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1)小姑娘弱小的外貌与高贵的精神,形成对比。

(教师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2)对红薯稀饭的珍爱对的淡漠(甘甜橘子)(引导学生结合文段分析)(3)结合小姑娘家境贫寒,不幸遭遇与小炭炉的热气、热情待客,可以归纳为的现实和的人情作对比(凄凉;温暖)。

(以上对比写作艺术分析,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同时在训练的形式上,采取归纳——分析,分析——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而学会如何理性地赏析课文,从中体会到作品中艺术的魅力。

)2、巧妙的伏笔与照应(1)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2)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品味一下,说说这样安排好在哪里?(这一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习作典范。

”把作品赏析与指导学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果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五)学生质疑。

总结全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一设置部分主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也有利教学信息的反馈。

)(六)作业布置。

1、归纳课文的主旨。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这一作业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二是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能展现人的最美好的一面,让学生在作业中重新感悟这种善良的人性本质。

)六、说该课的板书设计。

小橘灯作者:冰心外貌初遇言谈行动语言动作怀念心理深切思念(这样的板书,从情节、表达方式、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变化等角度入手,充分体现了文路、教路和学路的和谐统一。

)。

《小橘灯》精品教案2份附相关资料

《小橘灯》精品教案2份附相关资料

《小橘灯》精品教案 2份附相关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小橘灯》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以及创意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创意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橘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橘灯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a.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对小橘灯的了解。

b. 教师简介小橘灯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朗读技巧。

c.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美。

3. 生字词学习:a.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b.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4. 课文解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5. 创意写作:a.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橘灯》2. 生字词:列表展示3. 课文内容概括:以简笔画和关键词形式呈现4. 创意写作要求:简要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自由发挥,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2.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小橘灯》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关爱他人”的主题活动。

《小橘灯》说课稿(精选3篇)

《小橘灯》说课稿(精选3篇)

《小橘灯》说课稿(精选3篇)《小橘灯》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课——《小橘灯》,说课的内容分五部分:说大纲(课程标准),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

一、说大纲(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刚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地位、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阐释:1、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强化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按反映生活内容组织单元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3、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新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无疑是看中语文能力这块“基石”,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希望于读的积累。

在这里素质教育已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劳于读书,逸于”,厚积薄发式教育已体现于《课程标准》的具体条目中。

我们虽然使用的是修订版教材,但本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向《课程标准》靠拢的原则,我设计了这节语文阅读课。

二、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选文注重了与革命生活的联系。

《小橘灯》一课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革命生活画卷。

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一种过渡与桥梁的作用,学好了本文对巩固第五课《纪念白求恩》,学习第七课《梅岭三章》有着重要的铺垫迁移作用。

2、教学重点:传统教学主要着眼于对小姑娘的人物性格的分析。

这未免有失偏颇洪镇涛先生说:“语文教学是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重点还应当侧重课文的结构形式,为此,确定了三个重点:(1)、理解、感悟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2)、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3)、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1、诵读法语文阅读能力来自于语文阅读实践。

本篇文章文质兼美是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要抓住“读”不放手,点拨前读,点拨后读,整体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交错运用,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等。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桔灯》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冰心以及作品的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小桔灯勇敢、乐观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小桔灯》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

2. 分析小桔灯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正能量。

三、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小桔灯所代表的勇敢、乐观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桔灯的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桔灯》这篇文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桔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小桔灯所代表的勇敢、乐观精神。

4. 情感共鸣:通过讲解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小桔灯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小桔灯》的内容、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主题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小桔灯》文本,作者冰心的相关资料。

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

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

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小桔灯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小桔灯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小桔灯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水平。

1.2 教学目标1. 了解小桔灯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内容1. 小桔灯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特点;2.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形象;3. 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小桔灯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1. 了解小桔灯故事的基本情节;2. 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形象;3. 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2.2 教学内容1. 小桔灯故事的基本情节;2.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形象分析;3. 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第三章:小桔灯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1. 分析小桔灯故事中的主要角色;2. 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1. 小桔灯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分析;2. 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小桔灯故事解析4.1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小桔灯故事的情节和细节;2. 分析故事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深入理解;2. 故事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分析;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小桔灯故事创作5.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学会运用小桔灯故事中的元素进行创作;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运用小桔灯故事中的元素进行创作;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小桔灯故事表演6.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深化学生对小桔灯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024《小橘灯》说课稿范文

2024《小橘灯》说课稿范文

2024《小橘灯》说课稿范文《小橘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是阅读理解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准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小橘灯》是一篇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文章,通过讲述小主人公小明想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橘灯的故事,来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语言简练,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理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导入法和讨论引导法。

