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五章艺术论
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
![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bb3815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3.png)
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理论包含了艺术的定义、分类、形式、语言和作用等方面,旨在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而美学思想则涉及美的概念、价值、标准和审美心理等诸多问题,旨在深化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就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展开探讨。
一、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对艺术行为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艺术的定义是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们对于什么是艺术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艺术是具有审美功能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则主张将艺术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
此外,艺术还可以分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不同形式。
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有着相似的表现方式和技术手段,例如透视、配色、节奏、对比等元素常常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因此,艺术的分类也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艺术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它还能以意象、形象、情感来引发观众的心理共鸣,进而影响观众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这种影响可以是任意的,有些作品可能是启迪性的、娱乐性的、政治性的、文化性的等,而有些则不具备实质性的影响。
据此,艺术的目的和作用也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艺术在很多时候都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其创作、演出、教育和交流等,都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因此,艺术是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领域。
一些艺术活动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传承和弘扬文化、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等。
而另一些艺术活动则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某些作品可能会引发争议、伤害人们的感情、腐蚀社会风气等。
对于这些问题,艺术理论也需要进行理智的思考和探讨。
二、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等方面问题进行的探讨。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美学曾经是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的研究涉及到美的定义、价值、标准、判断和形式等方面问题。
美学的研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有着美学的内容。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第五章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59afd406f78a6529647d5364.png)
第五章艺术论(一)1、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完备的体现;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
2、黑格尔《美学讲演录》: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1、大英百科全书对艺术的分类:第一种:分为美术和语言艺术。
美术偏重于纯审美的目的,简单美,即偏重于美;语言艺术指语言、讲话和推理的表达技巧;第二种:文学、视觉艺术、平面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表演艺术、音乐和建筑。
2、给艺术下定义困难的原因:①被“艺术”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这就增加了定义的困难;②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③“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的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④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一)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1、游戏说:由康德提出,由希勒、斯宾塞等人发展:①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
②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
游戏给与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我们深刻的真实性;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以其深邃与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2、集体无意识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①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此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d6764f8fab069dc5022010e.png)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548f634580216fc700afddd.png)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美学选择题
![美学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39e416ff00bed5b9f31deb.png)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单选)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问世,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
2、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Aesthetica,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3、鲍姆嘉登把美学看成认识论。
4、“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哲学思辨。
5、《诗学》一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6、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名为《文心雕龙》,又是美学著作。
7、人对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精神关系8、在人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众多关系中,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关系是实用关系9、提出“美与善相统一”论断的人是苏格拉底。
此观点的长处是肯定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系。
10、认为动物也有美感也会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是达尔文11、“快乐说”和“心理距离说”等美学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的方法1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把山水自然开始作为绘画和文学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3、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伍举。
此观点是以善为美。
虽然肯定美必须以无害为基础,但忽略了美的特点。
伍举论美的资料保存在先秦著作《国语》中。
14、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学说属于实验美学15、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学学说属于移情说16、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丹纳17、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与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人类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开始于对工具的制作和观照18、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9、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历史性。
21、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性,这意味着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在性质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22、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3、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有总的指导意义。
2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美学00037 第五章艺术论 章节练习题
![美学00037 第五章艺术论 章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2ed50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d.png)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五章艺术论一、单项选择题1.“艺术”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A.思想B.情感C.技艺D.智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艺术的定义。
“艺术”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古希腊,起初它更多的是和技艺、工艺联系在一起,大约到了17世纪,艺术一词才专指诗歌、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分值:1.02.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的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泰勒斯答案:C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是对真实世界的模仿,艺术是摹版的摹版,影子的影子。
分值:1.03.最早提出“天才”论的是()A.康德B.布洛C.席勒D.荣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现说。
康德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指出“天才是和模仿精神完全对立着的”。
分值:1.04.《尚书·尧典》中提出的“诗言志”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A.表现说B.符号说C.形式说D,巫术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现说。
“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歌艺术的本质是表现情感志向,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表现说。
分值:1.05.主张艺术必须抒发主体内心情感的艺术观是()A.神启说B.表现说C.有意味的形式说D.符号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表现说。
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
分值:1.06.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A.柏格森B.荣格C.克莱夫·贝尔D.苏册·期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符号说。
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分值:1.07.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A.游戏说B.表现说C.言志说D.娱乐说答案:D解析:娱乐说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界定艺术.分值:1.08.在艺术意象的创造、凝定和重建这一中心线索中,“凝定”涉及的是()A.艺术创作B.艺术品C.艺术接受D.艺术鉴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艺术的存在方式。
第五章 艺术的功能
![第五章 艺术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4bb91ce2cc58bd63186bddb.png)
•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通过“新小说” 来“立新人”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 王国维,清末著名学者,美学 代表作是《人间词话》与《红 楼梦评论》,他在近代最早公 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 论。 • 王国维接受了康德的“非功利 性”的美学思想,认为优美、 壮美、古雅之美具有非功利性, 即“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的 特征。但同时,他并不否认美 的社会功用,认为美具有一种 “无用之用”、“无为而无不 为”的功效,并且美能使人超 脱世俗的功利、丰富人的精神, 净化人的心灵。
“美育”的概念
•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不但首 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感性冲动” “理性冲动” “游戏冲动”
