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doc

合集下载

统计业务的基本流程为

统计业务的基本流程为

统计业务的基本流程接受统计调查任务→组织实施统计调查任务→数据采集→报表审核及数据处理→统计数据上报与查询订正→统计数据提供与开发利用→统计资料归档管理。

以街道镇乡政府、部门文件或会议形式,向调查对象布置调查任务,进行填报培训,建立《统计培训会议签到簿》,对未按时参加培训会议的统计调查对象进行记录并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指导;建立《统计报表领取登记簿》,记录领取调查任务的单位名称、领取人姓名、领取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备查。

采取直接送达方式向调查对象递交统计报表,须取得调查对象签收的送达回证。

统计数据的采集:㈠各统计调查对象要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要做到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保证源头数据质量。

㈡各统计调查对象要建立统计原始记录,做好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最初记载。

原始记录包括本单位的人、财、物及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内容。

原始记录可设置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专业性原始记录,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化验、检测、编码标准及计量单位;必须统一编号,并建立原始记录的登记、保管、存档、移交、销毁等制度;采用磁介质登记的原始记录,应定期打印留底并做好数据备份,预防资料丢失。

原始记录应当有明确、具体的填写要求,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出具日期等应当与实物、帐卡等一致,同时签署填写人员的姓名和填写时间。

㈢各街道镇乡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行业统计机构要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收集调查对象完成填报的统计表。

对收集的纸质报表进行初步审核,对电子数据文档进行数据导入接收,并建立《统计报表报送登记簿》,对其报送时间、完成情况、是否签章等进行记录。

对于缺报、迟报的统计调查对象进行催报;对拒报的统计调查对象,提请上级统计执法部门依法立案查处。

不得代替统计调查对象填写或更改统计数据。

㈣统计制度规定进行现场调查的任务,必须选派经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按照调查方案所确定的调查时间、方法、对象,深入现场采集数据。

报送数据流程图

报送数据流程图

报送数据流程图报送数据流程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报送过程的图表,它能清晰地展示数据从采集到报送的整个流程,并且能够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报送的工作流程。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报送数据流程图的详细内容:1. 流程图标题:报送数据流程图2. 流程图主题:数据报送的整个流程3. 流程图起始节点:数据采集4. 节点1:数据采集- 描述:在这个节点,数据采集人员负责从各个数据源采集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和清洗。

- 数据:采集的数据包括销售数据、用户数据、财务数据等。

5. 节点2:数据处理- 描述:在这个节点,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满足报送要求。

- 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包括销售额、用户数量、财务指标等。

6. 节点3:数据验证- 描述:在这个节点,数据验证人员负责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验证通过的数据包括正确的销售额、准确的用户数量、完整的财务指标等。

7. 节点4:数据报送- 描述:在这个节点,数据报送人员负责将验证通过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时间报送给相关部门或者机构。

- 数据:报送的数据包括销售报表、用户统计报告、财务报表等。

8. 节点5:数据审核- 描述:在这个节点,数据审核人员负责对报送的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 数据:审核通过的数据包括符合规定的销售报表、准确的用户统计报告、完整的财务报表等。

9. 节点6:数据反馈- 描述:在这个节点,相关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审核通过的数据提供反馈意见或者结果。

- 数据:反馈的数据包括审核意见、结果分析报告等。

10. 结束节点:数据报送完成通过以上的报送数据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从采集到报送的整个流程,每一个节点的职责和所涉及的数据内容都得到了详细描述。

这样的流程图能够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报送的工作流程,提高数据报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

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

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一、制度背景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本单位制定了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部门和人员。

三、数据采集1. 数据来源:本单位所有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按时、按量、按质地收集各项统计数据。

2. 数据采集方式:各部门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包括但不限于手工填写、电子表格录入等。

3. 数据采集时间:各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并及时整理汇总上报。

4. 数据采集质量要求: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填写各项数据,并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数据审核1. 审核机构:本单位设立专门的统计审核机构,由专业人员组成。

该机构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

2. 审核内容:该机构对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

3. 审核流程:审核机构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包括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

其中,初审环节主要是对数据的格式和基本信息进行审核;复审环节主要是对数据的逻辑关系和计算方法进行审核;终审环节主要是对数据的总体情况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

五、数据报送1. 报送时间:各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经过审核的统计数据报送给上级部门或有关机构。

2. 报送方式:各部门应按照规定要求将统计数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报送给上级部门或有关机构。

3. 报送内容:各部门应将经过审核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材料一并报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六、违规处理1. 对于未按时采集、填报或上报统计数据的单位和人员,应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人员的责任。

2. 对于填写虚假统计数据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单位和人员,应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应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七、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本制度由本单位统计部门负责执行,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统计数据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决策依据,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统计数据的上报流程、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制度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明确统计数据上报的流程、要求和责任,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适合范围该制度适合于所有需要上报统计数据的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

四、制度内容1. 统计数据上报流程a. 数据采集:各单位根据统计要求,按照规定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时间段,采集相关数据。

b. 数据核对:各单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数据上报:各单位将核对无误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时间节点上报给上级统计部门。

d. 数据审核:上级统计部门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e. 数据汇总:上级统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全局统计数据。

f. 数据发布:上级统计部门将统计数据发布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2. 统计数据上报要求a. 数据准确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反映实际情况。

b. 数据及时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上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c. 数据完整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必须包含所有相关指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d. 数据保密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或者部门。

3. 统计数据上报责任a. 各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单位的统计数据采集、核对和上报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 上级统计部门:负责审核上报的统计数据,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及时汇总和发布统计数据。

c. 统计人员:负责协助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数据采集、核对和上报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采集报告

