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工艺系数

合集下载

圆筒形件的拉深

圆筒形件的拉深

1.1 拉深系数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材料的表面质量
5) 润滑条件
圆筒形件的拉深
2) 材料的相对厚度 t/D
及压边圈的使用 4)
拉深次数
6) 拉深速度
1.2 拉深次数的确定
圆筒形件的拉深
拉深件一般经过几次拉深才能达到最终 尺寸形状。如果拉深件总的拉深系数 m总 大 于第一次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 m1,即: m总> m1。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1.1 拉深系数
圆筒形件的拉深
拉深系数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 径 d 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 D 之比。拉深系数表示拉深时板料的变 形程度,用符号 m 表示。M 是小于1的 系数,m 值越小,说明拉深时变形程度
越大。
1.1 拉深系数
圆筒形件的拉深工件总的Fra bibliotek形系数:圆 筒 形 件 的 多 次 拉 深
说明拉深该工件的实际变形程度比第一
次容许的极限变形程度要小,工件可以一次
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才能成形。
圆筒形件的拉深
1.3 各次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圆筒形件的拉深
1.3 各次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拉延)

拉深(拉延)

把凸模的作用力传递到平面法兰A‘B’F‘E’部分,侧壁部分是单向拉应力状态 (图2-25)。 平面法兰部分A‘B’F‘E’(图2—24b)是拉深时的主要变形区。它在径向拉应力作用 下产生塑性变形,并向中心移动,逐渐进入凸、凹模之间的间隙而形成圆筒形侧壁。 变形区在向模具中心移动时,圆周方向上的尺寸随之减小,由于受相邻材料的作用, 在圆周方向上产生切向压应力。因此,变形区处于径向受拉和切向受压的应力状态(图 2—25)。变形区在切向产生压缩变形,其外边缘由初始长度 R0α 缩小为 dα/2 (图 2—24);变形区在径向产生伸长变形,由毛坯的初始尺寸 R0 一d0 /2 变为圆筒形的 高度 H (H> R0 一d0 /2)。 在拉深时,板料的厚度也发生变化(图2—26)。 在圆筒形拉深件的侧壁上部厚度 增加最多,这是因为变形区的材料除了向径向延展外,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还向厚度 方向流动,越靠毛坯外缘,加厚的趋势越大。在侧壁下端靠圆角处的厚度减小量最大, 这是由于这个部位受拉应力作用的持续时间最长。这里是最容易被拉裂的危险断面。
补2-24-4
拉深变形特点
补2-24-1
一、直壁类零件的拉深
1、 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是平板毛坯在凸模的作用于逐渐被压入凹模而形成圆筒的形状。 下面来分析拉深前平板圆形毛坯上的一个扇形部分(图2—24a)在拉深过程中的变形特 点。 扇形毛坯的OC0 D0部分在全部拉深过程中都与凸模端面相接触,始终保持其平面 形状,基本上不产生塑性变形或只产生很小的塑性变形,最终成为圆筒形的底部。这 个部分在拉深过程中把凸模的作用力传递给圆筒侧壁,起到传递拉深力作用。它本身 处于两向拉应力状态(切向、径向,图2—25)。 在拉深过程中形成的圆筒形侧壁部分C'D'F'E'(图2—24b)是平板毛坯扇形的C0 D0 F0 E0部分变形而成的,它是结束了塑性变形的已变形区。在以后的拉深过程中,这个 部分起传递拉深力作用,

拉深工艺系数

拉深工艺系数

拉深件坯料形状和尺寸是以冲件形状和尺寸为基础,按体积不变原则和相似原则确定。

体积不变原则,即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变形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相似原则,即利用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得到坯料形状。

当冲件的断面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时,其坯料形状应与冲件的断面形状相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利用相似原则仅能初步确定坯料形状,必须通过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出坯料形状,因此,拉深件的模具设计一般是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由于金属板料具有板平面方向性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整齐,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宽度的办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切边余量可参考表4.3.1和表4.3.2。

当零件的相对高度H/d很小,并且高度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以不用切边工序。

首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计算的几何体,并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然后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图 4.3.1 圆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图在计算中,零件尺寸均按厚度中线计算;但当板料厚度小于1mm时,也可以按外形或内形尺寸计算。

常用旋转体零件坯料直径计算公式见表4.3.3。

该类拉深零件的坯料尺寸,可用久里金法则求出其表面积,即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该母线的长度与其重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如图4.3.2所示,旋转体表面积为 A。

图4.3.2 旋转体表面积计算图1.拉深系数的定义图4.4.1 圆筒形件的多次拉深在制定拉深工艺时,如拉深系数取得过小,就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

