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2_3 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2.3 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2.3 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f5509b650e52ea5418983e.png)
与人为善第1课时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
【教学过程】●导课:招聘善良大使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善良的内涵。
出示某爱心网站寻找“善良大使”的广告,并请学生先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善良大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老师总结: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在明确了善良大使需要具备的条件之后,让我们来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与人为善的“善良大使”。
●谁可担“任善良大使”活动一: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对帮助他人的种种心态的讨论和评价,反省和摆正自己帮助他人时的心态,明确帮助他人时应该有端正的时机,是真心诚意的与人为善的行为。
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
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
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看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
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你如何看待助人为乐?活动二:东郭先生能评为“善良大使”吗?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我们所倡导的善良并不是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的那种毫无原则的“愚善”。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活动型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活动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476c44693daef5ff73d00.png)
〖 课堂作业“活动建议”。
课后反馈:
(四)认识自我、完善人格
活动一:
制作“的闪光点”卡片,(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位同学制作一张“ 的闪光点”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后,将卡片交给本组的另外一名同学填写所知道主人做过哪些“与人为 善”的事,再交给下一位同学填写,直到卡片重回到主人手里为止)。
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卡片与大家分享(可为自己所做过“与人为善”的事进行 补充)
《与人为善》活动型教案
教学
目的
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2、认识到与人为善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从而积极培养与人为善的意识。3、掌握与人为善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尽自己所能,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
全面理解“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
如何“与人为善”及其好处
好,讲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与人 为善”会有所认识,并且可能也会有很多感想,下面:
通过你对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与人为善”的感悟。
(学生回答)
〖总结本课〗
总结: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旦夕祸福。要想走好漫长的人生道路,就应当学习提灯笼的老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处处先替别人着想,真诚地关爱他人,也就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也正符合孔 子所说的“仁者爱人”,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说的“善良”不仅及于人类,也包括对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作为学生,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 “与人为善”,而且还要动员周围人多做“与人为善”的事,让世界充满爱。
情景剧(学生表演):
片段一:一学生下位置,不小心把旁边同学的书碰到地上,然后主动拾起来。
思想品德:2.3《与人为善》教案 (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思想品德:2.3《与人为善》教案 (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d8883b102de2bd970588c0.png)
重点:如何做到“将心比心”
难点:深刻体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真正学会在生活中“将心比心,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欣赏张学友一首《将心比心》的歌,以取歌名活动引出主题。
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知道去理解歌词,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粤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三框内容。主要认识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将心比心,对如何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提出了要求。本框内容在前面《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已接触过,但本框教材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进行了更具体、更深层次的剖析,是对以往相关内容的总结和延展,更是一种落实。
☆学情分析
我国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人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而不懂付出。为此我在课前专门对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学生对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道理都比较明白但不够深刻,关键是碰到具体事情不能够自然地做到。生活中碰到事情,很多学生还是只想到自己、想不到别人的处境等。比如指责老师冤枉他、埋怨朋友不帮助他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嘴巴上。
播放视频《女子电动车失窃后偷走他人电动车》提问:
①两名女子在事件中有了怎样的角色转换?
②从受害者到侵害人的转变过程中给我们什么启示?
③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结果怎样?
