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学大纲79902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学习色彩构成的理论和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应用色彩构成到设计创作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色彩构成的常用技巧和方法;3. 培养对色彩搭配和表现的审美意识;4. 能够在设计作品中自如地运用色彩构成;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a. 色彩的概念和属性b. 色彩的分类和色系c. 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2. 色彩构成原则a. 色彩对比原则i. 冷暖色对比ii. 互补色对比iii. 对比色对比b. 色彩搭配原则i. 单色搭配ii. 相似色搭配iii. 互补色搭配iv. 三角色搭配c. 色彩表现原则i. 色彩情绪表现ii. 色彩形象表现 iii. 色彩氛围表现3. 色彩构成技巧与方法a. 色彩配比和比例b. 色彩层次和渐变c. 色彩的运用和演变4. 色彩构成的应用实践a.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构成b. 空间设计中的色彩构成c. 形象设计中的色彩构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色彩基本概念、原理和构成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构成的实际操作练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3. 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经典的色彩构成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构成作品,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参与等;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色彩搭配、表现效果等;4. 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六、教材参考1. 《色彩搭配与表现》,作者:XXX;2. 《色彩构成实践教程》,作者:XXX;3.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作者:XXX。
七、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和课件;2. 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资料;3. 色彩构成工具和器材。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
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讲授要点:第一单元:1、色彩的物理性质:2、色的分类与特性;3、色的混合:4、色立体介绍:5、色彩对比理论;6、色彩调和理论。
第二单元:1、色彩的错觉与幻觉:2、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3、色彩的心理感应;4、色彩设计的创意与运用。
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
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并由系及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认识水彩》蒋智南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辛华泉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
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色彩具有共同的视觉审美要素。
色彩知识是以科学研究和事实为依据,具有准确性、明晰性、系统性的特点。
它以研究自然色彩规律为起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色彩艺术语言的丰富内涵和多种表现技能。
因此,学生应从色彩的理论学习和感觉训练两个方面着手,联系色彩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形式课程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要求①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内容。
②通过讲授理论、作品分析、作业训练,掌握色彩构成常识。
课程结束时进行作业讲评总结。
三、先修课程①设计素描②平面构成四、课程教学重、难点①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并能通过描绘认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搭配,增强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并将色彩原理与设计相结合。
②使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调色训练,能够将需要的色彩搭配表现出来。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讲授、示范、范例分析辅导作业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4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的物理特性、视觉生理特征;(2)色彩的三要素;(3)色立体—色彩的表示法………2.重、难点提示(1)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学习和分析以及对色立体的认识;第二章色彩混合(4学时)1.教学内容(1)关于原色;(2)色彩混合的类型;(3)色彩混合的课题练习2.重、难点提示(1)空间混合的规律、条件及特点;(2)色彩混合的课题练习;第三章色彩的对比(4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的类型和特征;(2)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3)色彩对比的课题练习2.重、难点提示(1)色彩对比的类型,色彩对比构成的规律和方法;(2)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合理、正确的调整;第四章色彩的调和(10学时)1.教学内容(1)统一调和;(2类似调和;(3)秩序调和;2.重、难点提示(1)掌握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对色彩实践的指导意义;(2)能运用色彩调和理论对色彩之间产生的过分对比进行调整,灵活的构成美的和谐关系;第五章色彩的采集与重构(10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采集的方法;(2色彩重构的方法;(3)自然采集色彩的课题练习与重构设计的实践操作;2.重、难点提示(1)了解色彩采集的方法以及对所采集的颜色进行重组的各种技巧;第六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6学时)1.教学内容(1)底色与图色;(3)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平衡、节奏、强调、分隔、统一;2.重、难点提示(1)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2)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色彩设计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第七章色彩的运用(10学时)1.教学内容(1)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2)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3)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4)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2.重、难点提示(1)在设计中实际应用色彩的能力,七、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构成课题练习与设计作品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2]《色彩构成》,肖颂阳刘东霞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形式基础训练》,周至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设计的觉醒》,田中一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色彩构成》,范小春周小瓯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视觉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熟悉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
