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

合集下载

明代山水画欣赏100幅

明代山水画欣赏100幅

明代山水画欣赏100幅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之多样、画法之新变,超过了宋元两代,更为明后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开辟了新道路。

无怪乎人们都说,看中国山水画就要看明代!下面带来100幅明代山水精品及赏析,各位大可一饱眼福!1、《华山图册》明王履纸本设色纵34.6厘米横5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藏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孤老,江苏昆山人。

《华山图册》是王履采药关陕,游历华山后,经过多年的苦心构思和惨淡经营所创作的。

全册共66帧正页,计图40幅。

《华山图册》局部此图册页绘华岳诸峰奇景,真实而又全面地再现了西岳华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观”的自然变化之妙,并塑造出类如险峻、苍茫、空旷、幽深、秀丽、壮伟等各异其趣的意境。

笔力刚劲挺拔、浑厚沉着、墨气明润,浓淡虚实相生。

2、《秋林草亭图》明徐贲轴纸本设色纵99.6厘米横2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江南秋景山水,全画构图平稳,笔墨清润,山石作披麻皴,刚柔相济,树枝树叶钩点结合,追求笔墨的韵味,可明显看出董源、巨然的笔墨意趣。

3、《峰下醉吟图》明徐贲纸本设色纵63.9厘米横32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此图画群峰突起,清丽多姿,树木葱茏,是一处远离闹市的幽静山水胜景。

此画笔墨秀润素雅,山石作披麻皴,皴擦并用,树木枝叶钩点结合,亭台、茅舍用线横直、长短富于变化。

4、《隐居图》明王绂绢本墨色纵141.7厘米横70.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文人隐居山林之情景。

左部山峰高大险峻,山下树木苍郁葱茏,山脚下是一片宽阔水面,微波荡漾,远方山水平静,秀润幽雅。

5、《北京八景图》明王绂卷纸本墨笔《北京八景图》共八幅,各自独立,每幅景名依次为《金台夕照》、《太液清波》、《环岛卷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西山霁雪》。

凡屋舍、桥亭、人物、烟云、流水、无不精致有神;整个作品风韵别致,有宋元山水画的遗意。

6、《山亭文会图》明王绂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8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绂(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九龙山人、鳌叟,江苏无锡人。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摘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这幅作品中,黄公望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细腻的构图布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色彩运用及意境表达方面,黄公望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山水画色彩搭配,展现出对自然景色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作品中,文人画及山水美学的结合也体现出黄公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他在表现山水美学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山水画领域的不朽经典之作。

【关键词】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美学、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构图与布局、色彩运用、意境表达、笔墨技法、文人画、魅力、登峰造极。

1. 引言1.1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画坛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黄公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精致描绘和对心灵境界的深刻把握。

他通过《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让观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内涵。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它的艺术价值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后世的艺术家们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黄公望通过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登峰造极之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1.2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山水画被视为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画”中的“山水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看作是大自然中最为美妙、最为深邃的意象,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浅析以苏轼为代表人物的宋代文人画

浅析以苏轼为代表人物的宋代文人画

文人山水画的笔墨基础,致使后世文人画家 意义深刻。苏轼是站在绘画创作的观念上为
着重强调画是“写”出来的。
宋代绘画提出了美学指导,进而体现出特
殊性。苏轼提出的不求形似和自我性情的表
三、 苏轼的文人画理论
达,致使文人山水画的新风吹遍中国画坛,
不仅使绘画产生了多样性发展,而且有力地
苏轼在文人画创作上有独到的见解,在 推动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以及绘画风貌的变
浅析以苏轼为代表人物的宋代文人画
内容提要:宋代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关键 的时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宋代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文人士大夫所组成的新兴绘 画群体,这个群体以独到的视角解析绘画美学思想。宋代文人画的出现一改往日院 体画多年来形成的审美思想、审美概念和标准,从而使文人画成为时代的主流,在 增加绘画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绘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宋代;文人画;苏轼
生动形象。
人注目的地方是在创作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整
苏轼倡导以书入画、以书论画的理论, 体性。苏轼正是注意到这种创作过程中的不
是革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不拘于传统的 可逆性,进而认为书法创作的主观性对于情
创新精神。我国自古便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感的抒发具有独特的作用:“此身何物不堪
较早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以象形的方式呈现。 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字也在不断发展,直到
绘画一旦摆脱形的束缚,思想上将会 从不同的角度参悟书画意境,将他们带入不
消除内忧外患,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 更加自由,绘画表现上将更为彻底,风格题 同的境界。苏轼将诗境引入绘画追求意境的
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材将会更为多样。宋代文人画的关注点逐渐 创造,从而冲破了“形似”观念的束缚,强