数据采集报告

数据采集报告摘要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为实现8路数据的采集和单向传输,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可以精确设定波特率的89C52单⽚机, 控制数据采集、通信和结果显⽰;通信⽅式为FSK 调制, 锁相解调;为提⾼通信可靠性, 采⽤⼆维奇偶校验码和连续发送/三中取⼆接收。

此外, 在软件中进⾏了功能扩展, ⽤户可以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数据通道的切换和精确的波特率分挡, 使整个系统控制更趋于智能化。

⼀、⽅案的选择和论证根据题⽬基本要求, 可将其划分如下⼏部分:·8路模拟信号的产⽣与A/D变换器;·发送端的采集与通信控制器;·⼆进制数字调制器;·解调器;·3dB带宽30-5OkHz的带通滤波器作为模拟信道;·时钟频率可变的测试码发⽣器;·接收端采集结果显⽰电路。

此外, 为完成发挥部分的要求和实现系统功能扩展, 还需增加的部分有:·⽤伪随机码形成的噪声模拟发⽣器;·加法电路;·通信编码与软件纠错。

1.8路模拟信号的产⽣与A/D变换器被测电压为0-5V通过电位器调节的直流电压;A/D变换器采⽤专⽤芯⽚ADC08 09,分辨率为8位, 最⼤不可调误差⼩于± 1LSB。

2. 发送端的采集与通信控制器⽤单⽚机作为这⼀控制系统的核⼼, 接收来⾃ADC0809的数据, 并利⽤单⽚机内置的专⽤串⾏通信电路将数据进⾏并-串转换后输出⾄调制器; 单⽚机通过接⼝芯⽚与键盘相连, 由键盘控制采集⽅式是循环采集或选择采集, 同时也可以利⽤键盘进⾏其他扩展功能的切换。

