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重点整理-十九不失人情论
不失人情论
神即飘扬。
今译:有怕补的人,人参、白术刚接触嘴唇,心口先感阻塞;有怕 攻的人,硝石、大黄才进入口中,精神即先涣散。
返回主页 返回
执有据之论,病情未必相符。 兴无本之言,医理何曾梦见?
旁 人 之 情
操是非之柄,是同我、非异己。 执肤浅之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难抗尊贵执言、难回密戚偏见。 以意气私厚而荐 庸浅偶效而荐 信其利口而荐 食其酬报而荐
返回主页
医人之情 便佞:巧言善辩, 阿谀奉迎。
修好:笼络。 阿谄:阿谀奉迎。
浸润:谗言。 必:肯定。
親知,或修好僮僕,或求營上薦, 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有腹 無藏墨,危言神授,目不識丁,假 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 問、切,漫不關心;枳、朴、歸、 芩,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 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 性成,排擠爲事,陽若同心,陰爲 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 妒之流也。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 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 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
不失情人论原文和翻译
不失情人论原文和翻译不失情人论原文和翻译不失人情论是李中梓选取张介宾《类经·脉色类》为《方盛衰论》中“不失人情”句所加按语,加工修改而成,是学习《素问》的一篇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不失情人论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失情人论原文和翻译原文: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忧戛乎难之矣。
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日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
阳藏者宜凉,阴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
此藏气之不同也。
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
此好恶之不同也。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
此交际之不同也。
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
此调治之不同也。
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
此无主之为害也。
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
此过慎之为害也。
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
此得失之为害也。
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
此缓急之为害也。
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
此成心之为害也。
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
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
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至於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山,而医理何曾梦见?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本孰标谁知?或尊贵执言难抗,或密戚偏见难回。
又若荐医,动关生死。
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有食其酬报而荐者,甚至薰犹不辨,妄肆晶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凤叮作鹄,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不失人情论
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1]:“不失人情。
”未曾不瞿然起[2],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3]!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4],然戞戞乎难之矣[5]。
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1] 方盛衰论:为《内经·素问》第八十篇的篇名。
殿:行军走在最后,这里引申为镇篇的警句。
[2] 瞿(jù巨)然:惊视貌,引申为震惊的样子。
[3] 喟(kuì愧)然:感慨的样子。
轩岐:轩辕黄帝和岐伯。
[4] 亟(jí急):迫切。
[5] 戞(jiá颊)戞:困难的样子。
戞,“戛”的异体字。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
阳藏者宜凉[1],阴藏者宜热[2];耐毒者缓剂无功[3],不耐毒者峻剂有害。
此藏气之不同也。
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4],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5]。
此好恶之不同也。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6]。
此交际之不同也[7]。
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8],怀抱可知[9]。
