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题训练解析卷一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篇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层解】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论点——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于死者。

【层解】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层解】进一步提出:人人皆有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层解】举例论证,说明要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层解】对比论证,说明“义重于生”的道理。

知识清单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2字“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古今异义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

2.贤者能勿丧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一词多义1.为为宫室之美。

(为:为了)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为:做)2.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

(与:给)3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__③少痊________④然则何以解忧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九年级秋学期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案姓名得分一、《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10分)(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诚:同“成”,实行。

②廪丘:齐国地名。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⑤趣:同“驱”。

⑥: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参考译文: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

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分辨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虚夸C.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D.动必缘义缘:遵循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3.语段(一)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语段(一)中的乞人和语段(二)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提分卷及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8·唐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________________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希望,盼望 (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沾染 (3)尔年.尚幼年:年龄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2分)A .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C .可以.处乐何以.战(《曹刿论战》) D .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家风”指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班级:姓名: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镀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被: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⑴秦王怫然怒()⑵仓鹰击于殿上()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⑷酒既酣()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2分)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

初三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初三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初三文言汇编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3)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B.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显示出他的“鄙”。

C.曹刿是一个既普通又平凡的老百姓,但正是有了他,才会有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奇迹。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根据下文(链接材料)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鱼我所欲.也想要的(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4)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行道之.人弗受为宫室之.美D.吾既已.言之王矣是亦不可以已.乎C A项得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B项但是,却表承接C项的D项已经停止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

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②请说.之:解说③知而不争.:通“诤”劝谏,劝阻④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分)荆国 /有余于地 /而不足于民9.翻译下面句子。

(2分)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2分)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采取迂回战术。

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
阅读(含译文、答案)
文档概述:
本文档为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材料,包括原文、译文和答案。

以下是具体内容:
课内部分
文言文原文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文言文原文如下:
1. 文言文原文1
2. 文言文原文2
3. 文言文原文3
...
译文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译文如下:
1. 译文1
2. 译文2
3. 译文3
...
答案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答案如下:
1. 答案1
2. 答案2
3. 答案3
...
课外部分
文言文原文
除了教材中的文言文原文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原文A
2. 文言文原文B
3. 文言文原文C
...
译文
除了教材中的译文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译文:
1. 译文A
2. 译文B
3. 译文C
...
答案
除了教材中的答案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
请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文言文原文、译文和答案进行比较阅读。

感谢您使用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文档。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一、(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死亦我所恶.恶:__讨厌,憎恨__(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3)曾子衣.敝衣以耕衣:名词作动词,穿(4)纵子有赐.赐:赏赐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您并非有求于人,是别人送给您的,您为什么不接受?15.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

(4分)16.请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提炼出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4分)示例:①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乙文参考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送给他一块封地,说:“请用这来添置些衣服。

”曾子不肯收下。

(使者)回去了,又来了,(曾子)再次回绝。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起于鲁②吾义固不杀人③不可谓仁④胡不见我于王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②宋何罪之有?③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行十日十夜”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5.墨子诱使公输盘说出哪句话?又用哪句话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还击?6.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7.结合人物形象分析一下该如何处理下面的朗读。

①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②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8.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什么?9.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1. A2. ①出发,动身②善良坚持道义③对人亲善,友爱④引见3.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②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③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4. 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新课标第一网5. 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然后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最后用“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还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九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妾私臣,臣之姜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于是公遂废酒。

[注]景公:齐景公。

废酒:停止饮酒。

爱:怜惜。

令:假使。

桀纣:即夏桀和商纣王,是两个暴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____的确____(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____偏爱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

译文:像这样听从他的建议,那么(我)就被大臣挟制了。

3.齐威王对进谏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答:虚心采纳(意思对即可)4.请为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标题:景公纳谏废酒(意思对即可)5.邹忌进谏的方式与弦章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邹忌委婉进谏;弦章直言进谏【译文】齐景公喝酒,一连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请您不要喝酒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 晏婴入朝拜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您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及答案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教版语⽂九年级下册《课内⽂⾔⽂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第1篇鱼我所欲也《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层解】⽤⽐喻论证的⽅法,提出论点——舍⽣取义。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于死者。

【层解】从正反两⽅⾯进⾏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1【层解】进⼀步提出:⼈⼈皆有义。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层解】举例论证,说明要舍⽣取义,不失本⼼。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层解】对⽐论证,说明“义重于⽣”的道理。

知识清单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2字“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辩:同“辨”,辨别。

语⽓词。

4.乡为⾝死⽽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古今异义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

