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

合集下载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关于系统辨识
写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辨
识过程(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绘制的逆问题)。
L/ dB
20dB/ dec 6
40dB / dec
G j
k
j1 j 1 j
1 5
0
1
5
20lg G j1 6dB
c
20 lg k 20 lg1 20lg 1 6dB
60dB / dec
关于系统辨识
在经典的控制理论中,为了确定闭环系统是否稳定,我们 就需要数学模型。可以①在已知系统微分方程的情况下,求取 闭环传递函数,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判断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 或利用劳斯判据(霍尔维茨判据),确定是否所有极点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②获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确定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的分布情况;③在没有获得系统数学 模型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利用开环系统的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Bode图)或者奈奎斯特曲线(奈氏图),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
引入自动控制原理中,大家熟悉的内容:
L( )
40
20
1 20
① ④
10 ②
100

( )
0


45
② 90

180
G j
10
j0.1 j 1
二阶I型系统的波特图
关于系统辨识
什么是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的基本方法; 系统辨识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这个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 一种表示或抽象,它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把对象 本质的部分信息表达成有用的描述形式。
求得k 2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模糊系统的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模糊系统的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模糊系统的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中,模糊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是对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这种控制方法利用模糊逻辑来处理不确定性和信息丢失问题,从而提高了控制的效率和精度,因此在自适应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模糊系统辨识模糊系统辨识是指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辨识和模型识别,目的是为了找到最佳的控制方案。

模糊系统的辨识过程也是确定模糊控制系统结构和参数的过程。

模糊控制系统需要依赖于模糊规则库和隶属函数来完成参数辨识和模型识别。

模糊规则库是一个包含了各种规则的数据库,其中每个规则由一组条件和一组相应的控制动作组成。

隶属函数用来描述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模糊系统辨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和处理,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里的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包括控制输入和环境输入,输出数据包括控制输出和系统响应。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模型识别和参数辨识,可以得到一个模糊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所需的控制任务。

二、自适应控制模糊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是利用模糊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不断根据控制系统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因此,自适应控制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算法,它可以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快速响应外部变化。

自适应控制有多种方法,包括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PID控制、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等。

其中,自适应模糊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控制方法,它可以自动调整模糊规则库、隶属函数以及控制输出,以适应不同的控制任务和环境条件。

三、结论总之,在现代控制领域中,模糊控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鲁棒性。

模糊控制方法除了能够处理非线性系统,还可以处理模糊系统,因此在实际控制中被广泛应用。

模糊系统的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是模糊控制方法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为模糊控制的优化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教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教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教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一门涉及自动化控制、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而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系统辨识的主要方法包括:基于频率响应的方法、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基于状态空间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系统的模型参数和结构。

自适应控制是一种特殊的控制系统,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或者系统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自适应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等。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教材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材:
1.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第二版)- John H. Holland
2. 《Adaptive Control of Linear Systems》- Michael C. Corsini
3. 《Non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assimo Ippolito
4.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ory for the User》- Jack W. Newbold
5. 《Introduction to System Identification》- Mark H. Sager
这些教材都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经典之作,它们详细介绍了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如果您想深入学习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建议阅读这些教材。

(哈工大)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一讲..

(哈工大)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一讲..

第一讲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系统辨识?
1. 机理分析建模方法 (白箱法)
图1 单级倒立摆实验装置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2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m
u
M
F
r
O
图2 单级倒立摆示意图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3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图中所示变量名的物理含义如表1所示。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4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步骤一: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小车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 P 示。
u M
N
F
r
图3 小车受力分析图
图中,P表示摆杆对小车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单位N; N 表示摆杆对小车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单位(N)。 根据牛顿定律,小车水平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为: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5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步骤四:化成状态空间描述。
1 x 2 x 2 m 2 l 2 x2 cos x1 sin x1 m lucos x1 x 4 m l cos x1 ( M m)m glsin x1 ( M m) fx2 x 2 ( M m)(J m l2 ) m 2 l 2 cos2 x1 3 x4 x 2 m lfx2 cos x1 m 2 l 2 g sin x1 cos x1 ( J m l2 ) x 4 ( J m l2 )m lx2 sin x1 ( J m l2 )u 4 x ( M m)(J m l2 ) m 2 l 2 cos2 x1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2003.5. 22可下载自/xuan/leader/mrj/ 学生姓名:考核成绩:一、笔试部分 (占课程成绩的 80%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答卷要求:笔答,可以参阅书籍,要求简明扼要,不得大段抄教材,不得相互抄袭试题:1 简述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和主要步骤)(10分)2 简述相关辨识的基本原理和基于二进制伪随机序列的相关辩识方法(原理、框图、特点)。