此调治之不同也[10]。
有良言甫信[11],谬说更新[12],多歧亡羊[13],终成画饼[14]。
此无主之为害也[15]。
有最畏出奇[16],惟求稳当,车薪杯水[17],难免败亡。
此过慎之为害也。
有境遇不偶[18],营求未遂[19],深情牵挂[20],良药难医。
此得失之为害也[21]。
有性急者遭迟病[22],更医而致杂投[23];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24]。
此缓急之为害也。
有参术沾唇惧补[25],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卽飘扬。
此成心之为害也[26]。
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
不知自古神圣[27],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
且如气口脉盛[28],则知伤食,至於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1] 阳藏:即“阳脏”,指脏腑阳气偏盛。
中医医古文课件-不失人情论
知道吗?这些都是病人的常有的心理活动,医生不可不明察啊。
所谓旁人的心理常情,有的抓住似乎有依据的论点,但是跟病 情未必符合;有的说出无根基的言语,对于医理哪里曾经梦见?有 的掌握决定是非的权力,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就认为它正确,与自己 不同的看法便认为它错误,但是没有人能辨别真对真错;有的抱着 肤浅的看法,头痛的病治头,脚痛的病疗脚,但是谁知道哪个是本, 哪个是标呢?有时有权势的人的偏执言语不能违抗;有时亲近的人 片面的看法难以扭转。又如推荐医生,往往关系到病人的生死。有 因志趣相投私交深厚而推荐的;有的医术低劣,因偶然取效而被推 荐的;有因医生能言善辩而误信推荐的,有因接受医生的酬谢而推 荐的。甚至好坏不辨,胡乱地评论。赞誉某医生,那么像跖那样的 大盗可以吹捧成像舜那样的圣人;诋毁某医生,那么像凤凰那样的 美鸟可以诬蔑为像猫头鹰那样的恶鸟。致使有高明技术的医生愤怒 地离开,使患危重疾病的人徒然地等待死亡。这些都是旁人的心理 之情,不可不明察啊。
今译:如果病在危险而又有疑难的阶段,连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决定, 须极其仔细慎重,还有希望治愈,这班人贪图功劳,随意地用药, 等到疾病恶化,便推卸责任,掩饰自己。
返回主页 返回
整篇翻译
我每当阅读《内经》到《方盛衰论》这一篇文章,看到它后面 的‚不失人情‛这句话,没有一次不震惊地起立,叹服黄帝、岐伯 能洞察人心之深刻啊!不要忽略人之常情,是医生非常迫切的事, 但是很难啊!大约人情这类东西有三种:第一是病人的常情,第二 是旁人的常情,第三是医生的常情。 所谓病人的心理常情,五脏各有偏热偏寒的症状,七情各有过 盛的表现。阳盛的体质适宜凉剂,阴盛的体质适宜热剂;耐受药物 毒性的人,用性味缓和的方剂治疗没有效果,不耐受药物毒性的人, 用性味猛烈的方剂治疗就有危害。这是五脏之气的不同。人们对于 动静和饮食各有爱好和厌恶,爱听吉利话的人,对他直言陈述疾病 的严重性就被责怪;性情多忧虑的人,对他说安慰的话就被认为是 隐瞒真情;不相信别人的人,诚恳的劝告难被奉行;多疑的人,深 切入理的言语反被猜疑。这是爱好和厌恶的不同。富有的人多任性, 因而就不遵守医生的告诫,有权势的人多自尊,便骄横放
医古文讲读课文重点句子
《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译文〕旅舍的客人长桑先生到来,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招待他。
长桑先生也知道扁鹊不是寻常的人。
来往十多年,才招呼扁鹊私下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1.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2.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宥之。
”〔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
”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
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不失人情论》
比如寸口脉盛,就知道伤食,至于什么时候受伤,被什么 食物伤害,难道能够只凭脉诊知道吗?这些都是病人的常 有的心理活动,医生不可不明察啊。 所谓旁人的心理常情,有的抓住似乎有依据的论点, 但是跟病情未必符合;有的说出无根基的言语,对于医理 哪里曾经梦见?有的掌握决定是非的权力,与自己相同的 意见就认为它正确,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便认为它错误,但 是没有人能辨别真对真错;有的抱着肤浅的看法,头痛的 病治头,脚痛的病疗脚,但是谁知道哪个是本,哪个是标 呢?有时有权势的人的偏执言语不能违抗;有时亲近的人 片面的看法难以扭转。又如推荐医生,往往关系到病人的 生死。
返回主页
这是贪图侥倖的一类医生。有的各持己见,异不同决,好 比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道德越高尚的 人,毁谤他的言论就越多。如同教楚人学 齐语,一个齐人的教育能有多少作用?许多以扰乱学习。 这是知识浅薄的一类医生。有的医生和病人楚人的喧哗足 一向熟悉,就草率地谋取疗效;有的医生和病人一向不认 识,偶然请去辨证,病家既然不了解医生,便一会儿请张 三,一会儿请李四,医生不肯受到埋怨,就只能用黄芩、 桔梗这些一般的药物。有的病家请了很多医生,大家互相 观望;有的医生之间利害相关,彼此避免嫌疑。医生们只 求免除怨言(而因循观望),这确是办到了;然而徒然地 失去治病的时机,是谁的罪责呢?这些都是了解医生不透 彻,聘用医生不专一的缘故啊。
内容 提要 全文 朗诵 随文 注释 整篇 翻译
不失人情论
李中梓
重点 提示
参考 文献 自测 练习
内容提要
作者李中梓(1588- 1655年),字士材,号 念莪,华亭人,明末著 名医家。一生著述甚丰, 有《内经知要》、《医 宗必读》、《伤寒括 要》、《士材三书》等。
本文是作者选取张介 宾《类经•脉色类》“不 失人情论”句所加按语。
不失人情论
随文注释
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
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嘗不
瞿然起,喟然嘆軒岐之入人深也!