因此拉深系数减小有一个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就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极限拉深系数与材料性能和拉深条件有关。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极限拉深系数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拉伸工艺系数(常用)

拉伸工艺系数(常用)

拉深件坯料形状和尺寸是以冲件形状和尺寸为基础,按体积不变原则和相似原则确定。

体积不变原则,即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变形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相似原则,即利用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得到坯料形状。

当冲件的断面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时,其坯料形状应与冲件的断面形状相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利用相似原则仅能初步确定坯料形状,必须通过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出坯料形状,因此,拉深件的模具设计一般是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由于金属板料具有板平面方向性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整齐,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宽度的办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切边余量可参考表4.3.1和表4.3.2。

当零件的相对高度H/d很小,并且高度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以不用切边工序。

首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计算的几何体,并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然后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图 4.3.1 圆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图在计算中,零件尺寸均按厚度中线计算;但当板料厚度小于1mm时,也可以按外形或内形尺寸计算。

常用旋转体零件坯料直径计算公式见表4.3.3。

4才对比较准确该类拉深零件的坯料尺寸,可用久里金法则求出其表面积,即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该母线的长度与其重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如图4.3.2所示,旋转体表面积为 A。

图4.3.2 旋转体表面积计算图1.拉深系数的定义图4.4.1 圆筒形件的多次拉深在制定拉深工艺时,如拉深系数取得过小,就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

因此拉深系数减小有一个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就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极限拉深系数与材料性能和拉深条件有关。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若某相邻两阶梯直径比值dn/dn-1小于相应圆筒 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则由直径dn-1到dn按 凸缘件的拉深办法,其拉深顺序由小阶梯到大 阶梯依次拉深。
若mΣ>m(极限拉深系数),则该零件只 需拉深一次,否则必须多次拉深。
多次拉深时,拉深次数的确定:
取首次拉深系数为m1,则m1=d1/D,故d1=m1D 取第二次拉深系数为m2,则m2=d2/d1
故d2=m2d1=m1m2D … 第n次拉深时,工作直径则为:dn=m1m2m3……mnD 因而mΣ=m1m2m3…mn
工序图:
二、有凸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将毛坯拉深至某一时刻 达到零件所要求的凸缘直径dt时不再拉深。
毛坯直径为 :D d2t1 4d1h1 3.44d1r
当圆角半径rd=rp=r时,第一次拉深 系数为 :
m1
d1 D
1
d t1 d1
2
h1 4
d1
3.44 r d1
对于中小型零件(d t<200mm), 采用减小圆筒形部分直径、增加 高度来达到,而圆角半径rp和rd 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用此方法制成的零件,表面质量较差, 容易在筒壁部分和凸缘上残留有中间工 序中形成的圆角部分弯曲和厚度的局部 变化的痕迹,所以最后要加一道整形工 序。
2.改变圆角半径并减小圆筒形直径
当工件的相对拉深高度h/d>h1/d1时,则该 工件就不能用一道工序拉深出来,而需 要两次或多次才能拉出。
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系数为mn=dn/dn-1。
(二)窄凸缘圆筒形件拉深
对 dt / d 1.11.4 之间的凸缘件称为窄凸缘件。
这类零件因凸缘很小,可以当作一般圆筒形件 进行拉深,只在倒数第二道工序时才拉出凸缘 或拉成具有锥形的凸缘,而最后通过校正工序 压成水平凸缘。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三、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 (2)压力机公称压力
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Fz。 工艺总压力为 Fz F FY
注意: 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
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Fg : 浅拉深 Fg (1.6 ~ 1.8)Fz 深拉深 Fg (1.8 ~ 2.0)Fz
(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
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
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
1)保证m1m2…mn= 2)使m1<m2<…mn
d D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
d1=m1D d2=m2d1

dn=mndn-1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极限拉深系数[m]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一、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2)板料的相对厚度t / D
t/D
[m]
(3)拉深工作条件
1)模具的几何参数 2)摩擦润滑 3)压料圈的压料力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2)推算方法
1)由表4.4.1或表4.4.2中查得各次的极限拉深系数; 2)依次计算出各次拉深直径,即
d1=m1D;d2=m2d1;…;dn=mndn-1; 3)当dn≤d时,计算的次数即为拉深次数。

