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45df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3.png)
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组别前测处理后测实验组O1 X O2控制组O3 / O4实验设计举例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实验设计模式:组别处理后测实验组R 看暴力电影O1控制组R 看非暴力电影/O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若O1 <O2,则说明暴力场面使人们的记忆力下降;二、简述题1、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控制的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如共有10个刺激则可配成45对;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要消除空间误差——即样品在空间中不同方位呈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现象;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则第二轮中以BA形式呈现即左右颠倒;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等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B后A次序相继呈现;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等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B后A次序相继呈现;2、说明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控制的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额外变量的控制: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级,因而要求被试的抽样能够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人群总体,因此,要随机抽取被试;被试在判断过程中要标准一致,这要用指导语控制;3、用二分法制作等距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注意事项;选定俩个强度不等的刺激,其引起的感觉强度有明显差异,然后调整另一个比较刺激的强度,使其引起的感觉强度差分成相等的两个单位,接着再对两部分分别进一步二分,以此类推,就可得到一个等距量表;额外变量: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和系列效应,可有一半次数先呈现选定的最小刺激,另一半次数先呈现选定的最大刺激,注意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平衡,有一半次数为递增序列,有一半为递减序列,还要用指导语,训练被试的判断标准保持一致,多次感觉可能会有疲劳效应,要注意时间间隔;注意事项:1、计算上要用几何平均数,当采用多个被试进行实验时,各被试二等分点不一定相同,这时计算平均数时,应取各被试二等分点的物理量的对数相加后平均,作为多个被试的平均数;2、系列效应:感觉等距法类似单一刺激法,存在着系列效应的影响:一是参照点的影响;二是系列的集中倾向;这个系列效应不但在等距量表中存在,在其他量表也存在;4、数量估计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注意事项;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者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额外变量的控制:被试对刺激的数量估计受到刺激呈现情境的强烈影响,应采用恒定法保持刺激呈现情境的一致性:被试对某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因此,各个刺激要间隔适合的时间,或用ABBA法、拉丁方法平衡序列效应;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全距范围大小可能影响到感觉的数量估计,被试在实验中总是倾向于采用同样的反应数值全距,而不管实验中所呈现刺激的全距大小,这一点可以通过指导语控制;多次感觉可能会有疲劳效应,要注意时间间隔;注意事项:被试能否正确使用数字,这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量估计中,绝少算术平均数进行估计,而普遍采用几何平均数,原因是几何平均数能避免少数被试在赋值时采用极大或极小数字影响;在判断中易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动机、周围环境的干扰等;实验中误差较大,例如,X是Y的两倍,Y是Z的三倍,X理应是Z的六倍,但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显然,判断很难按等比的尺度进行;5、用平均差误法求阈限的程序,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此法的优劣势;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记录被试调整后比较刺激的实际大小与标准刺激的差异,即误差或差误值,重复多次后即可得到一个平均的误差或差误,以此方法测量被试的绝对感觉阈限或差别感觉阈限,就叫做平均差误法;在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因为要让被试调节比较刺激,就容易产生动作误差,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位置摆放也会产生空间误差;为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比较刺激的次数要各占一半,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也应各占一半;优点:平均差误法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被试参与程度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高,效率也最高;缺点:平均差误法实际上测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结果不能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6、简述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实验结果中为什么AA对的反应时快于Aa对;7、简述自变量的种类及控制;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变化,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又称因素或条件的组合;自变量的种类: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4暂时的被试变量;自变量的控制: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8、简述因变量的种类及控制;因变量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因变量的种类:1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或错误率;2速度或敏捷度方面;3刺激的强度水平;4概率或频率;5反应的强度或力度;6各种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7高次反应变量;8口语报告;因变量的控制:1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2因变量应具备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的特点,且要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3反应指标的平衡;9、简述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①用指导语控制;②主试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以规范化;③双盲实验法;④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⑤实验组、控制组法;(2)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①操作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的保持恒定;②设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随机化法和配对法;③统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纳入、统计控制;10、简述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历史因素、选择、成熟、测验经验的增长、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统计回归因素、被试亡失、选择与成熟之间的交互因素、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疲劳因素;11、简述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测验的反作用效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12、简述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信号与噪音之先验概率的大小;2判定结果的奖惩价值多少;3被试所要达到的目的;4其他一些有关因素,如速度与准确性权衡;有关实验的知识与实验;主观预期概率;系列跟随效应;13、简述影响视觉适应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主要有如下因素可以影响暗适应:1适应前照明;2器质性病变——先天夜盲,暗适应减弱;3维生素A缺乏,造成夜盲;缺氧及营养因素可能影响暗适应;4年龄因素;5感官的相互作用;6红色护目镜的作用;7暗适应实