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建筑分析
天坛分析空间构成及坛庙意义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1中轴线布局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③主建筑与环境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
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
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
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
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
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天坛》教案
《天坛》教案天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天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研究天坛的建筑特点和工艺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天坛的历史背景介绍;
2. 天坛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3. 天坛的文化价值;
4. 天坛的保护与维护。
三、教学过程
1. 天坛的历史背景介绍
-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天坛的历史发展;- 解释天坛作为明清皇帝祭天的重要场所。
2. 天坛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 展示天坛建筑的平面布局图,介绍主要建筑的名称和功能;- 分析天坛建筑的独特之处,如圆形形状和层次感。
3. 天坛的文化价值
- 探讨天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分析天坛与宇宙观念的关系。
4. 天坛的保护与维护
- 介绍天坛的保护和维护措施;
- 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天坛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天坛文化价值的讨论;
3. 观察练:组织学生到实地观察天坛建筑特点。
五、教学评估
1. 完成天坛相关知识的小测验;
2. 学生撰写关于天坛的观察和感受的短文;
3. 学生展示关于天坛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展示设备;
2. 天坛平面布局图和照片;
3. 天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天坛调研报告(历史沿革空间分析借鉴启示)
2014-4-21
• 体量对比,祈 年殿崇高巍峨, 其他附属建筑 2014-4-21 远离主体
• 对称与韵律
2014-4-21
• 大量绿化与少 量建筑对比, 充分体现”天 “的概念。通 过轴线控制建 筑,扩大台基 表现建筑,以 境界取胜,物 质功能简单, 精神功能复杂。
七星石
•
明嘉靖年间,于大享殿东南放置 巨型镇石七块,上刻山形纹,讹传系 陨石,实寓意泰山七峰。满族入主中 原后为表明满族为华夏一员,乾隆皇 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石,有华夏 一家、江山一统之意。
圜丘——九的运用
• 圜丘坛周围砌有内圆外方的两道墙,表示“天圆地 方”之意。 •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 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 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 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 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 向外,第一环为9 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 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 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 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 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 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
•
据史书记载圜丘:“一层面径五丈九尺,高 九尺;二层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层径十二丈, 高八尺一寸。各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周围 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 与今制大不相同。内遗围墙加七丈七尺五寸,高 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星门六;正南三 东、西、北各一南门外燎炉、毛血池,南门外左 为具服台,东门外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拿, 北门外正为泰神殿(今皇穹宇的前身),正勇建以 上帝太祖之主,配殿藏以从祀诸神之主外建四天 门,北门外西北为斋宫,迤西为坛门,坛北有神 路直通大祀殿,溪丘外塘燔柴炉,座坎,望灯 台。”
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
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北京天坛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宗教仪式和文化底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祭天仪式和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北京天坛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背景天坛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代,具体时间是公元1420年。
当时,皇帝朱棣为了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决定建造一个祭天的场所。
天坛的建设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象征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二、建筑风格天坛的整体建筑风格严谨而庄重,充满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祈年殿、圜丘坛和皇穹宇。
其中,祈年殿是一个庄重而壮丽的建筑,也是天坛的核心部分。
圜丘坛是一座圆形的祭坛,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汇。
皇穹宇是圆顶建筑,是天坛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祭天仪式天坛的宗教仪式被视为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宁的重要活动。
每年农历的农历八月底,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天坛,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整个仪式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祭祀行为被视为神圣而古老的。
四、文化底蕴天坛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先,天坛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其次,天坛的宗教仪式反映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重要价值观,如对天神的崇拜和对国家昌盛的期盼。
