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战略管理是怎样的一回事呢?哪些书籍介绍管理学最好呢?关于这类的都市笔记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篇(一)1. 战略:战略是实现长期目标的一种方法,或是为获得一个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技巧或谋略,抑或是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组织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整套计划。

1.1 企业战略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企业战略,包括企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狭义的企业战略,则仅涉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两者分歧的关键点,在于企业战略是否包括企业目标。

1.2 战略“5P”:企业战略可以有五种不同形式,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计策(ploy)、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视角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从企业过去发展的历程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如果从产业层次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从企业层次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从竞争层面看,战略又表现为一种计谋。

1.2.1 模式:所谓模式,就是解决某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当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加以凝练,升华到理论层次时,模式即孕育而生。

1.3 战略函数 S=f(E,R,V)战略函数表征的是,战略(S)是环境(E)、资源(R)和愿景(V)这三个变量的三元函数。

分析环境E,可以明确企业“可做”什么;分析资源R,可以明确企业“能做”什么;分析愿景V,可以明确企业“想做”什么;而战略就是要确立企业“该做”什么。

愿景更多地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意志和意图,它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南。

2. 战略管理流派: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其中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学派。

他们的观点共同给出了企业战略的逻辑,这些严谨的分析逻辑至今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3篇)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3篇)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的重要决策和规划过程,通过分析内外环境以及确立组织的长期目标来制定战略,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计划中。

在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战略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的。

在制定战略时,我们要考虑到环境变化的风险和机遇,灵活应对,并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其次,企业要有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企业战略的制定离不开目标的设定。

短期目标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效率,而长期目标则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愿景。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优势,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另外,企业战略要有市场导向。

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

因此,企业应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同时也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企业战略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企业的战略并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决策,它是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和行动计划。

因此,组织文化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每个员工都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最后,企业战略管理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战略实施的效果,并根据结果对战略进行评估和调整。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在未来的决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让我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共5篇)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共5篇)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共5篇)第一篇: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大象之樊笼——寻求战略管理的箴言---明茨伯格《战略历程》读书笔记摘要:明茨伯格把战略管理分为了十大流派,这十大流派的观点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它们只是对战略全局的一个局部认识,本文对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的观点做了梳理,并指出战略学习是对这十种流派思想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之一,也为在信息环境下企业进行动态战略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1、导论战略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十个学派就有十个答案:一个孕育过程,一个程序化过程,一个分析过程……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

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作者认为,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2、“战略管理”流派的海洋——战略管理十大流派观点剖析设计学派非常崇拜SWOT分析,认为战略制定就是为了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

不过,设计学派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实质核心是将战略制定脱离于战略贯彻,即将思维和行动相分离。

这种分离方便了案例研究和教学,也同样是因为这种特点,设计学派模型在咨询业中也倍受青睐。

但问题是,明茨伯格发问了:“想了再做”真地是最好的方法吗?一面是行动者在底层辛勤地执行战略,一面是战略的思考者高高在上、深思熟虑。

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基本前提:信息可以在不失真地情况下,集中起来发给上级。

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实现不了的假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采用核算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

什么是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什么是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和严峻的环境,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带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或者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构成要素及其特征:经营范围: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包含的领域,可以是单一领域或多个领域资源配置:指企业实现经营活动的支撑点竞争优势:指企业在竞争中高于竞争对手的、关系经营全局成败的优越地位和强大势力,他具有战胜竞争对手的作用。

协同作用:指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经营范围和创建企业优势决策时,要求匹配、协调、互利和互补,使企业总体资源的收益大于各个部分资源收益之和,使企业全局效益大于企业各个局部效益之和。

含投资协同、作业协同、销售协同和管理协同。

第一步内部条件调查第二步市场与产业环境调查第三步宏观环境调查第四步预测未来环境力量1.对企业一般竞争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进行分析2.判断企业的优势和劣势1.对市场和产业进行分析2.判明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3.根据市场和产业现状判明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1.分析宏观领域的现状与动向2.判明关键性的影响力量3.判明关键性力量对企业目前的影响4.判明企业面临的相关机会与威胁1.预测外部影响力量的发展趋势2.判明最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关键力量3.预测企业将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表1.1 环境调查分析的内容与过程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political)是政治,E(economic)是经济,S (social)是社会,T(technological)是技术。

