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高山仰止》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双慧眼透视真实的孔子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

柴桥中学徐姣琴

【教学目标】

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感知

上面一章我们了解感受了一个教育家的伟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山仰止》。

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

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问:这里讲的是谁的高尚品德,令人仰慕呢?

——孔子。

问:那孔子有怎样高尚的品德呢?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集中在本文的哪几则?

——(最后三则)颜渊对孔子 9.11 ; 子贡对孔子 19.23 19.24

1、颜渊眼中的孔子。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比喻老师学问说成是高深难测、无所不在,高不可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说老师之教高明,“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是说自己之学勉力。

好学的颜回谈学习。主要感叹老师之道的高深莫测,难以追随。

仰之弥高四句,感叹孔子的道极其高深。夫子循循然至约我以礼,赞叹孔子传道有方。欲罢不能至末由也已,颜子为自己修道的情形而感叹。

仰钻都是比方之词。譬如仰望高处,愈望愈高,望不到极处。又如钻凿一物,愈钻愈坚,此喻往深处说,深不可测。瞻之在眼前,忽焉在其后。前后左右,无不是道。颜子从孔子学道,发现道是如此高深,而又无处不在。何晏注:“弥高弥坚,言不可穷尽。在前在后,言恍惚不可为形象。”如此无形无尽的道不是孔子独具,而是人心本有,也就是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可须臾离。所以颜子所学,是从孔子学其本有之道。

是颜回对孔子师道崇高的咏叹。孔子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人格到底有多么伟大,无法估计。颜回用形象的语言表明了自己无限敬仰之情。

颜回对孔子的道德学问的赞美。颜回的这番话是他二十多年追随孔子的切身感受和经验总结。讲了三个问题:孔子道德崇高,学习精深,难于企及:教学方式方法独特可取,博文约礼,使人精进不舍;自已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中,虽欲依从,又因学问高深无边而有不可企及之叹。

只有理解孔子学问道德的人,才知孔子学问道德的博大精深;才会对孔子有如此真挚的感情。颜回不仅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而且是孔子的真正知音。

2、子贡眼中的孔子。

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称他为“琏瑚之器”。(盛祭品的容器,很贵重)

子贡话说得好,官当得好,生意也做得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看,是一个地道的成功人士。

人们常用是否“入门”来形容学习的深浅程度。未入门的人是“门外汉”,根本还是外行,因为他并不知道门内是些什么,有些什么珍贵的东西。另一种说法是,没入门时,在外面看一座房子常简单,一眼观尽。但当你入得门去时,才会发现里面非常复杂,亭台楼阁,奇花异草,东西房屋,南北厅堂。所以,越入门越觉得深,越入门越觉得自己原先的了解太浅薄。这是一般人的经验。

子贡在这里也正是用这种一般人的经验来说明问题的。当他听到别人赞美他比老师孔子更贤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辩驳。用他的比喻来说,自己好比是一堵齐肩高的围墙,人们要认识自己很简单,门都不需要进,只需在外面把头一伸,内部的一切都在眼中了,包括“室家”(夫妻住的寝室)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什么遗漏。而老师孔子就不同了,如果还是用围墙来作比喻,他那围墙就非常之高,假使你找不到门进到里面去,里面的一切,包括宗庙的华美,房屋的多种多样,你根本就不知道。正因为你连门都找不到,入不了门,不知道里面的深浅,所以你才会认为没有什么。

子贡的意思很清楚:叔孙武叔之所以说我比老师还贤,是因为他只能见到我这个矮围墙里面的东西,而老师的围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由于他连门都没有入,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这就叫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我固然很浅,那只能见浅的人本身不也很浅吗?所以,他说出孔子不如我的话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这就是子贡,雄辩而明事理,不自我标榜而是维护老师的声誉。不过,给我们的最大启发,还是浅者见浅,深者见深的道理。所以,当你尚未进入某一个门时,切勿乱发滥言,

妄加评议,以免贻笑大方,暴露出自身的浅薄来。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墙

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游说列国,保全鲁国之时,摧毁了齐国,又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又成就越国称霸)”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不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艺术。

——子贡对老师相当尊敬,不容忍别人对老师的诋毁,他把老师的学问比做“数仞之墙”若不得其门而入,就见不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巧妙地以宫墙作比,指出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实为坚决。

室家、宗庙(百官)都喻指学问修养。“室家之好”,在墙外能见,说明学问修养尚浅;“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墙高而不得见,说明学问修养之精深。“不亦宜乎?”看起来是肯定,实则否定,巧妙批评叔孙武叔的浅薄和妄言。

子贡是否有点不识好歹?说他比老师还厉害,他却不买账。

——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可见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批评了中伤者的不自量力,语颇犀利。

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问话。在他的心目中,他的老师道德高尚,内在华美,好比太阳月亮,无人可以超越。可见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热爱、崇拜。

小结:子贡特别尊敬老师,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子贡处处维护老师的名誉。有人说,孔子的荣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子贡的传播。

屏显资料:子贡尊孔

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曾子之功在后世。

——【清】崔述

过渡:那么,孔子是否真如日月般的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呢?我们今天就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我们来看前面部分,在前面部分提到了哪些弟子?

——学生有六:闵子骞、子路、冉有、颜渊、伯牛、子游。

这几个人不同凡响,是孔门十哲中的六个。我们同学最喜欢哪个学生?(学生可能回答子路)那就来看看孔子与子路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为人?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

评点:訚訚,和颜悦色的样子;行行,刚强的样子;侃侃,说话理直气壮的样子。诸子风骨毕现。一则以乐,一则以忧。乐见诸子风骨,忧见子路好勇。乐,爱也;忧,爱复深也。夫子对弟子之爱,已臻关心终身的地步,深矣!(亦见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