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持单位评价与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评估报告
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评估报告
1. 系统功能评估,对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系统的
完整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评估报告会分析系统是
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能够支持组织的业务流程,以及系统在日常
运行中是否出现过故障或安全漏洞等问题。
2. 使用效率评估,评估报告会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的响应速度、数据处理能力、用户界面友好程度等方面。
评估报告会关注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是否存在性能瓶颈,以及用
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等。
3. 资源利用评估,评估报告还会对信息化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
进行评估,包括系统的硬件资源利用率、软件许可证使用情况、系
统维护成本等方面。
评估报告会分析系统的运行成本是否合理,以
及系统的资源利用是否高效等问题。
4. 风险评估,评估报告会对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包括系统的数据安全性、网络安全性、系统漏洞和攻击风险等方面。
评估报告会分析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
风险防范措施。
5. 未来发展建议,评估报告最后会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对信息化系统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改进方向,包括系统升级优化、安全加固措施、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建议。
总之,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评估报告是对信息化系统全面评估的结果和建议,可以帮助组织或企业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从而提高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企业it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IT服务质量包括服务可用性、服 务可靠性、服务响应时间、服务 安全性等方面。
IT服务质量评价目的
01
02
03
提高IT服务质量
通过评价,发现IT服务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 改进,提高IT服务质量。
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评价,了解客户对IT 服务的满意度,及时调整 服务策略,提升客户满意 度。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IT服务质量评价, 企业可以了解客户对IT 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从 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
提升客户体验
针对客户反馈的问题, 企业可以及时改进服务 ,提升客户体验。
保持客户忠诚度
通过持续的IT服务质量 评价和改进,企业可以 保持客户忠诚度,提高 客户黏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错误处理时间
指系统在出现错误时,从 发现错误到解决问题所需 的时间。
投诉处理时间
指系统在收到用户投诉后 ,从处理投诉到解决问题 所需的时间。
保障性指标
系统安全性
衡量系统对用户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 障能力,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措施。
系统可维护性
系统可扩展性
指系统在面对业务增长或变化时,能 够灵活地进行扩展和调整的能力。
指系统在出现问题或需要升级时,能 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升级的能力。
03
IT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
利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技 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 点。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服务质 量和业务需求进行定量分析, 以更准确地评估服务质量。
基于统计的方法通常需要大量 的历史数据和完善的统计分析 工具。
企业it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其 应用
汇报人: 2023-12-21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是指在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评估。
以下是设计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时可能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
学习管理系统(LMS):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表现。
这包括在线作业、测验、讨论板参与等。
数字化测评工具:使用在线测评工具,如在线问卷、考试软件等,以获取学生在特定主题或技能方面的知识水平。
学习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远程监控:在远程教学环境中,通过远程监控工具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习进度和难点。
虚拟实验和模拟:利用虚拟实验和模拟软件,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室资源受限的情况下。
在线反馈和互动:提供实时的在线反馈机制,包括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个性化学习路径: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多维度评估:考虑多种评估方法,包括知识掌握水平、实际应用能力、沟通技能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
隐私和安全:确保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符合相关的隐私和安全法规,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
培训和支持: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问题。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需要兼顾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技术可行性和法规合规性等多个方面,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评价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017年(第九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
基于光纤技术的发电机保护工程设计及应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用 烟气冷凝式节能、节水、减排装置及系统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火力发电缺陷智能管理系统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 发电厂
大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运行优化及控制研 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 究 司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
李浩 李诗勇 杨永旭 陈昊 高鹏 尹玉娟 刘志清
李猷民、刘冬、马龙、高炜、陈大庆 施艳、薛静、张丽娟、谢荣斌、杨俊秋 施迎春、陈运忠、颜红得、党军朋、周 伟 黄祖荣、朱斌、黄冰、朱超、陈玮光 李志博、李淑侠、申国强、刘靖峰、王 坤泉 孙昭昌、吴寿山、刘鹏、魏振、关雪琳 张学凯、管荑、孟祥军、巩方波、冯飞 李勇、陈素红、许乃媛、赵泽菁、张杏 梅 李国昌、张琛、杨芮、何楠、车瑶 徐友刚、顾华、傅铭、陆敏安 胡梓锡、苑波、张郁、徐亚兵、张琳 班全、陈剑、朱江、梅振鹏、刘加喜 高运兴、师磊、刘继彦、侯燕文、聂莹 坤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智能电网用高强耐热大容量扩径母线的研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制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配置及检测技术研究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荡入等电位关键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 工器具的研制及应用 司 高海拔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及应用 SF6气室终端电缆小型化耐压试验装置的 研制 手持式输电线路覆冰摄影测量装置研制 220kV输电线路钢管杆标准化设计的研究 与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 司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 研究院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 究院
于乃海
19
20 21 22 23 24
