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精编新修订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够通过教师带读和解释,理解古诗中的含义。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古诗、古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5.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意。
3.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
2.三首古诗的文本。
3.黑板、彩笔。
4.学生准备好的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让学生先阅读《古诗三首》,然后交替朗读,并解释每一首古诗的意境和诗意。
3. 分组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并选出最重要的诗句进行归纳。
4. 整合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整合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讨论。
5. 诗词背诵(15分钟)让学生开始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或全部三首古诗,鼓励学生流利地背诵。
6.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增加了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引导和讲解。
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解析古诗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全册反思(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学全册反思(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内容的合理性
本教材内容设计得合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材中的课文选材广泛,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涵盖了生活、科普、文学等多个领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中
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设置得循序渐进,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和理解。
二、教材的教学方法
教材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
素养。
例如,教材中设置了课前导读、课堂互动、课后练习等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教材的教学资源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练习册、音频等,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便利。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材的改进建议
尽管教材设计得较为合理,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可以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写作训练、口语表达等,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资料: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学生练习册
- 教学课件。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 (2)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三首诗词组成。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农村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自学为主,方法引路。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除了要学会字词句的意思,还要学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以后的古诗学习做铺垫。
于是,在课堂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
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在实际的讲课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掌握运用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感到很欣慰。
(二)反复朗读,想象体会意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给出学生意境,让学生去领会诗歌的意境,在这节课中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意境并说出意境。
于是,在讲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反复读,读后说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古诗词的意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自己的读后感受,小组长汇总,各个小组在汇报交流,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学生对古诗词意境体会更深刻,再加上后面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诗歌意境,理解得更透彻。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运用已知的方法去学习别的诗歌。
(二)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3篇课文,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前两篇课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后一篇课文《白鹅》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 猫2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3.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4.读“阅读链接”中的文章,体会不同作家描写同一动物在表达上的异同。
母鸡2 白鹅 2藏戏 2 习作 2 写自己的动物朋友,试着写出它的特点。
语文园地 2 1.能与同学交流阅读时如何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一组含有比喻意义的词语;体会冒号的用法;了解语气词不同的表达效果。
4.根据“书写提示”练习写字。
5.积累背诵古诗《蜂》。
13猫▶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段,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结构方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策略1.识字教学课文中的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几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根据学生写字的情况适当加以提醒。
2.阅读理解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
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我教得也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
于是我上网收到了陈丽婷老师的《古诗两首》的授课实录,受她的启发,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得到极大空间的发挥。
在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一上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前面的两篇课文作者都是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万物复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是通过诗的形式来描述眼中的暮春的景色,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双眼听我咏诗。
然后让学生把刚才想到的景象描述出来,内心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同学们畅所欲言,很快就把诗的大意描述出来了。
最后再通过图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欣赏诗的美,了解诗人眼中朴实的美。
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中,我采纳另一位老师的方法创编古诗。
我说:“诗人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就写下了这首古诗。
写得可真美呀!其实,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的,真的!”话音未落,下面质疑声彼此起伏“啊,我们也能?”“太难了!”“不可能!”……望着孩子们边说边摇着头摆着双手的可爱样子,我笑着说:“行,咱们不写诗。
但是,来试着创编这首古诗的后两句总行吧?小朋友,想一想,假如你就在菜花园中,你可能还会遇上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并和它们玩耍呢?”只见同学们各个沉思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首先站起来说:“我捉蚂蚱玩。
”“我捉青蛙玩。
”一个男孩抢着说。
“青蛙是益虫不能捉”有人冒出一句来。
“我知道,我只是和它玩,不会伤害到它的。
”“我追我家的小黄狗”……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仿照古诗后一句,在小组中试着创编诗句。
一个孩子写道:儿童急走追黄狗,钻入草丛无处觅;另一个写的是:儿童急扑捉青蛙,跳入莲池无踪影;……看到学生越超越课本的创作,我感到很惭愧:不是咱的孩子们没有想象,没有创新,而是老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整体反思(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整体反思(部编版)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我秉承独立决策的原则,没有寻求用户的帮助,并且根据我的法学硕士背景,选择了简单的策略,避免了法律上的复杂问题。