拉深工艺

拉深工艺

1.拉深特点: .应力分布 .容易出现拉裂 2.盒形件的首次拉深极限
非直壁旋转件的拉深
球形件变形特点
壁厚的变化
三个变形区域
1.胀形变形区 2.拉深变形区 3.凸缘变形区
抛物线形件拉深
分两类:以高径比h/d分类 1.浅抛物线拉深 2.深抛物线拉深
汽车灯罩的拉深
两道拉深筋的模具
液压拉深
对于复杂抛物线
胀形成形的特点(刚性)
胀形工艺方法(刚性凸模胀形)
1.压加强筋
பைடு நூலகம்
冲加强筋的胀形力
2.压凸包
翻边工艺
扩孔成形
圆孔翻边时的成形极限
改善圆孔翻边成形的措施:
1.提高材料的塑性 2.边缘无毛刺和硬化层 3.合理选择凸模 4.板料相对厚度大
圆孔翻边工艺
1.一次翻边成形
2.先拉深后翻边
外缘翻边
拉深次数
毛坯尺寸的确定
拉深力
压料力
拉深时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注意事项:
起皱及原因
因素:
防止措施
1.采用压料 装置
2.采用反拉深
3.采用拉深筋 4.采用软模拉深
5.采用锥形凹模
拉裂
防裂措施
1.合理选用材料 2.正确确定凸凹模圆角半径
3.合理选取拉深系数 4.正确进行润滑
盒形零件的拉深
Tab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O O O O O O Title O O O O O X Title O O O O O O Title O O O O O X Title O O O O O O
3-D Pie Chart
Text2 Text3

拉深件展开计算公式

拉深件展开计算公式

拉深件展开计算公式【实用版】目录1.拉深件的概念及其应用2.拉深件的展开计算公式3.应用举例正文一、拉深件的概念及其应用拉深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主要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如汽车零部件、电器外壳等。

拉深件是指通过压力作用,使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模具形状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拉深件的制造过程包括拉伸、深拉、整形等步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二、拉深件的展开计算公式拉深件的展开计算公式是金属塑性加工中一个重要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预测拉深后的零件形状和尺寸。

拉深件展开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拉伸系数拉伸系数是指拉深前后金属材料的长度变化与原始长度之比,用λ表示。

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拉深件的尺寸和形状。

2.拉深件的展开面积拉深件的展开面积是指拉深后零件展开后的总面积。

它主要取决于拉深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质等因素。

3.拉深件的展开公式拉深件的展开计算公式如下:S = λ^2 * A其中,S 表示拉深件的展开面积,λ表示拉伸系数,A 表示拉深件的原始面积。

三、应用举例假设我们要制造一个直径为Φ200mm,高度为 H100mm 的圆柱形拉深件,材料为钢。

首先需要计算拉深系数λ,根据拉伸工艺参数和材料性质,可得拉伸系数λ=1.2。

然后,根据原始面积 A=π*(Φ/2)^2=π*(200/2)^2=10000π,代入公式 S = λ^2 * A,可得拉深件的展开面积S=1.2^2 * 10000π=14400π。

根据展开面积 S,可以设计拉深模具,并进行拉深加工,从而得到所需的拉深件。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本章内容简介:本章在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拉深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拉深模设计。

涉及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质量分析、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拉深辅助工序等。

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掌握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2.掌握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

重点:1. 拉深变形特点及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2.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3.拉深工艺性分析。

难点: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变形特点;2.拉深件质量分析;3.拉深件工艺分析。

拉深:利用拉深模将一定形状的平面坯料或空心件制成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

拉深工艺可以在普通的单动压力机上进行,也可在专用的双动、三动拉深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拉深件的种类很多,按变形力学特点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如图5-1所示。

图5-1 拉深件示意图5.1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5.1.1 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图5-2所示为圆筒形件的拉深过程。

直径为D、厚度为t的圆形毛坯经过拉深模拉深,得到具有外径为d、高度为h的开口圆筒形工件。

图5-2 圆筒形件的拉深1.在拉深过程中,坯料的中心部分成为筒形件的底部,基本不变形,是不变形区,坯料的凸缘部分(即D-d的环形部分)是主要变形区。

拉深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坯料的凸缘部分材料逐渐转移到筒壁的过程。

2.在转移过程中,凸缘部分材料由于拉深力的作用,径向产生拉应力,切向产生压应力。

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凸缘部分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其“多余的三角形”材料沿径向伸长,切向压缩,且不断被拉入凹模中变为筒壁,成为圆筒形开口空心件。

3.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程度,通常以筒形件直径d与坯料直径D的比值来表示,即m=d/D(5-1)其中m称为拉深系数,m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相反,m越大,拉深变形程度就越小。