石磊 沈晓峰 舒小雨 张革 赵建文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价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评估报告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评估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成效,以便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进行本次评估。
一、评估背景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加大了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投入。
目前,学校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了所有教室,在线教学平台和教育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评估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现状,评估其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依据和建议。
三、评估内容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的覆盖范围、带宽和稳定性。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等。
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等专用信息化教学场所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2、信息化教学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的频率和效果,如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
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况,包括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网络图书馆等。
信息化教学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3、信息化资源建设学校自主开发和引进的数字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课件、教案、试题库等。
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情况,是否能够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4、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包括操作技能、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学校开展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
5、信息化管理学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如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等。
信息化管理对学校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升作用。
本次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学生座谈会、数据分析等。
1、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问卷,分别从不同角度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和满意度。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码管地”建设思路与应用探讨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43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码管地 建设思路与应用探讨唐凌奇 (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湖南 株洲 412007)作者简介:唐凌奇(1977-),男,硕士学位,目前职称为注册测绘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系统研究㊂[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一码管地 建设㊂文章首先阐述了 一码管地 的建设思路与目标,介绍了 一码管地 应用的总体设计和实现方案,其总框架为 四梁四柱 ,即基础设施㊁数据资源㊁技术支持以及场景应用四个层级, 四柱 指的是法律法规㊁规范标准㊁组织保障以及安全保障四个体系;其中场景应用分置四个子应用,分别是 一码全息 一码智配 一码智办 以及 一码监管 ;旨在通过 一码管地 应用的建设,将促成 一窗受理㊁一网通办 自然资源业务办理目标的达成,为土地管理和用地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促进国土空间的合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优化政府服务,真正做到利民便企㊂[关键词] 一码管地 ;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思路[中图分类号]F 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3)20-143-03引言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稳步推进 放管服 改革,其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其中针对用地㊁用矿㊁用海审批以及不动产登记㊁政务公开等社会重点关注事项,明确提出要尽快达成 一窗受理㊁一网通办 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办事负担,提高办事效率㊂‘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 62号),再次强调了全面建设 一窗办事 平台的重要性,要求应用不动产单元代码 一码管地 ,达成 跨省通办 自然资源类事项㊂一码管地 的核心思想是从源头上为每块土地赋予唯一的编码,并将此码贯穿于土地的全生命周期内,建立起新型的地籍调查工作机制,以加强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内部业务联系及与外部工作的协同,实现 码上直办 ,大大便利了群众和企业㊂当前,浙江㊁江苏㊁安徽㊁青岛等部分省市已经启动了一码管地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效良好,充分释放了 土地码 在用地管理改革方面的红利㊂浙江宁波推出 一码管地 制度,将具有唯一性的地籍码赋予并贯穿于辖内各块土地,实现了跨系统业务互联互通,使得办事效率更加高效㊂随着探索的深入, 一码管地 的涉及方面㊁包含内容㊁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发展,逐步形成了集资源编码㊁流程审批㊁数据整合㊁项目监管㊁信息共享㊁决策辅助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新模式㊂然而,各地探索 一码管地 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用地管理存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难㊁项目全周期信息关联弱㊁审批智能化支撑不足,等等㊂对此,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搭建 一码管地 信息系统,以动态跟踪和全程监管土地管理㊁开发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土地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推进土地要素的集约高效利用㊂1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码管地 建设思路与目标1.1 建设目标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一码管地 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㊁开发和利用机制,通过物联网㊁云计算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加强土地信息的实时采集㊁处理和分析,以土地码贯穿 土地规划 用地审批 土地征用 土地储备 土地供给 土地使用 确权登记 土地管理 全流程,集成业务流与数据流,以 一码 实现对用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和全程监管,以及用地管理和监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简化群众与企业流程,让群众和企业遵循法律法规办事过程顺畅,提高用地管理效率和精度,以促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土地要素的循环流通,维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成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㊂1.2 建设思路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一码管地 