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书法作品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爱莲说赏析爱莲说原文作者: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创作背景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
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
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
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
”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
”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1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2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3书法的神采意味: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
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书法欣赏的方法: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
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
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
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
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
2024年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2024年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1《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
这篇__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作者:兰青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粹。
本来毛笔字只是一种记录事件的方式,久而久之有一些学者以研究书法理论为爱好,形成了书法艺术。
它的博大精深为后人所敬仰。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学士为它的繁荣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历史地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书法队伍,留下了丰富的书法论著和被称为墨宝的书法作品,这些艺术财富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园地。
关键词:篆书;创作;爱莲说;吴让之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06-01一、创作实践过程与体会篆书创作我采用了吴让之各个时期的篆书对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创作。
吴让之是清代以为杰出的书法篆刻家,用笔浑融清健,圆润生动,形体修长秀美,委婉流畅,婀娜多姿,十分秀丽。
尤为可赞的是,其用笔裹而藏之,然能润畅生动,不拘陈法,字体上紧下松,上重下轻,篆法方圆互参,体式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
而《吴均帖》的风格是明显的。
有轻重,则有粗细;有快慢,则有枯润。
《吴均帖》中的诸多笔画,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的中锋线条,而是与各种枯笔、侧锋相融于一炉的。
其枯笔的枯燥面又是随笔身的中正、左右而或中或左或右的安排,这种枯燥面在笔画面上的左、中、右发毫,使空灵的线条更增凝练、朴厚。
基于此,这种强烈反差的用笔,其执笔是不可能“中正不侧”的了,而是要有所欹侧,真正发挥出掌虚的功能,这正是吴让之在篆书用笔上的活用,即其艺术创造的一面。
因为以前对篆书没有太多的接触,所以这个创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一是因为没背过篆字,能默写出来的篆字屈指可数,而这幅作品有一百多个字,需要一一去查字典,然后把篆书写法写在纸上,然后再进行练习;第二是因为之前很少写篆书,所以线条质量上不去。
所以我就把第一幅作品创作完之后,抓紧一切时间练习篆书,练习线条和结构。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推荐文章
大气特色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好看的毛笔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柳体楷书书法作品高清图片热度:绝句精美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有关爱国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
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这份经典的文化大餐千百年来却只属于中国或一些和中国文化有渊源的东方民族。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落款知识:
一、称谓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1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2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欣赏3
书法落款知识:
一、称谓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
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王家宾楷、行书版本《爱莲说》,附多版本临摹范字,珍藏整理
王家宾楷、行书版本《爱莲说》,附多版本临摹范字,珍藏整
理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王家宾楷、行书版本《爱莲说》欣赏:
纸张186*69cm,字格8.4cm
附田英章、赵孟頫等多版本《爱莲说》临摹范字,欣赏、学习、珍藏:
《爱莲说》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
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爱莲说》是北宋散文家周敦颐的代表作。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爱莲说》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自,(自)从。
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爱莲说楷书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楷书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是周敦颐创作的一首代表词作,这首词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
现如今,爱莲说的楷书作品受到许多人的欣赏与喜爱。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爱莲说楷书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经典的楷书硬笔书法作品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爱莲说好看的楷书硬笔书法图片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爱莲说的作品结构
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
作者以(莲)作为线索把全文连缀成篇;而两个陪衬是指用(牡丹)和(菊花)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的君子),(追求富贵的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 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 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 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 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 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 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 (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清廉诗文书法作品
清廉诗文书法作品以下是关于清廉的诗文书法作品:1. 《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5. 《拒礼诗》(明)况钟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6. 《行书条幅》释文: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诗一首7. 《篆书对联》释文:一身正气豪情壮两袖清风意志昂。
8. 《行楷条幅》释文: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廉洁警句一则9. 《行草斗方》释文: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廉洁警句一则10. 《行书斗方》释文:为官一任慎言行,莫叫贪心毁仕程。
知浅知深莲出水,风清古韵竹含英。
天净空明满目新,清风拂面少蒙尘。
石方固守山河梦,一字当心醒吏人。
——录钱开胜诗二首11. 《行草书斗方》释文: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梅风烈烈临霜艳,竹品昂昂仗节坚;一颗红心尘不染,满腔浩气史堪传;人生最贵持清范,留得荣光耀九天。