天人合一,与山传神——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情趣

天人合一,与山传神——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情趣
格 美 ,从而 奠定 了 中国 山水 画 的美学 基础 。
在魏 晋玄学 风气 下 ,从观 照人 伦 品藻转 为对 自然
的品藻 的观 照 , 自然 山水 成为 美 的对 象 。随 着 中国道
家 文 化 的 兴 起 与 发 展 , 南 北 朝 时 期 山 水 画 家 受 道 家 思
想 影响 ,更 多 的发现 了 自然和 自然 美 的价值 ,并试 图 把 自己对 自然 的观察 和感 受 画 出来 。老在 提 倡的清 静 无 为的 思想境 界 和邀游 仙 境 的脱俗 风 采 ,更直 接得被
收稿 日 :2 0 1 2 期 05 9 2
作者 简介 :汪雪媛 ,陶 瓷世 家出生,汪野亭曾孙 女,景 德镇市女子陶艺 家协会会 员,青年 美协会 员。
人王维的 《 山居秋暝 空 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 ,“ 月松 间照,清泉石 上流 ;斤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 意春芳 歇 ,王 孙 自可 留” “ 声 咽危石 , 日色冷青松 ” 。 泉 好象 一 幅幅生 动 的 山水 画 卷展 示在 读者 面前 。正 如苏 轼赞 王 维 “ 味摩 诘之 诗 ,诗 中有画 ,观 摩诘 之 画 ,画 中有 诗 ” 以诗 意 入 画 ,开 创 了 中 国山水 文 人 画之 先 。 河 。相传有一趣 闻,宋 代文学 家秦观曾患有肠 胃病 ,有 位朋 友就 拿着 王 维最著 名 的 山水作 品 辋 川 图 给他
维普资讯
陶瓷 艺 术
文章编号: 0— 6 2(06 0 03 2 1 1 94 20 ) 1 5 0 0 0
天人 合 一 ,与 山传神

中国传统 山水 画审美情趣
号德 镇 3 0 0 3 0 ) 3
汪 雪媛 , 江葆 华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中国的山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绘画传统之一,它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代表了中国绘画文化传承的历史,历久弥新。

山水画由于其独特的技法,融汇了中国文人墨客理念在一起,绘画作品彰显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水画的流派有许多,如北宋苏轼的“西塞山画”、明清的“青白山水画”,唐代的“前期山水画”,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天然山水画”,其风格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著名画家、学者张大千的《太行山》为例,以其画面内容和技法诠释,可得出山水画的一些特点:首先,它着重表现大自然,非凡技法勾勒出洁白质感;其次,画面内容充满了自然美,山石、草木、雨雪、河流以及空气等,使画面更有生气;再次,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天地的神奇,给人以无限的艺术感受。

此外,在山水画中,颜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用多种色调构成一片完整画面,表现出大自然的宏大,把人带入一种心灵深处的感受,这种心灵感染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令人难忘。

山水画艺术并不需要作者高深的文艺创作功力,只要懂得如何融入自然的魅力,让自然的美景穿透到每一个细节之中,便可绘制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画作品。

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山水画的关注,不仅仅只是为了艺术美感,更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深远的境界,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可以让我们放下匆忙的工作节奏,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

总之,山水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以无限的境界,更是一种艺术的思想,一种对大自然的极高认知和关怀,也是一种有助于振兴中华文化的有益实践。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是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其画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其中凸显了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感情。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一、画家介绍黄公望,元代画家。

本姓陆,名坚,原籍江苏常熟,自称浙东平阳人。

幼年父母双亡,后有浙江永嘉黄姓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少年黄公望,收其为嗣,因改姓黄,改名公望,字子久。

