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套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1)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了监狱,还组建了强大的舟师。
(3)商朝承袭夏朝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世袭制、禁铜器和青铜器、原始瓷器、甲骨文、金文、商历、祭祀和占卜等。
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儿子为小宗。
大宗、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或优秀,也不能继承王位。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统一条件: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长期的战争使得人民渴望统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2.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3.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个郡,郡下面设县。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汉朝政治制度1.“汉承秦制”:汉朝基本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鉴于汉朝的实际情况,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发展和变化。
2.汉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大;汉武帝时期实行“内朝”制度,皇权得到加强;东汉光武帝时期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其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机构。
3.汉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成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笔记.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特点: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把血缘和政治相结合。
(4)作用:强化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同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前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2.内容(1)创立皇帝制度①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②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中央创立三公九卿制(2)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1)形成: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作用: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一必修一历史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一历史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正文: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1.1 中国历史的时期划分-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两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明清两代1.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 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家族、宗族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与斗争-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1.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繁荣2. 中国古代帝国的建立与发展2.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推行- 修筑万里长城和修订文字2.2 汉朝的兴起与汉武帝的政治措施- 刘邦的统一战争-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开展对外战争和丝绸之路的开辟2.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 三国鼎立与八王之乱-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南北朝的分裂- 佛教的传入与社会变革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3.1 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2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主要思想3.3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 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科技的进步与对社会的影响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4.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重要性-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4.2 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抵抗- 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3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 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与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关系5.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思想的转变5.1 辽金宋夏时期的政治变革- 辽金的兴起与衰亡-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5.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扩张5.3 明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明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6. 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6.1 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清朝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6.2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 清朝的统治制度与政治措施- 农民起义与社会矛盾的激化6.3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的现代化总结:通过对高一必修一历史的详细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一、古代史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转变2.人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3.文明的兴起和古代社会初步形成的特点4.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5.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6.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权运作7.周宣王时期的分封制和封建制度的发展8.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政权变化和思想文化繁荣9.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10.汉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就11.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1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繁荣13.宋辽西夏金等政权的兴起和变迁14.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15.明代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16.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和文化交流二、近代史1.清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特点2.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4.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进程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6.北京政治演变和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进程7.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对中国的影响8.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胜利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10.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11.文化大革命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动荡12.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的错误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14.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演变15.台湾问题和中国统一的历程三、现代史1.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形成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大事件与影响3.非洲、拉美和亚洲的解殖和独立运动4.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5.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6.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对全球事务的影响7.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8.当代科技与信息革命的影响和应用9.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10.当代的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严重性11.民主和人权在当代全球治理中的作用12.各国间的冲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13.当代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前景14.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性15.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上是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你可以根据这个清单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
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高中历史笔记一、中国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包括从原始社会到清朝末年的历史,大约跨越了五千多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发展连续、历史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古国。
2.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指没有政府、国家、民族等组织形式的社会。