验时实验光的波长不同,得到不同的暗适应曲线;14、简述学习实验中的自变量有哪些学习实验中的自变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自变量大致包括如下内容:1学习材料;2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A、全部呈现法,B、提示法与预料法,C、联合对偶法,D、记忆广度法;3学习方法方面:A机械学习与有意学习,B整体学习与分段学习,C学习程度——低度学习与过度学习,D、学习时间分配;4被试方面;5时间间隔方面;等等;15、简述双耳分听实验的特点及误差的控制;16、简述如何绘制ROC曲线以报准率或漏报率为纵坐标,虚报率或正确拒绝率为横坐标作图,在判断标准不同的情况下,便会得到几个不同的点,连接各点即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被称为“操作者特性曲线”ROC曲线;17、简述在一个听觉试验中,如何利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来测量一个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假设是信号和噪音分布为两个相等的正态分布;以噪音分布的平均数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平均数的距离来测量被试的辨别力;测量被试的反应标准,可用噪音分布和信号分布截点处的纵坐标的比值来表示;三、论述题:论述刺激变量是怎样影响反应时间的;1、反应时与刺激强度有关;这里所指的刺激强度除了物理刺激强度外,还包括与物理刺激有关的心理强度;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的强度等;反应时会受到刺激强度的影响,当刺激强度很弱时,反应时就会延长;而当刺激增至中等或较高强度时,反应时就会缩短,然而反应时的缩短受到有机体结构的限制,无法突破某一极限;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当物理刺激强度的本身保持不变时,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即造成时间的积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3、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不仅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论述机体变量是怎样影响反应时间的;1、简单—复杂反应;复杂反应包括选择反应与辨别反应;不同的刺激需要不同的反应,如对一种刺激用右手反应,对另一种刺激用左手反应,就成为B反应,即选择反应;如对一种刺激反应,对另一种刺激不反应,就称为C反应,即辨别反应;辨别反应一般比简单反应慢20~200毫秒,而B 反应又比C反应慢些,这都与反应的种类及刺激的数目有关;1选择反应时与选择的数目成正比;2刺激越相似,反应时间就越长;2、速度与准确性权衡;在完成用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的各类作业中,人类被试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反应速度,这样会使对反应时的解释复杂化,人在完成反应时任务中,平衡速度与准确性的操作特征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3、机体的适应水平;4、被试的准备状态;被试要做出最佳准备状态,预备时间太长、太短都会对反应时间的测量有不利的影响;5、额外动机;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奖惩动机的影响下,反应时有明显的变化;6、被试的年龄;在人的整个发展阶段之内,25岁之前,其反应时间逐渐变快,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是很少的;直至60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缓慢下来;7、练习;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很密切;一般而言,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8、个体差异;论述极限法求阈限的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常见的误差有哪些如何判断怎样控制极限法是一种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叫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系列探索法等;其自变量是刺激系列,按渐增和渐减的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一般各刺激系列要分别测50次两个系列共100次,刺激要由实验者操纵和变化;因变量是被试口头报告的结果,即测定绝对阈限时,当刺激呈现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测定差别阈限时,被试感觉到有差别,就报告“有”;若被试没有感觉到有刺激或刺激差别,就报告“无”;以被试的内省感觉为依据,而不是以刺激是否出现为依据报告;因为极限法是刺激系列反复出现,被试很快就会了解到刺激范围,为了克服定势的影响,两个系列的各个起始点不要相同,要经常无规则变化才行;常见的误差有期望误差、习惯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在渐增系列中提前报告“有”或在渐减系列中提前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误差就是期望误差;在渐减系列中坚持报告“有”,在渐增系列中坚持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误差就是习惯误差;误差随实验情境及被试的不同而异,一般对同一个被试来说,或是期望误差,或是习惯误差只出现一种,有时也有两种同时出现的;在确定阈限时,求各刺结果均值的方法就是为了平衡这一误差;将所有渐增系列的各阈限值平均X,所有渐渐系列的各阈值平均Y,然后用检验法检验两个系列的均值阈限差异是否显著.如果差异显著就说明存在这两种系统误差,若X-Y>0说明存在习惯误差,若X-Y<0说明存在期望误差,若X—Y=0则说明不存在这种误差这里所讲的大于、小于、等于都是统计意义上的大于、小于、等于;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就要产生练习和疲劳误差;为了检查这种误差,分别计算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前一半次数和后一半次数或前后的若干次测定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如果差异显著,就说明存在这种误差;如果前一半的平均数小于后一半的平均数说明存在疲劳误差,若相反,则说明存在练习误差;为了消除疲劳和练习误差的影响,就要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采用ABBA法,使所受的练习或疲劳因素的影响相等;实验前要训练被试,使其掌握判断标准,并在整个实验中保持一致,这是为了减少因判断标准变化而引起的误差;论述恒定刺激法求阈限的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常见的误差有哪些又是如何控制的论述恒定刺激法求阈限的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常见的误差有哪些又是如何控制的恒定刺激法又称次数法、常定刺激差别法,以及不经常使用的正误示例法等;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阈限,对于自变量—刺激的选定,通常选感觉不到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5%至感觉到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5%这一过渡地带的5~~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要求随机呈现,每个刺激强度呈现的次数不能少于20次,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对于因变量的确定是:在测量绝对阈限时,每呈现一个刺激后,要求被试若感觉到就报告“有”,若感觉不到,就报告“无”,主试分别将被试的上述反应记为“+”或“-”,然后根据所记录的被试反应,计算绝对阈限;而在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的报告结果有两种:1两类反应,即①被试只报告“大于”或小于和“相等”反应,主试分别以“+”或“-”和“=”的符号记录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试进行比较后报告“小”或“大”的话,这个反应要作为“相等”处理,因为比较中不存在比标准小或大的情况;②被试只报告大于和小于反应,主试以“+”或“-”的符号记录反应,若有被试报告“相等”,则让被试自己去决定是大于还是小于,总之报告只能是两类的;2三类反应,即被试报告“大于”、“小于”、“等于”,主试用“+”、“-”、“=”符号记录反应;实验时应随机呈现刺激,防止任何系统性顺序出现,对被试的报告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便会产生练习和疲劳误差;为了消除疲劳和练习误差的影响,就要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采用ABBA法,使所受的练习或疲劳因素的影响相等;。
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781d4bf18583d0496459af.png)
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实验组O1 X O2控制组O3 / O4实验设计举例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
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
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
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4739b3aeaad1f346933ff4.png)