此外, 为便于通道监视和误码率测试, 我们在发送端扩展了采集数据的显⽰功能。

在单⽚机的选择⽅⾯, 考虑到题⽬基本要求码元速率为16kbps, 发挥部分要求尽量提⾼传输速率, 因此单⽚机的串⼝应可以⽐较精确地设定波特率, 且波特率可变。

若采⽤89C51单⽚机, 由内部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器, 其变化受限, 不够灵活,16kbps以上只有约30kbps⼀挡, 步进过⼤;⽽89C52单⽚机内置专门的波特率发⽣器, 可以以较⼩的步进精确设定波特率, ⼀⽅⾯满⾜了题⽬的要求, 另⼀⽅⾯也便于在发挥部分进⼀步提⾼波特率。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在每学年开学初9月初,各县市区教育局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辖区内各级各类独立法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统计工作的老师参会;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后,各级各类学校参会人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会议精神;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要及时召开所属中小学、幼儿园统计报表布置工作培训会;二县、乡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后,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财务、后勤、办学条件的老师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三成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方案,然后由校长组织召开学校级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安排布置会,参会人员为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学校统计员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内容等并安排工作;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教务和人事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教职工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财务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图书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校舍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校舍方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四印发“学生信息台账采集表”、“教职工信息台账采集表”、在校生死亡信息台账采集表”、“办学条件信息台账采集表”、“资产信息台账采集表”等台账下发相关教师填报;明确统计工作任务、方法步骤、相关表册的上报时间,并对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相关指标进行解释;要求组内成员会后各司其职,积极行动,认真按会议要求开展本年度统计工作;二、数据采集一学生信息采集统计报表中学生相关数据采集主要依据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第一手基础数据,做到统计报表数据与学籍信息完全吻合,若两套数据在统计时点出现数据不一致,应计实统计,并书面情况说明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逐级上报情况说明;主要做法是:每学年开学第一周,学校要求各班摸清学生基本情况,并维护、更新、完善相关表册;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在校学生信息台账模版1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班主任签字:填报日期:填报范围: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学前教育事业统计在园班幼儿信息台账模版1-1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班主任签字: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当年新招学生信息采集:每学期开学新生报名时,要求家长带户口簿到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少数民族、家庭地址、家长信息、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是否寄宿等<详见模版>等指标进行采集,同时要认真做好模版1、模版1-1所有指标数据的采集、审核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信息核实无误并经家长、班主任签字认可后报教务主任审核签字;通过对模版1、模版1-1相关学生信息整理,导入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版和省网学籍模版后上传至学籍管理系统,同时完成当年新生学籍信息的数据采集审核工作;老生在校学生信息采集: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学生花名册电子数据,将国网信息系统中现有的学生信息对应导入到模版1、模版1-1相关列中,然后将模版1、模版1-1表册按班级打印下发到各班班主任手中,各班对学籍有变动的学生进行增加和删减,并对学生基础信息逐一进行认真核实,对信息有变动的学生及时修改、补充完善;在采集学生信息时,确保模版1、模版1-1中每个学生信息核实无误并经家长签字认可后报教务主任,教务主任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对于学籍学生与报表学生不吻合学生已转出学籍暂未转出,学生已在校就读学籍暂未转入等的情况,在模版1、模版1-1一览表中“备注”栏中说明情况,最终完成模版1、模版1-1指标和国网、省网学籍的学生信息的采集审核工作;模版1、1-1相关指标解释1、民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2、出生日期:在校生年龄以九月一日满周岁计算;在校生年龄界定:以公历8月31日为年界线,公历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出生的,按本人实际周岁计算;在9月1日后含9月1日出生的,按本人实际周岁减1计算;3、身份证件号:18位身份证号码各位的含义: 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 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 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代表1967年4月1日; 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倒数第二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 18位为校验码,0-9和X;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把前十七位数字带入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算的结果是0-10,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X 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4、户口所在地:1户籍所在的地区;2一般用“省级+县市级”表示户口所在地;如: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5、户口性质:我国户口性质只有两种:1农业户口;2非农户口;6、就读方式:走读生、寄宿生7、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填报说明:本指标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9、农村留守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10、随班就读:指在普通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的残疾人;11、残疾类型: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其他残疾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规定;12、就读状态:在读、转出、转入、毕业、复学、休学、退学、结业、死亡;13、退学原因:失能、家庭、厌学、路途遥远、出国、其他;注意事项:注意各指标与基础基331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中退学列数据对应;1失能:指因身体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丧失学习能力,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2家庭:指因家庭贫困或家长意志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3厌学:指受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影响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造成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4路途遥远:指因居住地据学校路程太远或途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14、政治面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备注:对于学籍学生与报表学生不吻合,请在备注栏表示:“学生已转出学籍暂未转出”、“学生已在校就读学籍暂未转入”字样;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幼儿园基础基211、基础基311、基础基341;小学基础基212、基础基312、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初中基础基213、基础基313、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普通高中基础基213、基础基314、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特殊教育基础基214、基础基315、基础基331、基础基332、基础基333、基础基341;基础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死亡实名制基本情况统计台账模版2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死亡学生信息采集:每年做报表时,将“基础教育学生死亡实名制统计台账”表印发各班主任核实填报;死亡类型:事故灾难类溺水、交通、拥挤踩踏、房屋倒塌、坠楼坠崖、中毒、爆炸、火灾;社会安全类打架斗殴、校园伤害、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类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暴雨、冰雹、雪灾、龙卷风:其他自杀、猝死、传染病、其他;1、打架斗殴:指由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造成的死亡;2、校园伤害:指由于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伤害造成的死亡;3、刑事案件:指由于外来人员入侵,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实施犯罪造成的死亡;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基础基332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采集:面表基础基112表中小学上学年体验学生中各个等次学生数,主要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中采集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二教职工信息采集数据采集:将学校现有教职工花名册信息或教职工人事管理系统相关表册对应导入到模版3、4相关列中,将导好数据的模版3、4表打印下发给各位教职工,教职工对本人信息进行核对,对年龄、职称、所任科目、学历等<详见附表>有变动的信息进行修改完善,签字确认后交教务处审核确认汇总;教务主任在对教职工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的基础上,还应对模版3、4相关数据就行认真审核、补充、修改完善所有信息,并准确掌握学校教职工增减变动信息;教职工中党员、团员信息;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参加国培计划、省市县级培训、继续教育等、教职工中骨干教师等信息;上述信息采集后,请主管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老师从“人事管理专用网络”导出本校教职工信息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填报纸质基表;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教职工信息台账模版3学校名称公章: 校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统计教职工信息台账模版4学校名称公章: 校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填报人签字: 填报日期: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 