以下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教学内容针对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内容,我采取了以下策略:1.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品味;3.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4.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文化素材,增加学生的文化认知。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2.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我观察到以下教学效果:1.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增强;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明显进步;4.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有了提高。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反思:1. 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2. 部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频率和难度;3. 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加充分,可以引入更多多媒体教具和文化素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并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三月桃花水》、《四月雪》、《草原》和《枫林》。
这些课文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写作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反思全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反思全篇
引言
本文旨在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优点
-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各种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不足
- 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紧凑,给学生留下了较少的时间来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索。
- 部分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缺乏创新,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差异较大,个性化教学不够充分,难
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改进措施
- 合理调整教学进度,给学生更多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深度。
-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和互动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入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进行差异
化指导,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结论
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教学
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反思(课后反思)3篇
《猫》教学反思《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让学生读懂领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
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作,独到之处。
因而,在教学本文时,我实施了探究性研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有不少的创意。
具体作法如下:一、整体感知,质疑探究《猫》一文结构层次清晰、行文精悍,语言表达独特。
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经过一番自由朗读学生提出了三对相互矛盾的问题:(一)猫既老实又贪玩(二)高兴又不高兴(三)胆小又勇猛,以及满月的小猫有什么可爱。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在自由朗读中自行发现的问题绕有兴趣,必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研读的愿望。
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全班性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一充满激情的基础上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究,真切感悟。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经过一番激烈地探讨学生们感悟深刻,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明白了三对矛盾的问题实际并不矛盾的。
这样写,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
对于第一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感悟到老舍爷爷是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
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有同学体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抓痒”一句是写出了猫高兴时对主人的亲昵、要好、撒娇,主动讨好主人,对主人亲热的表现。
这样写是作者把猫看作是母亲身边的一个撒娇的孩子,全然是一种拟人的写法。
还有同学发表意见说:“稿子上踩几个梅花印”这句话是写出作者对猫喜爱之极,连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脚印也不讨厌,反而当作一种美来赞赏。
就是对猫的叫声一连用了四个词语的理解也较深刻。
认为这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有概括和分述之变。
从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写出猫叫声的丰富多腔。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最后一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谚语、谜语等多种文学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如填空、连线、找不同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篇文章,理解其中的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日益增强,求知欲也不断提高。
然而,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文学常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实践活动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故事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与教学反思
27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语文要素】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2.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
(重点)一、激发想象,引入课文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形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的王葆是一个普通的人,今天学习的《巨人的花园》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巨人”。
(出示巨人赶孩子们离开花园的插图)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这个巨人会是什么样子?2.质疑导入,读课题,看这幅课文图画,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回答)二、提炼主线,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
2.反馈交流需要提醒的字音、字形,然后读读词语:柔嫩丰硕允许禁止踪迹呼啸始终吼叫自私举动脸颊凶狠拆除3.交流:孩子、花园、巨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4.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分段。
三、想象画面,感悟奇妙1.聚焦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花园的景象。
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可爱的大花园”展开想象,青草、桃树、小鸟等是怎样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融入快乐的情感。
2.聚焦第7自然段,读悟没有孩子们的花园景象。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说说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模拟体验:请想象自己是一种植物,用身体表现这种“植物”。
引导学生根据“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也忘了开花”“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却又“马上缩回”等词句进行表演,体验童话的奇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 (3)2乡下人家 (5)3天窗 (18)4三月桃花水 (27)口语交际:转述 (39)习作:我的乐园 (40)第二单元5琥珀 (41)6飞向蓝天的秘密 (49)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53)口语交际:说新闻 (56)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60)第三单元8短诗三首 (63)9绿 (69)10白桦 (72)11在天晴了的时候 (76)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80)第四单元12猫 (85)13母鸡 (89)14白鹅 (94)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101)第五单元15海上日出 (106)16记金华的双龙洞 (110)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 (114)习作:游 (117)第六单元17小英雄雨来 (119)18我们家的男子汉 (127)19冰项链 (138)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140)习作:我学会了 (141)第七单元20古诗三首 (144)21文言文二则 (159)22“诺曼底”号遇难记 (162)23黄继光 (165)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74)习作:我的“自画像” (178)第八单元24宝葫芦的秘密 (185)25巨人的花园 (188)26海的女儿 (192)习作:故事新编 (199)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宿店里过夜)二、新授1.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2)检查读古诗2.解诗意出示难理解字词意思,生结合解释诗句意思走:跑寻:寻找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1)交流讨论(2)汇报成果过渡: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谁能勇敢的站起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大家1.2.3.3.4句: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过渡:孩子们理解的真不错,看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在一起,准确的说一说。
