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abfd4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f.png)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讲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
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⑴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⑵,且贰于楚⑶也。
晋军函陵⑷,秦军氾(fàn)南⑸。
佚(yì)之狐⑹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⑺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⑻曰:“臣之壮也⑼,犹⑽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⑾。
”公曰:“吾不能早用⑿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⒀。
然⒁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⒂夜缒(zhuì)⒃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⒅。
越国以鄙远⒆,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⒇?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i)(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⑴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⑵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19d46af69b89680203d8255b.png)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 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二、战争的起因、性质
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晋、楚争霸中原。在齐桓之霸以后,楚国
强大起来,成为中原霸主,黄河流域的鲁、宋、郑、陈、蔡、 许、曹、卫等国都先后与楚结盟,受其控制。而晋国自献公 以后,内乱外患不止,削弱了力量。晋文公经过长期流亡, 回国掌权后,励精图治,加强军力,遂由弱转强。晋文公要 建立霸业,势必与楚交锋。其直接原因是宋叛楚即晋,楚合 郑、蔡、陈、许四国之师攻宋,宋求救于晋,就爆发了晋楚 之间的城濮大战。 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争霸的关键性的一战。当时晋初兴,远不 及楚国强大,但结果是晋以弱胜强,一战而霸。《晋楚城濮 之战》正是《左传》中极为精彩的一页。
第2、3自然段
晋侯在外十九年 晋文公(重耳) 狄—卫—齐—宋— 曹—争—楚—秦 无从晋师 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 战前楚国君臣基本方略不一
第4、5自然段: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 私许复曹、卫以携之 执宛春以怒楚 子玉怒,从晋师 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晋进一步孤立、激怒楚并在道义上变曲为直 的策略
第二部分:记述了战中晋楚双方的策略和
战争经过。晋国君臣共济,并采取正确的 战术一举击败了楚军。 第6自然段 晋侯患之 公疑焉 战也 若楚惠何 不如战也 是以惧 吉,我得天 晋国君的谨慎和臣属的必胜信心
第七自然段:
请与君之士戏 诘朝将见 晋军的信心和楚军的轻敌
第八、九自然段:
今日必无晋矣 胥臣蒙马以虎皮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 先犯陈、蔡 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战争中,晋国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楚轻敌冒进,晋胜楚败。 这一段是整个战役的最高潮,然而却写得 极为精炼。“不满百字,写尽战事”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e2ab734336c1eb91a375dca.png)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0695dbd1f34693dbef3e5c.png)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与翻译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译文】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蒍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蒍贾年纪最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嫌什么晚呢?”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却谷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译文】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
【春秋战国】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战国】晋楚城濮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74919a8baf1ffc4fff47ac8f.png)
【春秋战国】晋楚城濮之战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
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
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
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上这方面的典型战例之一。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
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
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
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
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
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
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
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这时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附晋国。
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67b8a401de80d4d8d15a4fee.png)
Hale Waihona Puke • 伟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过 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 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 有时人多,地势好并不一定打赢仗, 重要的是一个军队的整体的内在实 力
晋 目的 策略
借救宋以称霸 拉拢齐秦 打击曹卫 孤立楚国
楚
