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2020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2020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素养和创新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3.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文学赏析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4.教学原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注重思维导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注重动手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
业评价、考试评价等,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6.教材选择: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
语文教材,使其既符合学科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教育部(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
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语文课程要求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培养,足以可见语文素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职老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计划,注重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才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1.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4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充满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核心素养是学生阶段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目前,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希望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也是未来我国教育方向的重要指南。
语文学科的多元性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可以不断丰富精神世界,通过文化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
1.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2.1品味语言,促进语言理解语文是我国语言最形象的代表,它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各种美景,从字词间都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再加上他们学习自觉性较差,所以开展语言训练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实,语言建构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渗入,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很好地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衔接点,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提高。
中职生对语言学习肯定有一定的基础,这就对后期的语言建构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般老师都会课堂上教授语言建设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有很多学生的不主动去与教师交流分享学习,这就造成了语言应用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将语言合适地应用到写作中,足以说明,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是或不可缺的,它们之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去诠释语言。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
中职学生主要面向社会职业岗位,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能够进行基本的表达和交流,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职业知识。
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其次,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突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特色。
中职语文课程应当注重与相关职业知识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职业案例、职业文本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职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职语文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科整合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促进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实用性、职业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日期:03-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附件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教职成〔201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我部2001年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我部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达标,切实改变部分地方中等职业学校散、小、差的状况,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七月六日附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第一条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
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并有适当比例的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升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科学文化修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平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社交能力,拥有初步的文学作品赏识能力和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优异习惯。
指引学生重视语言的累积和感悟,接受优异文化的熏陶,提升思想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形成优异的个性、健全的人品,促使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着重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思想发展,增强语文实践,培育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持续学习确立基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民族优异文化和汲取人类进步文化,为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课时数安排教课内容教课时数现代文50阅读与赏识文言文28口语社交10表达与沟通写作10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0灵活课时6查核4总计128三、教课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内容要求在阅读中,能正确认读常用汉字,理解常有词语,鉴别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基础知识在写作中,能较正确地遣辞造句,并运用必定的修辞手法。
能基本不写错别字,使用标点较正确内容口语听话交口语交发言际对话际现代阅文阅读:一阅般记述文、读说明文、谈论文、应用文等现代文章和诗歌、小说、读剧本等现代文学作要求掌握内容鉴别语音,听懂一般话,听完好对方的发言,基本理解发言的大概内容选用信息依据听的目的,抓住发言的粗心,选用有关信息鉴别判断鉴别对方发言中信息的真伪,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和好坏回应反应能运用体态语言作出回应清楚发音比较正确、吐字比较清楚简洁用词比较适合,说话比较简洁条理说话比较完好、连接,有必定条理分寸说话用语切称身份表情说话注意表情掌握文章能找出文章 ( 作品 ) 的中心句和要点词,并经过这些要点词句,基本理解文章( 作品 ) 的中心内容(作品 )的中心剖析文章能区分文章 ( 作品 ) 的段落或层次,并归纳其粗心(作品)的构造①掌握记述文的因素,能理清记述的次序②掌握说明的方法,能辨析说明的条理剖析文章③掌握谈论文的因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能分清中心论(作品)的写法点和分论点④掌握常用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品⑤认识编入教材中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分析文章能剖析要点词、句、段的含义及在文章(作品)(作品)的语言中的表达成效整体感悟能经过阅读,基本读懂文章(作品),能熟记有名文章(作品)作家及其代表作内容阅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诗文读要求能辨别课文中常有的通假字。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
[作者简介]陈锋(1969-),女,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部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及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陈锋(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部,福建福州350003)[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成为指导当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纲要性文件。
如何理解新课标的精神,评估新课标给语文课堂带来的新变化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结合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要求,解读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给一线教学带来的变化及具体的课堂实施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标;解读;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9503(2021)02 0111 03 [收稿日期]2020-09-05 教育部于2020年2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职语文课标”)[1],成为新时期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学习理解中职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本文将做初步探讨。
一、中职语文课标研制背景2019年国务院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就应该有同普通教育课程标准一样的体系建构。
中职语文课标的颁布标志着中职语文教学标准建设开始从体例、内容、话语体系等方面完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换。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将成为符合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服务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纲领性课程文件。
二、中职语文课标课程定位新课标正确定位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明确了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和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2]。
强调并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加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是在分层次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编制的。
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话、诗词、演讲、百家文化、写作、阅读等语文课程,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打下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基本文化修养、改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语文课程涵盖面更宽泛。
一方面,语文课程设置面向更加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需求,贴近实际,将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国文化进行深度对比,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十二学科组合,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实用有用的知识。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
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体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改进教师上课组织形式,摈弃传统教学手段,利用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有效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