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土地管理㊁开发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入手,以确保全程监管和动态跟踪的顺畅实现,其建设思路分四步,具体如下:第一步,数据治理㊂要建立统一的土地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土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㊂其中,数据管理包括对已有数据进行梳理㊁分析,制定数据标准规范,确定存在问题并形成清单,确定数据系统,制定治理成果的空间图形㊁属性等要求,形成覆盖土地登记㊁权属确认㊁土地交易和土地规划管理㊁土地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数据底图㊂第二步,赋码关联㊂需要对每块土地进行唯一的土地编码,以确保每块用地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㊂同时,设计关联模型,将土地编码与地块信息㊁用途规划㊁审批信息㊁供应信息㊁竣工验收信息等关联起来,形成全面的用地信息数据库㊂第三步,业务协同㊂需要对当前地籍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重新构建地籍管理业务流程体系,以实现标准化㊁协同化㊁一体系化的管理流程,打通用地规划选址㊁用地审批㊁土地征收㊁项目建设等全流程,建立完善的用地审批㊁供应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44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和竣工验收机制㊂用地审批应该根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和城市规划要求,严格控制用地规模㊁性质和用途等,尽可能简化审批流程,确保用地的合法性㊁规范性以及便捷性㊂用地供应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等因素,科学确定用地供应量和供应方式,避免用地过度和浪费㊂竣工验收应该根据用地规划和设计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状况㊁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㊂第四步,搭建应用㊂以核心业务开展为基础和以用地问题为导向,从实际需求出发,借助信息化技术,关联并集成国家各部门的业务,推动 一码管地 的跨部门跨省跨业务协同,搭建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㊂2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码管地 应用总体设计2.1 总体框架设计在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一码管地 应用设计上,应当遵循协同化㊁规范化㊁信息化的理念,面向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结合建设思路的四个步骤,以业务为导向㊁应用为核心㊁数据为驱动㊁技术为支撑,形成 四梁四柱 总体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㊂图1 一码管地 应用总体框架设计具体来看, 四梁 分别是基础设施㊁数据资源㊁技术支持以及场景应用四个层级, 四柱 分别是法律法规㊁规范标准㊁组织保障以及安全保障四个体系㊂基础设施层需要建立全面㊁准确的用地信息数据库,综合用地管理各项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创设应用环境;数据资源层需构建信息数据库,接入已有数据,纳入土地管理相关数据㊁区域内人口数据,创设完备数据库;在技术支持层需要综合运用智能化㊁数字化技术,满足 一码管地 应用的开发需求,同时需要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控制用地规模㊁性质和用途等,实现用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在场景应用层,构建 一码全息 一码智配 一码智办 一码监管 模块,实现 一码通 建设目标㊂2.2一码管地 应用模块2.2.1 一码全息一码全息 模块是在 一码管地 应用场景中,通过唯一的土地码实现对用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和全程监管,呈现出用地全息化的态势㊂ 一码全息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信息全息化㊂通过用地编码(土地码)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用地在空间维度上的全息化展示和管理,包括用地位置㊁用地面积㊁用地类型等信息的动态跟踪㊂二是审批流程全息化㊂通过用地编码与审批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用地审批流程的全息化管理,包括用地规划审批㊁建设用地批准㊁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审批情况记录和跟踪㊂三是监管信息全息化㊂通过用地编码与监管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用地监管信息的全息化管理,包括用地违法行为的查处㊁用地监测与预警㊁用地行为评价等方面的信息的全程跟踪和记录㊂四是数据资源全息化㊂通过对用地编码的全面应用,实现用地信息资源㊁审批信息资源㊁监管信息资源等各类数据资源的全息化整合和管理,促进数据共享和优化利用㊂2.2.2 一码智配一码智配 模块是在 一码管地 应用场景中,通过土地码集成各类土地要素流动信息,反映可用㊁可供㊁可配置的土地要素状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智能匹配和优化配置㊂ 一码智配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地需求智能匹配㊂通过对用地需求的全面了解和分析,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资源的智能匹配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需求方的用地需求,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㊂二是用地配置智能优化㊂通过对已有用地资源的全面掌握和深度挖掘,运用数据挖掘㊁模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配置方案的智能优化,提高用地配置的效率和精度,加强前期规划㊂三是用地利用智能升级㊂通过对已有用地资源的全面分析和评价,运用新兴技术如互联网㊁物联网㊁大数据等,实现对用地利用的智能升级,促进用地要素集约高效利用㊂四是用地管控智能提升㊂通过对用地管控信息的全面管理和智能分析,运用智能监控㊁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管理和监管的智能提升,同时根据找地企业的意向需求,进行智能化的供需匹配,引导企业进行用地选址并向企业明确各项手续,确保企业用地便捷化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㊂2.2.3 一码智办一码智办 模块是在 一码管地 应用场景中,通过土地码,对用地审批流程进行统筹优化,强化用地审批与项目审批㊁水土保持㊁林地审批等跨层级㊁跨部门㊁跨地域㊁跨系统业务的协同,实现 批 办 查 一码通㊂ 一码智办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审批流程㊂通过对用地审批流程的全面了解和分析,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审批流程的智能化设计和优化,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㊂二是电子化审批管理㊂通过建立电子审批系统,实现对用地审批信息的全面管理和监管,提高审批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㊂三是智能监管系统㊂通过建立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对用地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提高监管效果和效率,保障用地规范利用和可持续发展㊂四是智能风险预警㊂通过运用数据挖掘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审批和管理风险的智能预警和控制,提高用地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㊂2.2.4 一码监管一码监管 是指通过土地码实现对用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即贯穿空间规划㊁项目策划㊁用地审批㊁建设监管㊁竣工验收等环节,集成土地利用㊁项目产出㊁就业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45保㊁人口经济等多项信息,精准生成土地效益,识别企业效益,进而推动低效企业的改革进步㊂具体来说, 一码监管 包括码上监管和码上执法㊂其中,码上监管一是对用地资源档案监管㊂通过用地编码实现对用地资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包括用地基本情况㊁审批㊁供应㊁使用㊁变更等信息的全面归档和管理,实现用地资源信息的全面透明和可追溯㊂二是智能化用地监管㊂通过建立智能化用地监管系统,实现对用地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包括对用地开发㊁建设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用地资源的合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㊂三是数据化用地监测㊂通过运用遥感㊁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资源的数据化监测和分析,包括对用地利用方式㊁土地利用现状㊁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为用地监管提供数据支撑㊂四是风险化用地预警㊂通过运用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资源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包括对违法用地㊁超标用地㊁资源枯竭等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确保用地资源的安全利用㊂码上执法是通过 土地码 所关联的用地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依托 互联网+ 网络信息技术,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识别㊁预警,从而为执法提供依据和指导㊂结束语一码管地 应用的建设,立足于 土地规划 用地审批 土地征用 土地储备 土地供给 土地使用 确权登记 土地管理 土地全生命周期,以业务为核心㊁问题为导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用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监管,促进用地资源的合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㊂但 一码管地 应用的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长效的系统工程,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㊂相信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一码管地 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如三维全空间㊁智能化及智慧决策发展,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国土空间资源管理实现高效化㊁集约化㊁数字化作出贡献㊂参考文献[1] 乔思伟.