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edb62b767f5acfa0c7cd64.png)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15015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f.png)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cba3d94ba1aa8114531d902.png)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85733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5.png)
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各地,领略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
在东北地区,婚礼通常热闹非凡。
迎亲队伍会敲锣打鼓,新郎要历经各种有趣的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比如,伴郎们可能需要完成一些体力挑战或者智力游戏。
而在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东北特色的菜肴,如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美好时刻。
在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传统的婚礼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新娘在出门前要蒙上红盖头,由娘家兄弟背出门,上轿时还要放鞭炮。
到了婆家,新人要跨过火盆,象征着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而在丧礼方面,讲究停灵守孝,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时,家属要跪地答谢。
华东地区的江浙一带,婚礼注重细节和礼仪。
新娘会穿上精美的旗袍或汉服,佩戴各种金银首饰。
在迎亲过程中,还有“拦门”的习俗,女方亲友会出题刁难新郎,只有回答满意才能进门接走新娘。
丧礼上则会请和尚或道士念经超度,以祈求逝者安息。
华南地区的广东,婚礼有着独特的“过大礼”环节,男方要准备丰富的礼品送到女方家。
在婚宴上,少不了美味的海鲜和精致的点心。
而在丧礼方面,有守夜和出殡时舞狮的习俗,以驱邪镇宅。
西南地区的四川,婚礼充满了麻辣的味道。
迎亲时会有热闹的“坝坝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
新娘出门时会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
丧礼上,会有唱丧歌的传统,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西北地区的陕西,传统婚礼中,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新娘则乘坐花轿。
婚宴上,少不了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
在丧礼上,会有吹唢呐的传统,声音高亢悲切。
少数民族地区的婚丧嫁娶风俗更是各具特色。
蒙古族的婚礼,新郎要骑马绕新娘家的蒙古包三圈,以示诚意。
葬礼上,会有天葬等独特的方式。
藏族的婚礼,新人要在佛前许下誓言,接受祝福。
丧礼上,会有喇嘛念经超度,为逝者指引往生之路。
壮族的婚礼,对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男女双方通过歌声表达爱意。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bc11410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f.png)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结婚风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1.婚前聘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聘礼,表达求婚之意,聘礼内容包括
金银珠宝、彩礼、礼品等。
2.婚礼日子的选择:中国婚俗认为,一年中有些日子是熏陶善良、有
利于婚姻的,比如春节、清明节、七夕节等。
3.喜字的使用:婚礼现场会使用大量的红色装饰,其中喜字是必不可
少的,代表着新人幸福和吉祥。
4.门当户对:婚姻合适与否,门当户对是关键因素之一,要选家境和
家庭文化程度相当的人。
5.迎亲:新娘的父母会在门外迎接新郎一家,传统上新娘不会露面,
由其他女亲友替代。
6.敬拜天地:在婚礼现场,新人要敬拜祖先和天地,以示尊重和感恩。
7.相互敬茶:新人亲友在婚礼上要相互敬茶,表示互相尊重和感激。
8.洞房花烛夜:新人进入洞房后,要待女方家长离开后燃起红烛,睡
在床上,寓意着新婚夫妻白首到老、幸福美满。
以上是中国传统结婚风俗的一些常见习俗,虽然有些地区的结婚风俗
略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新人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
一起。
全国各地婚嫁习俗
![全国各地婚嫁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b3a9c6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0.png)
全国各地婚嫁习俗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浙江绍兴一带新娘在娘家中举行沐浴仪式。
仪式均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的中年夫妻主持。
一人手拿畚筛,筛上放些染红的喜果、鸭蛋、下面用大脚盆接着,另一人用热水从畚筛淋到脚盆中,再用毛巾蘸水让新人连续揩三次。
新娘子沐浴后行“开脸礼”。
当地风俗未婚女子称“毛脸”,婚前是第一次开脸,请一老媪用线绞除脸上汗毛,修眉毛,整理鬓角,并拔下新娘的头发7根与新郎的头发混合搓成线,供新娘扎发髻,寓意“结发夫妻”。
湖州一带,男家在向女家发“上头盘”,即送上轿衣的同时,还要送上“开脸盘”。
“开脸盘”共有6个盘,分别盛肉、鱼、鸡、喜果、炮仗红烛、胭脂花粉。
女家收到开脸盘后,即由舅母等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
滑稽的是有些地方开脸后由喜娘给新娘涂上厚厚的一层水粉,直到眉毛都看不出为止。
广东东莞一带旧俗在结婚前夕,择好良辰,新娘在娘家举行“落阁礼”。
请一位好命妇人,摘一些柚子叶烧水给新娘沐浴,浴后换新衣,然后用红绿丝线替她绞去面毛,并把原来的辫子改梳成“上轿髻”。
