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实用.ppt
合集下载
白居易简介PPT课件
![白居易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53c6fffe4733687e21aaf9.png)
关注社会、针砭时弊 平易浅切、自然流畅
◆ “新 乐 府” 主 要 理 论 主 张
10
文学理论主张
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
作”。
(《新乐府序》)
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 现实生活的反映。 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 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8பைடு நூலகம்
新 乐 府 运 动
中唐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期。
诗歌形成第二次高潮——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 主流。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等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 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 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 即新乐府运动。
*前期:
﹠ 27岁参加乡试,次年应省试。 ﹠ 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 才华和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 “书判拔萃科”。步入仕途。 ﹠ 元和元年(806年),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科”入选,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 久,召回长安。 ﹠ 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
“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新乐府序》)
11
新 乐 府 运 动
白居易是盟主、领袖。既有理论又有创作实践。
◆ “新 乐 府” 主 要 理 论 主 张
10
文学理论主张
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
作”。
(《新乐府序》)
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 现实生活的反映。 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 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8பைடு நூலகம்
新 乐 府 运 动
中唐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期。
诗歌形成第二次高潮——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 主流。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等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 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 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 即新乐府运动。
*前期:
﹠ 27岁参加乡试,次年应省试。 ﹠ 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 才华和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 “书判拔萃科”。步入仕途。 ﹠ 元和元年(806年),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科”入选,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 久,召回长安。 ﹠ 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
“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新乐府序》)
11
新 乐 府 运 动
白居易是盟主、领袖。既有理论又有创作实践。
白居易诗四首ppt9
![白居易诗四首ppt9](https://img.taocdn.com/s3/m/f9507c8fb0717fd5360cdcd8.png)
技法探究:博喻
博喻: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
个主体。
本诗把此物比作花、非花、雾、非雾、 春梦、朝云,这就是使用博喻。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雨,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用烟草、风、梅雨等景象作比,
喻“闲愁”
杜陵叟
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
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
《白居易诗四首》
感知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
士,是继杜甫以后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他作为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 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
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生,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其诗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 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而感伤诗以《长恨 歌》、《琵琶行》为代表。
如春梦 似朝云
比 喻
“来”和“去” 引出新比喻
春梦虽美却短暂, 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思考2. 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1.悼亡之作。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 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 2.诗人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遭遇变 故,对其打击颇大,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3.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作”。
问刘十九——写平白真情诗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江 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不详。作 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 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
即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卖炭翁》优秀课件ppt
![白居易《卖炭翁》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da9b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3.png)
头充炭直。
读准节奏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 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 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解析:B白居易是唐朝的;C卖炭翁不敢反抗;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一课一练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
B. 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 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 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 息。
D. “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 百般不舍。
解析:C不是清晨,而是日已高。
一课一练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2、《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理解性背默
5、古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表达人物矛盾心理的句子,如《卖炭翁》中
《白居易简介》课件(33张PPT)
![《白居易简介》课件(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449435680203d8cf2f245a.png)
古文运动
•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 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 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 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 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 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 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 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 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 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 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 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 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 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 “乐 府” 与 “新 乐 府”
用新题写时事 主要是写实:现实主义
关注社会、针砭时弊 平易浅切、自然流畅
◆ “新 乐 府” 主 要 理 论 主 张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
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 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 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 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才华和第 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步 入仕途。
﹠ 元和元年(806年),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入选, 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久,召回长安。
﹠ 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
﹠ 元和十年(815年),贬为江州司马(816年于愤懑感慨中作 《琵琶行》)。
新乐府运动
乐府(音乐机构) 乐府精神: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新乐府运动
◆ “新 乐 府” 名 称 的 确 立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李绅 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元稹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 后白居易又写成《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
白居易专题ppt课件
![白居易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24a45783e0912a2162aa8.png)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也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 赞颂。
白居易15岁那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 见老诗人顾况,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顾况看到这 个不速之客,原来是个少年,就不大当回事。又看 到诗稿上的名字是“居易”,就开玩笑地说:“长 安这个地方米价很贵,在这里‘居’可很不‘易’ 啊!”白居易听了默不作声。顾况随意打开诗稿,一 读下去,就大为惊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不禁拍案叫绝。 他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居’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不要 见怪。”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 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 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 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晚 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 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 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主要作品有:《长恨歌》 《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 南》。
白居易专题
• 导视 • 白居易的简介 • 白居易的故事 • 白居易的诗词赏析(图) • 白居易的诗歌 • 推荐卡
综合性学习
• 这次活动我们围绕白居易的古诗来进行学习。 • 小组分配工作情况: • 王玉涵负责找关于白居易的古诗4首。 (组长) • 杨丽颖负责整理资料与罗怡凡做PPT。 (组员) • 唐源蔚负责查找所有诗文的注释与赏析。(组员) • 罗怡凡负责查找白居易的两则小故事。 (副组长) • 赵誉斐负责查找有关白居易的简介。 (组员)
白居易《池上》PPT课件
![白居易《池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3effe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a.png)
踪迹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浮萍
浮萍: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
浮萍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cǎi
采花 采莲 采下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出节奏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吟出韵味
池上
唐 白居易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读得准确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娃 撑 小 艇,
读得准确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e9e2752af90242a995e545.png)
1
2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
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
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
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
三千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5
6
讨论:
《花非花》诗意朦胧。你认为这首 诗的诗意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 这种诗意的?有何奇特之处?
