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合集下载

命题逻辑_ls第2章_2.1

命题逻辑_ls第2章_2.1
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解:令 P:人犯我。 Q:我犯人。 该命题符号化为: (PQ)∧(PQ) 或: PQ
2.1.2 命题公式及分类
本节主要讨论:
命题公式的定义 命题公式的层次 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命题公式的分类
一、命题公式的概念
命题常项:简单命题。 命题变项:真值可以变化的陈述句。
p∧q 的逻辑关系是 p与q同时为真
p∧q真值表如图所示:
P
Q
P∧ Q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2) 合取联结词“∧” --且
例如,p: 李军聪明 q: 李军用功 则命题 “李军既聪明又用功” 可描述为: p∧q
以下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等都可以抽象为“∧” 。 “并且”、“既…又…”、 “与”、“和”、“以及”、
一、命题公式的概念
例: (1) A = p ∨q,
则 A是2层公式。
(2) A = p ∧ q ∧ r , 则 A是2层公式。
(3) A =(p ∧q) (r ∨s), 则A为4层公式。
二、公式的赋值或解释
定义2.8 (P.44) --公式的赋值或解释
设A 为含有命题变项 p1, p2,…, pn的命题公式, 给 p1, p2, …, pn 一组确定的真值, 称作对公式 A
举例:
令:p:天气好。
q:我去公园。
如果天气好,我就去公园。符号化为:pq
只要天气好,我就去公园。
pq
仅当天气好,我才去公园。
qp
只有天气好,我才去公园。
qp
我去公园玩,除非天气好。
qp
例2.5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求其真值。

21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21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A,B代表任意 的命题公式
摩根律 : (AB) = AB,
(AB) = AB
吸收律: A(AB) = A, A(AB) = A
零律:
AT = T, AF = F
同一律: AF = A, AT = A
TA = A, T A = A,
补余律: AA = T, AA = F,
等值公式
2. 常用等值公式
公式A的子公式置换后,A化为公式B,必有A = B
n 等值演算
n 由已知的等值公式推演出新的等值公式的过程 n 如已知: AA = A
则: BAA = BA
n 等值演算的基础: (1) 等值关系的性质:自反、对称、传递 (2) 基本的等值式 (3) 置换规则
三个重要的等值式
P Q = P Q P Q = (P Q) ( P Q )
C
P∧Q
FF
T
T
F
T
P∧Q
FT
T
T
F
F
TF
F
F
T
T
P∧Q
TT
T
F
F 任意
2.3 命题公式与真值表的关系
按真值表列出命题公式的方法
从F来列出
如下表中B为F有二种可能
所以,B的命题公式形式为:□ ∧ □
而取F相应的P、Q解释分别为: P∨Q 、 P∨ Q
所以,B=(P∨Q)∧(P∨Q ) 同理,A= P∨Q
按真值表列出命题公式的方法
从T来列出
如下表中A为T有三种可能
所以,A的命题公式形式为:□∨ □ ∨□ 而取T相应的P、Q解释分别为: P∧Q、P∧Q、 P∧Q
所以,A=(P∧Q) ∨(P∧Q) ∨(P∧Q)

第2章 命题逻辑(1)

第2章 命题逻辑(1)

