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吴文化良渚遗址公园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2020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全套1、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良渚古城遗址正式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
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由4个遗产区构成,包括瑶山遗址、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古城区遗址。
遗产区总面积1433.66公顷,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申遗成功给文化自信写下了有据可循、有证可考的注脚。
从1936年考古学家施昕更在家乡良渚发现了多处史前遗址,到“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功,83年的孜孜不倦和潜心研究,凝结了几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血汗和付出。
83年间,国际社会的“杂音”时有出现,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只有3500年左右。
如今,尘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揭开神秘面纱,良渚水坝、良渚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圣地。
申遗成功意味着良渚古城遗址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自信。
(摘自《浙江在线》2019年7月9日)【材料二】2019年7月6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弥补了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的史前文化空白,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现在我们可以笃定地说,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时,中国人建造了良渚古城及外围的水利系统。
良渚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文明阶段,与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
良渚先民在长江流域广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早期区域性国家。
实用类文本新石器时代遗址良渚古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某班级计划开展“走进良渚文化遗址“的文化调查活动,初步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请根据这些资料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槌落左,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恫, 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
83年前,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也让这座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而纱。
11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用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令人赞叹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图景。
可以说,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认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卄文、青铜器的殷商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论调,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摘自马苏薇《申遗成功是保护发展新起点》)材料二: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的最髙峰。
良渚人创造了一套以琮、壁、钺、冠状饰、三叉形器、玉璜、锥形器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同时在许多良渚玉器上雕刻有神徽图案,良渚国王和权贵通过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及苴背后的礼仪系统,达到对神权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
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一元,良渚文化尤其是良渚的玉文化对同时期和更晚的龙山时代的周边文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良渚文化对同时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苏北的大汶口文化和广东的石峡文化。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和多处石峡文化遗址中,都可以看到良渚文化玉器、陶器与本地文化共存。
良渚文化的玉石器对稍晚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布范围达到大半个中国,如山西陶寺遗址中的玉琮、“石厨刀",陕北延安芦山询、神木石询的玉钺、玉璧,都是良渚玉文化传播的产物。
江苏省无锡市2024届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2024届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以蜀锦蜀绣为意象的“锦绣之路”,宋代名画《蜀川胜概图》、东方蜀派古琴……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上,传统与现代握手,历史与今天交融,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
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遗址,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古代典籍……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明底蕴,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中。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为贵”中汲取文化启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彰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一脉相承。
“良渚文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
(共6分)【材料一】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存在社会分化、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和城址区。
该遗址通过呈现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不同墓葬形式,体现出社会等级制度,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首次向世界展现的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与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一系列的中国早期文明,共同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填补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空白。