——表现一种对生活中存在过而 又消逝了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 之情。
7
博喻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
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 体。 作用: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 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 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18
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宦 官的?
先写:
骄
写出了宦官们
照
骄横跋扈之状。
后点: 令人惊异,也 内臣 令人愤愤不平。
20
朱绂 紫绶 夸 如云
讽刺
骄的原因:大权在握,怎 能不骄。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 威之态。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 骄横,令人触目惊心。
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 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 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21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
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
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7
28
未滤清时,酒面浮起 酒渣,色微绿,细如
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 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即《真 娘墓》 《简简吟》
2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
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
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
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
三千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5
6
讨论:
《花非花》诗意朦胧。你认为这首 诗的诗意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 这种诗意的?有何奇特之处?
——表现一种对生活中存在过而 又消逝了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 之情。
7
博喻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
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 体。 作用: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 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 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18
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宦 官的?
先写:
骄
写出了宦官们
照
骄横跋扈之状。
后点: 令人惊异,也 内臣 令人愤愤不平。
20
朱绂 紫绶 夸 如云
讽刺
骄的原因:大权在握,怎 能不骄。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 威之态。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 骄横,令人触目惊心。
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 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 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21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
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
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7
28
未滤清时,酒面浮起 酒渣,色微绿,细如
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 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即《真 娘墓》 《简简吟》
白居易简介(课堂PPT)
![白居易简介(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22f7b804a1b0717ed5dd10.png)
9
艺术特色
▪ 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 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 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 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
▪ 主题、题材集中,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 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 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
6
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 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 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 诗,影响巨大。而他的闲适诗在后代同样有 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 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 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 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 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 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8
诗歌理论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 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 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 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 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 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 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白 居 易 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河南新郑市(今郑州新郑) 出生日期:公元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846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葬于:洛阳香山 祖籍:山西太原
艺术特色
▪ 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 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 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 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
▪ 主题、题材集中,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 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 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
6
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 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 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 诗,影响巨大。而他的闲适诗在后代同样有 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 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 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 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 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 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8
诗歌理论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 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 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 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 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 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 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白 居 易 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河南新郑市(今郑州新郑) 出生日期:公元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846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葬于:洛阳香山 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诗歌 ppt课件
![白居易诗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20a979227916888586d75f.png)
ppt课件
17Βιβλιοθήκη 白居易诗歌分类闲适诗
感伤诗
杂律诗
讽谕诗
闲适诗是白居易在 公余之暇独处、或 因病而闲居时写作, 用以陶冶性情,反 映其“知足保和” 人生哲学的诗歌。 此类诗歌相当受白 居易本人的重视, 然而较不见重于世 人。以《自吟拙什 因有所怀》为例
感伤诗是指因 外界事物,有
常是因遇到某些时 空情境、或事物, 让作者发于一笑、
9
趋避党争,远任杭州 元和十三年,迁忠州刺史,采 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处世 态度,从此心向佛、道。 长庆二年,自请外迁,任杭州、 苏州刺史。 →在杭州任上,筑堤蓄水(白 堤),以利灌溉。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ppt课件
10
白堤桃花
ppt课件
11
诗酒晚年,退隐香山 七十一岁,乃因病以刑部尚书 致仕。 病愈后与香山僧侣结香火社, 白衣鸠杖,往来香山,自号香 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终于罹病不起, 享年七十五。遗体葬于香山如 满师塔之侧,四方过客都奠以 酒,冢前方丈常成泥泞。
18
义的代表作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此篇是《秦中吟》第 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 “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 担任高级军职。
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 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 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 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 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中内,随感遇而 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 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 诗。”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课堂ppt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e7d6026edb6f1aff001fe0.png)
香山居士
白居易
个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谢谢观赏!
再会
宝宝们!!