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1. 政治环境是否稳定?2. 国家政策是否会改变法律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并收取更多的赋税?3. 政府所持的市场道德标准是什么?4. 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5. 政府是否关注文化与宗教?6. 政府是否与其他组织签订过贸易协定,例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 AFTA),东盟(ASEAN)等?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读书笔记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课程,在学习中,我深入学习了市场营销战略、发战略生产运营战略、采购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学习了企业内在及外在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问题,此外,对于企业的战略的评价和选择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企业的成功,不仅仅要着眼于短期的财务利益,还要关注长期的战略影响,例如品牌效益,口碑影响,以及客户回头率等,只注重短期效益的公司是无法长久的,我们要追求长久的战略实施。

通过学习,对战略选择的相关内容也有了跟深层次的了解。

职能层战略主要涉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如何更好的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为各级战略服务,提高组织效率。

(一)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公司总体战略与业务单位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会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战略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和反复的过程。

当然在市场营销战略中首先要先确定目标市场,包括市场细分和对目标市场的选择。

市场细分又要考虑到市场细分的利益、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产业市场细分的依据、市场细分的有效标志等方面,而目标市场又包括无差异市场营销,差异市场营销集中市场营销等方面。

但是仅有市场营销战略仅仅是不够的,设计市场营销组合也是一个相对关键的步骤,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营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可控制变量很多,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变量:即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

(二)研究开发战略被定义为组织层面的创新,研究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其目的在于改良产品或改良流程。

研发战略并不能单独存在业务层战略会关注企业想要拥有的广泛产品以及企业想要参与竞争的广泛市场。

(三)生产运营战略是企业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构造其生产运营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重点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重点

