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地提取及提取工艺中要注意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发油地提取及提取工艺中要注意地问题

在我们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都含有挥发油,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几类药物所含的挥发油均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在治疗外感热病的中药中,挥发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薄荷,柴胡,藿香,香薷,荆芥,防风,紫苏挥发油等。如薄荷油有清凉、驱风、消炎、局麻作用。丁香油有局麻和止痛作用。所以说藿香正气颗粒中的挥发油对药效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药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可由十几种到一百多种成分组成,来源不同的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一致。挥发油在常温下较易挥发,往往含有多种不稳定的基团,易发生理化反应,其稳定性不佳。根据中药挥发油的理化性质不同,可将挥发油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以挥发油比重不同,分为重油和轻油;以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分类,分为溶解度大的挥发油和溶解度小的挥发油;以在中药材中的存在状态不同分为游离态挥发油和结合态挥发油等

中药传统汤剂是中药传统的用药方式,传统的水煎方法(即使不采用后下法)所得水煎液能够提取并保留相当量的挥发油],有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发现,对其浓缩制成膏剂后,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减少较多,但尚有保留;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则这些固体制剂中的挥发油保留极少。传统的中药汤剂“主动保留”了处方中所有药味的挥发油,传统的汤药所产生的药效有挥发油的贡献。如板蓝根是作为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其中的挥发性成分是被现代研究所忽视的,因此在常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时同样也未考虑挥发油因素。研究人员在对板蓝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中,发现其水蒸气蒸馏物具有与金银花挥发油相似的紫外吸收曲线。经LC2MS分析,其中含有100多种成分,并有大量的类似水杨酸结构的苯环等结构。通过观察板蓝根挥发性成分、板蓝根水提物及其混合物对啤酒干酵母粉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发现挥发性成分确实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且挥发性成分的加入能提高板蓝根水提物的解热作用。在中医药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现代中药制剂的药效似乎不如传统的中药汤剂好,挥发油的大量损失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增加挥发油的收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了薄荷、姜黄、石菖蒲等药材挥发油的含量。根茎类、种子类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通常都能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但薄荷、荆芥等草质药材,由于质地柔软疏松,药材在加工、干燥、贮藏的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市场上很难购得挥发油含量合格的药材,药材不符合规定就更难保证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此外《中国药典》对一些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药效肯定的中药材没有规定挥发油的含量,如川芎、当归、苍术等,市购这些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也使挥发油提取的收率很不稳。所以多方面地控制原药材料的质量药厂对薄荷等挥发油易散失的药材品种,应考虑采用产地定点采购,严格控制干燥加工条件,改善贮藏条件等方法加以控制。对挥发油是主要有效成分,而《中国药典》中又无含量规定的品种,应在该制剂原料药材标准中规定挥发油的含量以及产地的加工、干燥条件,以保证制剂的疗效

2.实验室与大生产相结合确定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水蒸馏法还将会在国内药厂普遍使用。对实验室筛选出的挥发油提取时间不能完全照搬到大生产中,多能提取罐的气压比实验室大得多,挥发油馏出速度也更快,应在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生产设备对提取时间再进行调整,确定科学合理的提取时间

3.药材粒度《中国药典》规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须预先粉碎,使能通过2~3号筛,但粉末不宜过细,粉碎过细,可能导致油室或油细胞破碎过多,在粉碎过程中造成挥发油散失过多,而且过细的粉末加水加热时成糊状,容易引起焦化和暴沸现象

4.干燥方法挥发油不仅在常温下易挥发,温度升高和日光也会加速其挥发和氧化,高温还会引起其成分发生变化。所以干燥方法对挥发油的质量影响很大

5.浸泡时间药材在提取前要进行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提取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但是浸泡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成分发生变化,引起药材发酵变质,药材的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具体的性质而定,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h;以根、种子、根茎和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h,时间不宜过长

6.应根据不同品种而异药材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用密闭容器贮存可减少挥发油的损失和避免发生变性;对于质地较紧密的根、根茎、茎木等类药材,宜制成最粗粉;对于果实、种子等类药材,宜捣碎;对于质地轻泡的花、全草等类药材,宜切碎;应采用低温吸附干燥的方法,低温吸附可以满足挥发油类药材对温度的要求,较好地保证干燥后的药效和药性,保持挥发油的成分,而且干燥的速度快,可减少挥发油的损失,还能保持较低的平衡含水率,有利于药材的储存保存,降低发生霉变的可能性