此外,天坛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一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和智慧。
总结: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不仅是帝王祭天的场所,更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重要象征。
天坛的建筑风格庄重而庄严,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每年举行的祭天仪式,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庄严。
天坛的存在,为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信仰与价值观的多样性和深度。
总之,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生命和社会的理解。
它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天坛分析[优质ppt]
文化遗产价值
(一)北京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
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
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
保存中国两座天坛之一,另一座是西安的隋唐天坛。
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
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
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 (Templeof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 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
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
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
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
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
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三)北京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
代精品代表作。
天 坛 公 园
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
北京天坛建筑分析
墙圜三地坛
,丘层方是
象坛,,皇
征有皆坛帝
着外设平举天方汉Βιβλιοθήκη 行圆内白呈祭地圆玉圆天
方两栏形大
。
,
选址
▪ 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 城南。(满足功能要求)
▪ 利用平地将重点建筑集中于一条轴线上 (因地制宜)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 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 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 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的内坛 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 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 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 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 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 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 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 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 总面积为273公顷。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 穹宇、圜丘。
• 立意 • 选址 • 布局 • 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 色彩与质感
功能为主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 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 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 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
布局
• 统一——明确轴线 • 对比——体量对比 • 均衡——对称均衡 • 韵律——连续韵律
尺度与比例
中国建筑史——天坛.ppt
• 圜丘撼人心魄的是它的神秘,古人 臆想中与天神接触所应具备的一切 气氛,圜丘台都具备了。它的建造 完全照应了古人“天圆地方”之说。 ☞神秘的圜丘
• 值得一提的是,人站在天心石上讲 话,声音嗡鸣,有很强的共鸣效果, 仿佛与天神交流,非常的玄妙,又 好似人在与自然在对话,“天人合 一”的境界由此达到。
• 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于 一炉,是古代建筑精品的代表作。例子研 究年殿 的历史与建筑思想
• 祈年殿所展示的美学:祈年殿的外部 • 祈年殿体现的数学与力学:祈年殿的
内部
祈年殿历史与建筑思想
• 起初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后来明嘉靖 皇帝二十四年重建时,为符合“天圆地方” 思想,遂改建成上青,中黄,下绿(象征 天,地,谷的颜色)的三色琉璃瓦的三层 重檐圆形大殿,并更名为大享殿。至清时 改称为祈年殿,乾隆十六年修缮时,将三 层琉璃瓦檐一律改成青色,光绪十五年间 (公元1889)毁于雷火,现存建筑乃按原 样复建。☞
• 清乾隆年间,天坛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 建及修缮。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圜 丘,改建皇穹宇,改“大享殿”名为祈年 殿,并将大享殿三色瓦统一为青色,使得 天坛建筑象征寓意更加丰富。
• 十九年(1754年)天坛西门外垣之南建门 一座,称“圜丘坛门”,形成了天坛南北 两坛单独成制、规制严谨的格局。
天坛的历史背景
• 原始社会的人类因为敬畏自然的力量,发 展出崇敬天地的仪式,至周代封建时期, 逐渐出现中国独有的礼制建筑。发展至明 清,朝廷将敬奉天地日月以及风雨雷电等 自然现象视为国家重要祭典,执掌这种对 自然的祭祀权力,可以彰显朝廷的正当性。 天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作为皇帝祭 天、祈雨以及祈祷五谷丰收的礼制建筑。
• 天坛的建造属于儒家的鬼神信仰,就 是儒家倡导的“天地君亲师”的纲常 思想,历代帝王在渲染神权的过程中, 通过将天庭比拟人间,亲自掌握祭天 大礼以及褒封神祗封号等手法,扩大 对皇权威力的信仰,加强“君权神 授”,“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分析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分析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北方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北方的古建筑以京津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北京故宫、北京天坛等。
北方古建筑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严谨稳定: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因此,北方古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墙体厚实,建筑重心低,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 斗拱造型独特:北方古建筑的斗拱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