他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名列“元四家”之首。

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异深妙。

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二、文化内涵和意境(一)文化内涵诗情画意尽挥洒。

通常情况下,将诗意寓于山水画之中,并借助山水画意境来进一步对诗进行解释,可以更加清楚的表达我国山水画意境和诗句意境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在《富春山居图》中,作者在构图中使山水之间错落有致,而且通过对墨的科学、合理使用可以确保山水之间具有非常分明的层次勾画,虽然在画中有空白之处,然而其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人们对《富春山居图》的评价,除了山水作品外,还包括了对山水意境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黄公望借助简练的笔墨来绘作山水,然而山水之外的空白用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整部画作令人神往。

流畅的记事性特征。

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将中国文人画的创作高度和艺术境界推向一个全新的高潮,绘画中的哲学性、情感性、文学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不仅使后人对古代文人画的情趣、书法、意境等艺术表现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古代文人画的传承。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来表达自己所经历的不公等待遇,从而在诗画世界中黄公望能够纵情翱翔。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黄宾虹画作赏析

黄宾虹画作赏析

黄宾虹画作赏析国画交流国画欣赏国画动态实力画家推荐人物画山水画水墨画院体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国画相关,这里都有。

微信添加好友搜索:guohuajiaoliu(国画交流拼音)关注后即可订阅我们的每期微刊!黄宾虹最后一幅作品-黄山汤口黄宾虹是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

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山水黄宾虹画语录(一)落笔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

往而复,使用笔沉着不浮。

作画运用中锋有两法:一是剑脊法,线之中间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

一是圆柱法,线之中间有一条黑痕,两面光,画巨石常用,画树亦可。

用侧锋特点,在于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

余写雁荡、武夷景色,多用此笔。

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

波是起伏的形态,折是笔的方向变化,描时可随对象的起伏而变化。

王蒙善用解索皴,即以此得法。

皴法变化极多,打点亦可作皴,古人未有此说,余于写生时悟得之。

黄宾虹画语录(二)积点可成线,然而点又非线。

点可千变万化,如播种以种子,种子落土,生长成果,作画亦如此,故落点宜慎重。

《芥子园》中论画点,似嫌过板,法宜活,而不宜板,学者应深悟之。

画中两线相接,与木工接木不同,木工之意在于牢固,画者之意在于气不断。

作画打点,应运用实中有虚法,才能显出灵空不刻板。

点点染染,用笔运墨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

应该既分明,又不分明为妙。

画春光明媚,点染不必太分明,宜求其通体光洁,此是以不分明而求分明。

画湖山烟雨,点染宜分明,当于笔迹间得雨意,墨韵中出烟雾,此是以分明而使不分明。

画法善变,学者可以一试。

用墨有: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作一幅画,均可巧妙运用。

倘能极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奥秘,可谓之法备。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五代至北宋是中国山水的成熟阶段,形成风格不同的北派与 南派。 荆浩、关仝 北派山水代表 董源、巨然 南派山水代表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 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 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 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 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 本画集中反映了荆浩的笔法特 点:勾、皴、染三法结合,既突 出了造型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 厚重感,有显示了山水画的特殊 韵致。高远、平远二法结合,交 替使用。
14、《山水清音图》 清代 石涛 上海博物馆藏
拓展练习 1、比较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的风格及特色。 2、赏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3、《匡庐图》 五代 荆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 山水早年师法荆浩,他所 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 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 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 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 ,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 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 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 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 意愈长"。
4、《潇湘图》 五代 董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 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
5、宋代山水画的共同特点像当时的花鸟、人物画一样,强 调师法自然,比较写实。(受宫廷画院的影响) 在题材上,多以论道、访友、寻幽、游乐为内容的山居 图、行旅图等方式,在山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对人生 理想与生活品味的追求。 北宋: 李成、范宽,继承五代时期北派荆浩传统,表现北方雄浑壮 阔的自然山水。 米芾父子米点山水,王希孟、赵伯驹青绿山水。 南宋: 多以一脚一隅之山水,小情小景之意境布局。 马远--马一角 夏圭--夏半边
《富春山居图》是黄 公望72岁时为无用师和 尚所绘,用7、8年时间 才完成,此图以浙江富 春江背景,它以长卷的 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 岸初秋的秀丽景色。