1、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2、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着标志;4、差异化战略: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5、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6、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7、竞合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8、经营宗旨:是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9、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10、防御战略:保持或维持企业现有的,有这种战略目标的企业会选择开发的防御战略1、一般环境包括哪些一般环境是对同一区域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的公共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类2、对竞争者的分析包括哪些主要竞争者指对企业现有市场构成直接威胁或对目标市场挑战的竞争者;分析竞争者目标、假设主要竞争者、主要竞争者目前战略及潜在能力等;一、主要竞争者目标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竞争者发展方向和行为动态,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分析内容:1、对手的财务目标及内部权衡要求:它涉及对手的发展速度、竞争强度、业务构成变化:2、对待风险的态度及风险与目标权衡标准:涉及企业战略类型及实现方式选择:3、企业经营哲学与行为准则、信条及影响力;也涉及企业战略类型及实现方式选择:4、对手组织结构及决策结构;组织结构影响业务组合、领导方式、资源配置,而决策结构代表内部权力构成,影响战略选择:5、对手控制、激励制度及有效性;影响战略实施及成功可能性:6、最高领导者风格及变更的可能;领导风格决定对环境认知及战略选择,领导更替将改变战略或实现方式:7、对手管理层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度;二、主要竞争者假设分析1、竞争者自我假设:是竞争者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优劣势的判断;2、对所在产业及产业内其它企业的假设:包括产业构成、产业竞争强度、主要产业威胁、产业发展前景、产业潜在获利能力等认识和判断;是竞争者对产业环境的认识和判断;三、主要竞争者目前战略的分析目前战略的实施效果:目前战略成功实施可能造成对目前竞争地位的改变:改变目前战略的可能性:旨在了解竞争者当前在做什么及如何做;四、主要竞争者潜在能力分析:1、竞争者核心潜力:表现为某些独特专长,如研发能力、成果商品化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及品牌力等;一般可用产品或服务竞争力反映,当外显能力差异不大时,持续创新力、商品化力、商誉及市场形象就是关键;2、对手竞争能力:来源于核心潜力,表现为市场开发、占有、覆盖率;3、对手反应能力:对环境的警觉性及反应行动能力;4、对手的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认知和及时行动能力:内部组织的弹性及低成本应变能力:5、对手的耐久力:对恶劣环境的持久力及反应行动;3、企业营销能力分析的内容一个企业营销能力的强弱往往体现在其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上;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当前销售的各种产品的市场地位、收益性、成长性、竞争性和结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为改进产品组合和开发新产品指明方向;包括:1产品市场地位分析指标: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2产品收益性分析主要进行量本利的分析3产品成长性分析指标:销售增长率、市场扩大率4产品竞争性分析分析相对于竞争产品,本企业产品具有的优势5产品结构性分析分析产品的深度结构和宽度结构2、销售活动能力分析销售活动能力分析是在产品竞争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重点发展产品和销路不畅的产品为对象,对其销售组织、销售绩效、销售渠道、促销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销售活动能力、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进而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1销售组织分析销售组织结构、销售人员素质、销售管理2销售绩效分析包括:销售计划完成率、销售增长率、销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货款回收率3销售渠道分析销售渠道结构、中间商评价、销售渠道管理3、新产品开发能力分析包括:开发计划、开发过程、开发效果4、市场决策能力分析包括:经营计划、决策过程、信息系统4、防御战略包括哪些内容1、收获战略抽资转向战略:是指减少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投资;这个特定领域可以是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是特定的产品或牌号;2、调整战略:调整战略的目的是企图扭转公司财务状况欠佳的局面,提高运营效率,使公司渡过危机,希望情况将发生变化,那时再采取新的战略;3、放弃战略:当收获战略或调整战略失效时,通常采用放弃战略;所谓放弃战略,是指卖掉公司的一个主要部门,它可能是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一条生产线,或一个事业部;4、清算战略:指企业受到全面威胁、濒于破产时,通过将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卖或者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的生命;5、战略管理的特点定义: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特点: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2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3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4战略管理具有长远性5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许多因素;6、企业财务能力分析评价体系有哪些指标财务能力分析: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广泛使用的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其分析评价体系主要由五大类指标构成,即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和生产性指标;1收益性指标主要有: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每股利润、市盈率、销售利税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目的在于观察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2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安全性是指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即资金调度的安全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偿债能力;3流动性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周转情况,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效率分析;4生产性指标主要有: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资产总额、人均工资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水平和生产成果的分配; 5成长性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税前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人员增长率、产品成本降低率;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7、企业核心能力判断标准及分析内容1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着标志;特征1、能够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2、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3、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1、有价值的能力:具备为顾客创造顾客所重视的价值2、独特的能力:指竞争对手极少能拥有3、难以模仿的能力:历史性、模糊性、复杂性4、不可替代的能力,指对手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分析的内容1、主营业务分析:分析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企业优势是否体现在主营业务上,主营业务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2、核心产品分析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有形联结,是决定最终产品价值的关键部件,如本田公司的发动机,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核心产品的分析包括:是否有明确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的销售现状,核心产品的竞争地位,产品的差异性、延展性等3、核心技术分析主要分析支持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专长是什么,管理人员是否对此达成共识,核心技术专长的价值性、独特性,核心技术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8、SWOT分析提出哪几种选择战略扭转型战略、增长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9、决定企业使命的因素内部要求者:1股东 2雇员外部要求者:1顾客2供应商3竞争者4政府 5社区6普通公众10、企业宗旨的陈述包括哪些内容1企业宗旨的含义:企业宗旨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2尽管企业的宗旨陈述千差万别,但它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我们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和按什么原则干的;二是我们这个企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以区别于同类企业;,3企业的宗旨陈述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企业形成和存在的基本目的;第二,为实现根本目的应从事经营活动的范围;第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4企业宗旨的陈述一般认为,展开的企业宗旨,应陈述下面10个方面的内容1、顾客—谁是企业的作用顾客2、产品或服务—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是什么3、市场—企业主要在哪个地区或行业展开竞争4、技术—企业的主导技术是什么5、对企业发展和盈利的关注—对企业经济目标的态度6、哲学—企业的价值观念、基本信仰和愿望是什么7、自我意识—企业的长处和竞争优势是什么8、对公众影响的关注—企业期望给公众塑造怎样的形象9、利益协调—是否反映了顾客、股东、职工、供应商、销售商的利益10、激励程度—怎样激励企业员工11、产业进入障碍的因素:1规模经济作用制造规模、价值链长度、技术、管理水平适应等:2独特产品差异;使用户忠诚、形成独特吸引力:3对资本量要求;4较高的转移成本:指购买者转换供应商的成本,转换成本高,新加入者付出的成本、服务费用也高;5销售渠道;正常销售渠道为原有企业服务,新进入者必须给这些渠道更多的优惠,这会减少新加入者的利润6规模经济外的成本优势,如专有技术、工艺、原料、政府补贴;7政府政策支持,产业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要求:12、1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使下游行业利润下降;2 以下情况,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1、供应商的集中程度高于本行业的集中程度;2、供应商的产品可替代程度低;3、本行业对于供应商的重要性低;4、供应品对于本行业的重要程度高;5、供应品的特色强和购买者的转变费用高;6、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大;7、本行业的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小;13、新兴行业的战略重点:新产业中的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供应及销售渠道的能力;故战略重点应考虑:1、集中资源;2、尽快促进行业结构的形成;3、不断创造独特的供、销渠道和规则;4、改变行业进入障碍;5、决定恰当的进入时间;14、成熟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1成熟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1产品结构的调整;2正确定价3选择适当的顾客4购买廉价资产5开发国际市场2成熟产业中企业应注意的问题1对企业自身的形象和产业状况存在错误的假设2防止盲目投资3为了短期利益而轻易地放弃市场份额4对产业实际中的变化做出不合理的反应5不去适应竞争者进攻性的价格和市场行为,不改进和进取性地推销现有产品;15、衰退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1衰退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1领先战略2坚壁战略3收获战略4快速放弃战略2选择衰退战略的条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衰退产业的结构,如需求或剩余需求的特征,退出障碍,竞争格局等,二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竞争实力;根据矩阵,把公司的经营单位分为三类1发展类:处于A、B、C位置的经营单位,要采取发展战略,要多投资以促进其快速发展2选择性投资类:处于D、E、F位置的经营单位,公司的投资要有选择性,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进行投资,对余者采取收获或放弃战略3收获或放弃类:处于G、H、I位置的经营单位,应采取不发展战略,对一部分有利润的经营单位,采取收获战略,对不赢利又占用资金的单位采取放弃战略16、生命周期法1生命周期法由亚瑟-利特尔咨询公司提出,该方法以行业成熟度和战略竞争单位两个参数来确定公司中各个经营单位所处的位置;2生命周期法认为,任何行业根据所表现的特征,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孕育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在划分行业成熟度时,一般考虑以下因素:增长率、增长潜力、产品线范围、竞争者数目、市场占有率分布状况及稳定性、顾客稳定性、进入行业的难易程度、技术等;3战略地位分析:在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战略业务单位和公司层战略地位分析; 4战略业务单位分析:指导思想是能现在和未来为公司提供现金是业务单位存在的唯一价值;所以根据“产业成熟段”航“战略业务单位竞争地位”来确定各业务单位应采取的战略;如下表所示:17、波士顿矩阵的行业吸引力。