斗拱起到加强建筑结构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3. 四合院布局:北方古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是四合院布局,即中间一个庭院,四面围绕着屋舍。
这种布局形式符合北方地区的生活习惯,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安静的院落空间。
二、南方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南方的古建筑以江南水乡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南方古建筑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建筑为主: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光线充足,适宜于木结构建筑的建造。
南方古建筑以木质结构居多,利用独特的木作手艺将建筑打造得精致而富有艺术感。
2. 建筑与水的结合:南方地域的河流湖泊众多,古建筑常常与水相依相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比如苏州的园林,通过湖泊、池塘与建筑相连,营造出水墨画一般的美景。
3. 窗棂与画框相似:南方古建筑的窗棂造型往往与中国画中的画框相似,采用竹木雕刻的方式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西南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西南的古建筑以川滇藏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成都武侯祠、丽江古城等。
西南古建筑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邛突筑基:西南地区地势多山,地形复杂,古代建筑在山地建设上采取邛突筑基的方式,即在山坡上开凿平台,利用石块垒砌形成建筑基座。
天坛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
天坛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天坛是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个古代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圜丘和回音壁。
圜丘是一个圆形的祭坛,曾经是中国皇帝祭天的场所,而回音壁则是圜丘的外围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形墙,具有神奇的声音传播效果,可以让人们通过反射听到自己的回音。
这两个建筑物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圜丘的原理圜丘的设计非常独特,它呈现圆形,有三层台基。
外形上,它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似乎那里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圜丘是用玉石、青铜等材料建造而成的,但是它的精细工艺和独特形态并不是圆形台坛的全部。
事实上,圜丘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就是它的声学效果。
圜丘的神秘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形态,更在于它的声音。
圜丘里有许多的吊环和石柱,这些吊环和石柱的材料是青铜,尤为细腻。
当当今皇帝庆贺生日等重要的庆典时,官员要在圜丘前立于中央,奏举正邪等典礼,然后向四面八方各执香火游赏。
一般八道宫门打开是为入首门、出尾门。
这时,在圜丘脚下站着的士兵可以听到站在顶层祭坛上的祭司在小声说话,而祭司却听不到士兵们的声音。
圜丘的声学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据考古学家分析,圜丘的声学效果来自于它的圆形台土坛和逐渐升高的三层梯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频反射和导向效果。
当士兵们在圜丘的底部说话或者吐气时,这些声音被反射和聚集在坛体底部,然后被反射和传导到坛体上部的吊环和石柱,并不断地反射和导向,可以传递到圜丘顶部祭坛位置。
而祭司在祭坛上说话时,他们的声音会被圜丘的声学效果反射,从而传到脚下的士兵耳边。
这种声音传导的原理叫做声音导向。
二、回音壁的原理天坛的回音壁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建筑。
回音壁是圆环形的墙,距离天坛主体有数十米远,呈现半月形的弧形结构,壁上雕刻了壁龛、方砖等装饰,非常精美。
在回音壁内,当人在一端高声说话,会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同时也能听到其它人说话的回音。
实际上,回音壁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它就是一种声音反射的现象。
回音壁反射声音的原理是:当人在一个环形的墙内发出声音时,声波会经过一次反射,然后在另一面墙面上反射再次返回,这样就形成了回音,从而让人们能够听到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
天坛的建筑特点及美学意义
天坛的建筑特点及美学意义
1. 天坛的建筑特点
天坛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与其他古典建筑相比,天坛的建筑特点有哪些呢?
首先,天坛的建筑都是有重山叠水的设计的,山水布局构筑出宏大的空间,满足空间的表达要求,使空间有层次感。
其次,天坛的建筑大多采用室内外相连的设计,突出中庭的感觉,使得空间能够充分利用,非常精细。
最后,天坛的建筑一般都拥有壮观的正门和殿堂,使之呈现出宏伟的视觉效果,从而展示着建筑的重要性。
2. 天坛的美学意义
天坛的建筑具有宏伟的外观,但它不仅仅是外观美,它还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首先,天坛是以“建筑艺术”的形式来表达社会的文化功能,它是建筑史上的精品,刻画了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粹发挥到最大程度,充分展示了天坛的建筑美学价值。
其次,天坛的建筑融合了古代与现代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神秘的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不仅具有艺术美感和宗教文化仪式作用,而且能够传承传统文化,使人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1 -。
建筑史论述题试论述北京天坛建筑的艺术特色
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皇帝祭祀神灵的场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我国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建筑的历史背景、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等方面对北京天坛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一、建筑的历史背景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修建过程中融合了我国古代祭祀思想和宇宙观念。
天坛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代表了我国古代皇帝尊崇天地、帝王祭祀的权力象征和神圣仪式。
在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总体布局1. 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帝举行祭天的地方。
它呈圆形,寓意天圆地方,呈现了我国古代人对宇宙的崇敬和理解。
祈年殿的建筑结构复杂巧妙,屋顶覆盖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彰显了古代我国建筑的工艺水准。
2. 圜丘圜丘是天坛的主祭坛,呈圆形,象征着天的神圣。
圜丘的建筑结构十分美丽,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精致的装饰无不展现了古代我国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3. 祈谷坛祈谷坛是天坛的辅祭坛,用来祭祀五谷之神。