〔德〕席勒
席勒《美育书简》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 孔子主张“君子习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 • 《乐记》中指出,乐也者,“其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俗。” • 《乐论》: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 《论语· 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 仁,游于艺”
•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 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
•
柏拉图:“音乐教师所念念不忘的,是他 们的年轻的学生能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过失 的习惯。他教学生们奏竖琴,跟他们一起研 究抒情诗人的作品,并且把这些作品谱入音 乐,使孩子们跟和声和节奏相应,服从于和 谐与节奏,习惯于温顺和柔美,从而进一步 跟言语和行动相适应,因为人的生活在它的 整个表现上都是需要和谐与节奏的。
(3)“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应当把思 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https://img.taocdn.com/s3/m/d629b84d360cba1aa811daf4.png)
论艺术美艺术美就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就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就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
它的本质与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就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
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
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
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与其她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她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就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一)艺术品应就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从根本上就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就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
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与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就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就是“游戏说”,还就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就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精神需要的。
此处,精神性不就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就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就是精神性的或就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就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与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就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与知性。
一就是具体的,一就是抽象的;一就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就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就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就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
值得注意的就是,“感性”就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美学名词解释重点
![美学名词解释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99620e03d8ce2f00662319.png)
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审美意识P18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模糊]的意识2)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3)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实践的概念P24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坚持实践理论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改革世界的显示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重重精神生产活动**审美境界P32-361)它是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2)它具体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3)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有限与无限对立统一的关系],达到自由状态审美关系 P361)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形态 P421)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2)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审美经验(美感)P431)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构建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2)美感或审美经验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辛福感和愉悦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审美需要P491)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资具有的2)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3)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4)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理想P511)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审美惊异P731)从实质上说,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课题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2)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3)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厦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审美体验P741)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2)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3)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动摇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审美澄明P771)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2)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只见生物和谐的状态3)在这种状态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的展现出来4)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物我交融>审美活动发生P1051)就是指人堆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里反应形式。
自考美学简答
![自考美学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85772a22ccbff121dd3683dd.png)
简答第一章绪论1、简述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2、怎样理解美学史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简述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4、简述美学学科的孕育和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5、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6、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7、简述美学与哲学的干系。
8、简述美学关系的特点。
9、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10、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11、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12、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3、简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14、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作用15、简述审美趣味的特征。
1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17、简述审美活动室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8、简述审美活动走位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9、简述审美惊异的特点。
20、简述审美体验的整体性。
21、简述审美对象的特征。
22、简述劳动说的意义及缺陷。
23、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
24、简述非固定性装饰的特点及意义。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25、简述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26、简述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27、简述优美的基本特征。
28、简述博克的优美观。
29、简述崇高的基本特征。
30、简述康德对崇高的认识。
31、简述黑格尔对崇高的观点。
32、简述悲剧的主要特征。
3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贡献。
34、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的矛盾冲突论。
35、简述喜剧的特点。
36、简述巴赫金的喜剧理论。
37、简述丑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
38、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
39、简述荒诞的基本特点。
40、简述人变为“非人”的含义。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41、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42、从非二元论的立场出发,简述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
43、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4、与一般的感知活动相比,审美感知自身有哪些特点?45、从哲学高度来看,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6、简述审美经验中理解的特点。
47、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1156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4.png)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论述第一章绪论1、结合实例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
2、结合实例谈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4、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基本己行的存在方式。
5、如何认识“趣味无可争辩”这一观点?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7、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8、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第三章审美形态论9、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
10、试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11、论述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12、试述审美形态与文化的关系。
13、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关系。
1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
15、论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16、论述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7、试述审美经验的理论发展过程。