沐浴、开脸,梳头完毕,母亲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鸡,俗规鸡头,鸡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头好尾”。
浙江丽水举行婚礼之前,女方要请梳头娘,为新娘梳头,梳头娘要选择父母双全、子女众多的大娘。
由于打扮新娘一般都在夜晚进行,所以女方还要请来一对命好的未婚姑娘为新娘掌灯,梳头娘除梳头外,还要为新娘穿戴。
打扮好的新娘,头戴凤冠,身穿宫装,外披霞帔,腰横玉带,下着大红裙,全身挂满饰品,俨若娘娘。
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
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
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
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新娘的穿戴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c0709a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2.png)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https://img.taocdn.com/s3/m/c63d84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8.png)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自然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婚俗也更是各不相同。
新人们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吧!盘点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瑶族婚俗“耍望节”是瑶族男女青年选择意中人的一个民俗活动,如果最后郎有情妾有意,那么双方的家长就要用新鲜猪肉和酒作为礼品,请媒人上门说亲了。
在举行婚礼时,更要大摆宴席,如果按照传统习惯来办的话,婚宴必须请寨老来参加,见证新人喝交杯酒哦!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女青年的传情方式,具体是指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当买者是姑娘中意的人的时候,姑娘就会拿出凳子,让买者坐在自己身旁进行交谈,交谈结束以后,如果双方都相互满意,情投意合,那么两人就会端着鸡,拎着凳子进到树林里互吐衷肠;如果买者不是姑娘的中意的人,那姑娘就可能会把价钱加倍来卖了。
在订婚的时候,还会有个环节叫做“吃小酒”。
“吃小酒”意思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要是热菜,第二道要盐多的菜,第三道要有甜食。
这三道菜分别代表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建成的时候还要贺新房,先由小伙子抬着牛头上楼,唱祝福歌,由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则是抱被褥上楼,最后姑娘们把饭菜端着依次而上,最后在火塘上支好支架,把酒菜摆上桌,开始唱贺新房歌,来吃饭的乡亲们还会给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如果是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家里都要举行婚礼,不过现在大多是只在女方家举行了。
举办婚宴时,饭桌上要用绿芭蕉叶铺上,菜肴也多是寓意很吉祥的菜式。
在宴席正式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拴线仪式,就是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再用两根白线各自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这个举动象征纯洁,然后由一位高龄老人把糯米饭捏成三角形后沾上盐巴,放在火塘上三脚架的最上方,让他被火烧化后自然掉下,这一举动象征新郎新娘的爱情像铁一样坚固。
苗族婚俗在苗族中,糯米饭是男女婚姻恋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在举行婚礼时,新人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会请新娘和新郎吃一种上面画有奉娃娃和龙凤图案的糯米粑粑。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87198182af90242a895e5b0.png)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农村结婚典礼仪式十项农村结婚典礼仪式
![农村结婚典礼仪式十项农村结婚典礼仪式](https://img.taocdn.com/s3/m/741b30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d.png)
农村结婚典礼仪式十项农村结婚典礼仪式1.纳采:纳采是农村结婚典礼的第一步,也是双方家长商定婚事的仪式。
通常由男方家庭派出代表前往女方家庭,表示男方对女方的爱慕,以求女方家庭同意两家结为姻亲。
2.订婚:订婚是正式确定婚事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订婚通常是在双方家庭的亲友见证下进行的,男方会送礼给女方表示自己的诚意,并交换订婚戒指。
此举被视为两家正式结盟。
3.过门:农村结婚典礼中的过门仪式是新娘离开娘家,嫁到新郎家的重要环节。
新娘会在离开之前由娘家亲友护送,与新郎家亲友在新房门口举行迎亲仪式,新郎亲自搀扶新娘进门。
4.奉茶:奉茶是农村结婚典礼中的传统习俗。
在婚礼开始后,新娘会分别向双方父母奉茶以示敬意,并由长辈回敬。
这是表达新娘愿意尊敬和融入新家庭的象征。
5.敬酒:敬酒是农村结婚典礼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喜宴上,新郎新娘会分别给双方父母、亲友和长辈敬酒,以感谢他们对婚礼的支持和祝福。
6.闹洞房:闹洞房是结婚典礼中一项欢乐的仪式。
新娘进入新房后,好友和小孩会把门关上,然后开始与新郎玩闹。
他们会捣乱,开玩笑,并要求新郎新娘表演各种特技,以活跃气氛。
7.拜堂:拜堂是结婚典礼中最庄重的仪式之一、在拜堂仪式中,新郎新娘会向天地、祖先、双方父母行三拜。
这是对家族、传统和尊敬的表达。
8.祭拜:农村结婚典礼中的祭拜仪式是为祖先祈福和感谢。
新郎新娘会在结婚后的一段时间内,带着父母和亲友一同前往父母祖坟,在祖坟前祭拜和献上供品。
9.红盖头:红盖头是农村结婚典礼中的传统习俗。
新娘在宴席过程中,会被亲友围绕着,头顶一个红色的盖头。
这是为了祈求新娘在新家庭幸福美满,不受恶灵侵扰。
10.敬酒言辞:在农村结婚典礼中,敬酒时的言辞非常重要。