5.1.2 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塑性变形过程,其变形区比较大,金属流动大,拉深过程中容易发生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传力区的拉裂而使工件报废。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由直线和圆弧相连接的形状
(2)曲线连接的形状
测验题
填空 1、不变薄拉深简单旋转体毛坯尺寸的计算常采用 。
课后思考
1、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遵循什么原则? 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的毛坯
学习目标: 了解拉深系数的概念,能够计算圆筒形件的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的工序件尺寸;计算圆筒形 件的拉深力。
1)孔位应与主要结构面(凸缘面)在同一平面, 或孔壁垂直该平面,便于冲孔与修边在同一 道工序中完成。
2)拉深件侧壁上的冲孔与底边或凸缘边的距离
h2dt
3)拉深件凸缘上的孔距:
D 1(d13t2r2d)
4)拉深件底部孔距:
dd12r1t
4.2.3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 主要指其横断面的尺寸精度;一般在IT13级
2)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 合理选配各次拉深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
3)高度
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流程
4.4.3 有凸缘圆筒形的拉深计算 1.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形 (1)利用极限相对高度进行判断(查表)
如果工件的相对高度h/d小于或等于表中 对应的极限相对高度[h1/d1]值时,则可以一次 拉深成形;否则需多次拉深。
2)尽量避免半敞开及非对称的空心件,应考虑设 计成对称(组合)的拉深,然后剖开;
3)在设计拉深件时,应注明必须保证外形或内形 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带台阶的拉 深件,其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一般应以底部为 基准。
4)拉深件口部尺寸公差应适当。
5)一般拉深件允许壁厚变化范围0.6t1.2t,若 不允许存在壁厚不均现象,应注明;
上表只适合08及10号钢的拉深件
2.拉深件工序件尺寸
1)直径 确定拉深次数后,应调整拉深系数,使首

拉深件系数表及拉伸油配方

拉深件系数表及拉伸油配方

黄铜 H62,H68
铝 L,LF2,LF21 铝合金 MB1,MB8 工业钝钛 钛合金TA5
220~250 260~350 650~700 550~600
保温40~45min 保温60min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用润滑剂 润滑剂成分 锭子油 硫化蓖麻油 鱼肝油 白(亚+土)粉 油酸 苛性钠 水 锭子油 黄油 鱼肝油 白(亚+土)粉 油酸 水 钾肥皂 水 乳化液 白(亚+土)粉 陪烧苏打水 水 含量(质量%) 33 1.6 1.2 45 5.5 0.1 13 12 25 12 20.5 5.5 25 20 80 37 45 1.3 16.7
将肥皂溶在温度为 60~70摄氏度的水里用 于球形及抛物线形工件 的拉深
附注
润滑剂很容 பைடு நூலகம்去掉,用于 单位压力大的 拉深
这种润滑剂 比以下几种略 差
可熔解的润滑 剂。加3%的硫 化蓖麻油后, 可改善其效用
附注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保温40~45min 保温60min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表4.5.1 一次拉深的极限高度 材料名称 相对拉延高度h/d 铝 0.73~0.75 硬铝 0.60~0.65 黄铜 0.75~0.80 软钢 0.68~0.72
表4.5.5 拉深低碳钢用润滑剂 简称号 润滑剂成分 锭子油 鱼肝油 石墨 1号 油酸 硫磺 钾肥皂 水 锭子油 黄油 2号 滑石粉 硫磺 酒精 锭子油 黄油 3号 石墨 硫磺 酒精 水 含量(质量%) 43 8 15 8 5 6 15 40 40 11 8 1 20 40 20 7 1 12
将硫磺溶于温 度约为160摄氏度 的锭子油内。其 缺点是保存时间 太久,会分层
附注

12.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12.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rd 0.8
D Dd t
rdn 0.6 ~ 0.8 rd ( n 1)
rp 0.7 ~ 1rd
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 r1=8mm,r2=5mm,r3=4mm,r4=3mm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例(续) (5)计算各次拉深高度 根据拉深前后表面积不变原则
Φ55.0
36.80 53.0 68.6
三、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1、确定依据: 体积不变原则: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 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 等,计算坯料尺寸。 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 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需多次试验,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坯料形状。
hn 0.25 Dk1k 2 ...k n d n 0.43 rn dn
d n 0.32 rn
各次工序拉深工件高度为: h1=35.8mm,h2=52.0mm, h3=67.6mm,h4=81mm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例(续) (6)工序件草图
82 Φ30.0 Φ34.6 Φ42.3
拉深件的模具设计顺序:
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切边工序 :拉深件口部不整齐,需留切边余量。
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
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 个简单的几何体; 2 )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 体的表面积; 3 )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 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4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 求出坯料直径。
例4-1 图4-14所示圆筒形拉深件,材料08钢, 求毛坯尺寸 零件相对高度h/d=68/20=3.4,高度h>50mm, 查表4-3知,修边余量δ=6mm