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参与观察法. C. 验测法. D. 个案法A2、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 A. 冯特. B. 费希纳. C. 高尔顿. D. 艾宾浩斯B3、在实验中,实验者先要求儿童观看成人攻打充气娃娃的视频,之后,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得到了奖赏,即实验者称赞他是英雄。
而另一组儿童则看到成人得到了惩罚,即实验者批评了他。
之后,将儿童带入有充气娃娃的房间,告诉儿童,可以自由玩耍,而实验者则出来躲在单向玻璃后面。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模仿。
即模仿成人的行为,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也学会了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
第二组儿童在进入房间后,攻打充气娃娃的倾向明显地少于第一组的儿童。
这个实验属于()。
. A.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B.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C. 观察学习实验. D. 潜伏学习实验一定的说明。
. B. 在一项欺瞒对被试无害的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的反应性,我没有告诉被试实验的真正目的,到实验结束后告诉他全部的真相。
.C. 实验进行到一半,被试提出不舒服,我跟他说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做完实验才能走。
.D. 老师在课上跟学生说,期末成绩有一部分,必须以参加实验、听两场讲座或者写一篇著作的读后感才能获得的。
D5、下面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每个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顺序(ABCD 表示被试、1234表示实验处理): A : 1 2 4 3B :2 3 1 4C : 3 4 2 1D : 4 1 3 2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
.A. 顺序误差 .B. 动作误差 .C. 试验者效应 .D. 期望误差A 6、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 三种反应,其中B 反应也称( )。
.A. 基线时间 .B. 简单反应 .C. 选择反应 .D. 辨别反应C7、在心理学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讨论部分()。
. A. 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并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 B. 应该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由发挥. C. 只需要对符合实验假设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 D. 只需要对不符合实验假设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A8、几乎不受到来自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附标准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附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38bdc551810a6f5248681.png)
7.复合音、语言、言语听觉特征8.两个或两个以上、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9.一分钟、明适应、提高,降低,暗适应10.时间分辨能力、转盘闪烁方法11.刺激强度、复杂程度
12.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13.数量上、质量上、属性、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自变量、某种特定反应14.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15.每一水平上、交互作用16.反应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6.良好图形法则:指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对称、平行、连续、封闭。
三、名词解释
1.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就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它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顾名思义,称之为转盘闪烁方法。
17.费希纳、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传统心理物理法18.感觉敏感性、反应偏向19.感受性曲线、相同的感受性
20.比例量表
21.实验组、控制组22.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23.额外变量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答案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ab8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07.png)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实验中,被试的随机分配是为了确保:A. 实验的可重复性B. 被试的代表性C. 实验的内部效度D. 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2. 在心理学实验中,安慰剂效应指的是:A. 药物的副作用B. 药物的治疗效果C. 由于期望而产生的效应D. 由于药物剂量不同而产生的效应答案:C3. 心理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4. 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A. 实验的目的B. 实验的条件C. 实验的结果D. 被分配到哪个实验组答案:D5. 心理学实验中,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验证实验假设B. 计算实验误差C. 确定实验结果的显著性D. 预测实验结果答案:C6. 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反,应该:A. 修改实验结果以符合预期B. 忽略这些结果C. 重新设计实验并重复实验D. 仅报告符合预期的结果答案:C7.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的外部效度指的是: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特异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A8.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的内部效度指的是: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特异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C9. 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控制组的目的是为了: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10.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影响C. 实验者对被试的影响D.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影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A. 被试的选择偏差B.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C. 被试的期望效应D. 实验条件的变化答案:ABCD2.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使用随机抽样B.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C. 在不同环境中重复实验D. 使用单一被试答案:ABC3.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A. 实验操作的标准化B.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D. 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答案:ABC4.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C. 使用安慰剂控制D. 忽略异常数据答案:ABC5.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显著性?A.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B.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C. 数据分析的方法D. 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答案:ABC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01b8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6.png)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5ac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3.png)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西南大学21春[0111]《实验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1春[0111]《实验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ea7e287c24028905fc381.png)
