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
尼洛替尼—2020版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三、尼洛替尼 nilotinib
制剂与规格:胶囊:150mg、200mg
适应证:
1.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成人患者。
2.对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尼洛替尼不可用于低血钾、低血镁或长QT综合征的患者。
在使用尼洛替尼以前必须纠正低钾和低镁,并定期进行监测。
2.常见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食欲减退、皮疹、肌肉关节痛等。
3.避免联合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和CYP3A4的强效抑制剂。
4.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建议减量。
5.在开始给药前、开始给药后7天以及之后时间里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QTc,并且在任何进行剂量调整时也应如此。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应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指导,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发生。
本文将从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剂量调整等方面,探讨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原则。
一、药物选择在选择抗肿瘤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临床表现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根据临床指南和研究数据来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合并症、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二、给药途径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多样,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根据药物的特点、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口服是最为便捷和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在一些情况下,如紧急治疗、肿瘤晚期患者或无法口服的患者,静脉注射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三、剂量调整抗肿瘤药物的剂量是影响疗效和毒副作用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表面积、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合理用药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是指在尽可能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五、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
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采取药物联合应用、调整用药方案等。
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六、药物监测抗肿瘤药物的监测是确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肿瘤指标、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新型抗肿瘤药物-头颈部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头颈部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一、尼妥珠单抗 Nimotuzumab制剂与规格:注射剂:50mg(10ml)/瓶适应证:与放疗联合治疗EGFR基因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
合理用药要点:1.首次给药应在放射治疗的第1天,并在放射治疗开始前完成。
之后每周一次,共8周,患者同时接受标准的放射治疗。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
3.尚未确定本品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应由熟练掌握EGFR检测技术的专职人员进行EGFR表达水平的检验。
5.孕妇或没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妇女应慎用。
本品属于IgG1类抗体,由于人IgG1能够分泌至乳汁,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本品治疗期间以及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0天内停止哺乳。
二、特瑞普利单抗 Toripalimab制剂与规格:注射剂:80mg(2ml)/瓶、240mg(6ml)/瓶适应证:1.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治疗。
2.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合理用药要点:1.对于二线以上晚期鼻咽癌的推荐剂量为3mg/kg,每2周一次,静脉输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对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推荐剂量为固定剂量240mg/次,每3周一次,静脉输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部分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肿瘤非典型反应,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在影像学上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2.对于疑似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的评估以排除其他病因。
大多数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并且可通过暂时停用特瑞普利单抗,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支持治疗来处理。
对于大部分3~4级及某些特定的2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需暂停给药。
对于4级及某些特定的3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永久停用。
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肿瘤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医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应用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一般指导原则,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使用肿瘤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一、个体化治疗原则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上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同一种肿瘤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个体化治疗原则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疾病分子学特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选择肿瘤药物时,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共患疾病等因素,量身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造成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
二、药物选择原则肿瘤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在选择肿瘤药物时,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病因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在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避免出现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
三、规范用药原则肿瘤药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用药原则。
临床医师在使用肿瘤药物时应该仔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信息,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专家共识指南进行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合理药物组合原则有时候单一的肿瘤药物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可以考虑采用合理的药物组合方案。