击宋北进 君臣不和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 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 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 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 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 城濮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 城濮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 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 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外国如拿破仑 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 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 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 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 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 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 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拓展阅读:晋楚城濮之战
![拓展阅读:晋楚城濮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51a54f6bcf84b9d528ea7adb.png)
晋楚城濮之战鲁僖公二十七、二十八年(公元前633、632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华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贝由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
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赵衰曰:“欲縠可。
卧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戍,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以上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
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
正月戍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子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师迁焉。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71d9e6cff00bed5b8f31d38.png)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hú)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通尚)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通悦)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且曰:“献状。
”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蓺爇(ruò)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病,将杀之。
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
”距跃三百(通陌),曲踊三百(通陌)。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译文】二十八年春季,晋文公准备攻打曹国,向卫国借路。
卫国不答应。
回来,从南河渡过黄河,入侵曹国,攻打卫国。
正月初九日,占取了五鹿。
二月,谷毅死。
原珍率领中军,背臣辅助下军,把原轮提升,是为了重视才德。
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孟结盟。
卫成公请求参加盟约,晋国人不答应。
卫成公想亲附楚国,国内的人们不愿意,所以赶走了他们的国君,来讨好晋国。
卫成公离开国都住在襄牛。
公子买驻守在卫国,楚国人救援卫国,没有得胜。
鲁信公害怕晋国,杀了公子买来讨好晋国。
骗楚国人说:“他驻守没到期就想回来,所以杀了他。
晋文公发兵包围曹国,攻城,战死的人很多。
曹军把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上,晋文公很担心。
听了士兵们的主意,声称“在曹国人的墓地宿营”。
军队转移。
曹国人恐惧,把他们得到的晋军的尸体装进棺材运出来,晋军由于曹军恐惧而攻城。
三月初八日,进入曹国,责备曹国不任用信负羁,做官坐车的反倒有三百人,并且说当年观看自己洗澡,现在罪有应得。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城濮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城濮之战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b1839e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d.png)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城濮之战的故事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东鄄城西南)地区进⾏的争夺中原霸权的⾸次⼤战。
晋⽂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
楚军⼤败。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城濮之战的故事。
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为强,后动⼿遭殃”。
在军事上,“先发制⼈”也是⼀个重要的命题。
早在《左传》中便有“先⼈有夺⼈之⼼”的提法,后⼈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
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在⼀定条件下,“后发制⼈”也是军事⽃争的重要⼿段,它与“先发制⼈”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
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段,以反攻为⽬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上这⽅⾯的典型战例之⼀。
城濮之战发⽣于鲁僖公⼆⼗⼋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进⾏的第⼀次战略决战。
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的⽅针,从⽽最终击败了不可⼀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的齐国。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
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并在泓⽔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的势⼒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国家。
正当楚国势⼒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
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重⽿历尽艰⾟,终于回国即位,就是晋⽂公。
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整军经武;对外⾼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实⼒。
城濮之战的典故_城濮之战的故事
![城濮之战的典故_城濮之战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5bf07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a.png)
城濮之战的典故_城濮之战的故事城濮之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那么你对城濮之战的典故了解有多少?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城濮之战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城濮之战的典故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