建筑形式简约优美,外观圆形的祭坛体现出我国古代人对丰收的向往和祈求。
三、建筑形式1. 皇穹宇皇穹宇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我国式建筑风格。
它的屋顶呈圆形,象征着天空,整个建筑寓意着天与人的通联,展现了我国古代人对天文的敬畏和崇拜。
2. 祈年殿祈年殿的建筑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华之一。
它的设计巧妙,建筑材料精美,装饰艺术独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准。
3. 协天门协天门是天坛的正门,其建筑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庄严和威严。
门前巨大的圆形石墩、高大而宽厚的墙体和斗拱结构都体现了古代我国建筑的气势恢宏和雄浑大气。
四、装饰艺术1. 彩绘天坛建筑的彩绘装饰形式多样,包括了宫廷画、颜色描金、漆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这些彩绘图案以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为题材,体现了我国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
2. 瓦当天坛的瓦当装饰精美,其造型多样,雕刻工艺精湛。
天坛的建筑特点与历史意义
天坛的建筑特点与历史意义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载体之一。
天坛建筑的特点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天坛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并通过分析相关历史文物来探究天坛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天坛建筑的特点天坛的建筑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完美匠艺,这种传统文化内涵贯穿于天坛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形成了天坛建筑的特点。
其中,天坛固有的祭天功能和宏伟的建筑造型是最为显著的。
首先是天坛内部的建筑构造。
天坛是由三个园区组成的,分别是圜丘、祈谷和皇穹宇,这三个园区形成的建筑格局是天地人相互联通、宇宙万物一体的表示。
在圜丘建筑群中,圜丘是天坛的核心建筑,它的基座由三层白色台阶构成,代表地球;上部为白色祭坛,代表天。
整个建筑呈现出浓郁的氛围感和庄严感。
在祈谷和皇穹宇建筑群中,祈谷是天坛较为宏伟的建筑之一,整座建筑由两个独立的石板楼阁组成,中间隔着一条长廊,这一建筑结构在当时的中国极为罕见,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上的创新精神。
此外,天坛建筑的装饰和结构都在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例如,在天坛中的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装饰,随着建筑结构从底部往上逐渐升高,每层都呈现出从宽到窄的锥形等比例变化,形成了均衡美和谐比例的视觉效果。
在其中的柱子和檐口,还刻有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如龙、凤、云、瑞兽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在修建天问坛四百年时期,还在天穹殿的殿顶上加盖了一座金球,这个金球仿佛在阳光下呈现出巨大的光晕,表达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其次,天坛建筑的规划并非仅仅为了实现其祭天的功能,同时也有着人文内涵。
据考证,建造天坛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帝王通过祭天这一崇高仪式,弘扬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帝王崇尚天道、顺应天命的思想。
因此,天坛的建筑规划也有意识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建筑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象征手法在天坛建筑中的运用
象征手法在天坛建筑 中的运用
文/ 光 丁 君 德 石
维普资讯
一
、
中国古代 祭祀建筑—— 天坛
天坛 ,位 于北 京 市崇 文区永定 门内大街东侧 ,始建于明
摘 要 : 中国古建筑通常利用象征手法来表现特定的含 义,体现
出浓厚 的文化 底蕴 。本文 以北京天坛公 园内的建筑为例 ,论 述 了象 征手法在此建筑中的所体现 出的易经文化 。
6 20 / 中 6 07 7 华建设
维普资讯
有 闻丘坛 ,皇穹字 ,北 有祈 年殿 ,阜乾
殴 , 由一 座 高 25 ,宽 2 米 ,长 3 0 .米 8 6 米 的 甬道 ,把 这 两 组 建 筑连 接起 米 。
城 。由此可 见 ,天坛所 代表的卦位 ,根
油表读数和张拉 力对应关 系
表1
拉时0~1%仃c n 0 o 时不测实际仲长 量的主要 目的就是为了消除
此 类 误 差 ,在 六 层 张拉 时 ,特 加 洲 1% ~6 % 仃c n 际 伸 长 0 0 o实
量和6 % ~13 『o 实际仲长量 ,通过分析两者伸长比率 的 0 0 %【cn 差异来分析 ,若 差异不大 ,则说 明1 %仃cn 0 o 能抵 消此误差 ,
( 3)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使原有设计3 层 的基础 2
③挤压套与锚板 的间隙: 锚板 与挤压套在实 际施工 中不 可避免地产 生 了间 隙 ,张
上增 ,1层 ,变成 3 层 ,仅 此 一 项 获经 济 效 益 约 2 万 元 。 /3 / [ 5 4
(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土木工程公 司)
长 度 不 小 于 3 m, 在 锚 具 和 承 压 板 表 面 涂 以 防 水 涂 料 后 ,用 e l%的 U A 膨 胀 细 石砼 封堵 。 2 E微
天坛调研报告历史沿革空间分析借鉴启示
至祭天的场所,自清乾隆开始,也是孟夏
祈雨之所。
•
据史书记载圜丘:“一层面径五丈九尺,高
九尺;二层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层径十二丈,
高八尺一寸。各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周围
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
与今制大不相同。内遗围墙加七丈七尺五寸,高
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星门六;正南三
2019/6/17
• 对称与韵律
2019/6/17
• 大量绿化与少 量建筑对比, 充分体现”天 “的概念。通 过轴线控制建 筑,扩大台基 表现建筑,以 境界取胜,物 质功能简单, 精神功能复杂。
• 体现”尚无思 想“和”以少 胜多“的思想。
2019/6/17
• 祈年门欲扬 先抑,三层 台基烘托积 极层层渐收 的三重檐攒 尖顶的视觉 感,使祈年 殿达到视觉 恢弘的尺度 感。
八柱旋转,重撞,上安金顶,基周十有三丈七寸,高九尺,栏板高三
尺六寸,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各五间,―出隆,皆七级,
殿庑栏发均青色疏清,围垣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门三、
南向。“由此,天坛形成南北两坛的格局 。
2019/6/17
设计手法
•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
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
故宫
2019/6/17
选址位于北京外城 东南,故宫正南偏 东。满足功能要求。
天坛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 始,孔子便为历代帝王为先贤圣人。直至明 代以后,孔子还享有某些与帝王同等的待遇。
天坛是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 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 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 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也是孔子提 出的”克己复礼“的最好体现。
