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PPT课件人教部编版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链接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wk.baidu.com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 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 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 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 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比喻恰 当、表意明确即可)
新课导入
作者名片
卞之琳 (1910-2000), 江苏海门人,诗人(“汉园 三诗人”之一)、翻译家。 曾是徐志摩的学生,被公认 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 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 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 《慰劳信集》《雕虫纪历》, 合集《汉园集》等。
作者名片
戴望舒 (1905—1950),原名 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 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 的岁月》等。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 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 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 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 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 系。
精读细研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具 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 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 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 现。
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
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答案:(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②不耻下问 请教
新课导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 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 代女性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 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 学洛神”。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 死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 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长途 放一束红山茶 在漫漫里等待 卧听海涛闲话
思念亡友
随堂检测
寂寞( jì )
卧听( wò)
闲话(xián )
口占: 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提升进阶
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细研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 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精读细研
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 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 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 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 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精读细研
③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 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 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 画面剪合,构思巧妙。
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面之间又产生了微 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 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 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 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课堂小结
2. 含蓄蕴藉,哲理丰富。
课堂小结
《月夜》 2. 意境清新,含而不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四行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 的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 境氛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月夜
霜风——吹(寒冷) 月光——照(明朗)
性格独立不倚与坚强果敢
我、树——并排立(思想独立) 追求独立自由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窗、月、梦这几个 典型意象,通过诗人的调度和安排,让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产 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 素描,阐释了诗人智慧思考所获得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宇宙 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世 间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 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 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 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断章
排立(pái )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 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 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 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 “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 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 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 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 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 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 二一二)”常规。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 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 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 相关,“桥上”“楼上”这两 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 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精读细研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 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 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 寻味。
整体感知
诗歌赏析
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 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楼”“明月”“窗子”。
精读细研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 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 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精读细研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月夜》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 缩,这首诗表现了表现了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 追求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与人格。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月夜》 1. 白话写成,精粹凝练。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 话写成,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练, 具有新诗之美。
整体感知
品析《月夜》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
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 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 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 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
精读细研
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人天永 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 免寂寞,而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 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精读细研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 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 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之 一。
精读细研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 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 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 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精读细研
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
哲理一: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 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精读细研
冬夜的“霜风”“月光”代表着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中国半 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 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 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 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
短 诗 五 首
新课导入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 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 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 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 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吧。
字词检查
寂寞( jì )
卧听( wò)
闲话(xián )
口占: 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精读细研 朗读诗歌,体会诗句的情感。
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 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 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 诚挚。
随堂检测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A.一二两句通过写霜风、月光,创设了一个凄冷的恶劣环境。 B.三四两句是写“我”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决不依附别人而生存。 C.全诗暗示出面对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我”要不屈不 挠,保持独立的个性。 D.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 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 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 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字词检查
装饰( shì )
风景( jǐng )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提升进阶
【我阅读 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
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萧红墓畔口占》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 谒萧红墓的经历和感想,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 怀念之情。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语言质朴,含义深刻。
本诗虽曰“口占”,却是精心构思的。语言朴 素、洗练,明白如话,却又把“我”“你”的 形象勾画得清楚明白,另外结合当时身处敌占 区的黑暗中的背景,诗句中又充满了各种复杂 的内蕴和暗示意义。
提升进阶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 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背景链接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 《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 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 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 标志。
字词检查 霜风(shuāng)
作者名片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诗人、书法 家,中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早年留学日本 ,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但后来长期写作 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 收入《秋明集》,《月夜》《三弦》一直是人们 称道的好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