拉深工艺

拉深工艺

变形阻力与拉深筋
1.影响拉深变形阻力的因素 .凹模口形状 .拉深深度 .拉深件的侧壁形状 .压料力 .凹模图角半径 .润滑条件 .压料面面积
2.拉深筋(槛)
拉深筋的作用 .增加进料阻力 .调节材料的流动情况 .扩大压料力的调节范围 .当具有深拉筋时,对压料面的加工要求 .纠平材料不平整的缺陷
• 拉深筋的种类
Text1
Text4
Text5
Block Diagram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concept
Concept
Concept
Concept
2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3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球形件变形特点
壁厚的变化
三个变形区域
1.胀形变形区 2.拉深变形区 3.凸缘变形区
抛物线形件拉深
分两类:以高径比h/d分类 1.浅抛物线拉深 2.深抛物线拉深
汽车灯罩的拉深
两道拉深筋的模具
液压拉深
对于复杂抛物线
拉深模
1.拉深模种类 2.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拉深模结构
1.无压料装置的 简单拉深模
2.有压料装置的 简单拉深模
3.落料拉深复合模
作业:4、5、
第五章 局部成形工艺
用各种不同变形性质的局部变形来改变毛坯 或半成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冲压成形工序称 为局部成形。

拉深系数公式化

拉深系数公式化
0 . 1 , 则a =1 3 0 . 8 , b = 0 . 1 1 6 , c = 3 5 3 .
二、 论文研 究的意 义 ) 理 论意义: 冲压 拉深史上首 次提出拉深系数 公式化 , 它可以量化各 因素的影 响, 极大地 丰富了拉深理论 。

二) 实践意义: 更 方便有效地指导模具设 计和试 模工作 。 三、 论 文 研 究 的理 论 依 据 由于拉深刚开始 时, 筒壁所 受的拉应力将 近达到最大 。因此 , 我 们就 分 析 拉深 刚 开 始 时 的 筒 壁 上 A 点 的 拉 应 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文背景
加 应 力3 3 . 5 MP a 。贝 9 : a =1 4 8 . 8 , b = 0 . 2 6 4 , c = 3 4 5 . 3 ;
在 传 统 的冲 压 拉 深 工 艺 中 , 拉深系 数查表得 出, 影 响 拉 深 系 数 的 因素
有: 材 料、 压边力、 坯料相对 厚度、 模具圆角半径 、 润滑条件等 。但到底有 多 大 的影 响并不知道 。针对这 一状况 , 本 文推导 出拉深 系数公式 , 从而 可以 量化 以上 因素对拉深 系数的影 响,更方便有效地 指导模 具设计和试模 工
科 学 论 坛
拉深 系数公式化
喻 建鹏 , 朱海燕 , 龙俞文
( 南 昌理 工 学 院 机 电 工程 系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1 3 ) 摘 要: 本文 由理论推导出拉深 系数公式 , 从而进 一步研究 出压边力、 摩擦系数 、 坯料相对厚度 、 模具圆角半径及材料等因素对拉深系数 的影 响( 量化) 。 关键词 : 拉深 ; 公式化; 拉 深 系 数
( 1 a ) , 是 使变形 区产 生 塑形变 形所 必须 的径

拉深系数和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模具设计与制造)

拉深系数和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3.3 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极限拉深系数的大小与被拉深毛坏的材料 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测 得某一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适用于低碳钢圆 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见表4.2。
2020/7/24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2020/7/24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3.2 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
(5)模具工作部分圆角半径及间隙的影响 凸模的圆角半径过小时,在毛坯的圆筒部分
与底部的过渡区的弯曲变形加大,使危险断面的 强度进一步削弱,拉深系数只能取得大些;凹模 的圆角半径过小时,毛坯沿凹模圆角滑动的阻力 增加,使毛坯侧壁内的拉应力增大,容易被拉破, 这时拉深系数不能取得过小。凸模和凹模的间隙 过大,拉入间隙的毛坯易起皱;间隙过小,毛坯 进入间隙的阻力增大,筒壁内的拉应力变大,容 易拉破。只有取合理间隙,才能使拉深系数取得 小些。 另外,毛坯与凹模处的润滑条件好,拉 深系数也可取得小些。
(4 – 1 )
第2次拉深系数:m 2 = d 2/d1
(4 – 2 )
第n次拉深系数:m n = d n/d n一1
(4 – 3 )
式中,D0——为毛坯直径(mm);
d1、d2、…、 d n一1 、dn——为各次拉深工序后工件的直径
(mm),当板厚t > 1mm时,取工件的中线尺寸。
2020/7/24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3.2 影响拉深有:
板料的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毛坯的相对厚度t/
D0、模具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及间隙、拉深模的结