天坛公园设计风格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设计风格分析报告一、概述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古代的宫殿式建筑群,也是一座融合了歌舞、音乐和文化的公园。
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273公顷,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皇家祭祀建筑群。
本文将对天坛公园的设计风格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建筑风格天坛公园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宫殿建筑和圆形建筑。
1. 宫殿建筑天坛公园内有一座主体建筑——祈年殿,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宫殿风格。
祈年殿是一座三层木结构建筑,高达38米。
整个建筑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飞檐和彩绘等元素,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宫廷气息。
建筑内部有天坛祭坛模型,供游客参观和了解天坛举行祭天活动的过程。
宫殿建筑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朝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圆形建筑天坛公园内的圆形建筑主要包括圜丘和圜丘坛。
圜丘是一座祭天场所,其主体建筑为一个高昂的圆形基座,上面建有三层圆形石台,以及一座金顶的圆形建筑。
整个建筑呈现出纯粹的圆形造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圜丘坛是天坛公园内举行祭天仪式的场所,也是一个大型的园林景观。
圆形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间和谐统一的崇拜和追求。
三、园林设计风格天坛公园不仅是一座宫殿式建筑群,更是一座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园林的公园。
其园林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元素丰富、布局合理、线条流畅和植被繁茂。
1. 元素丰富天坛公园内有众多的建筑、湖泊、假山和花坛等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建筑元素有宛若仙境的云石墙、古朴典雅的月门、精美细致的承露台等。
湖泊和假山元素则为公园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神秘。
花坛和绿草如茵的草坪则为公园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2. 布局合理天坛公园的布局十分合理,将重要的建筑和景点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不同区域。
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的建筑和景点形成了一条主轴线,贯穿公园的全长,确保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公园内的道路和小桥也根据景点的位置进行布置,使游客能够顺利地参观。
3. 线条流畅天坛公园内的建筑、假山和湖泊的线条都非常流畅,没有突兀之感。
4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乾清宫
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 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 (1798年)所建。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 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 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 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 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讨论分析木结构的优缺点。
缺:容易着火 容易腐烂。
1.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 么颜色? 2.想一想这些颜色代表 了什么?(小组讨论)
二、色彩
黄色是皇家御用色,代表 至高无上,是皇权的象征, 朱红色一直是中国崇尚的颜 色,代表祥和喜庆,吉祥如 意。两者共同体现了皇宫的 和谐和高贵。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 的运用,色彩是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 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 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 “雕梁画栋”。所以宫殿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 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尤其明显。御路的石料来之不易, 凝结了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也体现了古代劳 工人民的智慧。御路和一系列汉白玉石的龙纹雕刻 显示了皇权的威严,再次体现了封建社会一切以皇 帝为中心的思想。
养心殿
养心殿
养心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 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 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 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 妃等人居住。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 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 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小结:
故宫整体布局有什么特点以及建筑思想: 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 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 严气势。其设计思想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 的绝对权威、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这就是宫殿建筑 的思想内涵。
北京天坛公园分析
包新民摄制2011年6月E-mail文化传播网北京天坛公园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
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
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
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
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
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通过内墙的门进入天坛天坛的南边为圜丘,这是圜丘的大门圜丘为祭天的地方,为三层汉白玉柱、栏。
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
圜丘为汉白玉柱围成的圆形结构从圜丘往下看圜丘的北边为皇穹宇从门口看皇穹宇皇穹宇殿前为“三音石”。
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
皇穹宇和回音壁的外面观皇穹宇旁的古柏树古柏树上有九条龙盘绕圜丘的北边为祈谷坛,有祈年殿、丹陛桥、长廊等通过南天门(成贞门)看丹陛桥和祈年殿丹陛桥(中间的大理石路为皇帝行走的路)两边及下面乃随从走的路,是北京最早的立交桥祈年门祈年殿祈年殿屋顶祈年殿结构从祈年殿出来长廊古柏树林荫道谢谢观赏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天坛建筑特点