2、色彩的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意象、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联想等。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运用实例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属性,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技术水平等。
3、小组讨论: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情况等。
4、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课时):讲解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2、色彩的属性(6课时):分别讲解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4课时):分析色彩的意象、象征和联想等表现形式。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12课时):学习色彩的组合、调和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实践操作(6课时):进行课堂练习、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
七、教学资源1、教材:《色彩构成》,作者: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色彩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色彩构成》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构成》课程作为一门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电脑完成构成作业、开发软件功能、创新构成形式。
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
其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点、线、面和色彩的配置。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
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
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构成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注重对已有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基础构成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并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本课程三周共计36学时,按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工具为电脑(用的软件: CorelDRAW, Photoshop);尺子,24色水粉颜料,麦克笔,黑色各种笔号签字笔若干,纸(复印纸,水粉纸),画板,胶布等。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目的:开设《色彩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色彩构成练习,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本课程任务:1.通过介绍色彩的物理属性和色彩的心理属性,使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能够从理性方面得到提高。
2.掌握配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从而应用到以后的设计中。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艺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对学生下一阶段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理解色彩、色彩构成的概念,了解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重点:色彩构成的概念难点:色彩构成的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构成的由来第二节材料的准备第二章色彩学原理教学要求:了解光是产生色彩的原因,了解固有色、邻近色、对比色的概念。
重点:色的分类难点:色彩的对比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物理(一)光与色的关系(二)光的性质(三)物体色光第二节色彩生理(一)眼睛的构造(二)眼睛的适应功能(三)视觉现象第三章色彩秩序教学要求:了解色彩的几种推移现象,理解色彩推移的规律。
重点:色彩推移构成难点:色彩透叠构成教学内容:第一节无彩色系第二节有彩色系(一)色相(二)明度(三)纯度第三节色立体(一)孟氏色立体(二)奥氏色立体第四节色的混合(一)加法混合(二)减法混合(三)中性混合第四章色彩心理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给人的心里感受重点:色彩表情难点:色彩感觉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表情(一)红色(二)橙色(三)黄色(四)绿色(五)蓝色(六)紫色(七)黑色和白色(八)灰色(九)金属色第二节色彩象征第三节色彩感觉(一)冷暖感。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类专业通用开课专业:广告设计资讯设计环艺设计动漫画设计交通景观设计艺术系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开课时间:广告、资讯、环艺、动漫第二学期,交通景观第三学期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色彩构成》是与平面、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造型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对《色彩构成》的学习是一个研究过程,一种方式和一种手段,是为实现更高境界的色彩创造和设计目的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课程计划总课时36课时,在平面构成后开课。
二、对前继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
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要求概述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的形成一.认识色彩二.色与光三.色彩的形成四.物体色与光第二节色彩的属性一.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二.色彩的三要素第三节色彩的混合一.加色法混合二.减色法混合三.中性混合第四节色彩的表达与色彩体系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二.孟塞尔表色体系三.奥斯特瓦德表色体系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以及色彩的几个属性。
作业要求:要求掌握色彩的几种类型;明度推移练习;色相推移练习,纯度推移练习;九调构成练习;加法混合练习和空间混合练习各一张。
教具:范例。