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经验和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学法是合作探究法和启发式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体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教材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包括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教学课件和练习册,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板书和巩固练习。

四、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我会以一个问句开始课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通过让学生回答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端午节的认知和经历,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导入文章我将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场景和习俗,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或视频中的内容。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为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3、阅读理解我将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班阅读《小橘灯》这篇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适时暂停,询问学生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情节,以及他们对文章中人物的感受和态度。

4、讨论引导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我会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让他们讨论和回答。

例如:“小明想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橘灯,你们有没有制作过类似的物品?制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乐趣?”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初二语文说课稿小桔灯说课稿

初二语文说课稿小桔灯说课稿

初二语文说课稿小桔灯说课稿最新初二推荐语文说课稿小桔灯《小桔灯》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57年所写的一篇玲珑剔透、诗意盎然的文学美文。

文章写的是抗战以后,发生在重庆郊外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我去访友,与一个上山打电话的贫苦的小姑娘邂逅相遇。

后来我到她家探望,小女孩亲手制作小桔灯送我。

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一位虽处在艰难的环境中,却具有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小姑娘形象,把一个穷苦而早当家的孩子刻画的栩栩如生。

江老师首先让学生齐读《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引入对作者冰心的介绍,接着展示了冰心各个时期的图片。

为突出冰心充满爱心、清丽朴素的语言,江老师还安排学生欣赏了一首冰心的温情小诗,从感官上加深了对冰心文字的体会。

根据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想结合的教学原则,江老师首先出示了《小桔灯》的学习目标,具体到时间、地点、事件,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有关描述画一盏小桔灯,这在无形中已给学生细读、精读的信息要求。

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江老师安排了个别朗读和齐读的方式,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感情和感觉。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在熟悉了课文后,很自然的切入了教学目标要求。

江老师出示了具体的探讨问题:文章是怎样描写小姑娘的?同时提示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选择一段或几句你认为人物描写的很好的段落或语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具体分析。

其实就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接下来的讨论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互间进行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讨论后的发言中,学生踊跃的发表了自己对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则抓住发言中的一些契机加以点拨。

如小姑娘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中的缩是小姑娘心里胆怯的表现吗?在阴暗的仄仄的楼梯里,小姑娘为什么噔、噔、噔地下楼去了等等。

接下来一个环节中,通过幻灯演示,让学生明确了小说通过行动描写和外貌描写刻画了勇敢、镇定、善良、机警、乐观、心灵手巧、懂得关心人的小姑娘形象。

小桔灯作文教案

小桔灯作文教案

小桔灯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桔灯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自我教育和互帮互助的意识;2.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发挥自己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小桔灯的故事情节和主旨;2.学会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述说故事。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和主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那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灯泡,它们都希望能变得更加有用。

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吗?”二、讲解故事(2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故事《小桔灯》,强调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

2.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情节,及小桔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3.向学生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整理故事(15分钟)1.请学生们将故事情节按照顺序抄写在纸上。

2.学生们整理好故事情节后,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员来列举出在故事中小桔灯的优点和自己在生活中能发挥的特长。

2.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总结,其他小组可以进行点评。

五、表达故事(20分钟)1.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鼓励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

2.学生可以选择将故事改编成自己喜欢的形式,例如诗歌、话剧等,能够进行表演。

六、教学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小桔灯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2.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自己的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小桔灯》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达到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互帮互助的意识,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设计上,通过整理故事情节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情境,并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如“小桔灯”、“照亮”等。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小桔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小桔灯带来的温暖和希望,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桔灯模板、彩纸、剪刀、胶水等。

2. 教材:小桔灯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桔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桔灯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如“小桔灯”、“照亮”等,学生跟读并组词。

3. 课文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学生自主朗读并模仿。

4. 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5.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小桔灯,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分享与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制作的小桔灯,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培养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小桔灯的特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关爱和温暖。

8.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主动讨论。

2. 朗读能力: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动手能力:观察学生在制作小桔灯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意表现。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橘灯》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为给母亲治病,制作小橘灯并售卖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探讨故事主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橘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讲解生词、短语,解释句意。

c) 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

4. 例题讲解:a) 请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句子,分析其描写方法。

b) 请学生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小女孩的内心情感。

a)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b) 仿写一个人物或景物描写。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2.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3. 景物描写方法: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4. 主题:爱心、责任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b) 以“我的爱心行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b) 作文: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一次爱心行动,展现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桔灯》一文,了解作者冰心以及她的作品风格。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桔灯》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主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桔灯》全文。