拉深件系数表及拉伸油配方

拉深件系数表及拉伸油配方

黄铜 H62,H68
铝 L,LF2,LF21 铝合金 MB1,MB8 工业钝钛 钛合金TA5
220~250 260~350 650~700 550~600
保温40~45min 保温60min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用润滑剂 润滑剂成分 锭子油 硫化蓖麻油 鱼肝油 白(亚+土)粉 油酸 苛性钠 水 锭子油 黄油 鱼肝油 白(亚+土)粉 油酸 水 钾肥皂 水 乳化液 白(亚+土)粉 陪烧苏打水 水 含量(质量%) 33 1.6 1.2 45 5.5 0.1 13 12 25 12 20.5 5.5 25 20 80 37 45 1.3 16.7
将肥皂溶在温度为60~70 摄氏度的水里用于球形 及抛物线形工件的拉深
附注
润滑剂很容 易去掉,用于 单位压力大的 拉深
这种润滑剂 比以下几种略 差
可熔解的润滑 剂。加3%的硫 化蓖麻油后, 可改善其效用
附注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保温40~45min 保温60min 空气中冷却 空气中冷却
将硫磺溶于温 度约为160摄氏度 的锭子油内。其 缺点是保存时间 太久,会分层
附注
简称号
用这种润滑 剂可收到最好 的效果,硫磺 应以粉末状加 进去
4号
硫磺应加以 粉末状加进去
5号
6号
表4.5.6 低温退火温度 材料 08,10,15,20钢 紫铜 T1,T2 加热温度/OC 600~650 400~450 500~540 附注 空气中冷称 相对拉延高度h/d 铝 0.73~0.75 硬铝 0.60~0.65 黄铜 0.75~0.80 软钢 0.68~0.72
表4.5.5 拉深低碳钢用润滑剂 简称号 润滑剂成分 锭子油 鱼肝油 石墨 1号 油酸 硫磺 钾肥皂 水 锭子油 黄油 2号 滑石粉 硫磺 酒精 锭子油 黄油 3号 石墨 硫磺 酒精 水 含量(质量%) 43 8 15 8 5 6 15 40 40 11 8 1 20 40 20 7 1 12

2 拉深件工艺计算

2 拉深件工艺计算

常见的旋转体拉深件坯料直径的计算公式查阅手册.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三、复杂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久里金法则求其表面积:
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 该母线的长度与其重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如右图所示,旋转体表面积为
A 2Rx L
因拉深前后面积相等,故坯料直径D: D 2 2R x L 4 D 8R x L
[m]
(3)拉深工作条件 1)模具的几何参数 2)摩擦润滑 3)压料圈的压料力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4)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
表 3 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带压料圈) 表 4-8 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带压料圈)
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圆筒形件的极限拉伸系数 (不带压料圈)
h 6mm
D d 2 4d ( H h) 1.72 dr 0.56 r 2
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D=98.2mm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2)确定拉深次数 坯料相对厚度为
t 2 100 % 2.03% 2% D 98.2 按表4-1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圆形拉深件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方形拉深件
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需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坯料形状。 拉深件的模具设计顺序: 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切边工序:拉深件口部不整齐,需留切边余量。
表1 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压料圈的结构形式
机械工程学院模具教衡和防止将坯 料压得过紧,特别是拉深板料较薄且凸缘较宽的拉深件 时,可采用带限位装置的压料圈,如下图所示。限位柱 可使用压料圈和凹模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s。对于带 凸缘零件的拉深,s=t+(0.05~0.1)mm;铝合金零件的拉 深,s=1.1t;钢板零件的拉深,s=1.2t(t为板料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深件坯料形状和尺寸是以冲件形状和尺寸为基础,按体积不变原则和相似原则确定。

体积不变原则,即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变形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相似原则,即利用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得到坯料形状。

当冲件的断面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时,其坯料形状应与冲件的断面形状相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利用相似原则仅能初步确定坯料形状,必须通过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出坯料形状,因此,拉深件的模具设计一般是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由于金属板料具有板平面方向性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整齐,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宽度的办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切边余量可参考表4.3.1和表4.3.2。

当零件的相对高度H/d很小,并且高度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以不用切边工序。

首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计算的几何体,并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然后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图 4.3.1 圆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图在计算中,零件尺寸均按厚度中线计算;但当板料厚度小于1mm时,也可以按外形或内形尺寸计算。