同时,良渚文化作为距今5000年的早期国家和城市文明实例,还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明进程提早了1000多年,比肩亚洲同期的其他大河文明。
【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向心式三重空间形式,凸显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规划设计意图。
作为宫殿区的莫角山轮廓是十分规整的矩形,内城的封闭式轮廓几近圆形,外城的不连贯轮廓也多呈向心的弧线段。
结合考古工作在城区不同台地上的遗存发现,基本上可以明确这是一种人为规划的,以宫殿区、内城与外城组成的一套“都城”规划形制(如下图所示)。
这种城市空间格局在其后5000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渐成主流。
宫殿区、内城、外城的格局类似后世都城中宫城、皇城、外郭的三重结构体系,这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虽然这三种都城空间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实用功能或地形选址的影响,布局形制有所变化,但作为国家的都城,在城市空间规划上始终保留了这三种基本要素,并伴随着唐宋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明显影响了东北亚地区都城规划。
【材料三】良渚文化进入晚期以后,对黄河流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大约距今4500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琮、璧、钺、V字形石刀等玉、石器,都明显具备了良渚文化因素。
实用类文本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9 月 28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
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
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之上。
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
揆诸当今世界发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
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味模仿,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倒容易受制于人。
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北京海淀高三语文多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三模多文本阅读练习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5300—4300年前,在浙江余杭的良渚镇出现了良渚文化。
作为中华早期文明的一种重要模式,良渚文化以丰富的遗存类型、完整的格局规模和灿烂的文化器物,展现出当时复杂先进的社会形态。
良渚文化时期的经济以农业耕种为基础。
良渚遗址中普遍发现的石犁说明农业已经发展到犁耕阶段,人们开始利用石犁耕种土地、种植水稻等粮食和其他果蔬。
农业工具已经按功能细分,有耕种的,有收割的,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良渚文化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也更加明显。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良渚文化时期的掌权者能够以权力为基础调动大量人力和物力修建作为政治宗教中心的城市。
2007年,“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
考古学家们在莫角山发现了一座距今4700年的王城遗址,包含了宫殿区、内城、外城,是目前已知同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址之一。
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六座水门,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到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
城外有祭坛、高等级陶器作坊、玉器作坊等,城内有宫殿式建筑、高等级墓地,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国之都城的模样呼之欲出。
这座古城结构清晰、规模宏大、规划系统,在这里,一个宗教与政权合一的国家和政权组织初步形成。
良渚古城将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取材于张春海等相关文章)材料二玉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代表器物。
良渚玉器数量众多,雕刻繁密细致,工整和谐,尤其在良渚玉器上细细的阴刻线,其精细程度让人难以相信是五千年前的人类所做。
在那个不会冶炼硬金属的时代,聪明的古人以绳子和解玉砂为主要工具,来切割玉料和加工玉器。
一定体量的玉料被制成坯体后才能进行雕刻。
高考语文良渚古城遗址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2019年7月6日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良渚古城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2300年间,距今五千年左右。
除了世界遗产的光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令人振奋的另一层意义是,中国五千年前文明史终于得到国际承认。
③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第一是古城,这个良渚王城,是中国文化的早期中心,第二是神话,形成了神话叙事的核心话语系统。
良渚文化的价值最高的是早期神话,因为王城废弃了,神话流传下来。
所以神话远比王城重要。
良渚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玉器物象和祭祀遗址中,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物象叙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些神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统一性。
④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文化认同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文化的认同、至上神灵的认同。
⑤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其实有文字记载的不过三千多年,之前还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如何确认?“神话”是重要的确认方式,这里的“神话”当然不是语言的传说,而是_________________。
⑥神话流传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神话,如大家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锅造人”等神话传说,既有古老的典籍文字记载,也有民间口头传承,我们称为神话的语言叙事;第二种是和信仰结合,比如祭祀仪式、以仪式演述故事,比如端午竞渡,这些行为传述着古老神话,我们叫神话的行为叙事;第三种是和物质形式和图像景观结合起来的叙事,如特定的器物、塑像、绘画,以及建筑等,我们叫神话的物象叙事。