根据课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当中“己所不欲或己所欲,施与人“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对平时所作所为的剖析,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的道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2.3《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2.3《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0d80460f01dc281e53af036.png)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2.3《与人为善》教案粤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形成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到善良是爱心的显现,助人为快乐的源泉;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如何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与人为善的境界。
教学设想:通过“探究园”的“社会风景”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与人为善的温情故事,探究故事主人公女老板的行为和心理感受,领会帮助他人是快乐之本;学习“心灵导航”第一、第二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与人为善的品德,懂得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助人的过程中。
使学生认识到助人不仅是为别人付出,自己也会从中感受快乐。
通过“探究园”的“经典透视”活动,使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与人为善精神,结合“心灵导航”第三节,联系实际,探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含义和要求,懂得与人为善要将心比心,主动体谅,理解,关爱,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使学生投身于助人的行动,主动去寻找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感受民间疾苦,付出自己的爱心,培养学生体恤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善良品质,提高无私奉献的意识。
该活动既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具体途径。
通过对“阅读与感悟”中《永远的内疚》文章阅读思考,学生进一步领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在与人相处中不伤害别人,善意待人。
与人为善的教学设计
![与人为善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fd88c965ce050877321307.png)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粤教版)第二单元善待自己§2.3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内容以探究“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出发点,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从对身边善良人身上的品质的感悟到自己也要成为善良的人的行动转变进行探究。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内容简析】“与人为善”指的是与善良对待和帮助他人。
“与人为善”是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条基本的道德原则。
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三个小结,一是使学生了解善良的内涵,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二是使学生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引导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平质;三是使学生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体会“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实施教学班级】西山实验中学八年级五班【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教学材料】思想品德教师用书(八年级上册粤教版)【教学方法】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统一,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对个人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所以八年级的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平台,故教学方法体现为观察分析、讨论探究、实践体验等。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ff1e5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2.png)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人为善。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与人为善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人际关系。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与人为善的情况,但对于与人为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培养善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人为善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与人为善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人为善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方案,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3.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与人为善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场景中的主人公是否与人为善?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实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与人为善的?与人为善的意义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观点。
八年级政治上册2_3与人为善导学案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2_3与人为善导学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6fa7c4ff00bed5b8f31d97.png)
《与人为善》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仁慈的内涵,明白得仁慈是人类最美好的道德,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熟悉助人为欢乐之本。
明白“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明白得他人,关爱他人,帮忙他人。
【重点、难点】:一、仁慈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二、将心比心,换位试探一、【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51—52页内容,完成以下内容:一、什么是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确实是以待人。
二、仁慈的内涵:仁慈包括克己、为人、真诚、尊重、明白得、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
归结起来,仁慈确实是一颗的爱心。
3、仁慈有什么特点?(表现或要求):①仁慈是的。
仁慈的行为必然;②仁慈之心是的。
仁慈之心不仅对放开,对也会意怀善意;③与人为善也需;④仁慈要。
4、为何帮忙他人,能体验生命的欢乐?①帮忙他人,不仅是为了,也是咱们的需要。
②“”让咱们体验到的实现和的发挥。
③助人不仅是,也是。
助人的时候,咱们付出的是。
付出得越多,感就越强。
因此助人是欢乐的。
5、什么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的试探方式和行为方式。
6、将心比心的表现(或要求)是什么?①将心比心就是。
②将心比心就是。
③将心比心确实是不以的方式对待他人,④要摈弃的恶习。
二、[预习检测]1. 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的明白得错误的是()A.帮忙他人确实是为了取得回报 B.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成C.帮忙他人不仅是为了他人的需要,也是咱们内心情感的需要D.人一辈子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取得欢乐和回报2.“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这句古语表现了仁慈应该是()A.区分是非对错B.无私的 C.付诸行动 D.博大的3. 美国一个8岁的小孩在学校多次欺负同窗,屡教不改,他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体会被欺负的感受,于是要他举“欺负人我真可耻”的牌子站在街头一个半小时。