药物组合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响应率。
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组合方案时需要谨慎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药物相互作用、疗效协同性、耐药性等问题,避免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或治疗失败。
五、个体病情监测原则在使用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患者治疗意愿和疾病预后等三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做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
具体的检测靶点详见各章节。
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应当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特别是经过伴随诊断验证的方法。
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抗肿瘤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法定依据,其规定的适应证经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须遵循药品说明书,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
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但药品说明书中未体现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及时向药品生产厂商反馈,建议其主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及时更新相应药品说明书,以保证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合理 (4)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5)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6)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6)(一)分级管理 (6)(二)使用管理 (7)(三)配置管理 (7)(四)人员资质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8)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9)一、细胞毒类药物 (9)(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9)(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3)(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7)(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18)(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19)(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1)二、激素类药物 (22)(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2)(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5)(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7)(四)孕激素 (29)(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0)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1)(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1)(二)单克隆抗体 (34)(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37)(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37)(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38)(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9)(七)基因治疗 (40)(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0)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1)(一)造血生长因子 (41)(二)止吐药 (47)(三)镇痛药 (49)(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1)(五)神经精神用药 (53)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57)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57)(一)鼻咽癌 (58)(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58)(三)喉癌 (59)(四)甲状腺癌 (62)二、胸部肿瘤 (63)(一)非小细胞肺癌 (63)(二)小细胞肺癌 (67)(三)胸腺肿瘤 (69)(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0)三、消化系统肿瘤 (71)(一)食管癌 (71)(二)贲门癌 (73)(三)胃癌 (73)(四)结直肠癌 (75)(五)胆管癌、胆囊癌 (78)(六)胰腺癌 (79)(七)肝癌 (81)四、乳腺癌 (82)(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3)(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5)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87)(一)肾上腺肿瘤 (87)(二)肾脏肿瘤 (88)(三)尿路上皮癌 (90)(四)前列腺癌 (92)(五)阴茎肿瘤 (95)(六)睾丸肿瘤 (97)六、妇科肿瘤 (98)(一)宫颈癌 (98)(二)卵巢癌 (100)(三)子宫膜癌 (103)(四)外阴癌 (105)(五)阴道癌 (107)(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09)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1)(一)白血病 (111)(二)恶性淋巴瘤 (115)(三)多发性骨髓瘤 (135)八、颅脑肿瘤 (137)(一)胶质瘤 (137)(二)髓母细胞瘤 (141)(三)脑转移瘤 (142)(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4)(五)颅生殖细胞瘤 (146)(六)颈静脉球瘤 (148)(七)垂体腺瘤 (150)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4)(一)骨肉瘤 (154)(二)尤文氏肉瘤 (159)(三)软组织肉瘤 (161)《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 (162)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为了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现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以促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第一部分:药物适应症1. 详细列举各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适应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癌症类型、分子靶点、转移性程度等。
同时强调仅在临床试验确定安全和有效性的情况下才能扩大适应症范围,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2. 对于新药适应症的扩大或变更,需依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和专家共识,严格按照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审批和调整,严防滥用和误用。
第二部分:用药剂量和方案1. 述明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案,包括以体表面积为基础的剂量计算方法、静脉或口服给药途径等细节,以确保患者接受到合适的治疗。
2. 强调在实际用药中对于特殊人裙(如老年患者、儿童、孕妇等)的剂量和用药方案调整,提醒医生遵循相关的用药指南和专家共识,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不良反应和管理1. 详细列举各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反应、造血系统毒性、心脏毒性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 强调医生在用药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鼓励患者和家属配合医生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就医处理。
