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名师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这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认识海拔,能够通过地图找到某个区域的海拔。

3、通过读图、画图的过程总结归纳出常见地形的特征。

4、能够通过探索地形特征的活动,对地形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能够产生更多关于地形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高原与平原的区别、丘陵与山地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立体地形图、实验报告单、激光笔教学过程:一、利用谷歌地球组织学生在大范围内认识地形,建立地形概念。

活动一:利用了谷歌地球组织学生观察全球地形。

师生讨论: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进一步利用谷歌地球的浏览功能。

随着视角的改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可以观察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什么是地形?学生已经知道的地形有哪些?指出本课研究的主要目标陆地地形中五种最常见的地形。

教师板书: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二、利用立体地形图组织学生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特点。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立体地形图,小组通过讨论总结出三种地形的特点并用简图画出来,贴到展示板上。

活动二:师生观察各组研究的结果,总结五种地形的特点每组介绍自己画的地形特点图,师生讨论总结出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重点讨论高原与平原的不同和盆地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丘陵与山地的不同活动一:出示四张包含丘陵和山地的图片,组织学生区分和讨论这四张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活动二:组织学生阅读丘陵和山地的地形特点,思考讨论:还需要搜集什么信息才能判断出图片上的地形?通过讨论引出“海拔”的概念。

活动三:组织学生通过地形图认识什么是“海拔”,并通过地形图,搜集图片区域有关“海拔”的信息,填写记录表。

然后根据海拔判断图片地形。

活动四:组织学生再次研讨丘陵和山地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活动:利用谷歌地球观察平凉地形,以及各个区域海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谈话引入】1.师:我们这节课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同学们知道地形指的是什么?2.生:地表的形状。

3.师:你们有去过一些地形特别的地方吗?4.生:我去过青藏高原,我去过莲花山……【设计意图】1.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形的兴趣,并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学习判断地形的方法】1.出示四幅不同的地形图。

2.师:这里有四种地形,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3.小组讨论。

4.生:第一幅有雪山,说明很高,下面有湖,说明是大平地。

第二幅两侧有山,中间有水,山很高。

第三幅中间很平,周围有山。

第四幅有突起,不高,顶部不尖。

5.生:从高低、外形、周围的地形观察。

【设计意图】1. 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判断地形的方法、地形的特点。

【认识各种地形】1.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典型地形的图片,看看你能否准确描述它们的地形特点。

2.播放图片,学生练习描述。

3.交流汇报,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找出相对应的简图。

4.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坡度陡峻,峰峦高耸;平原:低平而广阔;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峡谷: 两侧夹峙,深度大于宽度;盆地:周围山地、丘陵环绕,中间地势较低;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5.师:除了上面的地形,地球表面还有湖泊、河流、海洋等地形。

【设计意图】1.概括地形主要特点,通过对比简图,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特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了解深圳的地形】1.出示深圳地形图。

2.师:这是我们深圳的地形图,从地形图里,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吗?3.生:深圳东边有山,其他地方是丘陵和平原……4.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深圳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深圳的地势是东南较高,西北较低。

【设计意图】1.学习所在城市的地形图贴合学生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由浅入深。

【了解中国地形】1.出示中国地形图。

2.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形,从地形图里,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吗?3.生:有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活动一:一、了解火山和地震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活动二: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2.学生交流回答。

3、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4、汇报、小结。

活动三:三、观察地形图1.学生观察并回答。

2、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3、汇报、小结。

.活动四:四、拓展延伸1.交流、讨论。

活动一:一、引入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活动二: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地名地形特点活动三: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节课主要是选用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环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学习环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通过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旅游照片,集中到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2、名词引介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中国立体地形图,对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建立感性的认识,同时掌握使用地形图的技能;3、概念应用阶段:教师创设问题“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形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迁移使用地形图的技能和有关地形的概念,探究全球陆地地形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多种地形成因的兴趣。

4.结合我校“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科研主题,将补充第 4 个环节:评价,师生互评将贯穿于整个课堂。

同时,此课以两种教学理念为指导。

1、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理论为指导,关注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征;2、了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寻找出迷思概念,运用观察和阅读资料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科学概念。

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 1 课,是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多种地形的成因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本单元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图片交流我们看到过的地形,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第三部分是启发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成因。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特点,学会使用简单地形图并自主探究地球表面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尝试推测和探究形成多种多样地形地貌的成因的热情。

