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编录成果表

合集下载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3.9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二)》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3.9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二)》

39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二〕五、岩心采取率、获得率的计算〔一〕岩心采取率岩心采取率是指钻进过程中所取岩心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可分为回次岩心采取率、分层岩心采取率和全孔岩心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回次岩心采取率是指每一回次所采取岩心实际长度与该段岩心所代表的实际进尺之比〔图3-27〕。

计算公式如下: %100⨯+-=∑C B A L L L L X 回次〔6-12〕式中 回次X ——回次岩心采取率; ∑L ——回次岩心采取长度之和〔岩心取出后,将能够合拢在一起的直接量出长度;不能合拢在一起的,装入同规格的短岩心管里量长度;最后把两种长度加在一起〕,m ;A L ——本回次进尺,m ;B L ——本回次残留岩心长度,m ;C L ——上回次残留岩心长度,m 。

图3-27 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示意图∑L-回次岩心采取长度之和;L A -本回次进尺;L B -本回次残留岩心长度; L C -上回次残留岩心长度实际工作中,岩心在钻进中磨损较大〔尤其是软岩层〕。

因此残留进尺与实际残留岩心之间差异很大,所以经常不考虑残心,故回次岩心采取率用下式计算: %100⨯=∑AL L X 回次〔6-13〕式中符号意义同〔6-12〕。

2分层岩心采取率分层岩心采取率是指每一岩层的分层采长与其钻探厚度〔分层进尺〕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 %100⨯=∑L L X 分分层 〔6-14〕式中 分层X ——分层岩心采取率;∑分L ——同一岩层所取岩心总长度,m ; L ——同一岩层钻探厚度〔即岩层底界面深度-顶界面深度,实质上就是分层进尺〕,m 。

