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 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 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 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 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Baidu Nhomakorabea 平安、丰收。临近春节或者是春节时,人们见面 都会说上一句:新年好!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二年六班 主持人:宋文珊
蔡绫薇
我们的春节 一、春节的简介 二、春节的来源 三、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 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 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 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 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 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 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 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 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3、春 联
春联,是来源于桃符 的。“桃符”,周代悬挂在 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 板上书“神荼”、“郁垒” 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 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 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4、鞭 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 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 “鞭炮”。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 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 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 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 大发大利。
还有
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 寿
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6、守岁,吃年夜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
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
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
除夕之夜,全家团 聚在一起,吃过年 夜饭,其中必须要 有鱼这道菜,象征 年年有余。
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 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春节的来源
春节古称“正旦”、“岁 首”、“过年”等。1911年12月 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 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 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 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 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 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 “过年”。
10、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 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 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20
11、年画
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 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 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 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 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 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 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 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 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 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 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 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春节对联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节的名言
1、四序开新律,三阳应庆生。 2、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 3、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 4、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春节知识小问答
北方包饺子时,会在里面放( )。 为什么过年 要放鞭炮 。( ) 春节的习俗。 ( ) 年兽怕什么。( )
春节知识小问答
北方包饺子时,会在里面放( 钱币 )。 为什么过年 要放鞭炮 。(为了赶走年 ) 春节的习俗。 ( 拜年,吃饺子,贴春联… ) 年兽怕什么。( 红色,火光,响声 )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 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 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 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 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 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 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
本节班会你收货到了什么?
再见!
5、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
上、门楣上贴上大大
小小的“福”字。春节
贴“福”字,是我国民
间由来已久的
风俗。“福”字指福气、
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
生活
的向往,对美好
未来的祝愿。为了
更充
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
祝愿,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
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
8、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 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 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 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18
9、赏花灯
过年赏花灯 习俗自古由 来已久,到 了北宋发展 到了极致。 一直流传到 现在,南京 的夫子庙灯 会每年都洗 衣大量观众。
新年 【苏轼】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 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 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 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 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 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 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 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 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 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 德。
7、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 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 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 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 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 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 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 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 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 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16
2、门 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 风俗。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 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 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 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 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 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 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 《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 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 宝和尉迟公所取代。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
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 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 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 竟乖乖伏地不动了。
春节的传统习俗
·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 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 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 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 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
半夜,“年”兽闯进村,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 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 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 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 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 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 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 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 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 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 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 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 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 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 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 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 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 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Baidu Nhomakorabea 平安、丰收。临近春节或者是春节时,人们见面 都会说上一句:新年好!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二年六班 主持人:宋文珊
蔡绫薇
我们的春节 一、春节的简介 二、春节的来源 三、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 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 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 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 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 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 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 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 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3、春 联
春联,是来源于桃符 的。“桃符”,周代悬挂在 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 板上书“神荼”、“郁垒” 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 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 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4、鞭 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 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 “鞭炮”。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 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 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 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 大发大利。
还有
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 寿
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6、守岁,吃年夜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
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
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
除夕之夜,全家团 聚在一起,吃过年 夜饭,其中必须要 有鱼这道菜,象征 年年有余。
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 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春节的来源
春节古称“正旦”、“岁 首”、“过年”等。1911年12月 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 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 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 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 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 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 “过年”。
10、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 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 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20
11、年画
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 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 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 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 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 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 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 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 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 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 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 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春节对联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节的名言
1、四序开新律,三阳应庆生。 2、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 3、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 4、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春节知识小问答
北方包饺子时,会在里面放( )。 为什么过年 要放鞭炮 。( ) 春节的习俗。 ( ) 年兽怕什么。( )
春节知识小问答
北方包饺子时,会在里面放( 钱币 )。 为什么过年 要放鞭炮 。(为了赶走年 ) 春节的习俗。 ( 拜年,吃饺子,贴春联… ) 年兽怕什么。( 红色,火光,响声 )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 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 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 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 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 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 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
本节班会你收货到了什么?
再见!
5、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
上、门楣上贴上大大
小小的“福”字。春节
贴“福”字,是我国民
间由来已久的
风俗。“福”字指福气、
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
生活
的向往,对美好
未来的祝愿。为了
更充
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
祝愿,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
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
8、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 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 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 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18
9、赏花灯
过年赏花灯 习俗自古由 来已久,到 了北宋发展 到了极致。 一直流传到 现在,南京 的夫子庙灯 会每年都洗 衣大量观众。
新年 【苏轼】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 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 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 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 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 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 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 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 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 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 德。
7、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 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 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 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 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 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 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 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 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 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16
2、门 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 风俗。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 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 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 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 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 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 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 《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 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 宝和尉迟公所取代。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
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 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 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 竟乖乖伏地不动了。
春节的传统习俗
·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 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 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 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 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
半夜,“年”兽闯进村,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 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 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 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 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 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 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 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 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 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 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 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 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 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