⑦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无法靠语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现在也无法完全重视,其文化特质主要只能通过墓葬文物来推断,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物质图像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神话故事。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五)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命题:周永刚审题:归煜颖一、阅读与鉴赏(共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一个对历史文化具有深刻认识和深厚情感的民族,一定会以尊崇、敬畏的态度,充满热情地保护文化遗产。
树立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是由保护文化遗产的紧迫性所决定的。
当前,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老城在改造中焕然一新,但伴随着这个过程,一些文化遗产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拆真建假、拆旧建新”中变味儿了,一些非遗技艺在缺少传承人的寂寞中几近失传,一些级别不高的不可移动文物因缺乏维护面临湮灭。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一旦失去就再也追寻不回来。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大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家底”相当深厚,但从某种意义上看,现存的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大潮的“幸运儿”,如果不加强保护,仍有继续损毁失去的可能。
树立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需要摒弃把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
事实证明,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没有从炸山开矿中挽救良渚遗址,能有若干年后良渚申遗成功吗?如果没有当年对鼓浪屿历史建筑的精心保护,能有今天游客如织的旅游胜地吗?深沉的文化情怀和长远的历史眼光,让如今的良渚和鼓浪屿,不但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片,更带来切切实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之谓也。
与新上各种项目相比,保护文化遗产似乎平平淡淡,在修旧如旧原则下,文化遗产难有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力。
但是,政绩有潜有显,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政绩固然重要,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政绩同样重要。
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涵养民族精神,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艺术传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实用性文本阅读附解析新人教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9 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适用性文本阅读(附分析新人教版)专题训练 ( 十一 )适用性文本阅读一、[ 全品原创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后边的题目。
(12分)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新闻一则 2018 年 1 月 26 日,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正式介绍“良渚古城原址”作为 2019 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距离“良渚”两字初次出此刻考古领域 , 已经过去了 80 多年。
良渚原址拥有水利系统、分等级墓葬、祭坛、以玉器为代表的礼器 , 遗存种类丰富 , 原址格局完好 , 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当前主流的国际学术界已经因良渚的发现 , 接受了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看法。
( 选自“中国新闻网” 2018 年 1 月 27 日) 文假名片名称良渚文化地域代表原址为良渚原址 , 分布的中心地域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 而原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域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存在时间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发现时间1936 年 12 月― 1937 年 3 月, 考古发掘共进行了三次 , 获取了大批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质料。
此后又有不停发现古城状况东西长约 1 500 米~1 700 米, 南北长约 1 800 米~1 900 米, 略呈圆角长方形, 正南北方向。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 4 米多 , 做法考究 : 底部先垫石块 , 宽度达 40 米~60 米, 上边堆筑纯净的黄土 , 夯实出土文物原址最大特点是所出土的玉器。
发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
数目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良 , 均达到史前玉器的巅峰。
其余 , 良渚陶器也相当认真。
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许多刻画符号 , 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凑近商周期间的文字 , 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记价值意义良渚文化一直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良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先期踏入文明的社会 ,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今后改写 : 由此刻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 改成良渚。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三联生活周刊: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成。
文博界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具体定义是什么?高蒙河:要谈如何定义考古遗址博物馆,我们首先需要将其解构为两个核心:博物馆和遗址。
遗址,尽管是一个出现在《辞海》等工具书中,已经常识化并被广泛接受的考古术语,但大众可能对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
许多人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比如去看兵马俑、石峁或殷墟,通常是出于观赏文物的目的,对遗址本身的理解和认知较浅,也不知道这类遗址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看宝”的地点,而且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体的场所,遗址本身就是个“大宝”。
