,健康友好的中日关系对中国的安全也极为重要。
我们知道,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将需要处理好两件大事:一是进一步使中美关系朝向正常化的发展,这是带有全局意义的。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战略中制定了联日压中的战略,因此一般认为美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问题;二是阻止危险程度正在显著增长的“台湾独立”,并且大力争取基本和平地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但中国外交的这两件大事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美日之间具有军事、外交同盟关系,同时日本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中日关系处理的好,那么可能在中、美、日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战略三角关系,中国在中美关系中就可以增加谈判的砝码,也将会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也克利用日本来打压日益膨胀的台独势力。相反,如果中日政治关系今后严重恶化,这将给中国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增添重大困难,同时会使陈水扁之流和日本国内逐渐增强的支持“台独”的势力得到更加稳定的幕后支持。因此,在中美关系曲折起伏,台湾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稳定中日关系,对改善我国的安全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处理中日关系应有全局性的大战略意识,而不能仅看到一时的一个方面。
中日动漫对比及发展趋势论述
![中日动漫对比及发展趋势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deb6ccf8c75fbfc77db2e0.png)
·1978年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 节最佳影片奖
·1982年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国际 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 际电影节评委奖
·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 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篇特别奖
·1963年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
· 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 创作评委会一等奖
说起《大闹天宫》,就不能不提中国动画界享有 盛誉的万氏兄弟。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制作了 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在亚洲非常有 影响。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 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 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他后来到中国访 问,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比浅 及谈 发中 展日 趋动 势漫 对
名词解释
【动漫】
· 动画和漫画的合成。 ·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发源于日本。 【动画】 ·它是指把一些原本没有生命(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制作成影片(或电视) 并放映后,成为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广义的动画包含剪纸片、木偶片等艺术 形式。在中国它们也被称为“美术片”或“卡通片”。 【漫画】
一、中国动漫的光辉昨日
二、中国动漫的尴尬今天
三、中国动漫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动漫的辉煌昨日
·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 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 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 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 高。但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 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 鱼》(1952)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 的影子 。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 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时,出 现了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做的 情况。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 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 画电影的出路。”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提 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 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cbfed4777232f60ddcca1e9.png)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展望■文/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虎林摘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双方经贸关系日趋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也有摩擦与纠纷,但两国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依赖关系,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达到“双赢”局面,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本文从投资和贸易角度分析中日两国经贸的现状及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贸双赢对外贸易中日两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贸易往来,近年来,却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国现处于瓶颈时期,对此现象要用“望远镜”来看待未来,不能用“显微镜”来看现状。
双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继续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之路。
一、中日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相互贸易的依存度仅表现中日两国的贸易现状,而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处于停滞时期。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进口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此局面的打破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以及钓鱼岛等严重敏感事件,加上日本国内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严重阻碍了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
其表现主要有:(一)两国贸易额的下降中日两国自2012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就处于滞缓阶段,致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波及,如同中日两国的贸易额从2011年的近3500亿美元降落至2013年的3100亿美元,贸易额在两年间下滑比例接近10%,从而严重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即便是在2014年有小幅度提高,但也不能完全解除两国间显现的经冷现状。
(二)对华直接投资跌幅缩窄在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由上年同期的第二下降到第四,降幅同比下降了接近49%,但根据2015年4月17日,凤凰财经综合频道报道,日本对华投资额度与去年相比较有所提升。
现阶段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缓和,但经贸关系是否能够回暖仍有待等待,即使是两国领导人就此问题进行了磋商交流,为推动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努力,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间的贸易矛盾,但也不能完全剔除两国间贸易存在的问题,要完全改善经冷现象,两国更要中国包装2016.1 81 市场纵横高瞻远瞩,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两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
隋朝,日本派遣“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
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意味学习中国文化。