第四部分: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点,包括用药时间、用药顺序、饮食禁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 强调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和定期评估,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语: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的制定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以促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得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得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4ﻩ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5ﻩ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ﻩ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5ﻩ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得管理 (6)一、抗肿瘤药物得管理....................................................6(一)分级管理 (6)(二)使用管理 (7)(三)配置管理 (7)(四)人员资质管理8ﻩ二、落实与督查8ﻩ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得适应证与注意事项 (9)一、细胞毒类药物ﻩ9(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得药物ﻩ9(二)影响核酸合成得药物................................................ 13(三)作用于核酸转录得药物............................................... 17(四)作用于DNA复制得拓扑异构酶抑制剂ﻩ18(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得药物19ﻩ(六)其她细胞毒药物2ﻩ1二、激素类药物22ﻩ(一)芳香化酶抑制剂22ﻩ(二)雌激素与抗雌激素 (25)(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7(四)孕激素2ﻩ9(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0)三、肿瘤分子靶向与生物治疗ﻩ31(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1)(二)单克隆抗体......................................................... 34(三)细胞分化诱导剂37ﻩ(四)细胞凋亡诱导剂ﻩ37(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38(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39ﻩ(七)基因治疗ﻩ40(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ﻩ40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42ﻩ(一)造血生长因子4ﻩ2(二)止吐药............................................................. 47(三)镇痛药ﻩ49(四)抑制破骨细胞药ﻩ52(五)神经精神用药ﻩ53第四章各类肿瘤得治疗原则5ﻩ7一、头颈部恶性肿瘤57ﻩ(一)鼻咽癌 (58)(二)鼻腔与鼻旁窦恶性肿瘤58ﻩ(三)喉癌59ﻩ(四)甲状腺癌........................................................... 62二、胸部肿瘤........................................................... 63(一)非小细胞肺癌ﻩ63(二)小细胞肺癌........................................................ 67(三)胸腺肿瘤........................................................... 69(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0三、消化系统肿瘤....................................................... 71(一)食管癌............................................................. 71(二)贲门癌ﻩ73(三)胃癌73ﻩ(四)结直肠癌 (75)(五)胆管癌、胆囊癌 (78)(六)胰腺癌7ﻩ9(七)肝癌81ﻩ四、乳腺癌 (82)(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3(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8ﻩ5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87)(一)肾上腺肿瘤......................................................... 87(二)肾脏肿瘤88ﻩ(三)尿路上皮癌......................................................... 90(四)前列腺癌........................................................... 92(五)阴茎肿瘤96ﻩ(六)睾丸肿瘤 (97)六、妇科肿瘤 (99)(一)宫颈癌............................................................. 99(二)卵巢癌............................................................ 100(三)子宫内膜癌........................................................ 104(四)外阴癌ﻩ106(五)阴道癌 0(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09ﻩ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1ﻩ12(一)白血病11ﻩ2(二)恶性淋巴瘤116ﻩ(三)多发性骨髓瘤 (135)八、颅脑肿瘤......................................................... 138(一)胶质瘤138ﻩ(二)髓母细胞瘤........................................................ 141(三)脑转移瘤1ﻩ42(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5)(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47(六)颈静脉球瘤14ﻩ9(七)垂体腺瘤 (151)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155ﻩ(一)骨肉瘤 (155)(二)尤文氏肉瘤 (160)(三)软组织肉瘤........................................................ 162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得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就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得重要手段,就是肿瘤综合治疗得重要组成部分。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引言:自2018年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首次发布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2020年初在CSCO副秘书长、头颈肿瘤专委会主委郭晔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专家组共同基于最前沿的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在2019版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调整了不同方案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重磅推出《2 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1.兼顾国际前沿性和中国可行性本次指南首次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而2019版的指南只有Ⅰ级和Ⅱ级专家推荐。
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是基于不同的证据级别,比起Ⅰ级、Ⅱ级专家推荐,Ⅲ级专家推荐的内容证据级别较低,相当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ⅡB类推荐,其证据多是回顾性研究、个例报道的文献等,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在临床上可以选择,结合我国医疗、经济水平以及药物的可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的实际情况,对于二、三线医院及基层医生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2.进一步明确MDT多学科团队的构成和推荐“头颈部肿瘤诊疗总则”部分:由于头颈部肿瘤的诊疗需要兼顾肿瘤缓解、生存延长及生活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新版指南继续强调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强调包括外科、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在内的三大学科以及放射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部门,并强调MDT的治疗原则应当贯穿始终。