第二章色彩知觉与色彩对比(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知觉现象一.视觉适应二.色彩的错觉三.色彩的易见度四.色彩的同化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一.明度对比二.色相相对比三.纯度对比第三节色彩的其他对比一.色彩的面积对比二.色彩的形状对比三.色彩的冷暖对比四.色彩的肌理对比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对比规律。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
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色彩的心理。
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课时:51节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知识要点】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色彩构成》教学提纲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构成产生与发展本章要点:本章通过对色彩的研究以及色彩在设计中的地位,阐述了色彩构成的概念。
同时,从色彩研究领域和色彩可知性两方面来研讨,使学生清除认识色彩构成是有序可依,有规律可循的。
色彩是什么?它对人们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于色彩学教育和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概念。
在这里,必须要调整以往人们在思想中的错误认识——世界是五光十色的。
其实,世界是无色的。
那么,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各种色彩难道不存在吗?这一点必须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
各种物体上的色彩是由光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从光→物体→眼睛→大脑的整体过程。
明确地讲,是人的眼睛起了重要作用并赋予了色彩最终的效果。
色彩是人的一种感觉,是人的大脑和思想赋予了他最终的意义,没有光、物体、眼睛、大脑,就没有了色彩,没有了五光十色的世界。
因此,科学地认识色彩,在设计应用中探究应具备哪些组织原则,就必须有勇气跨越物理、化学、生理乃至心理等不同的界限,最终,才能正确的使用色彩进行创作,这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所渴望与追求的。
色彩学的认识和理论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
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懂得从矿物质和植物中提取颜料和用染料来装饰自身。
最早的使用带有很强的实用性,一类是用于人体自身,一类是对工具的装饰。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战国的漆器,汉代的丝绸乃至唐代墓室的壁画等上面的色彩绘制,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西方也是如此,古希腊时期的科学家,思想家们就开始对光与色进行探讨,并记载了很陡色彩论,他们认为:黑、白、灰或是黑、白、黄经过眼睛的混合会产生其他色彩,还提出了“光就是色”的理论。
第一节色彩研究的领域色彩学的研究以及色彩构成的理论要从艺术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来进行。
与色彩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指示,力求以科学的精神从事基础训练。
为了避免“盲人摸象”式的争论,我们有必要将其加以分类:•从物理、化学性方面研究色彩的本质性质。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决定了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达力。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配色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包括色相、亮度、饱和度等;2.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能够正确运用色彩进行设计创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其对色彩的敏感度;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合作项目实践锻炼其色彩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其在实践中运用色彩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亮度、饱和度1.2 色彩的三原色和三基色理论1.3 色彩的色彩空间和色彩模型2. 色彩的应用技巧2.1 色彩的色彩搭配和配色原则2.2 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2.3 色彩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3. 色彩实践项目3.1 色彩观察和分析练习3.2 色彩构成实践作品创作3.3 色彩设计项目合作实践4. 色彩创新与发展4.1 当代色彩设计趋势与流派4.2 色彩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4.3 色彩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示和示范,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操作:安排色彩实验、配色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4. 讲解案例:通过展示各领域的色彩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5.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个人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五、评价方式1.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2. 作业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项目成果;3. 考试或测验:针对色彩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进行考核;4.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个人对色彩构成的理解与应用的报告;5. 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视觉传达专业《色彩构成》本科 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色彩构成/ Color Composition2、课程代码:163Y004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平台)课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5、学时/学分:48 /36、先修课程:素描基础、色彩基础7、适应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学科基础必修课。
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大构成组成。
色彩构成是研究和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学说。
对色彩构成的学习和研究,为以后的应用型设计专业课程中关于色彩的运用具有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色彩构成对于设计乃至其它视觉艺术的创作实践,均具指导意义,在本专业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来进行色彩的秩序、空间、冷暖、的训练,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理性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理论与方法,组织画面主体的几块颜色对比协调的规律,并运用于设计之中。
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2学时)了解:色彩的产生、分类与属性。
理解:色彩的多样性。
掌握:色彩构成概念。