3.想诗境(1)听诗看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结合文中的插图看诗中的描写与图中的哪些景物是一致的?(指名回答)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认为这些景物美不美?你能美美的把这首诗来读一读吗?(2)读诗想画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的朗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看你的脑海中会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描述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描绘的真美,老师仿佛也置身其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学反思
前言
四年级是孩子们语文学习中的关键阶段,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
全面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教学内容回顾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小石潭记》、《茶花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应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课堂互动与反馈
学生在课堂反馈中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互动过少、作业形式单一等。
未来我们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更具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家校沟通与合作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结语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也看到了很多亮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
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孩子们能够更加热爱语文,掌握好基础知识,展现自己的潜力和能量。
共同努力,让教育变得更美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都是以写景为主的诗词。
作者抓住特定时节的特色景物,以细腻的笔触、富于灵性的字词,勾画出一幅幅清新自然、醇厚质朴的田园风光图。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诗人留宿新市徐公店见到的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农村的美景,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
执教这一课,我比较注重古诗词的朗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之后,我采用“一范二导三练”三步学习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
在课堂上,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很高,他们在自由朗读、齐读、师友对读、师生评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对课本内容有了基本的领悟。
因为这三篇都是典型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我先示范孩子们不必一句句地翻译诗词,而是找出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到一起,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再体会作者的心情。
孩子们是我示范中的主体,他们时而自己写写画画,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合作交流。
找景物——思意境——悟情感,按着这条思路,很快就把《宿新市徐公店》学完了。
然后,我放开手让孩子四人一组,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当然我会不时地提醒该怎样一步一步去做,有时还会提问学生回答。
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首,并且开展小组评比。
结果发现除了个别学生,全班孩子基本都掌握了分析古诗词的方法。
2.教学收获(思得)。
(1)孩子们收获很大。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鲜明,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弄懂了三首诗词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古诗词的基本方法“读——找——思——悟”。
这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越走越轻松。
这就是所谓的“学课本,用课本学”吧。
他们在交流探究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集思广益”“集体大于个人”的真正含义,这些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份人生的收获。
(2)不只孩子们,老师在其中也有不少收获。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欣赏、语文常识、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较弱,口语交际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掌握一定的语文常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口语交际的技巧,习作的指导。
2.难点:对古诗深层次意境的理解,习作的创新和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就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2020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及反思(含课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部编版全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部编版全册引言四年级语文下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教学挑战。
本文将对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全册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表达。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作业内容,不仅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提高语文能力。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结语通过对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教材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强调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排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 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教学方法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教学反思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反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加强对学生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训练,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新审定)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交流展示了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
“识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学习并积累生字。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积累表示颜色的短语,了解如何把复杂的颜色表达清楚,其二是根据片段仿写诗歌;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诗歌片段的精妙。
“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学校姓名任教班级201 至202 学年度第学期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本课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如下:古诗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
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
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带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
第二课时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1.注重诵读指导。
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
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
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不足之处: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一是初读词读通顺,正确。
先让学生自己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