3全孔岩心采取率全孔岩心采取率是指全孔要求取心孔段所采取的岩心总长度与取心孔段总进尺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 %100h ⨯=∑HX 全孔〔6-15〕式中 全孔X ——全孔岩心采取率; ∑h ——全孔要求取心孔段所取岩心总长度,m ;H ——要求取心孔段的总进尺〔当全孔都采取岩心时,“H 〞为孔深〕,m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梅林矿区西区段勘探线钻孔编号分层序号层底深度(m)分层厚度(m)层底标高(m)岩土层名称分层采取率%RQD值%裂隙率%岩石质量风化带深度(m)终孔相对稳定水位(m)平均值范围值岩石质量等级岩体完整性岩体质量等级26线ZK26-11 碎石土81 ––––––2 含炭质泥岩76 9 0-38 密集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1 6 0-69 密集Ⅴ破碎坏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8 64 0-90 极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含钙质泥岩90 11 0-35 密集Ⅴ破碎坏6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5 60 0-89 极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碎裂含炭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4 0 0 密集Ⅴ破碎坏8 炭质泥岩82 38 13-62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2 68 0-9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0 炭质泥岩夹石煤82 11 0-100 密集Ⅴ破碎坏11 灰质白云岩夹炭质泥岩82 44 44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2 含炭硅质岩夹炭质泥岩59 13 0-86 极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6线ZK26-21 含砂砾石层93 ––––––2 碎石粉质粘土91 ––––––3 含炭质泥岩88 39 35-76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4 炭质泥岩87 86 73-94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5 含炭质泥岩84 66 46-8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 炭质泥岩81 59 48-69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石煤92 9 0-73 密集Ⅴ破碎坏8 硅质岩87 56 52-6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石煤93 9 0-30 密集Ⅴ破碎坏10 炭质泥岩85 55 53-6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1 石煤夹炭质泥岩88 9 0-50 密集Ⅴ破碎坏12 炭质泥岩82 43 8-76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3 石煤88 7 0-27 密集Ⅴ破碎坏14 含钙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5 47 15-82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5 石煤87 3 0-8 密集Ⅴ破碎坏16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4 57 27-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7 炭质泥岩85 42 20-7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8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90 87 68-99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9 炭质泥岩90 83 80-86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20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7 71 7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21 炭质泥岩82 56 48-6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222 硅质岩83 60 51-6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26线ZK26-31 碎石土81 ––––––2 强风化炭质泥(页)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泥(页)岩95 0 0 密集Ⅴ破碎坏4 14 炭质泥岩72 8 0-25 密集Ⅴ破碎坏5 含炭质泥岩夹炭质泥岩88 57 0-10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 炭质泥岩98 83 81-86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7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96 84 64-99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8 炭质泥岩85 41 33-67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含炭质泥岩90 83 58-93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0 硅质岩83 33 0-52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1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5 24 0-77 极发育Ⅴ破碎坏12 含炭质泥岩86 73 53-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3 炭质泥岩85 71 60-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4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91 73 18-9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5 炭质泥岩90 50 0-77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6 硅质岩83 54 22-7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328线ZK28-11 碎石土85 ––––––2 强风化炭质(页)泥岩85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5 60 13-7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 石煤87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5 炭质泥岩83 64 33-8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 石煤夹炭质泥岩86 9 0-51 极发育Ⅴ破碎坏7 炭质泥岩89 65 37-8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8 石煤夹炭质泥岩88 32 0-83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6 62 39-7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0 石煤87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11 炭质泥岩85 58 17-7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含炭泥岩87 34 10-54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3 石煤87 6 0-25 极发育Ⅴ破碎坏14 含炭泥岩85 66 27-9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5 石煤87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16 含炭硅质岩84 43 38-49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428线ZK28-21 碎石土90 ––––––2 强风化炭质泥岩88 7 0-64 极发育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5 53 0-86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 石煤夹炭质泥岩88 10 0-74 极发育Ⅴ破碎坏5 炭质泥岩82 23 0-54 极发育Ⅴ破碎坏6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3 56 17-8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含炭质泥岩夹粉砂质泥岩84 57 38-7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8 炭质泥岩83 8 0-43 极发育Ⅴ破碎坏9 含炭质泥岩73 68 38-8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0 炭质泥岩82 25 0-55 极发育Ⅴ破碎坏11 硅质岩夹炭质泥岩77 21 0-75 极发育Ⅴ破碎坏28线ZK28-31 碎石粉质土(素填土)95 ––––––2 强风化炭质泥岩90 2 0-11 极发育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2 36 0-75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4 碎裂炭质泥岩82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5 炭质泥岩与石煤85 9 0-57 极发育Ⅴ破碎坏6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4 39 28-50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7 炭质泥岩84 45 18-69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含炭质泥岩83 61 37-8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碎裂岩88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10 含炭质泥岩82 51 10-7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11 炭质泥岩84 51 22-8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含炭质泥岩夹白云岩84 58 25-8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3 硅质岩65 4 0-12 极发育Ⅴ破碎坏28线ZK28-41 强风化炭质泥岩95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2 石煤95 0 0 极发育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6 47 23-81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4 44 29-61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5 炭质泥岩84 62 0-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2 59 36-8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炭质泥岩82 44 22-71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含炭质泥岩夹炭质泥岩85 69 30-86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炭质泥岩80 40 12-83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0 灰质白云岩夹炭质泥岩84 69 58-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1 炭质泥岩82 52 18-79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硅化破碎带82 28 8-62 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3 硅质岩75 15 15 极发育Ⅴ破碎坏630线ZK30-21 碎石层84 ––––––2 炭质泥岩82 27 0-52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6 64 0-8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 炭质泥岩84 61 57-6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含炭质泥岩86 56 8-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 粉砂质泥岩86 63 42-7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炭质泥岩夹高炭质页岩87 39 0-74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含炭质泥岩81 55 35-6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高炭质页岩86 8 0-15 密集Ⅴ破碎坏10 碎裂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5 3 0-18 密集Ⅴ破碎坏11 含钙炭质粉砂质泥岩86 38 26-6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2 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7 0 0 密集Ⅴ破碎坏13 石煤83 0 0 密集Ⅴ破碎坏14 碎裂硅质岩79 21 14-29 密集Ⅴ破碎坏30线ZK30-31 风化炭质泥岩66 0 0 密集Ⅴ破碎坏2 黑色炭质泥岩79 20 0-83 密集Ⅴ破碎坏3 含钙炭质泥岩89 68 23-10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含钙炭质泥岩夹条带状硅质岩91 77 70-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5 含钙炭质泥岩100 100 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6 含方解石脉含钙炭质泥岩98 71 36-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含钙炭质泥岩夹条带状硅95 67 33-7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质岩30线ZK30-38 含钙炭质泥岩99 80 35-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9 炭质泥岩96 76 52-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0 灰质白云岩88 100 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11 炭质泥岩92 76 60-88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2 含钙含炭泥岩95 71 70-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3 炭质泥岩90 67 33-9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95 80 15-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5 炭质泥岩85 60 29-8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6 含黄铁矿炭质泥岩96 90 73-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17 含钙含炭泥岩100 100 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18 含黄铁矿炭质泥岩96 98 85-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19 高炭质泥岩89 76 0-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20 含钙炭质泥岩98 100 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21 含方解石脉炭质泥岩87 63 29-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22 炭质泥岩85 64 30-8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23 碎裂硅质岩86 54 10-7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24 硅质岩夹含硅炭质泥岩88 75 50-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30线ZK30-41 碎石土81 ––––––2 炭质泥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角砾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4 高炭质泥岩84 0 0 密集Ⅴ破碎坏85 炭质泥岩夹含炭质泥岩83 12 0-40 密集Ⅴ破碎坏30线ZK30-46 含方解石脉钙质泥岩86 13 0-27 密集Ⅴ破碎坏7 炭质泥岩64 18 0-40 密集Ⅴ破碎坏8 含方解石脉含炭硅质岩81 32 0-9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炭质泥岩81 3 0-25 密集Ⅴ破碎坏10 碎裂岩83 77 73-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1 含钙炭质泥岩91 56 0-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炭质泥岩91 