战略管理 2

战略管理 2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之二企业如何有效的制定有效率的战略——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战略的制定必须要依据于具体的市场环境,每个企业每个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正确的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制定有效的战略的环境之一。

同时,注意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有效的制定出正确有效的企业战略。

我们分析我们所处环境的主要的工具是五力竞争分析,是我们认识和分析环境的有效手法之一,通过五力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企业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形成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向用户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进一步不断的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通过我们对我们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劣势有多少?外部的威胁是什么?外部机会又有哪些?通过五力的分析,管理者要能将优势资源与企业的能力充分匹配,使企业的早未来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优势,从而制定有效的战略。

富士康是世界500强的企业,现有员工80多万,富士康的发展在近期出现了问题,自从2008年以后,出现了发展变缓的现象。

我们用五力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富士康发展变缓的原因。

以便于管理者更好的制定有效地战略。

(一)其他行业中是有替代品导致富士康客户流失。

富士康是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人员与丰富的产业管理经验。

给客户生产产品,其他行业的替代品存在,比如生产汽车的生产,如果需要可以快速的转到手机的生产等等。

如汽车生产商比亚迪(BYD),就在上海的昆山快速的建立了一家手机生产制造厂,与富士康争夺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并且价格也较有优势,且其背景也有长江实业的大力支持,其实力也是叫雄厚。

(二)潜在的进入者不断的变强,造成富士康用工荒。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山寨手机,而山寨手机的制造者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长,其技术越来越强,其规模越来越大,其分工越来细,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厂管理越来越正规,工人待遇也不断的提高,同时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就越来越多。

战略管理第五版笔记摘抄(3篇)

战略管理第五版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引言1.1 战略管理的定义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实现长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估战略的过程。

1.2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增长。

1.3 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竞争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第二章战略环境分析2.1 PEST分析PEST分析是一种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

2.2 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一种分析行业竞争态势的工具,包括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生命周期分析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战略选择。

第三章战略选择3.1 战略类型战略类型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3.2 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适用于规模经济明显、行业集中度高的行业。

3.3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通过提供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适用于产品差异化程度高、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行业。

3.4 集中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是指专注于特定的市场细分,通过提供满足该细分市场的独特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

第四章战略实施4.1 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领导力、组织结构、文化、人力资源、技术和财务等方面。

4.2 战略实施过程战略实施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战略监控和战略评估四个阶段。

4.3 战略变革战略变革是指组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原有战略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第五章战略评估与控制5.1 战略评估战略评估是指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篇一:《战略管理和经济学》读书笔记】《战略管理和经济学》读书笔记熊杰 mg0102146作者简介richard p. rumelt,加州伯克利机电工程硕士学位,1972年获哈佛商学院博士学位。