单项选择题1、荷兰心理学家亚普·潘恩(Jaap Penn)调查发现,相对于小地方,大城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小城镇的两用的主要方法是()。
.自然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质性研究法2、在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中的被试内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所有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不同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一部分被试接受一次以上的实验处理,一部分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同一被试接受一次以上的实验处理3、心理学家帕特里夏·格林菲尔德(Patricia Greenfield) 利用谷歌平台搜集了人类200多年来的各种出版单科技和紧密的部落联系,使得生活在乡村的人对权威更加尊重,更加强调责任。
而在城市环境里,由于财富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加强调个人选择、物质享受和财富积累。
格林菲尔德比较了美国社会的城市和乡村的得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利益、追求享乐和物质倾向。
个人主义的价值理念,如自由、自我、独特、获得等相对受.文献法.自然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4、有研究考察不同的情绪状态下的单词学习的效率。
为了使实验更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研究者在实验室内使是为了提高实验的()。
.外部效度.内部效度.信度.构想效度5、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时,要求被试表示的方式是()。
.心算计数.表情暗示.口头报告.动作手势6、象棋大师比普通人对棋谱的记忆更好,以下哪种实验条件设定用来考察组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为严谨(.比较大师和普通人对音符记忆的效果.设置棋子摆放形成有意义组块的可能性.比较大师和普通人对棋子摆放的组块能力.同时比较大师和普通人对棋子摆放和音符的记忆7、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显著小于递减系列的阈限时,可以判定被试存在(.练习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疲劳误差8、几乎不受到来自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被试内设计.完全随机设计9、日报、信息周刊、流行刊物以及杂志、商业书刊、期刊文献读者指南、报刊索引等属于()。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5d34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3.png)
实验⼼理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30=30分):1.以下哪种⽅法不是费希纳在⼼⾥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法(C)A 最⼩可觉差法B 恒定刺激法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A 费希纳定律B 韦伯定律C 史蒂⽂森定律D 艾克玛定律3.构成实验的三⼤要素中不包括(C)A 变量B 假设C 结果D 控制4. 2×3×4×3有(B)个⾃变量,共有(D)个⽔平A 3B 4C 9D 24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扰,最有效的⽅法是(A)A 双盲法B 恒定法C 随机化法D 统计控制法6.历史上第⼀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A 唐德斯B 赫尔姆霍茨C 卡特尔D 冯特7.下⾯哪项实验是应⽤的开窗实验技术(B)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B 字母转换作业C ⼼理旋转实验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A 刚好能够引起⼼理感受的刺激⼤⼩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法(A)A信号检测范式B 提⽰范式C 搜索范式D 双任务范式10被试内设计⽤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法是(C)A 随机化技术B 匹配技术C 平衡技术D多基线设计技术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A 评价忧虑B 期望效应C 投射效应D 刻板效应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变异”⼜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C)法来进⾏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A ⽅差分析B 重复测量⽅差分析C 协⽅差分析D 回归分析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A 反应速度的差异B 反应的难度C 反应速度D ⼝语记录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是(C)A 实验者效应B 地板效应C 霍桑效应D天花板效应15以下哪种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A)A 匹配B ABBA设计C 拉丁⽅设计D ABA设计16以下哪项是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B)A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B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C统计回归D个体本⾝的⽣长和成熟17实验仪器中测量⼈的速度判断能⼒的仪器是(B)A 速⽰器B 速度知觉仪C 时间知觉测试仪D反应计时器18在“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量变化的研究”⼀⽂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摔跤、柔道运动员B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C ⼒量变化D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量变化19涉及⼈类被试的实验⼼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C)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由权C 给被试⼀定的报酬D保密原则20实验信度的验证不包括(A)A内容验证B直接验证C 系统验证D 概念验证21使⽤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法是(B)A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 D 平均误差法22下列陈述中哪个是操作性定义(A)A智⼒是在智⼒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法D以上都不是23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A⼈⼯语法B 序列反应时C 复杂系统D 信号检测论24基本模式“O1 X O2”属于(B)A单组后测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C 固定组⽐较设计D 事后回溯设计25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为“X O”其中X表⽰(C)A引⼊的实验处理B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的处理C⾃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D以上都不是26以下属于单组准实验设计的是(D)A单组后测设计B固定组⽐较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27⼼理学实验类研究设计中条件控制最严的⼀类是(B)A准实验设计B 真实验设计C ⾮实验设计D平衡设计28两等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应采⽤(B)A 配对样本t检验B 独⽴样本t检验C 单因素⽅差分析D卡⽅检验29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 提⽰范式的基本原理是⽤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个明确的输⼊源,然后把对这⼀输⼊源的加⼯和对其他输⼊源的加⼯⽐较。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6fd5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e.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常量D. 参与者3. 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成本D. 提高实验趣味性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提高实验成本C.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访谈D. 以上都是6. 实验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的反应时间B. 参与者的反应时间C. 实验准备时间D. 数据分析时间7.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8. 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最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A. 非实验设计B. 相关设计C. 实验设计D. 描述性设计9. 实验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A. 根据概念的内涵定义B. 根据概念的外延定义C. 根据实验操作定义D. 根据理论定义10.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A. 参与者偏差B. 实验者偏差C. 随机偏差D. 顺序效应偏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的“独立测量误差”和“依赖测量误差”的区别。
