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编历史(习题)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复习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复习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复习目标:1.识记夏朝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 识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3.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二、重难点重点:夏朝建立,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难点:区别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县制,公元纪年,评价商鞅变法。
三、回顾梳理:1.公元前21世纪,夏禹传子,废除“”,从夏朝(启)开始“”时代,国家的历史由此开始。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启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记载的王朝是。
3.他采用“疏”的办法,降服洪水。
后人赞颂他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
4.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约起于公元前世纪,止于公元前771年灭亡,历时约1300多年。
5.公元前21世纪,大禹的儿子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约于公元前16世纪,被王朝所取代;商朝在“”后,国力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之战后被周武王所灭;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位时,申侯联合攻破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洛邑,史称“”。
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称为“时代”。
7.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制。
8.春秋时期、、、和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和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9.战国时期,为增强国力,各国争相实行社会改革。
其中最先进行变法的是,收效最大的是秦国实行的。
10. 变法后,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秦国六国,中国奠定了基础。
1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主持修筑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
四、典型引路1《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3、夏朝的统治
①夏朝的国家机构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 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②统治中心: 今山西南部、河 南中西部一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末代暴君:
建造豪华宫室, 征发百姓服劳役, 不分昼夜饮酒作乐……
夏 桀 把 人 当 坐 骑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史记》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 立商朝,定都亳 2、商汤的统治:
任用贤才,发展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
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 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盘庚 迁殷:
迁都原因:
战乱、环 境变化
纣的暴政
•修筑豪华宫殿园林,尽情享受 •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 •设“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 乐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1、夏朝建立
时 间: 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 城: 阳城 性 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意 义: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 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 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 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 与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测试题

•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 C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 11.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③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 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 A.①② B.①②③ B •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4.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B •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 道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 进攻 • 5.西周的都城在今 C •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 6.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 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 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 一个强盛的国家。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23.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 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 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 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 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 请回答: • 以上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 建立县制,承认土地私有制 • • 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
• • • • • •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C 16.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 A.仁 B.义 C.理 D.信 17.韩非子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 轻” •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 善不遗匹夫”
D
• 1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 派。 •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A • 19.《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 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 尧舜时禅让制 B.夏朝的世袭制 C •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盘庚迁都 •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测试题word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C )A.夏、周、商B.商、夏、周C.夏、商、周 D .周、夏、商2. (年赤峰市)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C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3. “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A )A.战乱、环境变化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C.外族入侵D.思念家乡4. (017年南京市)“(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 (A )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5. 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 33米,长1. 1米,重832. 84千克。
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B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国6. 下列对右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多为占卜记录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反映了夏朝的历史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7.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载体世代流传。
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 (B )A.形声B.象形C.会意D.指事8.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幵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幵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D )A.磨制石器B.骨耜C.青铜器D.铁制农具和牛耕9.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上述文字出自《三字经》。
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D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10. 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
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A )A. 晋B. 秦C. 齐D. 楚11. (年泰安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A )12. (017年邵阳市)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5·12”大地震,四川遭到巨大破坏,但有一文化遗产(工程)损害并不大,而这一文化遗产(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王景疏通黄河3.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战国时期的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4.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5.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7.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子D.庄子8.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④白陶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中考历史2.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主要
(1)确立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内容(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
影响)
阶级势力增强)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返回目录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扩大了赋税、兵役来源,加
政治 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返回目录
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 功能
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1)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_天__府__之__国__” 影响 (2)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 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返回目录
三、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___3_5_6___年开始
人物 商鞅、_秦__孝__公___
(1)经济: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
力水平不断提高 背景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3)思想:法家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在兼并 目的
阶 段
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特 征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产生;伯里
克利改革使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与扩张,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罗马城邦兴起,罗马共和国建立。
中 外 联 系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返回目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它是()A。
司母戊鼎B。
四羊方尊 C.大盂鼎D。
铜象尊3。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4.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争夺激烈。
同学们收集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进行探究学习,其中不能列入的是()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涿鹿之战5。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B。