57 0-8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3 硅质岩夹炭质泥岩91 32 0-48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100 67 54-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5 炭质泥岩100 80 78-97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6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100 99 96-100 不发育Ⅰ完整优17 炭质泥岩98 51 33-7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8 硅质岩100 79 67-95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932线ZK32-01 碎石土92 ––––––2 炭质泥岩85 26 0-7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 含石英脉炭质泥岩94 15 0-35 密集Ⅴ破碎坏4 含硅质炭质泥岩65 65 38-6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含炭质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2 23 0-53 密集Ⅴ破碎坏6 石煤96 0 0 密集Ⅴ破碎坏7 硅质岩夹泥岩98 27 25-29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石煤85 42 0-34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碎裂硅质岩89 28 0-63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2线ZK32-11 碎石土100 ––––––2 炭质泥岩86 48 23-8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 含石英脉炭质泥岩84 63 50-8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 炭质泥岩夹条带状白云岩80 65 0-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白云岩77 76 50-71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6 炭质泥岩81 77 19-82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7 含硅炭质泥岩87 53 24-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8 含炭硅质岩65 41 17-6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炭质泥岩夹含炭硅质岩80 75 60-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032线ZK32-21 碎石层84 ––––––2 强风化炭质泥岩85 15 0-67 密集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9 47 9-84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7 58 0-86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炭质泥岩89 73 20-9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 含炭质泥岩夹粉砂质泥岩88 56 0-9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6 67 50-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8 炭质泥岩86 38 0-7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灰质白云岩87 57 5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0 炭质泥岩86 65 53-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1 硅质岩79 35 17-55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2线ZK32-31 碎石层86 ––––––2 强风化炭质泥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炭质泥岩87 40 0-8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7 46 14-82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5 炭质泥岩86 13 0-25 密集Ⅴ破碎坏6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6 46 0-8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7 炭质泥岩86 45 0-85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硅质岩88 54 34-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132线ZK32-41 碎石土86 ––––––2 强风化炭质泥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炭质泥(页)岩85 9 0-54 密集Ⅴ破碎坏4 硅质岩夹泥灰岩84 0 0 密集Ⅴ破碎坏5 炭质泥(页)岩84 0 0 密集Ⅴ破碎坏6 含钙质含炭质泥岩85 8 0-35 密集Ⅴ破碎坏7 含钙质炭质泥岩86 20 0-79 密集Ⅴ破碎坏8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7 69 28-9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8 26 0-66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0 炭质泥岩86 39 35-43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1 泥灰岩84 59 59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7 77 54-96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3 炭质泥岩87 19 0-73 密集Ⅴ破碎坏14 硅质岩86 64 6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34线ZK34-21 碎石土94 ––––––井口涌水2 炭质泥岩87 11 0-55 密集Ⅴ破碎坏3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6 77 66-86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4 炭质泥岩79 78-8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5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9 85 71-93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6 含钙质炭质泥岩88 63 57-7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6 80 8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8 炭质泥岩86 62 51-86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硅质岩86 41 0-58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4线ZK34-31 碎石粉质粘土882 炭质泥岩86 43 0-83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6 75 54-81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 炭质泥岩87 81 75-88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5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90 87 67-97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6 炭质泥岩89 58 10-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 硅质岩80 22 0-41 密集Ⅴ破碎坏1336线ZK36-21 强风化炭质泥岩91 1 0-9 密集Ⅴ破碎坏2 炭质泥岩85 35 22-6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 高炭质页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4 炭质泥岩87 57 45-6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高炭质页岩86 0 0 密集Ⅴ破碎坏6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91 36 0-6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7 高炭质泥(页)岩95 0 0 密集Ⅴ破碎坏8 炭质泥岩92 30 3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9 高炭质泥岩88 0 0 密集Ⅴ破碎坏10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8 53 18-82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1 炭质泥岩86 86 86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2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8 84 78-89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3 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86 83 75-89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4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5 76 76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5 灰质白云岩夹含炭泥岩86 66 30-89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6 炭质泥岩夹含炭泥岩89 74 43-9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7含炭硅质泥岩夹透镜状硅质岩88 88 88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8 含炭硅质岩夹炭质泥岩86 67 20-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9 碎裂硅质岩82 29 0-72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20 硅质岩84 72 47-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436线ZK36-31 碎石土93 ––––––2 硅质岩与炭质泥岩互层93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石煤91 1 0-22 密集Ⅴ破碎坏4 炭质泥岩77 46 46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5 石煤夹含钙硅质岩89 2 0-21 密集Ⅴ破碎坏6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87 76 70-81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7 石煤与炭质泥岩互层84 41 0-71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炭质泥岩夹石煤88 60 11-8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 石煤夹炭质泥岩87 24 0-86 密集Ⅴ破碎坏10 白云岩夹含炭泥岩92 86 54-97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1 炭质泥岩与石煤84 27 0-66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2 碎裂硅质岩88 21 0-43 密集Ⅴ破碎坏13 含炭质硅质岩77 73 56-93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38线ZK38-21 碎石土85 ––––––井口涌水(Q=1.296L/S)2 炭质泥岩77 2 0-14 密集Ⅴ破碎坏3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78 57 38-7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 黄铁矿化炭质泥岩84 60 0-86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白云岩83 61 55-69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6炭质泥岩夹含硅质炭质泥岩78 28 0-74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7 碎裂硅质岩83 15 0-56 密集Ⅴ破碎坏158 硅质岩84 36 0-83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8线ZK38-31 强风化炭质泥岩93 0 0 密集Ⅴ破碎坏2 高炭质泥岩91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硅质岩90 0 0 密集Ⅴ破碎坏4 灰岩夹炭质泥岩85 3 0-17 密集Ⅴ破碎坏5 碎裂状灰岩83 46 13-82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6 炭质泥(页)岩夹硅质岩84 17 0-70 密集Ⅴ破碎坏7 含钙质炭质泥岩82 42 0-8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8 含方解石脉硅质岩82 58 5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9含钙质炭质泥岩夹含钙硅质岩79 52 25-8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0 炭质泥岩79 33 22-57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1 含硅质炭质泥岩89 55 0-8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炭质泥岩94 50 22-10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3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95 76 39-100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4 炭质泥岩夹硅质岩95 72 29-9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5 碎裂硅质岩92 58 50-10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6 硅质岩夹泥质硅质岩86 62 25-80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640线ZK40-11 碎石土100 ––––––2 强风化炭质泥岩100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高炭质页岩夹炭质泥岩87 8 0-38 密集Ⅴ破碎坏4含石英脉、方解石脉炭质泥岩83 52 49-5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高炭质页岩夹含炭钙质泥岩87 11 0-51 密集Ⅴ破碎坏6含炭钙质泥岩及含炭硅质岩81 53 47-5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7含钙硅质岩夹含钙炭质泥岩83 55 0-74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8 含钙炭质泥岩83 0 0 密集Ⅴ破碎坏9 含炭钙质泥岩夹硅质岩82 53 17-75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0 炭质泥岩夹含炭硅质岩87 23 0-62 密集Ⅴ破碎坏11 含炭质泥岩94 54 29-7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2 含炭钙质泥岩夹硅质岩85 76 60-85 较发育Ⅱ较完整良13 高炭质页岩夹硅质岩86 34 22-5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4 含炭质泥岩夹泥质灰岩82 64 56-68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15高炭质页岩夹含钙炭质泥岩88 17 0-50 密集Ⅴ破碎坏16含钙质炭质泥岩夹高炭质页岩85 44 0-89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17 高炭质页岩85 2 0-11 密集Ⅴ破碎坏18 炭质泥岩与泥质灰岩、硅83 13 10-21 密集Ⅴ破碎坏17质岩19 硅质岩81 56 35-6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40线ZK40-21 碎石土100 ––––––2 强风化炭质泥岩96 0 0 密集Ⅴ破碎坏3 石煤夹炭质泥岩92 1 0-21 密集Ⅴ破碎坏4 炭质泥岩89 37 35-4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5 石煤78 0 0-8 密集Ⅴ破碎坏6 炭质页岩92 0 0 密集Ⅴ破碎坏7 碎裂岩83 0 0 密集Ⅴ破碎坏42线ZK42-11 碎石土88 ––––––井口涌水2 泥质灰岩夹炭质泥岩90 35 0-60 极发育Ⅳ完整性差差3 炭质泥岩90 0 0 密集Ⅴ破碎坏4 灰岩夹团块状硅质岩81 56 46-67 发育Ⅲ中等完整中等5 含炭质泥岩84 4 0-11 密集Ⅴ破碎坏6 石煤92 0 0 密集Ⅴ破碎坏7 炭质泥岩83 14 0-29 密集Ⅴ破碎坏8 石煤夹炭质泥岩90 0 0 密集Ⅴ破碎坏9 碎裂硅质岩91 0 0 密集Ⅴ破碎坏18。