运用丰富的语文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出台,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的开启,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为更多高职学生打开新的世界。
我们期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走向新的高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种检字方法辨识字形、字音、字义、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词义,区分常用同音字及形近词、 ◎能熟练使用常用汉语工具
同义词、多义词;正确认读和书写 书,增加词汇积累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 ◎有阅读多种类型文本的习
汉字
惯;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和
重经典作品的阅读,读 整本书,不断扩展阅读 领域,提升阅读品位 ◎能熟练使用常用汉 语工具书,增加积累, 培养语感
五、学业要求
教学 内容
水平一
学业水平描述 水平二
水平三
◎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有较广泛的阅读兴趣,能 ◎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根据自己爱好和发展需要选 能根据学习和发展的
地诵读课文
择阅读的文本,注重读好书, 需要选择阅读材料,注
阅 读 与 欣 赏
现 代 文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运用多 读整本书,扩展阅读视野,
段、名篇,增加文化积累
◎能解释浅易古代诗文中实 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
◎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能在具 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 式的基础上,能筛选文
体语境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 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本的信息,归纳内容要
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句式和用法,并用现代汉语 点,赏析作品的内涵,
阅 读 与 欣 赏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 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
1
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
21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由教育部于2009年6月重新修订,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各专业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口语交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掌握常见的文体的知识和能力;能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掌握听说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语文课程为必修课,每周4学时,三年制综合高中第一、二学年开设必修课程,共6学分;第三学年在专业实训的同时,安排选修课程,共4学分。
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三年总量为14学分。
怎样制作语文教学大纲制定语文教学大纲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这是教学大纲的首要部分,它规定了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所应达到的要求。
2.编排教材: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编排适当的教材。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学科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将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规定好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
4.制定教学大纲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应包括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学时分配、授课内容、实验或实践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分工与配合关系等。
5.编写正文内容:应按章或节列出标题,并写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应按照课程的结构顺序进行编写,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10门必修课程标准发布
化ZJT 』/対救1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2020年第2期总第125期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10门必修课程标准发布《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 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 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自2017年启动中职公共基础课课 程标准研制工作,同步组织研制并于2019年10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 案》),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指导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认 真贯彻实施,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方案》指出,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 学文化素养等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 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 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 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包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国家根据学 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另一部分 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包括各种校 本课程等。
《方案》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 000学时。
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
各学校可根据专业 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须保证学 生修满规定学分。
《方案》对确定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作出了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的原则规 定。
教育部关于制订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的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部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为做好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1.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职教特色。
4.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
5.坚持先进性和可行性,遵循专业建设规律。
注重吸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兼顾行业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秀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080813南京)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
它是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起奠基作用。
二、课程理念(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生存、生活和生命发展的需要。
(二)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
(三)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的优秀作品作为各专业学生共同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不同职业类别对语文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有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既要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相衔接,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二)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20.01.19
•【文号】教材〔2020〕2号
•【施行日期】2020.01.1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通知
教材〔202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改革,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开齐开足开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
2020年1月19日
附件:1.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3.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版)。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 华北机电学校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示范校建设华北机电学校语文组2012-2013学年前言进入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20XX年有国家教育部颁发并经国务院批转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提出了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综合化”“校本化”等要求,我国课程结构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春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初见端倪。
校本课程成了我国课程结构中有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它是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因地制宜,有学校内部人士(包括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决策、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中职院校语文的工具性体现的更为突出。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目标语文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我们从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宏观目标着手,重视人的发展,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见教职成〔2009〕3号)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课程基本信息四、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本次课改的整体思路依然以听说训练为重点,以阅读训练为主打,始终贯穿书写训练,学会写作必须的应用文,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通过听说、阅读、书写和写作各个环节的训练,由教师引导进入情境到独立完成问题或任务,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真实表现,由易到难,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理论实践一体化,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22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文件。
以下是《语文新课程标准》222的相关内容: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理念:语文课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应用基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和学科素养,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体现时代性、典范性和思想性,同时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
课程实施:语文课程实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评价:语文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辅资料、工具书、网络资源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通过语文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以及具有文化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初步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拓展文化视野,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2. 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按专题组织。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二级内容学时安排基础模块阅读与欣赏现代文64古代诗文28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20写作20语文综合实践 12模块内容二级内容学时安排*职业模块专题10个教学内容不少于5个专题72拓展模块阅读与欣赏不做统一规定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合计216说明:实施学分制的学校,16或18学时折合1学分。