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6。
“哪吒”和“二郎神”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
在小说《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主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
这位英明的君主是()A。
大禹 B.商汤C.周文王 D.周武王7.《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
这里书册的材料是()A.竹简B.丝帛C。
青铜器D。
龟甲和兽骨8.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此材料反映了()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③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④分封制逐渐瓦解A.①②③④B.②③C。
①④ D.②③④9。
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A.长城B。
都江堰C。
灵渠D。
大运河10。
《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可见“商君"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商、西周(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禹传子,启继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河南安阳)(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5)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公元前221年结束。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6)启示:①明君兴国,暴君亡国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封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春秋时期瓦解)(1)目的:为巩固统治(2)内容:周王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其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并世袭。
诸侯须服从周王命令、纳贡,战时派兵随同作战。
(3)实质: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4)影响:①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②消极影响:地方权力很大,诸侯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地方分裂割据和周王室衰微,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根源)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①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②战国时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③战国时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齐)、长平之战(秦赵决战,从此东方无力抵御秦军进攻)④与战国有关的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5、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确立封建统治,获得政治上的权利③思想原因:百家争鸣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④军事原因:大国争霸,各国都想富国强兵。
部编历史复习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子
时间
主要思想
春秋 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施行德政;有教无类
战国 “性善论”;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
春秋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青 铜 器 与 甲 骨 文
工艺 表现
夏 商 周 的 更 替
动荡的春秋时期
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 各国变法改革 经济上:井田制衰落 生产力提高 军事上: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断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化 思想上:形成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士
消极:诸侯势力壮大,威胁周王室地位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西周分封示意图
西周分封诸侯形势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概念
发展历程 代表作品 铸造方法 用途功能
主要特点
知识点五: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指的是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铜、锡经炼制、锻造后 所形成的的各种器物。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时间
都城 中心地区
建立者 亡国者
继承制度 都城遗址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禹 桀 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问题串烧】 1.西周分封制的利弊是什么? (1)利:在西周建立之初,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 构建起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 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2)弊:西周的分封制使诸侯享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 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 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关键词 出现:春秋时期 评价: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5.商鞅铜方量
关键词 事件:商鞅变法 内容:统一度量衡
6.都江堰
关键词 修建: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评价: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反映出我国人民 的智慧
7.孔子
关键词 主张: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 政。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真题精选 实战演练答案 ADABD ACACA AC
3.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_年__代__最早、_体__系__较 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商__朝__开始。
考点5 商鞅变法 1.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方面 政治
措施 确立_县__制__,由国君直 接派官吏治理
考点6 都江堰 1.概况: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李__冰__在成都附近的 岷江中游设计和主持修筑。 2.作用:具有_防__洪__、_灌__溉__、_水__运__等多方面的作用。
3.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天__府__之__国__”;两 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民办水 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部编版】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_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测试卷_含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A.国人暴动B.犬戎族攻破镐京C.城濮之战D.牧野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
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A项符合题意。
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牧野大战中周军打败了商军,商朝灭亡,建立西周,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人暴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奴隶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不是平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试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句话里的“天下为家”是指(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 确立了分封制D. 王位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3.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 尧B. 黄帝C. 舜D. 禹4.小叶同学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启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 汤发动牧野之战,建立商朝C. 盘庚迁殷,商朝稳定D. 国人暴动使西周灭亡5.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cèguǐ)。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上述材料可以印证的是()A.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宜侯承担拱卫王室责任C. 周王有义务保护宜侯D. 西周通过察举制度选官6.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分给亲戚和功臣B. 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C. 战时诸侯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D. 天子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7.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是外来文明,我国早期文明不可靠。
如图哪一成果的出现首先打破了这一质疑,证明中华文明的存在()A. 铭文B. 铁制农具C. 甲骨文D. 半两钱8.以下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A.灿烂的青铜文明B. 农业工具的演进C. 等级制度的象征D. 中原厚重的历史9.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世界 亚非地区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由繁荣走向衰亡,古代印度文明进 入鼎盛时期;欧洲地区古希腊文明高度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高峰;古罗马文明形成并发展
考点1:夏商周的更替(七上第4课P20-2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禹死后启继承他的
建立
夏朝的
位置,从此,世世袭袭制制代替禅让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 根据血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 缘
宗亲和功功臣等
西周 对象
臣
的分
(1)诸侯的权力: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可以在
封制 内容 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 作用
范围
考点2: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第5课P25-28)(2019·重庆A1,B13;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 意义
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修建 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李冰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 上修建 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组成的渠首和灌溉网 构成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 功能 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儒家
争鸣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礼治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 荀子
序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自然和民民心 道家 庄子 (2)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然神自由心,要保持独立 百家
的人格 争鸣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以法法治治国,树立君主 法家 韩非 的权威,建立中中央央集集权国专制统治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练习课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 (与发展)
第4课 夏、商、西周
分封制
政治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文化
二、社会变革
第6课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政治 第7课 第8课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思想
思想主张
代表人 学派 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
“仁”和“礼”;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以德治国; “民贵君轻”;“礼治”明确尊卑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辩证法; 以法治国;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是秦国的国立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答题方法:
无论是选择题、列举题或者是材料分析题,我 们要从题干中找出关键内容,再联系教材正确作答。
情景再现 百家争鸣
事例: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 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 样评价这一事件?