(10分)3 简述离散线性动态(SI / SO)过程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方法(LS法)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带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估计(RLS法)的计算步骤和主要递推算式的物理意义(10分)4 简述什么是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建模如何消除恒定趋势、线性趋势和季节性的影响?(10分)5 何谓闭环系统的可辨识性问题,它有那些主要结论?(10分)6 何谓时间离散动态分数时滞过程?“分数时滞”对过程模型的零点和极点有什么影响?(10分)7 简述什么是自适应控制,什么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试举一例说明MRAC的设计方法(10分)。

8 请设计以下过程( yr = 0 )y(k) -1.6y(k-1)+0.8y(k-2) = u(k-2)- 0.5u(k-3)+ε(k)+1.5ε(k-1)+0.9ε(k-2) 的最小方差控制器(MVC)和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GMVC), 并分析他们的主要性能。

(10分)二、上机报告RLS仿真(占课程成绩的 20%)交卷时间:6月9日下午试题标准答案1 简述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和主要步骤)(10分)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未知系统的试验或运行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

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非唯一性,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系统辨识的结果也能有不同答案。

(3分)定义:按照数学等价的观点定义为“系统辩识是在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类模型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施, 这就要求高校应该为社会造就创新 能力强 、 适应经 济社 会发展需要 的各类 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了迎接这些挑战 , 经过多次研讨和实 践, 笔者围绕教 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 采取了~系列 的教学改革措施 :
21 化 理 论 教 学 内 容 .优 “ 统辨识 ” “ 系 和 自适 应 控 制 ” 两 门 紧 密 联 系 的 学 科 , 理 论 经 过 是 其 半个多世纪 的充 实和完善 , 已经形成 了较为 完善的理论体 系。至今 , 国 内外 已出版 了几 十种 有关这 两门学科的 书籍 , 多数是将它们单独 成书 ,
科技信息
博 士 ・ 家论 坛 专
《 系统 辩识与自适 应控 制》 程教 学改量搽讨 课
淮 阴工学 院 电子 与 电气 工程 学 院 王 建 国
[ 摘 要] 本文根据《 系统辨识 与 自适应控 制》 课程 的特点 , 探讨 了该课程教 学中存在 的问题 。通过 教学实践和课 程建设 , 总结 了一些 有效的教 学改革措施 , 并且在文 中作 了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 中包括优化教学 内容、 其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及重视 实践教 学改革探 索。 [ 键 词 ] 学 改 革 系统 辨 识 与 自适 应 控 制 实 践教 学 理 论 教 学 关 教
《 统 辩识 与 自适 应 控 制 》 工 科 自动 化 专业 的 一 门专 业 拓 展 课 程 , 系 是
是传统控制理论发展 的高级阶段 ,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 系中占有重 要地 在 位, 该课程理论性强 , 内容丰富 , 涉及知识 面宽 以及技术 发展更新快 。本 文根据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 中遇到的一些 问题 ,分 析了该 门课程 的特 点和教学 目的, 提出了教学实践过程 中采用的一些具体解 决方法 和措施。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

中南大学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指导老师贺建军姓名史伟东专业班级测控1102班0909111814号实验日期2014年11月实验一 递推二乘法参数辨识设被辨识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下式描述:2341231232.0 1.51()()()1 1.50.70.11 1.50.70.1z z z y k u k k z z z z z zξ---------++=+-++-++ 式中ξ(k )为方差为0.1的白噪声。

要求:(1) 当输入信号u (k )是方差为1的白噪声序列时,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值在线辨识上述模型的参数;(2) 当输入信号u (k )是幅值为1的逆M 序列时,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值在线辨识上述模型的参数;分析比较在不同输入信号作用下,对系统模型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