13. 解释“实验伦理”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条实验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分类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形成、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f17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3.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约翰·华生D. 卡尔·罗杰斯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感知B. 记忆C. 情感D. 社会行为3.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特点是:A.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B. 只有被试者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D. 实验者和被试者都知道实验条件5. 下列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常用的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指______。
7. 实验心理学中的因变量是指______。
8. 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可重复性、______和______。
9.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为了减少误差,常常采用______方法。
10.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区别。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
13. 解释什么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安慰剂效应”。
14. 简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步骤。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6. 论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7. 阅读以下案例:某研究者想要研究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安静环境中学习,另一组在播放轻音乐的环境中学习。
实验结果显示,播放轻音乐组的学习效率更高。
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4. C5. D二、填空题6. 被实验者操纵的因素7. 被测量或观察的因素8. 有效性、可靠性9. 随机分配10. 影响或偏见三、简答题11. 实验心理学主要关注于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而应用心理学则侧重于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心理学实验期末考试答案
![心理学实验期末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a3c1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5.png)
心理学实验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使用哪种方法来控制变量?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B2. 在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对照组不接受B.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接受实验处理C.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接受实验处理D. 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变量?A. 参与者的年龄B. 参与者的性别C. 参与者的动机D. 实验的时间答案:C4. 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接受相同的实验处理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减少实验误差D. 所有上述选项5. 在心理学实验中,双盲实验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减少参与者的偏见C. 同时减少实验者和参与者的偏见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6. 心理学实验中,内部效度指的是什么?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D. 实验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答案:D7. 心理学实验中,外部效度指的是什么?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D. 实验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答案:A8. 在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变量是研究者试图改变或控制的?A. 因变量B. 自变量C. 协变量D. 无关变量答案:B9.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变量是研究者试图测量或观察的?B. 自变量C. 协变量D. 无关变量答案:A10. 在心理学实验中,协变量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心理学实验的内部效度?A.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B. 参与者的期望效应C. 实验设备的故障D. 实验环境的变化答案:ABCD12. 心理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外部效度?A. 实验设置的特殊性B. 参与者的代表性C. 实验时间的长短D. 实验材料的选择答案:ABCD13.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A. 增加实验次数B.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程序C. 确保实验设备的准确性D. 随机分配参与者答案:ABCD14.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使用多样化的参与者样本B.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验C. 选择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验材料D. 增加实验的控制答案:ABC15.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解释?A. 实验设计的问题B. 实验操作的误差C. 实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D. 实验者的主观偏见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描述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期望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c1d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b.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条件刺激?A. 狗B. 食物C. 铃声D. 口水答案:C. 铃声2. 实验者想要探究是否存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下列哪种实验设计最适合?A. 记忆实验B. 随机对照实验C. 特定情境实验D. 观察实验答案:C. 特定情境实验3. 在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中,下列哪项属于自陈表达法?A. 观察行为B. 问卷调查C. 好友评价D. 实验观察答案:B. 问卷调查4. 以下哪个实验主要用于测量注意力的分配?A. 斯特鲁普实验B. 条件反射实验C. 朗格时间估计实验D. 梅格洛普凶具实验答案:A. 斯特鲁普实验5. 这个实验侧重研究个体对待不公平事件的反应,主要涉及到以下哪个概念?A. 认知失调B. 条件反射C. 集体认同D. 公平感答案:D. 公平感二、填空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人类行为背后的__________。
答案:原因/动机2. 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认知收集、处理信息时的有限能力。
答案:认知资源3. 条件反射实验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