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用普通话诵读课文。
了解汉字特点,认读与书写常用字。
学习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
不同句式的表达及作用。
判断与改正常见语病。
缩写、扩写、改写、仿写句子。
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与理解实用类文章。
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
阅读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
阅读多媒介文本。
诵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外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养成阅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2.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进一步学习用普通话交流。
学会倾听和述说。
学习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写作学习根据表达和交际需要写作。
片段和篇章写作。
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文章写作。
条据、通知、书信、启事、计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
学习文章修改的方法。
使用常用软件及文字处理程序编辑文本。
3. 语文综合实践根据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学习检索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二)职业模块专题1:新闻和通讯阅读有关行业模范、大国工匠的新闻和通讯。
学习新闻和通讯的结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快速浏览新闻和通讯,整合和运用基本信息。
写作新闻或通讯。
专题2:传记和回忆录阅读有关行业精英的传记和回忆录。
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基本特点与阅读方法。
学习资料的筛选与整理,以及专题讨论的方法。
专题3:科普作品阅读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科普作品。
学习科普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理解科普作品蕴涵的科学道理。
专题4:混合文本学习由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混合文本。
学习筛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含有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的广告、说明书。
专题5:敬谦词学习运用敬谦词的文本,理解敬谦词的特点、功用及使用要求。
在介绍、交谈、采访、讨论以及书信、便条中使用敬谦词。
专题6:古代诗文学习表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古代经典诗文。
学习古代诗文常识。
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对律己修身的作用,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修养。
专题7:微写作学习微写作在内容、结构及创意方面的特点。
学习微写作方法。
练习微写作。
专题8:洽谈与协商学习洽谈与协商的方法和技能。
在职场情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洽谈、协商。
专题9:调查和策划学习编制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的原则、格式与要求。
开展行业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写作调研报告和策划书。
专题10:求职与应聘学习求职与应聘的方法与技能。
模拟求职与应聘,写作求职信和应聘书。
(三)拓展模块1. 阅读与欣赏学习绘思维导图、做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学习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欣赏方法。
阅读经典作品。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丰富文化积累。
2.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使用普通话,借助态势语表情达意。
学习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写作学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文章写作。
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作记叙类文章。
写作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类文章。
写作论点、论据、论证符合要求的议论类文章。
尝试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
写作海报、会议纪要、简报等应用文。
3. 语文综合实践根据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
五、学业要求教学内容学业水平描述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阅读与欣赏现代文◎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运用多种检字方法辨识字形、字音、字义、词义,区分常用同音字及形近词、同义词、多义词;正确认读和书写《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能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有较广泛的阅读兴趣,能根据自己爱好和发展需要选择阅读的文本,注重读好书,读整本书,扩展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熟练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增加词汇积累◎有阅读多种类型文本的习惯;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具有整理、筛选、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能根据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选择阅读材料,注重经典作品的阅读,读整本书,不断扩展阅读领域,提升阅读品位◎能熟练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增加积累,培养语感◎阅读比较复杂的文本,能掌握绘图表、做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式教学内容学业水平描述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阅读与欣赏现代文◎能判断文章中的语病并改正◎能根据需要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能按照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能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筛选、提取并解释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复述文本内容,包括复述重要细节,体会句子和段落的作用◎能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整合文本的信息,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文本的要点和主旨◎能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阅读记叙类文本,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思路◎阅读说明类文本,能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的方法◎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理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提炼和概括文本的观点态度◎阅读文学类文本,能了解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理解主题,并说出自己的体验或感悟◎能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掌握语言运用规律◎阅读常见的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实用类文本,能理解文本中信息的含义,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筛选和提取主要信息◎能阅读多媒介文本。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整合和运用有用的信息,具有信息安全意识,遵守网络伦理道德◎能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能快速阅读和浏览多种材料,并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要筛选材料(包括数据、图像、文字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能分析文本的主要特征和表达技巧,推断比较复杂语句的含义,理解文中修辞方法在表达中的作用◎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文本,能凭借语言知识和语感,根据语境分辨语言材料的细微差别,理解重要语句所隐含的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能用精读方法阅读文章,理清作者思路,辨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把握写作特点◎阅读文学类文本,能多角度进行探讨,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分析作品的形象、主题,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并能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阅读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混合文本,能完整提取文本信息,并利用文本信息做出合理推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包括理清比较复杂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进行比较阅读,对从多个文本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能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结构,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或社会价值◎阅读文学类文本,能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并写出自己的感悟◎阅读比较复杂的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混合文本,能分析文本中各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建立起各部分信息之间的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并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学业水平描述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阅读与欣赏古代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能正确、通畅地诵读浅易古代诗文,背诵、默写课文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增加文化积累◎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能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疏通、解释文言句义,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句子◎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古代文体知识及文史、文化常识,感受和初步理解课文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把握课本中古代诗文中的形象,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并联系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感、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与课文文体相同、难度相当的古代诗文,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能解释浅易古代诗文中实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和语言表达做出初步的分析和鉴赏,说出自己的感悟◎能背诵和默写古代诗文中自己喜爱的句、段、篇◎能理解课本中经典古代诗文表达的思想内容,感受中华优秀文化,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增强文化自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古代经典诗文◎在掌握课文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上,能筛选文本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赏析作品的内涵,评价作品的语言艺术◎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浅易文言文,领悟古代诗文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能写鉴赏评价古代诗文的短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根据交流的目的、情境与交际对象,适时调整内容,灵活应对,提高交流效果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能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能主动与人交流,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