注意事项:1、统计时按所在岗位主次原则归类;填报案例:如某教师满工作量为每周18课时,同时兼任地理教学和图书管理员岗位,地理教学每周工作量10课时,图书管理员每周工作量为8课时,则统计时该教师计入专任教师岗位,反之按教辅人员岗位统计;2、“代课教师”和“兼任教师”不计入教职工数;3、教职工数:指在学校机构全职工作,并由学校机构支付工资的编制或聘任制人员数;编制人员:是根据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关系和档案均在学校的人员;聘任制人员: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机构招聘录用的长期、全时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在学校但档案不在学校;基础教育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校办企业职工;模版3相关指标解释1、政治面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华侨128周岁以下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共青团员的专任教师按实际情况填报;2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分开填报;2、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3、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指按照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正式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职务;小学包括: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中学包括: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未定职级”是指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4、行政人员:指专职从事学校行政和教学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5、教辅人员:指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包括图书馆的管理员、资料室的资料员,电化教育馆人员,实验室实验员以及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绘图、摄影、仪器修理、模型制作等专业技术人员;6、工勤人员:指从事后勤保障工作的工人和勤杂人员,不包括由校办工厂、农场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7、代课教师:指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因专任教师缺编或专任教师因产、病假等原因,聘请代课一年以上的教师;8、兼任教师:指基础教育学校机构聘请校外具有教师资格、聘期在一年以上、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注意事项:注意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与专业技术职务相对应,对应不合理需要核实;如25岁以下中教高级需要核实;9、教师变动:新录用毕业生、调入、调出、自然减员;10、教师进修培训:统计上学年内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或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数含远程培训和企业实践;一般由中央部委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国家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省级,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地市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县级,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认定为校级;注意事项:填报单位是人次;例:某教师分别参加了“一个月以内”“三个月至半年”两类不同的培训,则他培训的人次为1+1=2人次,需分别在“一个月以内”行相应列和“三个月至半年”行相应列各填“1 ”;模版4相关指标解释1.保健医:指在幼儿园幼儿班中从事幼儿医护工作的人员;2.保育员:指在幼儿园幼儿班中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注:其余指标与模版3指标解释一致;基础基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统计台账模版4-1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填报人:填报日期:基础基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单位:人填报范围: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模版4-1相关指标解释1录用毕业生:指学校新增专任教师中录用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校内变动:增加教师中“校内变动”是指校内具有教师资格的非专任教师调整为专任教师;减少教师中“校内变动”是指校内专任教师调整为非专任教师;“校内变动”还包括同一所学校内不同学段之间专任教师的调整,如: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段和初中段之间的调整;3自然减员:指退休及因故死亡的专任教师;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幼儿园基础基4211、基础基4212、基础基4411、基础基4412、基础基442;中小学基础基412、基础基422、基础基423、基础基424、基础基431、基础基4411、基础基4412、基础基442;特殊教育基础基413、基础基425、基础基431、基础基4411、基础基4412;三学校办学条件信息采集数据采集: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校舍信息校舍幢数、房屋名称、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危房情况等,导出校舍信息表填报学校办学条件信息采集表;功能用房分类主要根据学校现有房屋实际功能填报;图书、计算机数量依据学校实有数量填报;学校固定资产价值依据校舍统计台账模版5和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填报;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依据资产统计台账模版5和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填报;各类教学仪器达标情况依据“云南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填报;若相关系统中的数据与实际不相符,必须与实际为准,同时书面情况说明存在差异的原因;如:学校土地面积:学校实际占地面积必须与学校土地登记面积一致;校舍面积及结构:校舍面积、各种功能用房、危房面积等数据必须据实统计,当年有新增校舍以及危房拆除的要如实上报;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由学校财务人员统计,统计过程中必须认真清点,仔细盘查,做到物账相符;做到与学校固定资产报表相吻合;一校舍资产长期资产信息台账数据采集:将模版5、5-1表打印给负责“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的老师填报,确保模版5中的数据与学校实际和“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保持一致;模版5数据填报好后由负责填报该表的老师签字后,提交总务主任负责再次审核,并补充、修改学校办学条件相关信息,包括: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幢数,房屋名称、结构类型及建筑面积,房屋功能用房分类,危房情况等信息,确保该表数据无误后上报分管学校财务后勤的领导签字确认;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校舍信息台账模版5数字资源量____GB;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特殊教育幼儿园教育事业统计校舍信息台账模版图书____册;数字资源量____GB;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模版5、5-1相关指标解释1、校舍建筑面积:指学校用于办学并可长期一年以上占有或使用校舍的建筑面积;包括政府、集租借的校舍,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校舍、临时搭建棚舍;注意事项:1 若租借面积中有公办基础教育学校的校舍,则“租借公办的基础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统计2本表中“总计”、“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厕所”行,应和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基生数各表中“学生总计”和“寄宿生”行相对应;3本表中“教室”行应与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中“教室间数”对应;2、危房: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填报说明:报表中危房面积,必须以房屋鉴定部门的认定文件为准;3、当年新增校舍:指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中当年新增;填报说明:本指标是当年新建或购买并交付使用的面积;注意事项:新设立的学校的校舍面积均为当年新增;4、体育馆:主要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房、体操房、体质测属用房;5、生活用房:指学校教学点拥有产权的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生活服务的用房;不包括房改中已售注意事项:本表中厕所面积应与基础基112表中“学校厕所情况”对应;6、教师周转宿舍:指使用财政性经费或学校筹集资金建设的用于教师周转使用的成套公有住房7、框架结构:指由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框架按所用材料分8、砖混结构: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木、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称为砌体结构房屋,也称为混合结构或砖混结构;9、砖木结构: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土、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10、土木结构: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土建造如夯土墙、土坯墙等,楼盖和屋盖采用木结注意事项:“当年新增校舍”为土木结构,需核实;11、占地面积:指学校校园内的土地面积,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厂等土注意事项:学校占地面积如与上学年数据不一致,须在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表中的12.绿化用地面积:指学校占地面积中集中用于种植花草、树木以及天然林的土地面积;填报说明: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规定:中小学校的绿化用地宜包括集中绿地、零星绿地、水2中小学校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8m;3集中绿地、零星绿地、水面、种植园、小动物饲养园的用地应按各自的外缘围合的面积计算;4各种绿地内的步行甬路应计入绿化用地;5 铺栽植被达标的绿地停车场用地应计入绿化用地;6未铺栽植被或铺栽植被不达标的体育场地不宜计入绿化用地;7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13、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二流动资产信息统计数据采集:将模版6表打印给负责“国有资产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的老师填报,确保模版6中的中数据保持一致;模版6数据填报好后由负责填报该表的老师签字后,提交总务主任负责再次审核,并报分管学校财务后勤的领导签字确认;若“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系统”中的数据与实际不相符,必须与实基础教育学校固定资产台账模版6附:数字资源量________GB;教室________间;普通教室________间;网络多媒体教室________间;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模版6相关指标解释1、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注意事项:1装订成册的期刊、杂志等应计入纸质图书;2该指标单位是万册,精确到4位小数;2、计算机数: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和智能电视、平板电脑Pad的台3、教学用计算机:即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及可联网的智能电视;4、教学用平板电脑:即PAD,指显示屏在7英寸以上智能PAD;5、固定资产总值: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形态的资产的总值;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6、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 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7、教室:指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注意事项:教室一般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合班教室三类,该指标单位为“间”,也可以理解8、普通教室:指学校设置每班一间、相对固定的教学用房间;注意事项:该指标单位为“间”,也可以理解为多少“个”普通教室;9、网络多媒体教室: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教室中配置相关设备实现相关功能;注意事项:该指标单位为“间”,也可以理解为多少“个”网络多媒体教室;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特殊教育、幼儿园基础基511、基础基513、基础基附办学条件辅助台账:以下表册来源于国有资产统计报表;XX学校行政事业单位2015年资产统计汇总表填报单位:填。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引言概述:统计数据是国家决策、规划和监管的重要依据,而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则是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数据上报流程1.1 数据采集:确定数据来源和数据采集方式,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1.3 数据验证:通过数据比对、逻辑检查等方式,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二、数据上报要求2.1 数据准确性:上报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随意篡改或者虚报。

