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
过年 简介
过年简介
过年,也被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庆祝活动。
在过年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如贴年红、守岁、压岁钱、团年饭、拜年等,这些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寓意着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传统文化内涵。
此外,过年期间还有各种传统食品,如饺子、汤圆、年糕等,寓意着团圆、和谐和幸福。
过年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全世界华人和部分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庆祝的节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总的来说,过年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视和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
过年期间,人们回家团圆,尤其是那些在外工作或求学的人,都会在这个时间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欢度新春,这也是过年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盛大、最具有欢乐气氛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欢庆春节。
在春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通常会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享受传统的汉族文化。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是一种祭祀祖先、辞旧迎新的传统文化。
据史书记载,春节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
在古代,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祖、放爆竹、舞狮、舞龙、贴春联、吃团圆饭等等。
这些活动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幸福、欢乐、团聚的传统文化。
如今,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吃年夜饭、贴春联、放烟花、拜年、收红包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人民对春节的独特诠释。
春节的庆祝活动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传统节日,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文化。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春节的文化内涵,让这个节日
不仅仅是一个吃喝玩乐的日子,更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总之,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欢庆春节,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节日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节日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欢庆新年的节日,更是一个凝聚了千百年传统文化精髓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传承并弘扬着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一、春节的起源与历史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那时人们相信新年是一个吉祥富饶的开始,因此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了家庭团聚、互相祝福和庆祝的民俗节日。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 守岁: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守岁。
守岁的习俗代表了对新年的尊重和期盼,同时也寓意着希望家庭幸福平安、事业顺利。
2.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据说可以驱除邪气、迎接吉祥的到来。
3. 贴年画、对联: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年画,以及在门框上贴对联,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4. 送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压岁钱的传递。
5. 舞龙舞狮:龙和狮子在中国文化中都是象征着吉祥和祥瑞的形象,因此人们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春节的美食文化春节期间,中国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比如,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丰盛的美食,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幸福美满。
2. 饺子:在北方地区,吃饺子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因其形状与元宝相似,寓意着财富的增长和吉祥如意。
3. 年糕:年糕在南方地区比较有名,象征着“年年高升”。
人们相信吃了年糕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进步、学业有提高。
四、春节的传统活动除了传统习俗和美食文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活动。
比如,1. 赏灯: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赏花灯、彩灯,热闹的灯展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关注。
2. 舞狮:舞狮表演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人们会邀请舞狮团队到家中或街头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3. 庙会:在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有赏花灯、人艺展览、民间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春节的文化意义
春节的文化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华人世界里最盛大、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之一。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春节的文化意义。
一、历史背景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按照中国传统农历,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天被称为春节,这一天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开始。
春节是农作物结束休眠,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因此有着喜庆团圆的象征意义。
二、传统习俗春节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色彩的节日,伴随着一系列传统习俗。
比如,贴春联、赏花灯、放鞭炮等。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人们会在自家门额上贴上一幅寓意吉祥、祈福的对联。
赏花灯是春节期间的另一项传统活动,各地都会在街头巷尾悬挂各式各样的花灯,供人们观赏。
放鞭炮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之一,鞭炮声声,喜庆祥和。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快乐,也寄托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三、家庭团聚春节是中国家庭团圆的象征。
在这个传统佳节里,远离家乡的游子会踏足回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圆聚首,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家人团聚时,会共同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这顿饭既是满足了肉体上的需求,更是满足了心灵上的温暖。
除夕之夜,家庭成员还会一起守岁,跟着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
家庭团聚不仅加深了亲情,更强化了家庭凝聚力,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家族的情感传承。
四、文化传承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春节的各种传统习俗,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贴春联、绘制年画、包饺子等活动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和对家庭幸福的向往,都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春节是人们传承家族传统、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机。
总之,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中,历史的沉淀、传统的习俗、家庭的团聚和文化的传承,都构成了春节的文化意义。
汉族春节风俗传统文化
汉族春节风俗传统文化有:
•发红包: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或整个春节期间,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
•舞狮: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
•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买年货: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玩的、送的礼物等,统名之曰“年货”。
中国春节的简介