(1)clear all; close all;a=[1 -1.5 0.7 0.1]';b=[1 2 1.5]';d=3; %对象参数na=length(a)-1;nb=length(b)-1; %计算阶次L=500; %数据长度uk=zeros(d+nb,1);yk=zeros(na,1); %输入输出初值u=randn(L,1); %输入采用方差为1的白噪声序列xi=sqrt(0.1)*randn(L,1); % 方差为0.1的白噪声干扰序列theta=[a(2:na+1);b]; %对象参数真值thetae_1=zeros(na+nb+1,1); %参数初值P=10^6*eye(na+nb+1);for k=1:Lphi=[-yk;uk(d:d+nb)]; %此处phi为列向量y(k)=phi'*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递推公式K=P*phi/(1+phi'*P*phi);thetae(:,k)=thetae_1+K*(y(k)-phi'*thetae_1);P=(eye(na+nb+1)-K*phi')*P;%更新数据thetae_1=thetae(:,k);for i=d+nb:-1:2uk(i)=uk(i-1);enduk(1)=u(k);for i=na:-1:2yk(i)=yk(i-1);endyk(1)=y(k);endplot([1:L],thetae); %line([1:L],[theta,theta]); xlabel('k');ylabel('参数估计a,b');legend('a_1','a_2','a_3','b_0','b_1','b_2');axis([0 L -2 2]);(2)clear all;a=[1 -1.5 0.7 0.1]';b=[1 2 1.5]';d=2; %对象参数na=length(a)-1;nb=length(b)-1; %计算阶次L=20; %数据长度uk=zeros(d+nb,1);yk=zeros(na,1); %输入初值x1=1;x2=1;x3=1;x4=0;S=1;%移位寄存器初值,方波初值xi=rand(L,1);%白噪声序列theta=[a(2:na+1);b]; %对象参数真值for k=1:Lphi(k,:)=[-yk;uk(d:d+nb)]'; % phi(k,:)为行向量,便于组成phi矩阵y(k)=phi(k,:)*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IM=xor(S,x4);if IM==0u(k)=-1;elseu(k)=1;endS=not(S);M=xor(x3,x4); %产生M序列%更新数据x4=x3;x3=x2;x2=x1;x1=M;for i=nb+d:-1:2uk(i)=uk(i-1);enduk(1)=u(k);for i=na:-1:2yk(i)=yk(i-1);endyk(1)=y(k);End实验二 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实验设二阶纯滞后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参数未知或慢时变,仿真实验时用下列模型:34112122.5 1.510.5()()()1 1.50.71 1.50.7z z z y k u k k z z z zξ-------++=+-+-+ 式中ξ(k )为方差为0.1的白噪声。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题目:渐消记忆最小二乘法、MIT方案与卫星振动抑制仿真实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 15S******指导老师:日期: 2015.12.06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11月本实验第一部分是辨识部分,仿真了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研究了这种方法对减缓数据饱和作用现象的作用;第二部分是自适应控制部分,对MIT 方案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作出了仿真,分别探究了改变系统增益、自适应参数的输出,并研究了输入信号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三部分探究自适应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自我本科毕设的课题,我从自适应控制角度重新考虑了这一问题并相应节选了一段实验。

针对挠性卫星姿态变化前后导致参数改变的特点,探究了用模糊自适应理论中的模糊PID 法对这种变参数系统挠性振动抑制效果,并与传统PID 法比较仿真。

一、系统辨识1. 最小二乘法的引出在系统辨识中用得最广泛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LS)。

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长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01123n n x k a x k a k n b u k b u x k n k +-+⋯+-=+⋯+-=,,,, (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u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控制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理论上的输出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得到,在观测过程中往往附加有随机干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观测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表示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式中:()n k 为随机干扰。

由式(1.2)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k y k n k =- (1.3)将式(1.3)带入式(1.1)得()()()()()()()101111()nn n i i y k a y k a y k n b u k b u k b u k n n k a k i n =+-+⋯+-=+-+⋯+-++-∑ (1.4)我们可能不知道()n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 教学大纲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   教学大纲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148Z10课程名称: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 32/2(其中实验学时:6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线性代数适应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材、教学参考书:1.杨承志、孙棣华等.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2.徐湘元.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3.庞中华,崔红.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MATLAB 仿真.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掌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为培养学生成为控制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方法,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方法,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方法,自校正PID控制方法,自校正内膜控制方法,自校正模型算法控制方法,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等。

能力: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针对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被控对象,能够运用上述方法和知识设计一般的自适应控制系统,满足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

素质:拓展学生在控制工程领域的设计思路,丰富学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不确定性被控对象特点的分析、难于控制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在Matlab/SimuLink仿真计算平台中实现系统模型参数辨识和含噪声干扰系统的自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40%:包括作业、上机实验考核以及平时上课考核;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或推理的方法,从输入和输出的数据中提取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行为。

而自适应控制是指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和结构信息,实时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变化,以提高控制性能。

一、系统辨识1.1 参数辨识参数辨识是指确定系统动态模型中的参数。

常用的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等。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见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最小化实际输出与模型输出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来确定参数。

1.2 结构辨识结构辨识是指确定系统动态模型的结构,包括确定系统的阶数、输入输出关系等。

常用的结构辨识方法有ARX模型、ARMA模型等。

ARX模型是指自回归外部输入模型,适用于输入输出具有线性关系的系统。

ARMA模型是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适用于输入输出关系存在滞后效应的系统。

二、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和结构信息,动态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

常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2.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是建立在系统辨识模型基础上的控制方法。

通过将系统输出与参考模型输出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来减小误差。

常见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有自适应PID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等。

2.2 模型预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辨识模型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以求得最优控制输入。

模型预测控制可以同时考虑系统的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三、应用案例3.1 机械控制系统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可以被应用于伺服控制系统。

通过系统辨识可以得到伺服电机的动态模型,然后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2 化工控制系统在化工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可以被应用于控制某个反应器的温度。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