1976年进入加州大学执教。

1995-1998年间担任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主席。

dan schendel,1959年俄亥俄州立大学mba,1963年斯坦佛大学商业管理phd,1965年加入普度大学krannert管理学院。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执行董事。

david j. teece,宾州大学ma,1975年宾州大学经济学phd。

1982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执教,1989年起任三菱银行国际商业与金融教授,1994年起任加州伯克利institut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mio)主席文章简介本文是《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年的关于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的特刊中的综述性文章,这期特刊探讨了战略管理与经济学互相影响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情况。

最近几十年来,战略管理的研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吸收经济学的语言和逻辑方式。

这些变化正是由于战略学家对不断扩展的经济学的使用和经济学家不断增长的能力,运用新的工具和更加丰富的理论解决战略管理的中心问题。

本文对大量的关于这两个领域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论文和文献进行了综述,让战略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这种理论和运用的交流中互相认识到对方的贡献、局限和机会,以期望为读者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是提供新的方向。

同时,这篇文章还探讨了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谁)会引导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战略思考和战略学家或者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家?本文主要结构:(1)、简要回顾了经济学和战略管理交流的发展历史;(2)、介绍了引起这种交流的主要的因素;(3)、探讨了两方面在今后的可能发展状况;(4)、对这期特刊中的几篇文章作了一些引导。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重点1、企业战略概念2、战略理论演进3、企业战略层次第一节战略概述一、战略的产生1、战略产生A竞争的必然产物B动荡的环境呼唤战略C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2、西方企业管理阶段回顾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3、本田案例点评:看清对方面目和软肋,抓其弱点痛下杀手二、企业战略概述1、战略概念起源—军队➢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己知彼百战不殆②避其锐气击其惰归③选胜而后求④示形,动敌2、战略概念➢哈佛商学院三大教授德鲁斯安索夫(构成要素包括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力)迈克尔·波特(本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提供独特的价值)【案例】可乐空调加价可乐——羊群效应,市场渗透格力空调——市场开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亨利·明茨伯格战略—5P①Perspective观念,视角②Position定位③Plan计划④Ploy计谋,策略⑤Pattern模式,绩效总结3、战略思维的本质特点: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前瞻性,焦点性,关键性,实践性,创造性,实用主义用于培育智慧,发现真理和印证价值的哲学思维,培育智慧(抓大放小,舍得)【例】尼采的人生三变【补充】突发战略与战略意图【例】毛泽东的战略观4、企业战略①概念:企业——a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取长期生存发展,b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c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d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②特点全局性(顾全大局)长远性(价值投资,正确的眼光)抗争性(对手选择)风险性(长虹案例)可行性(资源能力匹配)相对稳定性(确定后保持稳定)③战略理论的演进a以一般环境为基点的经典学派b以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点的竞争理论c以资源分析为基点的核心能力理论④模型,战略路径战略形成和超额利润的选择模型【识别公司战略路径】IOM——丰田,海信RBV——阿司匹林,鲁能第二节企业经营战略体系➢战略——公司层➢战术——业务层➢策略——职能层1、总体战略(公司层战略)①概念——企业最高管理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战略,纲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读后感-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读后感-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读后感读企业《企业战略管理》有感首先要感谢程部长让我读到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我也确实有了不少的体味,所以也想写点东西,但我对管理学的认识可能还是很浅薄的,请领导赋予指正,让我更好的去学习去体味管理方面的知识,将来更有效的去完成工作。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更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必修科目。

企业战略一词有两个主要来源军事术语和生物术语演变而来,军事方面的《孙子兵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战术教材,现在我们也常说商场如战场。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对企业战略的概念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可见企业战略管理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企业的战略管理真的是一个特殊重要的课程。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

当我看过书中那些案例的时候我也深刻的体味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企业成功与否与制定战略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战略计划和企业计划不是同一个事情,他们有着很大区别(再没看书之前我向来认为战略计划和企业计划都是同一个事情) 。

区别有两点: 1.两者对未来的看法不同。

在长期计划过程中,企业认为根据历史发展数据,运用外推法,便可预测企业未来。

同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普通都认为,未来的效益应该比过去的效益好。

结果,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像低层管理人员压指标,制定出企业实际上很难彻底实现的最佳目标。

在战略计划中,企业并不认为未来一定会比过去有所改善,而是一定要经过战略分析以后再做决策。

在这种计划中,企业普通要经过远景分析、竞争分析、战略组合分析以及多种经营分析。

2 两者的制定过程不同。

在长期计划中,企业首先要运用外推法来预测未来计划期内的综合指标,然后确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行动项目、预算和利润计划之中,最后由企业的相应单位执行。

在战略计划过程中,企业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谋求企业的前景与目标保持动态的平衡,形成战略。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为期一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企业战略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包括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帮助。