但是在唐朝经历了两国第一次战争“白江之战”后,两国关系就开始有了变化,在后来发生了元日战争(1274年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到20世纪30年代。
中日关系
已经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但在建国初期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之后中日关系就如同现在一样,摩擦不断。
关键词:中日邻国摩擦主权和平
从古代来思考中日
中日交流,在汉代就有,只是那时候的日本尚未完成统一。
在公元三世纪,日本兴起了一个以大和为中心的大国,史称大和国。
当时时值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兴起以后,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等国遣使朝贡,请求册封,应该说在这个时候,中日就已经形成朝贡关系。
统一后的日本,在隋朝,日本就派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唐朝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密切的原因就是,日本为了学习唐王朝先进的政治模式、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
邦交最高最密切的时期是隋唐时期。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隋唐时期,以日本官方派出20余次遣隋唐使为表征,两国的交往出现一个高潮.日
本派出"遣隋唐使"的动机不排除学习隋唐先进文化的因素,但从理性的角度深层
次地分析思考,日本"遣隋唐使"是岛国心态的日本为了打破封闭和孤寂,发展本土
文化、扩展生存空间和加强对外联系方面需要的物化表现形式. 明朝时期,双方交流更为频繁,设计面更光。
出科学文化外,还有民间交流和经济交流。
中日战争,在公元659年,中日因为朝鲜半岛三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之后虽然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
日本方面担心唐朝对日用兵,未能主动发起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
本天武天皇登基后派遣规模更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
公元16世纪末,日本由丰臣秀吉统一,统一后他妄自尊大,竟要求朝鲜臣服(朝鲜一直为中国藩国)。
于是中日在朝鲜展开了一系列会战。
后来德川幕府建立后,中日又重现开始建交,而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关系,中日交往逐渐中断。
到了后来,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而中国仍然在封建主义踏步,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包括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的关系已经是你死我活。
而中日关系也是有如万年玄冰,万年不化。
中日的发展心态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首先我们应正视中日关系。
自古
以来,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又如老师和徒弟的关系,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是一个被中华民族同化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又造就了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日本和我国的关系十分复杂,自元末开始,其就开始侵扰我国(就是我们常说的倭寇),特别是其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更是给我国留下了一段屈辱和血腥的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的!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我国和日本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
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更是两国难得的蜜月期。
但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日本一再玩火及对领土的过分要求,严重挫伤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更是肆无忌弹。
更想篡改历史!这是每一个深受日本欺凌国家和人民所不能允许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的看待问题。
中日作为邻邦将长期存在,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为了发展,必须给我国创造一个宽松的周边环境。
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
新世纪初期中日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
具体而言,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双方将致力于构筑避免摩擦、增进合作的稳定的双边机制。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朝野、媒体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家的感情,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误导和对日本民众的煽动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尽早解决历史问题,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任意恶化。
其次,重视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今天推动中日友好的力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老一代从事中日友好的政治势力和民间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中日大学生却彼此缺乏了解,对双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日本民众中正被逐渐淡忘。
所以,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最后,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
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走出中日关系的歧路,媒体负有重要的责任。
它不仅是中日理解和交流的窗口、桥梁和阵地,也是中日民间交流的文化载体。
所以,媒体应以宽阔的胸怀,多方位、多视角,客观公正地报导对方。
同样重要的是,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开拓性的青年,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共同走出中日关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
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
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
一方面地
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两国间相互交往与作用方式将继续得到调整,新的交往方式与渠道将在“磨合”过程中渐趋成形;亚太与东亚多边合作的发展将对中日关系产生更多影响,两国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合作将逐步增加。
只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中日伙伴关系”就能够从目标变为现实,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安全与繁荣,而且也将
是对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当代中日关系》参考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星宇
毛里和子著《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徐显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冯昭奎、林昶著《中日关系报告》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张历历著《百年中日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李玉、浦野起央主编《中日相互认识论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版。
吴学文著《风雨阴晴——我所经历的中日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田桓编著《战后中日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金熙德著《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20世纪90年代新动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李玉主编《中国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刘德有著《时光之旅——我经历的中日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张香山著《中日关系管窥与见证》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
孙平化著《我的履历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蒋立峰主编《中日关系三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吴学文、林连德、徐之先著《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陆建元著《战后中日关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