一、系统辨识部分1、SISO 系统作为仿真对象)()2(5.0)1()2(7.0)1(5.1)(k e k U k U k Z k Z k Z +-+-=-+--二阶的离散的,其中{e(k)}为服从N(0,1)分布的白噪声序列;输入信号)(k U 采用四阶逆重复m 序列,其中幅值为1,数据信噪比β=14.3% 选择的辨识模型为:)()2(5.0)1()2()1()(2121k k U b k U b k Z a k Z a k Z ε+-+-=-+--用最小二乘估计的一次性完成算法和LS 递推算法分别估计参数,选取数据长度480=l ,选取的初始值⎩⎨⎧==⨯226010p 001.0Q I (遗忘因子μ=0.995)。

解:最小二乘估计的一次性完成算法程序代码:clear clc%-----产生M 序列输入信号--------------------- l=480;y1=1;y2=1;y3=1;y4=0; for i=1:l;x1=xor(y3,y4);x2=y1;x3=y2;x4=y3;y(i)=y4; if y(i)>0.143,u(i)=-1; else u(i)=1; endy1=x1;y2=x2;y3=x3;y4=x4; endfigure(1);stem(u) grid ontitle('输入信号')%-----产生白噪声信号------- A=19;x0=12;M=500; for k=1:l x=A*x0;x1=mod(x,M); v(k)=x1/512; x0=x1; endfigure(2);stem(v) title('白噪声信号')z=zeros(479,1);z(2)=0;z(1)=0;w=0.995;l=477;for k=3:479;z(k)=1.5*z(k-1)-0.7*z(k-2)+u(k-1)+0.5*u(k-2)+v(k);zstar(k)=z(k)*w^(l-k+2);endH=zeros(477,4);for k=1:477H(k,1)=-z(k+1)*w^(l-k);H(k,2)=-z(k)*w^(l-k);H(k,3)=-u(k+1)*w^(l-k);H(k,4)=-u(k)*w^(l-k);endestimate=inv(H'*H)*H'*(zstar(3:479))'辨识结果:estimate =-1.53760.6938-0.9780-0.4565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的程序元代码:clearclc%-----产生M序列输入信号---------------------l=480;y1=1;y2=1;y3=1;y4=0;for i=1:l;x1=xor(y3,y4);x2=y1;x3=y2;x4=y3;y(i)=y4;if y(i)>0.143,u(i)=-1;else u(i)=1;endy1=x1;y2=x2;y3=x3;y4=x4;endfigure(1);stem(u)grid ontitle('输入信号')%-----产生白噪声信号-------A=19;x0=12;M=500;for k=1:lx1=mod(x,M);v(k)=x1/512;x0=x1;endfigure(2);stem(v)title('白噪声信号')z=zeros(479,1);z(2)=0;z(1)=0;for k=3:479;z(k)=1.5*z(k-1)-0.7*z(k-2)+u(k-1)+0.5*u(k-2)+v(k); endP=10^6*eye(4,4);e=zeros(4,478);e(:,1)=[P(1,1),P(2,2),P(3,3),P(4,4)];c=zeros(4,478);c(:,1)=[0.001 0.001 0.001 0.001]';K=[10;10;10;10];w=0.995;for k=3:479;h=[-z(k-1),-z(k-2),u(k-1),u(k-2)]';K=P*h*inv(h'*P*h+w);c(:,k-1)=c(:,k-2)+K*(z(k)-h'*c(:,k-2));P=(eye(4)-K*h')*P/w;e(:,k-1)=[P(1,1),P(2,2),P(3,3),P(4,4)];enda1=c(1,:);a2=c(2,:);b1=c(3,:);b2=c(4,:);ea1=e(1,:);ea2=e(2,:);eb1=e(3,:);eb2=e(4,:);figure(3);i=1:478;plot(i,a1,'r',i,a2,'y:',i,b1,'g',i,b2,':')title('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辨识曲线')axis([0,500,-2,2])figure(4);i=1:478;plot(i,ea1,'r',i,ea2,':',i,eb1,'g',i,eb2,':')title('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辨识误差曲线')axis([0,500,0,10])-2-1.5-1-0.500.511.52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辨识曲线012345678910二、自适应控制部分1、设有二阶系统,1)(122++=s a s a s D ,1)(=s N 。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1.引言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系统辨识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自适应控制则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目的1)了解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3)理解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悉自适应控制的实现过程;5)通过实验验证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性。

3.实验原理3.1系统辨识原理系统辨识的目标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两种。

参数辨识是通过拟合实际测量数据,找到最佳的模型参数。

常用的参数辨识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最小误差平方等。

频域辨识则是通过对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常用的频域辨识方法有傅里叶变换法、相关分析法和谱估计法等。

3.2自适应控制原理自适应控制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自适应控制分为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和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

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利用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来实现自适应控制。

常见的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模型预测自适应控制等。

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则不依赖于系统辨识的模型,而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直接调整控制器参数。