首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选择适宜的市场与产品定位,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以达到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我了解到企业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人的工作,它应当贯穿于全员、全流程、全链条中。

通过对企业战略的明确和落实,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课程实践环节中,我应用所学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实际操作,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上课期间,我和我的团队参加了模拟公司竞争的项目,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及公司自身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企业战略,并在团队合作中实施了战略的执行。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信息畅通、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对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市场环境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市场环境的准确把握,企业才能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和定位。

其次是创新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开发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最后,我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必须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使员工共同理解和接受企业的战略目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战略管理》第一章什么是战略管理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记录方法我自己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不太喜欢用电子笔记类的工具。

我并不反对用这样的工具只是我认为手写图解效率更高,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扫描的方式记录书的内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样记忆不深刻,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扫描的同时完成内容归类,便于后续检索。

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我才会考虑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什么必要,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

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灵活,比如:1.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2.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3.写读书心得笔记。

我这里说的读书心得笔记和书评有一点不同,类似我们小时候读书做举一反三的功课。

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

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怎样写一篇读书笔记,要求8000字左右的,《品牌战略管理》一、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并以品牌识别统帅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二、优选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三、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四、科学地管理各项品牌资产,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打造一个个性鲜明、联想丰富、高威望、高价值感、高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强势大品牌的关键是对品牌进行长期的战略管理。

然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管理依然十分陌生,在品牌战略管理上的知识还十分贫乏,对品牌管理究竟具体做哪些工作不大了解或了解不深、不完整,甚至不少销售额几十亿、上百亿的企业的营销高层人士都无法清晰地回答创建一个强势品牌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更有急功近利者认为把产品卖出去就是做好了一个品牌。

因此,对立志创建强势大品牌的中国企业而言,先要研究清楚品牌战略管理究竟管什么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品牌战略规划与管理就是营销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发布、公关活动与终端促销,这当然与大量冠以品牌战略、品牌策划等字眼的书籍误导有关。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篇一: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读书笔记—《企业管理》专业:金融学姓名:黄冠奇学号:201013006780任课教师:陈洪丽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一、战略的定义“战略一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来源于希腊的军事用语,是指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原则。

后用于其他领域,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在近代的企业管理领域中仍能明显地体现其最初的含义。

在商业背景下,战略是实现和引导企业潜力、实现企业目标、应对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核心性概念。

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负责,同时,他们还需要向企业所有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财务报告。

在此背景下,战略提供了一套合理而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用于分析和管理企业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明茨伯格的5p战略(一)战略是一种计划(二)战略是一种计谋(三)战略是一种模式(四)战略是一种定位(五)战略是一种观念三、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公司战略;(2)业务单位战略;(3)职能战略。

四、战略的关键要素战略有以下五个关键要素:有愿景、具有可持续性、有效传递战略的流程、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能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五、企业的使命与目标公司战略是根据企业存在的理由而定义的。

战略仅仅是实现企业目标手段。

如果企业目标不明确,就不可能提出相应的公司战略。

企业存在的理由不仅仅是简单的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包含有关人员的动机以及企业与社会、社区之间的关系。

在开始战略规划之前,企业应该清楚地了解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业务范围以及社会的价值和期望。

六、确定战略目标在确定战略目标时,通常使用一套被称作 smart的基本原则,它是以下五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s(specific)——具体——不含糊m(measurable)——可计量——可以量化a(attainable)——可行——可以达到r(relevant)——相关——与使命一致t(time-based)——定时——有完成期限七、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因其周围环境的转变而受到影响或制约。

企业战略读书笔记

企业战略读书笔记

⏹1、《基业常青》。

[美] 詹姆斯.C.柯林斯等着,俞利军译,中信出版社,2001.10。

⏹参考问题:你是否认同该书作者对“高瞻远瞩”公司成功因素的概括,你有没有新的认识和不同意见,甚至有重大的反例。

⏹2、《追求卓越的激情》。

[美] 汤姆.彼得斯等着,张秀琴译,中信出版社,2003.4。

⏹参考问题:为什么说追求卓越的激情在于不断的创新,领导、员工、企业文化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国内具备这样的企业吗?⏹3、《郭士纳与IBM十年转机》。

[美] 道.盖尔着,胡小军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7。

⏹参考问题:IBM在90年代初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这些问题?你认为郭士纳在IBM的两任CEO是很成功的吗?⏹4、《杰克.韦尔奇自传》。

