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六年级书法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书法》教案第一课硬笔书法欣赏概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硬笔书法欣赏方法,提高对硬笔书法欣赏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依据,扩展教学内容,通过看、听、交流等形式,学会对硬笔书法进行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材中硬笔书法作品的欣赏。
难点:理解同一个字由不同的人书写出来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书写工具是毛笔,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书写工具由古代的毛笔,变成了现代的多种书写工具,例如,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等等,而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等又同程硬笔。
硬笔书法的价值与软笔(毛笔)书法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硬笔书法欣赏概述”)。
二、新课教学:1.讲解田英章硬笔书法的特点,2.讲解书法欣赏的含义。
3.讲解欣赏方法书法的步骤。
4.让同学们分别欣赏田英章硬笔楷书作品、卢中南硬笔楷书作品。
5.讲解字的结构和笔画。
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第2课田英章硬笔书法欣赏教学内容:课本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田英章老师及他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田英章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田英章老师作品的书写技巧。
难点:了解田英章老师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书法欣赏的方式方法,也知道了一些田英章老师的作品,那么我们今天接着来看看田英章的硬笔书法特点。
二、新课教学1.了解田英章及他的硬笔楷书作品。
2.讲解田英章先生作品的书写格式。
3.讲解田英章先生的作品章法。
4.讲解田英章先生作品结构。
5.讲解田英章先生作品的用笔方法。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四、板书设计第3课卢中南硬笔书法欣赏教学内容:课本5-7页的内容。
硬笔书法考题
硬笔书法试题发布于2011-10-10考试要求:1、1-6级内容自选;7-10级为以上命题.2、用纸规格:1-6级45CM×66CM或66CM×33;7-10级45CM×66CM或66CM×33CM或四尺整张。
(第一套)命题1:短歌行(三国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命题2: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命题3: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第二套)命题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命题2: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作者:兰青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粹。
本来毛笔字只是一种记录事件的方式,久而久之有一些学者以研究书法理论为爱好,形成了书法艺术。
它的博大精深为后人所敬仰。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学士为它的繁荣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历史地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书法队伍,留下了丰富的书法论著和被称为墨宝的书法作品,这些艺术财富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园地。
关键词:篆书;创作;爱莲说;吴让之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06-01一、创作实践过程与体会篆书创作我采用了吴让之各个时期的篆书对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创作。
吴让之是清代以为杰出的书法篆刻家,用笔浑融清健,圆润生动,形体修长秀美,委婉流畅,婀娜多姿,十分秀丽。
尤为可赞的是,其用笔裹而藏之,然能润畅生动,不拘陈法,字体上紧下松,上重下轻,篆法方圆互参,体式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
而《吴均帖》的风格是明显的。
有轻重,则有粗细;有快慢,则有枯润。
《吴均帖》中的诸多笔画,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的中锋线条,而是与各种枯笔、侧锋相融于一炉的。
其枯笔的枯燥面又是随笔身的中正、左右而或中或左或右的安排,这种枯燥面在笔画面上的左、中、右发毫,使空灵的线条更增凝练、朴厚。
基于此,这种强烈反差的用笔,其执笔是不可能“中正不侧”的了,而是要有所欹侧,真正发挥出掌虚的功能,这正是吴让之在篆书用笔上的活用,即其艺术创造的一面。
因为以前对篆书没有太多的接触,所以这个创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一是因为没背过篆字,能默写出来的篆字屈指可数,而这幅作品有一百多个字,需要一一去查字典,然后把篆书写法写在纸上,然后再进行练习;第二是因为之前很少写篆书,所以线条质量上不去。
所以我就把第一幅作品创作完之后,抓紧一切时间练习篆书,练习线条和结构。
关于廉洁文化的硬笔书法作品
关于廉洁文化的硬笔书法作品1.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
——屈原《楚辞·招魂》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4.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5.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6.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7.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8.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于谦《入京》9.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入京》10.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东方朔《七谏》11.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陈诚《题楚州署》12. 人生重义气,不图富贵名。
荣华自有主,清廉志不改。
——郑光祖《题邢君墓铭》13.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范晔《后汉书·列女传》14.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15.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张伯行《禁止馈送檄》16.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官箴》17. 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18.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官箴》19.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林逋《省心录》20. 眼前有余忘缩手,身后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对联。
硬笔书法字帖28首古诗文方格练习字帖PDF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跂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爱莲说隶书书法作品
爱莲说隶书书法作品《爱莲说》是北宋周敦颐的作品,,他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隶书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 (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作者与背景】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
作为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和挖掘,而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无人问津。
事实上,如同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周敦颐也对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他论述“心性义理”的观点、关于“得刑以治,肃之以刑”的司法心理思想和实践,以及他关于形神关系的揭示、为圣的方法与道德修养的论述,都闪耀着心理学思想的光辉。
周敦颐作为打破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绝千年幽暗的理学开山祖师,深入研究他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开掘我国宋明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遗产,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原名淳实,因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学者称之为“濂溪先生”。
北宋湖南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周敦颐的著作收在《周敦颐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其主要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等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学思想。
【全文赏析】“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
[爱莲说繁体字版]爱莲说繁体字书法
[爱莲说繁体字版]爱莲说繁体字书法爱莲说繁体字书法欣赏爱莲说繁体字书法1爱莲说繁体字书法2爱莲说繁体字书法3爱莲说繁体字书法4爱莲说繁体字书法5《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创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