戞戞:即戛戛,困 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然戞戞
难的样子。
乎難之矣。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
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 第一自然段重点 醫人之情。
病人之情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 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藏者宜涼,
瞿
(二)qú
(1)同“戵”。戟一类的兵器。
(2)通“衢”。四通八达的地
方。
(3)姓。
(三)jí
〖瞿瞿〗居丧视不审貌。
返回主页
返回
重点内容
字:戞戛。 词:殿、瞿、戞戞。
句: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戞戞 乎难之矣。
今译:不要忽略人之常情,是医生非常迫切的事,但是很 难啊!
返回主页
返回
藏气不同(五藏、七情、阳藏、阴藏)
返回主页
期:必。 末两段重点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 之詳,尚多難盡。聖人以不失人情 爲戒,欲令學者思之慎之,勿爲陋 習所中耳。雖然,必期不失,未免 遷就。但遷就既礙於病情,不遷就 又礙於人情,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 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 何哉!故曰:戞戞乎難之矣!
返回主页
diàn
(1)击声。
返回主页
修好:笼络。 阿谄:阿谀奉迎。
浸润:谗言。 必:肯定。
親知,或修好僮僕,或求營上薦, 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有腹 無藏墨,危言神授,目不識丁,假 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 問、切,漫不關心;枳、朴、歸、 芩,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 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 性成,排擠爲事,陽若同心,陰爲 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 妒之流也。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 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 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
不失人情论原文和翻译
不失人情论原文和翻译《不失人情论》是作者以《素问·方盛衰论》中的“不失人情”四字为纲并加以发挥,对医疗实践中的有关见闻及自己的认识进行了归纳以后写成的一篇读经心得。
小编整理了不失人情论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所作用。
一、《不失人情论》原文: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忧戛乎难之矣。
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日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
阳藏者宜凉,阴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
此藏气之不同也。
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
此好恶之不同也。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
此交际之不同也。
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
此调治之不同也。
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
此无主之为害也。
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
此过慎之为害也。
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
此得失之为害也。
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
此缓急之为害也。
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
此成心之为害也。
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
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
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至於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山,而医理何曾梦见?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本孰标谁知?或尊贵执言难抗,或密戚偏见难回。
又若荐医,动关生死。
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有食其酬报而荐者,甚至薰犹不辨,妄肆晶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凤叮作鹄,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10不失人情论
句: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戞戞 乎难之矣。
今译:不要忽略人之常情,是医生非常迫切的事,但是很 难啊!