水文地质勘查: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一)

水文地质勘查: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一)

3.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1)岩心的分层 编录时,按地层单位、岩石组成、岩层厚度、含水层、隔水层和分层精度的要求 等或勘查区已经厘定的分层标准,尽可能对较长孔段的岩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后进 行分层;对松散层、标志层或其他重要岩层、特殊成份和成因的夹层、孔内坍塌和涌 (漏)水层段、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发育段等,不论厚度大小,均应单独分层。 岩心分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成果的精度。要求地质编录 人员高度重视岩心分层工作,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3.8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一)
前课回顾
前面课程讲述了钻探工程施工管理三个环节: 1.钻探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2.钻进过程中的地质管理工作; 3.终孔后的地质管理工作。
课程引入
在野外钻探工程施工管理的同时,就要进行钻探工程的原始地 质编录。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学习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相关知 识。
钻号
第页


层回 岩 回 岩 号次 心 次 心
号长号长
分层 采取 率%
分 层 进 尺
换 层 孔 深
轴 夹 角
分层 真厚

岩石名 称
花纹 代码
地质描述
备注
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学习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中“记录回次数据、残 留岩心的判断、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岩心采长的量取” 四个内 容。
下面开始讲述:
二、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孔中取出的 岩心、岩粉等实物资料、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 料以及钻孔中各种地质现象等进行观察、记录和 整理的过程。
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包括以下内容:
1.记录回次数据 2.残留岩心的判断 3.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4.岩心采长的量取 5.岩心采取率的计算及要求 6.换层孔深及钻探厚度的计算 7.测量岩心轴夹角 8.岩层真厚度的计算 9.钻孔资料整理、编制钻孔柱状图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成果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成果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地质编录

