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4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这四首诗歌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读懂诗歌的内容。
2.品词析句,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的人心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独白:(出示课件1)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四首》,去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四首》,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4 古代诗歌四首(出示课件2)二、课前预习,储备知识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知识及其诗歌赏析方法。
1.了解诗歌(出示课件4、5、6)老师简单介绍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楚辞、新诗、歌行体,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
2.教师指导:诗歌赏析三部曲(出示课件7)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三、新课学习,诗歌赏析观沧海(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走近作者(教师补充作者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9)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b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等篇。
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写法特点。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穿越千年诗河,我们踏入中华文化的瑰宝殿堂。
《诗经》悠悠,启韵华夏诗篇之始。
今天,我们共赏《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先贤才情,感受诗词之美,让心灵在古典韵律中遨游。
二、新课教学知识拓展见教学PPT课件。
观沧海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进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
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文学常识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听诗歌朗读,把握诗歌字音、节奏。
(PPT播放视频)4.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5.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
2.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并能运用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进行理解和欣赏。
3.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2.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辨析古代诗歌中的格律、韵脚等。
2.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分组朗读,通过学生分组朗读来逐渐达到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2.听课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神韵和意境,增强文学鉴赏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中授课(40分钟)(1)授课一: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15分钟)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
2.古代诗歌的写作方法:如从事物本质上的感悟、间接表达等。
(2)授课二:古诗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25分钟)1.李白:《将进酒》2.杜甫:《登高》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王之涣:《登鹳雀楼》(3)授课三:文学鉴赏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如借助生活和文化背景进行解读,以及把握诗歌表现手法。
3.课后练习(10分钟)1.要求学生自己朗读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鉴赏。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文学鉴赏方法,了解古诗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辨析古代诗歌中的格律、韵脚等,以及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表现为主,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读、鉴赏和讨论方面的表现。
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八、相关知识点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格律、韵脚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案: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2.学习四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诗集《古代诗歌选》;2.PPT或黑板;3.相关诗歌的注解和翻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古代诗歌的图片或播放古代诗歌的音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将四首古代诗歌的标题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向学生解释每首诗歌的主题和要点。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朗读其中一首诗歌。
2.每个小组朗读结束后,先自评,再相互评价。
四、理解和讨论(15分钟)1.指导学生对每首诗歌进行理解和分析,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2.展示相关诗歌的翻译和注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五、创作和展示(20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四首诗歌的主题和要点,创作一篇自己的小诗或小故事。
2.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5分钟)1.复习每首诗歌的内容和要点;2.总结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七、拓展练习(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背诵并写一篇读后感;2.鼓励学生多参与古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通过分组朗读、创作和展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理解和讨论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诗歌背景知识:学生对于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这会影响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以下是相关难点:
-诗人生活背景的了解:如李白、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生平经历,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它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四首具体的诗歌案例。《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夜深人静时的思乡之情;《登鹳雀楼》展现了王之涣登高远望时的感慨;《春望》体现了杜甫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注;《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是白居易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送别之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四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特定场景下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比如,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是否感受到一丝乡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如诗歌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诗歌背景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0分钟)
4.《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案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观沧海【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课文导入】盛夏早已过去,寒冬即将来临。
沐浴着冬天这亮丽的阳光,让我们绽放出学习的热情,走进碣石山,跨越千年时空跟随诗人一起去观赏苍茫的大海!【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2.背景透视:《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文言文知识积累。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1.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显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导思2. 《观沧海》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翻译课文。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共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设想】1.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小学时就已经接触了古诗这一题材,我们也都知道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那你们知道古诗的作用有多大吗?(讲述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
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从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诗联所产生的一种语言魅力,使我们所无法抗拒的。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进一步感受诗歌别致的美。
(板书课题)Ⅰ《观沧海》一.简介曹操及其作品1.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江雪》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境、背景及作者情感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美好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诗歌背景的理解。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幅与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及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3. 诗歌解析:(1)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解读《春晓》中的自然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理解作者胸怀壮志的情怀。
(4)探讨《江雪》中的孤独与坚韧,领悟人生的哲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其中一首诗歌,进行现场创作,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的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意境等,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七、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四首》2. 板书内容:(1)诗歌名称及作者(2)诗歌韵律特点(3)诗歌意境及背景八、作业设计(1)描绘诗歌中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阐述其美感。
2. 答案示例:《静夜思》画面描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韵律特点:押韵优美,节奏感强。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
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
(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背景。
2.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并理解其意境和艺术价值。