析取
符号
读作“析取”
定义2.3: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或q” 称为p与q的析取式,
记作p Ú q ,符号 称为析取联结词。并规定p q为假当且仅当p与q
同时为假。
真值表:
PQ 00
P Q
0
例子 小李是学数学或者计算
01
1
10
1
11
1
机科学pq p:小李是学数学 q:小李是学计算机 科学
2.1.1 命题与联结词
例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复合命题
(1)5能被2整除。
原子命题
(2)2是素数当且仅当三角形有三条边。 复合命题
(3)4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
复合命题
(4)李明与王华是同学。
原子命题
(5)蓝色和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
原子命题
(6)3不是偶数。
复合命题
(7)林芳学过英语或日语。
复合命题
合取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吴颖既用功又聪明。
p q
(2)吴颖不仅用功而且聪明。
p q
(3)吴颖虽然聪明,但不用功。
p q
(4)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学生。
r s
(5)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t
p:吴颖用功。
q:吴颖聪明。
r:张辉是三好学生。
s:王丽是三好学生。
t: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注意:若“和”、“与”连接的是主语成分,则该陈述句为简单命题。
FT
T
F
F
补充:翻译语句
因为语言(包括一切人类语言)常有二义性,把 句子译成逻辑表达式可以消除歧义
把语言翻译成由命题变量和逻辑联接词组成的表 达式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
由原子命题组合而成的命题称为复合 命题(compound proposition)。
例如:
和 e 都是无理数。 6和8至少有一个是合数。 说刘老师讲课不好是不正确的。 不下雨我就去买书。
7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
将命题连接起来的方式叫做命题联结词
( proposition connective ) 或 命 题 运 算 符
3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
逻辑
如何表示? 如何“操作”?
非真即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proposition)。 一个命题如果是对的或正确的,则称为真命
题,其真值为“真”(true),常用T或1表示; 一个命题如果是错的或不正确的,则称为假
命题,其真值为“假”(false),常用F或0表示。
4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
32
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为简化公式的形式,作如下规定:
(1) 优先级 , (∧, ∨), (, ) (2) 公式 (~p) 的括号可以省略,写成 ~p (3) 整个公式最外层的括号可以省略
例1
(((p)∧q)(q∨p)) p∧q q∨p
例2
p∧q∨r 不是 命题公式 应写作 (p∧q)∨r 或 p∧(q∨r)
例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这门课程题为“离散数学”。 这门“离散数学”讲得好吗? X 这门“离散数学”讲得真好! X 请学习“离散数学” 。 X 5是素数。 太阳从西方升起。 如果明天晴,而且我有空,我就去踢球。 天王星上没有生命。 x + 3 > 5。 X 5 本命题是假的。X
俞伯牙和钟子期是好朋友。 俞伯牙是好朋友 ∧ 钟子期是好朋友 俞伯牙 ∧ 钟子期是好朋友 Friend (俞伯牙,钟子期)
23

离散数学第2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离散数学第2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6/2/2013 9:02 PM Discrete Math. , Chen Chen 15
例2.6
CHAPTER TWO
例2.6 在某次研讨会的休息时间,3名与会者根据王教授的口音 对他是哪个省市的人进行了判断: 甲说王教授不是苏州人,是上海人。
乙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是苏州人。 丙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杭州人。 听完3人的判断,王教授笑着说,他们3人中有一人说得全对, 有一人说对了一半,有一人说得全不对。试用逻辑演算法分析 王教授到底是哪里的人? 解: 设命题 p, q, r分别表示 : 王教授是苏州、上海、杭州人。 则p, q, r中必有一个真命题,两个假命题。要通过逻辑演算将 真命题找出来。 设: 甲的判断为: A1= ┐p∧q; 乙的判断为:A2= p∧┐q; 丙的 判断为:A3= ┐q∧r。
等值式模式
CHAPTER TWO
当命题公式中变项较多时,用上述方法判断两个公式是否 等值计算量很大。为此,人们将一组经检验为正确的等值式作 为等值式模式,通过公式间的等值演算来判断两公式是否等值。 常用的等值式模式如下:
1.双重否定律:A⇔ ┐(┐A) 2.幂等律:A⇔A∨A, A⇔A∧A
3.交换律: A∨B⇔B∨A, A∧B⇔B∧A 4.结合律: (A∨B)∨C⇔A∨(B∨C), (A∧B)∧C⇔A∧(B∧C) 5.分配律:A∨(B∧C)⇔(A∨B)∧(A∨C) (∨对∧的分配律)
⇔ ┐(┐p∨q)∨r (蕴含等值式,置换规则) ⇔ (p∧┐q)∨r (德摩根律,置换规则)
⇔(p∨r)∧(┐q∨r)(分配律,置换规则) 为简便起见, 以后凡用到置换规则时, 均不必标出。
6/2/2013 9:02 PM Discrete Math. , Chen Chen 10