工程地质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地质部二○一二年三月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1钻孔布置 (1)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2开孔及终孔验收 (3)2.1开钻前检查验收 (3)2.2终孔验收 (3)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8)3.1业务准备 (8)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8)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8)4.1现场指导 (8)4.2检查钻孔班报表 (8)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9)5.1残留岩心认定 (9)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0)5.3回次记录 (10)6.观察分层 (11)6.1岩心照像 (11)6.2记录回次数据 (12)6.3地质观察 (12)6.4分层 (13)7.布样 (16)7.1布样原则 (16)7.2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17)7.3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18)7.4布置化学样品 (18)8.地质记录描述 (19)8.1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19)8.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19)8.3测量轴夹角 (20)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1)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1)9.1质量检查 (21)9.2钻孔资料整理 (22)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2)10.1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2)10.2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2)11.资料成果 (26)钻孔原始地质编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1.1 钻孔布置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①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②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333资源量;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①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②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③矿体产状的影响: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岩土样品统计单项目名称:NO:GCZFB-C3取样人:统计人:统计日期:钻孔地质描述记录表NO:GCZFB-A02项目名称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X;____Y;____高程:_____钻孔位置_____________开孔日期______终孔日期______共__页,第__页编录员___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钻孔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名称:NO:GCZFB-C01统计人:统计钻孔稳定水位综合记录表项目名称:NO:GCZFB-C02观测人:钻孔岩土分层统计表项目名称:NOGCZFB-C4统计人:统计日期:钻孔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水位观测日期_________试验日期________观测者____试验者____记录者____检测者____钻孔地下水位观测记录表NO:GCZFB-B08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观测类型________共__页钻孔编号__________________孔口高程________第__页观测者______记录者______审核______观测时间________钻孔压水试验记录表NO:GCZFB-B08钻孔动力触探原始记录表NO:GCZFB—B11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共__页,第__页试验者_____记录者_____审核者_____试验日期_________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NO:GCZFB-B15项目名称______钻孔编号___试验编号___孔口高程___共_页试验方法______试段深度___套管深度___稳定水位___第_页机台编号______机长_____班长____观测员____记录员____钻孔抽水试验原始记录表NO:GCZFB-B10共页,第页观测者____试验者____记录者____试验日期_______钻孔抽水试验水位恢复情况观测记录表NO:GCZFB-B16 项目名称______钻孔编号___试验编号___孔口高程___共_页试验方法______试段深度___套管深度___稳定水位___第_页机台编号______机长_____班长____观测员____记录员____岩芯钻探原始班报记录表NO:GCZFB—B06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台编号____钻机类型____水泵类型____时间___年_月_日(自__时至__时)共__页钻孔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孔性质____钻塔类型____立轴/机高____班次_______天气__________第__页LD-20型冲击式钎探钻机勘探现场原始记录表NO:GCZFB-B05操作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工作时间:自_____时至______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现场记录表NO:GCZFB-B13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_水位埋深_________共_页,第_页机台编号________机长______班长______记录员______审核_______。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

精心整理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岩土样品统计单钻孔地质描述记录表NO:GCZFB-A02项目名称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X;____Y;____高程:_____钻孔位置_____________开孔日期______终孔日期______共__页,第__页编录员___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钻孔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名称:NO:GCZFB-C01项目名称:NOGCZFB-C4水位观测日期_________试验日期________观测者____试验者____记录者____检测者____钻孔地下水位观测记录表NO:GCZFB-B08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观测类型________共__页钻孔编号__________________孔口高程________第__页观测者______记录者______审核______观测时间________钻孔动力触探原始记录表NO:GCZFB—B11观测者____试验者____记录者____试验日期_______录员____岩芯钻探原始班报记录表NO:GCZFB—B06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台编号____钻机类型____水泵类型____时间___年_月_日(自__时至__时)共__页钻孔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孔性质____钻塔类型____立轴/机操作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工作时间:自_____时至______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现场记录表NO:GCZFB-B13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_水位埋深_________共_页,第_页。

钻孔简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钻孔简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14.2 钻孔简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14.2.1 目的任务通过对地质勘查钻孔中的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达到初步确定含(隔)水层(段)位置、厚度、水位、富水性及导水性的目的。

14.2.2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编录简易水文观测编录工作由机台负责实施,应及时、真实的作好观测记录,水文地质人员对观测质量进行监控。

应详细观测、记录钻进过程中孔内涌水、漏水、孔壁垮塌、掉块、涌砂、消耗量、清洗液颜色变化、水温变化、缩径、钻具自动下落的准确孔深等情况。

钻孔涌水时,要及时通知水文地质人员,必要时需停钻观测。

漏水时,可根据孔口的返水情况结合送入孔内的泵量,用目测法估算漏失情况并作好记录,漏失情况分为部分漏失(漏失量大于三分之一以上)和全部漏失。

若全部漏失时,则应记录送入孔内的泵量(m3/min)。

14.2.3 钻孔岩心水文、工程地质编录14.2.3.1 岩心编录岩心的岩性、回次进尺井深、换层井深、岩石名称,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颜色等应与地质编录一致14.2.3.2 编录内容及方法a)详细观测记录裂隙与岩心的轴夹角、裂隙宽度、充填程度,充填物成分、地下水活动形迹,裂隙面的粗糙程度、有无擦痕等。

b)裂隙统计可采用线裂隙率法,即注意避免破裂岩芯的重复统计,并重点描述宽大裂隙。

c)详细观测描述岩芯上出现的溶孔、溶洞的大小、溶蚀深度、个数。

d)风化情况强风化带:岩心全部退色、易碎,大部分母岩结构被破坏,多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上地下水活动行迹明显,如沉淀物、水垢等,岩心多呈碎屑状、角砾状、渗土状、砂状、粉状。