重点内容:色彩的产生、分类与属性。
教学难点:色彩的多样性。
第一节色彩的产生、分类与属性。
知识点:色彩的产生、分类与属性。
第二节色彩的表色体系。
知识点:色彩的产生、分类与属性。
第三节色彩的混合。
知识点: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第二章色彩构成要素(2学时)了解:色和光的关系。
理解:光源显示性。
掌握:色彩三要素——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认识。
重点内容:色彩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色彩三要素——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认识。
第一节:色与光。
知识点:色与光的关系。
第二节:色彩三要素。
知识点:色彩三要素。
第三章色彩心理(8学时)了解: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
理解:色彩的通感。
掌握:色彩的表情。
重点内容:1.色彩对比的形式和效果的掌握。
2.色彩的心理以及产生的情趣与意境。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色彩构成3.学时:48(其中含实训教学34学时)学分:24.开课系:艺术设计系教研室:基础教研室5.选修课程:无6.面向对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构成”一词从广义上讲具有组合与构筑的含义,体现了一种创造行为。
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化的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规律,而对规律的掌握则是创造的前提。
对于寻求多种造型表达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在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有着重大意义。
2.课程目标:通过对色彩科学性的研究与认识,首先掌握色彩各要素的特性及组合规律。
色彩构成作为基础课程对于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色彩的性质,把握色彩美的匹配和组合规律。
其次加强艺术美感形式的训练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色彩构成对规律的研究是为了以后更深入地研究设计而先进行的具有某种纯粹意义的训练课程。
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是色彩构成概述。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图文并茂讲解色彩构成的历史与发展、色彩构成的概念,基本范畴。
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正确认识色彩构成。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构成”概念产生的背景;3.“建构主义”与作文教育:4.写生色彩与色彩构成;5.色彩构成教学特点;6.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1“建构主义”与作文教育;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
2.色彩构成教学特点。
(四)思考题1.色彩构成的定义是什么?2.“成分”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建构主义」的哪些特质对建构主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4.色彩构成和素描色彩有什么区别?5.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什么?第二章色彩的基本认识(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色立体的表示法及其应用;通过色彩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开课:第一学年下学期(1-9周) 课程总学时:32 理论学时:14 实践学时:18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色彩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通过四周的色彩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语言,为进入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议学时分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践学时实践内容备注第一章设计与色彩构成2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 2第三章色彩的构成元素与混合现象 2 2第四章色彩对比的设计方法 2 3第五章色彩调和的设计方法 2 3第六章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2 2 专题讲解第七章数字化色彩信息的采集与重构 2 2第八章设计色彩的应用 4 资料收集合计14 18二、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设计与色彩构成了解:什么是色彩构成?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及意义?教学重点:1.什么是色彩构成2.色彩构成的目的及意义教学难点:1.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色彩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1.1、关于色彩构成1.2、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及意义1.3、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色彩构成1.4、电脑软件的功能及效果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性质教学要求:了解:了解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特征,具有给人以极深刻的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没有光就没有色教学难点:1.色彩构成作品怎样利用色彩来传播设计信息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2.1、光与色彩的关系2.2、色彩构成作品传播设计信息2.3、色彩的体系a、无彩色系列b、有彩色系列c、光泽系列第三章色彩的构成元素与混合现象教学要求:了解:牛顿色相环及三种不同的色立体教学重点:1.色彩的构成元素与混合现象1.怎样应用色彩的规律,合理混合色彩,设计、创作出色彩优美,有情调,有意境的色相构成、明度构成、纯度构成画面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相结合教学内容:3.1、色彩的构成元素a、色相构成b、明度构成c、纯度构成3.2、色彩表示法a、牛顿色环b、孟塞尔色立体c、奥斯特瓦德色立体d、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3.3、色彩的混合现象a、色光三原色与加法混合b、色料三原色与减法混合c、空间视觉混合第四章色彩对比的设计方法教学要求: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构成教学难点:1.怎样将各种色彩对比的原理恰当地体现在设计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相结合教学内容:4.1、色彩对比的概念4.2、色彩对比的设计形式a、同时对比b、连续对比c、色相对比d、明度对比e、纯度对比第五章色彩调和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有几种设计形式教学难点:1.怎样合理调配色彩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相结合教学内容:5.1、色彩调和的概念5.2、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a、同一调和b、近似调和c、次序调和d、对比调和第六章色彩情感与表现教学要求:教学重点:1.了解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6.1、伴随着色彩的情感6.2、色彩的表情6.