黄公望作品赏析

黄公望作品赏析

黄公望山水作品赏析黄公望,中国元代画家,擅长画山水画,著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

“南宋李、刘、马、夏之后,山水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子久,遂为百代之师。

”浅降山水的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突显出前所未有的成就,水墨披纷,苍辛潇洒,境界高旷。

远山近水表现出他的宁静致远的心态,无论是他的《富春山居图》还是《富春大岭图》都表现出了黄子久的心境—宁静致远。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黄公望耗时最长的画作之一。

为做此画,他跑遍了富春江两岸,构思出简洁明朗的画面。

画中描绘了富春江以及两岸的山水景色,群山隐隐若现,远山仿佛在天边,近山似乎就在眼前,笔墨浓淡有序,山石、水纹多用干笔绘画。

画面中多现山水一色之景,给人宁静致远的感觉,无论是远处似隐似现的远山,还是进出高大雄伟的近山,亦或是一石、一树、一亭,都尽显完美。

整体画面布局合理,多处留白,空显新颖,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富春山居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

描绘山坡岸边的水色,远处的山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感觉在画面中悄然而生。

然后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的江水和远处的天空,构建了天水一色的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然后则是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叹人生之渺小。

画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看是随意其实很到位,一点、一顿之间方显大师笔法功底。

画中山间丛林茂密,树木形态各异,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姿态,避免出现重复而显得呆板,山前点缀着些亭子和房屋,让人联想到山水树木之中,文人骚客多聚于此,在亭中饮酒作诗。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叶扁舟在天水交接处,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

笔墨上跟董源、巨然似为相像,但更为简约利落。

画山时用了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笔法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

历代文人画代表山水图(高清)

历代文人画代表山水图(高清)

历代文人画代表山水图(高清)文人画泛指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心、诗情、画意,任性率真的独立人格和自然洒脱的清新画风,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文人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文人画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讲意气,强调'得意忘形',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的审美标准。

巨然万壑松风图绢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徐熙《雪竹图》宋苏轼的文人画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较大。

在画作方面,即便其流传后世的作品极为罕见,但是苏轼的关于绘画的观点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为后世文人画的繁荣奠定基础。

北宋_苏轼_墨竹图米芾春山瑞松图宋米芾翠微深处图北宋_米芾_云山烟树图元元代文人画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十分广泛,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其后六百年文人画的发展。

元代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重写意,一改南宋院体画的甜媚华丽,开始追求文人意趣,并提出“书画同源”、“书法用笔”等艺术主张。

以赵孟頫、高克恭、元四家为代表。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赵孟頫洞庭东山图元黄公望丹崖玉树图元王蒙春山读书图轴元倪瓒渔庄秋霁图轴元吴镇渔父图吴镇溪山高隐图明明时期文人审美趣味呈现出稚拙天真、淡雅朴素和舍质趋灵的文化情怀, 文人画代表主要以浙派代表画家戴进、吴伟为代表。

明戴进《溪堂诗意图》明_戴进_溪桥策蹇图吴门画派将明代文人画推向高潮,主要代表人物则是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晚明代表画家董其昌。

明沈周东庄图册文徵明秋江饯别图立轴唐寅落霞孤鹜仇英山水明_董其昌_芳树遥峰图明_董其昌_仿米潇湘白云图清清代出现诸多文人画家,以“四僧”为代表,“四僧”中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

朱耷孤禽图朱耷芙蓉朱耷葡萄石涛古木垂荫石涛溪桥野色石涛南山为寿弘仁松岩放艇弘仁山水立轴水墨纸本髡残人物图页清髡残秋晖蒙钓矶清髡残结社林泉图。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潇湘奇观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也是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我们来看一下画中的山水。

《潇湘奇观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画面中山势峻峭,水势湍急,树木葱茏,白云飘飘,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画中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画技,使得整幅画面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在这样的描绘中,艺术家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画中的人物。

在这幅画中,描绘了几个身着古代服饰的文人雅士,他们或是徜徉于山水之间,或是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或是款款而行,充满了汉代文人的风韵和雅致。

这些文人雅士和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既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然后,让我们来品读一下画中的意境。

《潇湘奇观图》以题材丰富、构图巧妙、技法精湛、笔墨淋漓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意境表现。