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

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

设A( P1,P2,…,Pn )是一个命题公式,
P1,P2,…,Pn是出现于其中的全部命题变元,对P1, P2,…,Pn分别指定一个真值,称为对P1,P2,…,Pn公式A 的一组真值指派。
列出命题公式A在P1,P2,…,Pn的所有2n种真值指 派下对应的真值,这样的表称为A的真值表。
16
例3
值表。
例12 用符号形式表示下列命题。
(1) (2) 如果明天早上下雨或下雪,那么我不去学校 如果明天早上不下雨且不下雪,那么我去学校。
(3)
(4)
如果明天早上不是雨夹雪,那么我去学校。
只有当明天早上不下雨且不下雪时,我才去学校。 解 令P:明天早上下雨; Q:明天早上下雪; R:我去学校。 (1)(P∨Q)→ ¬ R; (2)(¬ ∧¬ P Q)→R; (3)¬ (P∧Q)→R (4)R→(¬ ∧¬ Q) P
4
例4
2.合取“∧” 定义2.2.2
设P和Q是两个命题,则P和Q的合取 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作“P ∧ Q”(读作“P且Q”)。
当且仅当命题P和Q均取值为真时,P ∧ Q才取值为真。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0 0 1
例5
设P:我们去看电影。Q:房间里有十张桌子。则
P ∧ Q表示“我们去看电影并且房间里有十张桌子。”
5
3. 析取“∨” 定义2.2.3
设P和Q是两个命题,则P和Q的析取是一个复 合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
当且仅当P和Q至少有一个取值为真时,P∨Q取值为真。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1 1 1
例6 设命题P:他可能是100米赛跑冠军;
Q:他可能是400米赛跑冠军。

离散数学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离散数学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范式存在定理
定理2.3 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与合 定理 取范式. 取范式. 求公式 的范式的步骤 的范式的步骤: 证 求公式A的范式的步骤: (1) 消去 中的→, ↔ 消去A中的 中的→ A→B⇔¬ ∨B ⇔¬A∨ → ⇔¬ A↔B⇔(¬A∨B)∧(A∨¬ ∨¬B) ↔ ⇔ ¬ ∨ ∧ ∨¬ (2) 否定联结词¬的内移或消去 否定联结词¬ ¬ ¬A⇔ A ⇔ ⇔¬A∧¬ ¬(A∨B)⇔¬ ∧¬ ∨ ⇔¬ ∧¬B ⇔¬A∨¬ ¬(A∧B)⇔¬ ∨¬ ∧ ⇔¬ ∨¬B
真值表法
例1 判断 ¬(p∨q) 与 ¬p∧¬q 是否等值 ∨ ∧ 解 p q 0 0 0 1 1 0 1 1 ¬p ¬q 1 1 0 0 1 0 1 0 p∨q ¬(p∨q) ¬p∧¬q ¬(p∨q)↔(¬p∧¬q) ∨ ∨ ∧ ∨ ↔¬ ∧ 0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1 1 1
实例(续)
(2) (p→q)↔(¬q→¬ → ↔ ¬ →¬ →¬p) 解 (p→q)↔(¬q→¬ → ↔ ¬ →¬ →¬p) ∨¬p) ⇔ (¬p∨q)↔(q∨¬ ¬ ∨ ↔ ∨¬ ⇔ (¬p∨q)↔(¬p∨q) ¬ ∨ ↔¬ ∨ ⇔1 该式为重言式. 该式为重言式 (蕴涵等值式) 蕴涵等值式) (交换律) 交换律)
实例(续)
(3) ((p∧q)∨(p∧¬ ∧r) ∧¬q))∧ ∧ ∨ ∧¬ 解 ((p∧q)∨(p∧¬ ∧r) ∧ ∨ ∧¬ ∧¬q))∧ (分配律) 分配律) (排中律) 排中律) (同一律) 同一律) ∨¬q))∧ ⇔ (p∧(q∨¬ ∧r ∧ ∨¬ ⇔ p∧1∧r ∧ ∧ ⇔ p∧r ∧ 成假赋值. 成假赋值 总结:A为矛盾式当且仅当 ⇔ 为重言式当且仅当A⇔ 总结 为矛盾式当且仅当A⇔0; A为重言式当且仅当 ⇔1 为矛盾式当且仅当 为重言式当且仅当 说明:演算步骤不惟一, 说明 演算步骤不惟一,应尽量使演算短些 演算步骤不惟一