答案:反应/反应强度4. 在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通过提供不同情境来观察个体的__________。
答案:行为/反应5. 注意力分配的效率可以通过__________实验来测量。
答案:斯特鲁普三、问答题1.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观察心理学则主要通过观察和描述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研究。
2. 试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基本过程。
答案:以“狗咬呼吸机”实验为例,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一只狗接受实验训练,并记录其初始的唾液分泌量。
- 步骤二:在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敲响铃声。
- 步骤三:重复多次步骤二。
- 步骤四:停止敲响铃声并观察狗的反应,记录其唾液分泌量。
【实验心理学】【题库+答案】
![【实验心理学】【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d5cc806bec0975f465e2a8.png)
11.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__刺激强度________、__复杂程度__________等。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每一个水平上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交互作用_________。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__感觉敏感性__与__反应偏向_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28. 对偶比较法是把__所有要比较的刺激_________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___某一特性_______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36. 实验,是指通过__人为地____、__系统地______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____、__记录_、__解释___的科学方法。
37.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具体计划___________。
它主要是_控制实验条件_________和安排___实验程序_______的计划。
39.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____间接______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__差别阈限_______来实现。
41. 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__直接方法__________。
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__阈限_________的位置。
42.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
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统计控制________。
48.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__头几个字母________,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构成一个___有意义_______的单字。
心理学实验分析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实验分析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75ad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5.png)
心理学实验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心理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使实验更加有趣D. 减少实验所需的时间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观察法B. 问卷调查C. 实验室测试D. 随机抽样答案:D3.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实验中的对照组?A. 独立变量B. 因变量C. 自变量D. 控制组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实验设计中的双盲方法是什么,并说明其重要性。
答:双盲方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既实验参与者也实验者都不知道谁接受了实验处理,谁接受了对照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实验结果受到实验者和参与者主观期望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 解释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并举例说明其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答:安慰剂效应是指当参与者相信自己正在接受有效的治疗时,即使实际上接受的是无效的安慰剂,也可能表现出症状的改善。
在心理学实验中,安慰剂效应常用于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心理预期差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研究者想要探究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听摇滚音乐和静默控制组三个组别。
实验结束后,参与者需要填写情绪状态问卷。
问题:1.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 该实验可能存在哪些潜在的偏差?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答:1. 自变量是音乐类型(古典音乐、摇滚音乐、静默),因变量是参与者的情绪状态。
2. 潜在的偏差可能包括:- 选择偏差:如果参与者在实验前对音乐有特定的偏好,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反应。
- 期望效应:参与者可能因为对某种音乐类型的期望而影响他们的情绪报告。
- 环境因素: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可能对参与者的情绪产生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因素。
实验心理学 答案
![实验心理学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355d2770bf78a652954d5.png)
《实验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心理物理法中的恒定刺激法之所以是“恒定的”,是因为(2 分)C.实验中所用到的几个刺激在整个阈限测定过程中是恒定的2、在2×3被试内设计中,实验处理的水平数有(2 分) D.63、我们在实验中要求一半被试先进行A处理,后进行B处理,另外一半被试先进行B处理,后进行A处理,主要是为了克服C.顺序效应4、情感距离的反应时量表是用哪种方法制作的?(2 分) B.对偶比较法5、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2 分) C.因变量6、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以下表述不对的是(2 分) D.被试的智力是额外变量7、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是指(2 分) A.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可推广性8、反应时技术中加因素法的前提是信息加工是(2 分) B.系列加工9、在心理学实验中,保持被试的身高、年龄以及实验环境等因素一致,从而控制无关变量,这种方法属于(2 分)A.无关变量的恒定10、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因素”是指(2 分) A.自变量11、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2 分) D.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明确程度12、在心理实验的过程中,被试退出实验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这样会降低实验的(2 分) C.结构效度13、在一个2×2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需要5名被试,那么需要的被试总数(2 分) D.2014、以下不适用于学习实验自变量的是(2 分) C.错误次数15、年龄、性别、血型和不同文化背景等常作为实验的自变量,它们属于(2 分) C.被试特点自变量多项选择题16、下列方法中不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是(2 分) A.测量法 B.问卷法 D.观察法17、复杂反应时包括(2 分) B.选择反应时 C.分辨反应时18、信号检测论中,由辨别力指数d’的计算可知,d’值由什么决定(2 分) A.击中率 D.虚报率19、如果因变量指标敏感性不足,可能导致以下哪些情形(2 分) B.天花板效应 C.地板效应20、处理效应包括(2 分) A.主效应 B.交互作用 D.简单效应名词解释21、准实验设计(3 分)是指降低了实验控制的标准,通常在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无法严格创设等组的条件下进行的设计。