弱风化带:岩石部分退色,或颜色变浅,母岩结构基本清晰可见,岩心易机械破碎,多呈块状,少量碎块状、柱状。

e)岩石质量指标的计算式中Lp —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m);Lt —某岩组钻进总进尺(m)。

注:<10cm的岩心若为钻进过程中或敲打岩心时机械断裂,则应上、下对接后其长度大于10cm者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时,RQD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50%。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1.46
233.768
5
27.39
8.59
225.178
6
38.72
11.33
213.848
7
40.91
2.19
211.658
28
8
48.08
7.17
204.488
线
ZK28-1
9
53.84
5.76
198.728
10
57.30
3.46
195.268
11
68.53
11.23
184.038
12
71.00
密集

破碎

10
79.60
4.30
136.58
炭质泥岩
85
55
53-61
发育

中等完整
中等
26
11
104.62
25.02
111.56
石煤夹炭质泥岩
88
9
0-50
密集

破碎

17.10
线
ZK26-2
23.43
12
113.79
9.17
102.39
炭质泥岩
82
43
8-76
极发育

完整性差

13
133.05
84
44
29-61
发育

完整性差

炭质泥岩
84
62
0-85
发育

中等完整
中等
含磷结核炭质泥岩
82
59
36-83
发育

中等完整
中等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1.钻探工程地质编录鉴发探矿工程定位,机械安装通知书,开钻前机台应准备好岩心箱,岩心隔板,岩心牌,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必要的表格。

地质编录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钻机安装质量,校对钻孔位置,方位,倾角及其他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下发施工通知书,方准开钻。

钻孔开钻后,钻机各班记录员要进行岩心清洗整理,编号和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岩心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放入岩心箱中,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没有取得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专门捞取的岩心,因再填一个岩心牌,并在其背面加以说明,岩心牌用2H_4H铅笔填写,塑料岩心牌用刻字笔填写,对长度大于5和虽小于5,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用油漆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101/3,分式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表示回次的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岩心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其至深度,起止岩心编号及岩心箱的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机现场进行编录。

根据钻探班报表,钻具记录参与校对孔深,定期丈量钻具验证孔深,测斜等。

检查岩矿心长度及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情况等。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在此基础上,编录人员要进行岩矿心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可按不同岩心,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钻孔地质记录表中,并将回次岩矿心分层情况在备注栏中予以注记,格式为回上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次号。

_下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厚度大,单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①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②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裂隙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③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编录模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编录模版

水文地质钻探原始资料记录薄CJV657 号孔钻孔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标:E:N:X:Y:地面标高:米终孔深度:米施工日期:自2009年07月31日至2009年8月10日编录:___________________机长: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负责: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________________单位名称资料目录CJV657. CJV662号孔单孔设计水文地质钻探施工通知书施工单位:____________你单位承担施工的项目号钻孔,设计孔深m。

钻孔位置:____________注意事项:该孔需进行冻结层下水抽水试验及采集地下水水样,要求采用清水钻进,光管止水位置要与含水层(Q h ai-pi含泥砂砾卵石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位置厚度等齐,止水效果要保质保量,同时在开孔后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包括冻结层上限埋深,初见水位,泥浆消耗及颜色),对钻进过程中的塌孔、埋钻、卡钻等现象要记录,并严格按照钻孔设计要求校正孔深及测孔斜。

要求在钻孔钻探至设计孔深时,待水工环做完抽水试验后,经水工环项目组发放终孔通知书后方可移走钻机。

未尽事宜严格按照钻孔设计执行。

机长:项目负责:单位名称2009年7月30日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单位承担施工的项目号孔,设计井深190.0 m;实际井深197.65 m;经验收符合要求,同意终孔,特此通知。

机长:地质组:物探组:水文组:单位名称2009 年8月10 日钻孔质量验收书验收人:验收日期:2009年8月10日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_ 孔口标高:4557.35 工作地点:大场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 孔位坐标:X : 3910943 初见水位:_______ m 31日终孔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_ 孔口标高:4557.35 工作地点:大场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 孔位坐标:X : 3910943 初见水位:_______ m 31日终孔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_ 孔口标高:4557.35 工作地点:大场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 孔位坐标:X : 3910943 初见水位:_______ m 31日终孔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 孔口标高:4557.35 工作地点:大场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 孔位坐标:X : 3910943 初见水位: _______ m 31日终孔口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___ 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31日孔口标高:4557.35孔位坐标:X : 3910943工作地点:大场初见水位:m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 孔口标高:4557.35 工作地点:大场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 孔位坐标:X : 3910943 初见水位: _______ m 31日终孔口径:91mm Y: 17250020 ______ 静止水位: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工程地质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号:CJV657 __________ 孔口标高:4557.35 工作地点:大场钻孔口径:开孔口径:127mm 孔位坐标:X : 3910943 初见水位: _______ m 31日终孔口径:91mm Y: 17250020 ______ 静止水位:孔深校正及层底深度改正记录表测斜记录表记录:校核:记录:校核:记录:校核:试段抽水试验安装示意图试验管材钻孑L 结构深 度 (m) 编录岩层厚度m层底深度m碎石砂碎裂化 泥质板 右泥质板 :岩<1----------g______种类 规格深度(m)长度<m)自至光管。