交大数理逻辑课件2-3 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交大数理逻辑课件2-3 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9. Q (PQ) PBiblioteka 拒取式基本的推理公式
10. (PQ)(QR) PR 假言三段论 11.(PQ)(QR) P R 等价三段论 12. (PR)(QR) (PQ) R 13. (PQ)(RS)(PR) QS 构造性二难 14. (PQ)(RS)( QS) (PR) 破坏性二难 15. (QR) ((PQ) (PR)) 16. (QR) ((PQ) (PR))
附加前提证明法 ——举例
例如:证明下列推理。 前提: P(QR),S∨P, Q 结论: S R 证明:(1) S P 前提 (2) S 附加前提引入 (3) P (1)(2) 析取三段论 (4) P (Q R) 前提 (5) Q R (3)(4) 假言推理 (6) Q 前提 (7) R (5)(6) 假言推理
((PQP Q
例:判断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1)若天气凉快,小王就不去游泳。天气凉快,所 以小王没去游泳。 ③判断 ((PQ)P) Q是否为重言式 方法3:主析取范式法 ((PQ)P) Q = ((PQ)P)Q = (PQ) P Q = m11m0xmx0 = m11m00m01m00m10 = (0,1,2,3) = T ((PQP Q
(PQ(RS(PRQS 构造性二难
写出对应下面推理的证明
在大城市球赛中,如果北京队第三,那么如果上海队第 二,则天津队第四;沈阳队不是第一或北京队第三,上海队第 二。从而知:如果沈阳队第一,那么天津队第四。 解:设 (1) P (Q R) 前提 P:北京队第三 Q:上海队第二 (2) Q (P R) (1)置换 R:天津队第四 (3) Q 前提 S:沈阳队第一 (4) P R (2)(3)假言推理 前提:
P(QR),S∨P, Q 结论: S R

离散数学--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离散数学--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1 2 k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4)构造证明法 构造证明法 当前提与结论中命题变项较多时,前几种方法 的工作量太大,不方便,而构造证明法较为方 便。构造证明法必须在给定的推理规则下进行。 常用的推理规则有以下11条: (1)前提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都可 以引入前提。 (2)结论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所得 中间结果都可以作为后继证明的前提。 (3)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的公式中的 子公式均可用与之等值的公式置换。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Chen Guangx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目标:
掌握推理形式结构 熟练运用构造推理方法 了解命题逻辑归结证明
学习建议:
与初中平面几何证明进行对比 勤做练习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8)假言三段论 :
A→B B→C ∴A→C
(9)析取三段论规则: A∨ B A∨ B ¬A ¬B 或者 ∴B ∴A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A → B C → D A∨C ∴B∨ D
(11)合取引入规则:
A B ∴A∧ B
Dr Chen Guangxi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是重言式类似, 与用 A ⇔ B 表示 A ↔ B是重言式类似,用 A ⇒ B表示A → B 是重言式, 不是联结词 是重言式, ⇒ 符。 推出B的推理正确 的推理正确, 若 A , A ,⋯, A 推出 的推理正确,则记作 ( A1 ∧ A2 ∧ ⋯ ∧ Ak ) ⇒ B 为蕴涵式。 称A⇒B为蕴涵式。 ⇒ 为蕴涵式