3.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学习以下四首古代诗歌:1.《登高》(唐代杜甫)2.《悯农》(唐代李绅)3.《泊船瓜洲》(唐代王之涣)4.《赤壁》(唐代杜甫)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示范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这一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课文学习(30分钟)(1)《登高》(唐代杜甫)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述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2.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分析诗歌的抒情风格和意境,理解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悯农》(唐代李绅)1.介绍李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述其诗歌特点和主题。
2.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农民苦难和诗人的同情心。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
(3)《泊船瓜洲》(唐代王之涣)1.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本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并找出其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3.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措辞和句式上的巧妙运用。
(4)《赤壁》(唐代杜甫)1.介绍《赤壁》的背景和历史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赤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理解史诗的特点和语言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对仗和借代修辞手法。
3. 课文鉴赏(20分钟)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意义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古代诗歌。
4. 课后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写出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文章或作文。
2.制作一本古代诗歌朗读集,让学生自行选择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特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培养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初中课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初中课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背诵四首古代诗歌;- 能够分析并欣赏每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会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角度入手,解读诗歌; - 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四首古代诗歌的文本;-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知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自己思考,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学生尝试从标题、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角度入手,解读诗歌。
三、合作学习(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帮助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古代诗歌的整体认识;-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升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7.课后拓展:布置与四首诗歌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搜集其他作品、创作诗歌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词语解释和诗句解析,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古诗文的能力。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诗歌主题与意境:把握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古代诗歌四首》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所提高,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让我来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能更好地将生活实际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主动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更加具体和生动地描绘问题情境,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的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采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深入理解诗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诗歌知识。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某些难点,如诗歌的韵律和意象运用,仅仅依靠讲解和举例还不够,需要更多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加深理解。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加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进入诗的意境,再造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四首》,去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教学新课(一)诗歌常识简介在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一般把它们统称为诗歌。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古体诗: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有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如《观沧海》。
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诗,它又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近体诗格律极严,必须押韵和对仗。
文中的《次北固山下》属于五言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
(二)古代诗歌分类(三)学习《观沧海》任务一:初识古代诗歌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水平。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使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几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2)生齐读,师指导其不足之处(3)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3、研读诗歌(1)教师讲解: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章节为:《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每首诗的作者背景、诗歌意境、韵律特点以及关键词语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首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作者的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歌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静夜思》,解释关键词语,分析诗歌意境和韵律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四首诗歌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1)作者背景(2)诗歌意境(3)韵律特点(4)关键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四首诗歌。
(2)翻译《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3)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本附录。
(3)示例: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关键词语的解释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思结合,体会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
一、导入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倍受后人称赞的《观沧海》吧!
二、解题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弄懂字义。
2.选择其中两句写景诗句想象其描绘的画面。
四、感悟诗人开阔的胸怀
1.曹操的诗风一贯是豪气开阔的,这种豪气在《观沧海》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吞吐日月、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其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可见一斑。
2.以写作背景来佐证这份豪情与大气。
明确: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五、拓展延伸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的风格。
《观沧海》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也体现了曹诗的“慷慨悲壮”之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戴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借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高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整体感知
1.文题解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闻,听说。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是作者的朋友。
左迁,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此寄,这首诗篇。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诗人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
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四、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化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说它会随月到夜郎西。
诗人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同时也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抒发乡愁之作,一起体会这种乡思吧!
二、解题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初读感知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明确:冬末春初。
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看出。
四、情感体悟
听范读,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思乡。
从“客路”可知诗人出门在外;从时间判断是要过年了,于是书信一封,却不知如何寄回家园。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语将诸多愁苦倾诉后又留下一片茫然,很具有感染力。
五、再读感悟
《天净沙·秋思》
一、导入
说到乡愁,人们会想起很多古诗,但有一首小令也很巧妙地表达了乡思,这就是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天净沙·秋思》。
二、马致远简介
三、听读诗歌,交流感受
教师朗读此曲,学生谈感受。
四、情感体悟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句?
明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秋景品析
1.诗歌中有哪些景物?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情景。
六、乡愁作品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