结果,儿子终于体验到了被损害的痛楚,改掉了欺负同窗的适应。
这说明咱们要学会()A.将心比心,成人之美 B.自爱自重,珍爱自己C.学会欣赏他人的美好的地址 D.培育与人为善的道德,摈弃损害他人的恶习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告知咱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 ( )①理解至上,善待他人②换位试探,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③迁就他人,成人之美④尊重他人,宽待他人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5.仁慈要付诸行动,表此刻( )①对需要帮忙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忙②关心和体贴他人,为他人的需要作出奉献③体验生命的欢乐与乐趣④为了取得某种回报,去做一些看上去仁慈的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6.有仁慈之心的人是( )①怀着自私利己的目的,为了取得回报,去做某些所谓的善事②以仁慈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差遣,仁慈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③怀有仁慈之心的人可不能容忍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对无辜者的损害④怀有仁慈之心的人对社会上需要帮忙的弱势群体充满爱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之前,在一个冬季的早晨,农夫看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
八年级政治上册 23 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23 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cabcf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44.png)
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善良是无私的,要是非分明,要见诸行动。
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时政结合法,歌曲欣赏法等,懂得什么是与人为善的品德,懂得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助人的过程中。
通过对有关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无私的,博大的,要是非分明,要见诸行动。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时事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收集地震中的感人事迹,与人为善的事例。
板书设计与人为善勇敢宽容博大的真诚为人无私的克己是非分明尊重正直行动理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一、歌曲欣赏营造氛围导入课前3分钟放音乐《善良的人》听音乐,感受爱的温馨通过音乐营造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新课烘托主题二、感受地震中善良展示图片《姚明》和《林浩》视频,引导学生善良蕴涵的意义1、了解林浩的事迹和地震后感人事迹。
然后说说林浩的闪光点。
2、简述图片中的事迹3、说感想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感受患难见真情三、大善无形1、展示林秀贞图片和林秀贞的故事2、指导学生结合林秀贞的故事分析善良的品德1、了解林秀贞的故事2、说林秀贞的善良品德1、学生形成对善良等高尚品德的共鸣和认同2、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四、大爱无声指导学生结合林秀贞的故事分析善良的特点1、林大姐帮助的,都是她的亲人吗?2、你认为林大姐帮助这些人,图的是什么?3、曾经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年青人,也想找林大姐“帮忙”,你认为林大姐该不该帮忙?4、你认为林大姐凭什么感动了中国,语言还是行动?懂得[1、善良之心是博大的2、善良是无私的[3、要是非分明,善恶分明。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待人之道2.2平等友善第3框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粤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待人之道2.2平等友善第3框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1313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d.png)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有待加强。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待人处事习惯。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尊重他人”的相关知识,对于平等待人和与人为善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然而,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平等待人和与人为善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实践与人为善的原则,例如:
1.在课堂上,我主动与同学分享学习资料和笔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学校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尊重队友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取得好成绩。
题型4:应用题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公司要求你与一个难以相处的同事合作,你会如何与这位同事沟通和合作?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与人为善”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与人为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待人之道2_2平等友善第3框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粤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待人之道2_2平等友善第3框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a63dbc3b3567ec112d8ac8.png)
2.3 与人为善教材分析《与人为善》是粤教版思想道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节课内容由“用仁慈对待他人”和“帮忙他人,收成欢乐”两目组成。
“以仁慈对待他人”核心内容是要让学生明白仁慈的内涵,了解仁慈的大体要求。
“帮忙他人,收成欢乐”让同窗们知道帮忙他人是一种幸福和欢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生活中对他人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维持着单纯仁慈的本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适应于只考虑自己,而不适应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
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对他们进行仁慈、仁爱、助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是超级迫切、超级必要的。
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明白得仁慈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熟悉助人为欢乐之本,培育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形成对仁慈、仁爱、明白得、宽容等高贵品质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知道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大体道德原那么;做一个真挚而富有仁慈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遇。
教学重点:仁慈的内涵和大体要求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必需体此刻行动上,助人为欢乐之本教学方式:情境体验法、故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新闻回放,引入话题、导入新课。
二、仁慈的内涵:仁慈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活动:社会风光——一只手套1、出示案例,学生细读材料,试探问题2、分组讨论问题3、全班交流4、教师点评。
三、仁慈的大体要求(一)、活动:议一议——小军、小欣、小云的故事1、分角色演出故事2、试探: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3、交流、讨论4、教师点评:仁慈是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取得回报的仁慈是“伪善”。