常见的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自适应滑模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4.实验内容4.1系统辨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

首先设置系统的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或正弦信号,并记录对应的输出数据。

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选取适当的模型结构,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最佳的模型参数。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1.白噪声(white noise )系统辨识中所用到的数据通常都含有噪声。

从工程实际出发,这种噪声往往可以视为具有有理谱密度的平稳随机过程,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组成的理想化随机过程。

白噪声的数学描述如下:如果随机过程()t ξ均值为0、自相关函数为2()σδτ,即2()()R ξτσδτ=式中,()δτ为单位脉冲函数(亦称为Dirac 函数),即,0(),0,τδττ∞ =⎧=⎨ ≠0⎩且()1d δττ∞-∞=⎰ 则称该随机过程为白噪声。

2.白噪声序列白噪声序列是白噪声过程的一种离散形式,可以描述如下:如果随机序列{}()k ξ均值为0,且两两不相关,对应的自相关函数为2()(),0,1,2,R k k k ξσδ= =±±⋅⋅⋅式中,()k δ为Kronecker 函数,即1,0()0,k k k δ =⎧=⎨ ≠0⎩ 则称随机序列{}()k ξ为白噪声序列。

可以将标量白噪声序列的概念推广到向量的情况,向量白噪声序列{}()k ξ定义如下:{}{}{}()0(),()()()()T E k Cov k k l E k k l R l ξξξξξδ=⎧⎪⎨+=+=⎪⎩ 式中,R 为正定常数矩阵,()l δ为Kronecker 函数。

3.有色噪声(colored noise )从上述定义可知,理想白噪声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在物理上是不能实现的,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噪声。

因而,工程实际中测量数据所包含的噪声往往是有色噪声。

所谓有色噪声(或相关噪声)是指噪声序列中每一时刻的噪声和另一时刻的噪声相关。

“表示定理”表明,有色噪声序列可以看成由白噪声序列驱动的线性环节的输出,如图2.6所示。

{}{}1()()()k e k G z ξ-−−−→−−−−→白噪声有色噪声图2.6有色噪声图2.6中,1()G z -为线性传递函数,也称为成形滤波器,可写成111()()()C z G z D z ---= 式中1121211212()1()1c c d d n n n n C z c z c z c z D z d z d z d z--------⎧=+++⋅⋅⋅⎪⎨=+++⋅⋅⋅⎪⎩ 且1()C z -、1()D z -均为稳定多项式,即其根均在z 平面的单位圆内。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飞行器控制是最早应用自适应控制的领域。 例如,在工业方面,加热反应炉的升温自适应控 制,可使升温图曲线尽量接近试验所确定的理想曲线。 现有的自适应控制系统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1、一般只假定系统是线性定常的; 2、设计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按照Lyapunov分析 稳定性的观点,稳定性是保证如果系统的初始偏差在一 定范围内,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加大,偏差逐渐趋于 零。
而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法是在时域进行分析。将 微分方程转化为状态方程,求解状态方程的时域解-状态
x(t)(n维)。当时间t 时,状态x(t)是收敛的,则系
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x(t)的性能仍取决于ai、 bi。
关于自适应控制
讨论参数ai、bi是未知定常或慢时变情况,上述分析 方法就不再适用了。必须采取其他的控制方法,如鲁棒
由于一般的“黑箱问题”无法解决,通常所指 的 SI就是“灰箱问题”。
SI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实验设计; 模型结构辨识; 模型参数辨识; 模型验证;
系统辨识的应用与发展
SI已经在系统建模与仿真(Simulation)、预测预 报(Prediction)、故障诊断(Fault Diagnosis)、自 适应控制、质量监控等方面得到成功地应用。
关于自适应控制
什么是自适应? 最初来源于生物系统,指生物变更自己的习性以适 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人体的体温、血压等系统都是 典型的自适应系统。 前苏联学者Tsypkin(茨普金 )在《学习系统的理 论基础》一书中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段话来说明自适应 :“一只猫在烧热的灶上烫了一次,这只猫再也不敢在 灶 上坐了,即使这只灶是冷的。”说明了自适应过程的机 械
关于自适应控制

哈工大研究生选修课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考点

哈工大研究生选修课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考点

系统辨识考点1、辨识定义:是在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2、系统辨识步骤 辨识目的及先验知识试验设计输入输出数据采集、处理模型结构选取与辨识模型参数辨识模型验证合格?最终模型YN3、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模型4、广义最小二乘和增广最小二乘的区别广义最小二乘法是对系统过程模型的输入、输出和过程噪声加以变换(滤波)变成一般最小二乘法的标准格式,再用一般最小二乘法()1111ˆˆˆT N N N N N N y ++++=+-θθK φθ()111111T N N N N N N -++++=+K P φφP φ111TN N N N N+++=-P P K φP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估计。