返回主页
返回
藏气不同(五藏、七情、阳藏、阴藏) 好恶不同(动静、饮食、好吉、多忧、未信、善
疑)
交际不同(富者、贵者)
病 人 之 情
调治不同(贫者、贱者)
无主为害(良言甫信,谬说更新)
返回主页
且如:如果。 第二自然段重点 旁人之情
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 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 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旁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 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 言,而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 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 眞是眞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 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本孰 標誰知?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 偏見難回 。又若薦醫,動關生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誑人, 或甘言悅聽,或強辯相欺,或危言 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結納
返回主页
修好:笼络。 阿谄:阿谀奉迎。
浸润:谗言。 必:肯定。
親知,或修好僮僕,或求營上薦, 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有腹 無藏墨,危言神授,目不識丁,假 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 問、切,漫不關心;枳、朴、歸、 芩,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 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 性成,排擠爲事,陽若同心,陰爲 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 妒之流也。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 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 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
兴无本之言,医理何曾梦见? 操是非之柄,是同我、非异己。
旁 人 之 情
执肤浅之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难抗尊贵执言、难回密戚偏见。 以意气私厚而荐 庸浅偶效而荐 信其利口而荐 食年》“一薰一莸,十年 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 臭草。‛
医古文重点整理-十九不失人情论
医古文重点整理-十九不失人情论
十九不失人情论
1.领会"不失人情"之义,认识病人之情,旁热之情,医人之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种种人为困难
2.了解本文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条理性。
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典故,同形词语等重点词语。
文章难点:文章结构层次的全面理解。
成语典故,介绍其出处、字面含义及比喻义、运用方式等。
文章中仍有生命力
的双音词。
(一)字和词语 1.戞戞 2.便(佞)
1.殿(之)
2.瞿(然)
3.戞戞
4.危言
5.交际
6.怀抱
7.多歧亡羊
8.画饼
9.出奇
10.车薪杯水
11.不偶
12.濡滞
13.成心
14.且如
15.(难)回
16.意气
17.薰莸
18.便佞
19.修好
20.阿谄
21.浸润
22.(难)必
23.嫁谤自文
24.贪倖
25.一傅众咻(三)语法
1.試醫以脈
2.(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
(四)今译
1.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2.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3.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4.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
不失人情论 李中梓
不失人情论李中梓李中梓 (原文)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
”未嘗不瞿然起,喟然嘆軒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然戞戞乎難之矣。
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藏者宜涼,陰藏者宜熱;耐毒者緩劑無功,不耐毒者峻劑有害:此藏氣之不同也。
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云僞;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
貧者衣食不周,况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
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歧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爲害也。
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爲害也。
有境遇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挂,良藥難醫:此得失爲之害也。
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爲害也。
有參术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爲害也。
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
不知自古神聖,未有捨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
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旁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而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眞是眞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本孰標誰知?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偏見難回。
又若薦醫,動關生死。
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有食其酬報而薦者。
甚至薰蕕不辨,妄肆品評,譽之則跖可爲舜,毁之則鳳可作鴞,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誑人,或甘言悅聽,或強辯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
或結納親知,或修好僮僕,或求營上薦,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
不失人情论
率其党,又请杨子之 竖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
多 ‘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
歧 ‘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
亡 羊
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 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
学者以多方丧生。’”后以“多歧亡羊”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
返回主页
返回
重点内容
字:便佞(pián nìng)、阿谄(ē chǎn)
词:便佞、修好、危言、浸润、必、嫁谤自文、一 傅众咻、期。
句: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 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
今译:如果病在危险而又有疑难的阶段,连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决定, 须极其仔细慎重,还有希望治愈,这班人贪图功劳,随意地用药, 等到疾病恶化,便推卸责任,掩饰自己。
返回主页
返回
执有据之论,病情未必相符。
兴无本之言,医理何曾梦见?