亲友们会在敬酒时用诗词或歌曲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真诚的祝愿。
这些言辞是温情的,也是对新人新家庭的美好祝愿。
以上是农村结婚典礼仪式的十项内容,这些习俗和规定反映了农村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幸福的期许。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3d7477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9.png)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各地婚礼风俗
![各地婚礼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6bace13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f.png)
各地婚礼风俗婚礼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不同地区的婚礼风俗也有所不同。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全球各地的婚礼风俗,带您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礼庆典。
一、中国婚礼风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婚礼在中国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中国的婚礼需要经过几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订亲,男方会派人去女方家中提亲,确定婚礼的各种细节。
接下来是婚礼仪式,一般在早上进行。
新娘在婚礼当天会进行盖头,换上红色嫁衣,并进行传统的敬天地、敬祖先的仪式。
之后是婚宴,宴请亲友和嘉宾共同庆贺。
中国的婚礼还有一些特色的风俗,比如“拜堂”和“喜帖”。
总的来说,中国的婚礼强调传统家庭的团结和祝福。
二、印度婚礼风俗印度是多民族社会,拥有丰富多样的婚礼习俗。
印度婚礼通常是属于一个庞大的家庭庆典,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整个过程充满了色彩斑斓的仪式和独特的传统。
印度婚礼一般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神圣的宗教活动,以祈求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吉祥。
其中最重要的是“哈蒂耶”,即新娘的披盖纱仪式,象征着她要进入新的生活。
婚礼现场还会摆放各种各样的鲜花和装饰品,以营造浪漫神圣的氛围。
印度婚礼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新郎会骑着一匹象,护送新娘到男方家中。
三、西方婚礼风俗西方婚礼风俗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般来说,西方婚礼注重仪式的庄重和浪漫。
新娘通常会穿上白色的婚纱,象征纯洁和神圣。
新郎则会穿上西装,并佩戴领结。
西方婚礼一般在教堂或礼堂举行,主持人会宣读誓词并证婚。
而且,西方婚礼上经常会有花童、伴娘和伴郎参与,他们扮演着重要的配角。
婚后,新人会举行晚宴,与亲朋好友分享他们的幸福时刻。
西方婚礼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抛撒喜糖、举行舞会和切割婚礼蛋糕等。
四、非洲婚礼风俗非洲是拥有众多部落的大陆,每个部落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婚礼风俗。
非洲的婚礼通常充满了音乐和舞蹈。
婚礼之前,新郎会支付“彩礼”给新娘的家人,象征他的诚意和财富。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bffe34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b.png)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决定是否
合适结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
便回去和男方家商量定亲。
3.纳吉:男方家根据问名结果,认为合适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送
一笔钱或礼物,表示要定亲。
4.纳征:男方家给女方家送去聘礼,是正式的订婚仪式。
5.请期: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结婚的日期,女方家同意后,双方共
同商定一个良辰吉日,作为结婚的日期。
6.亲迎:新郎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回到男方家后,再举行一次
拜堂仪式,表示正式成为夫妻。
7.闹洞房:在结婚当天或前数天,要在新房内安好婚床,在婚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同时要找一对童男童女在床上滚一圈,叫“滚床”,这一切都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8.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
礼品回娘家祭祖。
以上是传统中国婚礼的一些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8dc32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b.png)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必备道具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a7549d6b9f3f90f76c61b7c.png)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一、传统婚俗仪式1.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3.换庚谱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4.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5.过大礼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6.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7.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
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山西的婚嫁风俗