2.2 数据时效性:上报的数据必须按时提交,确保国家决策和监管的及时性。

2.3 数据保密性:上报的数据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或者机构。

三、数据上报责任3.1 数据上报主体:明确数据上报的责任主体,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

3.2 数据上报流程:明确数据上报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责任的明确和流程的规范。

3.3 数据上报监督:建立数据上报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数据上报技术支持4.1 数据采集工具:提供数据采集工具和技术支持,简化数据上报流程,提高数据上报效率。

4.2 数据传输安全: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和安全传输协议。

4.3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五、数据上报结果评估5.1 数据分析与利用: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为国家决策和规划提供支持。

5.2 数据质量评估:对上报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5.3 数据反馈与改进:及时向数据上报主体反馈数据质量问题和改进意见,促进数据上报工作的不断完善。

结论: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是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可靠和及时的重要保障。

通过明确数据上报流程、要求和责任,提供技术支持和评估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价值,为国家决策和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

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

附件2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一、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1、登录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登录方式和登录账号请与厅信息中心联系,原则上每单位分配一个账号。

2、信息采集及确认。

单位经办人员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打印《数据采集表》,核对个人信息、填写空缺栏目,并由参保人本人签字确认,单位盖章审核。

经办人员根据确认后的《数据采集表》将信息补充完善到数据采集系统,并在系统中完成【确认】操作。

3、照片审核。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根据《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要求》(见附件),对各单位确认后的照片进行【审核】。

4、数据上报。

单位经办人员将审核通过后的人员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上报】,上报时须选择对应合作银行。

5、提交纸质材料申请制卡。

单位经办人员将纸质《数据采集表》及封面(封面可通过采集系统打印)提交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封面信息须与数据采集表一致,并加盖单位公章。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对封面信息、数据采集表总数量、系统中上报数量进行核对,审核通过后(三者数量一致),接收纸质申报材料。

若本次上报的制卡数据中,不存在关键信息变更情况(关键信息为身份证号、姓名、民族),则进入制卡流程。

6、关键信息变更。

若本次上报的制卡数据中,存在关键信息变更情况,应同时向省医保中心提交《关键信息变更申请表》(申请表可从数据采集系统下载、打印),并按省医保中心业务经办流程要求填写相应变更材料,履行变更手续。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接收到省医保中心对《关键信息变更申请表》的变更确认后,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完成【变更确认】操作,进入制卡流程。

7、正式制卡。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根据数据采集系统中单位上报的数据,按照《安徽省社会保障卡制发卡操作流程暂行规定》组织制卡,具体领卡时间另行通知。

二、有关问题说明1、采集数据项说明。

本次数据采集信息项共14项,其中姓名、性别、民族、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联系方式、联系地址、照片等为必采项。

14项数据中,已在省直医保业务系统中登记的,直接打印在《数据采集表》上,参保人需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确保个人信息与身份证件信息一致;未在系统中登记的,作为采集表空缺项由参保人填写。

海关缴款书采集申报流程

海关缴款书采集申报流程

海关缴款书数据网络采集上报及稽核结果查询流程一、海关缴款书数据采集申报。

1.登陆【税务报表采集系统】——选择【海关缴款书申报】——进入【通用采集软件】模块(初始口令:123456)2.首次使用时,首先需要点击【新增企业】按钮——录入纳税人识别号、企业名称——点击【确定】按钮3.在左侧目录中选择【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点击【新增报表】按钮——录入需要比对抵扣的海关完税凭证信息——点击【保存】。

注意:进口口岸代码为专用缴款书号码前四位,进口口岸名称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进口口岸代码”查询对应口岸名称,填发日期为海关缴款书上填发日期。

4.数据录入完毕后点击【数据申报】按钮——在【申报文件导出】对话框中点击【指定路径】选择导出路径——点击【开始导出】将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导出到本地硬盘。

5.登陆【税务报表采集系统】——选择【海关缴款书申报】——进入【海关缴款书申报系统】模块,如图。

进入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网上传输系统(用户名:纳税人识别号,初始密码666666)——点击【登陆】按钮6. 选择左侧【上传海关缴款书】菜单——点击选择【选择文件】按钮——打开之前保存在本地硬盘的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数据,选择后缀名为“JK”的文件进行上传操作。

注意: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文件命名格式为:申报文件:HGWSPZ 申报属期_纳税人识别号_JK二、海关缴款书接收结果信息查询1.功能描述该功能用于查询海关缴款书数据文件上传的记录,此功能以缴款书的所属区间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操作2.操作流程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网上传输系统左侧菜单选择【海关缴款书接收结果信息查询】功能会出现如下图工作区选择所属区间,点击查询按钮,即可查询所属区间记录。

点击“详细信息”链接,进入接收结果通知书详细信息页面,页面如图所示,注意:请纳税人按月将《接收结果通知书》打印出来以作为上报依据。

三、查询海关缴款书稽核结果1.功能描述该功能用于查询上传的海关缴款书在稽核系统中的比对结果,以报送月份作为查询条件2.操作流程选择【海关缴款书接收结果信息查询】功能,选择报送月份,可以查询该月份的缴款书比对结果,如下图所示四、稽核结果确认1.功能描述该功能用于登陆企业对以前上传的缴款书比对结果进行确认操作,一旦执行该操作,则当月不得再次进行确认操作,纳税人当月只能申报抵扣本次确认的进项税额,该操作之后收到的比对相符的缴款书的税额只能在下月申报抵扣。

数据采集操作方法和步骤

数据采集操作方法和步骤

企业数据质量整理和采集工作操作方法声明:1、企业要如实根据职工养老手册采集职工养老历史和养老账户信息,如采集不全或不准确的,2014年1月以后,社保所有数据公开到网上的就会是不完整的数据或错误数据。