离散数学 第2章 命题逻辑

离散数学 第2章  命题逻辑

6
程序解法: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main() { int p,q,r,A1,A2,A3,B1,B2,B3,C1,C2,C3,E; for(p=0;p<=1;p++) for (q=0;q<=1;q++) for(r=0;r<=1;r++) { A1=!p&&q;A2=(!p&&!q)||(p&&q);A3=p&&!q; B1=p&&!q;B2=(p&&q)||(!p&&!q);B3=!p&&q; C1=!q&&r;C2=(q&&!r)||(!q&&r);C3=q&&r; E=(A1&&B2&&C3)||(A1&&B3&&C2)||(A2&&B1&&C3)||(A2&&B3&&C1)||(A3&&B1&&C2)||(A3 &&B2&&C1); if (E==1) printf("p=%d\tq=%d\tr=%d\n",p,q,r); } getch(); }
复合命题: E=(A1 ∧B2 ∧C3) ∨ (A1 ∧B3 ∧C2) ∨ (A2 ∧B1 ∧C3) ∨ (A2 ∧B3∧C1) ∨ (A3 ∧B1 ∧C2) ∨ (A3 ∧B2 ∧C1)
A1 ∧B2 ∧C3 = (p ∧q ) ∧ ((p ∧ q) ∨(p ∧ q) ) ∧(q ∧ r) 0 A1 ∧B3 ∧C2 = (p ∧q ) ∧ ( p ∧ q) ∧( (q ∧ r) ∨(q ∧ r ) ) p ∧q ∧ r A2 ∧B1 ∧C3 =A2 ∧B3∧C1 = A3 ∧B2 ∧C1 = 0 A3 ∧B1 ∧C2 p ∧ q ∧ r E (p ∧q ∧ r) ∨ (p ∧ q ∧ r) 所以王教授是上海人。

第二章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第二章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2.1.1 等值的定义

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B, 而P1…Pn是出现于A和B中的 所有命题变项, 那么公式A和B共有2n个解释, 若对其 中的任一解释, 公式A和B的真值都相等, 就称A和B是 等值的(或等价的)。记作A = B或AB 显然,可以根据真值表来判明任何两个公式是否是等 值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证明(P∧P)∨Q = Q
第二章 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推理形式和推理演算是数理逻辑研究的基本内容 推理形式是由前提和结论经蕴涵词联结而成的 推理过程是从前提出发,根据所规定的规则来推 导出结论的过程 重言式是重要的逻辑规律,正确的推理形式、等 值式都是重言式


本章对命题等值和推理演算进行讨论,是以语义 的观点进行的非形式的描述,不仅直观且容易理 解,也便于实际问题的逻辑描述和推理。 严格的形式化的讨论见第三章所建立的公理系统。
2.1 等值定理

若把初等数学里的+、-、×、÷等运算符看作是数 与数之间的联结词,那么由这些联结词所表达的代数 式之间,可建立许多等值式如下: x2-y2 = (x+y)(x-y) (x+y)2 = x2+2xy+y2 sin2x+cos2x = 1 ……
在命题逻辑里也同样可建立一些重要的 等值式
证明: 画出(P∧P)∨Q与Q的真值表可看出等式 是成立的。
例2: 证明P∨P = Q∨Q

证明: 画出P∨P, Q∨Q的真值表, 可看出它 们是等值的, 而且它们都是重言式。
说明

从例1、2还可说明, 两个公式等值并不一定要 求它们一定含有相同的命题变项


若仅在等式一端的公式里有变项P出现, 那么等式 两端的公式其真值均与P无关。 例1中公式(P∧P)∨Q与Q的真值都同P无关 例2中P∨P, Q∨Q都是重言式, 它们的真值也都 与P、Q无关。