水文地质钻探的观测与编录

水文地质钻探的观测与编录

任务二水文地质钻探三、水文地质钻探的观测与编录水文地质钻探目的是获得地下深处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通过岩心观测、水文地质观测及编录工作实现,钻孔水文地质综合成果图表反应。

(-)岩心的观测钻进过程中,对每次提钻获取的岩性自上而下按序摆放,并对每段岩心编号。

1、做好岩心的地质描述: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岩性名称、结构、构造、层序、层厚、孔隙性、透水性等。

2、测算岩心采取率:K u=L u∕L,提取岩心的长度与钻孔进尺的比率。

(回次采取率、1、含水层水位观测发现含水层后,应停钻测定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每次下钻前、提钻后立即测量孔内水位,并详细记录,停钻期间每隔1-4小时观测一次孔内水位。

潜水的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基本一致;承压水的稳定水位高于初见水位。

钻孔穿过多个含水层,分层止水,分层观测水位。

一般来说,当相邻三次观测所得水位差不大于2mm,且无系统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即为稳定水位。

钻孔终24小时后,测钻孔静止水位。

稳定水位的测定: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测定初见水位后,还需继续揭露L2m,承压含水层,须揭穿隔水顶板,再揭露l-2m含水层,才能测定稳定水位;坚硬岩石裂隙或岩溶含水层,主要观测风化壳水、构造含水带及层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须深入含水层数%应对上部含水层进行止水,测定各含水层的稳定水位。

2、观测水温不同含水层,分别测定其水温。

对巨厚含水层,要分上、中、下三段,分别测地下水水温,并记录孔深及水温计的放入深度。

观测水温时,应同时观测气温。

3、冲洗液消耗量的观测一般做法:下钻前、提钻后分别观测泥浆槽水位标尺,求得本回次冲洗液的消耗量(V)、本回次的单位进尺冲洗液消耗量。

V= (V1+ V2) - v3V1——钻进前泥浆槽内冲洗液体积v2——钻进过程中加入泥浆槽内冲洗液体积V3——提钻后泥浆槽内冲洗液体积停钻时,则可用孔内液面下降值计算地层的漏失量。

分析:如果钻进中冲洗液大量消耗,可能是揭露到透水性很强的含水层、透水通道或遇到透水性很强的干岩层;如果钻进中冲洗液循环量增多,则说明揭露到新的含水层,且其水头至少高于该含水层(带)以至孔口。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较完整

5
43.60
12.30
172.58
含炭质泥岩
84
66
46-83
发育

中等完整
中等
6
47.84
4.24
168.34
炭质泥岩
81
59
48-69
发育

中等完整
中等
7
64.06
16.22
152.12
石煤
92
9
0-73
密集

破碎

8
69.86
5.80
146.32
硅质岩
87
56
52-67
发育

中等完整
含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岩
82
68
0-90
发育

中等完整
中等
10
168.33
24.83
59.03
炭质泥岩夹石煤
82
11
0-100
密集

破碎

11
169.35
1.02
58.01
灰质白云岩夹炭质泥岩
82
44
44
发育

完整性差

12
182.79
13.44
44.57
含炭硅质岩夹炭质泥岩
59
13
0-86
极发育

中等完整






13.96
28.30
2
13.96
5.51
213.40
含炭质泥岩
76
9
0-38
密集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范本模板】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范本模板】