2.贤者能勿丧⽿.。

古义:罢了。

今义:⽿朵。

3.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古义:古代的⼀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词多义1.为为宫室之美。

(为:为了)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为:做)2.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词)呼尔⽽与.之。

(与:给)3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是苟且偷⽣的意思。

2.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1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1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试题解析1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试题解析1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解析1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解析1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④予子冠履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

何故?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身L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④略无慕艳意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2.阅读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

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封事,谤木之遗也。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帝悦,皆慰之。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题训练解析卷一(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妾私臣,臣之姜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于是公遂废酒。

[注]景公:齐景公。

废酒:停止饮酒。

爱:怜惜。

令:假使。

桀纣:即夏桀和商纣王,是两个暴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____的确____(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____偏爱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

译文:像这样听从他的建议,那么(我)就被大臣挟制了。

3.齐威王对进谏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答:虚心采纳(意思对即可)4.请为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标题:景公纳谏废酒(意思对即可)5.邹忌进谏的方式与弦章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邹忌委婉进谏;弦章直言进谏【译文】齐景公喝酒,一连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请您不要喝酒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晏婴入朝拜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您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受臣子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已经死了很久了。

”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二)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释】婺(wù)州:今浙江金华靖康:宋钦宗年号磁州:今河北磁县率:都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生兵:指生力军潜善:人名,即黄潜善薨(hng):死亡6、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2分)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A、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B、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C、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D、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度.将孤兵寡度(考虑、估计)(2)泽无一语及.家事及(谈论(到)、提及)8、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2分)现在进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评分意见:“等”没有翻译为“同样”的不给分)9、宗泽为什么会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因为宗泽上书20多次请皇上将其调回京城,每次都被潜善等人阻挠。

抗金的大志未能完成,最终忧愤成疾。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题干的要求抓住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

10、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每空1分。

凡错、漏、增字,该空不给分。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抓住主要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概括。

【翻译】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

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

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

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

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

调到登州任通判。

(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

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

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

”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

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

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

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

”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

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

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

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

”皇上看后嘉奖了他。

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

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

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

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

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

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必称他宗爷爷。

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

我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

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

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

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

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

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

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

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三)《唐文粹》选读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

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

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

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

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注]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季川:元结的堂弟。

预:参与。

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天大无穷”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悦婴儿C.吴广以为然D.以中有足乐者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D项和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意为“因为”。

1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正直沦为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圆滑谋求显贵。

C.公植虽知天并非圆的,但因人们说天是圆的,因此厌恶之心不变。

D.公植因小事就责骂元结为人圆滑投机,甚至拿着矛戟来追杀他,足见其耿直。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将各项表述的内容与文一一比照,找到理解不误的地方。

D句有误,公植并未真的拿着矛戟来追杀元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其甚.者甚(严重,厉害)或有喻.之喻(使……明白)恣.令悦媚婴儿恣(听任,任凭)躬.自戏圆躬(亲自)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

(2分)译: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

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

(2分)译:我不过是让孩子玩玩团团转的玩具,公植尚且责骂我,气愤地表示要和我绝交。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趋”“尚”等,翻译后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元结家的奶妈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

用来逗婴儿玩乐,婴儿很喜欢它,奶妈便找来一群孩子,陪他一起嬉乐。

朋友中有个叫公植的,听说有这么一个运弄婴儿的玩具,请求看一看。

等他看到这个玩具,急忙拿去烧掉,并责备元结说:“我听说古代憎恶圆的士人唱道:宁可方正地沦为仆隶,也绝不肯圆滑地取得公卿,宁肯方正地处身下殿,也不愿圆滑地求得显贵。

其中态度更为激烈的,辈子都不肯抬头看天,并说:我憎恶天是圆的。

有人对他解释说,天广阔无边,人所不能穷尽,远视天幕四垂,因而以为天圆,而天并非圆形啊。

那个人回答说:天纵然不是圆的,但人们说它圆,我也因此而讨厌它。

次山你怎么随便让奶妈做了这么个会团团转的玩具,由着他用来逗弄婴儿?小时候喜欢的,长大了一定爱好。

教小儿爱玩圆转之物,将来长大了使他陷于不义,大人自己以圆为戏,更是背弃了方正之道。

唉,你元次山回到家喜欢小孩逗弄团团转的玩具,出了家门一定欣赏小人的处世圆滑,我又怎能料定您元次山今后不至于官谈圆滑、行止圆转,而一辈子都圆滑呢?我哪里还可以再做您的朋友!元结把元季川叫来,告诉他说:我不过是让孩子玩玩团团转的玩具,公植尚且责骂我,气愤地表示要和我绝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