18、分析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19、试述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20、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21、试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五章艺术论(一)22、论述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艺术论(二)23、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24、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25、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26、试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27、结合我国古代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28、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论述第一章绪论1、结合实例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四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某种现象如果不体现为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就不是审美现象,因此美学应该是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5-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五章【已添加内容】
![5-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五章【已添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feadc6b5727a5e9856a61fe.png)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 (一)接受主体之主观条件的构成因素 • (二)接受主体之主观条件的能动转化
(一) 接受主体之主观条件的构成因素
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是由接受主体的审美鉴赏力、艺术 素养、文化修养和人生阅历等因素综合构成的。
• 审美鉴赏力 • 艺术素养 • 文化修养 • 人生阅历
审美鉴赏力
• 所谓审美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 包括审美感知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审 美鉴赏力是艺术鉴赏主体顺利开展艺术鉴赏活动的 首要条件,据此构成艺术接受主体的基本主观条件。 缺乏了审美鉴赏力,艺术鉴赏就无法展开,艺术接 受的进程就丧失了起点。
• 一、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 • 二、接受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一、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
• 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是由艺术接受的一般特点所 决定的。首先,艺术接受是以艺术鉴赏为基础的审 美认识活动;其次,艺术接受又是一种审美再创造 活动。这就要求艺术接受主体相应地具备审美认识 和再创造的能力。审美认识包含了审美期待、审美 感知与审美判断;审美再创造包含了理解、移情、 联想与想象,需要感性与理性统一协调的更复杂的 心理机制。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接受主体的审美鉴 赏力、艺术素养、文化修养和生活阅历的合力作用。
(一)接受主体对艺术接受的主导性
艺术接受是接受主体调动其生理和心理因素进行的审美 实践活动,因此,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始终占 据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00037美学-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c9faf502020740bf1e9be5.png)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艺术概论第五章
![艺术概论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74032b7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5.png)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种高层次的、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实现的过程。由于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的不同,在其制约和影响下的创作过程也就不同。此外,由于艺术家的先天禀赋、个性气质、智能心理结构、人生经历和文化素养以及才能技巧的不同,创作过程自然会千差万别。
一、灵感思维
#2022
苏里科夫 女贵族莫洛卓娃
王式廓 血衣
李庚 天边的光
马勒 《大地之歌》第一首
旅日水墨画家李庚从马勒音乐汲取了灵感,以《大地之歌》为母题,在北京推出同名画展《大地之歌——李庚水墨艺术展》,展览的原创性很强,以东方与西方、绘画与音乐、视觉与音响、时空交错的语言方式,呈现了画家个人的灵感思维、人生体验和创造才华。
李庚 山雨欲来 李庚 希望
列维坦
墓地上空
马蒂斯 舞蹈 德加 戴手套的女歌手
东汉 马踏飞燕
艺术世界的诞生 艺术世界生命力的特质 艺术世界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生命形式,尽管远比现实性的实体生命更为复杂,但它的形式结构并不是不可以认识、把握的。按照苏珊·朗格的观点,艺术生命的形式结构与自然生命的形式结构有着相似性,分析自然有机生命的形式构成四个方面的条件,作为参照,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生命的构成: 动力性——生命具有持续稳定的式样,又是能动的变化着的式样。 有机性——生命的构成成分是通过一个中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是有节奏的活动的整体——生命的主要节奏的统一性和不可侵犯性。 生长与消亡的规律性——生命遵循一定历史阶段生长、消亡,有它辩证发展的规律。
达·芬奇 蒙娜丽莎
达·芬奇 蒙娜丽莎(局部一) 达·芬奇 蒙娜丽莎(局部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上海自考美学
![上海自考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c972c4a1c7aa00b52acbc4.png)
美学体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第一章绪论一,单选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P132,美学的基础是。
P243.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美学家是。
P24.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是.P45.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关系的美学家是。
P6.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
P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P8.与美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P、9.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模式体现着。
10.“诗可以兴,观,群,怨”说是一种。
P11.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12.美学真正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时间是。
13.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14.由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是。
15.审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
16.审美经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是。
17.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
18.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19.美学的基本内容中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活动的特性和规律的事是。
二,多选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P182.在美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看法中,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的观点是,。
3.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的美学家是,,,。
4.当代人们对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是,,。
5.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
6.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的三个阶段是?7.审美经验是一种,。
三,名词解释1.审美意识P112.美学思想P113.美学学科P114.审美境界P115.审美关系P116.美学P117.审美活动P38.美与审美形态P39.美感与审美经验P310.艺术与艺术活动P311.审美教育P3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一,单选1.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是。
2.“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一著名命题的提出者是。
3.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
4.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
5.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是。
6.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除了惊异与体验,还有。
00037美学(2019年版)考纲
![00037美学(2019年版)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81206ef90f76c661371af4.png)
00037美学自学考试大纲(2019年版)考核目标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的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包括对艺术作品与审美现象的分析与把握。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第三节美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的实践论(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美学的学科属性1、识记:(1)审美意识的含义;(2)美学思想的含义;(3)美学的学科属性。
2、领会:(1)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2)美学学科的综合性。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差异。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1)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2)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主要形态。
2、领会: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2)马克思的实践论。
2、领会:(1)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2)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3、应用:(1)结合实际谈谈哲学方法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2)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马克思的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的基本要义。
美学整理
![美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a643c4aa00b52acfc7ca68.png)
3.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使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激发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
6.反馈调节: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信号重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实现。在审美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都要注意用反馈调节方式对自己的审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7.审美态度:指审美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8.审美距离: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事实上的心理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审美趣味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主要受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的影响。
4.审美活动的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2.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创作和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直观性的个别、特殊、具体的感性表象,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包含艺术抽象之表象。
3.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 7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Page ▪ 18
第六章 艺术论(二)