一码管地:土地管理辟新境[J ].自然资源资讯,2020(16):45-46.[2] 郑建军.绍兴市上虞区创新实施 一码管地 构建自然资源管理 数字图景 [J ].浙江国土资源,2021(5):42-44.[3] [1]彭涛,朱向晖,束邱恺,等.基于土地全生命周期的 一码管地 关联模型[J ].测绘标准化,2022,38(02):57-61.[4] 周丹,徐德军,张欢,等.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一码管地 建设思路与应用探讨[J ].规划师,2022,38(08):106-110.[5] 彭涛,朱向晖,束邱恺,等.基于土地全生命周期的 一码管地 关联模型[J ].测绘标准化,2022,38(02):57-61.(上接第142页)6.4 培育市场主体,提升质量检测能力水平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参与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质量检测市场;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采取并购㊁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㊁扩大规模;鼓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等㊂二是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检测机构,带动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㊂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㊂但由于我国建筑市场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市场竞争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建筑检测市场混乱㊁无序竞争的局面㊂因此,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是规范检测市场㊁维护检测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㊂当前,应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作用,通过加强政府监管㊁强化行业自律㊁健全市场机制和培育检测市场主体等手段,尽快完善和落实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同时加大对不诚信企业的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测机构和人员实施联合惩戒㊂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各类检测机构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检测服务水平㊂参考文献[1] 规范检测市场秩序,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解读[J ].广西城镇建设,2023(03):23-28.[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07):31-36.[3] 规范检测市场秩序,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解读[J ].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03):48-50.[4] 林飞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1):133-135.[5] 郑梅.无损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22,41(28):153-155.[6] 柯常伟,戴宁,翁利侠,等.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存证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 ].工程质量,2022,40(02):66-70.[7] 陈景忠,梁艳玲.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属性分析及其管理对策[J ].工程质量,2021,39(06):1-4.[8]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N ].东莞日报,2021-03-15(B 0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能源管理系统
谢谢观看
2、故障处理子系统
故障处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分级报警(按轻、重故障分类);信息记录和归档(按类别);故障基本 分析(时序记录分析、在线查询等);故障分析专家系统等。
监测计量
监测计量
(1)高压回路或低压进线回路选KESP1仪表
监测仪表
该表为电能质量分析仪表,主要功能有:LCD显示、全电参量测量(U、I、P、Q、PF、F、S);四象限电能 计量、复费率电能统计;THDu,THDi、2-31次各次谐波分量;电压波峰系数、波形因子、电流K系数、电压与电 流不平衡度计算;电电压电流正、负、零序分量(含负序电流)测量;4DI+3DO(DO3做过压、欠压、过流、不平 衡报警);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或DL/T645规约。外形尺寸:120×120mm,开孔尺寸:108×108mm。适 用于高压重要回路或低压进线柜。
解决方案
系统结构
方案设计
系统功能
方案设计
能源数据包括三种:能源供给状态数据、能源供给整点数据、能源供给累加数据,每种数据都有不同的应用 范围。而能源供给状态数据是所有数据的基础,其它两种数据是通过仪器、仪表、手工录入或计算程序得到,是 其它应用系统需要的关键数据。因此,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就是在撷取能源供给状态数据的同时,能将其它应用 程序需要的关键数据分检出来,主动发送到各应用程序,满足各部门的办公、处理需要,在监测的同时,满足结 算、决策系统体系结构,对建筑的电力、燃气、水等各分类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处理, 并分析建筑能耗状况,实现建筑节能应用等。
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 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并将企业的能源消费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部 门车间,使节能工作责任明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TG
TG/XX202-2015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全面提高铁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铁路公司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及控制系统(以下统称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网络和系统。
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入侵、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第四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主动防御、综合防范、分级保护、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目标和措施第五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目标是通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业务应用连续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支撑总公司业务发展。
第六条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
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信息安全工作流程等。
技术保障体系包括应用安全架构、安全服务架构、基础设施安全架构等。
运维保障体系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监控、事件管理、变更管理等。
第七条全面推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通过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识别安全风险、完善风险管控流程、强化风险应急处置,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第八条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按照集中指导、属地管理原则,在总公司统一指导下,各单位分别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
第九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应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条总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网络安全工作,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规与政策,对总公司网络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关于印发《民用卫星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防科⼯局、国家航天局关于印发《民⽤卫星⼯程管理暂⾏办法》的通知教育部、中科院,各有关卫星⽤户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集团公司、中国电⼦科技集团公司,⼯业和信息化部所属⾼校:为加强和规范民⽤卫星⼯程组织管理,落实国务院《国家民⽤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国办发[2015]39号)要求,国防科⼯局、国家航天局组织制定了《民⽤卫星⼯程管理暂⾏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并及时转发所属相关单位。
