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就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新课改面临三大课题,即教师、课程和评价,这里谈教师问题。

一、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现状

㈠国外高中教育现状(以美国为例)

⒈美国高中新设课程

⑴家庭生活(或性教育)

⑵价值教育(或道德教育)

⑶终身事业开发

⑷民族研究

⑸女性研究

⑹消费者教育

⑺环境或海洋研究

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

高中推荐阅读书目中有《共产党宣言》

⒉美国高校招生条件

⑴SIT成绩:满分1600,1400以上获得报考重点大学资格;

⑵高中4年修满44门课,记222学分;

⑶平时成绩占50%,项目成绩占25%,最后考试成绩占25%;

⑷校长教师推荐信;

⑸召集同学、了解情况。

㈡国内基础教育研究现状

⒈课程观的转变:从强调内容向强调过程的转变;从恪守学科界域编制教学内容,向拆除学科界域,以科际性的观点改造课程;从以教科书为中心向利用多种媒体组成复合的教学媒体的转变(课程不是预先规定好教育目的的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动、不断更新的教学媒体。教材不是由教师一手操办、提供的,它不过是多种媒体中的一种而已。);从突出教师感兴趣的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从强调累积知识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的转变;从突出严密组织的班级授课制向不那么拘束于刻板形式的分班制的转变。

⒉剖析现行课程教材的弊端:

⑴繁——繁杂琐细。

⑵难——偏于艰深。

⑶偏——分科过细。

⑷旧——陈旧老化。

针对以上四大弊端,教育部于新世纪初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学校18科课程标准》。

⒊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

⑴现代化:编制依据心理学统一整合,根据现代科学和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增加新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要吸纳、采用新技术。

⑵基础性: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⑶开放性(个别化):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⑷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设计体现课程的整体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弹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⒋2001年9月《纲要》目标:

⑴功能转变: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在获得双基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⑵结构改革: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等综合课。

⑶内容改革: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⑷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评价改革: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⑹课程管理政策改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适应性,实施多样化。

⒌高中课程改革基本框架:

⑴两大类: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⑵学分制:188学分;其中必修约120学分

⑶三种倾向:人文倾向、技术倾向、学术倾向

⑷基础课程——8个领域·60个模块:

①语言与文学

②数学

③人文与社会

④科学

⑤体育与健康

⑥技术

⑦结合实践活动

⑧艺术

⒍高考现状

⑴3+X模式会稳定一段时间;

⑵命题不会超纲;

⑶不强调考教材;

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⑸试题难度不会走两极(0·55,一定区分度);

⑹近年实行全国统一录取线不可能;

⑺扩大高校自主权是一个渐进过程;

⑻艺术类考试将提前进行。

二、转变观念是前提

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⒈教育要面向未来,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面向过去的教育:教育孩子向前人学习,以过去的东西为评价标准(重积累、重教化)。

面向现在的教育:追求功利,工业化社会、工业文明笼罩一切(重统一、同步、标准化、重视计划大纲)。

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未来的事业(有超前意识)。

⒉给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科学、伦理、艺术和情感,要学会学习、思考、做人、做事、合作

⒊教育还要开发人脑资源:灵性、悟性、创造性、个性。杨振宁先生说:知识有四种:(1)是什么?

(2)为什么?----显性课程;(3)怎么做才最好?(4)让谁去干才能干好?----隐性课程(直觉、悟性、体验)。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学说。

⒋提倡创造性地学习:

(1)预见性:预见的本质在于选择期望的事件并这它的到来创造条件。从结果考虑,做好准备。

(2)参与性:与学生一起研究确定题目,未来发展一切都离不开创新。

⒌提高文化品味、丰富情感。用正确的东西来鼓舞人,用生动的内容来教育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如果心中失去了神圣,那么,他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

⒍合理训练。日本东洋大学恩田彰教授《创造心理学》(1974)提出开发创造性的四个原理:

⑴开发心理能源:原动力、创造性比智力更富情意倾向、与动机关系密切,必须充实、控制心理能源,促进情感训练;

⑵开发新的意像:开发的新的意像或主意,越是明确,越易实现,越是具体,越易达到目标;

⑶作为素材的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及其系统化:不仅包含创造表现的材料,而且包括创造所必需的信息、经验、表现技术;

⑷个性的开发与培养。

三、教师自身是最重要的课程

⒈人类文明体现了:⒈科学、伦理学、美学。⒉理智、意志、情感。⒊真、善、美。

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已证明了,如:

我一直激动和好奇,对于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因而在所有的观点与想法中,我们推崇的唯一主题就是“真、善、美”,这不是说教,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面,人还是应该有所敬畏的。

依然是这些看起来保守的东西,在拯救、平衡着我们的内心。——《读者》主编彭长城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美育就像一个人身体的神经系统,用以传导。——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席勒

“让美走在自由前。”——席勒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包括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我的灵感许多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钱学森

一流的情感,一流的智慧一旦合流,常可导致光辉的人生;一流的智慧,二流的情感一旦合流,常会导致三流的道德,四流的奉献,末流的人生;一流的情感,二流的智慧一旦合流,常会导致平庸的温柔或自戕自艾的怨愁。难怪马斯洛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流的汤比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情感智慧论》

⒊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已说明了。

教育是解放的艺术:解放孩子的眼、耳、口、鼻、手、脚、时、空、脑!

教育是发现的艺术:发现孩子的潜能,挖掘他们的才智!

教育是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内心沉睡的真、善、美!

教育是欣赏的艺术:欣赏孩子的闪点,点燃他们心中的火把!

教育是激励的艺术:激励孩子永不歇脚地奔向理想目标的前进步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叶澜《论基础教育》

⒋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自身的提高做到了。

⑴从传授者向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化。

⑵从教书匠向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⑶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化。

⑷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化。

⑸从面向少数、面向全体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