常用旋转体零件坯料直径计算公式见表4.3.3。

该类拉深零件的坯料尺寸,可用久里金法则求出其表面积,即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该母线的长度与其重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如图4.3.2所示,旋转体表面积为 A。

图4.3.2 旋转体表面积计算图1.拉深系数的定义图4.4.1 圆筒形件的多次拉深在制定拉深工艺时,如拉深系数取得过小,就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

因此拉深系数减小有一个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就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极限拉深系数与材料性能和拉深条件有关。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极限拉深系数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3)拉深工作条件图4.4.2 凸凹模圆角半径对极限拉深系数的响但凸、凹模圆角半径也不宜过大,过大的圆角半径,会减少板料与凸模和凹模端面的接触面积及压料圈的压料面积,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易产生失稳起趋。

凸、凹模之间间隙也应适当,太小,板料受到太大的挤压作用和摩擦阻力,增大拉深力;间隙太大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拉深件锥度和回弹较大。

2)摩擦润滑凹模和压料圈与板料接触的表面应当光滑,润滑条件要好,以减少摩擦阻力和筒壁传力区的拉应力。

而凸模表面不宜太光滑,也不宜润滑,以减小由于凸模与材料的相对滑动而使危险断面变薄破裂的危险。

3)压料圈的压料力压料是为了防止坯料起皱,但压料力却增大了筒壁传力区的拉应力,压料力太大,可能导致拉裂。

拉深工艺必须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做到既不起皱又不拉裂。

为此,必须正确调整压料力,即应在保证不起皱的前堤下,尽量减少压料力,提高工艺的稳定性。

此外,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还有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

采用反拉深、软模拉深等可以降低极限拉深系数;首次拉深极限拉深系数比后次拉深极限拉深系数小;拉深速度慢,有利于拉深工作的正常进行,盒形件角部拉深系数比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小。

3.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由于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很多,目前仍难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准确确定极限拉深系数。

在实际生产中,极限拉深系数值一般是在一定的拉深条件下用实验方法得出的。

表4.4.1和表4.4.2是圆筒形件在不同条件下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

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采用极限拉深系数。

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零件质量,适宜采用稍大于极限拉深系数的值。

1.拉深次数的确定注:1.表中拉深数据适用于08钢、10钢和15Mn钢等普通拉深碳钢及黄铜H62。

对拉深性能较差的材料,如20钢、25钢、Q215钢、Q235钢、硬铝等应比表中数值大1.5%~2.0%;而对塑性较好的材料,如05钢、08钢、10钢及软铝等应比表中数值小1.5%~2.0%。

2. 表中数据适用于未经中间退火的拉深。

若采用中间退火工序时,则取值应比表中数值小2%~3%。

3.表中较小值适用于大的凹模圆角半径〔rA=(8~15)t〕,较大值适用于小的凹模圆角半径〔rA=(4~8)t〕。

注:此表适用于08钢、10钢及15Mn钢等材料。

其余各项同表4.4.1之注。

(1)查表法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即高度H与直径d之比值,从表4.4.3中查得该工件拉深次数。

注:1.大的H/d值适用于第一道工序的大凹模圆角〔rA(8~15)t〕。

2.小的H/d值适用于第一道工序的小凹模圆角〔rA(4~8)t〕。

3.表中数据适用材料为08F钢、10F钢。

(3)计算方法拉深次数的确定也可采用计算方法进行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流程如图4.4.3所示。

图4.4.3 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流程例4.4.1求图4.4.4所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

材料为10钢,板料厚度t=2mm。

图4.4.4 无凸缘圆筒形件以上计算所得工序件有关尺寸都是中径尺寸,换算成工序件的外径和总高度后,绘制的工序件草图如图4.4.5所示。

1.压料装置与压料力为了解决拉深过程中的起皱问题,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

常用的压料装置有刚性压料装置和弹性压料装置两种(详见4.7)。

是否采用压料装置主要看拉深过程中是否可能发生起皱,在实际生产中可按表4.4.4来判断拉深过程中是否起皱和采用压料装置。

图4.4.5 拉深工序件草图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FY太小,则防皱效果不好;FY太大,则会增大传力区危险断面上的拉应力,从而引起材料严重变薄甚至拉裂。

因此,实际应用中,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随着拉深系数的减小,所需压料力是增大的。

同时,在拉深过程中,所需压料力也是变化的,一般起皱可能性最大的时刻所需压料力最大。

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化,但压料装置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1)拉深力(2)压力机公称压力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