遗址博物馆的主旨在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参观的是遗址本身,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文物。
虽然文物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它是次要的,遗迹和现场本身才是主角。
在传统博物馆中,我们经常可见的是“可移动文物”,如国家博物馆中的后母戊鼎,它们被展示在玻璃展柜中供人欣赏。
然而,遗址博物馆不同,它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
遗址博物馆是一个“考古地带”,按照考古的术语解释,它是一个可能有闭环的空间区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自然角度来看,是人造物和自然物共同结合的杰作。
遗址一定既有遗迹又有遗物,但观众到遗址博物馆主要就是看遗迹、看现场。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本前提是它必须是考古发掘的,得有考古遗产或遗存,是专题性博物馆,包含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多个元素。
博物馆只是在这个考古地带中为访客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新试题】2022模考真题·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试题】2022模考真题·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良渚与泉州两地在2019年与今年先后申遗成功,两者如同人的“内”与“外”,将“气派”二字完美诠释。
中国气派于“内”,表现为文化自信。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这既是几代学者对良渚文化80余年研究探索的最好结果,也是文明界定标准的一次延伸——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国家的形态,然而,其是否可归结为“文明”此前一直有争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察了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四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对全国十余处区域聚落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
研究团队从中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现,以及大型建筑的修建。
这与西方学术界一直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
西方学术界常用的文明三要素是城市、文字和冶金技术。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个例”,以它古城规模之大、琢玉技艺之高超及公共工程规模之巨改变了固有的评定标准,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良渚古城遗址把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号称,论证为可信的历史。
中国气派于“外”,表现为自古以来的开放包容、和谐与共。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今年7月26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贸易重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
新高考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11月模拟评估卷(四)(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11月模拟评估卷(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
“良渚文化能代表中国文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材料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引发了学界的长期争论:良渚文化能不能作为中国文明的代表?有学者认为,中国史前文化的演进一直由先进的中原地区引领。
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地处核心位置,被周边地区尊奉为“中国”。
而“最初的中国”呼声较高的竞争者,包括夏王朝时代以洛阳游计品盆地为中心的二里头文化,以及尧统治时代晋南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
分布于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只是处于被引领的地位。
也有学者依据“仰韶古国”的发展模式,总结出中国早期文明看重王权、军权而排斥神权的特征。
他们认为这样的社会发展模式更加务实,通过祖先崇拜维系的社会群体也更加稳定,这才能成为三代文明之开端。
而良渚社会虽然王权、军权和神权并重但仍以神权为主,无节制地将社会财富大量挥霍于非生产性的宗教祭祀上,掏空了社会机体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使社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这种模式必然失败。
另有学者指出,中国史前文化的演进并无强势中心主导。
距今6000年至5300年期间,各地区独立奋进,在自身传统基础上发生“裂变”,都达到过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出现众多古国;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各地区也因密切交流和“撞击”,形成了一个“最初的中国”。
这个“中国”并非占据“天下之中”的某个高级文明体,而是覆盖“九州”范围的文化共同体。
良渚文化和中国文明的关系正需在此视角下认识。
从良渚文化遗址看,当时的古城融合各地区优势,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发展高度:兴建了中国史前时代第一个都邑;首次完成大规模水利系统的建设;对农产品大量控制,拥有“国营”农场;社会上层对大规模手工业生产进行管理,在古城内及周围区域发现了玉器、石器等作坊;完成了萨满式宗教的系统化,使之成为疑聚和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的王权和军权已形成。
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表明学界对其文明发展水平的认可(摘编自李新伟《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材料二:读懂良渚,首先要读懂良渚玉器。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题⽬】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部的余杭区,由4个分布于同⼀缓冲区内的遗产区________,分别为瑶⼭⽚区、⾕⼝⾼坝⽚区、平原低坝—⼭前长堤⽚区、城址⽚区。
遗产区总⾯积14.3平⽅千⽶,缓冲区⾯积99.8平⽅千⽶,总⾯积超过100平⽅千⽶,属于新⽯器时代遗址类型的世界⽂化遗产。
它以规模宏⼤的古城、功能复杂的⽔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________的系列⽟器,揭⽰了新⽯器时代晚期,在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出现过⼀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撑以及统⼀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古城是⽬前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的城址,为中华⽂明的________提供了⼗分重要的资料。
距今5 300—4 300年,( )。
良渚古城遗址在国内________,其意义与价值可⽐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的城市,堪称“中华第⼀城”。