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范畴。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本课是“地球表面”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主要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通过课件教学,把科学课堂的大量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资料中去,增加科学课堂的活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

什么是地形呢,这就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上网浏览资料和图片,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地貌,并丰富对其含义的认识。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地形及特点,能初步观察地形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我们看到过的地形,让学生通过回忆曾去过的地方的地形,试着能说出该地形的特点,从实到形;二、观察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

本课还是单元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还应打下伏笔,激发起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地形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几乎没有去过一些有特色的景点,如何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从而更好的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到祖国各地亲眼目睹各种地形的热情。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能够说出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出常见地形的特点;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图上指认出如高原、平原、盆地、山地、河流、海洋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描述所去过的地方和观察图片地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课堂观察、探究、课后模型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欣赏、感悟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典型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从地形图中观察整个中国、世界地表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教学设计2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教学设计2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篇)
2.1地球的表面(第一篇)
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探索、根据资料完善、分组汇报、教师帮助完善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影响因素有深入的认识。

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2.交流:你们居住的地方呈现出怎样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实际描述它的特点。

3.提问: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提示:可根据课堂时间回答或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从太空中俯视地球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其次,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观察我国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

最后,通过全班性的研讨活动,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猜测形成原因,将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记录下来。

如此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更加完整与严谨。

第二篇
课题《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描述山地、高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科学概念: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晓得地球表面存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就是多寡曲折、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可以看看直观的地形图,能够在地形图上指证例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会看懂地形图。

教学难点:晓得并叙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辨认出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工作:含有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讨厌科学课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一节科学课不好吗?2、重新认识地形地球仪:今天科学课老师给你们增添了什么?(生:地球仪)这个地球仪就是人类存活的铀的地球。

、(板书地球)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要珍惜陆地资源。

)3、为了易于大家观测,我们一起来观测世界地形图。

这张图片给我们平时看见的存有什么相同?(生:这张图片就是凹凸不平的。

)地球表面就是平坦的吗?(不是,就是凹凸不平的。

)4、提示课题:在我们地球的陆地表面这种凹凸不平的状态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什么?(生:地形)(板书: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地球表面到底存有哪些地形呢,我们先仔细观察一组图片,看一看你辨认出地球表面的哪些地形?2、学生观察发现(看ppt上的图片)学生汇报,其他小组同学根据教师课件模拟的图片展开补足,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展开及时概括。

(板书学生的内容)3、这些是我们刚刚从图片中发现的地形,当然,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地球表面常见的五种典型地形。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请说一说你所观察的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请第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 补充)
(2)比较高原和平原。 [PPT 出示] 青藏高原和平原实景图。 引导:这两张图片,那张是高原,那张是平原?你是怎么河向东流?[PPT 出示] “大河向东流啊,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5.对于地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后测延伸,铺垫下文
1.[PPT 出示] 九寨沟图片。 你能判断这里的地形吗?还需要哪些条件? 2. 提问: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形?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学生的观察结果
地球表面 海洋多,陆地少 西高东低
学生的推测形成原因
教学反思
4
5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感知祖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特点。发现我国的地形 规律。
1.初看中国地形图,明确家乡的地形及特点,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 (1)在地形图中找到家乡的位置 你觉得这块区域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地形? [PPT 出示] 高度表 (2)学生观察 (3)小结交流,教师板书(把纸条贴在黑板上)。 2.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这些地形在我们国家地形图上能找到吗?有哪
预设:(1)很多海水;(2)凹凸不平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过程 设计
3.初看世界地形图,直观感受地球表面海洋多陆地少 (1)出示世界地形图
引导: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过它带我
们走进看看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些?有什么特点?平原还有哪些?还有其他发现吗? 出示纸条:请你把你找到的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简单的写在纸条上,写好
就请你贴到黑板上。如果你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发现,也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 上。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详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详案 教科版
(PPT展示江南丘陵在立体地形图中的位置)
5.引导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立体地形图中江南丘陵的颜色是?
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以黄绿色为主,从浅绿色慢慢过度到黄绿色,这说明当地的地势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而且基本从海拔0米缓慢上升到500米)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丘陵的地形特点:地势低矮,起伏平缓;并板书丘陵的简笔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简单的地形图,通过地形图初步认识地球表面地形的概况。
难点:通过比较、归纳出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区别;鼓励学生大胆推测造成地形多种多样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立体地形图、世界平面地形图、活动记录表、视频、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情分析】
其实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学生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画片《疯狂原始人》等途径有不少的认识,学生对于高山,河流,海洋,湖泊,平原、地震、火山爆发等并不陌生。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形态,也接触了不少地理方面的名词,如高原、峡谷、草原、高山、平原、湖泊等等,但对于地形的含义及地形的基本形态则没有明确认识,甚至存在着一些迷失概念。孩子们对地震、火山等与地球地形多样化成因的自然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课外喜欢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书籍。
2.讲述:怎样才能看明白地形图呢?在观察地形图之前要先阅读地图中的图例,弄清楚地图中不同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ppt展示地图的图例)
3.今天我研究的重点是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图例的哪个信息?
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地形信息。
4.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中国立体地形图观察江南丘陵的地形特点。
6.布置学习任务:其他四个景区的地形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继续利用立体地形图观察其他四个“景区”的地形特点,并填写观察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 教科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背景:本课是“地球表面”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主要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通过网络教学,把科学课堂的大量知识延伸到网络的海量资料中去,增加科学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分析:“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