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人们开始使用石制工具和陶器,开始谷物种植和养殖畜类,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发达。
3.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指以奴隶为生产工具的社会,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
4.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导,以土地为基础,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两代及唐宋两朝。
5. 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外部影响导致的。
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贸易受到了外部压力,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萌发。
6. 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中国实施。
1958年-1960年,毛泽东主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但这个政策失败了。
1978年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发展。
7. 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二、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指的是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史。
通常认为古典文明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但另还有一些被称为草原文明。
2. 中世纪中世纪达到推动欧洲发展的顶峰,它标志着欧洲的文化、宗教和政治性质的重大变化。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篮球因为地域和国家的重要性格出现了许多战争和冲突。
同一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到欧洲,逐渐成为欧洲重要的敌人。
3. 近代史近代史是指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开始的西方历史,大致时间跨越了16至18世纪。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一、中国古代史
1. 原始社会的特征与转变: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农业的起源等。
2. 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如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3. 夏、商、周的社会组织与政权运作,以及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与思想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近代史
1. 鸦片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2.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清政府的失败,割地赔款及对中国的影响。
3.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运动的起因、经过和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中国现代史
1. 五四运动:背景、经过与影响。
2. 土地革命:原因、经过和结果。
3.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爆发、战略防御与相持阶段、战略反攻与胜利。
4.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新中国的成立。
四、世界史
1.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与影响。
4.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的爆发原因、经过与影响。
5. 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美苏冷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历史必修一笔记
历史必修一笔记
历史必修一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和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历史必修一的一些重点笔记: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朝:郡国并行制、内外朝制度
隋唐以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宦官制度等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
三、世界政治制度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元老院等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教会制度等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等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
四、政治思想
儒家思想: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主张,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法家思想:韩非子等人的思想主张,强调法治、权力集中等思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思想主张,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等思想
五、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解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高中历史笔记(超级详细)
历 史 笔 记 古代--奴隶、封建中国史: 近代--半封建半殖民 现代--社会主义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史: 社会主义 现代 资本主义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1.原始人群阶段①最早:云南元谋人 170万年前②其次:陕西兰田人 80万年前③典型:北京人 70~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921年裴文中制造与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使用天然火--增强了抵御大自然的能力,改善了自身体质群居生活(穴居)2.氏族公社阶段①母系氏族公社阶段a.最早代表:山顶洞人 1.8万年前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相同掌握磨制、钻孔、缝纫技术人工取火以血统关系组成(固定集团、氏族公社、共同生活、母系)b.繁荣期代表:长江流域:河姆渡氏族(六、七千年前)制造工具材质种类多原始农业--水稻原始畜牧业--狗、猪筑居定居黄河流域:半坡氏族(五、六千年前)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弓箭发明与使用原始农业--粟、蔬菜原始畜牧业--猪、狗、牛、羊、鸡原始手工业--彩陶原始文字的起源筑居定居②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代表:山东大汶口中晚期(四、五千年前)特点:私有财产、贫富分化③黄帝和尧舜的传说黄帝和华夏族(黄炎联盟)禅让制和部落联盟会议--原始社会的政治民主制度大禹治水--疏导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1.夏王朝①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王位世袭制,夏王朝确立②夏建立国家机关、军队、刑法、监狱③夏桀(jié)的残暴与商汤灭夏2.商王朝①商汤灭夏建商王朝②盘庚迁殷定都(殷朝与殷墟的来历)③商王朝灿烂的文明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之始 四羊方尊青铜器--手工业技术(成分、冶炼、铸造)人牛生与殉葬--奴隶制度的见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天文历史--由夏历沿用而来④商纣王的残暴与武王伐商(牧野之战)3.西周王朝①武王灭商建西周王朝政治--分封制(巩固疆域、护卫周王室)②社会制度经济--井田制(土地固有制)③周厉王残暴贪财与国人暴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④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⑤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东周开始4.春秋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兼并战争、葵王①争霸战争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后期→吴越(夫差与勾践)②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铁器与牛耕③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铁器、牛耕--生产效率提高;私田的大量出现;"初税亩"的实施。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了封建制度。
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提倡儒家思想。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法家、道家等学派兴起。
4. 秦汉-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 汉朝: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
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争霸。
- 两晋:西晋短暂统一后,东晋与十六国并立。
- 南北朝:南北分裂,佛教进一步传播。
二、中世纪历史1.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制度。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繁荣。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
2. 宋辽金元- 宋朝: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出现活字印刷。
- 辽、金: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对峙。
- 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民族融合政策。
3. 明清- 明朝:朱元璋建立,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导致国门开放。
三、近现代史1. 晚清至民国-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连续签订。
-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1950-1970年代: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
4. 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提升。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必修一历史是学生踏上高中的校园刚接触的第一次历史,学好就很重要。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明确分封制、宗法制两个主要概念(内容、特点、作用)(一)分封制1、内容: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他们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3、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宫4、作用:A.积极:(1)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3)形成西周贵族集团,“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4)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B.消极:由于诸侯国相对独立性,造成内乱,威胁中央。
5、分封主体:姬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二)宗法制1、内容:在氏族组织中层层由嫡长子世袭为宗主,作为氏族延续的主干,而其余诸子则不与嫡长子享受平等地位,只能另立小宗作为氏族延续的旁支。