▪ 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他律性——即艺术品为接受主体而存在,又同时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所决定和制 约; 形式符号性——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作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把它外化为特 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借助于这些符号来接受和创造; 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要向艺术家开放,才能有艺术品的产生,同时向接受者 开放,才能使之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3.宋代严羽则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的意境,认为两者完全一致; 4.清末民初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
Page ▪ 13
第四节 意境
▪ 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联系:意境与意象是相通的,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装状态,都 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谐调、浑契。 区别: 首先,意象主要是讲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 阔; 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 的审美境界; 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 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Page ▪ 17
第六章 艺术论(二)
▪ 试述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在所有的艺术品中提取到艺术品有共通 东西,就是艺术意象。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提供或不能转化为意象,那么就不能称之为 艺术品。 第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 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 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 有本质的联系。接受者并非被动接受意象,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重建和再创 造,开成新的意象世界。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 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 第三,艺术品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品再到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艺术品的核心 是意象。从艺术存在的方式看,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作为中介 的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形式符号性和开放性。这三个环节的流程构成 了艺术的现实存在,也促成了艺术的社会交流。
Page ▪ 8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三)意象的主要类型 ▪ 主要有四种类型:仿象、兴象、喻象和抽象。 ▪ 第一,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 ▪ 第二,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
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 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 第三,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 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 第四,抽象。是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 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 第二,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在。色彩、线条、旋律等。 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 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形式符号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 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 第三,意象世界层。属于核心层次。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 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 象世界。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实地生成于接受者 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术品; ▪ 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
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 味。
Page ▪ 5
第二节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 ▪ 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 第一,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各 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Page ▪ 16
第五节 艺术的功能
▪ 二、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1.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 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 2.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 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 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 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Page ▪ 10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二、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 意象世界集中体现着艺术品的审美特质。艺术品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而存在 的,而审美经验的传达势必要借助一种媒介——意象。在意象世界中凝聚着艺术品 的全部审美特质,通过意象世界,主体之 “意”从内涵到显现,艺术品才能现实地 成为审美对象;借助意象世界,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审美经验的交流才得以展开和 完成。因此,意象是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也是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的 奥秘所在。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这是艺术品能 否真正成为艺术品的关键。
Page ▪ 2
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 (一)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 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 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 符号说(朗格) (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的 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Page ▪ 3
第五章 艺术论(一)
▪ 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1.被“艺术” 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
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 2.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
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 一个明确的界限; 3.“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 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 难; 4.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 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 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
Page ▪ 9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四)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
▪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是如何物态化的? ▪ 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
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 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这是从意象起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 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非物质实存。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 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用画笔、颜料等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固定在画布 上,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与演员的表演,将戏剧、舞蹈意象呈现出来,用纸 张、铅字等文字化的文学意象凝定下来。 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 的艺术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存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直接结果。审美意象是艺 术品的灵魂与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意象世界
Page ▪ 14
第四节 意境
▪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其中的“我”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无我之境 是 指创
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Page ▪ 15
第五节 艺术的功能
▪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其意义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功能。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 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 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通过对艺术品 提供的意象世界的欣赏、玩味,接受主体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激发起内心 的情感波澜,体验到那种人生情趣和意蕴,有时还可领悟到宇宙、历史的无限和永 恒,从而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审美快感
.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说”是怎么提出来的?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境,在主客体交流、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
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意境说”的提出: 1.“意境”一词 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 2.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认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
二、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 ▪ 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 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 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Page ▪ 4
三、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 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 ▪ 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
Page ▪ 11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艺术意象主要有哪些特征? 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第一,虚拟性。它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 但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 第二,感性。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 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到意象 的存在。 第三,想象性。是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 性的内在原因。 第四,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艺术意 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