增广矩阵法就是使系统模型变成符合一般最小二乘法的标准格式的,并将模型参数和噪声模型参数同时估计出来的方法。

增广矩阵法用近似估计的噪声序列代替白噪声序列。

这和广义最小二乘法的不同点在于:后者噪声模型参数的估计和系统模型参数的估计是交替地进行的。

5、数据饱和的原因和解决方法① 参数缓慢变化(易产生数据饱和现象)解决方法:渐消记忆最小二乘、限定记忆最小二乘② 参数突变但不频繁?????6、自适应系统定义、分类自适应控制系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非线性控制系统。

系统本身的特性(结构和参数)、环境及干扰的特性存在各种不确定性。

在系统运行期间,系统自身能在线地积累与实行有效控制有关的信息,并修正系统结构的有关参数和控制作用,使系统处于所要求的(接近最优的)状态。

⎧⎪⎪⎧⎪⎪⎪⎪⎪⎪⎨⎪⎪⎪⎪⎨⎪⎩⎪⎪⎧⎪⎪⎪⎪⎨⎪⎪⎪⎪⎪⎩⎩增益列表补偿法最小方差控制算法预测控制算法随机自适应控制系统极点配置控制算法控制算法参数最优化设计方法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方法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设计方法PID。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学院:专业:学号:姓名: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一、 对时变系统进行参数估计。

系统方程为:y(k)+a(k)y(k-1)=b(k)u(k-1)+e(k) 其中:e(k)为零均值噪声,a(k)= b(k)=要求:1对定常系统(a=0.8,b=0.5)进行结构(阶数)确定和参数估计;2对时变系统,λ取不同值(0.9——0.99)时对系统辨识结果和过程进行比较、讨论3对辨识结果必须进行残差检验 解:一(1):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LS ):最小二乘的思想就是寻找一个θ的估计值θˆ,使得各次测量的),1(m i Z i =与由估计θˆ确定的量测估计θˆˆi i H Z =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由于此方法兼顾了所有方程的近似程度,使整体误差达到最小,因而对抑制误差是有利的。

在此,我应用批处理最小二乘法,收敛较快,易于理解,在系统参数估计应用中十分广泛。

作业程序:clear all;a=[1 0.8]'; b=[ 0.5]'; d=3; %对象参数na=length(a)-1; nb=length(b)-1; %na 、nb 为A 、B 阶次 L=500; %数据长度uk=zeros(d+nb,1); %输入初值:uk(i)表示u(k-i) yk=zeros(na,1); %输出初值x1=1; x2=1; x3=1; x4=0; S=1; %移位寄存器初值、方波初值 xi=randn(L,1); %白噪声序列theta=[a(2:na+1);b]; %对象参数真值 for k=1:Lphi(k,:)=[-yk;uk(d:d+nb)]'; %此处phi(k,:)为行向量,便于组成phi 矩阵y(k)=phi(k,:)*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IM=xor(S,x4); %产生逆M 序列 if IM==0u(k)=-1; elseu(k)=1; endS=not(S); M=xor(x3,x4); %产生M 序列%更新数据x4=x3; x3=x2; x2=x1; x1=M;for i=d+nb:-1:2uk(i)=uk(i-1);enduk(1)=u(k);for i=na:-1:2yk(i)=yk(i-1);endyk(1)=y(k);endthetae=inv(phi'*phi)*phi'*y' %计算参数估计值thetae结果:thetae =0.7787 ,0.5103真值=0.8,0.5解:一(2):采用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其仿真算法如下:Step1:设置初值、,及遗忘因子,输入初始数据;Step2:采样当前输入和输出数据;Step3:利用含有遗忘因子的递推公式计算、和;Step4:k=k+1,返回Step2继续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考核(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2003.5. 22可下载自/xuan/leader/mrj/ 学生姓名:考核成绩:一、笔试部分 (占课程成绩的 80%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答卷要求:笔答,可以参阅书籍,要求简明扼要,不得大段抄教材,不得相互抄袭试题:1 简述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和主要步骤)(10分)2 简述相关辨识的基本原理和基于二进制伪随机序列的相关辩识方法(原理、框图、特点)。

(10分)3 简述离散线性动态(SI / SO)过程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方法(LS法)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带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估计(RLS法)的计算步骤和主要递推算式的物理意义(10分)4 简述什么是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建模如何消除恒定趋势、线性趋势和季节性的影响?(10分)5 何谓闭环系统的可辨识性问题,它有那些主要结论?(10分)6 何谓时间离散动态分数时滞过程?“分数时滞”对过程模型的零点和极点有什么影响?(10分)7 简述什么是自适应控制,什么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试举一例说明MRAC的设计方法(10分)。

8 请设计以下过程( yr = 0 )y(k) -1.6y(k-1)+0.8y(k-2) = u(k-2)- 0.5u(k-3)+ε(k)+1.5ε(k-1)+0.9ε(k-2) 的最小方差控制器(MVC)和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GMVC), 并分析他们的主要性能。