【1】依次填⼊⽂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构造象征起源独⼀⽆⼆B.构成标志根源⽆可⽐拟C.构成象征起源独⼀⽆⼆D.构造标志根源⽆可⽐拟【2】⽂中画横线的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曾出现过⼀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撑,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B.曾有⼀个有统⼀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撑的区域性国家出现。
C.⼀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撑以及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信仰的区域性国家出现过。
D.出现过⼀个曾有统⼀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撑的区域性国家。
【3】下列填⼊⽂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这个重要的时期可以称为中国乃⾄世界⽂明诞⽣及发展的良渚时代B.这是可以称为良渚时代的中国乃⾄世界⽂明诞⽣及发展的重要时期C.这是中国乃⾄世界⽂明诞⽣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称为良渚时代D.可以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世界⽂明诞⽣及发展的重要时期【答案】【1】C【2】A【3】D【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词语(包括熟语)的能⼒。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诚然,遗址保护所需经费巨大,为了筹集资金,通过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周边土地、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补充遗址公园的建设资金,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行为的初衷是遗址的完整保存与修复,相关景观及设施的设计应以遗址价值与内涵的展示为前提,而绝非一味地开发“捞金”,更何况大规模开发项目将会对遗址保护造成影响。
在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很突出。
如果只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运作,却缺乏有力的遗址保护措施或是相关保护措施没有得到切实落实,那么所谓的“保护条例和法规”就成了一纸空文,遗址保护项目极有可能沦为与文物保护背道而驰的开发灾难。
考古遗址不是主题公园、游乐园或普通旅游景点,拥有遗址资源也并不意味着这一资源能够自由地转化为城市或地区的竞争力。
遗址保护项目不应成为开发商竞技的舞台,而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原生态和人文环境,尽可能降低开发建设强度,为人们对遗址的品鉴和对历史的思考留下良好的空间。
(摘自徐达《经济日报》)材料二良渚火了,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之后。
2019年7月7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预约系统上线,短短一天时间,一周内预约门票就已售空。
可以预料,刚刚到来的这个暑假,良渚必将成为杭州旅游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土遗址的保护展示是世界性难题,良渚古城遗址“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
为了拉近观众与悠远历史的距离,把抽象描述的景象移植到观众脑海之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没少下功夫。
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墓地,专家在这里一比一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展区讲解员会告诉你,真实的墓坑就在你脚下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在考古体验、河道与作坊两处互动性较强的参访区域,游客可以体验考古发掘的真实经历,也可以模拟当时良渚人制作漆器、玉器等生活工作场景;通过5G+MR等高科技方式,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让游客在虚拟空间立体触摸珍贵的出土文物……(摘自张雪《经济日报》)材料三以往我们谈中华文明五千年,西方学界存有异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作为“实证”。
良渚王国阅读理解what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良渚王国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区域有一片美丽广阔的太湖平原,良渚文明在这里诞生。
良渚古城是良渚王国的权力中心。
古城建在今浙江余杭大雄山和大遮山之间的中心位置,西面是杭州市瓶窑镇的瑶山,从古城的中心到三座山脚下都是3000米。
城中心是莫角山宫殿,其外环绕的是城墙和外郭,堆筑高度由内而外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内城面积约3平方千米,有四个故宫那么大;外郭面积约6平方千米。
考古学家算了一笔账:假设三个人一天挖一土方,一万个人大概要连续工作一年。
如此浩大的工程凝聚了多少古人的汗水与智慧啊!它是良渚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良渚王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玉文化。
良渚人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玉器,玉琮、玉璧、玉钺是最重要的礼器。
在最高等级的玉器上,他们雕刻了极其精致而又富于想象力的神徽,寄托了一个族群的信仰。
王国的贵族们祭祀用玉,身上佩玉,工具上嵌玉,甚至连漆具上也镶嵌了玉粒。
此外,良渚文明还有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和规模庞大的水利系统。
在经历千年繁荣后,良渚王国突然消失了,原因至今成谜。
1936年考古学家首次发现良渚遗址。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遗址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1.短文主要从()和()两方面介绍良渚文化。
2.反复阅读笫2自然段,用简图或表格等方式介绍良渚古城的主体结构。
答案解析1.良渚古城;玉文化。
2.良渚古城有“宫殿——城墙——外郭”三重结构。
①古城建在今浙江余杭大雄山和大遮山之间的中心位置②城中心是莫角山宫殿,其外环绕的是城墙和外郭③内城面积约3平方千米,有四个故宫那么大④外郭面积约6平方千米。
2020-2021学年南昌航空大学附属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南昌航空大学附属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羚羊峡谷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一个小镇的东南,有两段神秘而美妙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
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
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
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
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
谷底很平坦。
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
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
