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赏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邻居和经常往来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形象由于恰当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山水时,他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亲切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美,更感到“一水”“两山”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我们只觉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

《书湖阴先生壁》赏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问题教学设计例谈——我这样教《桥梁远景图》

余凤云

课前一点说明和思考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枯燥乏味文体,教师不喜欢教,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不愿意”不等同于不用教学。怎样“教学”?当然要教出说明文味儿。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活跃气氛,而不顾说明文文体特征,把课上得跟小说、诗歌、抒情散文上法没两样。上出说明文“味儿”,应该是老师们教说明文底线。

但仅有说明文味儿是远远不够。我熟知好些老师关于说明文授课法(也包括我自己,恐怕这样教授法具有普遍性)——先罗列出说明文一大堆死知识点:说明结构(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内容特点(客观科学)等等:然后再根据课文内容来(或全文或某段落或某具体语句)落实这些死知识点。

如此一来,说明文“味儿”(文体特征明显)倒是有了,但总觉得这味儿有点腐臭,估计学生是不爱闻。实际上,如此授课是本末倒置,是典型“教学内容”为“教学方法”服务(如果“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之类死知识点也可称之为“教学方法”话)。而“对教学方法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怎样教”(教学方法)只是手段,“教什么”(教学内容)才是目,“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目前,我们大多数课堂把这两者弄反了。

鉴于此,我决计不固守成规,而要来点别出心裁上法。下面是我执教《桥梁远景图》课堂实录。

《桥梁远景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缩写课文,文意不变。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首先,简说文题和作者(约3分钟)。说明对象是桥梁,并且是未来桥梁;文题意为“为将来桥梁绘图”,讲是未来事物,含有想象成分。作者茅以升,杰出桥梁专家,他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后来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工作。作者这一身份表明,此文虽有想象成分,但并非全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科学根据合理想象。

其次,学生默读课文,读两遍以上(约12分钟)。说明: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裸读”,所谓“裸读”,是指学生在没看教辅书、老师不出示问题前提下直面文本一种读书

方法。这是一种朴素读书方法,唯其朴素,方见本真。

第三步,出示问题,缩写课文(约30分钟)。一篇课文学习只设置了一个主问题:在反复阅读课文基础上,试把课文缩写为250字以内短文,课文大意不变。

教师指导方法:可先提炼出各段落主句。然后运用适当词语把各主句连接起来,力求缩写文自成一体,语段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在此基础上,若能保持文字生动形象,则更好了。

学生缩写课文,教者时而巡视,时而静坐。教室很安静。

第二课时

第四步,每小组指定一负责人,收集本小组缩写稿,小组负责人认真阅读后,选出小组内较为优秀3篇稿,上交教者。(约15分钟)

第五步,教师读范文,并作简要点评(约30分钟)。

现选出学生两篇不同层次缩写文,录之如下,姑且命之日:普通版和精华版。

《桥梁远景图》(学生缩写文之普通版)

牛郎织女虽是神仙,可也需要借助“鹊桥”才能相会,可见桥梁重要。

一座桥由桥墩、基础和桥梁这三部分构成。

现在让我为将来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几乎才听说透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人们用高分子新材料代替现在用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成本大为降低。

将来桥一定造得很美,桥身不一定是直通通,而是肥瘦相间。

将来桥一定造得很低,便于水陆交通。

将来一定会出现没有水中桥墩大桥。

将来也会有可以随身携带“袖珍”桥,这样,遇到小河时,可随时架起朱,就可在上面走过河。

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这种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