(10分)二、上机报告RLS仿真(占课程成绩的 20%)交卷时间:6月9日下午试题标准答案1 简述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和主要步骤)(10分)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未知系统的试验或运行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

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非唯一性,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系统辨识的结果也能有不同答案。

(3分)定义:按照数学等价的观点定义为“系统辩识是在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类模型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按照逼近的观点定义为“系统辩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系统辩识是按照一个准则,在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4分)辨识的主要步骤:(3分)1、明确目的,尽可能多的获取先验知识;2、实验设计;3、模型结构的确定(假设与检验);4、参数估计;5、模型验证。

2、简述相关辨识的基本原理和基于二进制伪随机序列的相关辩识方法(原理、框图、特点)。

(10分)相关辩识的理论基础是维纳—何普方程:R xy ( τ ) =⎰o∞ g (ν)R xx ( τ - ν) dν(3分)基于二进制伪随机序列的相关辩识方法用二位式周期性伪随机信号x(t),大大缩短积分时间并使乘法运算简化。

(3分)优点:(1)辨识结果与ω(t)不相关;(2)x(t)幅值±a比直接测量g(t) 时小,可在线辩识;(3)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2分)缺点:(1)辩识时间长(解决办法——多路并行);(2)在线辩识时对f(t) 有严格限制(0或常数); (3)得到的是非参数模型。

(2分)3 简述离散线性动态(SI / SO )过程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方法(LS法)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带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估计(RLS法)的计算步骤和主要递推算式的物理意义(10分) 考虑过程模型(CAR ):其中{ y(k) }和{ u(k) }为可测的输出和输入,{ ε(k) }为不可测的随机干扰。

估计准则:使得以下目标函数达到最小:解出:TN N T N Ny--∧-=φφφθ1)(可视为以下正则方程NTN N N TN y-∧-=φθφφ.)(的解,称为最小二乘的“一次完成算法”。

其优点是:(1) 不要求对{ ε(k )} 的统计特性有任何验前知识;(2) 如果{ ε(k )}为零均值白噪声,则可得渐进无偏估计,即当 N → ∞ 时,--∧-=-0)(2θθNE , 且 -∧-→θθN。

(3) 算法简单可靠,应用广泛; (4) 可推广到多输入 / 多输出系统。

缺点(1)如果{ ε(k )}为有色噪声,则得出的估计是有偏的;(2)仅适于离线辩识,要记忆全部测量数据,程序长。

(5分) 带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估计(RLS法)的计算步骤共由以下八个步骤组成:(1)置初值,令:-∧-=0θ和 P 0 = α I 2n ⨯2n ,其中α = 103 ~ 106 ;设定遗∑∑==+-=-+n i ni i i k i k u b i k y a k y 11)()()()(ε∑=∧-=Nk T kk y J 12])([θϕ忘因子α( 0 < α < 1 ),取值范围 (0.95~0.995), α 值愈小,“遗忘”愈快。

(2)构成数据向量 ϕN+1 ; (3)进行新的第N+1次采样; (4)计算 K N+1 ; (5)计算新的参数估计 !+∧-N θ;(6)计算估计误差的协方差阵 P N+1 ;(7)终点判断,如果未到终点,置 N ⇒N+1,返回到步骤 (2),如果已到终点则转到下一步骤; (8)输出模型辨识结果。

主要递推算式 ])1([111NTN N NN N y K-+-+-∧-+∧--++=θϕθθ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如下:用 NTN N N y ∧-+-∧=+θϕ1)1(表示N 时刻对N+1时刻输出量的预报。

预报误差( 被称为 新息 ) 为()NTN N y N N y N y NN y ∧-+-∧-+=+-+=+θϕ1)1()1()1(1~第N+1步的参数估计可表达成物理意义:新的参数估计1+∧-N θ是对上次老的估计 N∧-θ进行修正而得出的,修正的依据是利用在N∧-θ 对新的输出 y(N+1) 预报的预报误差。

K N+1是修正系数)1(~11N N y KN NN ++=+-∧-+∧-θθ向量,它需要递推计算得出,在递推计算K N+1时要用到估计误差的协方差阵P N ,而后者也是递推得出的。

(5分)4 简述什么是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建模如何消除恒定趋势、线性趋势和季节性的影响?(10分)对系统观测得出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称之为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分析建模是基于时间序列,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或者谱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

(5分)通过引入算子∇,定义为:∇ =(1-B),即∇ x t = x t - x t-1 可以消除恒定趋势。

利用算子∇2 = (1–B )2 可以消除线性趋势。

引入算子:∇s =1–B s消除按照一定周期波动的季节性的影响。

(5分)5 何谓闭环系统的可辨识性问题,它有那些主要结论?(10分)开环系统的输入量u 是外加的,而闭环系统u 是由输出y 经过某种反馈联系产生的。

因此,从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获得的信息比从开环系统中得到的少,由此带来了闭环情况下系统的可辨识性问题。