研究表明,和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相比,MDT 有助于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和改善治疗预后,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治疗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1][2]。
因此,针对“MDT学科构成”我们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
我们在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口腔科和康复科的参与,心理科由Ⅱ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Ⅲ级专家推荐。
3.立足中国实际,诊断原则更具针对性“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原则”部分:“影像诊断”部分的标题修改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其中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颈部B超;“病理学诊断”中主要增加了“EGFR免疫组化检测(针对鼻咽癌)”和“HPV DNA或RNA检测(针对口咽癌)”的Ⅱ级专家推荐;“根据组织形态学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对于“所有手术标本”都适用,是Ⅰ级专家推荐;原来Ⅱ级专家推荐中的“测量原发肿瘤侵袭深度(针对口腔癌)”调整为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的Ⅰ级专家推荐,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新增“原发灶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有无神经及脉管侵犯”、“切缘有无肿瘤、上皮中或重度异型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状态”为Ⅰ级专家推荐;2019版指南推荐口咽癌患者进行p16 的免疫组化检测作为替代指标以明确是否与HPV 感染相关,根据ASCO 和美国病理协会推荐采用≥70%作为阳性的界值[3] [4];2020版指南参考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更新为:当p16阳性细胞数≥70%、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且为中等至强阳性,并且组织学形态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时,应报告“HPV相关性(p16+)鳞状细胞癌”。
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1.个体化治疗:抗肿瘤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
生理状况、基因变异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以提高治疗的
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2.多学科综合治疗: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应该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免疫治疗等)相结合,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以增加治疗的效果。
3.药物联合用药:根据肿瘤生长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抗肿瘤药物进行
联合用药,以增强功效和减少药物耐药。
4.剂量和疗程的优化: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敏感性,调整抗肿
瘤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5.配套用药和支持治疗: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该配套进行必要的支
持治疗,包括肝肾功能保护、消化道护理、免疫功能改善等,以降低不良
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6.监测和评估: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疗
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以调整治疗方案。
7.药物安全管理: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应该进行严格的
药物安全管理,包括药物配制的规范、护士和医生的安全操作等,以最大
限度地减少药物相关的风险。
8.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患者
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指导原则是个性化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药物联合用药、剂量和疗程的优化、配套用药和支持治疗、监测和评估、药物安全管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些原则的执行将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最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全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目录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01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01)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05)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05)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05)06第二部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吸系统肿瘤用药一、吉非替尼 (07)二、厄洛替尼 (08)三、埃克替尼 (09)四、阿法替尼…………………………………………………………………………………五、达可替尼…………………………………………………………………………………10 12六、奥希替尼 (13)七、克唑替尼…………………………………………………………………………………八、阿来替尼 (14)15十、阿美替尼 (17)十一、贝伐珠单抗 (18)十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0)十三、安罗替尼 (20)十四、纳武利尤单抗…………………………………………………………………………十五、帕博利珠单抗…………………………………………………………………………十六、度伐利尤单抗…………………………………………………………………………十七、卡瑞利珠单抗…………………………………………………………………………十八、阿替利珠单抗…………………………………………………………………………十九、依维莫司………………………………………………………………………………22 24 27 293132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一、索拉非尼…………………………………………………………………………………二、瑞戈非尼 (34)35三、仑伐替尼…………………………………………………………………………………四、卡瑞利珠单抗 (36)37五、帕博利珠单抗……………………………………………………………………………六、曲妥珠单抗………………………………………………………………………………39 42七、阿帕替尼 (43)八、纳武利尤单抗……………………………………………………………………………九、伊马替尼…………………………………………………………………………………43 46十、舒尼替尼 (47)十二、西妥昔单抗 (50)十三、贝伐珠单抗……………………………………………………………………………十四、呋喹替尼………………………………………………………………………………51 53血液肿瘤用药一、伊马替尼 (54)二、达沙替尼 (56)三、尼洛替尼 (57)四、伊布替尼 (58)五、利妥昔单抗………………………………………………………………………………六、维布妥昔单抗 (60)61七、西达本胺 (63)八、硼替佐米…………………………………………………………………………………九、信迪利单抗………………………………………………………………………………十、卡瑞利珠单抗.......................................................................................十一、替雷利珠单抗....................................................................................十二、泽布替尼 (64)6667 70 72十三、来那度胺 (74)十四、沙利度胺..........................................................................................十五、伊沙佐米..........................................................................................