中国春节的简介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或“新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亦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距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
春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一般包括除夕和正月初一两天。
然而,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实际上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这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如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这些活动均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过春节的习俗在中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形式,因地域文化差异而各具特色。
无论如何庆祝,春节都是一个象征团结、兴旺,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一、春节(一)春节的起源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的腊祭。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二)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
春联的内容通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
守岁除夕夜,人们会熬夜守岁,寓意着辞旧迎新。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
二、元宵节(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与道教的上元节有关。
(二)元宵节的习俗赏花灯元宵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
花灯的造型各异,有动物、人物、建筑等各种形状。
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
元宵的口味多样,有芝麻、豆沙、花生等。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有趣活动。
灯谜通常写在纸条上,挂在花灯下,供人们猜测。
三、清明节(一)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最初是一个节气,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节日。
它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二)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人们缅怀祖先、祭祀先人的重要节日。
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献花、烧纸等。
踏青清明节正值春季,人们会到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四、端午节(一)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各种活动。
(二)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粽子的口味多样,有红枣、豆沙、蛋黄等。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龙舟竞渡象征着人们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挂菖蒲、艾叶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叶等,以驱邪避灾。
五、中秋节(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秋分祭月习俗。
(二)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广式、苏式、京式等。
玩花灯中秋节期间,一些地方也会有玩花灯的习俗。
六、重阳节(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春节的由来与意义
春节的由来与意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全球华人共同狂欢的节日。
春节的来历深远而悠久,承载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由来和意义。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最为广泛的一种观点认为,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年"崇拜。
在古代,人们将农历正月称为"岁首",认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开始,于是便举行丰盛的庆祝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
另一种说法认为,春节源于远古时期的年兽传说。
相传,传说中有一种恶兽,每到年末它会降临村庄,伤害百姓。
人们发现,年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开始在除夕之夜放炮、点灯,以驱赶年兽的侵扰。
之后,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庆祝活动。
二、春节的意义1. 传统文化的传承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春节一直是家庭聚会、祭祖、祈福、互赠厚礼的日子。
人们通过春节的庆祝活动,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思想,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 丰收和希望的象征春节恰逢农历一年之始,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中国农耕社会中,农民们通过辛勤劳作,迎来了辛勤一年的丰收,因此春节也被赋予了丰收和富饶的象征意义。
同时,春节也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生活更加美满的期盼和祝愿。
3. 团圆和温馨的时刻春节是一个休息和团圆的时刻。
每逢春节,人们通常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的时光。
这是一个展示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时刻,人们共同分享快乐,尽情享受亲人团聚的温馨。
4. 新年的祝福和祈福春节是人们传递祝福和祈福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互相拜年、交换红包,并相互祝福健康、幸福和吉祥。
此外,春节期间还会拜神、烧香,祈求来年平安和顺遂。
这些传统仪式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吉祥幸福的期盼和追求。
总结: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由来源远流长,凝聚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春节不仅是家人团聚、互赠祝福的时刻,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美好祝愿的重要载体。
春节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传统文化中国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深厚内涵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人们欢庆新年的时刻,更是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节的传统文化。
一、年夜饭:家庭团聚的象征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家族成员会齐聚一堂,共享传统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饭局之一,它代表着全家人的团聚和祝福。
饭桌上摆满了各种丰盛的菜肴,代表着丰收和吉祥。
比如鱼,因为它的发音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则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步步高升。
年夜饭让人们共庆佳节,传递着亲情和友情。
二、春联:春节的标志春联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的特殊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对联和横批组成,通常写在对联上,悬挂在门上。
对联通常由七个字或者五个字组成,用“对仗”或者“对偶”的方式表达出对节日的祝福和期望;横批则在对联上方,用几个字来概括对联的意境。
春联的内容可以是吉祥祝福,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期望,以及祈求平安健康的话语。
悬挂春联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希望能够有一个吉祥的开始。
三、舞龙舞狮:祈福和驱邪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民间表演活动,也是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形式。
人们身着龙、狮子的服装,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形象,通过舞蹈来祈福和驱除邪气。
龙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物,象征着权威和气势;而狮子则被视为吉祥之兽,能够驱邪避恶。
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独特,富有节奏感和戏剧性,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四、放鞭炮:驱除晦气放鞭炮是中国传统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驱除晦气的方式之一。
春节期间,人们燃放鞭炮以驱赶妖魔鬼怪和霉运,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好运。
鞭炮的声音震耳欲聋,旨在让邪恶的力量无法接近。
鞭炮也是表达喜庆和庆祝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五、赏花灯:喜庆的象征赏花灯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制作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花灯,如红灯笼、彩灯船、灯笼串等。
春节的来历与意义
春节的来历与意义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春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春节的来历和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