固然,人应该严己宽人,若是他人帮忙了咱们,咱们应该知恩图报。
(二)、活动:想一想——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2、试探、交流:你以为东郭先生做得对吗?什么缘故?咱们生活中有无“东郭先生”?若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你会用那个词?3、教师总结:与人为善若是非分明,与人为善是善事、与恶为善却是恶事,不分青红皂白的为善是“愚善”(三)、活动:阅读与感悟p52《特蕾莎修女的故事》1、学生悟读2、试探:什么缘故诺贝尔和平奖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归纳她的一生?从她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4、教师点评、总结:仁慈之心是博大的,对任何人都应心怀善意,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3《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3《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4d7a5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c.png)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3《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3《与人为善将心比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同时也存在自我中心、自私等问题。
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教育引导,使他们对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将心比心的意识,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生活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生活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人为善?如何将心比心?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关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并总结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案例中的情境,亲身实践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行为。
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57b28f8762caaedd33d4ec.png)
《与人为善》说课稿课型:授新课课时:一课时授课人:陶反一、教材分析本课《与人为善》选自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框题。
本单元前两部分里学生已经懂得每个人生而人格平等,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的人生,我们要诚实守信、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本部分“与人为善”旨在要让孩子们领会善良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石,明白善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本性,是和谐社会真切的呼唤,培养孩子们有一颗仁慈感恩的心灵,从而乐于助人,做一个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保持着单纯善良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意识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善良、助人、爱心等道德观念产生偏见和抗拒,在现实生活中,要么表现得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要么表现得盛气凌人,挖苦、中伤别人而无动于衷。
在中学校园中,存在一些不讨人喜欢、人际关系僵化的学生,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常常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用说帮助他人,有的甚至幸灾乐祸,巴不得别人倒霉。
这种道德精神的缺失无论对于这些学生自身,还是对于社会,都是十分可悲的。
对于初中生而言,以上种种问题虽然还在萌芽中,但却不能轻视。
对他们进行善良、仁爱、宽容、助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了解善良的含义B.认识到与人为善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从而积极培养与人为善的意志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正义、人道、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漠无情、损人利己、是非不分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五、教学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内涵和原则以及与人为善的好处,明白与人为善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情境探究型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情境探究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fa1bcd0d233d4b14e69ca.png)
《与人为善》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与人为善》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粤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待他人”第三节的第一、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两节《诚实守信》和《平等待人》,懂得什么是诚实,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每个人生而人格平等,明白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高尚品德,学会做个诚实的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就归根于一个人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博大无私的胸怀。
因此,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明白善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本性,是和谐社会的呼唤;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从而乐于助人,做个奉献自己的人。
这两个框题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懂得将善良付诸于行动,乐于助人,获得助人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善良的涵义,明白善良是有要求,有其自身的特点,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引导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正义、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自利、冷漠无情、损人利己等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崇高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引导学生做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善良的涵义和要求难点:与人为善要见诸行动,助人是快乐之本。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粤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word教案(3)
![粤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word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4823f826c175f0e7cd137a7.png)
初中思想品德《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
学情分析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
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材分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
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
指赞成人学好。
现指善意帮助人。
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美”,在开始之前,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你觉得你眼里什么是美的?第一环节:最美的撑伞女孩视频剪辑《最美的撑伞女孩》设计提问:1、为什么她会感动一座城市,而被称为最美?2、她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受到她的善良?3、什么是善良?善良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第二环节:最美的生活瞬间生活中,美丽总是与我们相伴随,小组讨论下,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生活片段与细节,关于你,关于我,关于我们大家。