画中山水融合,人物与自然和谐,给人以宽广、深远的内心感受。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安逸、自由、清新的境界,领略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真挚情感和对美好的追求。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潇湘奇观图》不仅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更是一幅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韵和雅趣,体味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幅画作通过艺术的表达,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工笔画写意画特点及区别

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工笔画写意画特点及区别

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工笔画写意画特点及区别根据笔墨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大写意画和小写意画(即兼工带写),根据设色又可分为白描画、水墨画、着色画三类,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寺观殿堂壁画、架上绘画、民间绘画、工艺装饰画几类;依作品的主题思想分为释道画、风俗画、历史画、民间年画、文人画等;按工具材料分为白描、着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题材内容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山水画简称“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

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

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

在现代,更强调“师法造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花鸟画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文人画 山水画 花鸟画 风俗画 工笔画 写意画 特点及区别

文人画 山水画 花鸟画 风俗画 工笔画 写意画 特点及区别

根据笔墨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大写意画和小写意画(即兼工带写),根据设色又可分为白描画、水墨画、着色画三类,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寺观殿堂壁画、架上绘画、民间绘画、工艺装饰画几类;依作品的主题思想分为释道画、风俗画、历史画、民间年画、文人画等;按工具材料分为白描、着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题材内容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山水画简称“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

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

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

在现代,更强调“师法造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花鸟画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 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 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李唐 《万壑松风图》范宽 《溪山行旅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 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 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 旷,气势雄秀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 叠翠,高松小舍。

唐代文人画鉴赏:韩干与李翰的山水画风格对比

唐代文人画鉴赏:韩干与李翰的山水画风格对比

唐代文人画鉴赏:韩干与李翰的山水画风格对比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文人画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文人画强调个人情感和文人风范,追求艺术的自由和独立。

在唐代文人画中,韩干和李翰被誉为山水画的代表。

两位画家的风格各具特色,本文将对韩干和李翰的山水画进行详细对比和鉴赏。

韩干的山水画风格自然写实韩干是唐代文人画的奠基人,他的山水画以自然写实为主要特点。

韩干在画中注重细节,尽力描绘出山水的真实面貌。

他善于观察自然,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方法,将山石、水流和树木等元素绘画得惟妙惟肖。

以墨色为主韩干的山水画以墨色为主,他擅长运用深淡相间的墨色表现山水的远近、虚实和变化。

他善于运用干笔、点缀、晕染等技法,使画面充满层次感和变化。

内外结合韩干的山水画注重内外结合,他不仅重视外在的自然景色,还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境界。

他通过山水的表现,抒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心灵世界。

李翰的山水画风格淡雅温婉李翰是唐代文人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山水画以淡雅温婉为主要特点。

李翰的画中色调柔和,线条流畅,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他运用淡墨和浓墨相间的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想像超越李翰的山水画追求画家的情感和意境超越自然,他认为艺术应该超越现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他经常运用构图和想像的手法,将自然中的山水变成艺术中的山水,给观者以更多的审美体验。

优雅缠绵李翰的山水画在表现细节上相比韩干更加简练,他注重的是整体的格调和氛围。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水墨相间的柔和线条和曲线,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够表达画家高雅的情操和人文精神。

韩干与李翰的山水画风格对比视觉效果韩干的山水画以写实为主,注重细节的描绘,给人一种真实感。

他通过墨色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变化。

而李翰的山水画着重表达情感和意境,追求画家的超越和想像,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感。

墨色运用韩干的山水画以墨色为主,他善于运用深淡相间的墨色表现山水的远近和变化。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虞山林壑图是南宋文人画家倪瓒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苏州虞山旖旎的山水景色。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倪瓒作品中典型的文人画特征。

首先,倪瓒作品中的笔墨清秀典雅,充满了文人气息。

在虞山林壑图中,他用清淡的笔墨勾勒出了山石、树木和水流的纹理,色彩简洁而典雅,充分展现了文人画的高雅气质。

其次,倪瓒作品中强调意境和意蕴。

倪瓒在作品中注重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和悟性理解。

在虞山林壑图中,他通过画面中点、线、面的设计,营造出一个富有意境的景象。

他充分利用纸面空白和具象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文人画作品的韵律感和情感力度。

第三,倪瓒的作品常常表现出自然和人文共存的深刻思考。

在虞山林壑图中,他通过绘制山谷、江河和灌木丛等自然风景,以及人们在山中的行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这种“人文”和“自然”的共存,反映出文人画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文化的渴求。