2. 相关资料:作者冰心的生平介绍、象征手法的解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小桔灯吗?它有什么特殊寓意?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小桔灯》,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小桔灯象征着什么?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小桔灯故事。

(2)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点评。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小桔灯》。

8. 板书设计小桔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象征手法:温暖、希望、勇气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能够独立完成小橘灯的制作过程;3. 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出漂亮独特的小橘灯;4. 认识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文艺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制作小橘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设计小橘灯的形状和样式;4. 增加对传统节日文化及手工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简要讲解和理论指导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及课件等多种手段呈现知识;2.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制作小橘灯并展示效果;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设计出自己的小橘灯样式。

四、教学流程1.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结束基础课程后,学生们半睡半醒的坐在座位上,这时候老师顺手拿起了一个小橘灯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学生们都围上来一看,原来是新课程的主角——小橘灯。

老师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小橘灯,谁会制作小橘灯等提问,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程。

2. 知识讲解环节(15分钟)老师通过图文并茂地展示小橘灯的制作步骤、材料等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且积极举手参与互动。

3. 制作指导环节(60分钟)在制作环节中,老师先指导学生们熟悉小橘灯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并且分组进行的小橘灯的制作。

学生们有团队合作的机会,互相指导、探讨,增进彼此的友谊。

4. 分享交流环节(20分钟)在制作结束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制作完的小橘灯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同学有机会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独特的创意和经验。

学生们在分享中互相学习和碰撞出了更多的创意。

5.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最后老师通过问答方式进行总结,并要求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位同学都能学会制作小橘灯,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体会这样的一节课既传承了传统节日文化,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带给同学们乐趣、收获和成就感。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小橘灯》。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橘灯的照耀下,与小姑娘相处的经过,以及小橘灯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文章通过小橘灯这一线索,展示了作者与小姑娘的友谊,以及小橘灯在黑暗中发出的温暖光芒,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线索。

难点:理解小橘灯在文中所象征的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小橘灯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小橘灯模型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在夜晚的经历。

然后引入课文《小橘灯》,让学生初步感受夜晚的温暖与光明。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画出的重要句子,互相交流看法,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小橘灯在文中所象征的意义。

5.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小橘灯,并用自己的小橘灯照亮教室的某一角落,体会小橘灯带来的温暖与光明。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以“我的小橘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制作小橘灯的过程,以及小橘灯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橘灯板书内容:课文主要内容小橘灯的象征意义课文主题:友谊、希望、光明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我的小橘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橘灯》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橘灯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橘灯》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橘灯》课文教具:多媒体设备、小橘灯装饰品、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橘树,引起学生对橘子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橘子有什么了解?橘子有哪些用途?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橘灯》第一遍,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内容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橘灯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提问:你们认为关爱他人是一种怎样的品质?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橘灯》第二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关心老师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桔灯推进课教案

小桔灯推进课教案

小桔灯推进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小桔灯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小桔灯的制作方法。

2. 难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意的小桔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桔灯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小桔灯的历史背景、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制作小桔灯,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心得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示范法: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小桔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小桔灯的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2. 作业: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小桔灯作品,并写下制作心得和感受。

3.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小桔灯制作材料:橘子、蜡烛、铁丝等。

2. 制作工具:剪刀、钳子、铁丝等。

3. 教学PPT:展示小桔灯的历史背景、制作步骤和作品欣赏等。

七、结论通过本次小桔灯推进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小桔灯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小桔灯推进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同时也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更加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元素,让学生的小桔灯更加独特和精美。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橘灯》。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查找生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提问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橘灯》。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橘灯》课文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词典、教学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板书课题:小橘灯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 对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解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2.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课后思考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导入新课:小橘灯二、课堂讲解1.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2.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小橘灯》的故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橘灯说课稿小橘灯说课稿1一、说大纲(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刚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地位、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阐释: 1、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强化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按反映生活内容组织单元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3、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新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无疑是看中语文能力这块“基石”,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希望于读的积累。

在这里素质教育已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薄发式教育已体现于《课程标准》的具体条目中。

我们虽然使用的是修订版教材,但本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向《课程标准》靠拢的原则,我设计了这节语文阅读课。

二、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选文注重了与革命生活的联系。

《小橘灯》一课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革命生活画卷。

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一种过渡与桥梁的作用,学好了本文对巩固第五课《纪念白求恩》,学习第七课《梅岭三章》有着重要的铺垫迁移作用。

2、教学重点:传统教学主要着眼于对小姑娘的人物性格的分析。

这未免有失偏颇洪镇涛先生说:“语文教学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重点还应当侧重课文的结构形式,为此,确定了三个重点:(1)、理解、感悟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2)、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3)、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语文阅读能力来自于语文阅读实践。