2、特点:(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2)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大、小宗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的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作用:(1)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2)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牢固地维系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二者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二、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血缘色彩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笔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与金字塔建造-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及其政治制度3. 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与雅典民主- 希腊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罗马法律与基督教的传播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作用- 教会影响与教皇权威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教对科学与哲学的贡献3. 东亚与南亚- 中国的唐、宋、元、明四朝更替与政治变革- 日本平安时代与武士阶级的兴起- 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宗教发展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马丁·路德的影响- 欧洲宗教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3.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影响- 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解放运动与独立战争四、现代历史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后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与战后格局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过程与结束-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抗-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3. 后冷战时代的全球化-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欧盟、东盟等) - 信息革命与互联网的兴起五、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早期活动-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3.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 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六、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化时代- 拿破仑·波拿巴与法国大革命- 甘地与印度独立运动- 曼德拉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俄国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的兴起- 柏林墙的倒塌与冷战的结束结语: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更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高中历史复习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复习笔记整理
1. 古代文明
•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介绍人类的起源,以及早期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四大文明等的发展和特点。
•古希腊罗马文明:探讨希腊城邦制度、民主制度的发展,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成立以及对欧洲影响的历史事件。
2. 亚洲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历史:介绍中国的封建制度、农业经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和事件。
•印度佛教与婆罗门教:比较佛教和婆罗门教,并介绍印度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中世纪与近现代
•欧洲中世纪:包括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宗教改革等关键时期和事件,以及黑死病对欧洲社会造成的影响。
•近现代全球化进程:探讨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等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以及殖民地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4. 现代历史
•世界两次大战: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以及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分析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核武器威胁,以及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政治关系变化。
5. 当代社会问题
•科技革命与信息社会:讨论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变革。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并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方法。
以上是高中历史复习笔记整理的基本框架。
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上述主题进行扩充,加入相关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并通过适当的例子和图表来帮助读者更
好地理解。
希望这些笔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高中历史知识!。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古代人类与历史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形成现代人类。
- 文明的特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高度发展和进步。
2.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形成:古代文明的发展主要受地理环境、水利条件、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
- 欧洲古代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亚洲古代文明:中国、印度、埃及等亚洲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 古代中国的发展与特点- 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强调礼仪、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农耕文明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
2.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与演变-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周两代是夏朝后的两个重要王朝。
- 秦汉隋唐:秦朝的统一开启了秦汉时期的高度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则开启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
- 宋元明清:宋朝是南宋与北宋两个时期,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明、清是后来的两个重要王朝。
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世界三大古代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建立了伟大的古代国家和不朽的金字塔。
- 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之一。
2.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的海上贸易网络,连接了中国、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地。
第四章伟大的变革——都市文明的形成1. 文明的兴起与变革- 都市文明的特点:都市文明是指城市中人口稠密、产业繁盛、物质生活丰富的文明形态。
高一历史笔记手写
高一历史笔记手写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夏朝:- 王位世袭制: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 商朝:- 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 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 西周:- 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王室。
-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 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特点: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
- 皇帝制度:-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
-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 郡县制:- 内容: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县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官职。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 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汉朝:- 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 汉武帝:-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实用】
必修一课堂笔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春秋: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战国: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秦朝: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汉朝:公元前 202 年—公元 220 年唐朝:公元618 年—公元907 年北宋:公元960 年—公元1127 年南宋:公元1127 年—公元1279 年元朝:公元1271 年—公元1368 年明朝:公元1368 年—公元1644 年清朝:公元1644 年—公元1912 年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1、早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是商朝政治的两大特点( 3)西周:武王伐纣,在河南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 .含义: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使他们成为一方诸侯的制度B.对象:王族(又叫姬姓贵族,如晋国、燕国、鲁国)、功臣(如齐国)、先代贵族(如宋国)C.核心:分封土地和人口D.权力: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制定法律、召集军队等)E.义务:政治上服从,经济上定期纳贡,军事上提供军赋和力役,保卫周天子安全F.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扩大了周朝疆域。
但地方权力过大,却导致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G.发展过程:确立并成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瓦解▲宗法制(“人道亲亲也” )A .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C.特点:注重血缘宗族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分配政治权力、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D.结果: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制度E.影响:▲对古代社会而言:维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对现代社会而言: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