一、春节的来历1. 起源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庆祝农历年。
最初,舞火、放炮、敲锣打鼓等祈年活动是为了驱赶恶鬼、祈求丰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些庆祝活动逐渐融入了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中。
2. 历史沿革在春秋战国时期,春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时的春节更多的是围绕祭祖、祈福和丰收展开的。
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逐渐与农历的岁月更迭相联系,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3. 春节的名称春节的名称源于古代农历,因为农历的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正月为春季的开始,所以称之为春节。
此外,春节在不同地区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北方人称之为“过年”,南方人则称之为“新年”。
二、春节的意义1. 农耕文化的传承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耕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春节作为农历年的开始,象征着农业的希望和丰收,蕴含了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2. 家庭团聚的象征春节被视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意义上最为重视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刻,通过合家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这也是中华文化中家庭价值观念的体现,凝聚了全中国人民对家庭美满和幸福生活的期待。
3. 祭祖和祈福的意义春节也是祭祖和祈福的重要时刻,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并祈求家族的繁荣和福运。
此外,人们也会到庙宇中祈求平安、健康和财富等。
这种信仰和祈福的活动,不仅凝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春节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春节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农民朋友们一年劳累之后的欢聚时刻。
春节的由来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新年的热切期盼和祝福。
本文将从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阐述春节的由来及其深远意义。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夏朝。
相传,传说中的黄帝舜轮番辞世后,他的后代接续统治,便称为帝尧。
帝尧认为岁首的第一个月应该是冬至后的第二个月,即农历的正月。
因此,农民朋友们从此以后将农历正月定为农历新年,而这一天也就成了春节的第一天。
二、传统习俗1.除夕夜:所谓除夕夜,就是农历新年的前一天夜晚。
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年夜饭,并欢聚一堂。
大年初一,人们还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拜访亲友,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2.贴对联:除夕之夜,人们会在门上贴上一幅对联,以求祈福。
对联上的文字常常与祝福、吉祥有关。
3.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说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恶的神灵,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4.舞龙舞狮: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祥瑞和力量的象征意义,舞龙舞狮是将这种象征进行了一种寓意化的展示。
三、文化内涵1.团聚和家庭价值观:春节是中国人民非常看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意味着家人之间的团聚。
人们可以放下工作和繁忙的生活,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新年的喜悦时光。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价值观的重视。
2.祝福和希望:春节是向新一年表达祝福和希望的时刻。
人们会拜访亲友,给予他们祝福和吉祥的话语。
这些祝福和希望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传递着中国人民对于友情和亲情的承诺。
3.传统文化传承: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通过庆祝春节,人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从贴对联到放鞭炮,再到舞龙舞狮,这些传统习俗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它们成为了保持民族特色和凝聚力的象征。
在当代社会,春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代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将迎来这个重要的节日。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春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
一、春节的历史渊源春节作为中国的重要节日,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
早期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国人,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开始。
古老的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于秩序和时序有着深入的体悟,而春节的到来则象征着冬天的结束、新春的开始。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积淀,春节逐渐成为全民欢庆的节日。
二、传统习俗的庆祝方式1.除夕夜:辞旧迎新除夕夜是春节的开始,这一晚上,人们会整家团圆,共度团圆的时刻。
家人会一起吃团年饭,寓意着祈祷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
之后,人们会点燃鞭炮、放放烟花,以驱赶邪恶的气氛。
夜晚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是守岁,家人会待在一起靠近年关,迎接新年的到来。
2.拜年和送祝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外出拜访亲友,这被称为拜年。
拜年时,人们会相互致以新年的祝福和问候,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心。
长辈给晚辈施以新年压岁钱,象征着祝福和福运。
3.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节目。
舞狮寓意着驱邪祈福,人们相信舞狮可以驱散霉运和邪恶。
舞龙则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崇拜,象征着祥瑞和权势。
4.灯笼和年画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里挂上各式各样的红色灯笼,以及装饰一些美丽的年画。
红色的灯笼和年画是春节期间的装饰品,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
三、春节的文化内涵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春节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年夜饭。
其次,春节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在拜年、燃放鞭炮、舞狮舞龙等习俗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祥和、团结以及吉祥祝福的向往。
最后,春节也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为什么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为什么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头一天。
春节在中国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意义,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重要习俗以及家庭团聚等方面,解读为什么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1. 历史渊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庆祝春节的习俗,如祭拜祖先、祈求丰收等。
春节在汉朝时期更成为了全国性的盛大节日。
至今,春节依然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回归和传统的传承。
2. 文化内涵春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
春节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家庭和睦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新生活、新希望的向往。
在春节期间,人们尽情表达感恩之情,分享快乐与祝福,亲人朋友团聚一堂,共同欢度新春,在传统中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3. 重要习俗春节有许多独特而又重要的习俗,如贴对联、扫尘、除旧布新等。
贴对联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之一,对联上面写下祝福的话语,寓意着新年好运和美好的祝愿。
扫尘和除旧布新则意味着辞旧迎新,预示着过去的不好运气随之而去,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好的开始。
此外,春节还有丰盛的年夜饭、戏曲表演、舞龙舞狮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使这个节日更加富有民俗特色。
4. 家庭团聚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春节期间,人们不论在异地工作或求学,都会努力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家人团聚不仅能够让人们享受到家人的温馨和关怀,更彰显了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通过春节的家庭团聚,增进了亲情、友情和血缘之间的联系,维系了家庭之间的牢固纽带。