特此通知。
国防科⼯局国家航天局2016年8⽉23⽇民⽤卫星⼯程管理暂⾏办法第⼀章总则第⼀条为规范民⽤卫星⼯程管理,加强航天⾏业监管,落实国务院《国家民⽤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要求,充分发挥卫星⼯程的投资和应⽤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适⽤于全部或部分使⽤中央财政资⾦,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项的民⽤科研卫星、业务卫星等⼯程项⽬。
第三条遵循科学公正、规范⾼效、权责清晰、注重实效原则,加强过程控制和⾥程碑考核,统⼀研制建设流程、质量监督管理和标准规范体系,实现空间和地⾯资源健康协调发展。
第四条民⽤卫星⼯程⼀般由卫星系统、运载⽕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系统、应⽤系统等六⼤系统组成,⼀般分为⽴项论证、⽅案、初样、正样、在轨测试交付与总结评价等阶段。
技术成熟度较⾼的卫星⼯程,可简化相应研制流程。
第五条民⽤卫星⼯程管理指从论证到卫星退役全过程有关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综合论证、⼯程⽴项、总体设计、系统协调、研制⽣产、发射测控、在轨测试、交付运⾏、总结评价、离轨处置等。
第⼆章⼯程组织管理第六条国防科⼯局会同国家有关综合部门、⽤户部门、研制建设部门和发射测控部门,建⽴民⽤卫星⼯程管理部门间协调机制。
国防科⼯局负责卫星⼯程组织管理和⼤总体协调,根据需要明确⼯程⼤总体⽀撑单位,具体承担实施⽅案优化、⼯程研制建设组织和跨部门、跨系统事项的组织协调。
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
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信息化系统评价是对一个组织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结果可以为组织或企业提供改进信息化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将从系统架构、功能需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六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的介绍。
1.系统架构评价系统架构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进行评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方面。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等指标,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设计,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发展和扩展能力。
2.功能需求评价功能需求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进行评估,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数据管理、报表生成、流程管理等方面。
评价要考虑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功能是否完善等,确保系统能够支持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
3.性能评价性能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发能力、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要考虑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在用户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仍能够正常运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4.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包括系统的故障率、恢复能力、备份与恢复策略等方面。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恢复性,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不丢失,避免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5.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安全、用户身份识别与验证、权限控制、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数据和用户信息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保护用户的信息和企业的利益。
6.可维护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可操作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确保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升级,减少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
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1.系统功能评价:对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价是评价系统性能的基础。
需要评估系统是否满足企业、组织的业务需求,系统的功能是否齐全、稳定、可靠。
评价时可以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使用测试和功能测试,检验系统是否能够准确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2.用户体验评价:用户体验是衡量一个信息化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需要评估系统的易用性、用户界面设计、操作流程、响应速度等方面。
可以通过用户体验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的反馈,分析用户的满意度和需求,以确定系统的用户体验是否良好。
3.系统性能评价:系统性能评价主要包括系统的响应速度、处理能力、稳定性等方面。
可以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监测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吞吐量、响应时间等指标,以确定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4.安全性评价: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是保障系统数据安全的重要方面。
需要评估系统的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安全防护等措施是否健全,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可以进行安全性测试、漏洞扫描等方式,评估系统的安全性能和风险。
5.成本效益评价:信息化系统的成本效益评价是评估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需要评估系统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系统带来的效益和回报。
可以通过成本收益分析、ROI(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评价系统的成本效益,以确定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上述方面的评价,评价时还可以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技术支持等方面。
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综合考虑不同维度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信息化系统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考虑系统的功能、用户体验、性能、安全性、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判断,才能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信息化系统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企业、组织的信息化水平。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全面提高铁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铁路公司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及控制系统(以下统称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网络和统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入侵、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第四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主动防御、综合防范、分级保护、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目标和措施第五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目标是通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业务应用连续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支撑总公司业务发展。
第六条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
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信息安全工作流程等。
技术保障体系包括应用安全架构、安全服务架构、基础设施安全架构等。
运维保障体系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监控、事件管理、变更管理等。