为了避免信息公开后产生的麻烦,企业要争取在13年9月底前录入职工基本信息理顺清楚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信息,为以后网上申报和个人网上查询打好基础。

2、以下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一步步操作,不能省掉任何一步。

操作步骤:一、打开网页:,或直接百度搜索“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查询——>单位网上申报,账号为:缴费发票中间的号码;密码为:123456二、浏览器设置:1.打开网上申报页面,,点击网上查询- ->单位网上申报。

2.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3.打开界面后,点击【安全】---选中【可信站点】---然后点击【站点】4.点击【站点】打开界面后,点击【添加】按钮(之前已经添加过的显示在‘网站’下),添加后点击【关闭】。

5.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点击【安全】---【自定义级别】,找到ActiveX控件和插件,将于ActiveX有关的选项都选择‘启用’,然后点击【确定】。

6.登录界面,点击【驱动下载】,默认安装下载的文件。

(不安装将不能正常打印)。

三、使用数据质量整理功能之前,确保网上申报其他申报业务都处理完毕,不存在状态为草稿、已提交、正在处理的申报,也就是首页的前三项用户信息都是“0”笔。

操作流程如下:1.采集单位信息。

先点击【系统管理】->数据同步,之后:【首页】->【数据质量整理】->【单位信息采集】。

然后提交单位采集的申报。

提交后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到社保审核。

2.打印缴费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

功能位置:【首页】->【数据质量整理】->【打印核对表】。

进入页面后,选择需要打印核对表的人员(可多选),点击【打印缴费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按钮即可完成打印。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以及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

统计数据对于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统计数据的上报流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适用范围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

三、制度内容1. 统计数据上报的责任1.1 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计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履行统计数据上报的责任。

1.2 统计数据上报的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关的统计知识和技能,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统计数据上报的流程2.1 统计数据采集:各单位根据统计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

2.2 统计数据审核:各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统计数据审核岗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3 统计数据上报:审核通过的统计数据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上报给上级部门或者统计机构。

2.4 统计数据反馈:上级部门或者统计机构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之处。

3. 统计数据上报的要求3.1 数据准确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故意歪曲或隐瞒事实。

3.2 数据时效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应当及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上报。

3.3 数据保密性:上报的统计数据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4. 统计数据上报的监督与考核4.1 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数据上报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和核实。

4.2 考核制度:对于上报数据不准确、不及时或者不完整的单位,应当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处罚。

四、制度执行和监督1.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各单位的知晓和遵守。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介绍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介绍

校内填报用户
• 依据校级管理用户分配表格进行数 据录入
校内审核用户
• 依据校级管理用户分配表格进行数 据审核
校内查阅用户
• 依据校级管理用户分配表格进行数 据查阅
2.数据填报
•表1-3 学校相关行政单位 •表1-4 学校教学科研单位


•表1-5-1 专业基本情况

•表1-5-2 专业大类情况

•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
5.其他功能
用户登录
校验失败
任务查看 可填
数据录入
数据保存
校验通过
提交校级管理用户 审核
审核不通过
审核数据
数据审核 审核通过 审核数据
数据审核 通过
数据上报
审核不通过
填报用户
审核用户 校级管理员
6.注意二点次核审
点表名一次审
• 两次审核(基础浮动表单)
核 点人名
1. 子表审核
2. 总表审核
• 两种退回(基础浮动表单)
1. 审核账号退回
2. 校级管理员退回
不可删
• 五种状态
除 记录
未完成,未审核,审核不通过,审核通过,退回
审核账 户 退回
校级管理 员 退回
任务分解
• 1. 填报表格中数据项是否可空着不填?
• 答:为了保证学校填报数据的质量,在校验时,表格填报 完整性是一个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如遇到不能填报的数 据项,请填写“无”。后续我们会根据反馈,放开部分数 据项必须填报的限制。

•表1-6-2外聘教师基本信息
•表1-7 本科生基本情况
•表1-8 实验场所(科研基地)
其他 •其余采集表可同步填报

数据收集流程

数据收集流程

数据收集流程数据收集是研究和分析的基础,而数据收集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首先,确定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

在开始数据收集之前,需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数据的范围是多大。

这一步是整个数据收集流程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其次,设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

根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

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数据收集工具可以包括问卷、录音设备、摄像机等。

在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收集的效率和成本。

然后,进行数据收集的实施和管理。

在实施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对数据收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数据收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数据收集工具的维护和更新、数据收集过程的记录和备份等。

接着,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包括数据的清洗、分类、整合和统计等,以及数据的解释和解读。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数据收集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应用和价值。

最后,进行数据收集过程的总结和反馈。

在完成数据收集流程之后,需要对整个数据收集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数据收集的效果和问题、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的优缺点、数据收集过程的改进和优化等。

同时,也需要将数据收集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以便他们进行决策和应用。

在数据收集流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数据收集,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希望本文所述的数据收集流程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简述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

简述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

简述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三个主要步骤。

The workflow of total station data collection includes three main steps: prepar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processing.在准备工作阶段,需要确定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全站仪型号和安装支架。

In the preparation phas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measurement range,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otal station model, and install the bracket.随后进行全站仪的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准确测量。

Then, the total station needs to be calibrated and adjusted to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is functioning properly and capable of accurate measurements.数据采集阶段包括设置测量参数、对准目标点、采集数据并进行记录。

The data collection phase involves setting measurement parameters, aligning with target points, collecting data, and recording it.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定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After data collection is completed,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ar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and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最终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成需要的格式,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

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

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一、引言数据采集与管理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管理数据,以支持决策和业务运营。

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流程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及其各个步骤。

二、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通常采用流程图的形式,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流程和步骤。

下面是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1. 开始/结束符号:用于表示流程图的开始和结束。