![山西的婚嫁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0fbb148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7.png)
山西的婚嫁风俗
1. 梳头风俗:给新娘在梳妆打扮的这一环节,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去给新娘梳头,和安置婚床的意义相似。
2. 结婚迎亲:结婚当日,男方将带着接亲队伍来新娘家接亲。
不用说,婚礼上最热闹的环节可以说是迎接新娘了。
打开新娘房门接新娘是要给伴娘们红包才会打开,伴娘们还会给新娘设置一些阻碍,增加迎娶新娘的困难。
3. 找红鞋:新郎打开门后也不能立即带走新娘,想要把新娘带走,还要找到婚鞋,把婚鞋给新娘穿上,才能把新娘带走。
4. 下聘礼:婚礼前男方要将聘礼送到女方家,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按各个地方的习俗来送,礼金则表示娶方多金,表示女孩子嫁到男方家不会受苦,让女方家放心。
5. 婚床安装:在结婚前一天晚上,需由女孩子家找一位家庭和睦、又育有儿子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将红枣、莲子铺在婚床上,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
2023各地区的结婚风俗流程
![2023各地区的结婚风俗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99be3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f.png)
2023各地区的结婚风俗流程2023各地区的结婚风俗流程篇1结婚流程!1、婚礼前天下午,男方家带管家来与女方碰面,商议当天结婚细节。
2、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要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
4、结婚当天,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新郎大早来女方家娶亲,车队要绕圈城行走,不可走回头路。
5、新娘妆毕,要怀揣一方小镜子,以“避“凶光。
等待迎娶,同时要将准备的糕饼吃下。
6、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
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
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7、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
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8、丈母娘捧茶给新郎,并接收喜钱。
9、小舅子换新郎新娘花,并接收喜钱。
7、新郎见到新娘后,困难又来了~新娘的鞋被家人早早的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能进行下一步。
8、逗新郎环节,节目各不相同。
9、经过重重考验,终于可以迎娶新娘了!但是,先娘子不允许落地,得新郎一路背回家哦!10、在新郎通过重重考验的同时,丈母娘还有一项工作——熏车。
(丈母娘手拿香,围着喜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之后再打开车门,将车内也熏一遍。
)熏车结束,丈母娘接收喜钱。
11、新娘上车,车队启程。
迎娶队伍要随带红布或红手帕,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或互丢红手帕,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12、新娘弟弟陪同,与陪嫁物品一起,俗称“拎皮箱”,到婆家后再将皮箱打开,俗称“开皮箱”,并收取拎箱红包和开箱红包。
13、到达男方家,新娘被新郎背至床上,新娘坐上提前准备好的红被子,然后喝过红糖水,吃过糕面后,方可下地。
14、宴请男方宾客,新人敬酒。
15、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
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
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六、三朝回郎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
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
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
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渐渐带头自由恋爱,文明结婚近年来父母包办婚事已经少有,但结婚讲排场习俗仍存。
2、★沈阳婚礼习俗★沈阳婚礼习俗简述1.“喜车”出发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2.“喜车”到达新娘家(1)敲头道门;(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3.“喜车”返回新房(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4.参观新房(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5.“喜车”抵达酒店(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6.拜席及四彩礼(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
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3)新郎父母或兄长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时间后,向客人敬酒,顺序同上;(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7.团圆饭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3、★石家庄婚礼习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是人生之大事。
过去石家庄一带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青年男女是不能自由恋爱的,婚姻大事只能听父母之命,靠媒约之言。
婚嫁礼俗繁锁且带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一般的成婚程序和礼俗如下:一、提亲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
