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6.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6.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分数,侧重理解分数的份数定义,即从把整体平均分后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上认识分数;第二阶段分数的再认识,侧重理解分数的商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第三阶段理解分数的比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的比,所以,比的认识也是对分数认识的丰富,本单元就是第三阶段,借助比的认识,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教科书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结合“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从几何的角度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引人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借助“甘蔗汁”“树高和影长”“速度“苹果价格”等现实背景,进一步理解比,感受比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同时理解比的数学意义,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等的密切联系.二、学生情况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在五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五年级下学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能力基础:本节课受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思考、理解、分析、抽象概括、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也是完成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生活中存在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变形的照片”“货比三家买苹果”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3.学生的生活基础: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食品包装袋上配料表的说明、饮品包装盒上内容物的说明、一些小家电的使用说明书……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的存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比的存在形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接触或使用过比,学生基本上都会读比,能基本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没有用数学语言表述过,这些生活基础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也正因此,教学设计中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4.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这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也是最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重要的过程三、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2.正确读写比.3.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五、教学难点1比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体会比存在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自学卡片.3.探究题单.4,变形放大照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情境一:洗照片“事件”1.变形的照片师:同学们,老师刚刚去洗了几张照片,现在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看看照片洗得怎么样,好吗?【设计意图】出示真实的照片,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导入新课,学生在看到细长和短粗的两张照片时,一定会发出笑声。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生活中的比》这一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主要包括比的含义、比的应用以及生活中的比。

我将会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求出比的比值,并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含义和求比值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和橙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图片的比较,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3. 求比值:我会给学生一些实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让学生求出它的速度比。

4. 练习求比值: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求出比值。

5. 生活中的比: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人的身高比,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求比值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

生活中的比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家人的身高比是1:2:3,请问如果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答案:妈妈的身高是350厘米。

2. 题目: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它的速度比是多少?答案:速度比是60: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求比值的练习中,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已知两个量的乘积,求解其中一个量的变化规律,如面积一定,长和宽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强调,对于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举例、演示、互动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大小、长度或数量的时候?”(如比较两本书的厚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的奥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比》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比的含义与性质、比例的意义与应用、求解比例问题、比例尺的应用。具体内容列举如下:
1.比的含义与性质:通过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探讨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两个数相乘、相除的结果不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比例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迷茫。尤其是在求解比例的步骤上,他们容易混淆比例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希望他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加深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与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来演示比的基本原理。这个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个别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我进一步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2. 比的计算: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等。

3.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

2. 关键点:比的定义、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例”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教学难点: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寸、赛车的速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存在的比例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概念。

6.1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6.1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6.1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大小不变,当且仅当比的两个数成比例。

3. 比的运算: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比的乘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

2. 教学难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

3.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意义、基本性质、运算。

2. 例题展示:通过典型例题,展示比的应用和解题思路。

3. 知识结构图:以图示的形式展示比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综合练习: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总结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情况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求出比的值以及如何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比的求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

2.培养学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是由两个数通过除法运算得到的。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运算练习,如求出给定两个数的比值。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第2张)1.师:同学们,我们班昨天下午进行了《班级文明之星》的评比活动,结果已经产生,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第2张)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2.生1:图B和图D和图A比较像。

生2:图C太胖了,图E又太瘦了......生3:像不像与什么有关?会不会与图片的长和宽有关呢?3.为什么B、D和图A像?为什么C、E和图A不像?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课件第3张)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4. 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课件第4张)看看它们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图A 的长是宽的几倍?生:6÷4=1.5 图A 中长是宽的1.5倍。