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交战。
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
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
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
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
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
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晋文公于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初,率军由棘津(河南滑县西南)渡河,进攻附楚的曹、卫,企图诱楚来援以解宋围。
正月占卫五鹿(河南清丰西北),二月进至敛盂(河南濮阳东南)与齐昭公会盟,都城楚丘(河南滑县东北)的卫人逐其君降晋。
三月攻占曹都陶丘(山东定陶西北)。
但楚军不受调动,反而加紧围攻商丘。
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用先轸建议,利用秦、齐“喜贿怒顽”的心理,运用外交谋略制造秦、齐与楚的矛盾。
一面让宋重贿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
商丘未能攻下,而曹、卫之地又被晋送于宋国,楚因而拒绝退兵。
秦、齐遂出兵助晋,形成三强联合对楚的战略格局。
楚成王见形势不利,恐秦乘机攻其后方,退至申邑(河南荥阳西北),并令围攻商丘和缗邑以及占领谷邑的楚军撤回。
但围攻商丘的主将子玉,骄傲自负,坚请与晋一战。
楚成王决心动摇,同意子玉建议,但又不肯全力决战,仅派王室亲兵600人增援子玉。
子玉派人与晋交涉:如晋许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
晋国君臣认为形势有利,希望决战,但恐不允子玉条件,将遭宋、曹、卫三国仇恨。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10d83f1d4d8d15abe234e85.png)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译文】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蒍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蒍贾年纪最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嫌什么晚呢?”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却谷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译文】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a2629ffde009581b6bd9eb38.png)
晋楚城濮之战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译文】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蒍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蒍贾年纪最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嫌什么晚呢?”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却谷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译文】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07dc33269eae009581bece2.png)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hu2)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通尚)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通悦)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且曰:“献状。
”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蓺爇(ruo4)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病,将杀之。
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
”距跃三百(通陌),曲踊三百(通陌)。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zhen3)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通悦),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bi4)宋人。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
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
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従晋师。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07dc33269eae009581bece2.png)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hu2)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通尚)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通悦)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且曰:“献状。
”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蓺爇(ruo4)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病,将杀之。
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
”距跃三百(通陌),曲踊三百(通陌)。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zhen3)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通悦),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bi4)宋人。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
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
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従晋师。
分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获胜和楚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获胜和楚国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3f6c95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e.png)
分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获胜和楚国失败的原因分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获胜和楚国失败的原因。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是春秋前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关键性决战。
当时,处于复兴阶段的晋国,出奇制胜势力强盛的楚国,奠定了百余年霸业的基础。
综观全文,晋胜楚败的因素有如以下:一、从内部关系看晋文公长于收揽人心,一即位就采取子犯“入务利民”的建议,使民;教民以“义、信、礼”,使民能为己所用。
因此,从围曹救宋,拘楚宛春复曹、卫,到决战城濮,晋国君臣将帅无不认真运筹策划,甚至连役卒舆人也主动献谋出策。