2. 连接线:用于连接各个步骤,表示流程的顺序。

3. 操作步骤符号:用于表示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是文本、图标或其他符号。

4. 判断符号:用于表示判断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分支。

5. 数据存储符号:用于表示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可以是数据库、文件夹或其他存储设备的图标。

6. 输入/输出符号:用于表示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7. 注释符号:用于添加注释和说明。

三、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的步骤下面是一个示例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图,包括了常见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步骤:1. 开始:流程图的起始点。

2. 确定数据需求:确定数据采集的目的和需求,明确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3. 设计数据采集方法:根据数据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

4. 收集数据:根据设计好的数据采集方法,收集数据,可以通过在线调查、面访、传感器等方式进行。

5. 数据录入: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电子表格或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数据清洗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包括去除错误数据、填补缺失值、转换数据格式等。

7. 数据存储和管理:将清洗和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设备中,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访问性。

8. 数据分析: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

9. 生成报告和可视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报告和可视化图表,以支持决策和业务运营。

数据库采集的工作流程

数据库采集的工作流程

数据库采集的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确定采集目标明确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例如客户信息、销售数据、产品信息等。

农村统计数据采集上报流程

农村统计数据采集上报流程

农村统计数据采集上报流程
农村统计数据采集上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统计机构编制工作计划。

统计机构需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明确采集上报任务的内容、时间要求和责任人。

2. 采集数据。

统计机构要对农村进行数据采集,包括人口、耕地面积、农业产值、畜牧业等相关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填写表格或制作报表。

3. 数据审核和核查。

统计机构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核查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整理和汇总。

统计机构要对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层级进行汇总。

5. 数据上报。

统计机构要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将整理好的数据报送上级统计机构,同时也要将数据反馈到县级政府等部门,以便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和计划时使用。

6. 统计资料的归档和保存。

统计机构要对所有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完整的归档和保存,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是农村统计数据采集上报的基本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负责,确保数据的来源、真实性和可信度。

环境监测站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数据上报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任务。

数据是环境监测站工作的核心,对于实现科学决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制定环境监测站数据上报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数据上报流程1. 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站通过各类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检测、噪声监测等。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并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时段进行采集。

2. 数据整理与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加工,以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可解释性。

在整理过程中,应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3. 数据验证与校对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应进行数据验证和校对。

数据验证涉及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是否一致、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等;数据校对则主要针对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规范和完整性。

4. 数据上报经过前期的数据处理和准备,数据将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上报。

上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数据传输接口或其他途径进行。

三、上报管理要求1. 数据上报周期根据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数据上报周期可以是每日、每周、每月或其他特定的时间段。

上报周期内的数据应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准时上报。

2. 上报内容数据上报的内容应包括监测站的基本信息(站点名称、地址等)以及各项监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水质指标、噪声等)。

上报内容应准确、完整,并按照规定格式进行填写。

3. 数据备份与保留为了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环境监测站应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并确保备份数据与实际上报数据的一致性。

备份数据的保留周期应符合相关监测要求。

4. 数据安全与保护环境监测站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不被恶意篡改、删除或泄露。

对于敏感数据,应采取相应的加密措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四、责任与考核1. 责任分工环境监测站应明确数据上报的责任分工,明确各级人员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数据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
一、数据采集上报主要工作流程
1、登录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登录方式和登录账号请与厅信息中心联系,原则上每单位分配一个账号。

2、信息采集及确认。

单位经办人员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打印《数据采集表》,核对个人信息、填写空缺栏目,并由参保人本人签字确认,单位盖章审核。

经办人员根据确认后的《数据采集表》将信息补充完善到数据采集系统,并在系统中完成【确认】操作。

3、照片审核。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根据《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要求》(见附件),对各单位确认后的照片进行【审核】。

4、数据上报。

单位经办人员将审核通过后的人员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上报】,上报时须选择对应合作银行。

5、提交纸质材料申请制卡。

单位经办人员将纸质《数据采集表》及封面(封面可通过采集系统打印)提交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封面信息须与数据采集表一致,并加盖单位公章。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对封面信息、数据采集表总数量、系统中上报数量进行核对,审核通过后(三者数量一致),接收纸质申报材料。

若本
次上报的制卡数据中,不存在关键信息变更情况(关键信息为身份证号、姓名、民族),则进入制卡流程。

6、关键信息变更。

若本次上报的制卡数据中,存在关键信息变更情况,应同时向省医保中心提交《关键信息变更申请表》(申请表可从数据采集系统下载、打印),并按省医保中心业务经办流程要求填写相应变更材料,履行变更手续。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接收到省医保中心对《关键信息变更申请表》的变更确认后,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完成【变更确认】操作,进入制卡流程。

7、正式制卡。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根据数据采集系统中单位上报的数据,按照《安徽省社会保障卡制发卡操作流程暂行规定》组织制卡,具体领卡时间另行通知。

二、有关问题说明
1、采集数据项说明。

本次数据采集信息项共14项,其中姓名、性别、民族、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联系方式、联系地址、照片等为必采项。

14项数据中,已在省直医保业务系统中登记的,直接打印在《数据采集表》上,参保人需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确保个人信息与身份证件信息一致;未在系统中登记的,作为采集表空缺项由参保人填写。

2、相片标准说明。

相片质量标准须符合《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要求》,电子相片提交数据采集系统时,文件扩展名须为小写的“jpg”,尺寸为358×441,大小在15—35K之间。

3、合作银行选择说明。

各参保单位自行从全省入围的七家合作银行(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银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中选择本单位新卡金融功能的对应银行。