第七条全面推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通过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识别安全风险、完善风险管控流程、强化风险应急处置,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第八条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按照集中指导、属地管理原则,在总公司统一指导下,各单位分别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
第九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应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条总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网络安全工作,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规与政策,对总公司网络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信息化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管理办法
信息化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管理办法1 目的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公司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和建立投资回报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评估投资决策的重要机制。
为评估 XXXXXXX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XX”)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果,防范投资风险,特制定本细则。
2 合用范围本办法合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
3 定义3.1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是指项目单位,在完成项目建设程序、验收合格并投入运行,经半年到一年的运行考核后,对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各项指标上产生的效果及其影响,与项目立项时的目标值进行对照分析所得出的综合评价。
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编制项目评估报告(附件一)。
3.2 评估项目是指列入 XXXXXXX 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及预算内的信息化科研项目和技改项目。
3.3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主要依据是指经公司批准的立项书及其可研报告(方案)、立项文件中设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上线运行后的各项考核结果,以及用户反馈意见作为评价依据。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客观、实用”的原则。
4 管理职责4.1 公司领导负责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的终审结论。
4.2 信息部4.2.1 负责公司信息化项目归口管理,负责本办法的制 (修) 订。
4.2.2 负责组织或者委托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工作,负责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审(复)核,提出审核意见报公司终审,负责终审意见的跟踪和检查。
4.2.3 负责总部和子公司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备案和归档。
4.3 财务部负责信息化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工作中的经济效益评审、技术经济分析对照,以及对生产经营及财务相关数据和指标的复核。
4.4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信息化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工作中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成本降低相关数据和指标的分析和复核。
5 管理流程5.1 评估组织5.1.1 (关键控制活动)项目评估责任单位根据实施效果评估项目的范围和投资规模组织评估组。
智能制造应用案例
7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智能制造应用
6)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在数字化工厂内部涵盖产品制造及装配前 期评估、工 艺设计、工艺仿真、工厂布局模拟、虚拟产线运行、工艺信 息发布到制造运营管理;
29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智能制造应用
30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智能制造应用
31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智能制造应用
32
智能制造基能制造应用
34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三、浪潮集团
应用三: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信息化 (数字化)方案
智能制造应用
浪潮集团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 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系 统与技术、软件与服务、半导体三大 产业群组,为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 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满足政府 与企业信息化需求,位列2014年中国 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第10位,综合实力 位居中国IT企业前两位、中国自主品牌 软件厂商第一位、中国自主品牌IT服务 商第二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 强第三位。
(9)工艺设计仿真:支持通过工艺仿真进行工艺验证和优化。零件 加工仿真主要是数控加工仿真和虚拟机床仿真、装配产品仿真、人机工程 仿真等;
8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智能制造应用
(10)三维下厂:基于Web的在线作业指导,直接从 Teamcenter 服务器获 取工艺内容,展示内容包括工艺结构、工序流程图(定义了工序/工步的串 行并 行)、操作描述、零组件配套表、工艺资源和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包 含对应的工序组合视图; (11)车间布局及物流优化:建立三维数字化车间或工厂的资源布局,包 括工厂中所用的各种资源,通过三维工厂设计能清晰的明了工厂设计、布 局与安装过程;具备物流优化,产线评估能力,验证安装操作可达性,装 配过程路径分析,物料搬运过程模拟等仿真; (12)虚拟试运行调试:提供虚拟工厂模型同真实的工厂控制器(如 PLC 和 HMI)进行连接,以致来自不同领域的工程师(如设计和控制)使用公 共模型进行 一起工作,在物理实施完成前,PLC 编程可以虚拟进行测试, 达到生产线 的虚拟验证和提前测试能力。工艺知识库:经过验证的典型工 艺知识积累,建立典型零件普通加工、NC加工、铸造、锻造、热表、装配 、试车、检验工艺知识库;
解读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两会”发布了2012年公司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
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是“两个转变”的核心内容。
当前,国家电网进入发展新阶段,对提高大电网驾驭能力,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面向未来,公司确定了“两个一流”的愿景,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深化“两个转变”,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实现“两个一流”的必由之路。
大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遵循电力发展客观规律,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建立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实施电网运行核心业务集约运作,实现公司运营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加快建成适应“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2年是进一步深化“三集”管理、全面推进“五大”体系建设非常关键的一年。
各部门、各单位要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各项业务的管理运作模式,持续推进和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建设大规划体系,就是要全面落实“四化”管理要求,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建立公司统一规划、各专业相互协调、各类规划计划有机衔接的一体化规划计划管理体系,实施全公司规划、计划集中管理和统一编制,建立包含各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各电压等级的统一规划体系。