内部和睦,君臣同心、军民协力,为晋国创立霸业奠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反之,楚国君臣对战争形势的估计和意见不一;子文传楚军统帅之职于子玉,蒍贾却不认为子玉能胜任;面对晋、宋、齐、秦的联盟,楚王“知难而退”、“楚众欲止”,子玉则非战不可。
内部矛盾,君臣不和、军民不协,抵消了应战的力量,这是楚军自取灭亡的主要原因。
二、从外交策略看在外交上,晋文公长于争取与国。
他打着“报施救患”的旗号伐楚,一方面赢得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好感和信任,另一方面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和领地范围,达到“取威定霸”的目的。
接着,巧施“喜賂怒顽”之计,利用楚国与齐、秦之间的利害矛盾,争取齐、秦的联盟,以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后又“私许复曹卫”,使曹、卫“告绝于楚”,以瓦解楚军的联盟;开战时,又采取克制态度,对楚履行若言,先“退三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理直地位,获得政治上的主动。
反之,楚国为夷国,处于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排斥的地位,尽管宋、曹、卫等小国在其强权下屈服,但一遇晋国与之相争,便迅速向晋国靠拢,楚国也因此陷入众叛亲离的被动局面。
三、从军事谋略看在军事上,晋军战略正确,指挥有方。
如前所说,晋军一开始就采用“退三舍”之计,先避开楚军的锋芒,使其骄纵轻敌;后抓住彼竭我盈的机会,选择有利的战场,赢得主动权。
决战时,晋军避强击弱:先“蒙马以虎皮”,使楚右师溃;再用佯败之计,虚设“二旆”和“舆曳柴而伪遁”,诱敌深入,而后反攻夹击,使楚左师溃;最后逼使子玉收兵。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的诗句新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的诗句新解](https://img.taocdn.com/s3/m/dcad9ed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1.png)
《左传》僖公⼆⼗⼋年“原⽥每每,舍其旧⽽新是谋”的诗句新解《左传》僖公⼆⼗⼋年“原⽥每每,舍其旧⽽新是谋”的诗句新解《左传》疑难语句推敲(⼆)《左传》僖公⼆⼗⼋年,记载了晋楚城濮之战。
在开战前的记录中,有这样的内容:楚师背酅⽽舍,晋侯患之①,听舆⼈之诵⽈“原⽥每每,舍其旧⽽新是谋”②,公疑焉③。
这段⽂字中,⼀个“酅”字和“原⽥每每,舍其旧⽽新是谋”的解释⼀直不能令⼈满意。
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我给出了不同他⼈的解释。
①楚师背酅⽽舍,晋侯患之:楚军背靠着险要的⼭陵来扎营,晋⽂公为此很忧虑。
酅,⾳xī,晋杜预注为“丘陵险阻名”。
⽽,连词,相当于“来”。
舍,驻扎,扎营。
患,为……担⼼,为动⽤法。
之,代词,指“楚师背酅⽽舍”。
②听舆⼈之诵⽈“原⽥每每,舍其旧⽽新是谋”:听到⼠兵唱诵道“原野上的⽥地多得是,舍去那些乏⼒的来耕种那些肥沃的”。
舆⼈之诵很可能是⼀⾸逸诗中的诗句,不知为什么没有收到《诗经》中。
每每,繁多的样⼦。
舍其旧,舍去那些乏⼒的⽥地。
旧,⽼⽥,已经乏⼒的⽥。
新是谋,“唯新是谋”的省略,即“唯谋新”,宾语前置短语,只寻求新开垦的⽥地。
新,新⽥,新开垦的⽥是地⼒肥沃的⽥。
是,助词,作⽤同“之”。
谋,寻求。
当时可供耕种的⽥地充裕,⽽农作物品种单⼀,舍旧谋新,是当时采取的休⽥之法。
这两诗流露出的意思是,办法有的是,要有所舍弃,善于选择。
③公疑焉:晋⽂公对此很疑惑。
疑,疑惑,疑⼼,产⽣疑惑。
焉,兼词,于是,即“对此”。
这段话通释为:楚军背靠着险要的⼭陵来扎营,晋⽂公对此很忧虑。
听到⼠兵唱诵道“原野上的⽥地多得是,舍去那些乏⼒的来耕种那些肥沃的”,晋⽂公很疑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九、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古代文化1125 1144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仗越打越精【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
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7),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8),楚子伏己而嘏其脑(9),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10),吾且柔之矣(11)!”子玉使斗勃请战(12),曰:“请与君之士戏(13),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14)。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15):戒尔车乘(16),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7)。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18)。
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19),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20)。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21),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22),子上将右(23)。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24),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25),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26)。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27),及癸酉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28),作王宫于践土(29)。
乡役之三月(30),郑伯如楚致其师(31)。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32)。
晋栾枝人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33):驷介百乘(34),徒兵千。
郑伯傅王(35),用平礼也(36)。
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37)。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候为侯伯(38),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39),彤弓一,彤矢百,舻弓矢千(40),钜氅一卣(41),虎贲三百人(42)。
曰:“王谓叔父(43):‘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44)。
’”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45)。
”受策以出。
出入三觐(46)。
卫候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
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47)。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48):“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有渝此盟,明神殛之(49),俾队其师(50),无克祚国(51),及而玄孙,无有老幼。
”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52),未之服也。
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53),余赐女盂诸之糜(54)。
”弗致也。
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55),弗听。
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
出,告二子日:“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
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