[美] 杰克.韦尔奇等着,曹彦博等译,中信出版社,2001.10。

⏹参考问题:杰克.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为什么会如此出名,它是不是很容易摹仿?杰克.韦尔奇是不是以个人领导魅力获得成功的?(二)读书报告内容⏹1、选择上述一本推荐书目全文阅读,最好在书上做些标记和批注;⏹2、用2000~3000字对所读书目的概括;5000~10000字的读书心得,每人的心得不得有文字上的雷同;⏹3、读书心得应涵盖或超越对参考问题的读后感,或自己根据读后感而归纳的问答。

⏹4、能够同时阅读3和4两本书,并对郭士纳和韦尔奇的领导风格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的,具有加分因素。

《基业常青》读书心得(一)2009-07-31 23:43今天是读《基业常青》的第一天,因为上午公司开半年会,晚上才抽出时间,勉强看了50页,目前为止看完了第一章“翘楚中的翘楚”和第二章“造钟,不是报时”。

吉姆·柯林斯是凭借着《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奠定了他在理论界的绝对地位,足以见这两本书的含金量。

虽然只看了50页,但是已经能够感觉到这本书的厚重。

“翘楚中的翘楚”这一章,主要描述的是吉姆·柯林斯写《基业常青》这本书的研究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历程亨利*明茨伯格约瑟夫*朗培尔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里尔,著名管理学家,长期担任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管理学教授、法国欧洲管理学院的组织学教授。

●学术经历&荣誉头衔1961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1962年获乔治.威廉士大学文学学士1965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1968年获得该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学位《战略管理》、《管理研究》、《行政管理》、《企业战略》等杂志的编委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和前任主席●学术思想&代表著作研究领域涉及一般管理学、组织学;目前致力于考察管理的本质及模式、组织的形成过程。

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著有90多篇论文和7部专著。

明茨伯格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 《经理工作的性质》、《组织的结构》、《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战略过程》、《明茨伯格谈管理: 我们的奇妙组织世界》、《战略规划兴亡录》和《穿越战略理论的丛林》等。

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明茨伯格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明茨伯格通过对5名首席执行官的研究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向长期以来关于管理者工作的四种传说提出了挑战。

他指出,传统的有关管理内涵的界定是不符合实际的。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工作涉及人际关系、进行谈判、激励下属、解决矛盾、建立信息网络和传递信息、在几乎没有信息或公有少量信息的前提下决策以及分配资源等。

明茨伯格强调管理者工作对组织的巨大作用,指出管理者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管理者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者的类型分为: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

●国际实践管理教育创新明茨伯格一直是美国MBA教育模式的激烈抨击者。

他的名言是,MBA是以错误的理由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

当今的MBA教育更大程度上是“B”(Business)而不是“A”(Administration):它们大多是关于商业管理的各个专业功能,而不是管理实践本身。

它们招进那些没有多少管理实践的年轻人,给他们填食各种理性分析能力。

把他们培养成各个专业功能的独立专家,而不是善于合作的管理者。

明茨伯格的过人之处在于,利用他的影响力,花了7年时间,全心打造了一个融科学、艺术与手艺为一体的管理教育模式: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简称IMPM)。

IMPM下一步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管理发展中心,负责IMPM及基于IMPM的其他高级管理培训项目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IMPM的第八届(2003年4月底开学)计划将首次向中国大陆地区招收参与者。

第二部分论文理解●论文摘要本文介绍并剖析了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这十大流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对战略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它们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

●论文内容我们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因为从未有人具备这种完整地审视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仅仅认识到战略形成的某一部分,对其余认识不到的部分则一无所知。

当然,我们不能把局部加以简单的拼凑来得到完整的大象,一只完整的大象远非简单的局部相加。

但我们为了认识整体,必须先理解局部。

一、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战略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

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能采取行动,有效的战略产生于受严密控制的人类思维过程。

例如,安德鲁斯认为,只有在管理人员尽可能深思熟虑制定战略时,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在做什么。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战略制定是一个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技巧,也不是什么直觉技巧,它必须通过真实的学习才能获得。

二、计划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正式的过程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采用核查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

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注重战略的分解和正式化意味着像日程安排、制定计划和编制预算这些最有用的行动受到了关注。

而有关战略创造的实实在在的活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重视。

因此,战略规划通常归结于行为控制的数字游戏,而这些数字游戏与战略几乎根本没有关系。

三、定位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一个分析的过程在奎因看来:“有效的战略是围绕少数几个关键概念和观点而形成的,而这些关键的概念和观点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凝聚力、平衡力和重点,”此外还提供了“与高智商对手进行对峙的能力,这样就迫使对手扩大其承诺范围;然后我们集中力量朝一个明确的方向进攻,占领一个预先选好的细分市场;最后在这个市场中建立自己的控制点,以此为基础重新组织,进行扩张,以求在更大的领域内占领主导地位”。