什么是地形呢,这就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上专题网浏览资料和图片,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地貌,并丰富对其含义的认识。

从学生网络浏览,扩大到观察更大范围的地形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地球表面的形态。

通过相关的网络图文资料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颜色和符号标志,让学生了解到,整个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陆地分成的几大板块,以及陆地上的主要地形地貌。

教学方法:1.高山、平原等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具有自己的特点。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按要求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并了解所收集的图片的地形特点,简单描述高山、平原、盆地等典型地形的特点。

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5.通过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对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知识充满兴趣,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

6.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网络环境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总结归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大致情况。

难点: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和家乡地形图课件。

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能反映自己去过地方的地形地貌的风景照片,注明地点和地形。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教科版1、高山、平原等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具有自己的特点。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按要求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并了解所收集的图片的地形特点,简单描述高山、平原、盆地等典型地形的特点。

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5、通过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对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知识充满兴趣,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

6、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网络环境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总结归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大致情况。

难点: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和家乡地形图课件。

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能反映自己去过地方的地形地貌的风景照片,注明地点和地形。

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可以收集家人外出带回的照片或从杂志、书籍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

教师先以课件展示自己(或朋友)到外地旅游的照片。

问学生是否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地形,然后教师补充介绍它的地形及特点。

你们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拿着照片上来给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说说去过的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1、学生交流、展示。

先请2~4名学生带着照片,把他们亲自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讲解。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介绍网站内容。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辅导。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

3、观察描述5种常见地形的特点。

4、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能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地球仪)其实地球仪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用手摸地球仪的表面)感觉地球仪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光滑的,平整的),实际上地球的表面是平滑的吗?那是怎么样的?都有些什么?(高山、河流、平原……),我们把地球表面的高山、平原、高原,这些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形态称为地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孩子们,你们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说说那里的地形吗?2、(出示图片)在看图片的时候,要想想它是什么地形?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3、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特点,刚才大家看到的其实就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形的特点。

4、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5、孩子们知道了这五种常见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把几种地形的特点做一个汇总。

6、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比如雪山、峡谷,沙漠……7、能说说我们的家乡会理有哪些地形吗?三、观察世界地形图,进行交流。