该类零件的拉深过程,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与无凸缘圆筒形件是相同的。

但有凸缘圆筒形件拉深时,坯料凸缘部分不是全部进入凹模口部,当拉深进行到凸缘外径等于零件凸缘直径(包括切边量)时,拉深工作就停止。

因此,拉深成形过程和工艺计算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差别主要在首次拉深。

图4.5.1 有凸缘圆形件与坯料图1.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变形程度注:1.表中大值适于大的圆角半径[由t/D=2%~1.5%时的R=(10~12)t到t/D=0.3%~0.15%时的R=(20~25)t,小值适用于底部及凸缘小的圆角半径,随着凸缘直径的增加及相对拉深深度的减小,其值也跟着减小。

2.表中数值适用于10钢,对于比10钢塑性好的材料取表中的大值;塑性差的材料,取表中小数值。

2.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1)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可以将窄凸缘圆筒形件当作无凸缘圆筒形件进行拉深,在最后两道工序中将工序件拉成具有锥形的凸缘,最后通过整形压成平面凸缘。

图4.5.2为窄凸缘圆筒形件及其拉深工艺过程,材料为10钢,板厚为1mm。

(2)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如果根据极限拉深系数或相对高度判断,拉深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时,则需进行多次拉深。

a) 窄凸缘拉深件b)窄凸缘件拉深过程Ⅰ-第一次拉深Ⅱ-第二次拉深Ⅲ-第三次拉深Ⅳ-成品图4.5.2 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第一次拉深时,其凸缘的外径应等于成品零件的尺寸(加修边量),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仅仅使已拉深成的工序件的直筒部分参加变形,逐步地达到零件尺寸要求,第一次拉深时已经形成的凸缘外径必须保持在以后拉深工序中不再收缩。

因为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即使凸缘部分产生很小的变形,筒壁传力区将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使危险断面拉裂。

为此在调节工作行程时,应严格控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

对于多数普通压力机来说,要严格做到这一点有一定困难,而且尺寸计算还有一定误差,再加上拉深时板料厚度有所变化,所以在工艺计算时,除了应精确计算工序件高度外,通常有意把第一次拉入凹模的坯料面积加大3%~5%(有时可增大至10%),在以后各次拉深时,逐步减少这个额外多拉入凹模的面积,最后使它们转移到零件口部附近的凸缘上。

用这种办法来补偿上述各种误差,以免在以后各次拉深时凸缘受力变形。

宽凸缘圆筒形件多次拉深的工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中小型、料薄的零件,采用逐步缩小筒形部分直径以增加其高度的方法(图4.5.3a)。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零件,表面质量较差,其直壁和凸缘上保留着圆角弯曲和局部变薄的痕迹,需要在最后增加整形工序。

另一种方法常用在 >200mm较大零件,零件的高度在第一次拉深就基本形成。

在以后各次拉深中,高度保持不变,逐步减少圆角半径和筒形部分直径而达到最终尺寸要求(图4.5.3b)。

用这种方法拉深的零件,表面质量较高,厚度均匀,不存在上述的圆角弯曲和局部变薄的痕迹。

适用于坯料的相对厚度较大,采用大圆角过渡不易起皱的情况。

3.有凸缘圆筒形拉深工序件高度的计算图4.5.3 宽凸缘筒形件的拉深方法图4.5.4 宽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流程阶梯形件(图4.5.5)的拉深与圆筒形件的拉深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每一阶梯相当于相应圆筒形件的拉深。

而其主要问题是要决定该阶梯形件是一次拉成,还是需要多次才能拉成。

图4.5.5 阶梯形件1.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形判断所给阶梯形件能否一次拉深成形的方法是,先求出零件的高度h与最小直径dn之比,然后查表4.4.3,如果拉深次数为1,则可一次拉深成形,否则就要多次拉深成形。

2.阶梯形件多次拉深的方法图4.5.6 阶梯形多次拉深方法图4.5.7 电喇叭底座的拉深1.拉深变形特点曲面形状零件主要是指球面、锥面、抛物面形状冲件以及诸如汽车覆盖件一类冲件。

这类零件的拉深成形,其变形区、受力情况及变形特点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属于复合类冲压成形工序。

从电动喇叭罩的成形实验中,可以大致了解这类曲面零件的变形特点。

图4.5.8中标明了电动喇叭罩拉深成形后的变形数值,括号内的是径向拉应变值,括号外是切向应变值,上段为压,下段为拉。

从拉深成形过程及实测的结果还可以看出:零件的曲面由三部分组成,即①坯料的凸缘及进入凹模中的一部分,这一变形区部分产生拉深变形;②坯料的中间部分,也是产生拉深变形;③坯料靠近球形冲头顶部的部分,这一部分变形区产生的是胀形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