——录刘石磊诗一首12. 《行书斗方》释文:清风何处久传芳,朱桔金花名远扬。
石像庭前人景仰,红城湖畔物生光。
从来得失寻常事,自古荣枯一笑荒。
独有诗书与气节,留存百代犹芬香。
——题海忠介公故居一首13. 《行书对联》释文:自有丹心昭日月长留正气作山河——海南清代先贤王承烈诗句14. 《行书中堂》释文:有德言能立,无求品自高。
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
这些作品都是有关清廉的诗文书法作品,通过书写这些作品,可以表达对清廉的崇尚和追求,也可以传播清廉文化,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
[爱莲说繁体字版]爱莲说繁体字书法
[爱莲说繁体字版]爱莲说繁体字书法爱莲说繁体字书法欣赏爱莲说繁体字书法1爱莲说繁体字书法2爱莲说繁体字书法3爱莲说繁体字书法4爱莲说繁体字书法5《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创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中华经典美文硬笔书法作品
中华经典美文硬笔书法作品
中华经典美文硬笔书法作品是许多书法家和爱好者喜欢的主题,他们通过硬笔书法这一形式,将中华经典美文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一些中华经典美文硬笔书法作品的示例:
1.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名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篇美文被许多书法家以硬笔书法形式呈现,让人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 《爱莲说》:周敦颐的名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这篇美文也被许多硬笔书法爱好者所喜爱,通过书写这篇美文,可以感受作者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3.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
这篇美文也被许多硬笔书法家所演绎,让人在欣赏硬笔书法的同时,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总之,中华经典美文硬笔书法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书法家和爱好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诗简介《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翻译/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注释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自,(自)从。
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
《爱莲说》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下面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繁体字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欣赏《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创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
2023/03 No.253策划·视界闻 林Wen Lin闻林,别署听松,号听松阁主、百尺楼主,斋号听松阁、百尺楼、松荫草堂、倚石斋等。
1961年生于长春,祖籍五台。
现居山西阳泉。
山西省首届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石舟印社原副社长。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阳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职业书法篆刻工作者。
书法作品曾入展第一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一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篆刻作品曾入选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社团作品邀请展、山西省首届印社篆刻作品邀请展,获首届华北书法奖、首届山西省群众书法大赛银奖、首届山西省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铜奖。
文_翟贵明 寒月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文字赋予语言以形象,书法赋予文字以美。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用独特的形式,有意无意地彰显出书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视觉艺术。
历代书家在追求实用与审美并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使汉字在简单表意之外,又具有悦目怡情的功能,被赋予形而上的价值。
闻林先生认为,那是“听松无俗韵,闹市享幽庐”的境界,是“不虞五斗米,直面秦汉风”的格局。
一、闻道寓奇 积点为雄闻林先生的父亲是知识分子,1950年毕业于山西平定师范,是很早的师范生。
受家庭影响,闻林自幼喜爱看书写字,上学期间深得老师的喜爱。
1979年,刚刚18岁的他怀着对书法的特殊热爱,报名参加阳泉市工人文化宫首届书法班。
老师从唐碑教起,后传授悬腕执笔的方法。
在三个月的学习中,他猛下功夫,受到老师的夸赞和鼓励。
培训班结束后,他回到家继续苦练唐碑,临摹柳公权书。
之后的几年,他日日临池不辍,但对笔法、形质仍无真知。
1984年,受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委派,他去北京拜访书坛名家沈鹏、欧阳中石二位先生,商谈题写匾额诸事宜。
二位先生得知来意,挥毫题字。
沈鹏先生化碑为体,以意出之,神采盎然。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散文作品,同时也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作者通过莲花这一具象的植物所具有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来暗喻优秀人格,寄情于物,层次清晰,意味深长。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欣赏《爱莲说》艺术特色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思想家、学家、哲学家。
原名敦实。
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
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
”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
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
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爱莲说硬笔书法格式
爱莲说硬笔书法格式
爱莲说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硬笔书法作品,通常采用楷书或行书
的书写风格。
在书写硬笔书法时,一般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以下是关于爱莲说硬笔书法的一般格式和要求:
1. 篇幅,爱莲说硬笔书法通常要求篇幅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一般来说,篇幅应该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以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
书写的美感。
2. 书写工具,硬笔书法通常使用钢笔或者其他硬笔书写工具进
行创作。
在书写爱莲说时,需要选择书写流畅、墨迹饱满的硬笔,
以确保字迹清晰、端庄大方。
3. 字体,爱莲说硬笔书法一般采用楷书或行书的字体。
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字体的工整和规范,确保每个字的结构和比例协调,
整体呈现出美感和统一性。
4. 布局,在书写爱莲说时,需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横幅式的布局,让整篇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舒展
和美观。
5. 用纸,选择适合硬笔书法的纸张进行书写,一般选用宣纸或者其他质地较好的纸张,以确保墨迹的渗透和纸张的吸墨性。
总的来说,爱莲说硬笔书法需要在篇幅、书写工具、字体、布局和用纸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达到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效果。
同时,书写时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创作,使作品既具有审美价值,又能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清廉诗句硬笔书法作品
清廉诗句硬笔书法作品
以下是一首清廉诗句的硬笔书法作品: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该硬笔书法作品以楷书字体书写,笔触流畅、结构严谨,将文字的线条美与内涵美融为一体。
作品整体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同时也传递出对廉洁品质的崇尚与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原文书法作品
爱莲说原文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原文书法作品1
爱莲说原文书法作品2
爱莲说原文书法作品3
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
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
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
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