7.在具体地操中药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是将挥发油直接喷入半成品颗粒,混匀,置容器中密闭24小时后分装或压片,这种处理方法使挥发油在贮存中极易散失。近十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材料新辅料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采用β2环糊精包合等方法。(β-环糊精包合工艺是利用淀粉在环状糊精糖基转移酶作用下水解出的,以α-1,4糖甙键连接而成的一种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即β环糊精(β-CD)将药物分子全部或部分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一类非键化合物的制备技术,药物经β一环糊精包合后,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改善不良气味及拓宽药物剂型等,是近年来药剂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在提取车间平常的操作中根据经验,我想主要有几点要注意:1.蒸汽不要开太大2.要及时换桶3.定时要开直接阀翻滚,也要补点水。

我们公司要提取挥发油的品质(追风透骨胶囊的细辛油、藿香正气颗粒中藿香陈皮油、茸桂补肾口服液的芳香水、复方川贝母片的陈皮油、天王补心液的石菖蒲芳香水、桑菊感冒颗粒的连翘薄荷油)

提取工艺中要注意的问题

醇沉:水提醇沉淀法(水醇法):先以水为溶媒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再用乙醇沉淀除去杂质的方法。利用水、乙醇对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溶解度的不同使之分离精制。

(一) 工艺依据:通常含醇量50~60%时淀粉、多糖沉淀。60%或70%以上,除鞣质、树脂外,大部分被除掉。

(二) 操作

中药,加水煎2~3次,过滤,滤液浓缩至1:1~1:2(ml:g)或相对密度1.08-1.15,

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一定要求(50~60%,60~70%)冷藏(10~48小时),滤过。

(三) 影响因素

1.醇沉浓度的选择

一般45%醇沉可去淀粉、糊精等无效成分,50%醇沉后制颗粒、片、胶囊较多;60~70%醇沉制合剂、口服液,澄清度好。50~60%、70~80%二次醇沉多用在注射液、滴眼液等,而60~80%的沉淀经丙酮等洗涤后,可得多糖。

2.所用乙醇浓度的选择

根据经验,乙醇的浓度与药液需要达到的乙醇浓度之间差20%~25%最佳。浓度太低,乙醇用量大浪费,回收不方便,且沉淀成絮状,难以下沉,效果差;浓度太高,得到的醇提液较少,沉淀中含有大量的有效物质,且加入高浓度乙醇,易造成局部浓度过高,形成大块沉淀,将有效成分包裹,随沉淀除去。

3.药液浓度

药液浓缩后的相对密度如果太小,由于药液比较稀,形成的沉淀不易聚结,难以下沉,且浪费乙醇;如相对密度太大,药液因长时间煎煮浓缩,易使苷类、萜类、维生素等成分破坏,且造成淀粉糊化,醇沉时形成大块,包裹有效成分。

4.药液温度

药液温度高,遇冷的乙醇后,骤冷易聚结成团状沉淀,且沉淀增长很快,防碍了有效物质的提出,故效果不理想;药液温度低,相对难以导致沉淀聚结,效果最佳。一般浓缩后放冷至室温。醇沉温度一般2-6℃静置

5.加醇方式

加醇应采用慢加快搅的方法,以使加入的乙醇迅速分散,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形成大块沉淀。且应按一个方向搅动,以免使药液乳化,不易使沉淀下沉分层。如用来醇沉的乙醇浓度不等,应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加入。

3 醇用量的计算

乙醇用量计算公式: C2*(V+X)=C1*X

对同一品种可用回收乙醇作第二次沉淀,注意回收乙醇浓度有变化,一般在80~85%,精馏达90%以上,须计算后加入或再补加浓乙醇。

4 冷藏与处理: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时,移至冷库于5~10℃静置冷藏(不能结冰,杂质易停留在晶格中不易沉淀)。滤过时,吸取上清夜滤过,下层沉淀慢慢滤过。

6.醇沉是很实用的技术,沉淀会包裹有效成分,增加洗涤可增加有效成分的转移率。

渗漉注意的问题:

1润湿:把粗粉用少量溶剂湿润,密封放置2小时,使药材浸润透尽。干粉就加入渗滤器然后再加入溶剂的话,很容易就会造成放不出料的情况,干粉在吸湿后会膨胀的,届时你罐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