八年级政治上册 2.3与人为善名师导航 粤教版 教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 2.3与人为善名师导航 粤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f601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b.png)
2.3 与人为善名师导航自主梳理1.与人为善(1)与人为善就是以之心待人。
善良包含着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
(2)善良是无私的。
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怀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会容忍对的损害、对的伤害。
(4)善良之心是的。
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打开,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怀着真诚的善意,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会充满爱心。
(5)善良要见诸行动。
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2.帮助他人能体现生命的快乐(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的需要。
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的“”的活动,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比接受更快乐。
(2)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生命的。
爱是感情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就越强。
3.将心比心(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方式和方式。
(2)将心比心就是,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
(3)将心比心就是,真心诚意地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
(4)将心比心就是不以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精神和肉体上伤害别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伤害是的。
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我们可以通过一起搜集社会上善良的人们以爱心奉献社会、救死扶伤、扶弱济困的事例,从中体会与人为善的真实含义,懂得以善良之心待人应无私、是非分明、见诸行动的道理,并真正地付诸行动,做一个善良之人。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爱心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中体会付出的快乐,加深理解“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更幸福”的道理。
●观察周围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思考“为什么同学们都愿意与他合作?”“他是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等问题。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出这些同学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他们是否能做到“将心比心”?他们是否善于理解和宽容别人?……在此基础上再去比较自己和这些同学的差距,就能够明白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也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思想品德:2.3《与人为善》教案2 (粤教版八年级上)
![思想品德:2.3《与人为善》教案2 (粤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8aa2a2e287c24028905fc305.png)
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男孩却说:________________
请你猜猜男孩会怎么说?(“小鱼在乎,知道我救了它们的命。”)
二、新课讲授
(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
教师读出2-3位学生的作业。
(设问:你会以类似的语言或者行动对待他人吗?为什么?)
小结:我们既然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他人痛苦,做到“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意思就是要以自己的心理推知他人的心理,设想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这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呢?
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小孩善良的心灵,给人以美丽的感动。小鱼不通人性,也不懂回报,但那却是上千条鲜活的生灵,有的人不在乎,而善良的心却一定在乎。
我们在困难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候,我们也应该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分担别人的痛苦。
三、课堂小结:
教后记
讨论: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小结: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我们谁都不想受到伤害,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痛苦。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情愿、不接受的事情,就不能推给他人,让他人去承受。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要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最新秋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教案.doc
![最新秋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与人为善》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8ec6ae0d4d8d15abf234e4b.png)
4.延伸拓展:(活动三)
展示拓展资料,指导探究
在学校和家庭里,你有哪些地方 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2.3思维导图
1.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2.自学课本,合作交流
3.聆听点拨,形成共识
4.适度探究,升华提高
检测
1.布置练习:《学考精炼》2.3单项选择题
学生活动
目标Leabharlann 一、知识与能力:懂得善良的含义,理解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学会与人为善;做到将心比心,懂得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乐于 助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三、具体目标:阅读课本P51-52
1、与人为善的内涵是什么?
2、什么是善良,它包括哪些方面?
2.讲评点拨。
1. 完成练习,小组互评;
2.提出疑难,聆听解惑。
八年级思品科2.3《与人为善》教学简案
江义初级中学八年级思品备课组主备人:江绮颖
课题
2. 3《与人为善》
教
学
重点[
善良是一颗广博真诚的爱心
难点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手段
一体 机
达标
检测
必做题
《学考精炼》P40-44单项选择题
选做题
无
教学过程
课堂模式
教师活动
3、善良的要求有哪些?(四点)
4、为什么“助人为乐”?
5、如何做到将心比心?
1.齐读目标,加深印象
2.明确重点,了解难点
导学
1.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善良的要求
难点: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故事导入:小故事大道理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课题板书:与人为善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解释板书:
1、什么是与人为善?
--------以善良之心待人
2、善良的内涵:
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
3、善良的要求:
活动一: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案例):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
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
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看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
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你如何看待助人为乐?