0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0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同一律)
1∨┐p
(排中律)
1
(零律)
例2.5 解答
(2) ┐(p→(p∨q))∧r ┐(┐p∨p∨q)∧r (p∧┐p∧┐q)∧r 0∧r 0
(3) p∧(((p∨q)∧┐p)→q) p∧(┐((p∨q)∧┐p)∨q) p∧(┐((p∧┐p)∨(q∧┐p))∨q) p∧(┐(0∨(q∧┐p))∨q) p∧(┐q∨p∨q) p∧1 p
A=(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德摩根律)
B=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结合律)
000,010是A旳成假赋值,而它们是B旳成真赋值。
例题
例题2.5 用等值演算判断下列公式旳类型: (1)(p→q)∧p→q (2)(p→(p∨q))∧r (3)p∧(((p∨q)∧┐p)→q)
(蕴含等值式) (分配律) (德摩根律) (蕴含等值式)
例题
例2.4 证明:(p→q)→r 与 p→(q→r) 不等值
解答 措施一、真值表法。
措施二、观察法。易知,010是(p→q)→r旳成假赋值,而010 是p→(q→r)旳成真赋值,所以原不等值式成立。
措施三、经过等值演算化成轻易观察真值旳情况,再进行判断。
例题
例题2.2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p→(q→r)与(p∧q)→r (2)(p→q)→r与(p∧q)→r
解答
等值 不等值
基本等值式
1.双重否定律
A ┐┐A
2.幂等律
A A∨A, A A∧A
3.互换律
A∨B B∨A, A∧B B∧A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mi(Mi)称为极小项(极大项)的名称。且有mi Mi ,
Mi mi。
例 2 由p, q两个命题变项形成的极小项与极大项
例 3 p, q, r三个命题变项形成的极小项与极大项
三、主范式
1、主析取范式:由极小项构成的析取范式。
2、主合取范式:由极大项构成的合取范式。
3、主范式: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统称为主范式。
值。
方法三 用等值演算先化简两个公式,再观察.
例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 q(pq)
解: q(pq)
q(pq) (蕴涵等值式)
q(pq)
(德摩根律)
p(qq)
(交换律,结合律)
p0
(矛盾律)
0
(零律)
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矛盾式.
(pq)r
(否定号内移——德摩根律)
这一步已为析取范式(两个简单合取式构成)
继续: (pq)r
(pr)(qr) (对分配律)
得到合取范式(由两个简单析取式构成)。
二、极小项与极大项
1、定义 在含有n个命题变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中,若每个命题变项(或它的
否定式)均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且仅出现一次,称这样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为极
离散数学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一、等值式
1、等值式:设A,B是命题公式,且AB为重言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记作AB。
说明 :1)符号不是联结符,只是一种记法。
2)若A与B的真值表相同(真值表法),则AB;否则A
B。
3)判断公式等值的方法——利用已知的等值式通过代换得到新的等值式。
五、主范式的应用

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再如 ┑p ∨ q 既是p →q的析取范式又是它的的合取范式
如果公式的范式不唯一则对于将公式按等值进行分类的利用价值就不高
p q (p → q)∧(q→p) (p∧q)∨(┓p∧┓q)
00
1
1
01
0
0
10
0
0
11
1
1
(0,0)与(1,1)为公式的成真赋值。 (0,1)与(1,0)为公式的成假赋值
命题公式的分类(根据公式在赋值下的真值情况进行分类) 1)若命题公式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真,则称命题公式是重言
式或永真式。 2)若命题公式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假,则称命题公式是矛盾
2
如:┐Q∧(P→Q) → ┐P
4
分析1:若要得出:当设 A为真,B为
假的情况不会出现,
5
那么A →B 为永真式。
6
可证明:设前件为真
7
分析2: 还可以从设 B为假,推出A
为真的情况不会出现(A为假),
9
证明: 设后件为假
8
那么A →B 为永真式。
1 0
((P→Q)∧( Q→R)) →(P→R)
不同真值表的公式 1)当命题变元确定后,通过五个连接词及其命题变元可以构成 无数个不 同表现形式的命题公式。 问题:这些不同形式的命题公式的真值表是否都不相同? 先看变元仅有两个p,q 那么关于这两个变元的公式的赋值仅有4组
(┐p ∨ q)∧(┐q∨┐p∨r)∧┐q
是含三个简单析取式的合取范式.
2、性质:
1)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合取式都是矛盾式
2)一个合取范式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析取式都是重言式
┐p ∧ P ∨ ┐ q∧ q ⇔ 0 ∨ 0 ⇔ 0