全面推进大规划体系建设,要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规划设计人才队伍;加强规划设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规划设计理念,完善规划设计手段,统一分析模型和计算软件;加强大规划体系标准制度建设,制定和修编规划计划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统一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建立规划滚动调整机制和计划闭环管控机制,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两大支柱。
信息化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工业化则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手工劳动转化为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过程。
这两者的融合是当前管理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是一种用来评估和指导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方面的水平的指南。
它旨在帮助企业明确当前自身的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并提供实施方案和建议。
一、评定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程度、技术应用的创新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组织协调与效能提升以及企业发展的成果。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程度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的投入与实施情况。
这包括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装置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方面的投资和配置情况。
技术应用的创新度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是否能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的能力。
这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
组织协调与效能提升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过程中能否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和协调,以及组织运行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企业发展的成果是评价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包括企业在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二、评定分级指南根据企业在以上方面的表现,可以将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级:领先水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二级:比较先进水平,具有较为先进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三级:基本水平,具有较为基本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四级:较低水平,具有较为落后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三、指导意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在以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1. 指导企业发展方向:通过评定分级指南,企业可以明确自身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引。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在企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MIS的定义、作用,以及它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
通过对MIS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MIS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评估其效果。
一、MIS的定义和作用MIS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有机结合的系统,旨在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来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它提供了一个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平台,使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情况、市场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
MIS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可以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二、MIS在企业中的应用1. 数据管理和分析:MIS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供应链的运作状况。
基于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2. 决策支持:MIS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数据、销售数据、人力资源等。
管理层可以通过MIS系统分析这些数据,帮助他们做出战略性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运营管理:MIS可以自动化管理企业的各个功能部门,如采购、生产、财务等,提高运营效率和准确性。
比如,采购部门可以通过MIS系统及时了解库存情况,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4. 客户关系管理:MIS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跟踪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MIS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忠诚度,提高销售额。
三、MIS的效果评估MIS的应用效果评估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助于企业评估MIS系统是否真正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MIS效果评估方法:1. 数据准确性评估:通过对MIS系统输出的数据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发现数据存在错误或不一致,就需要对MIS系统进行修复和优化。
2. 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对MIS系统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衡量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根据《XXXX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实施、验收以及项目后评估。
(一)信息化项目需求部门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调研、需求收集、技术研究、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见附件1)。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见附件2)。
信息化建设需求部门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确定一个牵头部门进行立项申报。
各子分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报公司企业管理部备案。
(三)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硬件、软件和服务等采购,必须按公司集中采购流程执行。
(四)在信息化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中,信息化建设需求部门应明确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小组,制定项目目标和进度计划。
各单位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项目的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需求部门负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管控。
(五)信息化项目在研发和实施过程中,如需要对项目范围、技术方案、功能要求和项目资金做调整修改的,应填写变更申请表(见附件3),报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实施。
(六)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信息化建设需求单位组织项目功能验收,验收通过后才能上线试运行。
试运行前,信息化建设需求单位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联合组织开展项目培训工作。
(七)重大信息化项目在验收前应委托监理或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对系统代码和设计文档的一致性、接口规格说明之间的一致性(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和功能需求的一致性、功能需求和测试描述的一致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进行全面测试。
(八)信息化项目必须在正式投入运行半年及以上时间才可启动项目最终验收程序。
项目最终验收应以招标文件、合同、需求确认文件及补充合同为依据。
(九)信息化项目正式投入运行一年后,信息化需求单位组织对项目产生的经济价值、管理效用及社会价值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公司企业管理部备案。