天坛建筑特点天坛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其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丝绸之路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从外观到内部结构,天坛建筑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天坛建筑的特点,从其整体布局、建筑材料、装饰艺术和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天坛建筑的整体布局往往呈现出周而不比的形态。
这种布局方式被称为“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整体造型上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天坛的中心是圆形的祈年殿,围绕其四周是一系列环形、方形和八角形的殿堂。
这种分层布局给人以升腾的感觉,同时也强调了祭祀活动的庄严和神圣性。
其次,天坛建筑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其独特之处。
天坛建筑大多选用上等的木材和石料进行建造,尤其是檀木和花岗岩。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更加协调和谐。
同时,建筑师还注重利用材料的质感和纹理来增强建筑的美感和触感,使观者能够有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天坛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天坛建筑的外墙往往被绘有精致细腻的图案和文字,这些图案和文字大多以五彩斑斓的彩绘形式呈现。
绘画中以龙、麒麟、凤凰等瑞兽图案为主,寓意吉祥和祝福。
同时,建筑内部的天花板和壁画也是其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用具象、抽象的绘画手法来展示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以及对天地神明的崇拜和敬意。
此外,天坛建筑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神明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
在中国古代的理念中,皇帝是人间与天地之间的中介者,通过祭祀仪式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安定和繁荣。
因此,天坛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古代中国皇权的象征,并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天坛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建筑材料、装饰艺术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无论从建筑学的角度还是文化学的角度,天坛建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天坛建筑特点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立意 • 选址 • 布局 • 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 色彩与质感
功能为主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 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 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 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
墙圜三地坛
,丘层方是
象坛,,皇
征有皆坛帝
着外设平举
天方汉面行
圆内白呈祭
地圆玉圆天
方两栏形大
。
,
选址
▪ 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 城南。(满足功能要求)
▪ 利用平地将重点建筑集中于一条轴线上 (因地制宜)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 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 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 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的内坛 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 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 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 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 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 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布局
• 统一——明确轴线 • 对比——体量对比 • 均衡——对称均衡 • 韵律——连续韵律
尺度与比例
• 影响尺度与比例的因素——功能
• 尺度类型——夸张尺度
色彩和质感
• 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鎏金 宝顶 ,地面和筑台铺装以艾叶青石为主。 总的来说,其色彩以青、蓝色为主,使 其与天色基本相同。除建筑内部用彩色 画外。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立意
建据殿长祈殿典祈 立古结廊年、的谷 的代合,门皇场坛 。“的祈、乾所是
屋圆谷神殿主举 下形坛厨、要行 祭建的、东建孟 帝筑祭宰西筑春 ”,坛牲配有祈 的是为亭殿祈谷 说根坛、、年大 法
牌神皇 的位穹 处的宇 所场是 。所供
,奉 存圜 放丘 祭坛 祀祭 神祀
重板共礼圜
矮。分的丘
• 建筑材料以琉璃瓦、青石、汉白玉为主, 主要体现建筑的厚重和皇权的威严。
• 空间的组合形式 • 空间处理手法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而形成的开放空间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统一构图、分区组景空间
空间处理
——
——
多
个
对 比 、
空 间
联处 系理
成单
要 素注
一 空
重 大 小
间 处
等理
构
总结
围绕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文化氛围。天坛历经数百年繁衍,集独特与通俗、儒雅 和华丽于一身,体现了各阶层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人文风 貌。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 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 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 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之,北京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 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简介
•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 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 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 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 天坛公园的格局。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 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 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 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