历史笔记高中
历史笔记高中一、原始社会1.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从人类出现到10,000年前的大约6500万年间。
2. 原始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靠自然资源维持生存。
3. 原始社会的人们生活在小型部落中,社会组织十分简单,以家庭和血缘关系为基础。
4. 社会分工在原始社会中并不明显,男性主要从事打猎和战斗,女性主要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
5. 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私有观念,所有资源都是共有的,没有私有财产。
二、奴隶社会1. 奴隶社会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约4500年间。
2.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度,奴隶主通过掠夺或战争俘虏来获取奴隶。
3. 奴隶社会的社会组织以城邦为单位,政治权力由奴隶主掌握,奴隶则处于最底层。
4. 社会分工在奴隶社会中开始出现,奴隶主从事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奴隶从事劳动。
5. 奴隶社会的人们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立,奴隶受到剥削和压制,社会矛盾激化。
三、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出现在公元476年至公元1840年的约1400年间。
2.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土地是生产资料的主要形式,农民以契约或赋税的形式向地主提供劳动力。
3. 封建社会的社会组织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和权力,农民则承受重负。
4. 社会分工在封建社会中进一步发展,封建主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农民从事农耕和手工业。
5. 封建社会的人们信奉特定的宗教和道德观念,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资本主义社会1.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在公元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约400年间。
2.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其特征。
3.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组织以资产阶级为主导,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工人阶级则为雇佣劳动者。
4. 社会分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
5.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注重个人利益和竞争,追求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
高二历史知识点笔记人教版
高二历史知识点笔记人教版高二历史知识点笔记人教版封面:高二历史知识点笔记人教版目录:1. 导言2. 古代文明3. 中国古代史4. 世界古代史5. 近代史6. 现代史7. 总结与展望1. 导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认识不同文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
本笔记旨在总结高二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2. 古代文明2.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进化和迁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兴起2.2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黄河流域文明- 长江流域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3. 中国古代史3.1 周朝与春秋战国- 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封建礼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分裂3.2 秦朝与汉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统治与科举制度的兴起3.3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与文化繁荣- 隋唐王朝的统一与辉煌4. 世界古代史4.1 埃及文明- 尼罗河文明的兴起与衰退- 法老王的统治与金字塔的建造4.2 希腊与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4.3 印度与东南亚文明- 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和传播- 吴哥窟的建造与东南亚古代文明的繁荣5. 近代史5.1 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大航海时代- 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5.2 近代欧洲的革命与变革-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欧洲6. 现代史6.1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开放-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6.2 二战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秩序的重新调整- 冷战的兴起与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7. 总结与展望历史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识和事件的发展脉络,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的内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以下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仅供参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财产和权力由家族统传。
(4)分封制:周王将领土分封给亲戚和功臣,以巩固统治。
1.秦朝的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设立郡守、县令。
(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由皇帝任命。
1.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承秦制: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2)察举制:地方官员推荐人才,由皇帝任命。
(3)刺史制度:地方官员监察地方,代表皇帝巡视。
1.隋唐的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地方设立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
(2)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藩镇制度: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的政治制度(1)民主政治:公民参与政治,轮流执政,少数服从多数。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3)陪审法庭:公民大会的司法机构,负责审理案件。
(4)十将军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负责指挥军队。
1.罗马的政治制度(1)共和制:元老院掌握决策权,公民大会选举两名执政官。
(2)元首制:军事统帅掌握大权,成为实际统治者。
(3)法律体系:《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奠定了罗马法的基础。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25 220220 280 316 420 589 618907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1949【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①、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②、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
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③、影响:A、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
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④、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①、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
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③、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郡县制①、实行原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
②、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司法)③、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④、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主要政治制度⑴、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①、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②、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补充: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⑶、元朝的行省制①、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②、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②、从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加强⑴、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
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②、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评价:A、废丞相:①、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B、设内阁:①、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⑵、清朝军机处的设置①、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③、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④、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主要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五、【专题知识整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形成——秦朝;☆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结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
B、中央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秦:郡县制;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4、影响: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
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题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雅典的民主政治;2、罗马法律。
◇【课程标准】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知识整合】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地理环境与城帮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4、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