十六、达雷妥尤单抗 (75)76 79十七、芦可替尼 (82)泌尿系统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 (83)二、索拉非尼 (84)三、舒尼替尼 (85)四、阿昔替尼 (86)五、培唑帕尼…………………………………………………………………………………六、仑伐替尼…………………………………………………………………………………七、安罗替尼…………………………………………………………………………………八、帕博利珠单抗……………………………………………………………………………九、纳武利尤单抗 (87)88899091乳腺癌用药一、曲妥珠单抗………………………………………………………………………………二、恩美曲妥珠单抗…………………………………………………………………………三、帕妥珠单抗………………………………………………………………………………四、伊尼妥单抗………………………………………………………………………………94 96 98 10 1五、拉帕替尼…………………………………………………………………………………六、吡咯替尼…………………………………………………………………………………七、奈拉替尼…………………………………………………………………………………八、哌柏西利…………………………………………………………………………………九、西达本胺…………………………………………………………………………………10 3 10 4 10 6108109 皮肤肿瘤用药一、伊马替尼 (11)1二、维莫非尼…………………………………………………………………………………三、达拉非尼…………………………………………………………………………………四、曲美替尼…………………………………………………………………………………五、帕博利珠单抗……………………………………………………………………………六、特瑞普利单抗……………………………………………………………………………11 2 11 3 11 5 11 6 11 8骨与软组织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120 二、地舒单抗 (12)1三、安罗替尼 (12)3 头颈部肿瘤用药一、尼妥珠单抗………………………………………………………………………………二、索拉非尼…………………………………………………………………………………三、纳武利尤单抗……………………………………………………………………………四、西妥昔单抗………………………………………………………………………………生殖系统肿瘤用药一、奥拉帕利…………………………………………………………………………………二、尼拉帕利…………………………………………………………………………………附表附表1…………………………………………………………………………………………附表2…………………………………………………………………………………………12 9 13 0 13 1 13 413 6 13 814 0 14 1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4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4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型抗肿瘤药物是近年来癌症治疗的重要突破,不仅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为一些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然而,由于这些药物的特殊性质和复杂的治疗策略,合理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4年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个体化治疗: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针对特定突变基因或靶点的特异性作用,因此,对于患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应优先考虑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靶向治疗选择,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联合治疗:对于存在治疗难度的肿瘤,如转移性或复发性肿瘤,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联合治疗可以是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是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手术等)的综合应用。
联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多线治疗:针对一些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建议采用多线治疗策略。
多线治疗指在已经失败或无效的治疗基础上,转换或适时加用新型抗肿瘤药物。
多线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
4.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种类繁多,且常常严重,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临床应用指南建议在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前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尤其是肝肾功能。
同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5.长期随访和监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往往需要通过长期随访和监测来评估。
临床应用指南建议对接受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全面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
是抗肿瘤治疗中使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 2018年至2020年8月期间,全 球44种抗肿瘤新药中有12种在 中国获批。
• 截至2020年1月,中国有821种 正在研究的抗肿瘤药物,其中 95.74%为新型抗肿瘤药物。
842400负给mm荷药gg//剂一kkgg量次每,为。三随周后每4后负m周2荷gm给/剂gk药g/量k一,g为次随,。3每推.63荐m周剂g一/量k次g为,。,1饭2221前h5天0后1m1h服周或g用期q饭。d。后,
240mg qd, 与食物同服。
400mg qd, 21天1周期。 饭后30min内
EGFR表达问题?
泌尿系统肿瘤用药
➢ 新增仑伐替尼和安罗替尼 ➢ 肾癌用药9个,均不需要检测靶点
➢ 尿路上皮癌用药
• 替雷利珠单抗
适用于PD-L1高表达的含铂化疗 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 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的治疗。
生殖系统用药:卵巢癌
➢ 新增尼拉帕利。 ➢ 目前 2 个 PARPi 品种, 均不需
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
• 检测方法
所用的仪器设备、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应当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标本来源
EGFR基因突变:肿瘤组织和血液均可,但组织检测优先。 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 :患者病灶组织标本(原发灶或转移灶) 。
新型抗肿瘤药物
➢呼吸系统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血液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 ➢乳腺癌 ➢皮肤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 ➢头颈部肿瘤 ➢生殖系统肿瘤
• 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 • 伤口裂开/愈合并发症 • 出血 • 动/静脉血栓事件 • 高血压危象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引言:自2018年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首次发布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2020年初在CSCO副秘书长、头颈肿瘤专委会主委郭晔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专家组共同基于最前沿的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在2019版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调整了不同方案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重磅推出《2 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1.兼顾国际前沿性和中国可行性本次指南首次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而2019版的指南只有Ⅰ级和Ⅱ级专家推荐。
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是基于不同的证据级别,比起Ⅰ级、Ⅱ级专家推荐,Ⅲ级专家推荐的内容证据级别较低,相当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ⅡB类推荐,其证据多是回顾性研究、个例报道的文献等,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在临床上可以选择,结合我国医疗、经济水平以及药物的可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的实际情况,对于二、三线医院及基层医生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2.进一步明确MDT多学科团队的构成和推荐“头颈部肿瘤诊疗总则”部分:由于头颈部肿瘤的诊疗需要兼顾肿瘤缓解、生存延长及生活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新版指南继续强调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强调包括外科、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在内的三大学科以及放射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部门,并强调MDT的治疗原则应当贯穿始终。