地质勘探原始记录表格岩土样品统计单项目名称:NO:GCZFB-C3取样人:统计人:统计日期:钻孔地质描述记录表NO:GCZFB—A02项目名称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X;____Y;____高程:_____钻孔位置_____________开孔日期______终孔日期______共__页,第__页编录员___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钻孔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名称: NO:GCZFB—C统计人:统计钻孔稳定水位综合记录表项目名称:NO:GCZFB—C02观测人:钻孔岩土分层统计表项目名称:NO GCZFB-C4统计人:统计日期:钻孔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NO:GCZFB-BO9水位观测日期_________试验日期________观测者____试验者____记录者____检测者____钻孔地下水位观测记录表NO:GCZFB—B08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观测类型________共__页钻孔编号__________________孔口高程________第__页观测者______记录者______审核______观测时间________钻孔压水试验记录表NO:GCZFB-B08钻孔动力触探原始记录表NO:GCZFB-B11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共__页,第__页试验者_____记录者_____审核者_____试验日期_________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NO:GCZFB—B15项目名称______钻孔编号___试验编号___孔口高程___共_页试验方法______试段深度___套管深度___稳定水位___第_页机台编号______机长_____班长____观测员____记录员____钻孔抽水试验原始记录表NO:GCZFB-B10 共页,第页观测者____试验者____记录者____试验日期_______钻孔抽水试验水位恢复情况观测记录表NO:GCZFB-B16 项目名称______钻孔编号___试验编号___孔口高程___共_页试验方法______试段深度___套管深度___稳定水位___第_页员____记录员____岩芯钻探原始班报记录表NO:GCZFB—B06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台编号____钻机类型____水泵类型____时间___年_月_日(自__时至__时)共__页钻孔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孔性质____钻塔类型____立轴/机高____班次_______天气__________第__页LD-20型冲击式钎探钻机勘探现场原始记录表NO:GCZFB—B05操作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工作时间:自_____时至______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现场记录表NO:GCZFB—B13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钻孔编号________水位埋深_________共_页,第_页机台编号________机长______班长______记录员______审核_______。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30 3.30 3.20 100 100 97 >50 2.4 5-70
3.30 3.30 2.90 100 100
88
10100
1.8 5-50
3.20 3.20 3.00 100 100
94
5100
1.3 5-60 4.20
3.30 3.30 3.15 100 100 95 <50 1.2 5-50
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强的部分岩心全部退色易碎大部分母岩结构被破坏多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上地下水活动行迹明显如沉淀物水垢等岩心多呈碎屑状角砾状砌块状渗土状砂状粉状完整性较差单块岩石的抗压强度仅为新鲜岩石的三分之一
黑龙江有色金属701队 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 除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 岩芯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 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发育深度,统计采取率、 获取率及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及划分含水层 与隔水层。
层间破碎带、断裂破碎带和碎裂岩带中碎裂岩、角砾 岩发育部位及两侧影响范围。
灰岩或泥岩中空洞发育且相沟通较好。 各种强烈蚀变岩石,质地疏松,特别靠近断裂构造部 位。 当含水层出露在潜水面以上时,往往无水直接涌出, 当含水层被坑道或钻孔揭穿后,由于排水作用是天然水位 下降,其上部的含水层中也无水涌出,但仍为含水层,应 特别注意这些含水层。
2.00 2.00 1.50 100 100 75 5-20 6.0 5-20 3.80
3.20 3.20 0
3.30 3.30 2.50 100 100 76 2 0.6 2-60
3.30 3.30 2.90 100 100 88 2-60 1.8 5-50 4.10
1.00 1.00 0.00 100 100 0

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实测剖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剖面图、平面图及责任签等。

作图时,剖面图的西、北西、南西、南端应放置在剖面图的左边,而东、北东、南东、北端放在剖面图的右边。

剖面图自左至右总体方位应小于180°。

如果有物化探工作,其曲线图可视情况放在实测剖面图的上方或单独成图。

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岩性、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及标本、样品编号、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

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位置。

方位、导线(长度以平距计)和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地质填图地质点性质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点等。

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

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

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D2表示 1号地质点到 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

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但必须: a)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

b)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

c)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水文地质钻孔编录表格(全套)

水文地质钻孔编录表格(全套)

钻孔施工报告之马矢奏春创作项目名称:孔号:位置:坐标:孔口标高:施工单位:机长:现场技术人员:钻探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目录1、设计书2、地质技术予设3、开孔通知书4、岩心辑录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抽水试验结构记录7、抽水前静止水位观测8、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记录9、钻孔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10、钻孔(井)下管记录11、钻孔(井)下泵记录12、计算数据及成果13、钻孔(井)验收书14、施工小结设计书设计:审核:技术负责:地质技术予设开孔通知书号机台:根据施工安插,你已移机至号钻孔位置上,该孔设计孔深为米,经现场技术人员核查,钻机施工位置符合要求,现准许开钻,钻进中请按相关要求施工,并接受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在到达设计孔深后及时报请验收人员进行终孔。

特此通知。

(本通知书一式两份,机台一份,存档一份。

)现场技术人员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机台负责人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号孔拆装线开孔通知书号机台:根据施工安插,你已移机至号钻孔位置上,该孔设计孔深为米,经现场技术人员核查,钻机施工位置符合要求,现准许开钻,钻进中请按相关要求施工,并接受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在到达设计孔深后及时报请验收人员进行终孔。

特此通知。

(本通知书一式两份,机台一份,存档一份。

)现场技术人员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机台负责人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岩心辑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抽水前静止水位观测记录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记录孔号:第次降深抽水抽水前由孔口算起静止水位深度:m钻孔抽水试验后恢复水位观测记录孔号:第次降深抽水抽水前由孔口算起静止水位深度:m抽水试验结构记录钻孔(井)下管记录表孔(井)号:孔深: m时间:年月日钻孔(井)下泵记录计算数据及成果抽水试验曲线钻孔(井)验收书由地矿双城工程勘察院南方工程勘察总公司在《七台河市城市应急供水工程》中完成供水钻孔(井)施工,供水钻孔(井)参数如下:1、成孔(井)孔号:2、终孔(井)日期:年月日3、含水层岩性:,位置:(m)至(m)4、抽水试验涌水量(m3/d),降深(m),最大推算涌量(m3/d) ,推算降深(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