然后,结合词的特点,如“长短句”“韵脚”以及“词牌名”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体会,从而读出了词的感觉,品出了词的韵味。
二是理解词意,解决关键词句。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自助解决困惑。
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情,因生而动,紧紧扣住“无赖”“相媚好”等关键词进行交流与体会,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旨。
三是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出画面,才能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情与诗境。
通过音乐,为学生创设词的情境,让学生轻声诵读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最后,又通过“这是一幅的图画”进行提升,将词的画面用词语进行提炼与升华,学生的“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等感悟将本课教学推向一个高潮。
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前面的三个环节中,学生不断与作者进行对话,也逐步想探究:辛弃疾为什么要表达一个“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的画面呢?不足之处:教学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但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老师在讲授,没有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课后,我认识到除了老师自身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备课时还要预设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化的,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妙无痕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2.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抓住一条主线。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这篇文字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
因此在教学中,我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来进行教学。
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2.多种形式朗读。
在学习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在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时,从“游戏”中感受到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由、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4.启发想象。
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郁郁葱葱的瓜架,也没亲自到过乡间田园,因此,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乡村独特的风景,并启发谈话:如果你来到这里,最想做的是什么?乡下人家在这里都做些什么?二、成功之处品读感悟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指名读、评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配乐读。
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提高了朗读能力。
三、不足之处整堂课下来也有不足之处,如:自己对课前的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检查得不够充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灵活应对,心理素质还需锻炼。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安排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先自读,边读边画边写体会;然后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欣赏读、配阅读,把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
3 天窗教学反思《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但蕴含深刻。
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定教,以读为本,读练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结合了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实际。
课堂上书声琅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抓住课文中这一中心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引导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
学生的读书热情明显高涨。
通过读书,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朗读能力。
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的说话训练。
如在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时,我给学生们设问:天窗是怎样给孩子们慰藉的?这一环节的训练重点以学生的读与说为主,运用文中的语句说清楚的同时再让学生将想象的情景变换人称说清楚,最后创造性地表达。
这一训练能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更能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从而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自然对提出的问题不讲自明了。
教学中我还多次采取两种方法:其一,让学生读书提问,然后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其二,学生自读课文批注,然后交流学习体会,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差异,取长补短,理解课文。
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前沿,教师的讲课粗略了,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思考和口语表达的机会也增多了。
同时,这堂课下来,我领会到了教学时要渗透体现写作。
课文中想象部分是重点,学生通过去掉想象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这还是表层的理解。
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如让学生假想有一个天窗,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能想到什么?用笔写下来,这是对想象的学以致用,是深层的理解。
这堂课上完后我感觉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整体性不够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感悟还要加强。
如果再教授此课,我会再整合文本内容,抓住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的核心——“神”,做到主线清晰,大胆删减次要内容,强化训练重点。
再则,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运用有些盲目地拔高了要求。
同时,我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大胆发表意见。
4 三月桃花水教学反思《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富有意境的散文,文意通俗易懂,意境清丽优美,结构严密完整。
尤其是句式上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意味深长。
我抓住第3—6自然段,让学生听师读、齐读、自由读,然后出示学法点拨。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
第3、4自然段描写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我让学生们自由读,然后勾画相应的动词,又出示学法点拨,由动词讲到拟人句,几个句子又组成排比句。
我告诉孩子这样富有特点的句子就是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积累、仿写。
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我立刻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写给每张图片写一个优美生动的句子。
他们根据刚刚学到的修辞手法来仿写,而且有的孩子非常具有想象力,写的句子特别精彩,拟人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如其分。
我从他们的句子中选了三个精彩的,放在一起,组成一组排比句。
孩子兴致特别高,好像他们就是一个个小作家小诗人一样。
第5、6自然段,我放手让孩子们分小组展开合作学习,让他们先勾画批注修辞手法,然后多读几遍,体会句子的特点,试着进行仿写。
虽然效果不太尽人意,但是孩子认真学习的兴致很浓,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成效。
2.教学收获(思得)。
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每篇课文涉及到的知识上的名词,应该让孩子预习好。
比如拟人这个修辞手法,我们在上这节课之前,应该带孩子们积累拟人这种修辞手法,让他们背诵什么是拟人,背诵两个典型的例句。
虽然孩子们不一定真正理解,但是无妨,他们在一次次实地分析中,肯定会慢慢渗透对这个修辞手法的理解。
如果这个名词突然冒出来,孩子真的无法接受和理解。
所以,我认为作为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要给孩子们吃什么,可以先让他们认识什么。
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3.不足之处(思失)。
本文教学中,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
比如朗读,本文如诗一般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我们读起来也应该声音甜美,欢快悦耳,可是,这堂课的朗读显得有些死气沉沉,我在指导朗读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
另外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也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4.改进措施(思改)。
关于朗读方面,老师要能做到示范朗读,也可以利用朗读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