研究表明,和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相比,MDT 有助于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和改善治疗预后,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治疗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1][2]。
因此,针对“MDT学科构成”我们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
我们在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口腔科和康复科的参与,心理科由Ⅱ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Ⅲ级专家推荐。
3.立足中国实际,诊断原则更具针对性“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原则”部分:“影像诊断”部分的标题修改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其中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颈部B超;“病理学诊断”中主要增加了“EGFR免疫组化检测(针对鼻咽癌)”和“HPV DNA或RNA检测(针对口咽癌)”的Ⅱ级专家推荐;“根据组织形态学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对于“所有手术标本”都适用,是Ⅰ级专家推荐;原来Ⅱ级专家推荐中的“测量原发肿瘤侵袭深度(针对口腔癌)”调整为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的Ⅰ级专家推荐,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新增“原发灶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有无神经及脉管侵犯”、“切缘有无肿瘤、上皮中或重度异型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状态”为Ⅰ级专家推荐;2019版指南推荐口咽癌患者进行p16 的免疫组化检测作为替代指标以明确是否与HPV 感染相关,根据ASCO 和美国病理协会推荐采用≥70%作为阳性的界值[3] [4];2020版指南参考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更新为:当p16阳性细胞数≥70%、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且为中等至强阳性,并且组织学形态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时,应报告“HPV相关性(p16+)鳞状细胞癌”。
奥拉帕利—2020版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奥拉帕利 olaparib制剂与规格:片剂:100mg、150mg适应证: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合理用药要点:1.推荐剂量为每次300mg,每日2次,即每日总剂量为600mg,应在含铂化疗结束后的8周内开始本品治疗,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2.应整片吞服,不应咀嚼、压碎、溶解或掰断药片。
在进餐或空腹时均可服用。
3.如果患者漏服一剂药物,无需补服,仍按计划时间正常服用下一剂量,并不影响整体疗效。
4.患者应在既往抗肿瘤治疗引起的血液学毒性恢复之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应恢复至≤CTCAE 1级),才开始本品治疗。
在治疗最初的12个月内,推荐在基线进行全血细胞检测,随后每月监测一次,之后定期监测治疗期间出现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参数变化。
5.用药期间常见的各类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疲乏、食欲下降、关节痛、肌痛、味觉障碍和头痛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依次为恶心、疲乏和贫血,大多为1~2级不良反应,3~4级的贫血发生率为20%。
6.3~4级不良反应可通过剂量中断来管理。
待症状恢复至≤1级时,重新开始原剂量或减量治疗。
7.如果需要减量,推荐剂量减至每次250mg(1片150mg片剂,1片100mg片剂),每日两次,即每日总剂量为500mg。
如果需要进一步减量,则推荐剂量减至每次200mg(2片100mg片剂),每日两次,即每日总剂量为400mg。
8.不推荐本品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合并使用,如果必须合并使用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推荐将本品剂量减至100mg,每日2次,如果必须合并使用中效CYP3A抑制剂,推荐将本品剂量减至150mg,每日2次。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全文)2020 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发布会暨头颈部肿瘤精准/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于2020年7月12日在上海举行。
本次会议由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ECCO)主办,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协办。
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解读了2020年CSCO鼻咽癌指南更新和2020 CSCO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指南更新要点。
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WHO将鼻咽癌分为I型、II型和III型。
在流行地区,非角化癌超过95%,且与EBV病毒的感染相关,而在非流行病区,则I型鼻咽癌相对更常见。
影响鼻咽癌放化疗预后的高危因素有:N3或T4N2,转移灶大结节(至少一个结节>4cm)。
今年指南新增: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推荐原位杂交检测以确定与EBV感染有关(针对鼻咽癌)(I级专家推荐)。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对于T1N0期鼻咽癌患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对于T1N1/T2N0-1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顺铂(1B类证据);不适宜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
I期鼻咽癌(T1N0)应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模式。
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强烈推荐强调放疗(IMRT)。
II期鼻咽癌(T1N1/T2N0-1)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
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采用IMRT技术的单纯放疗对于中期鼻咽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中T2N1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提示似乎更应该同期联合化疗。
局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对于T1-2N2-3/T3-4任何N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1A类证据)、诱导化疗序贯放疗+顺铂(1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序贯辅助化疗(1B类证据);不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卡铂(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奈达铂(1B类证据)、放疗+奥沙利铂(1B类证据)、放疗+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2A类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颈部肿瘤用药
一、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50mg(10ml)/瓶
适应证:与放疗联合治疗EGFR基因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
合理用药要点:
1.首次给药应在放射治疗的第一天,并在放射治疗开始前完成。
之后每周给药一次,共8周,患者同时接受标准的放射治疗。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
3.尚未确定18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4.应由熟练掌握EGFR检测技术的专职人员进行EGFR表达水平的检验。
5.尼妥珠单抗冻融后抗体大部分活性将丧失,故在储存过程中严禁冷冻。