总结起来,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习俗。
同时,春节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家庭和民族传统的重视。
春节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春节的来历与意义
春节的来历与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又称为中国年或农历新年。
它恰逢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民以及华人社区都会庆祝并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春节的来历源远流长,承载着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团结的精神象征。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四千年前的古老时代。
根据史书记载,春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祈祷祭祀活动。
在古代农民社会中,农民们根据农历来安排农事活动,他们用祭祀祈祷的方式来迎接新春,希望自然界的力量能带来一个丰收的年份。
另外,在古代中国的传说和民间传统中,还有一些有关春节起源的故事流传至今。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关于年兽的传说。
据说,在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兽”,它每年都会在农历年末出现,破坏庄稼和伤害人畜。
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声音,于是就在除夕之夜点燃火,放鞭炮,并贴红色的春联和窗花,以驱散年兽的侵扰。
从此,年兽再也没有出现过,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春节,用这些方式庆祝并保佑来年平安吉祥。
二、春节的意义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意义。
1. 团聚与祭祀春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家人会互相拜访,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回家和亲人共享这一喜庆时刻。
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做传统的年夜饭,共进团圆饭,享受亲情的温暖。
此外,春节还是祭祀祖先的时刻,人们会在家中上香,感恩祖先的栽培和保佑。
2. 祈福与收纳春节是许愿祈福的时刻。
人们会贴春联、挂红灯笼,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祝福。
同时,人们也会给长辈们拜年,祝他们健康长寿。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传统上认为这能驱逐不幸和邪恶的气氛,迎接新年的好运。
3. 传统文化的展示春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时刻。
人们会观看舞狮舞龙表演,品尝传统美食,比如饺子、汤圆、年糕等。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比如戏曲演出、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迎来这一喜庆的节日,庆祝过年,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根据历史记载,春节最早是由古代的帝王们设立的祭祀仪式,用于纪念祖先和祭祀神灵,以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一种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最常见的习俗之一就是贴“春联”。
春联是由一对对对联组成的,写在红色的纸对上,用于贴在门楣上,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吉祥。
此外,家家户户都会贴福字,代表着幸福和福气。
这些装饰品可以给人们的家增添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在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年夜饭。
年夜饭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有各种传统的食物,比如鱼、饺子、汤圆等。
每一道菜都有特殊的意义,比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则寓意着招财进宝。
在饭后,家人们会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欣赏各种精彩的表演,共度快乐时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会拜访亲友,互相送上新年的祝福和红包。
红包是一种装有一定金额的钱的红色信封,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拿着红包是他们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以喜庆和吉祥的氛围迎接新年。
在中国各地,春节的庆祝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注重家庭团聚和互相祝福的核心价值始终贯穿其中。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春节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一个家庭团聚、欢享天伦的时刻。
然而,在现代社会,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现在有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旅行或者参加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
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仍然是一年中最重要、最喜庆的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统习俗。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何种庆祝方式,人们都希望能够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简介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简介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的岁次更替,人们辞旧迎新,热闹庆祝。
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习俗既有传统的庆典活动,又逐渐与现代化元素相融合。
本文将介绍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统节日的世界。
一、扫除旧年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将家中的一切旧物清理干净。
这是为了驱走旧年的晦气和不祥之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新的开始。
扫除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干净环境的追求,也意味着瑞气的到来。
二、贴春联春联是春节的重要装饰物之一。
人们会在大门上贴上用红纸写成的对联,上联一般写福字,下联则会写一些祝福语。
春联的内容通常与美好的愿望、对未来的期许相关,希望新的一年中能够幸福安康、事事如意。
三、贴窗花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在窗户上贴上由红纸剪制成的窗花。
窗花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红色,给人们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感觉。
窗花的图案多样,常常以动植物、花卉和民间传说中的吉祥图案为主题。
四、祭神奉祀除夕夜,家家户户会设席祭神,祈求上天的保佑和慈悲。
人们会摆放水果、糕点和鞭炮等供品,焚香磕头,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同时,也会将祖先的照片放在神龛前,祭奠祖先,表示对家人的怀念和缅怀。
五、守岁守岁是指除夕夜一直守在家中,不睡觉直到新年初一。
这个传统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具有浓厚的民俗价值。
守岁的习俗中,人们会一家团圆,共同分享美食和快乐。
守岁过程中,人们还会放鞭炮、看春晚、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为新年增添喜庆的气氛。
六、拜年和红包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压岁钱。
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好运,也是亲情和友情的体现。
七、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身穿龙、狮的服饰,在鼓乐声中起舞。
这一表演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色彩,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勇气、团结和吉祥。
八、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舞龙舞狮表演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场面壮观,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特定的时 间燃放鞭炮,以驱赶“年兽”,
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现代的鞭炮种类繁多,从传统的 红炮、花炮到各种造型的烟花, 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庆的氛
围。
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是中国春节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在春节期间,家人会共同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菜品丰富多样,寓意 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化。
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春节文化也逐渐走 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庆祝中国 新年,与中国人民共同欢度佳节。