每个参保单位只能选择一家合作银行,具体银行开户网点由合作银行省级行确定。

4、数据修改说明。

各单位提交的个人信息经审核通过,原则上不能修改,如确实需要修改,须提交书面修改申请说明情况,并加盖单位公章。

数据进入制卡环节后一律不得修改。

5、补充采集说明。

数据采集期间,单位新增参保人员,将另行安排批量补充采集;参保人员发生减少的,《数据采集表》中相应减少的人员信息不需采集上报。

本次数据采集结束后,单位新增制卡或补卡,参照原社保卡经办流程,到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办理新卡的申请、挂失、补卡等相关手续。

6、PIN码说明。

PIN码为社保卡个人密码,存储于卡内芯片中,是社保卡安全保障机制之一。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卡医保结算交易流程的通知》(人社信息函〔2012〕38号)文件要求,新卡在进行医疗保险交易结算时,应输入PIN码。

PIN码初始值为123456。

为了用卡安全,系统限制使用初始密码123456进行医保结算,持卡人须在新卡正式使用前,及时到省社保卡管理窗口、两定机构或其他服务窗口修改PIN码。

在使用过程中,连续10次输错
PIN码将导致自动锁卡。

若发生锁卡或忘记PIN码,持卡人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省社保卡管理窗口进行解锁或重置。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的样式、规格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的受理、制证及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为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IEC 1794-5:2005 面部图像数据
ISO DIS 10918-1 CCITT建议 T.81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和编码
ICAO9303 国际民航电子护照标准
GA 461-2004 居民身份证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制证用数字相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和制证使用的申领人近期六个月内彩色正面免冠头像的数字化图像文件(简称数字相片)。

3.2 脸部宽
左右脸颊(耳朵与脸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在脸颊两边画直线,脸部宽为两直线(直线平行于图像高边缘)之间的距离。

3.4 头顶发迹
头的顶部(含头发在内)。

3.5 双眼连线
左眼中心和右眼中心的连线。

4 样式、规格及要求
4.1 样式及规格
标准数字相片样式见图1。

图1
4.1.1 规格
358像素(宽)*441像素(高),分辨率350DPI。

4.1.2 颜色模式
24位RGB真彩色。

4.1.3压缩方式
采用JPEG压缩技术,压缩品质因子70(品质因子取值范围0~100),一般相片的文件大小为14K~40K。

4.1.4头像大小及位置
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脸部宽度179~255像素,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缘7~21像素,双眼连线中点距离图像左边缘为162~196像素,双眼连线距相片下边缘的最短距离不小于207像素,(当头顶距相片上边缘距离与眼睛距下边沿的距离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特殊情况下可切除部分耸立过高的头发)。

4.1.5一般性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数字相片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的申请
人在六个月内拍摄的正面免冠彩色头像。

要求头部占图像尺寸的2/3左右,人像露双肩和双耳;双眼睁开正视前方并保证瞳孔清楚可见、中性表情、人像清晰、色彩自然、层次丰富、无明显畸变;在脸部或背景上无阴影、亮点或反光;对比度和亮度适当。

常戴眼镜者应佩戴眼镜,但必须将双眼清楚显现出来;眼镜不能反光或为有色镜片,不能为色彩过深的宽边镜框。

确保人像面部可见,双耳可见,不允许有遮盖面部的覆盖物、头发、头饰或脸部饰物(如耳环,头巾等),因宗教原因或医学因素不能摘除的,应保证人像面部特征可见。

照相者坐姿端正,双肩等高平行,眼睛平视看镜头,表情自然,不允许斜视、闭眼及皱眉等不正常表情。

照片清晰、脸部布光均匀、不偏色。

着装颜色应区别于白色背景。

幼儿的照片不能有玩具,椅背以及他人出现。

样图详见附录1
4.1.6 背景、边框
白色背景,无边框。

4.1.7 清晰度
人像轮廓及面部特征点清晰可见。

附录1:相片样本及规范说明
1.裁切后的图像需符合头像大小要求
正确头像偏大头像偏小头顶距过大头像偏右不居中2.人像需正面露双肩,双肩需等高,
正确一肩高一肩低头抬过高头右歪头向右偏3.双眼睁开正视前方并保证瞳孔清楚可见
正确眼睛睁开不自然眼睛向左看眼睛向上看闭眼睛4.背景需为纯白色
正确背景不为纯白背景处理不干净其它颜色背景相片中有字体
5.人像需为中性表情,可微笑,但不建议露齿。

正确微笑过度抿嘴表情不自然皱眉
6.人像清晰、色彩自然、层次丰富、无明显畸变。

在脸部或背景上无阴影、亮点或反光;
对比度和亮度适当。

正确人像模糊人像偏青人像偏蓝人像反光
正确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对比度过大对比度过小
正确锐化过度左脸有阴影右脸有阴影背景有阴影
7.常戴眼镜者应佩戴眼镜,但必须将双眼清楚显现出来;眼镜不能反光或为有色镜片,不
能为色彩过深的宽边镜框。

正确镜片反光镜框挡住眼睛镜框过宽颜色过深
8.确保人像面部可见,不允许有遮盖面部的覆盖物、头发、头饰或脸部饰物(如耳环,头
巾等),因宗教原因或医学因素不能摘除的,应保证人像面部特征可见。

正确扎头巾戴帽子围围巾戴墨镜
正确双耳不可见头发挡住眉毛眼睛戴耳环戴发夹宗教服饰不要遮挡住五官并应保证面部轮廓可见,不要在脸上留下阴影
正确五官不可全见面部轮廓不可见饰物在脸部留下阴影
9.建议穿深色衣服拍照.不建议穿颜色过浅以及领口过低之类衣服拍照.
正确衣服过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