本篇文章文质兼美是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要抓住“读”不放手,点拨前读,点拨后读,整体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交错运用,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等。

2、揣摩感悟法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探究。

如“八九岁光景,吃了一惊,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小姑娘幼稚中不失沉稳,成熟中含着不安的性格特征。

3、比较法比较:①小姑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何相似点。

②小姑娘和小橘灯有何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以我的行动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课文的结构线索:看朋友——等朋友——见朋友——想朋友。

2、精读课文,重点探究抓住课文一些重点段落,如描写小姑娘肖像、动作、语言的段落(第3段)描写小姑娘安慰我的话(第6段)叙述小姑娘制作小橘等过程的段落(第7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感悟、探究、质疑,从而体会小姑娘乐观、坚定、勇敢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3、深层研读,强化训练对以下两段(第十、十一段)进行深层细致研读:“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体会两个“好”字的用意。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 让学生体会“桔红的光”与小姑娘的精神是什么关系?黑暗的山路又象征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感悟本文的中心。

4、积累联想,拓展迁移。

(1)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小姑娘,想象小姑娘现在是什么样子,他家里又是什么样子?(2)推荐阅读:冰心《腊八粥》五、说板书: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这个板书形象直观,富有艺术性。

①通过这个板书了解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②通过这个板书,把小姑娘的精神展现出来,寓意明显。

小橘灯说课稿2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小橘灯》,它是沿海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七课。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小橘灯》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本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关系和培养学生吸收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1、了解作者冰心。

2、引导学生跟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三、该课重点难点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2、体会冰心“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在作品中的体现。

3、模仿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改写本课的结尾。

四、该课教法与学法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因此,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并尽量注意与写作的紧密联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准确的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3、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写作的感悟。

4、体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该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借介绍作者引入)大家有听说过冰心这一作家吗?谁有读过她的作品呢?(给点点时间学生小议)她是我国文坛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当代作家,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早期作品以提倡“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为主,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对旧中国的控诉,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大家想不想学一学她的作品呢?(想)好!那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作品《小橘灯》,看一看作者作品提倡“爱的哲学”中的那一种呢?(据心理调查表明,上课至少5分钟之后,全班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

这说明,教师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当从每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做起。

从介绍作者开始导入,既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冰心及她提倡的“爱的哲学”在作品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和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又节省了时间,一举两得。

) 2、自读课文从内容、情节、情感、主题方面整体感悟本文 1)作者围绕“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先后写了那些事情? 2)你从这些事情可判断出谁是主人公吗? 3)你觉得主人公怎么样? 4)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又是个发现式的学习过程。

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找成绩好的同学个别提问,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

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都要大力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着重的讲解,分析,板书。

) 3、比较阅读并模仿改写(1)我们上学期学过了朱自清的《背影》,回想该文浮现画面,想想《背影》采用的是什么顺序?试跟《小橘灯》比较一下。

——《背影》采用是倒叙,《小橘灯》采用的顺叙。

(2)谁还记得《背影》的开头,将它跟本文的结尾比较。

——《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位置虽然不同,但都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由第一册的《背影》入手,勾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并和《小橘灯》进行比较,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知识,进一步熟悉了新的课文,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并在写作上受到一定启发,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铺垫。

)(3)模仿《背影》的开头改写《小橘灯》的结尾。

——以竞赛的方式,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最后老师表扬做好的小组并明确:“我与小姑娘离别已经十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那盏小桔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

作文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

在课堂中进行小作文训练,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一种重要途径。

再是考虑到课进行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较累了,以竞赛方式活跃一下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4、齐读课文(流利且有感情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根据学生实际,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文章总体上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抒情的语句出现,在细读完课文以后,请将这段抒情性的文字找到,并体会一下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小黑板出示)(教育学认为布置的作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适中。

所以布置这作业也从这点出发,启迪学生的智慧为主。

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悟“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主旨。

) 2、阅读作业:熟读课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顺序,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大意。

(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熟读课文,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七、板书设计:小橘灯冰心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故事情节:初遇——探望——怀念主人公:小姑娘文章主题:爱儿童小姑娘:可爱作者的情感:爱 (这样的板书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做笔记。

)小橘灯说课稿3一、说该课内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橘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课。

该课文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

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的“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感性体会课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本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结合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只有从文字上获得感性认识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对课文进行理性分析。

本目标,一是体现教学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体现理性——感性——启发运用,这一引导训练过程。

而整课的教学思路则体现:整体感悟——具体分析——欣赏与探讨,这一教学主线。

三、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