情景再现 百家争鸣
事例: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 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 样评价这一事件?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罚,处罚犯罪 之人。认为这个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 这个孩子做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 风气,维护国家统治。
联系实际 百家争鸣
情景再现 百家争鸣
事例: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 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 样评价这一事件?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开 始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一提高小孩的道 德修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后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开展1.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2.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出现在〔〕A.前2070年B.前1600年C.前1046年D.前770年3. 以下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4. 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A.黄河下游地区B.今西部,南部C.今泾水,渭水流域D.今一带5. 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6.商朝的建立者是〔〕A.汤B.禹C.启D.桀7.商朝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公元前130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商汤灭夏B.牧野HY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8.西周时期人们经常会提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说明〔〕A.王位世袭制取代让制B.分封制能够稳固统治C.郡县制加强了HY集权D.商朝灭亡,西周建立9.如以下列图,镐京与的关系是( )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10.公元前1046年决定商朝灭亡的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都 C.问鼎中原 D.国人暴动11.某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12.公元前841年发生的“国人暴动〞,被人们赶走的暴君是( )A.周厉王 B.周幽王 C.周平王 D.周成王13. 在西周初年,以下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丁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术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绩D.过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14.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练习题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知识】知识点 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夏王朝。
(2)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的产生。
我国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2.发展:禹的儿子________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________代替禅让制。
3.统治措施: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________,制定了历法,称为“________”。
4.遗址:________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5.衰弱:夏王________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
知识点 2 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商部落的首领________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____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______。
3.迁都:商王________时迁都到殷。
4.统治措施: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________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知识点 3 武王伐纣1.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2.西周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周。
知识点 4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______________。
2.内容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________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1)原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__”,厉王逃亡。
到________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2)标志: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_______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达标练习】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中国古代,营建城邑,选址很重要,我国早期城市,三代王都和后来的咸阳、长安、洛阳,基本上都在北纬35度线上。
材料中的“三代王都”指的是(A)
A.阳城、殷、镐京B.阳城、镐京、邯郸
C.亳、洛邑、临淄D.洛邑、成都、建业
2.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B)
A.二里头铜鼎B.司母戊鼎
C.铁制农具D.铜冰鉴
3.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B)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
4.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B.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我们可以探究的共同主题是(A)
图一青铜铲图二铁制农具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手工业的成就
C.精美的绘画艺术D.灿烂的青铜文明
6.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
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过程促进了(B) A.社会变化B.民族交融C.经济发展D.技术进步
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该水利工程修建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该水利工程指的是(A)
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郑国渠
8.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D)
A.商鞅奖励耕织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D.商鞅统一度量衡
9.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
其实,早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因为他提出了(A)
A.“有教无类”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D.“无为而治”
10.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
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都要加强君权,把土地牢牢抓在手里才有富国强兵的物质基础,如果推行土地私人占有,就削弱了君权的经济基础,于是各国君主推行的非但不是土地私有,反而是土地国有。
国家跨过各层贵族直接授田给农民,学者称之为授田制。
授田之初只给农民使用权,农民不能据为己有,农民耕种国家土地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服徭役。
近三四十年的出土文献、云梦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青川木牍等一大批土地制度资料都说明了这一点。
——李凯《商鞅变法是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材料三商鞅废除公社所有的井田制,建立新的授田制度,虽然原则上仍为土地国有,但由于农民可以长期占有土地以及国家直接管理基层土地存在困难,实际上大大助长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为以后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认为商鞅变法造成了什么后果?(1分)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
(1分)
(2)材料二中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推行授田制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
(3分)
富国强兵,加强君权。
(1分)商鞅变法原则上是土地国有,但客观上为土地私有埋下了伏笔。
(2分)
(3)指出材料二作出不同的历史解释的依据。
(1分)
近三四十年出土的文献资料。
(1分)
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材料二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式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3分)
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界。
(1分)一方面,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使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统一国家的建立。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韩非的主张是什么?(1分)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分)
(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1分)
大变革的时代。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