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春节庆祝活动 、邀请外国政要和友好人士参加春晚等形式, 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春节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国际友人对春节的关注和参与,有助于增进中 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增 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花市
在南方一些城市,春节期间会有 花市,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花卉 和园艺作品。
传统手工艺品展示
剪纸
春节期间,人们会剪纸制作各种图案 ,如福字、窗花等,装饰房间,增添 节日气氛。
春联
春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人们会 在春节期间贴春联,表达对幸福生活 的美好祝愿。
文艺表演
舞龙舞狮
春节期间,各地会有舞龙舞狮表演,这是中国传统的文艺节 目之一。
05
春节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农历的新年到来,是一个庆祝丰收和祈福的重要时刻。
春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整个节日共计15天。
在这期间,中国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贴年画、挂红灯笼等等。
这些活动都寓意着吉祥、繁荣和幸福的象征。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穿上龙或狮子的服装,在街道上跳跃、扭动,以表达对来年的祈福和祝福。
舞龙舞狮的技艺要求很高,表演者需要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舞龙舞狮的气氛很热闹,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特色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烟花爆竹是驱邪避恶的象征,可以驱逐坏运气,迎来新的开始。
人们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都会放烟花爆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在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天空中充满了五光十色的火花,同时也带来了响声和烟雾,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兴奋。
贴年画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年画是一种用于装饰和祈福的艺术品,通常挂在门上或墙上。
每年的春节,人们会贴上一些寓意吉祥的年画,如鱼、花、福字等等。
贴年画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好运气和祝福。
挂红灯笼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重要传统。
红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的象征物。
人们会在家门口、街道上和寺庙里挂起红灯笼,以表达对来年的祈福和祝福。
红灯笼的设计多种多样,有些还按照12生肖的形象进行设计,十分有趣和可爱。
除了以上的传统活动之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的庆祝活动,如拜年、吃年夜饭、赏花灯、送红包等等。
拜年是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向亲友问候的一种方式。
在拜年的时候,人们会互相祝福,送上新年的祝福和礼物。
年夜饭则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大家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新年的到来。
赏花灯和送红包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公园或街头看花灯、放烟花,还会给小孩子发红包,以表示祝福和关爱。
总之,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热闹而有趣的节日。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大全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大全目录1.春节2.端午节3.中秋节4.元宵节5.清明节6.重阳节7.七夕节8.儿童节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新年。
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15天左右,从农历腊月廿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以下是一些与春节相关的习俗:•贴春联:人们在门口贴上带有吉祥寓意的对联。
•家人团聚:家人会返回家中团聚,共度除夕之夜。
•吃年夜饭:家人团聚共进晚餐,通常包括鱼、汤等丰盛菜肴。
•放鞭炮:用烟花爆竹驱邪辟邪,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红包:长者会给小孩子和未婚青年发红包,象征着送财之意。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以下是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赛龙舟:在河流中进行划龙舟的比赛。
•吃粽子:用粽叶包裹糯米、豆沙等馅料制成的食物。
•悬挂艾草和菖蒲:据说可以驱邪辟邪。
•打糍粑:将米浆蒸熟后敲打成糯米饼。
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月亮最圆、最美丽的时候,也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佳节。
以下是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习俗:•赏月:家人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满月,并品尝月饼。
•吃月饼:制作多种口味和形式的月饼供大家品尝。
•点灯笼:用花灯装饰房屋、街道等地方,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在灯笼上贴有灯谜,大家猜谜语并给出答案。
4.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祭祖、猜灯谜和观赏花灯的节日。
以下是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习俗:•观看花灯:制作各种形式的花灯供人观赏。
•吃汤圆:以糖为馅料,用糯米粉做成球状的传统食品。
•猜灯谜:在花灯上贴有谜题,大家猜谜并给出答案。
•舞龙舞狮:表演龙、舞狮等民间艺术形式。
5.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活动。
以下是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习俗:•扫墓:前往祖先坟墓扫墓,并进行祭拜和添置墓地。
•祭奠祖先:人们会将鲜花、香火等供品摆放在坟前,并进行拜祭仪式。
•踏青郊游:利用放假时间出游,欣赏自然景色。
6.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登高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六班 主持人:宋文珊
蔡绫薇
我们的春节 一、春节的简介 二、春节的来源 三、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 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 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 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 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 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 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 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 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节知识小问答
北方包饺子时,会在里面放( )。 为什么过年 要放鞭炮 。( ) 春节的习俗。 ( ) 年兽怕什么。( )
春节知识小问答
北方包饺子时,会在里面放( 钱币 )。 为什么过年 要放鞭炮 。(为了赶走年 ) 春节的习俗。 ( 拜年,吃饺子,贴春联… ) 年兽怕什么。( 红色,火光,响声 )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 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 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 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 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10、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 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 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20
11、年画
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 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 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 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春节对联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来自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节的名言
1、四序开新律,三阳应庆生。 2、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 3、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 4、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 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 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 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 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 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新年 【苏轼】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8、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 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 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 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18