1、同学们,刚才的这些地形在地形图上都能找到它。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在地形图上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各种地形的,还有什么地形?你能从上面获得哪些信息?据统计,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这样我们的陆地面积就少了,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详细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详细案
7.这四个景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汇报的观察发现吧。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各地形的简笔画。)
8.提问:那些地形很相似?
(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征辽阔、平坦。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海拔高度不同。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大于500m,平原则多小于200m;
山地和丘陵都是以一定的高度凸起于地表之上,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坡度、高度不尽相同。山地高耸、陡峭,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丘陵低矮、平缓,起伏不大,海拔小于5百米。
陆地最低的地形在死海为海平面以下415米。
2)海洋底部的地形和陆地一样,也是崎岖不平,地形多种多样。(PPt出示海洋底部地形图)而且海洋的地形差异更大。最深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与陆地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地势相差达接近20000米。
6.总结:
地球表面地形特点:地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地形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地形地势差异很大。
(ppt展示地图的图例)
3.今天我研究的重点是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图例的哪个信息?
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地形信息。
4.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中国立体地形图观察江南丘陵的地形特点。
(PPT展示江南丘陵在立体地形图中的位置)
5.引导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立体地形图中江南丘陵的颜色是?
【活动一】小组合作,在中国三维立体地形图观察其他四个“景区”的பைடு நூலகம்形特点。
材料:每个小组一张中国立体地形图、
要求:仔细观察并完成活动记录
仔细聆听,交流汇报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给学生设置一个“撘手架”,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图的五种地形,对地势高低起伏建立感性的认识,并从立体图中找出颜色深浅所表达的信息,为使用平面地形图做好准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概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范畴。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特点及整体概况,能初步观察地形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学习本课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围绕“借助工具认识地球表面,到利用感官自主观察认识地形,再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变化的探究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感到既枯燥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由于农村学生来源分散,有外校转入的,有移民过来的,有投亲的,又因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

因此我在教学时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同时也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脉、盆地、峡谷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能看懂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形有那些特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五、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查找资料、建立模型等方法认识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家乡地形地貌的照片、自己旅游的照片。

每生一个鸡蛋、彩笔。

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节假日同学们和父母去哪些地方旅游过?(一些学生拿出自己旅游的照片,津津有味地向同学介绍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形特征。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先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形图片,问学生是否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地形,再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看到过的地形来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使这种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通过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教学活动从图片看到的典型地形特点进行教学的,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外出的机会极少,视野相对有限,如何解决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案背景:本课是“地球表面”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主要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通过网络教学,把科学课堂的大量知识延伸到网络的海量资料中去,增加科学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材分析:“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

什么是地形呢,这就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上专题网浏览资料和图片,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地貌,并丰富对其含义的认识。

从学生网络浏览,扩大到观察更大范围的地形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地球表面的形态。

通过相关的网络图文资料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颜色和符号标志,让学生了解到,整个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陆地分成的几大板块,以及陆地上的主要地形地貌。

教学方法:
1.高山、平原等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具有自己的特点。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按要求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并了解所收集的图片的地形特点,简单描述高山、平原、盆地等典型地形的特点。

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5.通过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对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知识充满兴趣,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

6.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总结归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大致情况。

难点: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和家乡地形图课件。

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能反映自己去过地方的地形地貌的风景照片,注明地点和地形。

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可以收集家人外出带回的照片或从杂志、书籍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

教师先以课件展示自己(或朋友)到外地旅游的照片。

问学生是否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地形,然后教师补充介绍它的地形及特点。

你们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拿着照片上来给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说说去过的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
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
1.学生交流、展示。

先请2~4名学生带着照片,把他们亲自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讲解。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介绍网站内容。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辅导。

(1)引导学生确定好要研究的问题,并写到论坛上。

(2)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课件举例展示)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课件举例展示)
平原:低平而宽广。

(课件举例展示)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课件举例展示)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课件举例展示)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大家知道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出示
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进行介绍。

并把地形及特点填写在记录的表格中,为下面学生的活动作示范。

4.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

然后填写书上的地形统计观察图,并进行统计——我们去过或看到过的地方有哪些地形。

小组学生代表汇报。

小结:我们知道的地形有哪些。

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我国有哪些地形?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什么样的?出示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观察地形图
1.了解学生对地形图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

出示地形地球仪,请学生上台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吗,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讲解观察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网页展示地形图)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 000米~5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 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3.小组观察地形图。

学生分小组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和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4.大组汇报。

5.归纳小结。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的照片或课件。

归纳整理中国和整个地球表面地形的特点,比如:中国著名的平原、高山、高原、盆地、丘陵地的大概位置。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以及陆地上各种地形地貌的组成,等等。

三、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知识
1.教师启发。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

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启发,比如地球刚形成时,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喜马拉雅
山还在长高吗,等等。

2.教师小结。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探究这个问题。

四、课外作业
1.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注意收集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资料。

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本堂课的教学地点在我们网络教室,有每生一台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解决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其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计算机象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

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进行有效的强化才能得到开启。

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的:“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合理运用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在网页“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