(4分)主要结论有:(1)在闭环状态下,不能由实验数据来辨识出模型的阶数,即在纯闭环下的阶数的不可辨识。

(2)如果模型阶数已知,能否由实验数据来估计过程参数呢?结论是有条件的。

如不满足一定的条件,参数亦是不可辨识的。

闭环系统的参数可辨识条件是:n f≥ n b –p+1或者n d≥ n a –p+1上两式给出闭环系统参数可以辨识的充分条件,如若以上两个条件之一能够被满足,则A(z-1) 、B(z-1)和C (z-1) 的参数是可以辨识。

如果n = n a = n b , m = n f = n d , p = 1,则以上条件可合并概括为为m ≥ n , 即:反馈通道的阶次不低于正向通道的阶次。

时滞大,有利于闭环可辨识性。

如果存在外激励信号,或者反馈通道中有干扰存在,则参数是可辨识的。

(6分)7 何谓时间离散动态分数时滞过程?“分数时滞”对过程模型的零点和极点有 什么影响?(10分)考虑带纯滞后T t 的线性过程以采样间隔∆T 进行离散化,如若T t 与∆T 之间不是整数倍的关系,即:T t =(d+ρ) ∆T , d = 0, 1, 2 , … ;0 ≤ ρ < 1,则离散化后的过程为“分数时滞”过程。

(4分)“分数时滞”不影响离散过程的极点;由于“分数时滞”的影响,离散化的过程零点数比“整数时滞”离散过程的零点数增多了一个,而增加的零点很可能位于单位圆之外。

(6分)8 简述什么是自适应控制,什么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 )?,试举一例说明MRAC 的设计方法(10分)。

能在系统和环境的新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改变自身特性来保持良好工作品质的控制系统,称自适应控制系统。

一个典型的比较完善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包含:辨识——决策——调整三个部分组成。

自适应控制系统是本质非线性系统。

(2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 )系统包含一个参考模型,模型动态表征了对系统动态性能的理想要求,MRAC 通过与参考模型的比较,察觉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力求使被控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模型的响应相一致。

MRAC 具有跟踪迅速的突出优点。

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自适应控制回路的稳定性。

(2分)MRAC 有两类设计方法:一类是“局部参数最优化设计方法”,目标是使得性能指标J 达到最优化;另一类是使得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确保稳定工作,称之为“稳定性理论的设计方法。

以具有一个时变参数——可调增益(MIT 方案)为例说明MRAC 设计。

ST t e)s (Q )s (P )s (u )s (y )s (G -==定义广义误差为 e = y m – y s ,用梯度法的局部参数最优化的设计方法,自适应控制的目标是使得以下与广义误差有关的自适应控制性能指标 J 达到最小:由梯度法有:⎰∂∂-∂∂-=∆tt ccc d K e eK J K 02τλλ得出其中:B = 2 λ K s / K m , 当K s 与K m 同号时B 为正值常系数,即自适应回路的积分时间常数。

实现的方案如下图,自适应回路由乘法器与积分器组成。

该方案能够使得J 为最小,但是不能确保自适应回路是稳定的。

方案实现如下图:J e d t=⎰2()ττ(也可以选择用稳定性理论的设计方法为例)(6分)8 请设计以下过程( yr = 0 )y(k) -1.6y(k-1)+0.8y(k-2) = u(k-2)- 0.5u(k-3)+ε(k)+1.5ε(k-1)+0.9 ε(k-2)的最小方差控制器(MVC)和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GMVC), 并分析他们的主要性能。

(10分)过程 A y(k)=z-d Bu(k)+λCε(k) 其中A = 1-1.6 z-1+0.8 z-2 ;B = 1- 0.5z-1 ;C = 1+1.5 z-1+0.9 z-2;d=2 ; n=2 由长除法得:F = 1+ 3.1z-1; G = 5.06- 2.48z-1最小方差控制器(MVC)的设计:由k 时刻的控制量u(k) 由如下控制目标J=E[ y2(k+d)-y r ] ∣u(k)=u*(k) = min得出MVC控制律为(当y r =0时)其中:G =5.06- 2.48z-1 B F =1+2.6 z-1 -1.55 z-2最小方差控制器(MVC)的主要性能是:(1)调节误差的方差为:E y2(k+d) = λ2 E [Fε(k+d)]2 = λ2 (1+f12) = λ2(2)(2)算法简单,容易实现;(3)只适用于逆稳定(最小相位)过程;(4)控制的目标函数中仅考虑使得E y2为最小,没有考虑对u 的约束,有可能因导致过大的控制动作而不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