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d2f5a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3.png)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个变量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刺激强度B. 被试年龄C. 被试性别D. 反应时间答案:D3.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主试和被试的期望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C4. 以下哪个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交叉设计答案:D5. 以下哪个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实验数据分析?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6.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被试的数量B. 被试的参与次数C. 被试是否接受所有实验条件D. 实验材料的不同答案:C7.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A. 环境温度B. 被试的健康状况C. 被试的动机水平D.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答案:D8. 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 实验设计不严谨B. 测量工具不准确C. 被试的反应不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A.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C.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D.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如何避免被试的期望效应?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提供虚假的实验目的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减少被试的参与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情绪以及社会行为等。
这些领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内在机制。
2.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和盲实验原则。
实验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doc
![实验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f8e530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e.png)
二、名词解释1.速度一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
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一准确性权衡。
2.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
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3.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4.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5.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6.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7.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
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 AB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9551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观性原则D. 重复性原则答案:C6.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无关关系C. 并列关系D. 互补关系答案:A7.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选择D. 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指导答案:A8.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要求?A.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D. 确保实验方法的创新性答案:B9.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C. 减少实验的外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比较基准B. 提供实验过程的指导C. 提供实验材料的来源D. 提供实验方法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准备、实施、分析2.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进行操纵或控制的变量。
答案:自变量3.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答案: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8d92312af90242a895e5a5.png)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一、单选题1-5 ABDBB6-10 BCAAB11-15 BDBBD16-20 CBACC21-25 CDBAA二、多选题1-5 ABCD ABC ABCD ABE ACE6-10 ABCD ABCD ABC BC ABCDE11-15 ABC ABCD BCD ABCDE ABCD16-20 ABC ABCDE ACE ABC BCD21-25 ABDE ABCD ABCDE AC ABCD三、判断题1-10 错对错错对对错对错对11-20 错错对对对对对错对错21-30 对错对对错错对对对错31-40 错错错对错对对错错对41-50 错对错对错对错错错对四、简答题1、被试者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同一被试者既为实验组提供数据,也为控制组提供数据,因此无需另找控制组的被试者。
被试者间设计是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
2、A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做反应,也称简单反应时间。
B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测得的反应时间包含简单反应时、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
C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英语多个刺激中的那个实现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呈现不反应。
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3、闪光临界频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主要有:(1)光相强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增高。
(2)刺激面积: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闪光照射的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3)在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有较高的空间视觉敏度。
(4)另外声音、味觉、嗅觉等刺激都可以改变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4、效度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信度就是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5、反应时:也叫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y),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实验组 O1 X O2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
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
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
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
实验设计模式:组别处理后测实验组R 看暴力电影O1控制组R 看非暴力电影/O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若O1 < O2,则说明暴力场面使人们的记忆力下降。
二、简述题1、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控制的?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如共有10个刺激则可配成45对。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要消除空间误差——即样品在空间中不同方位呈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现象。