第2章 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

第2章 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

如果将真值1,0 看做是数,则每一个解释对应一 个n位二进制数。 假设使极小项m取1值的解释对应的二进制数为i, 今后将m记为mi。
例:
对p,q,r而言,pqr是极小项 解释{p,q,r}使该极小项取1值,解释{p,q, r} 对应的二进制数是2 (010) 于是pqr记为m2
例:
(p(qr))s (p(qr))s p(qr)s p(qr)s …………….
式)
(ps)(qr) (psq)(psr)
( 析取范
…… (合取范式)
主范式
定义2. 4 设p1,…,pn是n个不同原子,一个简单合取式如果 恰好包含所有这n个原子或其否定,且其排列顺序与 p1,…,pn的顺序一致,则称此简单合取式为关于p1,…,pn的 一个极小项。 显然,共有2n个不同的极小项。 例如: 对原子 p,q,r 而言, pqr,pqr,pqr 都是 极小项,但是,p,pq不是极小项, 对原子p,q而言,pq是极小项。

判断公式 (pq)(qr)(rp)是否永假? 解: (pq)(qr)(rp) (pq)(qr)(rp) ((pq)(qq)(pr)(qr))(rp) (pqr)(qqr)(prr)(q rr)(pqp)(qqp)(prp) (qrp) 故公式(pq)(qr)(rp)不是永假的。
命题公式和真值表的关系
从0来列写
B (…) ∧ (…)
由1列写的方式进行转化: B (…)∨ (…) B (…) ∧ (…) (…) 写成析取式,表示一种 B 值为假的情况。如 p=1,q=0 时为假,
(…) 写成p ∧q, (…)写成 p ∨ q
1值取p形式
定理
对于任意公式G,存在唯一一个与G等值的主析取 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值演算(考察逻辑关系符 ):
1)等值定理、公式 2)由真值表写命题公式(由T写、由F写) 3)联结词的完备集(由个别联结词表示所
有联结词的问题) 4)对偶式(命题公式的对偶性) 5)范式(命题公式的统一标准)
推理演算(考察逻辑关系符 ) :
1)推理形式(正确推理形式的表示)
2)基本推理公式(各种三段论及五种证明 方法)
例1: 证明(P∧P)∨Q = Q
证明: 画出(P∧P)∨Q与Q的真值表可看出等 式是成立的。
例2: 证明P∨P = Q∨Q
证明: 画出P∨P, Q∨Q的真值表, 可看出 它们是等值的, 而且它们都是重言式。
等值定义补充说明:两个公式等值并不要 求它们一定含有相同的命题变项。若仅在 等式一端的公式里有变项P出现, 那么等式 两端的公式其真值均与P无关。例1中公式 (P∨P) ∨Q与Q的真值都同P无关, 例2中 P∨P, Q∨Q都是重言式, 它们的真值也都 与P、Q无关。
对蕴涵词、双条件词作否定有 (PQ) = P∧Q
(PQ) = PQ = PQ = (P∧Q)∨(P∧Q)
8. 同一律 P∨F = P P∧T = P TP = P TP = P
还有 PF = P FP = P
9. 零律 P∨T = T P∧F = F
还有
PT = T FP = T 10. 补余律 P∨P = T P∧P = F 还有
证明:
左端= (P∧(Q∧R)) ∨((Q∨P)∧R) (分配律)
=((P∧Q)∧R))∨((Q∨P)∧R) (结合律)
=((P∨Q)∧R)∨((Q∨P)∧R) (摩根律)
=((P∨Q)∨(Q∨P))∧R
(分配律)
=((P∨Q)∨(P∨Q))∧R
(交换律)
=T∧R
(置 换)
=R
(同一律)
例2: 试证 ((P∨Q)∧(P∧(Q∨R)))
2.2.3 置换规则 (注意与代入规则p8的区别)
置换定义:对公式A的子公式, 用与之等值的 公式来代换便称置换。
置换规则:将公式A的子公式置换后,A化为 公式B, 必有A = B。
置换与代入是有区别的:代入规则要求操作 重言式、对所有同一命题变元都作代换
2.2.4 等值演算举例
例1: 证明(P∧(Q∧R))∨(Q∧R)∨(P∧R) = R