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6.4、色彩计划与色彩管理6.5、色彩启示与设计联想第七章数字化色彩信息的采集与重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1.能够借用所收集的色彩信息进行素材的重新配置教学难点:1.完成一个有自己的发现和理解的创作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7.1、色彩信息的采集与重构7.2、色彩重构的设计方法三、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色彩构成》赖小娟、林旭、杨偆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二)教学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辛华泉、张柏萌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三版2、《设计教材丛书---五大构成·色彩构成》陈小清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3、《色彩构成·高等院校设计教材》李鹏程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4、《色彩构成》陈琏年著西南师大出版社四、其他说明(一)课程考核注: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
修《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组成》教课纲领课程名称:色彩组成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时 / 学分: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开设单位: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合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说明《色彩组成》课程的教课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供给色彩设计的理论依照和指导。
色彩组成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要修业生认识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经过系统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设计实质中,培育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地,最后达到在各样专业性的设计中可以灵巧运用色彩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切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并能举一反三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经过对色彩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要修业生做到:掌握色彩在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认识有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经过色彩组成作业,从而加强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骨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
经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批评性思想技术。
3.态度目标。
经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形成基本的批评性思想偏向。
三、学时分派表讲解实验实践上机章序教课内容小计学时学时学时学时1 导论2 1(课外) 22 第一章色彩的组成因素 4 43 第二章色彩心理 64 4(课外) 104 第三章色彩的组成 6 4 4(课外) 105 第四章色彩的对照组成8 4 2(课外) 126 第五章色彩的收集与重构 6 4 4(课外) 10总学时32 16 48*课外学时不占总学时数四、教课教法建议教法建议:理论讲解、议论、操作五、课程查核及要求1.查核方式:考试(√);考察()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组成:总成绩 =平常查核 *5 %+实践操作 *30%+讲堂议论 15%+期末查核*50 %成绩说明:平常查核,每次课前以点名形式进行核查;实践操作是每次课前上交的作业部分,包含实践作业、念书笔录、课后问题三部分;讲堂议论是以小组活动质量为评论标准,对小组整体进行评论;期末查核是以闭卷考试进行,是学校正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从色彩学的整体概念上讲,色彩作为物质方式存在与我们身边。
他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同时在以人为审美主题的社会活动中,色彩也广泛地深入到人的精神领域。
色彩的精神性和物理性的交互作用和无穷变化,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色彩学认知与应用中,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是其核心,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对色彩世界的每一个前所未有的思维逻辑和创造性的行为既为色彩构成本身。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感受。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以为它是构成设计专业基础框架的支点之一,也是构成视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程内容简介色彩学的研究以及色彩构成的理论要从艺术性有科学性两个方面进行。
以色彩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力求一科学的精神从事基础训练。
4.理论教学基本要求(1)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2)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3)色的特性与分类(4)色的混合(5)色立体(6)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7)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8)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9)以冷暖关系为主的色构知识及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5.实践教学要求《色彩构成》具体的教学,先作品欣赏并加以文字讲解,然后理论讲解,最后让学生具体动手设计并提出问题,再把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再次讲解的循环过程。
主要教学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学生应鉴赏立体构成经典作品并思考;课堂理论讲授应简明扼要,重点讲授构成形式和法则的应用;实践练习环节采取“分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模式;课程总结采取研讨式教学模式。
主要采取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7.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9.(1)色相环教学目的与要求:色相环分十二色相环与二十四色相环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 hues),二次色(secondary hues)和三次色(tertiary hues)组合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混合、色彩对比、色彩解构与重组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主要获得色彩搭配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等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能够独立完成丰富的色彩组织、构成色调、有秩序的达到对比与和谐,最终达到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等基本素质。