操是非之柄,是同我、非异己。
旁 人
执肤浅之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之 难抗尊贵执言、难回密戚偏见。
情 以意气私厚而荐
庸浅偶效而荐
信其利口而荐
食其酬报而荐
返回主页
返回
薰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 莸 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
返回主页
纵,违背情理。这是社会地位的不同。贫困的人衣食尚且不能周全, 何况药物呢?卑贱的人忧急辛苦不能舒适,心里的要求也就可想而 知了。这是调适治疗的不同。有刚刚听从正确的话,听了错误的说 法又使他改换新的主意,好比岔路一多,就找不到逃跑的羊,终于 没有效果。这是没有主张造成的祸患。有最怕发生意外,胆小保守, 只求稳当,好比用一杯水救一车柴的火焰,难免失败。这是过分谨 慎造成的祸患。有处境不顺利,谋求不成功,内心牵挂,良药难治。 这是患得患失造成的祸患。有性情急躁的人患了慢性病,不断地更 换医生,招致用药杂乱;有性情迂缓的人患了急性病,一再地拖延 致使病势难以挽回。这是性情缓急造成的祸患。有怕补的人,人参、 白术刚接触嘴唇,心口先感阻塞;有怕攻的人,硝石、大黄才进入 口中,精神即先涣散。这是对药物的偏见造成的祸患。有的人忌讳 疾病而不讲,有的人因病情有隐曲而难诉,更有人故意不谈病况, 测试医生的脉诊本领。不知即使古代名医,也没有放弃望色、听声、 问证,而唯独凭藉一项脉诊的。比如寸口脉盛,就知道伤食,至于 什么时候受伤,被什么食物伤害,难道能够只凭脉诊
不失人情论翻译
我过去阅读《内经》,每次读到《方盛衰论》、看到置于该篇最后的话——“不失人情”的时候,从来没有不是惊佩地站起来,感慨地赞叹轩辕黄帝和岐伯对人研究的深刻啊!不要因人之常情而造成治病的失误,对于医生来说,是很迫切的事情,然而又是很难的事情。
大约人之常情的类别有三:一是病人的常情,二是旁人的常情,三是医生的常情。
所谓病人的常情,是五脏各有偏盛的情况,七情各有偏过的表现。
五脏阳气偏盛的病人应当清热,五脏阴气偏盛的病人应当温补;耐受药力的病人,平和的药剂没有功效;不能耐受药力的病人,峻猛的药剂则会有害:这是由于各人五脏的机能不同。
交游还是静处,各有好恶,饮食也各有爱与不爱;性喜吉利的病人,对他们直言病情,就会遭到他们的责怪;心中常有忧虑的病人,对他们进行安慰,反而会被他们说成虚伪;不相信医学的病人,医生的忠告难被奉行;多疑的病人,医生若对其关切坦率地谈论病情,就会受到他们的猜忌:这是由于各人个性好恶的不同。
富裕的病人大多任性,因而常常不遵守医生的告诫;显贵的病人大多自高自大,因而常常骄横放纵、违背医理:这是由于他们的地位、处境不同。
贫穷的病人,衣食尚且不足,哪有钱财购买药物?!低贱的病人,整天为了生活焦虑劳苦、不能休闲,心境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由于生活的条件不同。
有的病人刚刚相信了好话,一听到荒谬而能蛊惑人心的说法就又改为新的主意,这就好比多歧亡羊的道理,在众说纷纭之下,将会无所适从,治疗也就最终会成为象画饼充饥一样的事情,没有实效:这是没有主见造成的危害。
有的病人最怕发生意外,只求稳当,这样,治疗便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难免坏事以至死亡:这是过于谨慎造成的危害。
有的病人境遇不顺,谋求改变又没有成功,内心忧虑不已,以致良药也难以医治:这是患得患失之心造成的危害。
有些性急的病人遇到了慢性病,由于不断更换医生,就会使得医生们随便用药;有些迂缓的病人遇到了急性病,由于拖延时机,就会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这是性情过缓过急造成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不失人情论
1.领会"不失人情"之义,认识病人之情,旁热之情,医人之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种种人为困难
2.了解本文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条理性。
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典故,同形词语等重点词语。
文章难点:文章结构层次的全面理解。
成语典故,介绍其出处、字面含义及比喻义、运用方式等。
文章中仍有生命力
的双音词。
(一)字和词语 1.戞戞 2.便(佞)
1.殿(之)
2.瞿(然)
3.戞戞
4.危言
5.交际
6.怀抱
7.多歧亡羊
8.画饼
9.出奇
10.车薪杯水
11.不偶
12.濡滞
13.成心
14.且如
15.(难)回
16.意气
17.薰莸
18.便佞
19.修好
20.阿谄
21.浸润
22.(难)必
23.嫁谤自文
24.贪倖
25.一傅众咻(三)语法
1.試醫以脈
2.(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
(四)今译
1.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2.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3.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4.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