2.1.2 等值定理
定理2.1.1 对公式A和B, A = B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A B是重言式。 即任意解释下,A和B都有相同的真值。
证明:定理中的两部分都与上一行等同。
❖ “=”作为逻辑关系符是一种 等价关系
A = B是表示公式A与B的一种关系。这种关 系具有三个性质: 1. 自反性 A = A。 2. 对称性 若A = B则B = A。 3. 传递性 若A = B, B = C则A = C。 这三条性质体现了“=”的实质含义。
∨(P∧Q)∨(P∧R) = T
证明:
左端=((P∨Q)∧(P∨(Q∧R)))∨((P∨Q)∧(P∨R)) (摩根律)
=((P∨Q)∧(P∨Q)∧(P∨R))∨((P∨Q)∧(P∨R))
(分配律)
=((P∨Q)∧(P∨R))∨((P∨Q)∧(P∨R)) (等幂律)
=T (置换规则)
2.3 命题真值表是容易 的,那么如何由真值表写命题公式呢?
2.3.1 从T来列写 1.记忆方法:各项间用∨,每项内用∧ 2.每项内书写方法:例
12. 逆否定理 PQ=QP
13. 前提合并 P(QR) = (P∧Q)R
17. 前提交换 P(QR) = Q(PR)
18. 另一种前提合并 (PR) ∧(QR)=(P∨Q)R
14. 从取真来描述双条件词
PQ = (P∧Q)∨(P∧Q)
15.从取假来描述双条件词
PQ = (P∨Q)∧(P∨Q)
16. 从蕴涵词描述双条件词 PQ = (PQ)∧(QP)
PQ=QP 4. 分配律
P∨(Q∧R) = (P∨Q)∧(P∨R) P∧(Q∨R) = (P∧Q)∨(P∧R)
P(QR) = (PQ)(PR) 5. 等幂律(恒等律)
P∨P = P P∧P = P
PP = T
PP = T
6. 吸收律 P∨(P∧Q) = P P∧(P∨Q) = P
7. 摩根律 (P∨Q) = P∧Q (P∧Q) = P∨Q
2.2 等值公式 (真值表验证,Venn图理解)
2.2.1 基本的等值公式(特别注意蓝色字) 1. 双重否定律 P = P 2. 结合律 (P∨Q) ∨R = P∨(Q∨R) (P∧Q) ∧R = P∧(Q∧R) (P Q) R = P (Q R)
3. 交换律 P∨Q = Q∨P P∧Q = Q∧P
PP = P PP = P PP = F
Venn图
这种图是将P、Q理解为某总体论域上 的子集合, 而规定P∧Q为两集合的公 共部分(交集合), P∨Q为两集合的全 部(并集合), P为总体论域(如矩形域) 中P的余集。
Venn图实例
1. P∨(P∧Q) = P 2. P∧(P∨Q) = P
3. (P∨Q) = P∧Q
Venn图可以用来理解 集合间、命题逻辑中、 部分信息量间的一些 关系。
2.2.2 若干常用的等值公式
等值演算中,由于人们对、∨、∧更为熟 悉,常将含有和的公式化成仅含有、 ∨、∧的公式。这也是证明和理解含有, 的公式的一般方法。但后面的推理演算 中,更希望见到和.
11. PQ = P ∨Q
第二章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内容:推理形式和推理演算是数理逻辑研 究的基本内容。
推理演算要用正确的推理:推理形式由前 提和结论经蕴涵词联接而成。我们关注正 确的推理形式 。正确的推理形式可由逻辑 关系符表达。
非形式描述:本章对命题等值和推理演算 进行的讨论,是以语义的观点进行的非形 式的描述。
3)推理演算(证明推理公式的第六种方法, 使用推理规则)
4)归结推理法(证明推理公式的第七种方 法,常用反证法)
2.1 等值定理
2.1.1 等值的定义
等值的定义: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B, 而P1…Pn是出现于A和B中的所有命题 变项, 那么公式A和B共有2n个解释, 若 对其中的任一解释, 公式A和B的真值都 相等, 就称A和B是等值的(或等价的)。 记作A = B或A B。注意逻辑关系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