3.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⑴讲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色彩构成是设计师之后进行设计的基础,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
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扎实完整的掌握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
⑵自学:收集大量手绘所需参照素材,建立素材库。
通过学生自行收集各种色彩表现的最终呈现效果,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掌握色彩构成基本特点基本方法,课下多搜集相关所需的学习资料,大量的联系。
⑶习题及作业:通过快题作业、平时作业、最终作业等不同的练习单元使学生对色彩构成的不同环节进行理解和掌握,反复加深印象,形成基本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⑷辅导、答疑:采用案例式教学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视觉图片、技术辅导、绘画指导,加快、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改正错误的认识,加强学习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每个案例的课程中安排作业讲评,由教师和学生点评,或自我评论,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⑸实践环节:绘画大量手绘色彩构成表现图,不仅熟练手绘表现技法的表现方式,更是强调学生对于色彩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学时分配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色彩的构成与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及意义、色彩构成的思维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构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
掌握色彩构成的概念意义;(3)掌握色彩构成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通过重点强调,讨论的方法加强学习。
第二章色彩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光的概念与特性、光源色与光的传播、光与色彩、色彩的种类、色彩的属性、色调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光源色的传播形式及状态;(2)理解色彩的种类及形成规律;(3)掌握色彩的属性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通过重点强调,提问的方法加强学习效率。
第三章色彩与色立体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色立体的基本构造、梦塞尔色立体、奥斯瓦特色立体、日本色立体、色立体的作用及意义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色立体的种类及特点;(2)了解色立体的作用及意义;(3)理解色彩属性在色立体中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互动教学。
第四章色彩与视觉生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有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视觉与年龄、视觉的整体性、视觉的错觉性等知识的基础上,(1)理解视界与色域的概念及作用;(2)掌握视错性的形成原因及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互动教学。
第五章色彩与心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象征性色彩、主观性色彩、印象性色彩、色彩的联想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色彩的情感构成;(2)了解色彩联想的种类;(3)掌握色彩联想的表现方法;(4)掌握联想与创意的关系。
通过联想课题作业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大胆创新,扩展和强化创意理念。
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互动教学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作业要求:能够细致、快速完成,锻炼学生色彩与心理联想的创意表现。
第六章色彩的混合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色盘旋转混合、空间混合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加法和减法混合的区别;(2)了解中性混合的方法;(3)掌握色彩混合的基本原理;(4)掌握色彩混合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互动教学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作业要求:能够精细、快速完成,锻炼学生色彩混合的视觉表现能力。
第七章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同时对比、连续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色彩对比的规律及形式;(2)了解色彩对比形成的视觉效果;(3)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4)掌握色彩对比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互动教学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作业要求:能够细致、快速完成,锻炼学生对色彩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
比、明度对比有具体的认识表现能力。
第八章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色彩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面积的规律、形状的聚散、位置的确定、表现效果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色彩不同形式下的表现规律;(2)了解色彩不同形式下的表现效果;(3)掌握色彩不同形式下的基本原理;(4)掌握色彩不同形式下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互动教学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作业要求:能够细致、快速完成,锻炼学生色彩面积、形状、位置不同的视
觉表现能力。
第六章产品设计色彩表现技法
第九章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传统色彩的解构、民间色彩的解构、绘画色彩的解构、自然色彩的解构、色彩的重组等知识的基础上,(1)
了解色彩解构与重组的概念及意义;(2)了解色彩解构的基本原理;(3)了解色彩重组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重点强调,提问互动教学,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第十章色彩的构成与色彩的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在了解标志设计与色彩、商品包装与色彩、产品设计与色彩、广告设计与色彩、服装设计与色彩、环境艺术设计与色彩等知识的基础上,(1)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2)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作用;(3)掌握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大量影像资料互动教学,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编写人:刘英元
审核人:
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