科技信息部部门职责(四篇)
科技信息部部门职责一、拟定和执行公司的信息化战略。
二、负责组织公司信息化系统相关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制订、补充、修改、检查并组织考核。
三、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和升级。
四、负责公司现行的erp管理系统的协调开发、实施、培训与运行管理。
五、负责厂内监控、程控电话、楼宇自动化、led屏幕的安装、调试、运行、协调与管理。
六、负责公司外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研究,供公司领导决策参考,参与公司专用管理标准和制度的制订。
七、负责公司内、外网网站的设计、建设、发布及推广。
八、负责协助宣传部门宣传工作,协助相关信息采集、发布、编辑、宣传等工作。
九、负责控制信息设备预算,组织公司相关it设备(电脑、打印机、耗材等)的选型、预算、采购、维护、验收、发放、报废、调配和资料登记归档。
十、负责制订公司计算机开发应用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引进,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十一、负责公司信息系统、erp系统相关软件、硬件的维护和升级等日常工作。
十二、负责公司网络建设及信息安全的管理,软硬件资产管理、行为管理、网络访问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补丁管理、对各类网络违规行为的审计。
十三、负责公司信息系统机房的规划、建设、管理、巡检。
十四、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组织信息化系统的培训、咨询工作。
十五、负责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设施相关档案的管理。
科技信息部部门职责(二)为提高我矿整体的经济效益,全面实施节能环保技改示范项目,矿井生产能耗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节能降耗理念得到全面落实;为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新路子奠定深厚根基。
建立节能技术资料及台帐,指导生产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努力实现零排放;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负责公司环境保护的监测、监督、指导工作;负责公司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环保验收工作,以及对外环保资料的申报;负责公司环保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制定应急预案,拿出整改措施及处理意见;负责公司环保考核工作,建立有关环保台帐,对环保资料、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负责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实施,积极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并取得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持单位评价与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08T18:06:10.8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作者:王旭东
[导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项目管控工作的研究现状,在充分分析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orkflow技术和优化系统权限及模块划分
(山西晋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项目管控工作的研究现状,在充分分析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orkflow技术和优化系统权限及模块划分,完善了应用系统管理流程和“双经理”管理模式,提高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及其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水平,有效保障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实现信息化项目“建转运”工作的平滑过渡。
为实际的信息化管控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关键词:workflow;模块划分;信息项目管理流
1、项目概述
2017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围绕“优架构、重协同、强创新、保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支撑智能电网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新发展。
面对信息项目多、涉及面广、规范化要求高的管理现状,信息化项目的数量增加及实施厂商的人员增多,导致项目管理混乱、项目中职责不明确、问题处理不及时、问题反馈不通畅、文档资料共享不足、项目实施进度延期等日常管理的一些问题。
面对信息项目多、涉及面广、规范化要求高的管理现状,通过人工的管理方式无法真实的展现信息化项目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信息化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项目管理需求分析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论文作者创新地提出设置信息化双经理制。
针对所有在建、续建工程,在信息化建设部门设置管控经理,负责项目建设整体管控,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按时上线;在信息化运行部门设置技术经理(运维负责人),负责技术方案及部署方案的评审,硬件环境准备,上线试运行等工作。
“双经理”管理职责及对应系统功能点如下表所示:
3、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系统需求分析后,提出了本系统的架构处理流程:
在web页面层,就是在表示层中,首先通过JSP页面实现交互界面,负责传送请求(Request)和接收响应(Response),然后Struts 根据配置文件(struts.xml)将ActionServlet接收到的Request委派给相应的Action处理。
在业务层中,管理服务组件的 Spring IoC容器负责向Action提供业务模型(Model)组件和该组件的协作对象数据处理(DAO)组件完成业务逻辑,并提供事务处理、缓冲池等容器组件以提升系统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而在持久层中,Hibernate在关系型数据库和Java对象之间做了一个自动映射,使得程序员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Hibernate的对象化映射和数据库交互,处理DAO组件请求的数据,并返回处理结果。
4、项目功能概述
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持单位评价与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从项目立项、项目进度、项目资料共享、费用支出、项目汇报、项目成果等一系列项目流程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同时兼顾协同办公功能,实现日常管理,信息发布,数据整理、分析,统计报表图表制作等,为工作决策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以达到高效、高质、低成本完成信息项目管理的目的。
系统共包括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信息发布、资料中心、项目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日常管理等8大模块。
最终建成的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持单位评价与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从厂商管理、项目实施、项目资料上传、付款等一系列项目流程对信息化项目进行了规范化、流程化管理,能实现数据记录与整理、数据分析、统计图表制作等,为工作决策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信息化项目完成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分析厂商现场人员管理规范化、信息系统所涉及文档上传及时性、规范性和系统建设中问题解决的时效性,为信息化系统涉及厂商的有效评价和管控提供支撑,使信息化系统建设决策方式从“业务经验驱动”向“数据量化驱动”转型,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控制水平。
5、成果应用及效益
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持单位评价与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系统根据国网公司、省公司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管理的现场实际情况,参考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行针对现场项目管理使用的辅助决策支持。
本系统于投入运行后,系统功能运行良好。
最终建成的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持单位评价与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从项目实施、项目资料上传、项目付款情况、厂商人员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流程对信息化项目进行了规范化、流程化管理,能实现数据记录与整理、统计图表制作等,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工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信息化项目完成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