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则第二轮中以BA形式呈现即左右颠倒。
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等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
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B后A次序相继呈现。
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等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
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B后A次序相继呈现。
2、说明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控制的?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额外变量的控制: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级,因而要求被试的抽样能够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人群总体,因此,要随机抽取被试;被试在判断过程中要标准一致,这要用指导语控制。
3、用二分法制作等距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注意事项。
选定俩个强度不等的刺激,其引起的感觉强度有明显差异,然后调整另一个比较刺激的强度,使其引起的感觉强度差分成相等的两个单位,接着再对两部分分别进一步二分,以此类推,就可得到一个等距量表。
额外变量: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和系列效应,可有一半次数先呈现选定的最小刺激,另一半次数先呈现选定的最大刺激,注意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平衡,有一半次数为递增序列,有一半为递减序列,还要用指导语,训练被试的判断标准保持一致,多次感觉可能会有疲劳效应,要注意时间间隔。
注意事项:1、计算上要用几何平均数,当采用多个被试进行实验时,各被试二等分点不一定相同,这时计算平均数时,应取各被试二等分点的物理量的对数相加后平均,作为多个被试的平均数。
2、系列效应:感觉等距法类似单一刺激法,存在着系列效应的影响:一是参照点的影响;二是系列的集中倾向。
这个系列效应不但在等距量表中存在,在其他量表也存在。
4、数量估计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注意事项。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者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额外变量的控制:被试对刺激的数量估计受到刺激呈现情境的强烈影响,应采用恒定法保持刺激呈现情境的一致性:被试对某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因此,各个刺激要间隔适合的时间,或用ABBA法、拉丁方法平衡序列效应;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全距范围大小可能影响到感觉的数量估计,被试在实验中总是倾向于采用同样的反应数值全距,而不管实验中所呈现刺激的全距大小,这一点可以通过指导语控制;多次感觉可能会有疲劳效应,要注意时间间隔。
注意事项:被试能否正确使用数字,这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量估计中,绝少算术平均数进行估计,而普遍采用几何平均数,原因是几何平均数能避免少数被试在赋值时采用极大或极小数字影响;在判断中易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动机、周围环境的干扰等。
实验中误差较大,例如,X是Y的两倍,Y是Z的三倍,X 理应是Z的六倍,但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显然,判断很难按等比的尺度进行。
5、用平均差误法求阈限的程序,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此法的优劣势。
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记录被试调整后比较刺激的实际大小与标准刺激的差异,即误差或差误值,重复多次后即可得到一个平均的误差或差误,以此方法测量被试的绝对感觉阈限或差别感觉阈限,就叫做平均差误法。
在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因为要让被试调节比较刺激,就容易产生动作误差,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位置摆放也会产生空间误差。
为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比较刺激的次数要各占一半,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也应各占一半。
优点:平均差误法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被试参与程度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高,效率也最高。
缺点:平均差误法实际上测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结果不能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6、简述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实验结果中为什么AA对的反应时快于Aa 对。
7、简述自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变化,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又称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自变量的种类:(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4)暂时的被试变量。
自变量的控制:(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
8、简述因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因变量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因变量的种类:(1)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或错误率。
(2)速度或敏捷度方面。
(3)刺激的强度水平。
(4)概率或频率。
(5)反应的强度或力度。
(6)各种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7)高次反应变量。
(8)口语报告。
因变量的控制:(1)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
(2)因变量应具备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的特点,且要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
(3)反应指标的平衡。
9、简述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1)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①用指导语控制;②主试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以规范化;③双盲实验法;④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⑤实验组、控制组法。
(2)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①操作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的保持恒定;②设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随机化法和配对法;③统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纳入、统计控制。
10、简述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历史因素、选择、成熟、测验经验的增长、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统计回归因素、被试亡失、选择与成熟之间的交互因素、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疲劳因素。
11、简述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测验的反作用效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
12、简述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信号与噪音之先验概率的大小;(2)判定结果的奖惩(价值)多少;(3)被试所要达到的目的;(4)其他一些有关因素,如速度与准确性权衡;有关实验的知识与实验;主观预期概率;系列跟随效应。
13、简述影响视觉适应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主要有如下因素可以影响暗适应:(1)适应前照明;(2)器质性病变——先天夜盲,暗适应减弱;(3)维生素A缺乏,造成夜盲。
缺氧及营养因素可能影响暗适应;(4)年龄因素;(5)感官的相互作用;(6)红色护目镜的作用;(7)暗适应实验时实验光的波长不同,得到不同的暗适应曲线。
14、简述学习实验中的自变量有哪些?学习实验中的自变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自变量大致包括如下内容:(1)学习材料;(2)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A、全部呈现法,B、提示法与预料法,C、联合对偶法,D、记忆广度法;(3)学习方法方面:A机械学习与有意学习,B整体学习与分段学习,C学习程度——低度学习与过度学习,D、学习时间分配;(4)被试方面;(5)时间间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