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
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
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④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
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
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⑤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
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一今年2月,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在无锡举行了一场讨论会,专家认可的是,泰伯被认定为吴文化的开端者。
至于“吴”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陕西吴山、无锡、苏州、南京江宁各说皆有,80多个专家引经据典,激烈讨论整整一天,最终形成共识:太湖流域是吴文化的核心区,梅里是吴文化的源头。
历史上的泰伯城是太湖流域最早的国都之城,虽已湮没,但不可轻易否定。
吴国早期的都城筑于梅里,世称泰伯城,早在东汉时就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泰伯开创吴文化,并非在一片白地上凭空生发,而是依托了自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历史积淀,而将中原文明与荆蛮本土文明相整合,又加速了吴地文明的发展进程。
现在所说的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一般是指在江南一带滥觞,以先吴和吴越两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再至清末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兴起转向现代文明的一系列文化集合。
作为吴文化的创始者,泰伯谦让、包容的“至德”精神,经孔子等历代思想家的倡导而影响深远,既是江南文人“道德文章”的范型,也是江南近现代工商实业家以德经商的宗旨之源。
(摘自2011年4月11日《现代快报》)
材料二良渚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最大的难点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展现曾经良渚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样态。
根据“保护第一、展示第二”的原则和“考古先行”的行动方针,规划建设方案经常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考古结果而改变。
比如为完善城址核心区的防洪系统,计划将恢复城址区内的一条古河道。
但对古河道的精确位置,考古专家也只能给出大概的方向。
随着考古人员发现古河道实际位置比预估偏移7到8米,原先的工程审批流程又要进行调整再上报。
一边考古一边调整一边施工,长度1公里的河道恢复工程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这种案例,在整个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遇到太多太多,但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种工作不仅仅是良渚的、杭州的,做好了还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以前,重要的外国元首来中国的第一站会选在西安,以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尊重。
现在,杭州也可以成为首选地,本质上推动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进程。
(摘自2019年10月7日《每日商报》)
材料三多年以来,我们在文化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继承,而是如何继承、继承什么。
前者是继承方法,后者是继承标准。
毛泽东说过:“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他主张吸取民主性的精华、弃除封建性的糟粕,作为发展民族新文化的条件,特别批评“言必称希腊”,强调“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强调“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老祖宗”。
这些直到今天还是有意义的。
如在如何继承古代文化遗产问题上,沿用“五四”强调的科学和民主作为文化继承的标准,是不够全面的。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美德、唐诗宋词的美学价值、中和辩证的实践智慧、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等,都包含着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文化精髓,不能仅在这种科学民主的标准下被肯定。
另一常见误区是认为农业文明时代发展出来的文化已经全部过时,这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不能认识到任何时代都可能创造出超越时代的文化内容。
文化的继承,关键是承认在中华文化中含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意义、又有当代价值的成分。
因此,在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上,中华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并不是仅仅提供了“民族形式”,而是提供了积极丰富的内容。
真正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承接,而是联系着弘扬。
弘扬指把承接下来的传统发扬光大,是
更为自觉地继承传统的积极态度,也是一种继承。
因此弘扬与继承既联系、又区别,继承是前提,弘扬是宣传、贯彻、提倡、发挥。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18. 下列对材料一中“吴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吴文化在江南梅里发源,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区,这是众多专家的共识。
B. 吴文化是泰伯依托太湖流域诸多新石器文化的积淀、整合不同文明开创的。
C. 吴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是各时代吴地区域文化的集合。
D. 吴文化涵有的“至德”精神哺育了江南地区历代文人和近现代工商实业家。
19. 下列对原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泰伯城筑于梅里只见于历史文献,而无考古证明,学界对“吴”地所在持论众多。
B. 良渚遗址公园建设不仅有利于研究吴文化源起,也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 吴文化研究应从强调科学和民主标准,走向挖掘其中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文化精髓。
D.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和标准,我们曾产生过分歧,但也提出了辩证的认识。
20.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应怎样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B19. C
20. ①加强文献梳理,理清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②保护和重建文化遗址,展现当时的文化样态。
③吸收超越时代的文化内容,去除封建性的糟粕。
④积极弘扬(宣传、贯彻、提倡、发挥)(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