《爱莲说》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下面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繁体字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欣赏《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创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古代廉洁诗词硬笔书法欣赏
古代廉洁诗词硬笔书法欣赏一、嘿,你知道古代廉洁诗词吗?那可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贝呢。
就像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看,这硬笔书法写出来,那一笔一划都像是于谦坚定的誓言。
每一个笔画都那么刚劲有力,好像在诉说着廉洁的力量。
你难道不想看看这刚正不阿的诗句用硬笔书法展现出来是什么样吗?二、我特别喜欢看古代廉洁诗词的硬笔书法。
比如包拯,虽然他没直接写过这样专门主题的诗词,但他那廉洁奉公的形象就像一首无形的诗。
要是把那些倡导廉洁的诗句用硬笔写出来,就如同包拯手持正义之剑,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公正。
你想象一下,那一个个字不就像包拯断案时的决然吗?这硬笔书法呀,可把古代廉洁的精神都凝聚在纸上了呢。
三、哟,古代廉洁诗词的硬笔书法那可不得了。
像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要是写出来。
硬笔在纸上划过,就像是陶渊明挺直的脊梁骨。
字的走势可能是潇洒又带着倔强的。
看硬笔书法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能看到陶渊明不屑于官场污浊,坚守自己清廉本心的样子。
你就不想感受一下这种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清高吗?四、古代廉洁诗词的硬笔书法有独特的魅力啊。
郑燮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写出来啊,硬笔书法的线条就像郑燮对百姓的丝丝牵挂。
字的形态也许是轻柔却又充满力量的。
就好像看到郑燮在简陋的县衙里,心中装着百姓,而硬笔书法把这种情怀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你难道不好奇这样充满温情的诗句用硬笔书法呈现是什么样吗?五、哇,古代廉洁诗词和硬笔书法简直是绝配。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诗句,用硬笔书法展示的时候,那字仿佛带着两袖清风。
感觉书写者像是带着于谦那种洒脱和廉洁。
每一个字的间距可能都像是清风的流动。
你看啊,这多有意思,你有没有心动想要去看看呢?六、我觉得古代廉洁诗词的硬笔书法超有趣。
你看屈原,他的那种高洁品质就像一首廉洁的长诗。
要是把古代廉洁诗词用硬笔写出来,就如同屈原在汨罗江畔的吟唱被转化成了可视的文字艺术。
那硬笔书法的笔画或许就像屈原投江时的决绝与清白。
古诗词100字 100字古诗词硬笔书法作品
古诗词100字 100字古诗词硬笔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百字古诗词大全(一百字古诗词有哪些)一百字古诗词大全(一百字古诗词有哪些)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一百字古诗词大全古诗词100字,一百字古诗词有哪些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古诗词100字!1、念奴娇...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一百字古诗词大全,一百字古诗词有哪些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故垒西边,人道是古诗词100字:三国周郎赤壁。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翻译: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10、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11、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12、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13、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14、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关于清廉的诗词硬笔书法作品
关于清廉的诗词硬笔书法作品1. 清廉就像那高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写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诗句的硬笔书法作品,那可真是充满力量。
我曾在一位老教师的书房看到过这样一幅字,那一笔一划都像是老教师一生清廉执教的写照。
2. 清廉啊,是一种骨子里的正直。
像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想啊,要是把这样的诗句写成硬笔书法作品,挂在墙上,每天看着,就像有个正义的伙伴在身边时刻提醒。
我朋友小王,他是个公务员,就专门求了一幅写着这句诗的硬笔书法放在办公桌上呢。
3. 说到清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就很妙。
这硬笔书法写出来呀,感觉满纸都是那股清正之气。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廉政文化展览,一幅这样的作品周围围满了人,大家都在感叹,这字里行间的清廉之意太感染人了。
4. 清廉的境界如同松竹。
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在硬笔书法作品上,就好像松竹的精气神都跃然纸上了。
我去一位老革命家的家里做客,看到墙上挂着这样一幅字,我当时就觉得,这就是老人一生清廉坚守的象征啊。
5. 清廉是心中的一盏明灯。
像“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这样的诗句写进硬笔书法作品里,每一个字都透着洒脱和清正。
我在一个文化集市上看到有人在卖这样的作品,旁边一个年轻人看了就说:“这字写得好,这诗也让人心里清亮。
”6. 清廉可不是一句空话。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要是用硬笔书法写出来,那就是对清廉最好的诠释。
我认识一个小村官,他把这句诗的硬笔书法作品挂在村里的办公室,村民们看到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觉得这小村官有追求。
7. 清廉就像那清澈的泉水,纯净无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虽看似写景,但也能寓意清廉。
如果写成硬笔书法作品,那股清新纯净之感就会扑面而来。
我在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工作室看到过类似的创意作品,那独特的理解让人眼前一亮。
8. 清廉在诗词里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的硬笔书法作品,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的清廉气概。
五年级硬笔书法字贴基本内容(古文散文)创新
五年级古文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一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消万古愁.师说韩愈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陋室铭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图片推荐文章大气特色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好看的毛笔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柳体楷书书法作品高清图片热度:绝句精美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有关爱国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它借描绘莲花的高洁品质,表明作者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图片,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楷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一、《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爱莲说》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三、《爱莲说》特点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1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2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欣赏3
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
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
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
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
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
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
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
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
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
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
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
”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
向。
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
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
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
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