个人作品赏析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闲适诗和讽喻
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 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 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 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人物评价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 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 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 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 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 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 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 极高的评价
白居易
个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谢谢观赏!
再会
宝宝们!!
个人作品赏析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闲适诗和讽喻
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 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 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 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人物评价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 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 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 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 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 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 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 极高的评价
专题--白居易ppt.
![专题--白居易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df43d519e8b8f67c1cb99d.png)
为官
•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 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 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 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 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 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 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 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 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 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 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 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 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 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 还是那些讽喻诗。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年出任杭州刺,穆宗长庆二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 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 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 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 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 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 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 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 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 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 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课堂PPT课件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课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67ff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7.png)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 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 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 言》《池上》《缭绫》等。
.
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 江州司马 杭州刺史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 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 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 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 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
2
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 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 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
6
人物评价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 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 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 言》《池上》《缭绫》等。
.
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 江州司马 杭州刺史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 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 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 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 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
2
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 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 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
6
人物评价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唐】白居易27页PPT
![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唐】白居易2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25485ecc22bcd127ff0ca5.png)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唐】白 居易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Hale Waihona Puke 嗟身后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唐】白 居易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Hale Waihona Puke 嗟身后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白居易诗四首》PPT课件
![《白居易诗四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cd7d4b852458fb770b561a.png)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多数枯黄而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官 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 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 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 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 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 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 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 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 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鉴赏要点
《轻肥 》:对比手法 《花非花 》:博喻手法 《杜陵叟 》:讽刺手法 《问刘十九 》:情景交融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 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唐代中叶以后 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 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 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 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 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 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 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轻肥, 用《论语· 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 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参考转化】:新酿的美酒,酒滓像
绿蚂蚁一样浮在表面,用红泥做的 小火炉刚把它温好。晚上天要下雪 了,能来喝一杯吗?
《问刘十九 》:情景交融
本诗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 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 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 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 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 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 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 还要醇厚。至此情景达到完美结合。
白居易(实用)ppt课件
![白居易(实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7399b7ccbff121dc36836d.png)
7
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
职。 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
中年
直言造贬 贬江州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
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
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
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
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
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
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
直言上书论事。
这期间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
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
2
人 物 生 平
3
少年——勤学苦读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 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读书 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 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 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 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 “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11岁 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4
略识之无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 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 ‘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 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 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 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 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
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 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 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 劳。
13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 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 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 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 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 酣畅入四肢。”(《白居易 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 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 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 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白居易诗歌PPT课件
![白居易诗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90ea6110661ed9ac51f313.png)
11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①关心时事。②反映 现实。 二,“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①关切民生疾苦。②补察 时政。
12
白居易诗歌分类
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 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 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 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 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中内,随感遇而 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 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 诗。”
20
长恨歌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 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 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琅 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 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 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 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 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 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13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此篇是《秦中吟》第 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 “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 担任高级军职。 江南旱:唐宪宗元和 三、四(808—809) 年间的大旱。
8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人。贞元间进士。 终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白居易《读张籍古乐 府》:“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 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①关心时事。②反映 现实。 二,“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①关切民生疾苦。②补察 时政。
12
白居易诗歌分类
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 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 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 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 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中内,随感遇而 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 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 诗。”
20
长恨歌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 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 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琅 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 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 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 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 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 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13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此篇是《秦中吟》第 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 “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 担任高级军职。 江南旱:唐宪宗元和 三、四(808—809) 年间的大旱。
8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人。贞元间进士。 终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白居易《读张籍古乐 府》:“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 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刑
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
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晚年——生活惬意
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 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 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 “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 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 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 墓志铭。
人 物 生 平
少年——勤学苦读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 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读书 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 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 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 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 “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11岁 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略识之无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 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 ‘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 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 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当为时代而写,诗 歌应当为现实而作。
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 倾向,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 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
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 情。”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 “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 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 的标准是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 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 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 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 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 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
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 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 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 劳。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 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 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 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 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 酣畅入四肢。”(《白居易 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 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 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 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白 居 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 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 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 学家。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稹共同 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 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 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 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元和十三年,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
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
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
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
(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
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
一面,命名为白堤。
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 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 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 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 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 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 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 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 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 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 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 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 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 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 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 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 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
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 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 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 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 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 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 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诗 歌 成 就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 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 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 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红绒毯》等。
这期间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 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 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
职。 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
中年
直言造贬 贬江州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
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
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
•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
琶》篇。 •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醉 吟 先 生
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 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 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 禹锡等。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
顾况戏白居易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 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 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 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
青年——仕途坦荡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 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 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 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 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 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 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 直言上书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