9、赏花灯
过年赏花灯 习俗自古由 来已久,到 了北宋发展 到了极致。 一直流传到 现在,南京 的夫子庙灯 会每年都洗 衣大量观众。
7、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 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 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 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 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 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 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 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 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 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16
还有
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 寿
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6、守岁,吃年夜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
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
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
除夕之夜,全家团 聚在一起,吃过年 夜饭,其中必须要 有鱼这道菜,象征 年年有余。
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 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5、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
上、门楣上贴上大大
小小的“福”字。春节
贴“福”字,是我国民
间由来已久的
风俗。“福”字指福气、
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
生活
的向往,对美好
未来的祝愿。为了
更充
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
祝愿,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
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
本节班会你收货到了什么?
再见!
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 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 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 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 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 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 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 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 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 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 德。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
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 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 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 竟乖乖伏地不动了。
春节的传统习俗
·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 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 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 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 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 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 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 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 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 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 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 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 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21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 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 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 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 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平安、丰收。临近春节或者是春节时,人们见面 都会说上一句:新年好!
3、春 联
春联,是来源于桃符 的。“桃符”,周代悬挂在 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 板上书“神荼”、“郁垒” 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 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 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4、鞭 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 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 “鞭炮”。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 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 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 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 大发大利。
半夜,“年”兽闯进村,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 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 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 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 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 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 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 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 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 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 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
2、门 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 风俗。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 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 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 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 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 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 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 《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 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 宝和尉迟公所取代。
春节的来源
春节古称“正旦”、“岁 首”、“过年”等。1911年12月 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 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 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 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 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 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