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试卷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得学习情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试题结构及特点: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
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
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
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
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
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
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
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
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
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
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
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0篇)

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0篇)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
1 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 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 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 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 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2、试卷的主要特点(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必须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资料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
资料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资料,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本事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本事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
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
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
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篇一」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
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
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
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教学成果,试卷帮助七年级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二、试题特点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择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1)概念把握不准确。
如选择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
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建议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一、参考人数:参预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果统计: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25.49%。
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
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果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简洁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
依据本校初一班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同学把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留意对同学基本力气的考查,特别是同学的识记理解力气,适当考查同学从材料中猎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
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同学学问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同学对课本的生疏程度和归纳概括力气,适当地涉及了对同学分析归纳力气的考查。
设问跨度较小,涉及学问点较少,主要以七班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1)基本概念记忆不精确。
同学基本历史概念把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许多个概念、学问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
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
对分析力气的考查最终也归于基本概念,照旧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
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同学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力气欠缺问答题是同学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
历史学习要求同学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索问题,分析历史大事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进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大部分初一班级同学缺乏历史思维力气,且从材料中猎取信息,概括归纳力气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任凭答题。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篇1)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试卷分析12篇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研组试卷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本次初中历史试卷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试卷概述本次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个部分,涵盖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各个知识点。
试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共2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不足。
具体表现在:(1)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年代、人物、地点等基本信息掌握不牢固;(2)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影响等分析不够深入;(3)部分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填空题填空题部分共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填写,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1)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信息的记忆不够牢固;(2)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填空错误;(3)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答案错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简答题简答题部分共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1)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准确把握事件的核心;(2)对历史现象的解释不够全面,未能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3)部分学生答题逻辑混乱,导致答案不够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3篇)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3篇)初中历史试卷分析篇1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潜力,渗透德育。
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资料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
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潜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基本状况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2、试题特点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的考查,个性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潜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潜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潜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状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资料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务必困难。
如2、4、8、12、14、20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潜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概括归纳潜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潜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
如第24、25小题第三问,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潜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潜力欠缺影响所致。
又如23小题: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政权。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试题分析指根据学生对每一试题的答案,对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并作整体性评价。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篇1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
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初中历史试卷分析范文(通用7篇)试题分析是指根据学生对每一试题的答案,对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并作整体性评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试卷分析范文(通用7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篇1一、试题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
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
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选3篇)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选3篇)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一、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试卷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
从试卷题型看,试卷分为五个大题,25个小题。
其中: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第二题为简答题,共2个小题;第三题为材料解析题;第四题为分析说明题;第五题为探究题。
从考查内容看,试卷着重考查了从史前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历史。
其中,第一、二大题侧重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四、五大题,则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考查内容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试题的难度看,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尤其是第三大题,依据材料,层层设问,第一问到第五问,由易到难,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既突出了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等。
下面就各题情况做一简单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满分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
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
总体上较好。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8-12分。
其中第五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做得较差。
第四大题分析说明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2分。
其中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南北方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截然不同?)学生在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特点,而不能进一步说明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因此都只能得2分。
(满分为4分)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
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学生的答题情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引导语:从分析的对象角度来划分,分析法还可以分为,概念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欢迎参考!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题特点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教育局统一命题,满分100分。
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
其突出有以下四个特点。
1、题型全面,符合考试要求,本套试题有五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30题);填空题(31-35题);材料解析题(第36题);读图题(第37题);简答题(第38题)五种题型。
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可以说题型命制思想贴近中考试题。
2,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考查。
试题所考知识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考查,内容涉及古代文化成就(31题,34题,35题);改革或变法(36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措施(37题2,3小题);少数民族的问题及边疆问题(38题);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学派的态度(32题)等。
3,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点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包含了政治制度史、中外交往、文化史、边疆诸领域,试题覆盖面广,注意考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程度。
4,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本套试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试题的情景创设上。
试题设置的情景,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名人名言、影视作品、文献资料等,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带考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科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1302人,60分以上有1144人,80分以上者有838人从表格中看出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本次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侧重点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并兼顾了解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1、本试题满分75分,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
2、单项选择题(30分)。
第14题失分较多。
本题型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充分说明在平时得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障。
3、简答题、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45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
16(1)部分同学没有各答出两点历史价值,还有部分同学《清明上河图》答成了艺术价值。
18(2)部分同学没有结合材料答题。
18(3)大部分同学没有审清题意,只答了清朝边疆管理的史实,没有答出作用。
19(3)部分同学题目观点不准确,还有个别同学小短文的格式不正确,还需再强调。
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表现在:(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
错别字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
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知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
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3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
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试卷情况:通过以上数据发现,此次考试的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试卷概述本文对七年级历史试卷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试卷共包含多个章节,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
试卷结构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0道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选择题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选择题涵盖了不同的考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这部分的平均得分为7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但还存在一些易忽略的细节问题。
第二部分:填空题本部分共有10道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名词和相关概念的理解,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的掌握。
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这部分的平均得分为80%,表明学生对历史名词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较为准确,但在时间和地点的掌握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情况。
第三部分:简答题本部分共有5道简答题,要求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解释和分析,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这部分的平均得分为65%,说明学生在思考和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在回答简答题时,缺乏详细的支撑事例或没有构建完整的逻辑结构。
难点分析根据试卷的整体情况,分析出试卷中的几个难点。
难点一:历史事件的记忆学生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发生地点的记忆较为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历史事件没有形成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零散的知识点上。
难点二:历史人物的混淆在选择题中,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和相关事件容易混淆。
这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特点和影响不够熟悉,没有形成清晰的分类和联想。
难点三:简答题的思考和表达在回答简答题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逻辑结构和有力的支撑事例来回答问题。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思考和练习。
改进建议增加历史事件的记忆训练学生需要通过多次复习和记忆,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口头测试等形式增加历史事件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知识框架。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
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从整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二、试题分析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第三大题的第1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对三国知识的考查,第三大题对丝绸之路、汉武帝、孝文帝的考查,第四大题对文化方面的考查,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
有如第三大题(一)题的2、3小题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如第一大题的1、8、9试题,第三大题的(一)的2、3小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40分,70%的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4—8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7、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图说历史1、识图题,全对的占30%,得2分的占40%,有个别学生得0分。
3、4、5、6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主要是1题,学生不能正确的书写答案,错别字较多。
整个(二)大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较少。
(三)材料分析题1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有关知识,学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间,失分主要是(2)、(3)小题,学生对知识学的比较死,只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学生能全回答正确的较少。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类型分析:
本张试卷为闭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共有25个小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共50分,选择题考查知识立意的试题减少了,而考查能力利益的试题增多了,考生只有在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主干知识基础上,活化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答好试题;第二大部分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难度不大。
二、学生成绩及答题情况分析:
此试卷满分100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满分50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30多分。
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些,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审题不清,不知如何表达出来,出现了由于表达不好丢分的现象,表现的问题是学生分析能力差,不知应该答什么,得分率相对较低。
四、考后心得体会:
纵观本张试卷,再结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以前那种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的教学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紧跟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断用课程改革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与非选择题(60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辨析题(18分)材料解析题(22分)与问答题(20分)。
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
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
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
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阅读材料不仔细,丢三落四。
2)在审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历史基础知识欠缺,学科基本素养不够。
4)阅读面狭窄,相关知识太少。
3、材料题与问答题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语言运用、组织不过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
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
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
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
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
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
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
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6、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试中及格的人数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因此这学期要更加重视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