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
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
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
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
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俗称讨八字。
“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
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
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
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
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
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四、过大礼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
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
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
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五、婚礼筹备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择双双日,诸如四月初四,八月二十八等,或三六九吉日。
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
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
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
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
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
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花开并蒂”、“绾结同心”、“宜室宜家”等。
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
家族长辈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
六、成亲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接送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或属相与新娘新郎相克者。
这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
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欢乐的景象。
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
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
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
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新娘在上轿前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去。
梳妆后与亲人拜别,然后用红头巾盖头蒙面,红巾四角缝上枣子、花生、铜钱(即早生贵子之吉利),胸前挂一镜子,以“避“凶光。
在迎亲曲中,由其兄背人花轿,并有一小兄弟或子倒辈相随于轿后,谓之“押轿孩儿”。
由女家起程时,新郎骑马在前,男陪客、男娶客北马相随。
由女方长辈或平辈两位男性亲属,跟随新郎花轿左右,手把轿杆随行,押送嫁妆,俗称“送客”。
女送客在轿后骑马或坐车相过去石家庄有些地方兴这么一个风俗,闺女在上轿前哭几声娘,以表示难分难离之意。
传说很久以前,有这么娘俩,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娘织布,女儿纺线,紧干慢干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娘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心里更有着急,总得给女儿找个婆家呀。
于是娘委托媒人给女儿说了个婆家,并订了迎娶的吉日。
眼看着喜日一天比一天接近,娘俩的愁也一天比一天深。
等到男家花轿来到门前,女儿望着娘的满头白发和枯瘦的脸,想到自己一走,娘的日子怎么过呀,还不活活饿死吗?想到这里抱住娘的头大哭起来。
这哭声感动了一位过路的神仙,看见这娘俩哭得这么可怜动了善心,用手指了指姑娘脸上的泪花,这泪花就变成金光灿亮的金豆子,姑娘看见有这么多的金豆子,足够娘下半辈子吃用啦,就高高兴兴地梳洗打扮上了花轿。
从那以后,凡是姑娘上轿,都是迟迟不愿上轿,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抱住娘大哭几声,就是没有泪,也要挤出几颗泪珠子,好让金豆子养活娘。
年深日久便形成了“闺女离娘,大哭一场”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娘娶回时,要绕村串庄,不准许走原路,谓之不走回头路。
一路上爆竹声声,唢呐不停地吹奏,好不热闹。
轿至男家停在门口,新郎下马向花轿三揖,谓之拜轿神。
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
新娘扯彩进门之后,先从火盆上跨过。
象征婚后日子“火火爆爆”。
然后踏红毡进入中堂拜堂成亲。
这时由事先请来的德高望得的人作傧相(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这是傧相出班先唱道:“傧相傧相,两步一丈,龙凤鸳鸯,和谐一双。
”接着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语,如“鸾风和鸣”、“花好月圆”、“新房一闪红花开,家有金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小姐配王候”之类。
然后依次唱: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祖宗;四拜彩郎;五拜土地;六拜春萱;七拜亲朋;夫妻对拜。
新郎新娘行过八拜大礼之后,接着交杯换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