6.尼妥珠单抗配制的溶液在输液容器中2~8℃时,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可保持12小时,在室温下可保持8小时。
储存时间超过上述时间,不宜继续使用。
7.孕妇或没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妇女应慎用。
本品属于IgG1类抗体,由于人IgG1能够分泌至乳汁,建议哺乳期
妇女在本品治疗期间以及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0天内停止哺乳。
二、索拉非尼Sorafe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200mg
适应证: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的进展性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合理用药要点:
1.空腹给药,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若长期病情稳定,不需服用此类药物。
2.存在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可能需要暂停和/或减少索拉非尼剂量。
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4.对索拉非尼或本品任一非活性成分有严重过敏症状的患者禁用。
5.与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CYP3A4诱导剂联合应用时可导致索拉非尼的药物浓度降低;与新霉素联合应用可导致索拉非尼的暴露量下降。
三、纳武利尤单抗 Nivolu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40mg(4ml)/瓶、100mg(10ml)/瓶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治疗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且肿瘤PD-L1表达阳性(定义为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1%)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对于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且肿瘤PD-L1表达阳性(定义为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1%)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推荐给药方案为3mg/kg或240mg固定剂量,静脉注射,持续30分钟,每2周一次,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接受的毒性。
只要观察到临床获益,应继续本品治疗,直至患者不能耐受。
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例如最初几个月内肿瘤暂时增大或出现新的小病灶,随后肿瘤缩小)。
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根据个体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
2.纳武利尤单抗可引起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持续进行患者监测(至少至末次给药后5个月),因为不良反应可能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期间或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停止后的任何时间发生。
对于疑似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的评估以确认病因或排除其他病因。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
度,应暂停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
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疗法治疗不良反应,症状改善后,需至少1个月的时间逐渐减量至停药。
快速减量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恶化或复发。
如果虽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但仍恶化或无改善,则应增加非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不可重新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
若出现任何重度、复发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以及任何危及生命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必须永久停止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3.出现轻中度输液反应的患者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时应密切监测,并依照输液反应的治疗指南预防用药。
如果出现重度或危及生命的输液反应,必须停止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4.纳武利尤单抗有可能会经母体传输至发育中的胎儿。
不建议在妊娠期间、在不采用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女性中使用纳武利尤单抗,除非临床获益大于潜在风险。
应在最后一次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后至少5个月内采用有效避孕措施。
无法排除会对新生儿/婴儿造成风险,在考虑母乳喂养对孩子的益处以及治疗对妇女的益处后,必须做出是停止母乳喂养还是停止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决定。
5.尚未确立本品在18岁以下儿童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在老年人群中无需调整剂量。
6.轻或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数据有限。
轻或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没有对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进行本品的相关研究,重度(总胆红素>3倍ULN和任何AST)肝功能损伤患者必须慎用本品。
7.应避免在基线开始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四、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100mg(20ml)/瓶
适应证:本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与铂类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疾病。
合理用药要点:
1.本品必须在有抗肿瘤药物使用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结束后1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并必须配备复苏设备。
2.本品应储存在2~8℃,开启后应立即使用,禁止冷冻。
请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3.在首次滴注本品之前至少1小时,患者必须接受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预防用药。
建议在后续治疗中,每次使用本品前都给予患者上述预防用药。
4.所有适应证,本品每周给药一次。
初始剂量按体表面
积为400mg/㎡,之后每周给药剂量按体表面积为250mg/㎡。
5.本品与铂类化合物为基础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随后继续使用本品进行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化疗药物的使用必须在本品滴注结束1小时之后开始。
6.无论EGFR的表达状况如何,所有有效性终点均证实有临床获益。
尚无证据证实EGFR表达等相关标志物检测能预测本品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
7.EXTREME是一项纳入442例局部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多中心Ⅲ研究。
CHANGE2是一线治疗中国头颈部复发性和/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Ⅲ研究。
中国研究(CHANGE2)的有效性结果与全球研究(EXTREME)结果一致。
8.本品可使用输液泵、重力滴注或注射泵进行静脉给药。
首次给药应缓慢,滴注速度不得超过5mg/分钟。
建议滴注时间为120分钟,随后每周给药的滴注时间为60分钟,滴注速度不得超过10mg/分钟。
9.本品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反应,发生率约80%以上,约超过10%的患者发生低镁血症,10%以上患者发生轻到中度的输液反应,1%以上的患者会发生重度输液反应。
10.尚无儿童患者的用药经验,未确立本品在未满18岁患者中的有效性。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75岁以上患者的
用药经验有限。
11.本品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不会受种族、年龄、性别、肝肾状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仅对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过本品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