四、企业家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预测的过程这一学派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远见,它产生于领导人的头脑之中,是战略的思想表现。

远见既是一种灵感,又是一种对战略任务的感觉,是一种指导思想。

其实,远见常常表现为一种想象,而不是一份详细阐述的计划(用文字和数字表现的计划)。

这就使战略非常灵活,所以领导人在制定战略时就能充分运用其经验。

这说明,企业家战略既是深思熟虑的,又是随机应变的:在总体思路和对方向的判断上深思熟虑,在具体细节上可以随机应变,可以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灵活地进行变更。

五、认识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心理过程卡尔·韦克喜欢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队在阿尔卑斯山演习的匈牙利士兵在暴风雪两天后还没有回来。

第三天,士兵们回来了,他们解释道:是的,我们认为迷路了,只能等死。

但当我们中的一个人在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地图,我们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我们搭起了帐篷,熬过了暴风雪。

运用地图,我们找到了感觉。

现在我们出来了。

派遣部队的上尉拿过倍受关注的地图看了看,惊奇地发现它不是阿尔卑斯山地图,而是比利牛斯山的地图。

故事的寓意是很明显的,当我们迷路时,地图会帮助我们。

换句话说,错误的心理反应比根本没有反应好得多。

至少,他会给你勇气,从而激励你采取行动。

六、学习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应急的过程开始,战略就像花园中的种子一样产生。

它不会像番茄那样在温室中培育。

换句话讲,战略的形成过程可能长了些。

有时,让模式自己出现会比给组织加一些人为的模式更重要。

这种战略可以在任何人们可以而且愿意学习的地方生根。

有时,一个遇到特殊良机的个人或单位会创造出自己的模式。

一旦开创了这种先例,这种行为便不可避免地发生。

而在另外一些时候,通过各种人为的调整,一些行动逐渐形成一个战略主题。

外部环境会把一个模式强加给一个毫无准备的组织,最关键的是组织不能总是计划出战略应该出现在那里,更别提制定战略计划本身了。

七、权力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协商过程波特列举的行动与反行动主要针对已确立其地位并一心想要维持对其有利的相对优势的企业而言的。

运用手腕与对手沟通,通过协商达成互利协议比公开作对更为明智。

将威胁和承诺结合起来已获得优势,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外交手段。

因此,这里讲的战略,与其说是谋求地位,倒不如说是施展计谋,这种战略是在初期已建立稳定秩序的情况下所采用的。

战略有各种佯攻和阴谋诡计所组成,通常具有愚弄竞争对手的意图。

八、文化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我们把组织文化与集体认识相联系。

它就成为“组织的精神世界”,或者,成为传统和习惯以及各种更为明确的表现形式——故事,符号,甚至建筑物和产品等的共同信念。

佩蒂格鲁在写到组织文化可以被看做“富有表达力的社会组成部分”时做了个很好的比喻,好像人体的有机组织一样,组织文化的骨骼连接着组织过程的肌肉。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代表着组织的生命力,代表着机体的灵魂。

九、环境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反应的过程环境,作为一种综合力量向组织展现自身,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中心角色。

组织必须适应这些环境力量,否则会被“淘汰”。

领导由此变成了一种被动的因素,负责观察了解环境并保证组织完全适应。

组织结束群集在原来所处的独特的生态型小环境和位置中,直至资源变得稀少或者条件变得恶化敌对,然后组织消失灭亡。

十、结构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转变的过程与众所周知的马与马车,或婚姻中的男人与女人一样,结构与转变也形影相随,而它们其实有很大的区别——至少在文献和战略管理的实践中所反映的要有所不同。

结构往往被学术派人物所研究和描述(因为这是一个概念问题),而转变则往往被经理们所运用, (特别是)被顾问们所描述(因为这是很复杂的商务)。

在我们狩猎旅行的比喻中,一边是去追踪,另一边是去设陷阱。

但都是在继续寻找那个大象。

再返回我们另一个比喻,好比是马和车,马(过程)必须不断地把马车(状态)从一个地方拉到另一个地方。

每个人都感知了大象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有限的分析判断,但仍不能把这些“尖硬的”、“又长又软的”、“粗大柱子”与其他可想象的部分加在一起而拼凑得到完整的大象。

不建立全面综合的观点,就会迷失在个体研究之中。

这种观点是另一种程式的知识领域,不能用与局部探索相同的方法来得到,也不能以对各个独立观察的简单叠加而得出。

主要参考文献:亨利*明茨伯格等著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