师:图D 中的长是宽的几倍?生:12÷8=1.5图D 中长是宽的1.5倍。

师:图B 中的长是宽的几倍?生:3÷2=1.5图B 中长是宽的1.5倍。

师:6÷4=1.5、12÷8=1.5,3÷2=1.5,所以它们很像。

生:12÷6=2 8÷4=2 我还发现图D 中的长和宽分别是图A 中的长和宽的2倍。

师:图C 、E 两幅图为什么不像呢?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长又是宽的几倍? (课件第5张出示)3÷5=0.6 9÷1=9 图C 、E 的长不是宽的1.5倍,它们和图A 不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本节内容既是对比的概念和运算的巩固,也是为后续比例和比例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例子,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2.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讲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2.准备比的运算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key points。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如烹饪中调配食材的比例,引出比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烹饪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调配食材呢?引导学生发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比的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学会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比的实际意义和运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需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存在,并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生活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比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美食、衣物、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比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找出这些比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烹饪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比的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比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难点: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前三名得主及比赛得分情况如下:
美国俄罗斯中国
(1)根据上表,你能提出哪些 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2)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 的数量关系——比。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比赛入手,引出新知,使学生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体育比赛起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 边,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2、出示另一情境图:(投影出示)两辆汽车的价格比较情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 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目录
01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02 多媒体课件。
03 美国俄罗斯中国
04 小汽车的价格是元; 大汽车的价格是元。
05 参考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活中的比是数学中比 的概念的基础。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 并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教材首先通过两幅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旅程中,我们走过了许多阶段,现在,我们即将迎来小学 学习的尾声。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回顾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成果,今天,我们将进 行一次全面的复习,以期待在未来的学习旅程中更好地前进。
二、复习目标
本次复习的目标是帮助同学们回顾并加深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 技能,为即将到来的初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小汽车的价格是元;大汽车的价 格是元。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69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得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识,引出新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除法关系式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

如:3÷2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3/2) 5÷7呢?6÷4呢?(5/7,6/4)看来大家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的还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看看比和什么有关系?(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创设情境,激以兴趣1.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语文老师和她儿子小宝的照片(出示照片)2.提出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根据问题,你们能很快列出算式吗?(二)认一认,试一试1.认识比的相关知识(比号前项后项比值)2.试一试5÷3=():() 9÷8=():()()÷()=17:12 比值各是多少?3/5 9/8 17/12再次复习概念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引出比号的由来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1.练一练:(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如3÷4写作(),读作()。

(2)把9克糖放入50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糖与糖水的比是()(3)有3个红球和6个黄球,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之比是(),比值是()。

黄球与红球的个数之比是(),比值是()。

2.判一判:3.我是小侦探四、生活中的比1.人与黄金分割2.国旗长和宽的比3.人体中有趣的比4.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让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活动,认识了“比”,并且对“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比”的果园里畅游了一节课,你都得到了哪些果实呢?六、作业结合生活实际,用“3:4”表示的情境写一写或画一画。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则[名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则[名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则《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之一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

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

(板书:配记品)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类型数量品评第一款苹果汁ml蜜糖水ml 味道最好的是第款苹果汁ml蜜糖水ml第二款苹果汁ml蜜糖水ml第三款苹果汁ml蜜糖水ml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师记录:苹果汁蜜糖水(1)20ml 20(2)30ml 20(3)20ml 10ml(4)30 30(5)30 30(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7)30 20选一个研究一下: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

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

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两个30合为一个60)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生4:告诉他,水占汁的1/2生5:告诉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

(板书到生4边)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生8:汁是总量的2/3。

水是总量的1/3。

师: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么看出来的?……师:都在变,就是倍数关系没变再问:2/3、1/2是怎么来的?再问: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么意思?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具体怎么变?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刚刚的方法配的?为什么?变的过程中关系不能变。

那么60和40按生3的写法就是几比几啊?3:2 怎么想的?把这些叫配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选取了“图片的放大和缩小”这个情境来对比的概念进行学习,同时我还增加了求比值、找生活中的比等知识来丰富本节课的内容。

【学情分析】我带本班学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根据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对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初步建立比的概念。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分钟)1.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课件出示淘气的图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是淘气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那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生:图B、图D比较像;图C和图E不像,因为图中的淘气变形了,图C矮胖,图E细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但对比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比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重量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比的关系,并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求出比值,并解释比值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比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实例,并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比的计算:比的化简,求比值,比的应用。

3. 比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比的等价性质,比的传递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

2. 难点:比的化简,求比值,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化简,求比值。

2. 提高题:比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的性质,比的等价性质,比的传递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3.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生的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对学生的激励是否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效。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体会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同时,也提供了多种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求法以及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体会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比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发现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块巧克力的重量,让学生发现比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多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求出它们的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如: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求出它们的比值。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甘州区上秦镇中心学校管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
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
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