小云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解释:小云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博大的爱心,因此必然是不图回报的。
如果一个人为别人做好事,是希望别人回报得更多,那么他所做的是“伪善”。
一旦他的付出得不到他想要的回报时,他就会露出自私的本质。
(1)得出“善良是无私的”
活动二:一只手套
学生阅读书本故事,小组讨论:(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2)你怎样看待女老板转变的原因?(3)你怎么评价女老板这个人,你认为她可以推选为“善良大使”吗?
(学生回答)
女老板不肯卖给一只手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只卖掉一只的话,那剩下那一只就无法再卖了,但当女老板发现那男孩只有一只手,而他们母子俩又很拮据的时候,放弃了商业原则,情愿亏本也卖给他们一只手套,说明老板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当然可以成“善良大使”的候选人。
我们通常所说的善良并没有时间的限定,而主要是看你能不能从现在开始做起,持之以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就像尊重自家的老人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小孩就像爱护自家的小孩一样。
(2)得出:“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活动三:出示(东郭先生和狼)他能不能被评为善良大使呢?(播放FLASH)
一位大夫说东郭先生视力正常却是色盲,并授予他有眼无珠奖项,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感悟出了什么?
解释:与人为善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善待一切人和事。
与人为善是善事,与邪恶为善却是恶事。
与人为善不是与恶人相安无事,不是对坏事宽宏大量。
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的那种毫无原则的善是“愚善”。
我们把不明是非、看不清社会阴暗面的人,称之为不分青红皂白。
我们平常所说的善良绝对不是要同学们对待所有的人都要有好心肠,对待坏人,我们一定要坚决地打击。
而且,现在社会上,就像刚才FLASH里看到的一样,坏人很多,但是很难辨别披着羊皮的狼。
同学们平时可千万要学会多长个心眼,才会不吃亏。
(3)得出“与人为善需区分是非对错”
情景剧场:
一大早,你的同桌急急忙忙赶来,向你借作业本抄,好按时交给老师,以免被骂。
这时你要怎么做?
温馨提示:做作业是学生的本分工作,应该自己独立完成,抄袭他人的作业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
而且你借他抄,他也不会做,这样做不仅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既然是错的,不管我们多么善良,也不能帮忙。
也就是说与人为善要讲原则,分是非。
活动四:故事感悟:一天一个饥寒交迫乞讨者来到一个院子,这里住着两户人家。
一户人家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连说好可怜呀,并祈祷说希望上帝能给他幸福;另一户人家则把乞讨者带进屋里,让他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并给了他几件旧衣服。
请问:你更赞成哪位主人的做法?为什么?(学生回答)
解释:是否具有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以行动来检验。
帮助他人是与人为善在行动上的体现。
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去关怀、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善良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真正的善良。
(4)得出“善良要见诸行动”
小结:
一、与人为善
1、什么是与人为善
2、善良的内涵
3、善良的要求:
(1)善良是无私的
(2)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4)善良要见诸行动
名人名言: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罗素
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
—(美)弗拉克·梯利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课堂练习:
1、“仁者爱人”的意思是()
A、善良的人有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B、仁义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C、聪明的人爱护别人
D、仁慈的人受人爱戴
2、《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
A、做人要忠诚老实
B、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C、与人为善不要考虑个人得失
D、做善事的人往往要吃大亏
3、以下能体现具有真正善良之心的有()
①不歧视农民工,主动帮助他们②主动扶盲人过马路
③为获得好名声而赞助失学少年上学④想看张婆婆的藏书而主动帮她扫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作业:慈善家陈光标回忆说:“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每天拿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提水挑到一千米外的镇子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两三毛钱。
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我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这个书本费,家里人正在到处借时,我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把书给他领了回来。
其实,当时我卖水赚的钱除去贴补家用,还有还别人的钱,已经没有多少了,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
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与人为善”一节的内容,突出善良的要求,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是整节课的教学宗旨。
本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上还算比较成功的,如:《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和《情景剧场》等教学内容,由于列举的材料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题材,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容易理解,所以学生反应较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只是可能案例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令学生掌握不够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