’”及连谷而死(56)。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
曰:“莫余毒也已(57)!为吕臣实为令尹(58),民奉己而已,不在民矣(59)。
”【注释】(1)晋侯:指晋文公重耳。
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
国归父、崔夭:均为齐国大夫。
秦小子懿(yin):秦穆公之子。
城濮:卫国地名,在今河南陈留。
(2)背:背靠着。
郄(xi):城濮附近一个险要的丘陵地带。
(3)诵:不配乐曲的歌曲。
(4)原田:原野。
每每:青草茂盛的样子。
(5)舍其旧:除掉旧草的根子。
新是谋:谋新,指开辟新田耕种。
(6)表:外。
里:内。
山:指太行山,河:黄河。
(7)汉阳:汉水北面。
(8)搏:徒手对打,格斗。
(9)伏己:伏在晋文公身上。
嘏(gu):吮吸。
(10)得天:面朝天,意思是得到天助。
伏其罪:面朝地像认罪。
(11)柔之:软化他,意思是使他驯服。
(12)斗勃:楚国大夫。
(13)戏:较量。
(14)得臣:子玉的字。
寓目:观看。
(15)大夫:指斗勃。
二三子:指楚军将领子玉、子西等人。
(16)戒:准备好。
(17)诘朝:明天早上。
(18)靶(xian):马背上的皮件。
勒马胸部的皮件。
鞅(yang):马腹的皮件。
鞴(ban):马后的皮件。
(19)有莘(shen):古代国名,在今河南陈留县东北,虚,同“墟”,旧城废址。
(20)陈、蔡:陈、蔡两国军队属于楚军右师。
(21)中军:楚军分为左、中、右三军,中军是最高统帅。
(22):子西:楚国左军统帅斗宜申的字。
(23)子上;楚国右军统帅斗勃的字。
(24)旆(pei)装饰有飘带的大旗,(25)舆曳柴:战车后面拖着树枝。
(26)中军公族:晋文公统率的亲兵。
横:拦腰。
(27)馆:驻扎,这里指住在楚国军营。
谷:吃粮食,指吃楚军丢弃的军粮。
(28)衡雍:郑国地名,在今河南原阳西。
(29)践土:郑国地名,在今河南原阳西南。
(30)乡(xiang):不久之前。
役:指城濮之战。
(31)致其师:将郑国军队交给楚军指挥。
(32)子人九:郑国大夫,姓子人,名九。
行成:休战讲和。
(33)王:指周襄王。
(34)驷介:四马披甲。
(35)傅:主持礼节仪式。
(36)用平礼:用周平王的礼节。
(37)宥:同“侑”,劝酒。
(38)严氏、王子虎:周王室的执政大臣。
内史:掌管爵禄策命的官。
策命:在竹简上写上命令。
侯伯:诸侯之长。
(39)大辂(lu)之服:与礼车相配套的服饰仪仗。
戎辂之服:乘兵车时的服饰仪仗。
(40)舻(lu):黑色。
(41)钜氅(ju chang):用黑黍米和香草酿成的香酒。
卣(you):盛酒的器具。
(42)虎贲(ben):勇士。
(43)叔父: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称呼。
这里指晋文公重耳。
(44)纠:检举,逖(ti):惩治。
慝(te):坏人。
(45)丕:大。
显:明。
休:美。
(46)出入:来回。
三觐:进见了三次。
(47)元喧(xuan):卫国大夫。
奉:拥戴。
叔武:卫成公的弟弟。
(48)要(yao)言:约言,立下誓言。
(49)殛(ji):惩罚。
(50)俾:使。
队:同“坠”,灭亡。
(51)克;能。
祚:享有。
(52)琼弁:用美玉装饰的马冠。
缨:套在马脖子上的革带。
(53)畀(bi):送给。
(54)孟诸:宋国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糜:同“媚”,水边草地。
孟诸之糜:指宋国的土地。
(55)大心:孙伯,子玉的儿子。
荣黄:荣季,楚国大夫。
(56)连谷:楚国地名。
(57)毒;危害。
莫余毒;莫毒余。
(58)为吕臣: 楚国大夫,在于玉之后任楚国令尹。
(59)奉己:奉养自己。
不在民:不为民事着想。
【译文】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
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
狐偃说:“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
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
”晋文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
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上见。
”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
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的遗址检阅了军容,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用来作战了。
”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四月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臣领兵抵挡限陈、蔡两国军队。
楚国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为主力,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斗勃统率楚国右军。
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
陈、蔡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
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迟,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向楚军拦腰冲杀。
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
结果楚军大败。
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中军没有溃败。
晋军在楚军营地住了三天,吃缴获的军粮,到四月八日才班师回国。
四月二十九日,晋军到达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造了一座行官。
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文公曾到楚国去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郑文公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九去向晋国求和。
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郑文公议盟。
五月十一日,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五月十二日,晋文公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有四马披甲的兵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
郑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礼仪式,用从前周平王接待晋文侯的礼节来接待晋文公。
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晋文公,并劝晋文公进酒。
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兴父用策书任命晋文公为诸侯首领,赏赐给他一辆大辂车和整套服饰仪仗,一辆大戎车和整套服饰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黑黍米酿造的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并说:“周王对叔父说:‘恭敬地服从周王的命令,安抚四方诸侯,监督惩治坏人。
’”晋文公辞让了三次,才接受了王命,说:“重耳再拜叩首,接受并发扬周天子伟大、光明、美善的命令。
”晋文公接受策书迟出,前后三次朝见了周襄王。
卫成公听到楚军被晋军打败了,很害怕,出逃到楚国,后又逃到陈国。
卫国派元喧辅佐叔武去接受晋国与诸侯的盟约。
五月二十八日,土子虎和诸侯在周王的厅堂订立了盟约,并立下誓辞说:“各位诸侯都要扶助王室,不能互相残害。
如果有人违背盟誓,圣明的神灵会惩罚他,使他的军队覆灭,不能再享有国家,直到他的子孙后代,不论年长年幼,都逃不脱惩罚。
”君子认为这个盟约是诚信的,说晋国在这次战役中是依凭德义进行的征讨。
当初,楚国的子玉自己做了一套用美玉装饰的马冠和马秧,还没有用上。
交战之前,子玉梦见河神对自己说:“把它们送给我!我赏赐给你宋国孟诸的沼泽地。
”子玉不肯送给河神。
子玉的儿子大心和楚国大夫子西让荣黄去劝子玉,子玉不听。
荣黄说:‘人死了能对国家有利,也要去死,何况是美玉!它们不过是粪土,如果可以用来帮助军队得胜,有什么可以吝惜的”子玉还是不听。
荣黄出来告诉大心和子西说:“不是河神要让令尹打败仗,而是令尹不肯为民众尽力,实在是自找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