在总体风格上,倪瓒的作品体现出“墨分五色”的特点,即墨、炭、白、色、点五种表现手法的结合。

这种墨分五色的手法能够充分体现倪瓒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意蕴含量,使其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艺术价值。

总之,虞山林壑图是倪瓒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文人画创作中所追求的笔墨清秀、意境深邃和自然与人文共存的深刻思考。

这些文人画的特征,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区分画院只讲求“形似”和“法度”的 写实画风,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 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 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 所到。
文人处境相当卑贱,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 疏于人事。画家心中的山水,寄寓了画家远 离尘世的理想,融入画家忘情于大自然的自 由心境,也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 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 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 “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 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 中意境的缔造。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 名。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 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 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家。他的用笔
简练、墨色淋漓、
并习于突出近景、
将景物置于画幅
半边(人称“夏 半边”)。
本卷画成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为 周密(公谨1232~1298)所画。周氏原籍 山东,确是生长在赵孟頫家乡的吴兴,也 从未到过山东。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黄公望的山水画给明清画坛以巨大的影响。 董其昌推崇他为元四 家之冠。 在四家当中只有黄公望能集其他三家之长。 王蒙的繁厚细密、 倪瓒的干淡简疏、吴镇的简浓湿重,在黄公望的作品中
画面最精彩的部份是以上方三分之二 的巨大空间推出一座正面的山壁。山壁陡 立,近于方正的长方形,有如一块纪念碑 矗立着,成为大山精神的不朽象征。
北宋时代,属于宫廷的画家仍有传统工匠 的职业习惯,并不意识到是受社会重视的 “艺术家”,他们画了一张好画,甚至不 敢在画面留下名字,就用隐晦的方式把名 字藏在左下角的树丛间,一直到近代才被 发现“范宽”二字。
山水画
五代
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 形成了南北 具有鲜明地域 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 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 表
董源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荆浩
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 的自然山水,
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
方的 大山大水,构图都取
全景式,气势宏阔。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 层一层渲染岩石,使坚硬的 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 动,因此,也有人称郭熙的 画法为“卷云皴”。树木枝 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 样子,称为“蟹爪枝”
“早春图”在画面的正中央 仍有一个主峰,但是主峰不 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由下 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 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稳 定”,也更重视“变化”。
赵孟頫就是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
明代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 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 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 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 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 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 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 英。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 春,壬子年,郭熙画”,这 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 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 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 诗,呼应“早春”的主题: “树纔发叶溪开冻,楼阁仙 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 春山早见气如蒸。”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 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 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 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 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 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 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 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 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宋元
范宽“溪山行旅”可以说是中国北宋山水 画中的杰作。经过五代对文人画的开创, 到了北宋初年,依据着不同的地区,画家 以大自然真实的山水为对象,开启了山水 画恢宏的气度。
范宽大约活跃在北宋初期,他主要活动的 范围以陜西的华山、终南山为主,黄土高 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为范宽绘画风 格的来源。这幅画近景的部分占画面下方 的三分之一,两侧巨石之间开辟出一条留 白的道路,一队驴子驮着货物,行旅的客 商自画面右侧进入,正缓缓行进,点出了 “行旅”的主题。
董源
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 尤以后者著称, 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 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 来 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 成为江南山水 画派的开山祖。

倪瓒的作品个人风格十分突出,面貌单纯,构 图简洁,笔墨凝炼,画面气氛冷寂,有很强的 感染力,
Hale Waihona Puke 文人画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 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 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 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
踏歌图 表现了劳动的 场面。此画主体内容是 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 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 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 一致。远处,高峰对立, 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 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 的马派“一角山”的特 点。
这幅“观瀑图” 的作者夏圭(活 动于11951265),是南 宋宁、理宗时画
院中善画山水的
均有所体现。
倪瓒(1301—1374)是无锡人,家境富足。朱元 璋起义后,他弃家出走。“扁舟蓑笠,往来湖 泖之间”达二十年之久。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 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他善用 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 远。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江岸望山 图》。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 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